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盐碱地改造模式及效果(参考)

山西省的盐碱地改造模式及效果(参考)
山西省的盐碱地改造模式及效果(参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山西省的盐碱地改造模式及效果

作者:杨沛, Yangpei

作者单位:山西省土地整理中心

刊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英文刊名: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年,卷(期):2010(4)

参考文献(3条)

1.赵义涛土壤肥料学 2009

2.孙向阳土壤学 2005

3.郑苗松盐碱地造林绿化技术 200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117699756.html,/Periodical_sxstbckj201004009.aspx

土壤改良剂法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壤改良剂法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五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

盐碱地改良办法

盐碱地改良办法 传统方法 1、洗盐:合理灌溉,使盐类物质随水溶解,下渗、侧移。 2、平整土地:破坏土壤毛细结构,提高降雨淋与灌溉洗盐效果,防 止土地盐渍化。 3、深耕深翻:切断土壤毛细管,使表层盐分下移,减少春、秋季返 盐现象。 4、适时耙地:松表土,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治返盐现象发生。一般 原则为浅春耕,抢伏耕,旱秋耕,耕干不耕湿。 5、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分解时可产生有机酸和有益细菌,可中和土 壤碱性。 6、合理施用化肥:施肥一般以中性和酸性肥料为好。如磷酸钾复合 肥可在碱性土地中使用。 新方法 物理方法 1、两膜法:穴底和四周覆薄膜,用以隔盐,底部留孔渗水。培土不能用碱性土, 踏实、浇水后地表覆盖薄膜,用土压实,面积为1㎡。(薄膜要薄, 确保状根后可穿破,最好用可降解薄膜,也可用普通地膜)。 2、一膜一草法:底部和四周仍为薄膜,表面覆盖杂草、树叶、玉米杆等,草厚 15cm,面积1㎡。 3、两草法:底面、四周及表面均覆盖杂草、树叶、玉米杆等,草厚 15cm,面积1㎡。 4、客土、压砂:重盐碱地可深挖40cm,用客黑土回填;轻盐碱地,填砂4-5m3, 防止返盐。 5、隔盐层,排盐管、隔盐袋:隔盐袋:0.02mm聚乙烯塑料,最好为可降解塑料。 隔盐层:碎石、鹅卵石、炉灰、锯末、树皮、稻草、麦秆、 蛭石、珍珠岩、厚度20cm。 排盐管:PVC双臂斑纹排水管,顶部管壁有小孔,埋于土下, 可补水、排盐。 化学方法 1、可溶性钙盐如CaCl·2H 2O,CaSO 4 ·2H 2 O,,石灰石,石膏。通过 置换土壤中的Na+,减弱土壤碱性。 2、酸性和呈酸性物质如FeSO 4·7H 2 O,Al(SO 4 )·18H 2 O,Ca 2 S硫磺等 通过置换土壤中的Na+,减弱土壤碱性。 3、土壤改良剂配方:60份CaSO 4 ·2H 2 O,5-10份CaSO 4 ,1-5份FeS 2, , 5-10份草酸,8-10份磷,1-3份钾,1-4份微量元素。 4、降盐碱剂:聚马来酸酐(HPMA,50%),聚丙烯酸(PAA,40%)。 阻盐碱剂:65份聚丙烯酸+20份木焦油+15份木醋液混合。 覆膜剂:65份聚丙烯酸+35份木醋液混合。 5、黑矾、草木灰。 生物方法 1、种植田菁、草木犀、紫花苜蓿等绿肥,降低土壤碱性。 2、施用金EM菌,金菌生物有机肥等,可与土囊中钠盐生成腐殖酸钠,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 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的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达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源地区。据有关单位测定,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体脱盐率达38.5%。作为一个生长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层脱盐率为60%~88%。井灌井排,结合渠道排水,在雨季来临时抽咸补淡,腾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间,能够增加汛期入渗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内涝,加速土壤脱盐。 二、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施用化肥,应避免施用氯化铵和碳铵生理碱性肥料,可施用硫铵和过磷酸钙。 四、合理耕作,用改结合 1.平田整地,消灭盐碱。避免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平田整地要因地制宜,划小畦灌溉,重度盐化土要先刮结皮,再平整。 2.深耕晒垡、切碎坷垃。 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不同作物耐盐程度不同,如甜菜>向日葵>棉花>玉米>小麦>谷子。根据耐盐程度不同的作物选种,适时播种,深播浅盖,开沟播种,躲盐巧种,以利保全苗。

4.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抑制盐分上升。 5.铺沙改碱,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减少土壤返盐。 五、生物措施 1.种植绿肥作物。据试验,亩产鲜绿肥1914~2333公斤,当年返压。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层含盐量降低0.112%~0.148%,有机质提高0.11%~0.29%。 2.植树造林。盐碱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现方田林网化,可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巩固和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高防涝排盐效果。 六、化学改良 重度盐碱地,除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措施外,还应配合施用石膏、黑矾和磷石膏、醋渣、糠醛渣等化学改良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一)通常的做法: 1、根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应采取的措施。如现场土壤的盐碱度、现场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地貌、现场的水利条件。 2、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采取的工程措施。工程的功能、精细程度、观赏角度等均有不同要求,因此要采取的工程措施也不同。 3、根据投资的单位造价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工程造价的高低决定了不同工程措施能否实施。 4、土壤处理:换土,根据现场土壤盐碱程度决定,将原有盐碱土挖走,重新更换好的种植土。或者根据现场情况,就近挖高填低,

对盐碱地的改良措施解读

对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和预防灌溉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技术措施。水利改良措施有: 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至适宜深度;采用大定额灌溉,冲洗淋溶土壤盐分,并经排水系统排出灌区;引洪放淤,即将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引入地块,沉淀留下泥沙,并在排水时,带出原土壤中的盐分;在灌排系统完善的情况下种植水稻。常用的排水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此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可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农业改良措施有:①合理耕作和施肥,即深耕、适时耘锄耙耱、平整土地和增施有机肥料等,可减少地面蒸发和表土返盐。②化学改良,如对碱土施加石膏以改变土壤成分。③生物措施, 如种植牧草、轮作套种、选种耐盐作物和植树造林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河西耕地盐碱地和荒漠地的功能区划分、特点,确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方案,规范盐碱地治理的行为,保证有序的开发治理,控制盐碱地的增加,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在查清我市现有盐碱地中、低产田形成主要原因,分布状况的前提下,在总结其它地区治理盐碱地的典型实例和分析试验示范中所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针对我市盐碱地分区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分别先用以排水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统一规划,连片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全面安排,分期实施,讲求经济实效。 二、规划原则 本根据《关于开展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盐碱地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现状年为2006年,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水平年是2015年。以实现我市农业生产任务目标,按2006—2010和2010—2015年两个阶段分期实施,前四年力求切实可行,后五年也要量力而行,并遵循以下原则: 1、规划中的主要指标必须符合专业规划并加以以充实和完善。 2、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定各项指标时把需要同可能有机结合起来考虑。 3、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不急于求成,要强调工程质量,重工程实效。 4、择优投入,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按国家和市、群众投入各半的比例分摊。 5、规划效益计算按静态分析,水利净效益分摊系数采用0.6。 6、同灌溉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等专业规划紧密结合。 第二节治理标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结合我市现状,对这次规划分了初治和高治两个标准如下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初治应同高治紧密结合,并为高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经济条件富裕的乡镇,最好一次高治到位;在经济条件困难的乡镇,先进行初治,然后再进行高治。初治、高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尽量减少由初治到高治的重复工程投资。 二、产量标准。经调查以我省主要农作物小麦为准,产量水平:中产>350㎏/亩;高产>450㎏/亩 盐碱地治理标准表 标准等级初步治理高标准治理 工程要求田间灌排工程尚未配套齐全,仅有一定的除涝、改盐增产作用。 田间灌排工程已配套齐全,具有显著的除涝、改盐增产作用。 改盐标准不能控制地下水们位在临界深度以下,尚有返盐缺苗现象30~50% 可以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下,已无返盐缺苗现象. 产量标准达到当地中产水平(按分区提出) 达到当地高产水平(按分区提出)

盐碱地改良标准及方法样本

盐碱地改造 普通分几步进行,一方面排盐、洗盐、减少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详细改良办法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植物,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一、挖排水沟,保证排灌畅通 开挖排水沟,建立完善排灌系统,使旱能灌,涝能排,是盐碱地造林基本规定。在现场咱们看到,每隔100米,就有一条深排水沟,沟深1.5米,沟宽至少3.0米。垄与垄之间,设立小排水沟,沟深50厘米。 二、提前整地,减少盐分 盐碱地造林,整地必要提前。冬季2月份前做好整地、开沟工作,如能提前1-2年整地,效果更好。 四、采用办法避盐,保证林木成活 林木栽植时,在树穴底部放有机肥和砻糠,制止盐分上升,夏季在树盘覆草,以减少蒸发,防止返盐。 五、选取适当造林树种 适地适树是造林通则,选取适当造林树种,是盐碱地造林成功核心。通过实验摸索,技术人员成功筛选出了金丝垂柳、重阳木、女贞、国槐、乌桕、黄连木、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洋白蜡、杞木、海滨木槿等耐盐碱树种,当前在海防林建设中推广树种重要有夹竹桃、重阳木、女贞、栾树、黄连木、金丝垂柳、金合欢、海滨木槿、墨西哥落羽杉等 六、采用特殊养护办法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盐碱地造林,养护管理尤为重要。沙壤土养分含量少,必要增施肥料保证林木生长。但沙土保肥力差,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因而宜采用多次施肥办法。技术人员结合整地工作,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边,普通每年施肥四—五次。施有机肥时,混合一定量砻糠,可改良土壤构造

排水系统布置 (1)排水沟布置原则 沿海滩涂开发整顿普通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排水沟普通布置在地面较低某些,或运用天然沟道,以便承泄更多地面水和地下水。依照土地开发整顿工程建设规模,项目区内普通布置2~3级固定排水明沟,即农沟、斗沟,当项目区面积较大时,可选取布设支沟。各级排水明沟宜互相垂直布置,排水线路宜短而直。 滩涂地区排水沟普通通过排水闸排向海洋。外河水位(海水位)有周期性涨落,排水沟应依照水位变化,尽量采用自排方式。若不能完全自排,也应充分运用承泄区水位变化,采用自排与提排相结合方式。 排水沟防护 浙江省滩涂土壤以沙质为主,粘性差,边坡不稳定或需要较缓边坡才干维持排水沟稳定。 依照灌排工工程设计规范,排水沟最小边坡系数可参照表5-4选取 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排水沟坡面应优先考虑生物护坡办法;如采用本地茅草、互花米草等植物护坡。当生物防护效果不佳,或采用生物护坡办法占地过多排水沟,应考虑采用衬砌护坡。可选用无砂混凝土、混凝土网格等本地技术成熟方式。无砂混凝土骨料和配比选取应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规定。 表5-4 排水沟最小边坡系数 盐碱土改良原则 浙江省盐碱地广泛分布在沿海各地滩涂围垦区内。集中分布在钱塘江河口杭州湾绍兴市和宁波市一某些盐碱地地面平坦,土层深厚,适种性广,为开发潜力大宜农盐碱地,是耕地

盐碱地改良论文

国内盐碱地改良技术浅谈 On the domestic saline improved technologies 王康 (沈阳农业大学 08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1班,沈阳) 中文摘要:盐碱地(alinatefilds)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盐渍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地区及沿海平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对盐碱土改良认识的不断提高,生物措施改良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国家对治理盐碱土壤很重视,我国“九五”规划把改良利用盐碱地,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列为“863”高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本文综述了盐碱地的概念、形成原因,国内外对盐碱地改良的重视程度、发展状况与前景,介绍了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等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与适用条件及限制因素。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盐碱土;形成因素;治理措施;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技术;化学措施 English Summary:Saline-alkali soil is one form of salty accumulation,which means the salinity in the soil have a impact on the natural growth of crops.Saline-alkali soil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arid area and coastal plain area, With the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reclamation of saline-alkali soil,biological measures for the reclamation have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nd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Our country values greatly the management of saline-alkali soil,listed the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alkali soil and cultivation of salt-tolerant new crops as "863" hi-tech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our country's "95"pla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saline, caus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mphasis on saline-alkali soil improvem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use of saline water improvement measures, agricultural measures, biological measures, chemical measures such as reclamation methods and saline practical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s. Keyword: Saline; ameliorate; Saline-alkali soil; Form factor ; Control measures ;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Biotechnology; Chemical measures

盐碱地改良方法完整版

盐碱地改良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盐碱土的改良措施 一、简介 盐碱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从广义上讲盐碱土包括盐土、盐化土和碱土、碱化土。但盐化土、碱化土仅处于盐碱化的初级阶段,在不同的土类如潮土、草甸土等类,属于其相应的亚类,故不包括在盐碱土纲中。 盐碱土是被分为盐土和碱土两个亚纲,其中盐土又被分为盐土、漠境盐土、酸性硫酸盐土、寒原盐土和滨海盐土等土类。盐碱土一般又称为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我国盐土的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带和沿海地区。除滨海地带外,其土壤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均大于1,也就是说盐渍发生的气候条件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盐则随上升水流到达地表,经蒸发、浓缩而积累而地表,形成盐斑、盐壳及积盐层。在西北内陆地区盐土呈大面分布。 碱土是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交换性钠离子而使土壤呈碱性反应的盐渍土。碱土在我国的分半相当最北的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栗钙土区一直到长江以北的黄淮海平原潮土区,从东北松嫩平原草甸土到山西大同、阳高盆地、内蒙古河套平原到新疆的准格尔盆地,均有局部分布,地跨几个自然生物气候带。我国碱土的总面积不大,且均呈零星分布,碱土常与盐土或其他土壤组合分布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降雨量小于其蒸发量的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及受海水影响的滨海地区。

二、改良措施 (一)工程措施 1 沟渠排水。 据研究,当地下水深埋为~1.8m时,地下水蒸发量是深埋2.5m时的3~5倍,因此,在相同土壤条件下,地下水位越浅,蒸发量越大,土壤积盐越重。所以针对地下水位过浅的盐碱土壤,通常会通过沟渠排水来降低地下水位。 (1)主干排水工程——如干排系统,应当是平行于潜水水力坡度,也就是平行于地面坡度,从而有利于排泄地表径流,如排洪、沥、涝水和农渠排水的地表排泄量;而未级固定的排水系统如农排,应当是垂直于潜水的水力坡度。目的在于增大地下潜水的排水断面,加大地下水的排渗。 (2)排水沟的深度与间距。深度:一段控制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沟(农排)深度是要求在临界深度以下。所谓临界深度,就是在干旱蒸发积盐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蒸发的最浅的地下潜水的埋藏深度。临界深度(m)一般等于毛管排水强烈上升高度(m)+安全超高(m),毛管上升高度与地质有关。间距:要求两级末固定排水沟(农排)之间所产生的潜水力供面能保证在临界深度以下,如图下所示 2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是盐碱土改良的引水保证。 (1)渠道防渗问题:因渠系渗漏是高灌溉区地下潜水水位的重要来源,因此应尽一切办法来减少渠道渗漏和渗漏所产生的影响,防渗的

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发展概况 1.3 项目的提出、项目发展的必要性和投资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效益分析与建设规模 2.1 立项调查 2.2 前景预测 2.3 发展战略 2.4 实施方案和建设规模 2.5 经济与社会效益预测 第3章项目地址选择与条件 3.1项目地址的选择 3.2 土地资源和必要条件 第4章技术方案 4.1 项目组成 4.2 技术方案 4.3 布局和运输 4.4 土建、水利工程 4.5 其他工程 第5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 5.1 企业组织 5.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6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6.2 项目实施进度表 6.3 项目实施费用 第7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项目总投资估算 7.2 资金筹措 7.3 投资使用计划 第8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8.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8.2 不确定性分析 8.3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9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与建议 第10章附件

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项目总论 项目名称: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 项目地点: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 项目单位:吉林省吉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1 项目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环境污染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日益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森林、草地、湿地等被开垦为耕地,进行集约经营,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盐碱化。在2002年9月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上指出,继第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1992里约热内卢)10年之后,全球面临的人口一环境一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据估计,全球盐碱地每年以100~1500万hm2的速度在增长。 我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着盐碱地,我国盐碱化土地达3630万亩,其中耕地921万亩,林地421万亩,草地2320万亩。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在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区、东北平原、沿海地带。东北地区就有600多万hm2(公顷),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25%~30%,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 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 6.62%、0.84%和6.10%,中国有潜在盐碱土地约1733万亩。东北和西北内陆盐碱化最为严重,盐碱地面积占该地区耕地面积达15%。 盐碱地的唯一好处是可以生产大量的盐、碱、卤水、硝等化工原料。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把盐碱地看成是一个资源,加以利用,它就不是一个包袱。国家农业在发展,要保障耕地和粮食安全,治理盐碱地是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盐碱地分布的地区都属于平原和盆地,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机耕、具有土壤肥力,一经改良就是一项相当可观的土地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项目发展概况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渍土集中分布区之一,盐碱化土地面积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21%。该区盐碱地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的低平原,地质构造上属松嫩平原新华夏系的第二沉降带。流域内的东辽河、西辽河、洮儿河、嫰江、松花江等河流呈向心状水系,流向此大湖盆。地势低平,泡沼遍布,排水不畅,缺乏有效淋洗而蒸发强烈,

盐碱土改良的意义

、盐碱土改良地意义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解决全球粮食生产和环境问题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地障碍,因而盐碱土地改良成为了一项最紧迫地任务.中国盐碱化土壤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从内陆带到滨海、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半干旱地荒漠化地区,都存在大量盐碱化土壤地分布.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初步统计约万,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地,土壤盐碱化问题和灌溉引起地次生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地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战略问题.随着人口、经济、资源共同作用,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地关注,部分水资源已转移至市政、工业、农业等用水,同时在水资源日益紧缺态势下,已不足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早期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分析,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灌溉方式是密切相关地,是灌区盐分不平衡所致,而以水利为中心地土壤盐碱化综合改良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利用盐生植物及耐盐作物等改良盐碱地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而开展生物排盐地研究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提供新地理念,其廉价、简单、有效和具有一定可行性等优点,也改善了土壤改良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 、国内外研究进展 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 我国盐碱土地分布 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地统称.土壤中含盐量在.%-.%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地交换性钠,碱化度在%-%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地土可以称为盐碱土,或称盐渍土.盐土一般呈碱性反应(部分滨海酸性硫酸盐盐土有酸化现象),盐基呈饱和状态,腐殖质含量低,而碱土顾名思义就是碱性较强,即当土壤碱化度达到%以上,大于,表层含盐量不及%时,我们一般可称之为碱土. 我国盐碱土分布总结如下: ()我国地盐碱土大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区: 宁夏银川, 山西地草甸盐土,上海地盐土.由此得出结论可知,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 由这些地区地特征可以看出盐碱地大都出现气候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宁夏银川等地),还有出现在沿海盐分含量较高地地区(如上海地区地滨海盐土),和地势低洼地地区(如华北,东北平原) () 通过分析盐碱地出现地地区,我们还可以知道盐碱地形成地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地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地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这样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我国盐碱土形成地主要原因 ()土壤盐分地来源 土壤中地盐分包括不同地离子,如、、、、、、、等.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作为营养成分.当这些离子地浓度达到足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成为盐分.主要来源有:()海洋,如风暴潮、海雾、海水入侵等.()土壤母质,如离子含量高地岩石、火山灰和矿质分解等.()成土运动,如自然条件下离子变化.()过量施肥,肥料中地一些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动植物分解物,一部分无机离子如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则进入土壤. ()土壤盐碱化地成因

盐碱地改良

一、微区改土绿化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州中度盐碱土上利用人工生态条件,运用隔离层、筛孔隔盐膜、防碱栽植袋等措施在树穴、树池、花坛、绿地微区改土,形成淡化微区,局部控制土壤返盐,(重盐碱地埋设淋水管或罗纹塑料暗管排水洗盐);能有效地提高树木花卉成活率。作隔盐层的材料可以用炉灰、锯末、麦糠、麦秸、稻草等有机物料。据德洲市财政局审定仅1989~1991年德州市区利用该技术仅节省苗木费一项就创造间接经济效益156万元,该项目在第二届国际发明及专利技术展览会(广州)获铜奖,其论文《盐碱地微区改土植树的盐分变化》在国际盐渍土学术讨论会(南京)上宣读。 (该成果1989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德州市园林绿地绿化设计模式 德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重盐碱区,探索一条适合德州土壤环境的园林设计模式势在必行。该课题根据德州市的土壤、环境条件,实施筛选出了居民区花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分车绿地、庭院绿化几个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的最佳模式,突出植物造景,筛选出德州市适地适树、适地适花、适地适草的植物品种。建设生态园林。从而使土壤改良、栽培技术、植物选择和植物造景因地制宜模式化。 三、耐盐花木与地被植物的筛选 在德州市中度盐碱地带设立筛选圃。选择与引进相结合从全国各地共搜集106种园林植物栽植于筛选圃内,进行观察测试,同时,结合进行盆栽耐盐试验。经过三年的观察、对比、评选,筛选出国槐、白腊、垂柳、法桐、臭椿、火炬树、刺槐、毛白杨、加杨、苦楝、侧柏、桧柏、龙柏、枣树、杏树、桑树、梨树、石榴、丰花月季、月季、木槿、荷兰菊、地被菊、秋葵、马蔺、多年生黑麦草、本特、紫羊茅、瓦巴斯、中华结缕草、天堂草419等37种耐盐花木及地被植物。该课题还进行了龙柏、石榴、紫薇、秋葵、荷兰菊耐盐力的研究,调查了德州地区10种耐盐野生地被植物及其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编写了德州市耐盐园林植物名录。 四、地被菊的引种 地被菊是北京林大的重大科研成果,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达到"野化育种"的目的,并将菊花从花盆中解放出来,通过大规模的露地栽培,呈现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的群体美。可作花坛、块植、带植、切花、盆花等用。它有抗逆性强,抗碱、抗寒、抗旱、花期长、耐粗放管理等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大全国著名的陈俊愉教授亲自来到德州作指导,在德州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带进行栽培试验。历时3年的研究,从15个品种中筛出适合德州地区8个品种,主要有铺地荷花、美矮黄、晚粉、落日红、紫荷等,丰富了德州国庆节应时花卉品种。1995年德州市街头摆花4万余盆,其中80%是地被菊。 .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改良盐碱地的原则是要在排盐、隔盐、防盐的同时。积极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对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通过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2、灌水洗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3、种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水稻也是一项有效的改良措施,因为种植水稻后。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土壤中的盐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地的通气、透水和养分状况,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中和。土壤的碱性。种植绿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对盐碱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能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深耕应注意不要把暗碱翻到地表。

盐碱地改良标准及方法

盐碱地改良标准及方法 盐碱地改造 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植物,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一、挖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 开挖排水沟,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旱能灌,涝能排,是盐碱地造林的基本要求。在现场我们看到,每隔100米,就有一条深的排水沟,沟深1.5米,沟宽至少3.0米。垄与垄之间,设置小的排水沟,沟深50厘米。 二、提前整地,降低盐分 盐碱地造林,整地必须提前。冬季2月份前做好整地、开沟工作,如能提前1,2年整地,效果更好。 四、采取措施避盐,确保林木成活 林木栽植时,在树穴底部放有机肥和砻糠,阻止盐分上升,夏季在树盘覆草,以减少蒸发,防止返盐。 五、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适地适树是造林的通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是盐碱地造林成功的关键。经过试验摸索,技术人员成功筛选出了金丝垂柳、重阳木、女贞、国槐、乌桕、黄连木、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洋白蜡、杞木、海滨木槿等耐盐碱树种,目前在海防林建设中推广的树种主要有夹竹桃、重阳木、女贞、栾树、黄连木、金丝垂柳、金合欢、海滨木槿、墨西哥落羽杉等 六、采取特殊养护措施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盐碱地造林,养护管理尤为重要。沙壤土养分含量少,必须增施肥料确保林木生长。但沙土保肥力差,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因而宜采用多次施肥的办法。技术人员结合整地工作,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围,一般每年施肥四—五次。施有机肥时,混合一定量的砻糠,可改良土壤结构排水系统布置 (1)排水沟布置原则 沿海滩涂开发整理一般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排水沟一般布置在地面较低部分,或利用天然沟道,以便承泄更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规模,项目区内一般布置2,3级固定排水明沟,即农沟、斗沟,当项目区面积较大时,可选择布设支沟。各级排水明沟宜相互垂直布置,排水线路宜短而直。 滩涂地区排水沟一般通过排水闸排向海洋。外河水位(海水位)有周期性的涨落,排水沟应根据水位变化,尽量采用自排方式。若不能完全自排,也应充分利用承泄区水位的变化,采用自排与提排相结合的方式。 排水沟防护 浙江省滩涂土壤以沙质为主,粘性差,边坡不稳定或需要较缓边坡才能维持排水沟稳定。 根据灌排工工程设计规范,排水沟的最小边坡系数可参照表5-4选择 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排水沟坡面应优先考虑生物护坡措施;如采用当地的茅草、互花米草等植物护坡。当生物防护效果不佳,或采用生物护坡措施占地过多的排水沟,应考虑采用衬砌护坡。可选用无砂混凝土、混凝土网格等当地技术成熟的方式。无砂混凝土骨料和配比选择应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 表5-4 排水沟最小边坡系数 排水沟开挖深度(m) 土质 <1.5,3.0 3.0,4.0 >4.0,5.0 1.5

污泥改良盐碱地技术方案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 制备盐碱地改良专用有机肥与施用方法 一、技术原理 盐碱土地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作物不易促苗生长。 针对盐碱地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传统的办法对盐碱地改良和利用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采取的开沟降水排盐,淡水灌注压盐,设置淋层防渗隔盐等多种方法进行的排盐降碱改良,不能有效的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目的。增施有机肥是盐碱地改良持久有效的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多施有机肥可使土壤变得疏松,孔隙度大,表面温度高,土壤水分、物理性能和结构能得到改善。此外有机肥产生的有机酸,既能中和游离的碱,置换土壤复合体上的交换钠,又可溶解土壤中含有的碳酸钙,使钙离子和钠离子相互作用而置换出交换性钠离子,有机质含量越高,抑制水盐运动的作用就越强。 大量施用有机肥可对土壤中的有害阴、阳离子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发根、促苗。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腐殖质也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有机质在分解

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二、盐碱地改良专用有机肥制备材料与性能 盐碱地改良专用有机肥,是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与农林秸秆(如玉米秸秆、麦秆、稻草、树枝、树叶、杂草)和畜禽粪便(如牛羊粪便)等一般废弃物,在通过添加调理剂、重金属钝化剂和改良材料与中微量元素,进行无害化的有效处理与利用制作而成。制备的改良专用有机肥,其有机肥的功效不同于普通有机肥,排盐降碱针对性非常强,即减少环境污染,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原料来源于生活与生产中的一般有机废弃物,其原料来源充足,添加剂材料在市场上随处有售,制作成本低廉、制作方法简单,有利于技术普及与推广。 盐碱地改良专用有机肥,所述污泥经添加调理剂进行好氧堆肥后其 理 化性质稳定,有机质含量高达40%~50%,并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为植物可利用形态,污泥中有害重金属通过添加钝化剂固化处理后含量均可低于我国农用污泥标准,实现了一般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盐碱地改良专用有机肥,所述盐碱地复合改良材料过磷酸钙、脱硫石膏、含腐植酸的风化煤与硫酸亚铁和醋渣等,能明显降低盐碱土的pH、CO32-、HCO3-,Cl-和Na+的含量,同时增加土壤中S042-、Ca2+和Mg2+等离子含量。盐碱地改良专用有机肥,所述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硫磷铵、硫酸铵、硫酸锌、硫酸镁、硼砂、硝酸钙等,能够满足土壤营养成分,提高地温,中和盐碱,减少单盐毒害,有效的改良盐碱土壤,

盐碱地绿化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绿化改良技术措施 为更好更快使绿化苗木在盐碱地生长,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首先在种植区更换含碱量少、理化性好的客土。再结合以下排碱治碱的改良措施。 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 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达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源地区。据有关单位测定,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体脱盐率达38.5%。作为一个生长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层脱盐率为60~88%。井灌井排,结合渠道排水,在雨季来临时抽咸补淡,腾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间,增加汛期入渗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内涝,加速土壤脱盐。 二、结合绿化地形塑造抬高地形可达到良好效果 三、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四、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施用化肥,应避免施用氯化铵和碳铵生理碱性肥料,可施用硫铵和过磷酸钙。 五、合理耕作,用改结合 1.平田整地,消灭盐碱。避免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平田整地要因地制宜,划小畦灌溉,重度盐化土要先刮结皮,再平整。

2.深耕晒垡、切碎坷垃。 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不同绿化苗木耐盐程度不同,如柽柳>白蜡>枣树>柳树>冬青>百日红。根据耐盐程度不同的绿化植物选种,适时种植,躲盐巧种,以利保苗。 4.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抑制盐分上升。 5.铺砂改碱,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减少土壤返盐。 六、生物措施 1.种植绿肥作物。据试验,亩产鲜绿肥1914~2333公斤,当年返压。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层含盐量降低0.112~0.148%,有机质提高0.11~0.29%。 2.植树造林。盐碱地营造周边防护林带,可降低风速,改善绿化区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巩固和发挥水利效益,提高防涝排盐效果。 七、化学改良 重度盐碱地,除采用客土、生物和水利措施外,还应配合施用禾康、石膏、黑矾和磷石膏等化学改良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盐碱地改良方法

盐碱土的改良措施 一、简介 盐碱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从广义上讲盐碱土包括盐土、盐化土和碱土、碱化土。但盐化土、碱化土仅处于盐碱化的初级阶段,在不同的土类如潮土、草甸土等类,属于其相应的亚类,故不包括在盐碱土纲中。 盐碱土是被分为盐土和碱土两个亚纲,其中盐土又被分为盐土、漠境盐土、酸性硫酸盐土、寒原盐土和滨海盐土等土类。盐碱土一般又称为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我国盐土的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带和沿海地区。除滨海地带外,其土壤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均大于1,也就是说盐渍发生的气候条件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盐则随上升水流到达地表,经蒸发、浓缩而积累而地表,形成盐斑、盐壳及积盐层。在西北内陆地区盐土呈大面分布。 碱土是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交换性钠离子而使土壤呈碱性反应的盐渍土。碱土在我国的分半相当最北的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栗钙土区一直到长江以北的黄淮海平原潮土区,从东北松嫩平原草甸土到山西大同、阳高盆地、内蒙古河套平原到新疆的准格尔盆地,均有局部分布,地跨几个自然生物气候带。我国碱土的总面积不大,且均呈零星分布,碱土常与盐土或其他土壤组合分布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降雨

量小于其蒸发量的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及受海水影响的滨海地区。 二、改良措施 (一)工程措施 1 沟渠排水。 据研究,当地下水深埋为1.0~1.8m时,地下水蒸发量是深埋2.5m 时的3~5倍,因此,在相同土壤条件下,地下水位越浅,蒸发量越大,土壤积盐越重。所以针对地下水位过浅的盐碱土壤,通常会通过沟渠排水来降低地下水位。 (1)主干排水工程——如干排系统,应当是平行于潜水水力坡度,也就是平行于地面坡度,从而有利于排泄地表径流,如排洪、沥、涝水和农渠排水的地表排泄量;而未级固定的排水系统如农排,应当是垂直于潜水的水力坡度。目的在于增大地下潜水的排水断面,加大地下水的排渗。 (2)排水沟的深度与间距。深度:一段控制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沟(农排)深度是要求在临界深度以下。所谓临界深度,就是在干旱蒸发积盐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蒸发的最浅的地下潜水的埋藏深度。临界深度(m)一般等于毛管排水强烈上升高度(m)+安全超高(m),毛管上升高度与地质有关。间距:要求两级末固定排水沟(农排)之间所产生的潜水力供面能保证在临界深度以下,如图下所示

盐碱地改良技术

盐碱地改良技术 盐碱土是各类盐土、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统称。由于土体中含有大量盐碱成分,并具有不良理化性质,致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生长。据农业部第二次全国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盐碱土资源总面积约为3467×104 hm2,居世界第三位,而目前已开垦种植的盐碱土面积仅为577×104 hm2,此外,我国耕地中盐碱化面积达到920.9×104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62%。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对补偿日益减少的耕地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西北、华北、东北及沿海是我国盐碱土的主要分布区域,受区域气候、地形、母质、水文地质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盐碱土类型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强烈的表聚性、较高的异质性、类型的复杂性以及积盐和脱盐的反复性等特点。依据地区的差异,盐碱土可分为滨海盐土、黄淮平原盐渍土、松嫩平原盐碱土、半荒漠内陆盐土及荒漠盐土。土壤水分是盐分的溶剂也是盐分运动的载体,盐分在土壤中运动具有“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特点。受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地形及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以环渤海季风气候区为例,该地区春季蒸发量大、降雨量少,深层土壤盐分在水分驱动下逐渐向表层聚集,土壤表现为爆发式积盐;夏季,降雨量逐渐增大,降雨淋洗使土体表现为淋盐;秋季随着降雨减少,但蒸发量依然较大,土壤也表现为积盐,但没有春季强烈;冬季,土壤出现冻结,深层土壤盐分随水分向

冻层迁移,这个“潜在式”积盐过程又为来年春季土壤“爆发式”积盐创造了条件。 盐碱土和土壤水盐运移的特点决定了盐碱土改良利用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盐碱土改良应以因地制宜和综合改良为基本原则,并且在排盐、隔盐和防盐的同时,积极地培肥土壤,以达到盐碱土高效利用的目的。目前盐碱地改良措施包括农业技术措施、农田水利措施、化学改良措施和生物改良措施等。 一、农业技术措施 物理改良措施主要通过客土、平整土地、地表覆盖以及耕作措施等方法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减少蒸发、来提高土壤盐分淋洗效率。以上措施中,客土措施最为有效,但由于高昂的成本,在盐碱地改良措施中一般不被采用;地表覆盖措施是目前最常用的改良措施,地表覆盖切断了土壤水和大气之间的交流,可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盐分在表层积累。其中覆盖材料、覆盖时间以及覆盖量等对土壤水热盐动态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可使土壤水蒸气回流,并对表层盐分具有有效的淋洗作用,随覆盖时间延长,土壤表层脱盐效率有增大趋势,在干旱地区以及春季干旱季节,提早覆膜有利于抑制土壤表层盐分积累;此外,秸秆覆盖对土壤盐分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土壤水盐状况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