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项目部混凝土枕技术条件解析

越南项目部混凝土枕技术条件解析
越南项目部混凝土枕技术条件解析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前言

内容: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新II型预应力混凝土枕(以下简称轨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码放和运输。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新II型预应力混凝土枕、混凝土短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堆放和运输。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本技术条件出版时,所示标准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l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343—1994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5223—200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Bl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TB2181—1990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跳桌增实法;

TBl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l878—2002 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

TBl879—2002 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TB/T2922—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TB/T3054-2002 铁路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

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TB-T2190-2002 预应力混凝土枕Ⅰ型、Ⅱ型及Ⅲ型。

3 定义

本技术条件采用下列定义:

3.1 露筋

轨枕内部钢筋(含钢丝、钢绞线以下通称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3.2 裂缝

轨枕表面伸入混凝土内部的缝隙。

3.3 油肩

机油渗入轨枕挡肩部位混凝土。

3.4 粉肩

轨枕挡肩部位混凝土被滑石粉等粉状物取代。

3.5 磕肩

轨枕挡肩部位被磕损。

3.6 掉肩

自轨枕承轨槽根部产生的挡肩部位与轨枕主体间开裂分离。

3.7 碰伤、掉角

轨枕养护完成后表面或端部的混凝土被碰掉。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3.8主筋外伸长度

因生产工艺形成的主筋伸出轨枕端部以外的长度。

4 技术要求

4.1 材料规格和要求

所有原材料应有合格证明书或复验报告单,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4.1.1 水泥

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4.1.2 粗骨料

采用粒径为5~25mm的天然岩石碎石。其颗粒最大粒径为25mm。除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0.5%外。来源改变时,应重新对其碱活性进行试验评价。来源改变是指场地变化或采掘中出现新的地层。

4.1.3 细骨料

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砂,除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1.5%外。来源场地改变时,在生产轨枕前要对其碱活性进行试验评价。

4.1.4 水

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

4.1.5 外加剂

混凝土内可掺用减水剂等外加剂。禁止在混凝土中掺用能引起预应力钢筋锈蚀的外加剂。

4.1.6碱骨料反应预防

碱骨料反应预防按TB/T3054-2002执行。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4.1.7 钢材

①预应力钢丝用规律变形钢丝,其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GB5223的规定;

②箍筋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技术条件应设计和图纸要求;

③预留孔周围螺旋筋用低碳钢冷拔钢丝,其技术条件应设计和图纸要求;

4.1.8 所有原材料入厂应按TB10210的规定复验。

4.2 生产工艺

4.2.1 凡需进行镦头的预应力钢丝,其镦头尺寸应以保证张拉时镦头不拉断为准。

4.2.2 预应力钢丝的总张拉力为348±5kN。

4.2.3 下料、编组及张拉等工艺应保证各预应力主筋受力均匀。每组钢丝的有效长度极差不得超过下料长度的 1.5/10000(长模法)控制。

4.2.4 钢丝的张拉程序为:

测量上保护层持荷1min

0 --→90KN------→拉至总张拉力------→锁紧螺母-→0

4.2.5 张拉设备必须定期检验校正,测力仪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0级,采用自动张拉设备。

4.2.6混凝土配合比应由生产厂家试验确定,水泥用量不应超过500kg/m3。混凝土稠度试验方法应符合TB2181的规定。

4.2.7 混凝土的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应符合所用搅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拌机的规定,保证搅拌均匀。

4.2.8 轨枕成型作业应在能确保混凝土密实和轨枕底部花纹符合图纸要求的成型设施上进行。

4.2.9 轨枕采用自动控温蒸汽养护,静停时间不应小于2h,升温速度不应大于20℃/h,蒸汽养护温度不大于60℃,降温速度不应大于20℃/h,出坑前的轨枕表面与坑外环境温差不大于20℃。轨枕脱模后按TB10210的规定保湿养护3天。

4.2.10 放松预应力主筋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 。采用自动放张设备缓慢释放应力。不允许在带应力情况下直接切割钢筋。

4.3 质量要求

4.3.1 轨枕生产必须有设计院提供的产品设计图纸及相关附图。

4.3.2 轨枕外观质量和各部位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4.3.3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A类)。

4.3.4 轨枕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值(轨枕正值)轨下截面170kN、枕中截面116kN,截面在检定荷载静停3分钟不出现裂纹,每根轨枕检测2个轨下截面及1个枕中截面。轨枕在疲劳荷载下,循环加载200万次,卸荷回零后3分钟,受拉区下缘钢筋(钢丝)处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05mm;轨枕疲劳破坏荷载值:轨下截面不小于230kN、枕中截面不小于190kN;轨枕疲劳荷载上限:轨下截面180kN、枕中截面135kN;疲劳荷载循环特征值为0.2;疲劳作用次数200万次;3根轨枕试验轨下截面,另3根试验枕中截面,每枕只试验一个截面。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和疲劳强度检验均为A类。

5 试验方法

5.1 砂、石碱活性及混凝土碱含量试验按TB2922的规定进行。

5.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应按GB/T50081—2002中的规定进行,试件混凝土应与轨枕相同条件成型和养护,28天抗压强度试件应在脱模后进行标准养护。

5.3 轨枕外观质量和各部尺寸,用通用量具或其它专用工具测量。

5.4 轨枕截面的静载抗裂强度检验按TBl879的规定进行。

5.5 轨枕截面的疲劳强度试验按TBl878的规定进行。

6 检验规则

6.1生产厂家应对原材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轨枕质量负责检验。未经检验的轨枕不得出厂。

6.2 轨枕应按批检验,每批轨枕应为同一班次、同样材料和工艺制成的同一型号的轨枕。

6.3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混凝土脱模和28天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和各部尺寸;轨枕静载抗裂强度。

①外观质量应逐根检查,各部尺寸每批检验数量按表l的规定;

②轨枕静载抗裂强度应在脱模后48h内完成。在每班生产过程中初期、中期和后期随机抽取外观及各部尺寸合格的轨枕,每班抽取3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根。每月对3批样本做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后的开裂试验;

③混凝土脱模强度每池检查一组混凝土试件,其抗压强度值不低于45Mpa;

④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检验:采用标准已知方法检验,每班抽取4组混凝土试件; 采用标准未知方法检验,每班抽取5组混凝土试件,组成为一个验收批,按照TBl0425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

6.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轨枕外观质量、各部尺寸、轨枕静载抗裂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轨枕疲劳强度。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①轨枕批量投产前;

②轨枕正式生产后,每二年半进行一次;

③在正式生产过程中,如材料、工艺有重大变更时;

④长期(二年半以上)停产又恢复生产时。

6.4 判定规则

①混凝土抗压强度符合4.3.3条的规定;

②轨枕外观质量和各部尺寸符合4.3.2条的规定,对于A类的每个项目必须合格,对于B类,允许单项超偏率不大于10%,对于C 类,允许各项超偏数之和不大于C类总检项点数的10%;

③轨枕静载抗裂强度与疲劳强度符合4.3.4条的规定。

6.4.1轨枕出厂检验批合格判定按表1进行。

6.4.2 轨枕型式检验批合格判定按表2进行。

6.4.3 在每批静载抗裂强度检验的轨枕中,无截面开裂,该批轨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枕静载合格,有1个截面开裂,允许重新抽样复验,两次抽样检验开裂截面总数不大于1个,则判该批轨枕静载抗裂强度为合格。

6.4.4 各部尺寸和外观不符合规定,而静载抗裂强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都符合规定时,允许对该批轨枕逐根检验,以确定其可用性。

7 标记和证明书

7.1 轨枕顶面应按设计图规定的部位印压出下列标记:轨枕型号、厂名、制造年份。

7.2公司应对每批轨枕附有合格证明书。证明书中应包括下列各项:

①公司名称;

②轨枕型号;

③轨枕数量;

④检验结果;

⑤制造日期;

⑥质量检验部门印记;

⑦生产许可证编号。

7.3 不合格的轨枕应在距轨枕端部150mm处用黑色油漆标出两道横线,线宽20mm,长度80mm。

8 码放、运输及质保

8.1 轨枕应按批次分别存放,不合格的轨枕应单独存放。

8.2 轨枕在存放和运输中应按水平层次(枕底向下)放置,每两层间应用不小于40mm厚度的木条或其它垫层垫好。承垫物应上下对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齐。

8.3 轨枕装卸运输时严禁碰、撞、摔、掷。

8.4 轨枕质保期为5年。

9 附件

9.1 表1:新Ⅱ枕出厂检验批合格判定表

9.2 表2:新Ⅱ枕型式检验批合格判定表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抽样方法项

检验项目单

允许偏差值批样本

数n

检验

数N

判定

数组

Ac Re

抽检A 1 轨枕静载抗裂强度:

轨下(+)170kN

枕中(-)116kN

一次抽样kN 3 9 0 1

2 二次累计抽样 6 18 1 2

3 混凝土28天强度TB10425

B 4 上排钢丝至轨枕顶面距离mm +4,-2 10 20 2 3

5 最上与最下两排钢丝间距离mm ±2 10 20 2 3

6 外侧两排钢丝间距离mm ±2 10 20 2 3

7 *同一承轨槽底脚间距离mm ±2 10 20 2 3

8 两承轨槽内侧底脚间距离mm ±2 10 10 1 2

9 预留孔上孔直径mm ±3 10 40 4 5

10 *承轨槽坡度与设计坡度偏差mm ±1 10 20 2 3

11 *承轨槽底脚至预留孔中心距离mm ±2 10 40 4 5

12 轨枕横断面高度(轨下、中间)mm +5,-3 10 30 3 4

13 预留孔歪斜(距承轨面120mm深处)mm ≤5 10 40 4 5

14 *承轨槽中部宽度mm ±2 10 20 2 3

C 15 轨枕底面凹形花纹深度mm +3,-5 10 20 3 4

16 轨枕长度mm ±10 10 10

全检A 17 混凝土脱模强度MPa ≮45 每池检0 1

18 断丝根数(含滑丝)根0 全检单根定判

19 肉眼可见裂纹与掉肩条0 全检

20 产品标记缺损个0 全检

B 21 轨枕端部主筋露筋长度mm 长度≯30 全检

22 承轨槽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等)mm 长度≯20

深度≯5

全检

C 23 轨枕端部破损或掉角mm 长度≯80 全检

24 轨枕挡肩中部120mm宽度范围内缺陷(如磕肩、

油肩、粉肩等)

mm 宽度≯10

深度≯2

全检

25 承轨槽外轨枕表面缺陷(如气孔、麻面、干灰堆

垒、夹杂物等)

mm 长度≯80

深/高度≯8

全检

26 端部主筋外伸长度mm ≤10 全检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

27 箍筋与螺旋筋露筋处0 全检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项

目类别序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值

样本

n

检验数

N

判定

数组

Ac Re

A 1

轨枕静载抗裂强度:轨下(+)170kN

枕中(-)116kN

6 18 1 2

2 轨枕疲劳强度 6 6 0 1

3 混凝土28天强度TB10425

4 混凝土脱模强度MPa ≮4

5 0 1

5 断丝根数(含滑丝)根0 20 20 0 1

6 肉眼可见裂纹与掉肩条0 20 20 1 2

7 产品标记缺损个0 20 20 1 2

B 8 轨枕端部主筋露筋长度mm 长度≯30 20 40 4 5

9 上排钢丝至轨枕顶面距离mm +4,-2 20 40 4 5

10 最上与最下两排钢丝间距离mm ±2 20 40 4 5

11 外侧两排钢丝间距离mm ±2 20 40 4 5

12 *同一承轨槽底脚间距离mm ±2 20 40 4 5

13 两承轨槽内侧底脚间距离mm ±2 20 20 2 3

14 承轨槽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等)mm

长度≯20

深度≯5

20 40 4 5

15 预留孔上孔直径mm ±3 20 80 7 8

16 *承轨槽坡度与设计坡度偏差mm ±1 20 40 4 5

17 *承轨槽底脚至预留孔中心距离mm ±2 20 80 7 8

18 轨枕横断面高度mm +5,-3 20 60 6 7

19 预留孔歪斜(距承轨面120mm深处)mm ≤5 20 80 7 8

20 *承轨槽中部宽度mm ±2 20 40 4 5

C 21 轨枕端部破损或掉角mm 长度≯80 20 40

28 29

22 轨枕底面凹形花纹深度mm +3,-5 20 40

23

轨枕挡肩中部120mm宽度范围内缺陷(如磕肩、油肩、

粉肩等)

mm

宽度≯10

深度≯2

20 80

24

承轨槽外轨枕表面缺陷(如气孔、麻面、干灰堆垒、

夹杂物等)

mm

长度≯80

深/高度≯8

20 20

25 端部主筋外伸长度mm ≤10 20 40

26 箍筋与螺旋筋露筋处0 20 4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