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学案新人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3.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能够说出地图的方位和图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从知识上看,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有所了解,这将便于学生准确地说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名称,理解民族分布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反过来也能加强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利用我国人口密度线,便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内容较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设计抢答、连线、拼图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周恩来总理关于民族的论述引入新课,激发

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动机。在落实第一个重点时,为了加深印象,对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实现,让学生选取民族或自己所属民族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班级里可能会有学生不希望被当众说出自己是少数民族,此时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宜强求。在落实第二个重点时,要结合地图,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选取3~4个民族,就其省区分布范围进行介绍,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突破难点。这样,既巩固了行政区划的内容,又掌握了民族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民族构成

教师:讲解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提出问题:

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各民族大小不同,法律地位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找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根据图文资料,选取一个少数民族的概况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文化和分布概况,强化民族平等意识。

民族文化

教师: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设计学生活动:连线各民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

学生:体会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性;完成活动,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落实重点。

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利用民族分布图,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分布范围,提问其分布省区名称,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分布特点,并归纳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完成活动,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说出民族分布特征,突破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通过民族分布特点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示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各民族的贡献。

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

设计意图:培养推理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

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落实知识。

33037 810D 脍39734 9B36 鬶21959 55C7 嗇29188 7204 爄LaXX

32675 7FA3 羣

28295 6E87 溇30358 7696 皖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案(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2、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3、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 4、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与我们 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①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初二地理上册自学导学案(完整版)

§1.1辽阔的疆域(1) 自学内容:位置优越 自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2、分析我国在世界的位置及优越性 3、掌握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自学重点:掌握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自学难点:分析我国在世界的位置及优越性 自学过程: 任务一:1、半球划分:度和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同学们还记得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子吗?按从大到小顺序写出来吧 。 任务二、学生阅读1.1图,及2页课文 1、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2、从大洲与大洋位置的关系,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从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3、地球上共分哪五带。在图上辨认我国大部分位于纬度,在五的带位置;南部有线穿过,跨很广,有带,没有带。 4、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请同学们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讨论中得出结论:从纬度看(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是的国家或(例如巴西等)是的国家,你还记得这几个国家主要的农产品吗?是由于其所属的,限制了的多种经营。 (2)从海陆位置看,(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属于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的发展;而(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属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你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是怎样理解的呢? 第 1 页共72 页

(3)评价一下“我国位置优点”吧,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五带中的带,小部分在带,没有带。我国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有很大的影响,还记得亚洲东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吗?写出来。上述条件对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还会对我国哪些是也产生影响呢? 。 建构知网: 1、位置 2、优越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聚落》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课标分析: 1. 课标要求: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本节内容属于世界地理知识,是在学习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 候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共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城 市和乡村”和“聚落与环境”,本节内容将作为两课时进行学习,本课时主要学 到 “5000 多年前的农耕文明习“聚落与环境”。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 通过选址时期的北京”让学生通过聚落选址,感受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再 在不断 适后建设民居,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环境不仅影响聚落选址,聚落也 应环境,进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学情分析: 1.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中国地理和世界的海陆分布、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场 所,与 的 成 已初步具备了探究地理问题的知识基础;且聚落是人类聚居而形 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生活在一定的聚落当中,能够根据生活实际 。 总结出相应的结论 2. 从认知心理来看,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 思展的阶段,已具备基本的阅读图文资料,提取重要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抽象 维、概括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都较弱,加之生活经验不足、认知水平有限,对 。因此,需要充分运用情境、图片、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等方式,帮助其感受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 学科地理领域与课题聚落课型新授 1. 能够根据图片和资料,在“寻·家园”活动中选择出最适合建设聚落的环 境,并能简单说出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 学习目 标 2. 能够根据图片和资料,在“建·民居”环节中根据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设计出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民居。 3. 能够通过“寻·家园”和“建·民居”活动,归纳总结出聚落与自然环境 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第一、二章主备:田强 辅备:梁延庆 第三、四章主备:梁延庆 辅备:田强

课题第一节疆域 课型新授课姓名田强班级 1.2.345.7 班 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 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省会。 难点: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________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_________________ 半球。 2. 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少部分位于—带,没有—带。 3. 我国位于______ 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___ 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 备的国家。 4. 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_______ 平方千米,仅次于 _______ 和_____ ,居世界第_______ 位 5. 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________ 海、 ____ 海、______ 海、______ 海。 二、小组合作 1. 阅读图1.4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 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 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 ,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 。 3. 我国共有—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总计—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班级展示 1. 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2. 我国濒临()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 下列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 A.马来西亚和越南 B. 朝鲜和韩国 C.柬埔寨和文莱 D. 日本和菲律宾 四、质疑探究 我国的陆上邻国有几个?分别是? 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八年级地理上册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指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并说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重点) 3、运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4、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能够指认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重、难点)【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问:大家每天是如何来上学的?此外还有那些交通工具?有句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看来,我们出门无时不刻不依赖于交通。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中国的交通运输的有关问题。学生听歌曲回答骑自行车、步行、乘车火车、轮船、飞机联系实际设计教学,有亲和力,易于学生接受。承转过渡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各走向的山脉是支撑这只雄鸡的骨架,那么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就是这只雄鸡的经脉。自 主 学 习 交通运输所运送的是“人”和“物”。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运输和现代交通运输的差别,并补充地铁、管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兼顾货运与客运,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播放有关铁路运输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现状。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认识了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人教版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的内容: 一、民族 1.民族含义与特征 (1)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重点) (1)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因);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外因);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外因)。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民族 民族含义与特征 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 三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导学案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 分4秒。 12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编写人:八年级阳光部 郭天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2、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难点: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课件,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和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自学指导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运动周期: 。 3、方向: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图中心为极点,甲为北极,乙为南极。根据箭头观察: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什么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呢? 甲图 乙图 答: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顺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4秒。 12 时针方向旋转。简单记忆:南顺北逆 【做一做】在下面各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探究2、(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 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答: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所以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 天,一半地区是黑夜,这就是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这种白天和黑夜就不断交替,形成昼夜 更替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地理现象是时差,也即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因此,我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时间相差约4个小时。完成课本第5页思考题。 【同步演练】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A 级)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B 级) A.顺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3.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B 级)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八年级地理上册 疆域 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土辽阔 难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中国历代疆域的变化》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解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的南北两侧,、和等有明显的差异。 3.秦岭为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知识点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1.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 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 2.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居世界第三位。 3.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和。台湾岛东岸直接

濒临。 4.沿海分布着、、和南海诸岛等众多的岛屿。 【合作探究】 探究一: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指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在地球五带中所处的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指出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交流讨论:结合以上学习,完成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举例约为110千米。据此估算我国领土的南北最大距离。 2.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根据图上的比例尺,估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探究三: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有哪些? 【互动交流】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 A.寒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温带 2.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八年级地理上册 民族 教案

八年级地理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部

前言 只要给梦想插上翅膀,它总能带你到达至高峰,这对飞翔的翅膀,一个叫拼搏,一个叫坚持。 本册的重点是围绕中国本土疆域的人口、民族、地形、气候、资源和经济的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讲述中国的整体情况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全貌,包括疆域、人口在世界所占的比例,运用对比记忆法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第三章和第四章所讲述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中国这片辽阔的疆域上,中国人逐渐发展的农业、工业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作为十四中的校本教材系列之地理八年级(上),导学案共分两大部分:预习案和探究案。预习案是要求学生对于新课学习之前的自我预习,共分四大模块:【读图导学】、【课前预习】、【自主检测】、【我的困惑】。探究案是对于学习完本节课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研究所用,也是对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和能力懂得提升,探究案共分五大模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收获展示】、【总结归纳】、【能力训练】。以下是各部分模块的详细说明: 预习案: 【读图导学】:主要针对书中重要的图进行阅读和分析。 【课前预习】:书中的重点内容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以达到学生阅读 书中重点内容的目的。 【自主检测】:学生对于预习效果的自我检测。 【我的困惑】:学生写出在预习中的困惑,等到课堂中讲解以求答案。探究案: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互相探讨以达到解决 问题、共同进步的目的。 【拓展延伸】:与本节课的联系现今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 知识解决。 【收获展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归纳】:本节重点内容的记录、整理。 【能力训练】:以《资源与评价》为主,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查缺 补漏。 本册导学案的内容为八年级(上),共四章、十二节内容、第一章: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重点内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人口的分布特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二章: 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河流和湖泊,重点内容是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和我国主要山脉、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长江、黄河。第三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土地资源、水资源,重点内容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第四章: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工业的分布与发展,重点内容是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同学们,要认真做导学案,掌握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如果遇到难题千万不要退缩,要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1 疆域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疆域(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2、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目标达成: 1、学生能够对照地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维度位置,海陆位置。 2、学生能够对照地图,总结我国的位置特点。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由第一小组完成 【创境激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么,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 【自学导航】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屏幕显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轮廓,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 6.你能再列举几个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吗? 【合作探究】 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 [活动]屏幕显示图1-2与图1-3,抢答下列问题。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如果我国的海陆位置不是东临太平洋,而是深居内陆,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4.同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 【强化训练】 1.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从大洲大洋来看,中国位于东部,洋西岸。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___ 纬度地区,属_________(温度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______(温度带),没有寒带。 3.我国东临________洋,有众多的_______和________,是一个_______兼备的国家,属于________国。 4.下列国家中,与我国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是() A.俄罗斯 B.美国 C.巴西 D.澳大利亚 5.就纬度位置看,我国的领土() A.小部分位于寒带 B.小部分位于热带 C.大部分位于热带 D.小部分位于温带 6. 我国位于() A.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 C.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熟练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3 民族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民族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教学难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设置情境: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 去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节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1~2段,完成下列任务。(对知识点进行圈点批注,并快速背记。2分钟) 1.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共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大约有。 3.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是、、、、、、、。 4.各民族不论大小,。 歌谣总结:壮回满苗维,彝土家蒙藏。 壮族人最多,塔塔尔族人最少。 活动探究(一)——辨析民族文字 过渡: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1.读P16页“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我国56给民族有多少种语言?大约多少种文字?全部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那几个? 2.读图1.17 认识几种民族文字。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过渡:除了独特语言和文字以外,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也各具特色,我们进一步走进各民族的生活。 【探究活动】(二)——竞猜民族文化 全班分为三大组,抢答题目。(规则:每组有一次答题机会,如果答不出,其他组可抢答,有一道抢答题,答对一道得1分,抢答有班长监督。) 1. 看服饰,猜民族 (一组一人回答) 2. 看舞蹈,猜民族(一组一人回答) 3. 看节日,猜民族(抢答) 4. 听歌曲,猜民族(抢答)《阿里山的姑娘》《康定情歌》《刘三姐对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5.生活中的少数民族: (1)你的邻居、老师、同学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人?是哪些民族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目标A: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目标B: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问题引领】 问题组A: 土地资源类型(读67-68页图文) 1.土地资源可分为、和等;其中农业用地分为、 和。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读68-69页图文) 2.优势:总量,土地利用类型; 3.劣势:人均占有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主要是少, 多,不足。 我国土地类利用型的分布(读69-70页图文)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地区分布。 5.读图3.10,分析说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耕地分布在,林地分布在,草地分布在 我国土地国策(读72页图文) 6.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土地国策是“” 问题组B: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 合作探究:课本71页四幅漫画反映的地理现象、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专题检测】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依据歌词完成1、2题。 1.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以下关于土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B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很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土地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D土地资源可循环使用,不要担心其枯竭 2.歌词中描述了哪两种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A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 C耕地、草地 D耕地、戈壁

3.关于我国的土地资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多 B.类型多样,分布不均 C.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低 D.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4.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 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非季风区 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6.读漫画“小鸟的悲哀”,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漫画中反映出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今后应如何预防 这类问题的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读上图填写 1.读图1可知,B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对应的农业耕地类型是。图中C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对应此地区发展业。 2.读图2可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难利用土地,耕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找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理解我国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和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3.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说明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陆地领土面积、邻国和临海 难点: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和和临海,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新知预习】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在半球、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带,南部部分地区在带,没有带。 3、海陆位置:位于大陆的东部,洋的西岸。 二、我国广大的陆地 1.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 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 2.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居世界第三位。 3.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 4.陆上相邻国家有个。在图中填出陆上邻国的名称。 三、我国辽阔的海域 1.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多千米 2.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 是、、和。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 3.沿海分布着、、和南海诸岛等众多的岛屿。 4.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起算,向海上延伸 到海里。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在图中填出隔海相望的国家。 6.我国与、即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课堂探究】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指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在地球五带中所处的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指出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3 民族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 【学习目标】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包括复习旧知,获取新知) 1、知识准备(旧知) (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是哪三级? (2)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构成情况。 (3)写湖南省邻省(市)的简称。 (4)写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2、新知识学习 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有( )。 (3)各民族不论大小,( )。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 )和保持自己( )的自由,都有宗教信

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二)合作探究 1.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A.山东B.云南C.内蒙古D.新疆 2. 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 C.大兴安岭—太行山D.昆仑山-祁连山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A.贵州B.云南C.广西D.新疆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东北B.西南、中南、东南 C.西南、西北、东北D.华北、华南、西藏 7.读图1.18“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8.读图1.19“我国民族的分布”,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 )省。 ③( )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案例 上饶县清水中学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生态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采用图上串联法。) 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评价、反思:教师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 活动一: 四人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学生的发言可能丰富多样,有的可能出乎教师的意外。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处理,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抓住关键,进行提炼得出以下几大忧患: [板书] 黄河的忧患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课后习题

第三节民族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有一名外国人要到我国各民族自治区去考察,他应该去哪个图中所示的阴影标注区?( ) 3.玲玲对本班同学作了一项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有少数同学是回族、维吾尔族、土 家族、苗族等。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B.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D.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说的话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傣族:丰收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B.壮族:少数民族中我们人口最多 C.蒙古族:那达慕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D.藏族:我们常举行展佛、赛牦牛等活动

5.“太阳啊,光芒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一曲高亢嘹亮的少数民族民歌,唱出了百万翻身农 奴的真挚情感。结合该民族盛会图,判断该少数民族是( ) A.傣族 B.壮族 C.藏族 D.苗族 6.下列一组邮票,反映了四个民族的艺术风格,其中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是 ( ) 7.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我国的京族是由越南迁移来的,根据人口迁移就近原则,下列省级行政区域是京族分布区的是( ) 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海南省 D.西藏自治区 8.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 ) A.维吾尔族、朝鲜族 B.苗族、土家族 C.傣族、回族 D.壮族、汉族 9.前段时间,妞妞陪爸爸妈妈到广州旅游。在这里妞妞淘到了许多本地有名歌手的唱片,可是妞妞 却发现有很多歌听不懂,原来这些歌手大都用方言演唱。请问歌手们的方言是下列哪一种?( ) A.粤语 B.土家语 C.壮语 D.越语 10.下列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说法,哪一个人说的是真的?( )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家乡的泼水节可热闹了。” B.壮族兄弟说:“我们这里的骆驼都不用干活了,陪游客照相去了。” C.藏族阿妈说:“菠萝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来了一定要尝一尝。” D.蒙古族大爷说:“欢迎你们夏季来大草原参加热闹的那达慕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工业》学案

第三节工业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工业,掌握工业的分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4、对比分析我国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5、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学习重点】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3、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学习难点】 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掌握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学习过程】 一、工业与我们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采取阅读课本内容与图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课本内容完成: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工业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属于工业品。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3、完成课本活动1、2题。

4、找出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部门。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自学课本内容和图4.25完成: 1、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沿海地区的四大工业区,记住其名称和位置。 3、对比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有什么不同。 4、交流讨论: 完成课本活动4题。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 2、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 3、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特点?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5、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的开发重点有什么不同?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1、完成课本活动1题。(根据图例所提示的内容进行分析) 2、完成课本活动2题。 3、完成课本活动3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总结在下面 【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工业属于轻工业的是() A.纺织工业 B.煤炭工业 C.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2、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工业和旅游业 3、与印刷厂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业生产过程是() A.伐木 B.造纸 C.运输 D.发电 4、我国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多分布在() A.京九、京广铁路沿线 B.兰新、京沪铁路沿线 C.宝成、浙赣铁路沿线 D.京沪、哈大铁路沿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