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十三五规划

蚕桑产业十三五规划
蚕桑产业十三五规划

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商务部关于《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镇安县“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产业扶贫、生产基地、茧丝绸加工一体化。

一、全县蚕桑产业的现状

镇安县位于北亚热带气候向暖湿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有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条件。据《镇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八年开始栽桑养蚕,民国20年全县有养蚕户1200户,有桑树12万株,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安县委、县政府的历届领导班子在自然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瞄准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蚕桑业,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兴桑养蚕,经过数年的努力,实现了从栽桑养蚕到缫丝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使蚕桑生产发展成为富民富县的主导产业,蚕桑综合势力位于商洛市第一位,全省第七位。到二00五年底蚕桑产业发展达到高峰期,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3.6万亩,累计桑树2600万株,其中田坎桑2200万株,当年养蚕2.78万张,产鲜茧750吨,干茧300吨。栽桑户达到3.2万户,养蚕户达到2.1万户,有鲜茧收烘站30处,92年建成2400绪加工能力的缫丝厂一座,93年扩建到3200绪,98年改制成为1600绪自动化缫丝生产线,年可加工干茧300吨。2005年茧丝绸总产值达到5600多万元,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全县整体脱贫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镇安经济腾飞的

一张靓丽名片和人们认识镇安、了解镇安的重要窗口。

“十五”以来,由于茧丝价格起伏不定,新兴产业短期交替崛起,冲击了蚕桑主导产业的主导地位,蚕桑生产徘徊不前。虽然蚕桑主管单位,做了大量辛勤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保持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县内外大环境和体制机制等一些深层次原因的综合影响,蚕桑产业呈现出滑坡态势,基地萎缩,生产下滑,企业亏损,表现为任其自然发展的低水平状态。到2010年,全县保留桑园投产面积不足1.5万亩,养蚕户减少至0.8万户,发种量下降到0.5万张,蚕茧产量锐减到不足15万kg ,缫丝厂也倒闭破产,产业链断节。

“十二五”伊始,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蚕桑产业主导地位,做出了《关于振兴蚕桑产业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体制,将蚕桑产业由林业局主管划归供销合作社主管,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对栽桑建园、蚕种、蚕药、小蚕共育等项目投入进行补贴,使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到2015年底投产桑园恢复到2万亩、养蚕发种达到0.8万张、蚕茧收入1400万元。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并积极招商引资建设缫丝加工企业,于2012年在午峪工业园区新建了32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年可产生丝300吨的缫丝厂一座,2015年生产白厂丝50吨、蚕丝被3000条,产值1600万元,特别是蚕丝出口填补了我县外贸出口创汇的空白,为镇安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蚕桑产业将再次成为农民脱贫、农村经济繁荣的主导产业。

二、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

1、蚕桑生产规模小、桑园产量效益低。全县栽养户仅占农业户数的44%,养蚕户平均户有桑树810余株,养蚕按最高年份计算也不足0.9张。有50%的户不足千株桑,有60%户养蚕不足一张。经营规模小,桑树分散,一些户处在可养可不养的边缘,易受市场冲击,一旦价格下滑,势必导致养蚕量的明显下降,同时也不能充分利用房屋、劳力,很难形成蚕桑重点户、专业户。全县现有桑树多是八十年代从江浙引进的湖桑系列品种,品种退化,树体老化十分严重,桑树单株产叶0.5公斤,亩桑养蚕量不到1张,产茧30公斤,产值800元,与全国平均养蚕水平相差四倍之多,与本省毗临的安康市也相差甚远。

2、基础设施不配套、发展后劲不足。全县仅有一部分养蚕户有专用养蚕室和养蚕用具,多数养蚕户仍然没有标准化养蚕室,“人蚕共居”兼用蚕室较多,致使常规消毒防病措施无法落实,蚕病每年大量暴发,蚕农因病减产减收、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养蚕用具因陋就简,操作十分费力费工;上簇用具就地取材,下茧多、质量差、等级低;桑树修剪工具不足,桑树用刀乱砍乱伐,导致死枝拳增多,树型混乱,叶小、病虫多、质量差、产量低。

3、龙头带动作用薄弱。陕西镇安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主体与龙头,体制还不够成熟完善,尚没有真正解决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实质性问题,现在生产、收购、加工仍然脱节,相互失去促进作用,指导生产、投入基地、推动发展力不从心。原料严重不足,县内蚕茧只能满足公司一个月缫丝需求,无法满负荷生产运转,公司经营一直亏损,更谈不上拿出发展资金来支持生产,“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运行机制无法实行。与此同时,各基层供销社作为蚕茧收购的主要部门,如何与公司相互配合支持,有效衔接,还

没有可行的办法与机制。县锦源蚕茧有限公司处在蚕茧收购和加工企业之间,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何与公司和蚕桑业务部门建立紧密有序、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也需要及时研究,这也是蚕桑产业发展上最敏感最头疼的问题。

三、我县发展蚕桑业的有利条件。

1、政策因素:国家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制定了蚕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确定了把蚕桑业作为西部开发的主要农业产业和扶贫的主要发展项目,加上我县已被国家商务部列入“东桑西移”项目县,这为进一步发展蚕桑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2、市场形势:丝绸产品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丝绸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80%,在世界上处于垄断地位。近年来,国际市场丝绸需求量正明显增加,蚕茧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扬,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逐步减让、茧丝配额限制取消,丝绸出口形势将进一步好转。据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原料茧需求量为70万吨,按目前全国蚕茧产量60万吨计算,每年缺口达10万吨,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将维持5-10年,且加工后的干茧便于贮藏和加工增值,不愁销路。

3、社会条件:我县有贫困户1.16万户3.79万人,适于发展栽桑养蚕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农民群众有脱贫致富愿望,对新产业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加之县内交通便利,已经开通的西康高速公路、310国道和西康铁路横贯全县,乡乡通公路,产品输出快。

4、自然优势:我县属亚热带半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光条件好,无霜期长,适宜蚕儿生长发育,每年可养蚕 3-4次;全县有缓坡地22.3万亩可用于栽蚕养蚕,而且土壤质地较好,有机质丰富,适宜桑树生长。我县所产蚕茧质量上乘,蚕茧上车率、解舒率均达到90%和70%以上,丝长1000米以上,深受客商青睐。

四、“十三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镇安县“十三五”蚕桑产业扶贫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镇安县“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的总目标,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精准扶贫”为机遇,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产业创新为载体,实现茧丝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质量的提高,使蚕桑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的支柱,努力开创镇安蚕业新辉煌,促进全县如期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1、脱贫目标:全县贫困户1.16万户、3.79万人,通过栽桑养蚕产业实现2000户、7000人脱贫。2016-2019年每年实现500户、1750人摆脱贫困,户均养蚕10张、收入2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2、产业目标:新建高标准桑园1万亩,到“十三五”末,使全县投产桑园达到3万亩;年养蚕发种增长到3万张,年产茧总量增长到1000吨,蚕农鲜茧增长到5000万元;生产白厂丝300吨,缫丝工业产值1亿元,茧丝绸行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

3、技术推广:2015年,优良蚕品种推广率100%,新建桑园优良桑品种推广率100%,老桑改造率达到80%,方格簇具推广率80%以上,小蚕共育率80%以上,省力化养蚕80%。

4、环保要求:与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改善生态条件相结合,实现无害化生产,商品茧成品丝达到符合国际公认的环保的标准。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牢固确立蚕桑产业优先发展地位。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它符合镇安实际,群众乐于接受,

传统地位牢固,身兼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适生区广泛,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任何一项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无论经济如何抓、产业如何搞,蚕桑产业不能丢,必须在“产业富民富县”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确立蚕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树立抓产业就要抓蚕桑、要脱贫就要靠蚕桑,以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突破发展的思想,坚持走栽桑养蚕,富民兴县,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要尽快转变观念,重新坚定信心,要把蚕桑作为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发展蚕桑产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蚕桑主导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县上下形成兴桑养蚕的共识,再创蚕桑产业辉煌。

2、加大投入,倾斜政策,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兴桑养蚕积极性。重点应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表彰激励等方面,全面调动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紧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精准扶贫专项项目资金,大力支持蚕桑产业发展。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一村一品、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蚕桑产业、重点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对蚕桑产业发展予以重点倾斜和投入。三是从蚕茧经营部门、龙头企业中提取发展基金,投入基地建设。四是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投入4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3、抓好蚕桑基地建设、着力实施“强村大户”规模经营。坚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适度规模、重点发展”的原则,做到“四个转变”,即:在生产布局上由过去的遍地开花、零星分散向建设基地、重点发展转变;在经营规模上由过去“饭上搭菜”当作副业向适度规模培育专业大户转变;在增长方式上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扩张、广种薄收向集约经营、以提高单产和茧质增效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过去偏重行政手段向注重经济技术手段抓基地村示范户引导转变。通过大

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簇等蚕桑生产新技术,培育年养蚕10张以上收入万元的养蚕大户,进而扶持发展成为年养蚕20张以上收入两万元的专业大户,只有这样一村、一镇、一县才能有越来越多的蚕农成为大户或专业大户,主导产业才会真正确立并发展壮大起来。

4、依靠科技,走“科技兴蚕”之路。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县、镇、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充实加强县蚕桑站技术力量,基地镇应逐步建立蚕技站,万斤茧以上的村要配备蚕桑辅导员,专门服务蚕桑发展;二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技术队伍,选拔农民土专家和高级蚕农,颁发聘书,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奖惩,真正培养一批永不离乡的实用专业人才。三是大力推广新型养蚕先进技术,推广和普及方格簇、专用蚕室、省力化养蚕、小蚕共育、自动上簇养蚕新技术,提高养蚕效益和水平,通过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兴桑养蚕效益和水平。

5、加强引资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必须首先突破龙头企业势力薄弱的“瓶颈”制约,下大工夫、化大气力培育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蚕桑产品深度加工,不断完善产业链,担当引领整个产业快速发展的重任。集中主要领导力量,进一步优惠招商政策,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攻关、开发下游产品,逐步形成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生产一条线的完整产业链,实现蚕桑工业产值过亿元元。极大的提升蚕桑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二O一六年二月二十日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

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和抚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全面推动我县“十三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积极倡导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各项健身活动,增强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努力实现我县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特制定**县“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升级为路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进规划创新,使规划工作和成果体系体现战略性、增强约束性、突出指导性,为建设品质大**提供可靠的规划保证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总体目标 以加快建设体育强县为根本,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使全县人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科学素养进一步增强,开拓体育市场,建设抚州地区体育产业大县,不断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之间体育协调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体育事业发展融入到品质大**的建设中来,发挥其独特功能和综合价值。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体育惠民。 3、坚持继承创新。主动把握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规律,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坚持开放民主,坚持开门规划。广开言路,问需为民,问计于民,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体育工作者的意见。 5、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围绕我市“三大战役”和“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推动**县城市建设,凸显体育特色。 四、基本任务和措施 1、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的基本任务: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事业性体育机构为骨干,以社团性体育组织为助手,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为基础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及时调整和完善县全民健身领导机构。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组织,强化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建设,推动各类体育协会向乡村、社区发展和延伸,提高乡镇体育活动站覆盖范围和功能作用,努力使县、乡、村等各级群体组织有效对接、统一管理,实现全县群众体育工作组织“有牌子、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的“五有”标准,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二是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检测标准》,建立健全县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制定国民体质监测年度工作计划,力争“十三五”末5%以上的群众接受检测,指导全民健身科学发展。 三是到“十三五”末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

体育产业商业计划书doc

体育产业商业计划书 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体育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十三五”重点项目-体育产业项目商 业计划书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商业计划书,英文名称为Business Plan,是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而编辑整理的一个向读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项目目前状况、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材料。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其主要意图是递交给投资商,以便于他们能对企业或项目做出评判,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 关联报告: 体育产业项目申请报告 体育产业项目建议书 体育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体育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育产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体育产业项目节能评估报(转载自:小草范文网:体育产业商业计划书)告 体育产业项目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体育产业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体育产业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体育产业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保密须知 本报告属商业机密,所有权属于****有限公司。其内容和资料仅对已签署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收到本报告时,接收者了解并同意以下约定: 1、当接收者确认不愿从事本报告所述项目后,必须尽快将本报告完整地交回; 2、没有****有限公司书面同意,接收者不得复印、复制、传真、散布本报告的全部和/或部分内容; 3、本报告的所有内容应视同为接收者自己的机密资料。 4、本报告不是出售或收购项目的报告。 商业计划书撰写大纲(根据项目不同稍有调整)第一章体育产业项目简介 1.1 体育产业项目基本信息 1.1.1 体育产业项目名称 1.1.2 体育产业项目承建单位 1.1.4 体育产业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 体育产业项目性质 1.1.6 体育产业项目建设期

体育产业公司 “十四五” 发展规划(专业完整模板)

体育产业公司“十四五” 发展规划 (专业完整模板)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企业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四五” 期间企业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司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2019 年企业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XX万亿元,实现增加值XX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XX%,2016-2019 年体育

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 XXX%,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 (二)产业体系日益健全 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 (三)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 (四)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 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

2020年体育产业工作要点

2020年体育产业工作要点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xx市体育产业工作要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以国际竞争力和带动性强的体育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体系、以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空间体系、以产业政策和营商服务为重点的支撑体系建设,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善作善成,努力将疫情对体育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不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领,推动产业政策落地 1.编制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强《xx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评估,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汇集众智,高质量研究编制《xx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明确“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领域、重大任务和举措。推进《xx市体育产业促进条例》立法调研。 2.落实体育产业发展各项政策。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重点,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国家和本市出台的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完善体育赛事评估体系,放大体育赛事溢出效应。建立本市体育产业政策服务库,梳理汇集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等领域适用体育企业的政策,为体育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帮助。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出台有针对性的体育产业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市区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体育消费。 3.深化体育产业统计工作。会同市统计局等部门做好本市体育产业统计,发布《2019年度xx市体育产业统计公告》。完善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方法。加强体育产业数据分析,总结本市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经验,发现短板并寻找解决路径。深化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梳理。依托统计工作为规划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 为贯彻国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全民建身国家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加强对全国棒球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科学指导,推动我国棒球运动和棒球产业的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棒球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棒球是世界上最受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赛事观众人数每年超过20亿。棒球产业占世界体育产业市场份额12%,仅次于足球和橄榄球,是篮球和F1赛车的总和。美国棒球产业最发达,超过50%的美国人参加过棒球运动,2015年美国职棒大联盟年产值超过90亿美元,位列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第二位。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棒球运动普及程度高,中国台湾地区棒球产业占台湾体育产值的8%。 棒球运动是我国正式开展的集体球类项目,全国目前约有50块普通棒球场,12支省级专业棒球队,注册球员1千余人,业余棒球队近2000支,棒球特色学校500余所。比较而言,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缓慢,基础相对薄弱,棒球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小,赛事影响力不大,专业场地严重缺少,后备人才匮乏,球队数量少且质量不高,棒球紧密及相关产业发展薄弱,棒球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未能形成。 棒球是强身益智、时尚激情、崇尚礼仪,是家庭化、团队化的游戏性项目,非常适宜亚洲人开展,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当下,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职业体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国际棒球产业的高产值、高效益为引领,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空间广阔、棒球市场潜力巨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大力发展棒球产业,打造中国棒球知名品牌,以棒球市场化、多元化、职业化、普惠化引领棒球产业的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主体和客体多元并存、竞争有序、金融资本与实业相匹配的产业格局,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棒球产业领域的实践,扩大棒球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实现棒球产业各业态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棒球运动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棒球产业发展道路。 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市场主体。遵循棒球运动和棒球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县体育事业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决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适应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指导全县体育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结合实际,现制定我县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基本依据,牢牢把握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服务。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以“突出群众体育,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搞活体育产业,改善体育设施,深化体育改革”,全面实施《体育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为思路,深化体育改革,扩大开放,立足实际,尽力加快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榆中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奋斗目标 “十五”期间,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体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体育产业和体育基础设施变化不大,城市和农村群众从事体育健身锻炼的场地少,体育人口增长较慢,群众体育开展不够广泛,人们坚持从事锻炼的意识还不够强,业余训练有所滑波,竞技水平不高。 (一)在“十一五”时期,要以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把群众体育放到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和《榆中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规划》。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通过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理念、体育活动去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为全县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服务。认真抓好“三个环节”,即: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突出“三个重点”,即: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使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普及,全县国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0%以上。其中,城镇人口达到50%。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高,形成注重效益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格

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全民健身热度的不断升温为中国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容量,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支的体育用品业也藉此实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基地,体育用品行业也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 据统计,2010年,全国体育用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为32.98万人,实现销售收入830.42亿元,在宏观环境好转、居民消费升级、市场需求复苏及大型体育赛事的刺激下,行业年增长达28.54%。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全球体育用品业正朝着大众体育用品、新型体育运动用品及高科技体育用品等方向发展,且各国体育用品均表现不俗,在国民经济中均处于较高地位。在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正朝着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方向发展,青少年体育用品、老年人体育用品、时尚体育用品等都将是未来最具投资前景的领域,且随着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和产品的不断升级,体育用品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将不断提升。 目前,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著名体育用品品牌正加紧从北京、上海向二、三线城市扩张;而中国本土的成功品牌如李宁、安踏、特步、康威、德尔惠、361 度、金莱克、鸿星尔克等,则在巩固二线、三线城市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努力扩大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的二三级市场渠道争夺战将更加惨烈,价格战亦将愈演愈烈,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将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行业将进入转型调整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体育用品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传统实体终端销售模式体育用品零售渠道已经进入多元化渠道模式阶段,大型体育用品商城、体育用品大卖场开始出现。但随着零售实体终端不断增加与市场竞争激烈加剧,体育用品实体终端店因店铺租赁成本上升、库存压力较大等挑战而利润空间下降;网络销售模式得以快速发展,网购商城不断涌现,体育用品网购已渐成趋势。 随着体育用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体育用品企业资本运作日趋频繁,渠道扩张日益加速,国内优秀的体育用品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体育用品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体育用品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体育用品行业的背景以及所处阶段;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体育用品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体育用品行业的主要产品;体育用品行业的进出口市场;国内外体育用品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体育用品行业的销售模式及品牌建设;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营情况;体育用品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与价值;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

青羊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青羊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07——2020) 按照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涉及体育产业部分,规划如下: 一、总体规划:“一核”、“一带”、“三圈”、“两区”(见下图) 二、重点产业:发展以休闲健身为重点的体育产业 在总体规划中,体育产业列入了重点产业。具体发展方向是: “结合生态绿地综合利用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体育健身产业园区,培育辐射全市、全川的体育休闲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赛事承办机构的地区总部落户青羊,大力发展训练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体育本体产业及体育彩票、体育竞技表演、体育广告、体育用品产销等体育相关产业。” 三、空间布局: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即以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以生态绿地综合利用为载体的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集聚区。” 体育产业在青羊区总体规划中,作为“两区”的组成部分,突出“运动休闲”。具体体现在:“综合利用生态绿地资源,推动生态保护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绿地南区创意产业园、绿地北区运动休闲产业园和百仁生态绿地公 园。”(见图)

1、“绿地南区创意产业园重点突出与工业集中发展区互动,依托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园建设,鼓励区内外创意机构向园区聚集,引导形成知识密集、多元化、充满活力的绿地南区创意企业集群。” 2、“绿地北区运动休闲产业园重点培育和引进运动休闲项目入驻,引导形成集运动休闲、互动体验、保健养生等多项功能的绿地北区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并在周边聚集汽车旅馆、度假村、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与文化旅游功能区打造有机结合。” 3、“百仁生态绿地公园重点引进主题娱乐业、文化休闲业入驻,引导形成满足居民和中外游客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居住等消费需求的文化休闲产业集群。结合文化旅游功能片区打造,突出城郊型旅游、休闲和住宿功能。” 上述三个区域,以绿地北区与体育产业关系密切,其余可以容纳体育产业进入。目前,绿地北区计划以青羊区文家辖区的高坎村为中点,占地约4800亩,投资规模约21亿元,建设以“生态森林公园”形式为主的“绿地北区运动休闲产业园”。此外,“绿地南区创意产业园”占地约9100亩,投资规模约45亿元;“百仁生态绿地公园”占地约700亩,投资规模约20亿元。 四、相关布局:生态绿地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这是一个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功能区域,可以一并纳入相关规划。(见图)

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航空运动产业是重要新兴体育项目产业之一,是以航空运动项目为载体,提供相关系列产品、服务和产业链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目前我国正式开展的运动飞机、热气球、滑翔、飞机跳伞、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航空模型等六大类共26个运动项目,具有科技含量高,消费时尚性强,带动相关产业作用明显等特点。发展航空运动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开发空域资源和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释放转型发展潜力、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至2020年,为抢抓我国航空运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为普及和推广航空运动项目,加快航空运动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实施时限为“十三五”时期。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和航空运动规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航空运动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产业水平和规模取得较大提升,并日益在体育产业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总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产业基础日益坚实。我国已具备提供航空运动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经济条件,建成并命名航空飞行营地100家,航空运动俱乐部200家,航空运动开展地域和消费人群覆盖面不断扩大。二是产业管理不断规范。重点发展省市和地区建立低空飞行监视管理平台31个、移动式低空监视管理系统6部,配置终端设备500多部。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约33%的低空空域改为按管制、监视、报告三类不同属性管理,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具有中国特色安全顺畅的融合运行模式正在形成。三是产业形态逐渐完备。航空运动产业已初步发展形成以服务业为引领,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制造与销售、航空运动参与与竞赛表演、航空运动中介与培训等协调发展的业态体系,并呈现出尤其是与科技、旅游、教育、健康、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航空运动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体育项目产业以及大众航空运动消费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航空运动产业整体发展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航空运动基础设施和航空运动俱

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体育服务业比重偏低。 xx市体育服务业总产值1亿元,增加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体育产业有着坚实的基础。黄山有一个D级国际机场,一条国家铁路干线和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黄山有超过10000张床位的星级酒店和数千家乡村酒店。 这座城市体育馆经过多次翻新和升级,已经实现了比赛场馆和观众座位的标准化。城市游泳馆是全省一流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场馆,集全民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训练和比赛于一体。被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命名为“黄山市国家游泳队训练基地”。该市的全民健身馆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加快黄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三个+途径(1)突出品牌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黄山的外部影响,推出体育品牌。 坚持“品牌引领整合发展”战略,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延伸体育产业链,扩大体育消费。 力争每年举办全国和国际体育赛事,进一步推广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等赛事品牌,积极打造“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安江龙舟赛等新品牌赛事。开发区县活动资源,打造“一县一品牌”特色活动。 吸引竞争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参与竞争,提高竞争运营的专业水平。 根据该法,开发无形资产,如竞赛的专有名称、标志,以鼓励企

业通过合作方式赞助体育赛事,如命名、特许经营、特许经营。 (2)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加大科学规划投入,积极推进体育健身休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力争使黄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户外健身休闲市场。 依托古徽州古道“百村千楼”和古村落白家摄影场,积极规划户外运动营地建设,设计开发徒步、骑行、登山、攀岩等系列产品,丰富户外运动内容和形式。 重点规划建设易县户外运动基地太平湖、新安江水上运动基地东黄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黄山玉润高尔夫球场等户外运动和体育休闲基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休闲聚集场所。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重点开发集体育、休闲、竞赛表演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积极打造惠州自行车绿道民俗体育嘉年华等精品体育旅游项目。 积极培育国际登山节、国际山地自行车节等品牌事件观光旅游和体育休闲主题旅游,使黄山成为全国著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3)优先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坚持开发体育功能和价值的核心,大力培育健身休闲服务业。 广泛宣传和培养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引导群众体育消费。 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以高质量的服务业促进体育消费。 同时,鼓励和支持全民健身领域的各类商业服务,引导社会资金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体育产业首次列入新兴产业规划比肩主要发达国家,2020年体育产业产值占GDP2% 据介绍,2004年至2008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比同期GDP增长高出6个百分点。目前成都市产业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按照《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将达到2%,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1%至3%,体育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市的比重达1%,形成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员体系。同时,成都市将新建1—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1—2家体育企业上市;并积极申办和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单项特色体育赛事,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 重大项目为龙头,“五大重点”构建产业高端 体育健身休闲游。近几年来,成都初步形成了配套齐全的休闲体育产业体系。据统计,2008年成都体育健身休闲业收入59.35亿元,占体育总收入的80%。规划要求,为加快群众健身设施健身和大力开展群众健身娱乐活动,成都市将着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体育企业。 体育竞赛表演业。《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赛事为龙头,突出赛事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打造3—5项品牌赛事,将体育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产品市场、体育中介市场进行链接,逐步建立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的体育服务新格局。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配合第13届全国运动会申办工作,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化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为成功申办和举办全国运动会及高等国际赛事、发展赛事经济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体育旅游业。充分利用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开放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项目。 体育培训业。成都现有几百家国家级培训基地(中心),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通过继续引进、建立品牌体育培训企业和品牌体育培训学校,发展高端体育培训业。 融合“田园城市”理念,“一核一圈六区”首次亮相 成都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要求和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的新目标,提出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核、一圈、六区”。这也是成都市第一次对体育产业及功能区进行规划。 “一核”是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创意产业。建立和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网络,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场地、建立市民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市民身边的体育活动(赛事)。引入国内外著名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特许和连锁经营,建立高、中、底档并存的商业化连锁服务体系。 “一圈”是在郊区(市)县的自然乡村,建立环抱中心城区的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利用丰富的环境,打造国内最具有特殊的环都市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和抚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全面推动我县“十三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积极倡导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各项健身活动,增强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努力实现我县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特制定**县“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升级为路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进规划创新,使规划工作和成果体系体现战略性、增强约束性、突出指导性,为建设品质大**提供可靠的规划保证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总体目标 以加快建设体育强县为根本,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使全县人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科学素养进一步增强,开拓体育市场,建设抚州地区体育产业大县,不断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之间体育协调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体育事业发展融入到品质大**的建设中来,发挥其独特功能和综合价值。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体育惠民。 3、坚持继承创新。主动把握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规律,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坚持开放民主,坚持开门规划。广开言路,问需为民,问计于民,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体育工作者的意见。 5、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围绕我市“三大战役”和“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推动**县城市建设,凸显体育特色。 四、基本任务和措施 1、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的基本任务: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事业性体育机构为骨干,以社团性体育组织为助手,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为基础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及时调整和完善县全民健身领导机构。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组织,强化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建设,推动各类体育协会向乡村、社区发展和延伸,提高乡镇体育活动站覆盖范围和功能作用,努力使县、乡、村等各级群体组织有效对接、统一管理,实现全县群众体育工作组织“有牌子、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的“五有”标准,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二是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检测标准》,建立健全县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制定国民体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6年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介绍了《规划》总体情况。 刘鹏首先提出要正确认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体育发展开辟新空间,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健康中国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 刘鹏表示,《规划》的起草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体现了深化改革的指导精神,全面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 刘鹏介绍道,《规划》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的体育工作,力求在体育改革创新、全面健身、竞技体育、冬奥会筹办、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主要内容包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增强体育发展活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冬季运动发展;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体育消费。 刘鹏最后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扎实做好各项体育工作,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新突破。”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元等目标。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共约1万8千字,分为11个部分(章节)、52段(专题),另附9个专栏,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为,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足球项目改革试点,加速职业体育发展,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体育场馆运营,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现代体育治理体系。 第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有效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第三,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16年里约奥运会努力保持和巩固既有运动项目优势和成绩地位。2018年平昌冬奥会在保持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参赛规模,成绩稳中有升,追求超越。2020年东京奥运会努力争取运动成绩领先地位。 第四,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第五,体育文化在体育发展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培育运动项目文化,力争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办好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县体育事业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决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适应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指导全县体育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结合实际,现制定我县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基本依据,牢牢把握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服务。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以“突出群众体育,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搞活体育产业,改进体育设施,深化体育改革”,全面实施《体育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为思路,深化体育改革,扩大开放,立足实际,尽力加快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榆中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奋斗目标

“十五”期间,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体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体育产业和体育基础设施变化不大,城市和农村群众从事体育健身锻炼的场地少,体育人口增长较慢,群众体育开展不够广泛,人们坚持从事锻炼的意识还不够强,业余训练有所滑波,竞技水平不高。 (一)在“十一五”时期,要以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把群众体育放到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和《榆中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规划》。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经过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理念、体育活动去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为全县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服务。认真抓好“三个环节”,即: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突出“三个重点”,即: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使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普及,全县国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0%以上。其中,城镇人口达到50%。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高,形成注重效益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格局。体育基础设施有一个较大的改进,在“十一五”期间,下大气力,努力完成“榆中县体育健身训练中心”的配套设施和“榆中县体育馆”工程、“榆中县游泳馆”工程、全县建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等基础性项目10个以上,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的基础上,以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资金为引导,多方

体育场发展规划

一、体育场在硬件方面的优势:位于奥体中心场馆区西部的体育场, 是“东荷西柳”地方特色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6.6公顷,地上5层,局部6层,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60000坐席。同时配套建设田径训练场、足球训练场各1片。作为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会场,有着完善、规范的硬件设施,功能上满足全国运动会和世界单项体育赛事的各项要求;运营上通过场馆设计策划及赛后市场化运营实现体育产业化,成为东部新城内规模较大的商业与文化娱乐综合体。体育场周围有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便于观众前往观看比赛和比赛结束后疏散。体育场拥有齐全的照明设备、器材设施,科技含量高、面积大、容纳观众多、可举办和承接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的种类和项目多等优势。 体育场在软件方面的优势:体育场拥有国际水准的物业公司,服务周到细致、配合紧密周全;体育场的工作人员经历过全运会、田径赛、演唱会的洗礼,是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大部分工作 人员都具备体育相关工作经历,对体育场管理工作了解较为全 面,能各其所司,充分运用人力,并发挥各自才能,有这样一支 队伍作为场馆运营,各项文娱活动、赛事保障团队,可以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场下一步的设想与打算:体育场作为十一届全运会的场 地,拥有齐全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管理理念,我们要在成功案例 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以后的道路铺好坚实的路基。设想与打 算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因为它常与变化为伴。由于内外因素 的变化,场馆目标也会很快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执行规划必须在

某一特定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的体育场功能,已经不单纯是承接 一项体育赛事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产业,是产业 就需要智慧和资本来运作,才能实现体育场价值的最大化。三、目前体育场在市场开发和运营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不足:目前很 多田径场地体育设施、人才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除了运动会、训练等时间使用.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闲置状 态。市场对运动场地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田径体育场地却闲置不 用.这无疑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对田径体育场地进行产业化经 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广大群众对健身迫切需求和田径体育场地大 量闲置这一社会问题。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发展到现阶段所面 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提出和逐 步建立,我国体育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占主导向着市场经济转 轨的历史时期。因此,弄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 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其发展,不仅对现阶段我国体育的发展有现实 意义,而且对我国体育未来的长远发展也将产生重要作用。 据了解,在2007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十六字方针,即“依托场馆、紧扣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即要遵循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以体育场馆为平台和依托,重点培育、扩大和提升健身休闲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发挥核心产业的延伸和拉动作用。推动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传媒服务、体育建筑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在世界范围之内经营大的体育场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