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

导读: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一:

深夜,李廣與一隊新兵駐扎在山上,山林里黑黝黝的,伸手不見五指,十分灰暗。山上也十分安靜,只能聽見昆虫細小的鳴聲。忙碌了一天的將士們都沉沉入睡,就連守夜的士兵也迷迷糊糊。

突然,林子里刮起了陣風,像有野獸在騷動。聽到聲響的士兵三魂嚇去了兩魂半,膽大的便去告訴了他們的將領───“飛將軍”李廣。李廣聽到此消息后,不慌不忙,鎮定自如,取出弓箭,隨著手下走出了帳篷。來到林子前,李廣朝著林木晃動出聲的地方,左手拿弓,右手拿箭,一下子把箭射了出去。只見那離了弦的箭飛快地向林子里駛去,一下子便不見了蹤影。說來也怪,不知是李廣箭法過人,還是他威鎮八方,那風一下子沒了動靜。圍觀的人都嘖嘖稱奇,夸贊李廣是天降神人。由于夜色正濃,眾人議論少許便紛紛回營安歇。

第二天清早,天氣晴朗,士兵們都走出了大帳,想尋找昨晚猛獸的尸體。這時,他們忽然聽見有人驚呼:“咦,那不是將軍射的箭嗎?怎么會在石頭里?真是太奇怪了!”聞訊后,大家紛紛走到石頭前看稀奇。只見李廣的那支箭正深插在一塊大石頭中,卻未見任何野獸的蹤跡。有人走到石頭跟前,想把箭拔出來,怎知箭深插石中,拔也拔不出。“李將軍真是神仙呀!”

眾人無不感嘆。盧綸得知此事后,寫下了《塞下曲》一詩,來表達他對李廣的敬佩。

簡評:古詩語言精練,敘事跳躍大。王景同學在忠實原詩的基礎上展開了她丰富的想象,大膽地設想“李廣夜射”的.故事,合情合理地進行敘述,讓人信服。我們真為王景同學那丰富的想象而叫好!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二: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

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三:

夜晚的林中,一片黑暗,风吹着草发出沙沙的声音,使人心中平添几分恐惧。将军带人在这样的夜里出去狩猎,猛然发现草丛中有一个白色的庞然大物若隐若现,好象是一只吊睛白额虎(怎么像是武松

咧-_-)。想也不想,将军就一箭射去。然后带着众人离开了。

第二天天明时分,大家出去,结果在一块大石头上发现了将军的箭。原来将军错把白石当作了老虎。那支箭早就深深没入了石头的缝隙中,费了好大劲才拔出来。大家不由称赞,将军的水平,实在是——高!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

1.《塞下曲》扩写

2.扩写《塞下曲》作文400字

3.扩写塞下曲作文

4.2017扩写塞下曲作文

5.扩写塞下曲其一

6.塞下曲的优秀的扩写

7.扩写卢纶塞下曲

8.塞下曲扩写100字

上文是关于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卢纶《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与赏析

卢纶《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与赏析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 导读: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一: 深夜,李廣與一隊新兵駐扎在山上,山林里黑黝黝的,伸手不見五指,十分灰暗。山上也十分安靜,只能聽見昆虫細小的鳴聲。忙碌了一天的將士們都沉沉入睡,就連守夜的士兵也迷迷糊糊。 突然,林子里刮起了陣風,像有野獸在騷動。聽到聲響的士兵三魂嚇去了兩魂半,膽大的便去告訴了他們的將領───“飛將軍”李廣。李廣聽到此消息后,不慌不忙,鎮定自如,取出弓箭,隨著手下走出了帳篷。來到林子前,李廣朝著林木晃動出聲的地方,左手拿弓,右手拿箭,一下子把箭射了出去。只見那離了弦的箭飛快地向林子里駛去,一下子便不見了蹤影。說來也怪,不知是李廣箭法過人,還是他威鎮八方,那風一下子沒了動靜。圍觀的人都嘖嘖稱奇,夸贊李廣是天降神人。由于夜色正濃,眾人議論少許便紛紛回營安歇。 第二天清早,天氣晴朗,士兵們都走出了大帳,想尋找昨晚猛獸的尸體。這時,他們忽然聽見有人驚呼:“咦,那不是將軍射的箭嗎?怎么會在石頭里?真是太奇怪了!”聞訊后,大家紛紛走到石頭前看稀奇。只見李廣的那支箭正深插在一塊大石頭中,卻未見任何野獸的蹤跡。有人走到石頭跟前,想把箭拔出來,怎知箭深插石中,拔也拔不出。“李將軍真是神仙呀!” 眾人無不感嘆。盧綸得知此事后,寫下了《塞下曲》一詩,來表達他對李廣的敬佩。

簡評:古詩語言精練,敘事跳躍大。王景同學在忠實原詩的基礎上展開了她丰富的想象,大膽地設想“李廣夜射”的.故事,合情合理地進行敘述,讓人信服。我們真為王景同學那丰富的想象而叫好! 塞下曲其三扩写作文二: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

《塞下曲(其三)》教学设计(附板书)

《塞下曲(其三)》教学设计(附板书) 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二、教学古诗:1、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指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2、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学习“单于、欲、将、逐”。单于:匈奴首领。欲:想要。将:率领。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四、背诵古诗。五、拓展欣赏: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五、作业:背诵此诗。板书: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塞下曲(其三)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lún)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词释义: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古诗今译: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名句赏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原文及译文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原文及译文 【题解】 卢纶(?-799),字允言,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诗歌创作在当时较有名,为 “大历十才子”之一。 白羽: 箭尾的羽毛, 这里指箭。 石棱: 石头有棱角的地方。 单于:匈奴首领。 【全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塞下曲: 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张仆射,即张延赏,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官至左仆射同平章事。卢纶的这组和诗共有六首,这是第 三首。②单于:古时匈奴最高统治主的称呼。③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诗大意】 没有月光雁群飞得很高,单于在今夜带队潜逃。正准备率领一 支轻骑兵去追逐,漫天大雪竟然落满了弓和刀。 【鉴赏】《塞下曲》本是乐府旧题,用来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卢纶 的 《塞下曲》 共六首, 分别描绘了发号施令、 射猎破敌、 奏凯庆功等等不同 场景, 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的战斗生活。这里选的是其中 的第三首,写 将士们雪夜追击溃敌的情景。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一、 二两句写敌军的溃退。 “单于”是匈 奴 君主的称号。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秦 汉以来, 不时南侵中原,成为北部边防的对象。唐人写诗,常常以汉代唐, 所以这里的 “单于”是借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诗的第一句写 景:“月黑”,说 明这是一个没星没月的漆黑夜晚;“雁飞高”, 是说连大雁的 叫声也听不到。 这 一句把敌军逃遁时的气氛渲染得相当充分。 敌军是在 黑夜的掩护下悄悄逃跑的, 说明已全线崩溃。敌军满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但还是被察觉了,这就暗喻了我 军将士斗志旺盛,打了胜仗仍不松懈。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三、 四句写准备追击的情形, 正面表现将 士 们的威武气概。当发现敌军逃跑后,我军主帅立即命令骑兵,具体是怎 样的装 束,下句交代了:身佩弓箭和战刀。弓箭用于远距离的射击,战刀 用于近身白 刃格斗。这样的装束已显示了追敌将士的英武和骁勇,他们 是实现主帅部署的 一把尖刀。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支轻骑兵的阵容和装 束不是孤立写的,而是借
1/5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21古诗三首·塞下曲》(含答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21.古诗三首·塞下曲 一、给下列红颜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单.于(dān chán)单.一(dān chán) 遁.逃(dùn xún)循.环(xún dān) 二、根据句意,写出古诗。 1.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2.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塞下曲》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风雪之夜,_____冒着严寒率领轻骑兵追击_______的情景,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___________的战斗精神,赞扬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三) 卢纶卢纶 林暗草惊风月黑雁飞高, 将军夜引弓②。单于夜遁逃。 平明寻白羽③欲将轻骑逐, 没在石棱中。大雪满弓刀 (注释)①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②引弓:拉弓。③白羽:白色羽毛,这里

指白羽箭。④没:陷入。⑤石棱:石头的突起部分 1.两首诗描写的相同之处有() A.事件相同,都是打仗B.地点相同,都是树林 C.武器相同,都有弓D.天气相同,都是下雪 2.《塞下曲》(其二)中描写的将军,在“草惊风”的紧张气氛下,做出的反应是_________;《塞下曲》(其三)中的将军在“月黑雁飞高”的紧张气氛下,做出的决定是_______。从他们的反应可以看出,这两位将军有 _______的特点。 3.《塞下曲》(其三)中“_____”字写出了守边将士的果敢与勇猛;“____”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两者相衬,表现了___________的精神。 参考答案: 一、chán dān dùn xún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塞下曲(其三)》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阅读附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阅读附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释】: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显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象。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11位元勋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B A.骏马飞驰,如追风逐电,战士们健儿们杀敌心切,意气风发,策马疾行。 B.“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戎行的动身点和行军出边塞。“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急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C.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表示射箭动作延续时间长。拉开弓能延续这么长期,说明战士们臂力很强。 D.用“星芒尽”“海雾消”,用星芒已尽,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消散,既写出了北地的自然景象,又意味战争的收场。 E.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巨。全诗笔力雄壮,结构别致。 (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布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原诗分析。

【考点】58:边塞诗. 【分析】(1)本题考核学生掌控诗歌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核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 【解答】(1)本题考核学生掌控诗歌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中的首要诗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掌控诗歌描绘的核心内容进行思考,这是解答本题的症结所在.C、不是表示拉弓时间长,臂力强,而是表示战争延续时间短,写出了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斗完整相符“兵贵神速”的兵法请求;D、“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消散”错,这里用的是比喻,其实是大漠,胡地哪来的“海雾”呢?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大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消失.E、“破敌艰巨”在诗中没有表现.诗中恰恰相反,表现的是破敌之速也. (2)本题考核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控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的情节进行具体分析,再就是要掌控诗人的生平.太白用“独”抒发的情感是使人震动的,尤其是诗人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独有霍嫖姚”表现出的是一种英雄主义气势,彰显的是民族情怀,“功成画麟阁”则是对其树立功劳的确定与讴歌,“独”却极其奇妙凸起其贡献的伟大.答案: (1)AB (2)①心中不平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②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或骄傲和知足之情).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骄傲和知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需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③

《塞下曲(其三)》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塞下曲(其三)》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教学目标: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五、叙写古诗。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 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骏马飞奔,如风驰电掣,战士们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B.“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出边塞。“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C.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表示射箭动作持续时间长。拉开弓能持续这么长时间,说明战士们臂力很强。D.用“星芒尽”“海雾消”,用星芒已尽,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既写出了北地的自然景象,又象征战争的结束。E.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15.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6分)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原诗分析。答案:14.AB(C不是表示拉弓

时间长,臂力强,而是表示战争持续时间短,写出了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D“茫茫 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错,这里用的是比喻,其实是大漠,胡地哪来的“海雾”呢?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E“破 敌艰难”在诗中没有表现。诗中恰恰相反,表现的是破敌之速也。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5分)15. ①心中不平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②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或自豪和满足之情)。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 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 ③对建立功业将领的赞美之情。虽然战将如云,却“独”有少 数上麟阁,可见此将领的指挥艺术的高超。(每点3分,答 对任意两点6分)

唐诗赏析-《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鉴赏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鉴赏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其中的一首吧!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满:沾满。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塞下曲(其三)》教学设计及赏析

《塞下曲(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 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 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 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 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唐诗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唐诗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三)》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8首。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 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 塞下曲六首(其三)作者:唐·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释①似:全诗校:一作如。 飙:狂风。 ②渭桥:即中渭桥,在唐长安西北渭水上。 ③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④羽:指箭,箭杆上端有羽毛,叫箭翎,又叫箭羽。 ⑤阵解:解散阵列。 星芒:指旄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杨素《出塞二首》其一: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⑥营空:指士兵离开边塞回到家乡。 ⑦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作过嫖姚校尉。 按:画像于麒麟阁者为霍光,非霍去病。 赏析李白有《塞下曲》六首。 元人萧士赟云:此《从军乐》体也。 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 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 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 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 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鞍上箭。 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 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