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实验记录单

磁铁的两极实验记录单

《磁铁的两极》实验记录单

第小组

请把回形针的个数记录在下表中

通过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磁铁的两极》实验记录单

第小组

请把回形针的个数记录在下表中

通过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 内容 观察温度计 实验材料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2)、自制温度计模型. 实验内容过程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内容过程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3、水结冰了 实验 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实验内容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4、冰融化了 实验 内容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材料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内容过程(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 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 4 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与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 ,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磁铁有磁性实验报告单

磁铁有磁性实验报告单 篇一:4.2磁铁有磁性_实验报告单 《磁铁有磁性》实验报告单 组员:日期: 注意事项:注意自身和仪器的安全,发生意外事件及时向老师报告。 实验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实验要求: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1 实验二: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报告 实验要求:请在能被磁铁吸引的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实验三:判断哪些东西是铁做的 实验要求:先预测,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再用磁铁检验,看看你的预测是否正确。 2 篇二:磁铁有磁性记录表1 《磁铁有磁性》实验记录表 班级:三年级第小组组长:记录: 成员: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一)

磁铁隔着物体去吸引铁的实验记录表(二) 共群小学三年级林雨佳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们便感到骄傲、自豪! 九十年前的7月1号,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尤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照亮了中国的天空??中国革命史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我入队的第一天,老师告诉我,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要好好珍惜,我就知道自己是“中国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沐浴在共产党的阳光雨露下,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应该有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不能再依赖父母。有些小学生就因为在父母的多重保险之下,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与软弱的性格;有的小学生事事依赖父母,发生任何事都与自己无关,强烈的依赖性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自立自强;也有的人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便心灰意冷,不愿努力学习,小小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自信;更有的人为了一时的享受和快乐,便将学习放在一边。这怎么能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呢? 我们要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就需要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树立向科学技术现代化

科学实验方案沉与浮

动口表达实验 课题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我 的 推 测 我们的假设: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和体积大小有关? 我们的猜测:重量和体积变大时,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重量和体积变小时,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改变的条件:__它的重量和体积大小__ 不变的条件:_______同种材料的物体______ 仪器 名称 小石块、泡沫、回形针、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刀、胶带等 动 手操作方 法 步 骤 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取一个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沉浮,从水中取出这个物体放在一边,并做实验记录。 (2)再取另一个物体进行检测 (3)把沉的物体放一边,浮的物体放一边,进行观察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和大小有关吗? 活动二: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取橡皮和萝卜各一个,然后用小刀切一半放进水中,观察沉浮,并做记录。 (2)接着在一半的基础上在切四分之一放进水中,继续观察并记录。 (3)最后在四分之一的基础上在切八分之一甚至更小放进水中,同样是观察并做记录。 (4)再取泡沫两个和回形针两枚放进水中,观察沉浮并记录 (5)增加泡沫和回形针的数量在放进水,在继续观察并记录 (6)根据记录结果做出实验记录表 动口表达实验 现象 或 实 验 记 录 单 实验一: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记录单 小石块泡沫回形针带盖的空瓶子萝卜橡皮预测沉浮沉浮浮沉 结果 实验二: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和体积变小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物体 大小预测结果 橡皮 一半沉 四分之一沉 八分之一沉 更小沉 萝卜 一半浮 四分之一浮

实验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和体积变大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物体大小预测结果 回形针两枚沉三枚沉四枚沉更多沉 泡沫两个浮三个浮四个浮更多浮 实验结论我们的结轮:(1)物体的沉浮与轻重和大小。 (2) 同种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_共10篇完整篇.doc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_共10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doc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

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试验记录

磁铁有磁性 执教人楚才小学唐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纸片、布片、木片、塑料片等能不能吸铁,体会随着条件的变化,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1、为小组探究准备:磁铁、铁制回形针、大头针、图钉、订书针、螺丝钉、铁钉、玻璃片、铝片、铝棒、铜丝、铜片、木片、纸片、布片、塑料片、气球、记录单三张。 2、为演示实验准备:1种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铜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5角硬币、三种一角硬币和分币。 3、为板书准备:两张写有概念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块磁铁)这是什么玩过吗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对象是磁铁。(板书)

二、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提问: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呢(学生猜测、教师板书:吸引铁做的物品) 2、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实物投影:铁制回形针、大头针、铁夹子、铁片、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布片、塑料片、橡皮筋、玻璃珠、吸管、竹筷等) 3、我们的判断正确吗为了检验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 4、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材料和一张实验记录单,你们觉得要做实验还缺什么器材(磁铁) (屏幕上出示温馨提示:1、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并及时记录现象; 2、实验结束后将材料放回一次性杯。) 5、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结论的推知)…… 6、学生把器材交给组长保管并停止实验,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现在老师把这条科学概念贴到这块铁板上。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那如果老师在磁铁与铁制的物体之间放上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比如说纸片、木头等,磁铁还能吸引他们吗 2、那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到底能不能吸铁呢(引导学生归纳:隔着少就能吸,隔着多就不能吸) 3、看来凭我们这样想像是不能解决问题了,还得依靠什么(做实验) 4、根据我们每个小组已经有的材料,谁来设计一下做这个实验的方法 5、实验器材怎么解决 6、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发实验记录单,并适时指导……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 材料材料 实验假设: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验假设: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改变: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改变: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都不搅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 方方 法法和和 过过 程程 热水里的方糖先溶解经过搅拌的方糖先溶解实实 验验现现 象象 实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验验结结论论 记录人: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学会使用显微镜 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 水纸、玻片标本若干材料材料 一、取镜和安放实验假设:碾碎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改变:一杯碾碎、一杯不碾碎台略偏左的位置。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都不搅拌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方方 二、对光法法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和和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安装玻片标本过过 (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 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程程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 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经过碾碎的方糖先溶解实四、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 及玻片; 验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现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象 6(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实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验

《拱形的力量》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港口中心小学杨晓芬 ●教学目标: 1、认识拱形结构,知道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横梁要强。 2、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探究。 3、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关于拱形的问题。 4、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物蕴含着大道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准备(按12组算): 学生:拱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若干个、粗笔1支 教师:拱纸10条、平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25个、粗笔3支、教鞭、课件、演示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样夏天我们都爱吃的水果,(投影“西瓜”图片),什么? 2、上课前,我们先来分享这又甜又脆的西瓜吧!(演示“西瓜切成两半”),(演示“西瓜切成一块一块”)来!张大嘴巴一起吃。 3、(演示“西瓜取掉瓜肉”)阿呜!阿呜!吃完了西瓜肉,留下了一个什么形状? 4、对了,这是一个用西瓜皮做成的科学探究的模型———拱形。(板书:拱形) 一、谈话引入 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生说。 3、师:综合大家的问题,主要的疑惑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拱形结构,拱形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从“拱形的力量”上去找找答案。 4、出示课题:拱形的力量。 二、平纸与拱纸承重能力的比较 1、师:要了解拱形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 2、师:(1)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如果在纸的中间轻轻地放垫片(出示垫片),你们估计一下哪张纸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2)检验一下,以碰到这个面为标准。请数好。(师演示,板书:)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磁铁有磁性 教案

教案背景:磁铁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磁性,学生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认识,修正错误看法。磁铁对铁质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本课还引导学生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让他们清楚地感受到磁铁吸引力的这种特点,加深对磁铁磁性的认识。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的教学方式,课堂探究活动从变魔术这一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课主体活动基本遵循“探究──发现──再探究──再发现”的活动进程展开,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自控者。本堂课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一些图片,并观看了一些网上的教学视频,吸取别人的经验与不足,力求在课上让学生在一中合作、探究、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应会的知识。 教学课题:《磁铁有磁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磁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简单认识了我们所知道的磁铁之后对它的性质进行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由“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第一个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对一些材料的猜测,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进而,让学生用磁铁辨别一些物体是否是铁材料制作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第二个探究活动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对于磁铁,学生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这是学生进行本课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容易操作与观察,同时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积极与同伴协作,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逐步养成“大胆猜测—认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习惯。 教学方法:猜测法、实验演示法、分组实验法、小组汇报法、课后探究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和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否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并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用磁铁去辨别不容易辨别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学生一个塑料盘、两份材料袋(1号材料袋为各种被测试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物品,如:铜片、橡皮筋、纸片、回形针等;2号材料袋为测试磁铁是否能隔物吸铁的物品,如:纸片、布、塑料块等。)每人一块磁铁。教师:两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装有铁)、手套一副、环形磁铁一个、茶叶盒一个、露露一瓶、雪碧一瓶、圆珠笔一支、大条形磁铁一个、装水的烧杯一个、回形针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变魔术)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表演。 (音乐背景)师:出示一个乒乓球,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谁愿意?请一位学生手拿乒乓球,师

教科版小学科学《拱形的力量》基础稿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对学生来说,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承重时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的受力特点;根据设想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赵州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在实验活动中构建“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它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做拱形的纸、实验纸、垫片、抵住拱足的书、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各种拱形结构的图片等)。(投影1-3) 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筑都采用了拱形结构。

2、为什么要建成拱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的力量(投影4) 二、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制作纸拱。 2、介绍拱形:纸拱上面最突出的部分叫做“拱顶”,下面与纸板接触支撑拱的部分叫做“拱足”(板书标出拱顶、拱足) 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来研究拱形和横梁的承受能力 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投影5): 实验材料:2张同样的纸,若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分别搭建出拱形和横梁。 ②在拱形和横梁上面放回形针,并各做3次。 ③及时记录,分析数据。 温馨提示(投影6) 4、以小组为单位做横梁和拱形承受能力的对比实验。(投影7)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垫圈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投影8) 拱形比横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投影9) 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投影10)7、引导讨论:为什么拱形比横梁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投影11展示拱形受力示意图) 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如何让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投影12) 3、提出问题:用物体抵住拱足能不能增强纸拱的承重能力?想怎么做?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5、如何让我们得到的实验结论更科学?在实验时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 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磁铁有磁性评课稿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克山县西河小学张丽荣 一、说教材 《磁铁有磁性》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属于建立科学概念为主要线的课文。编写思路是:“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概念——应用”。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二是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二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的科学品质。 1、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这是本课的重点。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这是本课的难点。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说教学准备: 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塑料盘,里面有三个信封,两张记录单。 1、1号袋: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铜片、铝片、铜导线、玻璃珠、竹、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2号袋:每组一块磁铁。(另外准备三块磁铁在“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的实验中每人一块磁铁。) 3、3号袋:每组一份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 4、教师演示用:大磁铁、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杯子和水,一个系着绳的磁铁。两张写有概念的纸条。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基本特点,本课采 用“猜测——验证”“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有秩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2、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磁铁的知识,但不完整、不规范。通过课堂教学实验,他们在心里会有想法,随之产生想学、想问的行为。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完整、规范的“磁铁有磁性”的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一个多学期的科学课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 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连接并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并联也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8检测故障电路(P9)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原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 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简单可操作的科学小实验,小中大班皆可(沉与浮)

简单可操作的科学小实验,小中大班皆可(沉与浮) 材料准备: 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海绵、乒乓球、曲别针、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质地的材料、记录表、装满水的水盆。 实验操作: (1)小班幼儿玩时,可以让他们把各种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料会沉下去,哪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儿玩时,可以尝试让他们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指导建议: ●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参与实验的幼儿人数选择适宜的水盆和材料。教师要提醒幼儿穿兜兜褂或者挽好袖子,避免他们在活动中弄湿衣服。 ●请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幼儿可以从“预设结果一实验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记录。 建议在活动前记录“预设结果”,在活动后记录“实验验证”,要避免幼儿在实验中弄湿记录表。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结,知道铁和铁制品、石头等在水中会下沉,塑料和木质材料在水中会上浮,并请幼儿说清楚“沉下去”和“浮上来”。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更多的料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组织

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拓展与替代: ◆可以让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准备一杯清水,并把鸡蛋放进去,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在这杯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变化。 ◆可以让幼儿用空矿泉水瓶做实验,尝试如何让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 ◆提供各种水果(葡萄、苹果、香蕉等),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的水或空气将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也可以说与它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大小有关。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悬浮于水中; 当物体受到的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一物体就会上浮。 此外,相同质量的物体,越是浸在密度大的液体中,越是容易上浮。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 内容 观察温度计 实验材料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2)、自制温度计模型。 实验内容过程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材料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 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 内容 过程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 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 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 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 离开被测的水。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 班级 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3、水结冰了 实验 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实验内容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4、冰融化了 实验 内容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 材料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 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 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 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 内容 过程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 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 班级 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