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教学文稿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观察和调查: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范围很大时,可以选取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一个家,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簿层。(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2、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以上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10千米组成的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大气圈: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生物主要有能飞的昆虫、鸟类和细菌等微小生物。

4、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5、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有森林、草原、奇花异草、昆虫、飞禽走兽、细菌、真菌等。

6、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7、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8、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它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有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关系(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或蜜蜂和成百上千的家庭成员间分工合作),等等。

9、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计划)、实施方案(进行探究)、分析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10、对照实验: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0C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mm;

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

12、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蚯蚓:它的活动可疏松土壤,排出物增肥土壤;

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13、爱因思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5、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自身,还为动物提供食物。

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将植物或动物进行分解,其中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1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9、林业工人新任务:林业工人不再只是伐木,植树、护树才是首要任务。(砍树容易、栽树难,“十年树木,百年成林”。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工人马永顺34年伐木3.6万棵树,后用16年带领全家栽树4.65万棵,在其85岁时获联合中环境规划署颁发的“保护环境全球500佳”的称号)

2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21、生物圈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22、通过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的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共同珍惜它,爱护它。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1、显微镜的构造: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压片夹、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座、镜柱、镜臂。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信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

物镜;

2)对光: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

厘米的距离);

④、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

圆形视野;

3)观察:

⑤、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

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

时眼镜一定要看着物镜);

⑦、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⑧、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

4)实验完毕(注意事项):将显微外表擦干净(如需擦试目镜和物镜,请用

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把显微镜放入箱内,送回原处。

3、从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显微镜的发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0~30倍光学显微镜(“跳蚤镜”):荷兰照眼镜商在1600年前后制成,

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由此得名;

2)140倍光学显微镜:半个世纪后,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并

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3)电子显微镜:20世纪30年代诞生,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

5、使用显微镜观察,必须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楚物像。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6、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1)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2)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3)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体非常微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