医院感染检查标准

医院感染检查标准
医院感染检查标准

一、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1 2 3 4 5 6 7 8

项目

病区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写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

及防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抗生素使用率<50%,细菌送检率>50%;医院

感染率<10%,漏报率<10%.传染病及死亡病

例无迟报、漏报现象。

无菌物品、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无过期,

存放符合要求。无菌包内有指示卡,包布清洁。

配药室、治疗室、换药室清洁整齐,有清洁消

毒制度,空气消毒有记录(空气消毒机、紫外

线),紫外线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卫生学监

测有记录。

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符合规定,手卫生制度落

实到位。

抽出的药液、启开的液体应注明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包、无菌储槽有

开启日期,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罐高压

灭菌4小时更换一次。碘伏(小瓶包装)应注明开

启日期,7天内使用。消毒容器(碘伏、酒精瓶)

每周消毒更换2次,有标识;

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有标识,现

场测试浓度;

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5

5

20

10

5

10

15

5

9湿化瓶、雾化吸入装置等清洗消毒后干燥保存;

病区整洁无污迹,无异味,患者的安置原则为:

10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不在病房及走廊清点脏被服,使用被服袋及被服车

11收集。病人的被服应清洁,定期换洗,遇污染及时更换;病人出院时床单位应终末消毒。

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一桌一抹布,地面湿式

12清扫,拖布分开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备用。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清楚,日产日清,交接记13录完整;处置室内污物处置规范、整洁;

合计

5 5 5 5 5 100

二、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项目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

1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5

写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2

离及防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原则,分3娩区、待产区、办公区、污染区标识明

确,设有更衣室,严格分区管理:

产房温度24—26℃,相对湿度50%一60%。设4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

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5规程,洗手、更衣:工作人员无呼吸道

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接送病人应用对接车,保持清洁,平车上铺6防渗床单,一人一用一更换。

7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

灭菌包不超过30cm×30cm×50cm,包内放

置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8

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期。一次性医疗

用品除去中包装后放入无菌柜内。

每月有空气、物表、手、无菌物品、使用中9消毒液的监测记录。

待产室有防水床单,被服一人一用一更换。10

用后应清洁消毒。

无过期的无菌物品、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用11品,存放符合要求。无菌包布干净无破损,

5 5 5 10 5 5 10 10 5 15

无菌物品储存柜有消毒记录:消毒容器(碘

伏、酒精瓶)每周消毒更换2次,有标识。

12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5 13卫生洁具分室使用,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5

1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清楚,胎盘按病理

10性废物处置,日产曰清,交接记录完整。

合计100

三、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项目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

1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5写齐全、规范。

2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

5离及防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3病室及婴儿洗浴室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定

5时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4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母婴一方有

5感染性疾病时均应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新生儿使用的被单、衣物、尿布和浴巾等物5品必须一婴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婴儿用眼药水、粉扑、沐浴液、浴巾、浴垫

6等一婴一用,拆褓与包褓应严格区分,避免交叉污染。

床单位湿式清扫,一床一巾,母婴出院后其7

床单位应及时清洁、消毒。

8工作人员无呼吸道、皮肤等感染性疾病。

探视陪护者应穿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

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

探视。每

9次探视结束后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处理。

空气消毒有记录,每月有空气、物面、手及

10消毒液的监测;物表和医务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无过期的无菌物品、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用

品,存放符合要求。无菌包内有指示卡,包11布清洁。消毒容器(碘伏、酒精瓶)每周消毒更换2次,有标识。

12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

不得在病房、走廊清点脏被服,使用被服袋13和被服车密闭收集;被服应清洁,按规定时间换洗,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14

卫生沽具分室使用,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

5 10 10 5 5 10 15 5 5 5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清楚,日产日清,

155交接记录完整。

合计100

四、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1 2 3

4 5 6

项目

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写

齐全、规范: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明确,严格分区

管理。

手术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进入手术室要更衣,帽子应遮盖头发,口

罩应遮盖口鼻;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

手术衣被污染时,应急时更换。

接送病人平车应使用对接车并保持清洁,

平车上铺防渗床单,一人一更换。

麻醉导管及面罩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

次性使用);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

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人数,手术参观人数

不能超过2人;手术间的门应随时关闭。

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5

5

10

5

10

5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金属包不

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kg。包内放置化

7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期,包布干净无破损。

无过期的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等;8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

每月进行空气、物表、手、消毒液及灭菌器械

9的监测。

紫外线、空气消毒有记录(照射时间、累计时间

10

、签名)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手术间回风口每日清洁一次,初效过滤网每半月

11

清洁一次,高效过虑网定期更换,并有记录。

12无菌物品储存柜有消毒记录。

隔离手术应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有标识,手术

13通知单上有记录。

卫生洁具分区使用,有标记,用后清洗消毒悬挂

14晾干;处置室内污物处置规范、整洁。10 10 5 5 5 5 10 5

1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清楚,做到每台清,专

人收取,交接记录完整。

5

合计100

五、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项目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1 2 3 4 5 6 7 8 9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写

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

及防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

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患有

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室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曰/30

分钟),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每曰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

毒。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须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

戴手套。

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

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

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

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

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仪器设备、地面、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

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

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lOOO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每月有空气、物表、手、无菌物品、使用中

消毒液的监测记录。

5

5

5

10

10

5

10

5

10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职业防护技术,吸痰时应10

做好防护,吸痰管一用一更换。

无过期的无菌物品、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用

11品,存放符合要求。消毒容器(碘伏、酒精瓶)每周消毒更换2次,有标识。

12使用中的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

13卫生洁具分开使用,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清楚,日产日清,交

14

接记录完整。

合计10 10 5 5 5 100

六、注射、输液、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项目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1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消

5毒隔离制度,院感登记本项目齐全、规范。

2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

5楚。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

3操作规程。

无菌物品柜每日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

4次放入柜内即左放、右取。一次性物品去除包装分类摆放。

注射、输液、换药应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碗,

5每操作一人均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

消毒双手。

抽出的药液、启开的液体必须注明时间,不得

超过2小时。溶酶打开后不得超过24小时。

无菌包、无菌槽应有开启日期,不得超过24 6小时。无菌干燥镊子及容器4小时更换一次。

开启的碘伏(小瓶包装)须注明开启日期,使

用<7天。消毒容器(碘伏、酒精瓶)每周

消毒更换2次,有标识。

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

7为污染区,治疗车上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或分台治疗。

8日更换床单,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紫外线、空气消毒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半年9监测一次,有合格记录

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符合标准,无过期的无菌

10

物品、消毒剂和一次性医疗用品。5 10 10 20

5 10 10 5

11卫生洁具分室使用,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5

1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清楚,日产日清,交

5接记录完整。

合计100

七、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1 2 3 4

项目

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写

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进入各区应更换专用工作服,

戴帽子、换鞋,进入包装区和消毒区应

戴口罩。

压力蒸汽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

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一

次BD测试(134℃3.5~4分钟)有记录。

灭菌物品应有灭菌标志:包括物品名称、灭菌

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代码、灭菌器锅号、

锅次,专室专柜存放。

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5

10

15

15

5器械的清洗流程符合规定,传染性的污染器械

10必须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6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无锈、无污渍,功能完

10好;包布一用一洗,无破损。

使用中的消毒液应达到有效浓

度。符合规定标

7准;无过期的无菌物品、消毒剂及化学指示物10等。

8下送下收车辆应洁污分开,有标识,每日清洗

10消毒,分区存放。

9各室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清洗有记录。5

10每月进行空气、物表、手及灭菌物品的监测,

5有记录。

11卫生洁具分室使用,有标记,用后清洁、消毒、

5晾干备用。

合计

100

八、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项目

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写

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

及防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有消毒

间,各区域之间应有标识,工作区内整洁

无杂物。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穿工作服、戴帽子,必

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

操作台及物体表面、地面每日用lOOOmg/L的

“84”消毒液擦拭2次。

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

操作前均应洗手或消毒手。

启开的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开启的碘伏(小

瓶包装)须注明开启日期,使用<7天;消毒容

器(碘伏、酒精瓶)每周消毒更换2次,有标

识。

无过期的灭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

和试剂等,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

菌种、毒种的管理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和《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执

行。

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5

5

5

10

5

10

10

10

10

10使用中的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暴露在空气中

5污染环境。

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毒种保养液等,

11必须就地消毒/灭菌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10有记录。

使用后的吸管、试管、玻片等一次性检验用品

12均应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锐器应放入5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13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有记录。5

1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清楚,日产日清,交

5接记录完整。

合计100

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考核标准

项目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1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采购部门统一采

10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使用。

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验

2证,国产产品:必须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10可证和/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

进口产品:应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等。

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账册:记录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

3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出厂日期、

卫生许可证号以及订货与到货时间、供需双方

经办人签名。

每次进货,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4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和

经营企业相一致。

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库房5管理制度和出入库房登记制度。

物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

6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5cm.

科室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7

装有无破损、失效以及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

使用中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8

规定详细记录,同时向采购部门、药剂科、院

感办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

9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货或换货处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按每批次进行生10物学监测,有记录。

11一次性医疗用品库房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10 10

5 5 10 10 10

5 5

有记录。

12每月10日前将上月购进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

5疗用品登记表送交院感办。

合计

100

十、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考核标准

1 2 3 4

项目

科室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科室应力争

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

检验科每季度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药

敏试验的统计报告。

药剂科应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菌

药物使用的信息;定期进行合理用药的

点评。

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前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并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

菌药物:细菌送检率应 >50%。

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10

10

10

10

5护士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

10工作,感染病例的细菌送检率应达到80%。

临床护士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

6忌和配制要求,准确的执行医嘱,控制好静脉10给药的速度,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严7

格掌握联合用药和预防用药的指征。

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注意给药方案、剂量、8疗程,给药的方法、时间、途径等应合理。

9已明确的病毒性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发热原因不明、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使用10

抗菌药物。

1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皮肤、黏膜局部用药。

合计10 5 5 10 5 100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1、有消毒隔离隔离制度,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的各项措施。根据物品的性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2、布局合理,室内有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拖把,抹布等卫生用具分区使用,标识清楚,定期消毒。 3、有洗手设施,六步洗手流程图,备有一次性纸巾和快速手消毒剂。 4、无菌物品放置专柜,不得超期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每周更换一次床单、枕套并保持清洁,发现污渍血渍及时更换。 5、凡进入病人体内的器械一律灭菌处理,接触病人健康皮肤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置入容器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注明开启时间,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使用一次性针灸针、注射器,用后放入利器盒内,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6、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确认无污染的可直接洗-消(或灭菌);有污染的应严格掌握消-洗-消(或灭菌)的处理原则。 7、使用的火罐每日清洁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干燥后备用。未使用火罐,一周两次清洁消毒。 8、碘酒、酒精罐每周更换灭菌2次。一次性小包装碘伏、酒精有效期为7天。 9、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感染性、病理性等医疗废物置黄色垃圾袋中,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是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并做好医疗废物移交登记。医疗废物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 10、发生针刺伤等直接暴露后,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并上报。 11、消毒合格率≥90%,灭菌合格率达100%。 12、医疗区域内无工作人员生活用品、治疗室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无可见灰尘、无卫生死角。物品橱内物品摆放次序正确,先期先用。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1.紫外线悬挂不合理、未检测灯管强度:紫外线消毒灯正确的安装位置和照射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吊装即将紫外线灯吊装在天花板距离地面2米的高度,进行垂直正向照射;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紫外线辐射强度(使用中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每三到六个月监测一次强度(强度卡上须注明检测地点、检测时间、检测人姓名)。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止血带未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应准备两个带盖方盘或一个84液浸泡桶带盖和一个干净的布袋或带盖方盘存放。 3.手卫生设施不合格:应有七部洗手图、干净干燥的肥皂盒或洗手液及干手设施如手纸或干手毛巾,没有条件的可备有速干手消液。洗手池不可用于刷洗器械或涮拖把等避免污染。 4.体温计和血压计、听诊器的处理:体温计应备有两个盒子(一个干燥保存用的,一个放有75%的酒精用来浸泡消毒的)血压计和听诊器应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注:体温计、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管芯、雾化杯(管)一人一用一清洗和消毒;连续使用的湿化瓶24小时更换一次,清洗消毒后,干燥保存;瓶内用凉开水。血压计袖带无污染,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5.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①索证包括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授权书、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无菌器械

每批次合格证。②台账:每次进货的数量、批号、有效日期及合格证。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消毒液(碘伏或安尔碘、酒精)使用一次性包装,每周更换1次,注明开启时间和开启人姓名。没有条件的使用玻璃瓶的应每周更换2次,瓶外有灭菌指示胶带标识。 7.无菌包内应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信息至少包括(名称、包装人姓名、灭菌和失效日期)。 8. 医疗废物管理:①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分类收集,医废暂存室外应有警示标识,室内应配有暂存带盖的桶和消毒设施如固定的紫外线灯或84消毒液喷壶。有条件的室内应有上下水设施和灭蝇、灭鼠设施。医废应用黄色专用垃圾袋装2/3满,密封扎口。②) 9.液体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离地面≥20cm,距离墙面≥5cm。 10.开口器。舌钳:尽量采用塑封灭菌(可保持有效期半年),没有条件的可使用一次性包装的。如自己进行高压灭菌的每周灭菌1次。 11.口腔和外科:①无菌镊子缸建议避免使用戊二醛,如使用戊二醛需进行检测浓度并有登记记录,使用前需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方可进行夹取物品或其他操作。②无菌柜只存放无菌物品(按有效期顺序摆放),不得放其他物品。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情况

2015年11月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情况 本月通过对全院院感工作检查,全院环境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基本良好,抗生素使用合理。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现将检查结果汇总如下: 综合病区四楼: 一、发现问题 1.利器盒内医疗垃圾已满未及时更换,医疗垃圾登记本未及时登记。 2.地面与物表清洁不到位,病房床头柜未及时清洁。 3.外科处置室冲洗槽未清洁,清洁用具摆放凌乱。 4.医疗垃圾登记本护士一览未签名。 5.外科处置室治疗车发现有9包已开启未写启用日期纱布。 二、整改措施 科室护士长积极配合院感科工作,对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整改 1.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执行。利器盒内废物超过3/4时应及时更换。 2.加强管理,督促清洁工做好地面与物表卫生后并按标识摆放好清洁用具。 3.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意识,纱布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综合病区五楼:

一、发现问题 1.处置室无菌柜清洁尔灭已启用未写启用时间。 2.处置室医疗垃圾桶未归位。 3.污物处置间清洁用具未设标识,用具摆放凌乱。 4.被服推车存放在走廊,不符合院感要求。 二、整改措施 科室护士长积极配合院感科工作,对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整改 1.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意识,打开无菌物品要注明启用时间。 2.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执行。 3.督促清洁工工作,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做好清洁卫生并按标识摆放好用具。 综合门急诊: 一、发现问题 1.输液室方盘有灰尘,未及时清洁。 2.内科诊室检查床枕头套已破,未及时更换。 3.壮医科洗手池未贴有七步洗手图。 二、整改措施 科室护士长积极配合院感科工作,对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整改 1.护理人员院感意识不强,使用后物品未及时清洁,已经督促护士做好清洁卫生。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医院感染专项检查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医疗机构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增强医院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亲自组织,抓好落实,有重点,有部位,有措施的开展了院内感染管理,自查自纠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自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各临床科室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医院感染监测得到有效落实,我院的监测制度有: 1.因医院无条件对空气、物表、手表进行监测故无院感监控报告。 2.对使用中的消毒剂(酒精、碘伏、戌二醛等)每月监测一次。 3.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月监测一次。 4.压力蒸气炉(每个灭菌包有化学指示卡)每月监测。 5.一次性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后即在作初步浸泡处理,然后统一回收作严重毁形及焚烧等一系列无害化处理。

6.手术室、产房、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并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设施、工作流程、医疗器械、器具、人员着装符合《规范》要求。 医疗废物管理方面: 1.医疗废物产生地分类收集、运送暂储存地、去向管理规范,有登记。一次性医疗用品储存、使用及残骸去向管理规范。 2.有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及知识培训。手卫生管理方面: 1.有医院的手卫生制度,并有具体落实措施。 2.抽查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均熟悉手卫生知识。 3.洗手设施符合要求。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职工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浅薄,个别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执行不够严格。 2.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备不全,消毒、灭菌观念有待加强。 3.手术室、产房建筑设计不够合理。 4.院内感染控制细节做得不够。 5.院内感染登记不全,有个别科室对院内感染登记表填写工作不重视。 6.对传染病卡的填报工作欠缺认真。 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想办法,找措施,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健全完善制度约束人。

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骨伤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总分100分) 项目标准要求标 分 评分方法 计 分 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1、有医院内感染管理与控制 领导小组 2、有兼职质控员 3、科室有院感知识培训每年2 次以上。 2 2 2 查小组会议记录,缺一次扣1分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配制室、换药室)1、消毒隔离制度上墙和各项 管理制度完善。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4、按时更换消毒液 5、人人掌握一般消毒液的配 制方法 6、病人的体温计应专人专用 7、每月进行一次:配制室、 换药室的空气、无菌液、消毒 液、无菌物品、物表、医护人 员的手细菌培养 8、无菌包保存七天,从灭菌 当日算起 2 2 1 2 3 1 2 1 2 2 1 1、无制度或不上墙一项不合格扣 1分。 2、操作一项不规范扣1分。 3、压脉带未一用一消毒,发现一 次扣1分。 4、查消毒液更换登记本,发现未 登记或造假扣1分。 5、抽查医、护、卫生员各一人, 提问消毒液配制方法,回答不准确 每人每次扣1分。 6、体温计未专人专用,发现一次 扣1分 7、未按月采样一次扣5分,如采 样项目不全,每缺一项扣1分,结 3

9、洗手设施和洗手程序符合规范 10、配制室和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 11、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规范放置。 12、换药室分区明确,无菌溶液开瓶后只限用24小时。2 果不合格必须重做并查原因,有记 录可查。8、发现一个过期包扣2分。 9、洗手设施和洗手规范一项不合 格扣1分,未用快速手消毒剂扣1分。10、空气消毒一项不规范扣1分。11、物品放置不规范扣1分。 12、换药室分区不明确和无菌液不 规范操作扣1分。 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和死1、发现医院内感染病例于24 小时内报告院感办 2、医院感染率要控制在8%以 下,漏报率低于20%。 3、死亡病例于一周内上报。 1 1、查在架病历,发现一例未报 扣5分,迟报一例扣2分,漏报 大于20%扣3分。 2、死亡病人漏报一例扣5分。 4

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反馈记录登记

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反馈记录登记年月日

各级感染质量检查存在问题与主管领导反馈 记录 年

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马宏明 副组长:金卉艳薛宏梅 组员:侯海波张景旭马涛官冰天张敏方鹏 王强董洪珍

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反馈

医院感染质控标准 一、组织管理统一认真,院长或主管业务院长为主要责任人,医院感染控制纳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按国家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管理条件、消毒规范、监测规范、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暴发规范拟定制度,职责并组织落实,实施。 三、对感觉控制相关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手卫生进行培训基本的无菌技术操作。 四、对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进行动态监测,如有感觉暴发及时提出控制措施。 1、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2、对抗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参与管理。 3、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监测。 4、抗菌使用率低于50%,院感染率低于8%,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5%,合理使用抗菌素率高于80%,感染漏报率低于20%。 五、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防止锐器伤。

六、做好职业卫生防护,保障职业健康,防止药物、生物放射性伤害。 七、加强传染病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标准预防工作,按传染病防治法处理排泄物及生活垃圾。 八、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与控制。 九、加强手卫生。 十、对消毒药械的购进与使用进行监督,证件记录。 十一、做好各项数率的统计工作,及时反馈。 十二、对监测结果及时报告院长及相关科室。 十三、对各岗位监督、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同时做好记录。 十四、总结经验,做好各项工作。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规划 在院长及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和地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国家的法规、条例及各级领导的要求,为更好的完成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特定规划如下。 一、组织制定、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制度,年初制定工作规划,培训计划,组织落实,指导实施。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每季一次并考核,有成绩记录。 三、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定期到各科查阅病例,进行动态观察,及时汇总,统计数率,及时上报,讨论,提出建议和控制措施,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反馈与报告,对病原学监测情况及时向全院通报,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四、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及时向院长、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及要求

分值扣分标准 (一)无菌技术 1.护士进行各种无菌操作前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操 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进入病房的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各种注射执行一人一针一管。 4.静脉注射执行一人一止血带。 5.止血带用后浸泡消毒并干式存放,盛放止血带的容器1周消毒一次。 6.进行2人以上连续操作时,执行一人一洗手或手消毒。5分 1.不执行无菌操作1项扣 1分。 2.用后物品数量不符扣1 分。 3.浸泡液浓度及浸泡物品 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4.缺少物品1项扣1分。 存放不符合要求1项扣1 分。 5.手处理不符合要求1人 次扣1分。 (二)无菌物品 1.专柜放置,层次清楚,定期检查,无过期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灭菌后物品包标识明确,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上写物品的名称、有效期、打包人、锅次、批次。 3.各种医疗器械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首选高压灭菌。 4.未开启使用的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应符合要求。 5.无菌物品开启时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24小时。5分 1.无菌物品存放不符合要 求1处扣1分。 2.无菌物品超过有效期1 件扣2分。

6.无菌敷料筒(干纱布、棉球、油纱等)每天更换并灭菌。7.持物筒、钳干存放,有灭菌标识和日期,每4小时更换一次。(原标准是每班更换) 8.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三)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要求 1.严格掌握各种消毒液的浓度与配制方法。 2.浸泡、擦拭一般物品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 3.浸泡、擦拭被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毫克/升消毒液作用60分钟以上。 4.对一般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或均匀喷洒。2分 1.消毒液的浓度不符合要 求1处扣1分。 2.消毒时间不符合要求1 处扣1分。 3.护理人员不了解有效浓 度及消毒时间1处扣2分。 (四)治疗室及换药室(参考附件1) 1.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符合要求,标识清楚。 2.各班操作前后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工作台及物体表面。3.治疗车、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4.治疗车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5.治疗盘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所有浸泡物品,均不应超出液面。 7.擦拭抹布专用,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8.重复使用的物品,用后立即浸泡消毒,送供应室高压灭菌。9.静脉注射用药抽吸后放入盘布或包布内(存放不得超过210分 1. 治疗室、换药室区域划 分不符合要求扣2分,标 示不清或无标识扣1分。 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 不当扣1分,不清洁扣1 分。 3.药品使用超过开启时间、 物品使用超过消毒灭菌有 效期扣1分。 4.各种物品使用后消毒处

医院感染每月质量检查小结

医院感染每月质量检查小结 篇一: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反馈 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反馈 年*月*日下午,院感科组织各科护士长,监控医生,由分管院长带队,分别对临床科室、门诊、消毒供应中心等科室院感质量进行了考核,现将检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检查内容: 1.各科院感培训 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手卫生 二、存在问题: 1.各科院感培训 临床科室每月院感培训有缺漏现象,个别医务人员不参 加,不作笔记。 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50%。 3.手卫生 ⑴门诊医生接触患者前、后未洗手; ⑵洗手池边上有污垢;

⑶肥皂盒潮湿、有污渍; ⑷一次性手套脱手套,未洗手。 三、改进措施: 1.科主任监督科室成员,积极参加院感知识培训,认真 做好记录。监控医生每月按时召开培训,培训内容应与 时俱进,符合本科工作特点。 2.抗菌药物管理 同医务科协商,下阶段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措 施,安排培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手卫生 ⑴洗手设施应健全,洗手用品应清洁、干燥。 ⑵上班期间,不定时采样,报告手上菌落数,督促医务 人员提高洗手依从性。 篇二: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汇报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汇报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XX?871号)、《20XX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以及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10月10日-10月21日期间我院就医院感染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工作,现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医院感染管理机构 1、院领导分工专门有一位副院长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领导挂帅,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记录本 (临床科室部分) 科室: 二 一三年度

目录 一、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织管理 1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名单 (2)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质量控制要求 (2) 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3) 4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士职责 (3) 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科室自查记录 1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记录(医疗部分) (5) 2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记录(护理部分) (29) 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考核计划 1 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53) 2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表 (55) 5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 (68) 6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 (71) 7科室监控小组会议 (73) 8 医院感染事件记录 (76) 9 职业暴露锐器伤登记表 (79) 10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8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质量控制要求

一、各科室应按照医院相关要求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成员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二、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要求,制定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培训考核计划并落实;每月组织本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感染病例监测报告、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多重耐药菌管理、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查;及时组织感染病例讨论,控制医院感染暴发,降低医院感染率。 三、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自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记录、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并能追溯,制定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建立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科主任—— 副组长:护士长—— 成员:监控医师—— 监控护士——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计划的实施,监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 二、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三、制定本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计划,落实本科室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目标。 四、按照制度要求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检病原标本,

院内感染检查考核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各部位) 一、临床部份 1.科室是否成立院感管理小组,成员、分工、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考核试卷、参加人员签到、学习笔记,每月一次。 2.临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掌握落实情况。 3.院感相关记录是否完善。(临床科室消毒记录、紫外线灯消毒及使用登记、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消毒液配制登记、消毒液监测登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消毒、隔离、处置登记、消毒灭菌监测异常信息登记、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居民死亡报告登记、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评价表等)。 4.感染病例上报是否是规定时限内按时上报,是否存在漏报、迟报现象。 5.是否根据用药指征、药敏结果规定用药,尤其是一类切口手术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6.消毒效果的监测:治疗室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消毒液的管理及规范使用。 7.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登记是否及时,隔离医嘱、病历卡及病人床边是否粘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速干手消液及隔离衣配备情况、病人床边是否有黄色医疗垃圾袋、复用医疗器具器械物表环境的处理、对病人及陪护宣教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8.一次性卫材的管理:效期、包装完好性、标识是否清楚、存放

条件。 9.无菌物品使用情况:效期、存放条件,灭菌效果的识别。 10. 治疗室、病人床单元、医疗废物处理、卫生洁具的清洁消毒处理、呼吸机管路、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的规范管理。 11. 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 12.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临床科) 二. 手术室 1. 出入流程是否合理、(手术患者、医务人员、污物、无菌物品)、分区是否规范、有无洁污逆流情况存在。 2.一次性卫材及无菌手术物品存放、使用及管理。 3.各级各类手术的安排。(亦包括传染病病人、多重耐药菌手术病人的安排) 4.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卫生洁具的分区使用、清洁消毒工作。 5.感染手术的终末处理。(亦包括多重耐药菌手术病人的终末处理) 6.各类相关记录情况:术前术后空气消毒、净化记录、消毒液配制及浓度监测记录、一次性卫材出入库登记、一类切口调查反馈记录、手术器械不良事件追溯记录、胎盘处置记录、病理标本送检记录、交换车物流筒回风口及过滤网清洁消毒记录、消毒灭菌监测异常信息登记)。 7.连台手术的空气自净消毒、平面地面处理。 8.手术间的人员、环境管理:术中温湿度及静压差的监测、参观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遵照郑州市卫生计委关于转发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工作方案的通 知要求,现将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院长领导下,组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染管理小组,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标准等),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以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一年来,医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三、加强对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 医院非常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重点科室请专家规划设计,如供应室的建设,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 高压蒸汽灭菌时,坚持在无菌包外使用指示胶带、无菌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和日常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

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设立手术室、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流程。 治疗处置病人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病床采用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一消毒,病人出院后床单位按终末消毒处理。治疗室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开启后记录开启时间,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 五、有较完善的监测制度: 定期对各科室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各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剂(酒精、碘洒等)定期监测一次,含氯消毒剂每天监测。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月监测一次。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一次性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按要求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六、一次性物品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后处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采取毁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措施,并有记录可查。 七、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设立医疗废物用后毁形、回收登记本,与处置单位人员交接、双签名制度。 八、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质控记录册 科室___ 年度___ 医生组___ 岑巩县妇计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印制

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科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保洁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对本科室的感染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月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2、感染管理活动每月一次,每次认真分析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动态,总结归纳、对需要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感染管理活动记录; 3、对科室感染管理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的各项工作监督实施,认真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职责 1、负责督促、协助本科室医师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2、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加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会诊。 3、积极配合院感科专职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4、向本科室人员宣传院感监控知识及有关院感规章制度接,接受本科室人员的技术咨询。 5、协助住院医师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6、与科室院感监控护士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院感预防和监控工作。 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1、积极协助院感专职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协助专职人员与医、护、患三者之间关系。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试行)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试行) 被检查科室:检查时间:检查人员签名: 编号项目内容评估方法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1 科室院感制度 全面、完善1.科室制定医院感染管理 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和流 程,内容全面,书写规范, 符合本科室实际操作 检看制度是否符合要求,文件是否完整制度:有()无() 2.医院的有关发文是否保 存完整 ①《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 ②《广东省人民医院手卫生指南》 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⑤《临床病源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南》 ①有()无() ②有()无() ③有()无() ④有()无() ⑤有()无() 2 医院感染管理 小组工作状况有定期召开科内院感会议: 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的 具体问题。②组织科内业务 学习 检查院感会议记录,每季度至少1次,检查会议主题、内容、 参会人签名,并了解相关问题的落实情况 会议次数()会议主题: 3 医院的布局、设 施和工作流程 符合要求 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 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 求 (1)手术室的分区与布局合理; (2)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分区与布局合理; (3)传染病房、肝炎/肠道/发热门诊三区划分符合要求; (4)手术室和ICU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或空气净化设备; (5)ICU床单位面积不少于9.5m2; (6)新生儿病房床单位面积不少于3M2,监护室(区)不少于 6M2; (7)有独立的内镜(胃镜)清洗消毒室; (8)医疗废物的运送与储存场地等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项:

4 医院感染病例 的常规监测医务人员按要求进行报告: 散发院感病例于24小时 内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病人出院时填报“医院感染 病例登记表”,并在科室《医 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登 记。 随机抽取在院病历5~10本,查阅这些病例,确认是否为医院 感染病例 抽查病历()本 发现感染病例()例 病例住院号: 5 及时报告医院 感染暴发事件有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 染暴发的报告制度,且医务 人员掌握。出现医院感染暴 发时,应按规定上报。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 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 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 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发生院感暴发时的处理程 序: ①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院 感染管理科 ②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作 好处理工作 检查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制度和控制程序。现场抽考2~3名医 务人员对感染暴发定义的认知程度;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或 其他途径如微生物登记资料,了解上一季度是否发生超过3例 医院感染病例的暴发流行现象及报告情况。 抽考医生()人,相关知识: 掌握()了解()不了 解() 抽考护士()人,相关知识: 掌握()了解()不了 解()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doc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篇一: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遵照郑州市卫生计委关于转发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院长领导下,组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染管理小组,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标准等),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以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一年来,医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三、加强对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 医院非常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重点科室请专家规划设计,如供应室的建设,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高压蒸汽灭菌时,坚持在无菌包外使用指示胶带、无菌

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和日常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 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设立手术室、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流程。治疗处置病人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病床采用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一消毒,病人出院后床单位按终末消毒处理。治疗室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开启后记录开启时间,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 五、有较完善的监测制度: 定期对各科室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各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剂(酒精、碘洒等)定期监测一次,含氯消毒剂每天监测。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月监测一次。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一次性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按要求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六、一次性物品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后处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采取毁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措施,并有记录可查。 七、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设立医疗废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项目及要求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一、院感染管理要求10 1、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2 无专(兼)人员扣2分 2、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3 无制度扣3分,不全或有错扣1分 3、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宣教(至少半年一次)3 未开展扣3分,一年一次扣1分 4、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 未开展扣2分,已开展不扣分(无病房查5) 5、医院有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与整改措施。1(2)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0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1)、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2 未开展扣2分,不全扣1分 (2)、灭菌剂: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 未开展扣2分,不全扣1分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2 未开展扣2分,不全扣1分 3、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4 未开展扣4分,不全扣2分 三、病房(或治疗室)(无内镜室分值加倍)10(20)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灭菌,一次性无菌用品严禁复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4)无菌物品复用扣2(4)分,未执行无菌操作扣2分 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出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溶媒超过24小时后不得使用1(2)超出时间扣1(2)分 3、碘酒、酒精等容器每周灭菌2次(干保存注明日期、时间)1(2)未做到扣1(2)分 4、置于无菌罐盒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泡镊筒有消毒日期、时间记录,登记全。干保存时间明确)1(2)未做到扣1(2)分 5、湿化瓶、湿化液、雾化器等每天按规范要求消毒、更换、湿化液应用灭菌水1(2)未做到扣1(2)分 6、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车应配有擦手消毒毛巾或快速手消毒剂1(2)未做到扣1(2)分 7、有紫外线消毒的日常监测登记并正确1(2)未做到扣(2)1分 8、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悬挂1(2)未做到扣1分 9、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防渗放置,符合国家规定(查科室)1(2)未做到扣1分项目及要求分值考评要点扣分原因得分 四、口腔科10 1、有器械清洗、消毒室及放置无菌物品区域1 无专用室扣1分 2、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程序进行,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配备超声清洗机。 1 未做到扣2分部分未做扣1分(未用多酶清洗液扣1分)超声清洗机五扣1分 3、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 (查看每天诊疗人次数,计算与手机数)2 未做到扣2分 4、器械如采用化学灭菌剂灭菌,必须每周进行有效浓度监测,有登记1 未做到扣1分 5、查看洗手设施包括洗手池数量、干手方式、洗手液或手消毒剂的领用量,每天诊疗人次数,洗手液与消毒液用量的比例能否达到要求。2 未做到扣2分 6、为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查

2019年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

WORD格式 目录 一、医院病区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二、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三、供应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四、产房人流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五、口腔、胃镜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六、理疗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七、检验科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八、医疗废物质量考核标准 九、洗手操作考核表 十、外科洗手操作考核表 十一、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十二、手卫生规范监督检查表 十三、安全注射观察表 十四、2019年院感零容忍项目 附录: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频率、正常值

一、医院病区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检查科室:检查者:检查时间: 一级项目分值二级检查项目减分减分原因 按要求完成及时,记录真实有效每月有科室自查、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记录,每季度有质控讨论记录 资料管理8 院感病例,职业暴露案例有分析,整改措施,效果评价。 科室按要求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抽查2-4人) 无破损、潮湿,存放规范,无复用,无过期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查房、换药一病人一 洗手(双手无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 无过期物品: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指示卡。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复用 消毒剂的浓度、配制方法正确。标识清楚,每日监测含氯消毒剂浓度并记录,及时更换。各类物品浸泡时间符合要求 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在规定时限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瓶盖严密。不能直接用棉签使用大包装(500ml)的碘伏、 酒精。小包装碘伏、酒精,使用期限为7天。戊二醛按产品说明书使用。每周更换。每天监测浓度。 给氧用物清洁干燥、消毒备用(集中处置)。湿化瓶及管道一人一用一消毒,持续吸氧患者鼻导管一用一换,湿化瓶内 的水为灭菌蒸馏水,每日更换。 吸痰连接管和贮液瓶及时倾倒,液量不能超过2/3瓶,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吸痰管一 人一用一换。 清洁消毒灭菌管理36 雾化器、螺纹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前加药,雾化器用后水槽及雾化罐干燥放置。 体温表、压脉带用后一人一用一消毒,容器每日清洁。 紫外线灯每周清洗擦拭有记录;有更换灯管日期记录;累计时间记录。每半年有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记录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干净整齐,无杂物,无食品及私人物品,每班清洁、消毒,定期进行大扫除,无卫生死角 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 采用小包装。 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配有抢救药品.快速手消毒剂、锐器盒、医疗 垃圾桶。压脉带 无菌包归类,规范放置,标记明显,专柜保存,柜内清洁,按灭菌日期依次排列,关闭严密,无菌物品外包装完整清 洁,无破损,日期标注清晰在有效期内,无菌液、无菌容器中物品打开后应注明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湿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表

枣庄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检查表科室名称:检查时间:检查者: 检查 项目 检查主要内容扣分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措施 院感管理组织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担任,临床科室有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有本科室院感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并解决实际问题(遇有特殊情况随时召开) 将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纳入医院质控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配备具有医院感染管理实际能力的专职人员,持有上岗证,人数能满足工作需要 兼职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与更新 有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对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有应急管理程序和措施。有畅通迅捷的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和网络 门诊急诊科、传染病门诊、儿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开 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分诊台配备必须的检查设备和防护用品 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的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有手消毒设备,肠道门诊设立专用厕所,专用观察室、有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及工作记录 急诊科(ICU)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设流动水洗手设施 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医护人员进入ICU必须戴帽子、口罩、穿专用工作衣、鞋,接触每一个病人前后均洗手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进入时有防护措施 每月对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卫生学监测并有监测记录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doc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督查项目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 督查科室内一、内二、 督查时间2013、4、16 外一、外二 儿科、妇产科 存在问题 : 医院感染病例没有记录在科室的“医院感染病历登记本上” 原因分析 : 科室没有明确规定记录责任人,导致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只上报无记录。 改进措施 : 明确感染病历责任人,做到上报后及时记录。 追踪效果评价 : 各科室主任已明确由科室感控小组负责监督此项工作,要求主管医生报告后及时记录。 职能部门院感办 督查人员签名评价时间2013、4、23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督查项目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 督查科室内一、内二、 督查时间2013、6、16 外一、外二 儿科、妇产科 存在问题 : 1、病原学送检率较低。 2、个别医生在抗感染治疗前不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凭经验用药。原因分析 : 1、对病原学检查重视不够。 2、认为细菌培养时间长,对治疗无指导意义。 改进措施 : 1、提高病原学检查对指导临床用药的认识,做到有样必采。 2、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尽量做到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 追踪效果评价 : 各科室经过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医生们对病原学检查的认识逐步提高,通过 2 个月的观察,临床标本送检逐步增多。措施落实有效。 职能部门院感办 督查人员签名评价时间2013、8、22

自治县人民医院 职能部门督导检查与持续改进 督查项目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督查科室各临床科室督查时间2011、4、16 存在问题 : 1、联合用药时间较长。 2、更换抗菌药时无做药敏试验,病历无分析。 原因分析 : 1、经验性用药。 2、对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认识不足。 改进措施 :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对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 2、根据药敏人合理使用抗生素。 3、更换药物时及时做好病历分析,并记录。 追踪效果评价 : 更换药物时有分析,有记录。 部分医生能按要求进行病原检查及耐药试验,但送检率仍较低,需要继续加强。 职能部门医务科、院感办 督查人员签名评价时间2011、5、28

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记录册12个月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活动记录册 记录年度 2015年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 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登记,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导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6、做好清洁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宣教。

7、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布置的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或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求。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1、感染管理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对全科的感染管理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月感染管理控制; 2、感染管理小组的活动应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感染管理控制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感染管理活动记录; 3、对科室感染管理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各项工作监督实施,强化安全意识。

一月份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主持者:高娟 参加人员(签名):全体医护人员 记录者:郑志红 本次活动内容:高娟汇报了我院目前院感控制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监测与反馈:院感监测正常进行。2.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开展了防护知识培训。 3.手卫生:已宣传培训。4.科室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已建立。问题:有执行不规范的现象。 质控发现的问题:1.无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和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追踪。2:部分医务人员执行不规范。 改进目标和措施:1.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登记总务科负责,职业暴露登记、报告由各科负责,院感科督导。 3.手卫生: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规范,相关内容记录在院感记录本上。 4科室的清洁、消毒与隔离:督促医务人员规范执行制度,记录完整。 结果评价(主要对上月质控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