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量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字化测量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字化测量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字化测量技术

课程设计指导书沙占友王晓君睢丙东孟志永编著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06年5月修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1)

三、课程设计题目 (1)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主要步骤 (4)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4)

六、书写及格式要求 (5)

七、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注意事项 (5)

(一)概述 (5)

(二)系统工作原理 (6)

(三)共享RAM电路的工作原理 (6)

(四)汉卡电路的工作原理 (7)

(五)地址分配 (8)

(六)显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9)

(七)键盘 (9)

(八)设计注意事项 (10)

附录:多媒体彩色LED智能显示屏简介 (2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LED智能显示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根据小组必做题目和自选题目,熟练的编写并调试各种程序,完成课题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1. 熟悉KD2000型LED智能显示系统。

2. 掌握系统的硬件电路及软件编程特点。

3. 根据本组设计题目和本人承担的具体设计任务,并通过指导教师的验收。

4. 自拟选作题目,完成设计、调试工作,并通过指导教师的验收。

5. 总结提高,按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题目

(一)全班必做题目

1. 熟悉系统,输入:“KD2000型LED智能显示系统”并存储显示。

2. 汇编、输入、运行示例程序,了解系统硬件电路及软件编程特点。

3. 设置日历时钟。

(二)小组必做题目

第一组:以线条方式,设计天安门图案(闪光),并以各种不同方式显示

第二组:用汉字点阵码编10个字的短句(可以是专业介绍、古诗片段),移动显示,分帘请屏、正常及镂空显示。

第三组:设计校徽(或系徽、生肖图案),3种方案,以各种不同方式显示。

第四组:动画设计(例如红日出东海、小孩跑步、小猴爬竿以及导弹打飞机等)

第五组:汉字的旋转与扩缩

1、在屏上显示2个汉字,然后每个字左旋90度显示3秒,然后右旋90度显示3

秒,然后倒置3秒,最后恢复正常。

2、逐行显示2个汉字,2秒后横向放大两倍,3秒后恢复正常。

3、显示“回”字并放大缩小5次,恢复正常。

第六组:显示一句“东方红”词谱,格式为简谱/歌词上下对正,左移显示。

第七组:闪闪的红星(能旋转360○)

(三)小组选做题目

自定:(例如动画显示、断点程序、显示程序、查询程序等)

要求:可以协商,内容错开,不许重复,单独完成。

18或19周作为课程设计专用周,提前做好准备。每组选出代表,指定一名组长。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主要步骤

1. 课程设计的思考题

(1)数字显示技术(简称数显技术)在数字化测量中所占有的地位。

(2)什么是大屏幕智能显示屏?常用的扫描方式有哪几种?

(3)在大屏幕LED智能显示系统中采用双CPU设计方案有哪些优点?

(4)字符编码方式。

(5)清屏方式与显示方式。

(6)动画设计。

2. 设计步骤

(1)总体方案设计。

(2)硬件电路设计。

(3)程序设计与调试。

(4)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3. 设计注意事项

为在设计时少走弯路,同学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编辑BAS文件时,要首先建立0号文件,然后才能建立其他任意文件号的文件。

②在汉字编辑时,一定要注意光标位置,并且以正确顺序输入汉字字串。

③在BAS文件中不能出现多余的控制符(码值大于80H的ASCII码),因为系统将它们作为一种控制命令字来解释,而我们只用了80H~83H,其余的有待系统扩充,若文件中出现不能解释的控制码,会导致显示不正常。

④在PRG状态下,P.是系统的监控态,此时可进行各种修改、运行、读取等操作。

⑤在程序的最后,为了能有时间观察输出并将控制权交回系统,须增加以下三条指令:

JNB 01H,$

CLR 01H ;相当于按任意键继续

LJMP RETURN ;返回系统

⑥尽量使用断点运行。注意,当程序不经过断点时,断点处的三字节指令将被改变,切记要再改回来!

⑦学生们自编程序时只能用8000H~9F00H的程序空间。

⑧系统有两种复位方式:第一种是硬件复位,使用侧面的复位键,但它不改变RAM中的内容。第二种是软复位,在OT H菜单中选择RES功能,可清除全部BAS文件。倘若做演示程序实验时,不能正确存储,说明上次学生们使用后内存已满,必须用软复位加以清除。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现场验收(占5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50分)。

考核内容:学习态度、方案合理性、协作精神、设计工作量的大小、是否有创新、完成设计任务的时间进度、资料完备性、报告撰写规范性和书面表达能力。

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六、书写及格式要求

字迹工整、文笔通畅,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结论正确、插图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七、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注意事项

(一)概述

智能显示屏是由计算机控制,将光、电、声融为一体,能显示各种信息的大型显示装置。它是高科技的结晶。我国在大屏幕显示的技术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各种智能显示屏已广泛用于车站、机场、商店等公共场所,以及新闻发布、金融或股市行情、体育比赛、模拟军事演习等领域。但是将其作为教学设备在国内尚未有先例。1989年有本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研制的由单板机控制的,以分立发光二极管为像素的阵列型显示屏开创了先例。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板机已被淘汰。为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在1996年开发出KD-96型LED智能显示屏系统。在此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研制成功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系统。该系统是由MCS-51单片机控制的全开放型LED 点阵智能显示屏,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显示器件采用LED点阵板,大大简化了电路设计与安装工艺

②有两套扫描程序,一套是动画扫描,既可显示前景,又可显示背景;另一套是分页扫描程序,可进行功能控制显示。

③通过自制汉卡能显示多种国标字符。只要存储不同的汉字库便可达到要求。

④具有通信接口,可以和系统机进行通信。

⑤学生可利用键盘控制,还可用遥控器控制,所有功能可由按键完成,操作简便灵活。

⑥每屏可同时显示4个16×16点阵的国标字符,并能连续显示出128个国标字符。字库容量为8192个国标一、二级汉字、西文、数字和算符。

⑦利用通信方式,一台PC机可同时控制多达127个单元显示屏的工作,并显示不同的内容。

⑧整机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机箱内的主控板、扫描显示板、开关电源三者分开布置,并以接插件相连,工作安全可靠。

⑨具有仿真运行功能,即能解释运行自定义文件格式的BAS文件,又可对汇编语言进行仿真。同时可现场编辑、存储、修改用户程序。

⑩具有日历显示功能,可显示出年、月、日、星期、时、分、秒。

综上所述,LED点阵智能显示屏系统确有独到之处,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10套KD-2000型LED智能显示屏系统,作为本专业教学实验设备。

(二)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四部分:主控制电路(主CPU、汉卡等),显示控制电路(辅CPU等),列驱动显示电路,开关电源。

1.主控制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主控制电路首先从遥控器或键盘接收数据和指令,然后根据显示内容和显示指令的要求在软件控制下完成下述工作:如果要显示汉字,就从扩展卡27020中提取汉字点阵信息,然后存放在共享RAM 6264中。如果要显示的是8×8点阵的ASCII码或数字,以及16×8点阵的控制字符,就从程序存储器27256的高端提取有关的点阵信息,然后存放于共享RAM中。最后,主CPU通过地址切换电路①与②及时序控制电路,与辅CPU以应答方式进行联络,对共享RAM进行分时操作,完成显示。

图1 系统框图

由专用的日历时钟芯片MC146818,可产生年、月、日、时、分、秒、星期共7个时标信号。我们可通过软件来获得和修改这些时标,并使之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 扫描板基本工作原理

首先由辅CPU将欲显示的数据由串行口送出,然后经并行/串行转换芯片CD4094转换成并行数据,输出的数据经过MC1413驱动产生列信号;由P1口输出的行数据经CD4515译码生成行信号,再经达林顿管BD682产生行驱动信号。最后输出行、列选通信号,点亮某一行。如此循环往复,完成扫描过程。

(三)共享RAM电路的工作原理

为了大大减轻主CPU的负担,合理地分配资源,以及便于实现显示电路的高速扫描,该系统设计成双CPU结构,共享一片RAM。电路如图2所示。

共享RAM电路主要是通过六片74LS245来完成的,74LS245是三态八总线双向收发器。其中G是控制端,低电平时有效,允许传输;高电平时禁止。DIR是方向控制端,为低电平时数据由B传到A,呈高电平时,数据由A传到B。由原理图可以看到:IC1~IC3的G端不仅接主CPU的T0端,还接74LS74的Q端。IC4~IC6的G端不仅接显示CPU的INT0端,还接74LS74的Q端;这样当主CPU控制公共RAM时,Q端为低,IC1~IC3开启,IC4~IC6关闭。主CPU对RAM可进行读写操作,而辅CPU则不能。当主CPU放弃对共享RAM的操作时,通过GAL对74LS74置位,因而Q变低,Q变高。封锁IC1~IC3,从而辅CPU取得控制权,对共享RAM进行操作;当辅CPU放弃对共享RAM的操作时,通过74LS00发出清零信号,使得74LS74的Q端输出低电平,当主CPU检测到T0为低时,可恢复对共享RAM的控制权。这样就通过数据、地址切换的反复动作,完成了对共享RAM的分时操作。

图2 共享RAM电路

(四)汉卡电路工作原理

汉卡电路工作原理图见图3。在扩展电路中,用了373、374、27020和6264各一片。373和374的区别是:373为八D锁存器,当控制端G为低电平时锁存;374则是八D触发器,在系统时钟下降沿时可以对数据锁存。

本系统所用的字库芯片是27020,它是256Kbit的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只读存储器,共有18根地址线,而8031只有16根地址线。为读取27020内的数据,使用一片374,利用其下降沿锁存的特点来对27020进行分页处理,因为374的时钟端接片选信号CS1,而CS1平时为高电平,有效时为低电平,所以其有效的过程对374来说相当于是一个下降沿,

当向4000H单元送数(即片选信号CS1有效)时,由GAL地址分配所决定的写入4000H单

元中的数据的高5位,同时被锁入374中,形成27020的页面地址。因而从27020中读数时

只需加片选信号CS2即可。

需要指出,6264和27020的OE端选通信号不同,前者接PSEN信号,后者接读信号。因此把27020作为一个数据存储器,而把6264当作一个程序存储器,充当本系统的仿真RAM。

这样可避免27020和6264的地址发生冲突。

(五)地址分配

地址分配实际上是由GAL来完成的。它是一种电擦写、可反复编程、随时修改并且能加密的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它既不同于P AL,也不同于EPROM。目前常用的有GAL16V8和GAL20V8。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GAL采用的是一种高速的电可擦写(E2CMOS)工艺制造,因而比TTL构造的P AL功耗低,速度快;(2)GAL有8个逻辑宏单元(OLMC),使输出任意变化,又很强的带负载能力,驱动电流可达24mA;(3)采用高速编程算法,按行进行编程,整个芯片的写入可在1秒钟内完成。此外,还采取了加密措施。

图3 汉卡电路

各芯片的地址分配详见附表。

附表

址分配为0000H~7FFFH。数据存储器62256采用A15做片选信号,CE=A15,仅当A15=1时选通,其地址分配为8000H~FFFFH。对于公共RAM 6264而言,当CPU取得控制权时用A15+A14+A13做片选信号,其地址分配为0000H~1FFFH。

对于辅CPU,其程序存储器2764的片选信号为CE=A15,仅当A15=0时选通,其地址分配为0000H~1FFFH,数据存储器6264采用A15和A14做片选信号,仅当A15=1且A14=0时选通,其地址分配为8000H~9FFFH。对于共享RAM的选通比较复杂,它取决于数据传输转换器IC9的允许端G,而G=(Y1.A15)=PSEN+A15所以仅当辅CPU的PSEN为低,且A15为高时,选通共享RAM,这表明共享RAM对辅CPU而言,相当于是一个程序存储器,其地址分配为8000H~9FFFH。

汉卡上的27020先由CS1选通页面地址,再由片选信号CS2决定页内地址。而CS2=A15+A14+A13+RD,因而其地址分配为2000H到3FFFH。6264在读、写操作时,地址分配是不同的。当进行读操作时,用CS2做片选信号,而CS2=A15+A14+A13+PSEN,因而地址分配为8000H~9FFFH。进行写操作时,CS2=A15+A14+A13+WR,因而地址分配为2000H~3FFFH。

(六)显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路如图4所示。显示控制电路主要完成扫描显示功能。它采用逐行扫描、列驱动方式。其主控制器为CPU2,简称辅CPU。当主CPU接收到从遥控器或者从键盘传来的数据和指令后,就将显示内容从汉卡的汉字库中取出并转化成点阵信息,存放在共享RAM中。主CPU 根据显示指令,对共享RAM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即向辅CPU发出应答信号。辅CPU接到应答信号后,就从共享RAM中取出显示数据,从串行口输出的数据经级联的八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CD4094,转换成并行数据,再经过七达林顿驱动器MC1413获得列驱动信号。行码则由P1口输出,经4线/16线译码器CD4515译码后,产生16路行输出信号。通过达林顿功率管BD682,获得列驱动信号。行信号送至显示行驱动端,经显示后消隐,然后输出下一行数据并显示下一行内容。

(七)键盘

键盘布置如图5所示,共有30个键。其中,9个双功能键被定义为:在BAS状态下为上挡键,在PRG状态下为下挡键。

数字键(0~F)。0区表示前128个ASCII码;1区表示后128个ASCII码。HOM/连

续:光标移到文件头/连续执行程序。END/单步:光标移到文件尾/单步执行程序。ASC

/调出:当前输入状态切换为ASCII码输入/将

程序从备份RAM调到仿真 RAM中。汉字/存

入:

将当前输入状态切换为汉字输入/将程序从仿

真 RAM中存储到备份RAM。PUP/XRA:向上

翻页/检查或修改外部数据存储器。PDN/

MEM:向下翻页/检查或修改程序存储器内容。

DEL/REG:删除/检查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

HLP/SCR:提示帮助信息/用户屏幕。ESC:

退出。INS/回车:输入状态(插入和替换)的

切换/回车。↑:向上移动光标。↓:向下移动

光标。

图5 键盘布置图

八、课程设计内容

(一)系统的熟悉使用

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上电后,屏上出现主菜单光标在B上闪烁,按↑、↓键移动光标,可选择不同的菜单项。

图6 程序流程图

BAS PRG

SET OTH

例如:当光标在S上闪烁时,按回车键便会进入系统设置(SET)菜单项。

1.BAS功能

进入BAS功能后,屏上出现BAS菜单:

RUN NEW

EDI ESC

光标在R上闪动,用↑、↓键移动光标,按回车键进入该菜单功能。此部分包括四个功能:运行BAS文件(RUN)、清除BAS文件(NEW)、编辑BAS文件(EDI)和退出BAS 功能(ESC)。

在内存可存储16个BAS文件,文件号分别为0~F,BAS文件就是将要显示的文件,并以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在文件中,除了包含要显示的字符和汉字,还有一些控制信息(包括控制码和控制参数),它们动态的存储在内存中的A000H~CFFFH共12K的空间内。当系统掉电后,改由备用电源供电,所以存储在内存中的文件不会丢失。

(1)清除(新建)BAS文件(NEW)

当光标在NEW上闪烁时,按回车键进入该功能,屏幕上提示:文件号×。该功能用来清除在内存中已有的文件。假如内存中已有16个文件,如果要建立第17个文件,则需将原来文件中的某一个覆盖。键入文件号,或键入回车使用缺省文件号。

屏上提示:文件的所有数据要丢失!

屏上提示:确信?

按回车键确认,按其他键退出。

另外,0号文件保留给系统使用,不能清除。如清除0号文件,屏上会

提示:0号文件为系统使用,不能清除。

(2)编辑BAS文件(EDI)

该功能用来编辑BAS文件。当光标在EDI上闪烁时,键入回车键进入该功能。

屏上提示:文件号×

键入文件号或回车使用缺省文件号。

此时分两种情况:

①如果是旧文件

屏上提示:空间××××

Z I

然后进入编辑屏幕,此文件中的第一字显示在屏上。

0 0 0 1 I

如:热

0 4 4 0 H

其中(如右图) 1 2 3 4 5 6 7 8

16 15 14 13 12 11 10 9

1、2、3、4区为当前编辑汉字位置,它表明将来显示此汉字时所在的位置,亦即光标。5区为插入开关状态I—插入开,否则覆盖

6区表示当前的ASCII码区0-0区

1-1区

7、8、9、10区用来显示调出的汉字或字符。

11区表示输入状态: C 控制码

H 汉字

A 字符

12区未用。

13、14、15、16区表示输入代码区。即可进入编辑。

②如果是新文件

屏上提示:新文件

屏上提示:空间××××

Z I

然后进入如下初始化屏幕0 0 0 1 I O

end^H

即可接着编辑。

在编辑时各键的功能如下:

0~F键:数字键,用来输入数据。在输入汉字是用来输入汉字的区位码(如4040代表第40区、第40位的汉字,即“热”字)。在输入字符时,用来输入十六进制的ASCII码,(如ASCII码值为41H的字符“A”)

↑、↓键:用来寻找前一个或后一个汉字

HELP键:按此键,在屏幕上出现有关编辑时的一些帮助信息。

DEL键:如果已经开始输入,此键用来删除错误的数字,否则删除当前的汉字或字符。

ESC键:用来退出编辑。按此键后

屏上提示:确信:

回车确认。如果修改文件,就在

屏上提示:存储吗?

回车确认。然后

屏上提示:正在存储

存储完毕后退回BAS菜单。

INS:是INS和回车键的组合,此键用来进行插入开、关的转换(INS)。或进行确认(回车)

0区、1区:用来进行0区、1区的转换。为0区时输入前128个(第1页)ASCII码字符;1区时输入后128个(第2页)ASCII码字符。

PUP、PDN:PUP向上翻页。PDN向下翻页。

ASC/汉字:用来改变输入状态:

按下ASC键,屏幕上出现“A”,接收十六进制ASCII码;

按下汉字键,屏幕上出现“H”,接收汉字区位码。

HOM、END:HOM键到文件头,END键到文件尾。

BAS文件使用仿WPS式文件格式。可以在字符或汉字前边加上控制字符和参数,以达到预期效果,系统给出了以下几个控制字符以及它们所需带的参数(有待扩充):

控制码所需参数功能举例

①②③

80H 移动光标把光标移动到参数要80 02 代表光标到

求处第二个汉字

81H 显示时间在当前光标处固定显示81 02 固定显示汉字2秒82H 出屏方式显示时间清屏方式以参数要求的出屏方82 00 01 03以

式,显示时间及清屏方式正常方式出屏显示

固定显示1秒,然后,逐行清屏

83H 出屏方式移动速度清屏方式以参数要求的出屏方82 02 01 04以

式,移动速度及清屏跳字方式出屏每次移

方式移动显示动一点后,逐列清屏出屏方式清屏方式

参数方式参数方式

00 正常出屏00 正常清屏

01 逐字出屏01 从左向右逐字清屏

02 跳字出屏02 从右向左逐字清屏

03 逐行出屏03 逐行清屏

04 逐列出屏04 逐列清屏

05 旋转出屏……

06 外扩出屏……

…………

…………

例如:要输入0号文件如下: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若要求用移动方式来显示,逐行出屏,逐列清屏,每次移动一点;

则在输入文件过程中键入的内容如下:| 83 03 01 04 | 4650 4239 5448 2950 4043 | 0312 | 4650 1614 5448 2590 |

第一部分是控制码和参数,按ASC键后键入,第二部分是“我是中国人”的汉字区位码,第三部分是逗号的区位码,第四部分是“我爱中国”的汉字区位码。后三部分是用汉字状态输入。

(3)运行BAS文件(RUN):

此功能用来运行已存储的BAS文件。

当光标在RUN上闪烁时,键入回车,进入RUN功能。

屏上提示:文件号

键入文件号或键入回车,使用缺省值后,如果文件不存在

屏上提示:文件不存在!

返回菜单,否则

屏上提示:请输入运行次数

键入运行次数(0~F)(其中0代表无数次,1~F代表1~15次)后便开始运行。运行指定次数后,返回BAS菜单,如运行中可按复位键退出。

(4)退出BAS功能(ESC)

此功能用来从BAS菜单返回主菜单。

2.PRG功能

在系统中有8K的仿真RAM,同学们可在RAM中运行自己的程序。此功能主要是帮助同学们输入程序、运行程序和调试程序。

进入PRG功能后,系统进入仿真调试状态,此时它的作用就相当于功能齐全的51单片机开发系统。

屏上提示:P .

此时数字键的功能不变,其他键的第二功能起作用,分别为:

↑:上一单元

↓:下一单元

USE:用户屏幕,按此键可观察输出

REG:用直接寻址方式,检查内部RAM的和寄存器的内容。例如键入E0后,按REG 即可查看、修改累加器A的内容。

回车:返回监控,即P .状态

BRK:设置断点,用断点运行方式执行程序。

EXE:全速执行程序

XRA:外部数据存储器检查修改处理

MEM:程序存储器检查、修改键

STP:单步执行程序

SA V:将程序存入具有掉电保护功能的RAM中

LOD:从掉电保护RAM中读出程序。

要注意:仿真RAM的地址为8000H~9FFFH。其他单元只能读出,不能修改。即同学们自编的程序首地址都应在8000H~9FFFH之间。

例如:在8000H开始的程序单元中存入10H,20H操作如下

P .

键入8000 8000

键入MEM 8000 00

键入10 8000 10

按键↓8001 00

键入20 8001 20

键入回车P .

因此,此功能可以象开发系统一样,输入汇编目标程序及一些数据。

用ESC退出EDI功能返回PRG菜单。

例如在仿真RAM中有了51程序,便可运行它。按EXE键

进入RUN后

屏上提示:首地址

键入首地址,程序控制由系统内部转移到仿真RAM中,从首地址开始执行用户程序。用户的程序一定要正确,而且要求在程序的最后加一条LJMP RETURN指令,以便于让控制转回到系统内部。

例如从8000H开始,以输入目标程序,在输入首地址8000后,系统便从8000H开始执行程序。

存储输入的目标程序,可按SA V键。进入此功能后

屏上提示:文件1/0?

用1键和0键选择1号或0号文件(系统只能存储两个PRG文件,代号为0或1。

例如键入0)

屏上提示:首地址(即要存储文件的首地址例如键入8200)

屏上提示:字节数(即要存储多少字节例如键入10)

屏上提示:确信存入(回车确认,此例即为把从8200H开始的16个单元的内

容存储到0号文件)

调出以存储的目标程序,可按LOD键,进入此功能后,

屏上提示:文件1/0?

键入1或0 (如键0)

屏上提示:首地址(如键入8300)

屏上提示:字节数(如输入20)

屏上提示:确信调出(回车确认即把0号文件从内存中调到仿真RAM 8300H

开始的32个单元中)

对于其它各调试键的用法,同学们可在使用中自己摸索。

主菜单选择SET进入SET菜单TIM DA T

WEE NUM

SET功能包括设置时间(TIM)设置日期(DA T)设置星期(WEE)设置机号(NUM)(1)设置时间(TIM)

选择TIM进入设置时间功能,屏幕如右图Time is

01:时,02:分,03:秒。01∶02∶03

如需要设定时间的话,用任意键激活光标,用P↑、P↓左右移动光标,选择时、分、秒,用↑、↓键进行加1,减1修正,直到设定正确的时间,用回车键退出修改,用ESC

键退出TIM功能。

(2)设置日期(DA T)

选择DA T进入设置时间功能,屏幕如右图Data is

01:年,02:月,03:日。01:02:03

设置方法同TIM功能(略)。

(3)设置日期(WEE)

选择WEE进入设置时间功能,屏幕如右图Today is

用↑↓键修改用ESC退出monday

(4)设置机号(NUM)

此功能用来设定本机的机址,一便将来与系统机通信时,系统机能区别对待。在本

显示屏中,本机地址已由硬件装置,此功能只是显示机号而已。按ESC退出。

4.OTH功能

主菜单选择OTH后,进入OTH菜单COM TEX

DEM RST

包括四个功能:

通信(COM)自检(TEX)演示(DEM)复位(RST)

(1)通信(COM)

此功能是进行系统基于本显示系统的通信。目前主要用来由本系统机向显示系统传递汇编后的目标文件。系统机执行COM.EXE后出现画面及提示输入机号,此时一定要保证显示系统已经进入COM功能,方可输入所联系的机号并加以确认。否则会通信失败。当连接正确后,系统机会提示输入目标文件,输入即可。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干预,传递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会显示出来,这里不再赘述。

(2)自检(TEX)

进入此功能后系统会进行自检,无错误后显示“自检正常”并返回。

(3)演示(DEM)

进入此功能后系统执行演示程序。

(4)复位(RST)

此功能将整理文件分配表,清除所有BAS文件。当内部混乱后可用此功能,但用时要谨慎。

屏上提示:所有数据将丢失,确信?

回车确认。

(二)课程设计示例

同学们在熟悉了第一部分后即可进入课程设计,此时,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展高低。下面为大家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1.图形绘制

由硬件部分可知,本系统采用双CPU工作,主CPU负责处理通信,人机对话及实时显示等任务。辅CPU则专门负责扫描显示。主、辅CPU共享一片作为显示缓冲区的6264(RAM)。在主CPU处理好共享RAM的数据后,便将RAM出让给辅CPU,辅CPU将共享RAM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映像到显示屏,内存单元与显示屏点阵对应关系如下(对主CPU而言)内000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存0100 0101 0102 0103 0104 0105 0106 0107

单……………………

元……………………

地0800 0801 0802 0803 0804 0805 0806 0807

址……………………

(H)……………………

0F00 0F01 0F02 0F03 0F04 0F05 0F06 0F07

第一个汉字第二个汉字第三个汉字第四个汉字

主CPU通知辅CPU的方法具体是:向4001H单元写数(具体数据不要求)。由于在此期间,主、辅CPU要进行逻辑握手,为避免出错,请使用下面提到的系统资源中的COUMUN 子程序。例如:要在屏上第一字处显示“电”字,参考《数字化测量技术》P79,其编码如下:

0000H:00H 0001H:00H

0100H:01H 0101H:80H

0200H:01H 0201H:80H

0300H:3FH 0301H:FCH

0400H:31H 0401H:8CH

0500H:31H 0501H:8CH

0600H:31H 0601H:8CH

0700H:3FH 0701H:FCH

0800H:31H 0801H:8CH

0900H:31H 0901H:8CH

0A00H:31H 0A01H:8CH

0B00H:3FH 0B01H:FCH

0C00H:01H 0C01H:80H

0D00H:01H 0D01H:86H

0E00H:01H 0E01H:FEH

0F00H:01H 0F01H:00H

参考程序:

ORG 8000H

MOV DPTR,#HAN ;将点阵表首地址送DPTR

MOV R1,#0 ;存储相对于表首的偏移量

MOV R0,#0 ;做间址寄存器,由P2,R0访问显缓区

MOV R4,#0 ;映像P2

MOV R5,#0 ;计数器

MOV P2,R4

LOOP1:MOV A,R1

MOVC A,@A+DPTR ;取出点阵

MOVX @R0,A ;存入显缓区

INC R0 ;调整指针机偏移量

INC R1

MOV A,R0

CJNE A,#2,LOOP1 ;R0是否等于2

MOV R0,#0 ;是则送R0 0

INC R4 ;P2加1

MOV P2,R4 ;

DJNZ R5,LOOP1 ;未完继续

(以上是将点阵调到显缓区)

LCALL COUMUN;通知辅CPU显示

JNB 01H,$

CLR 01H ;等待按键

LJMP 9F30H ;返回

HAN:DW 0000H,0180H,0180H,3FFCH,318CH,318CH,318CH,3FFCH

DW 318CH,318CH,318CH,3FFCH,0180H,0186H,01FEH,0000H

此程序只是在屏上显示一个“电”字。它的思路就是从程序中将点阵调入到显缓区,然后通知辅CPU显示,按键后,返回主菜单。将此程序汇编成机器码后,在PRG功能下,用MEM 键功能输入到仿真RAM 8000H开始的单元,然后按EXE运行即可,基于此,同学们可以编制各种不同的图案显示在屏幕不同地方。并且可以通过连续调用不同的图案形成动画。

2. 系统资源调用举例

在系统仿真RAM区9F00H开始的单元是系统资源的入口表,系统中的一些常用的子程序都经过这里转到系统内部。为了便于大家调用,先列出如下:

序号名称表地址实际地址功能入口及出口

1 BR 9F00H 1F00H BAS-RUN 无

2 BN 9F03H 05FH BAS-NEW 无

3 BE 9F06H 0740H BAS-EDI 无

4 PR 9F09H 3600H PRG-RUN 无

5 PS 9F0CH 3800H PRG-SA V 无

6 PE 9F0FH 3200H PRG-EDI 无

7 PL 9F12H 3A00H PRG-LOD 无

8 ST 9F15H 03B2H SET-TIM 无

9 SD 9F18H 12DEH SET-DA T 无

10 SW 9F16H 0688H SET-WEE 无

11 SN 9F1EH 3000H SET-NUM 无

12 OC 9F21H 5000H OTH-COM 无

13 OT 9F24H 2800H OTH-DEM 无

14 OD 9F27H 3E00H OTH-TST 无

15 OR 9F2AH 3C00H OTH-RST 无

16 SLEEP 9F2DH 11D8H 延时入口:R6中延时单位

(延时时间R6×10μs)

17 RETURN 9F30H 14A4H 返回系统无

18 MENU 9F33H 72H 菜单无

19 KEY 9F36H 013BH 取键值入口参数无

出口:A中为键值

20 CLSA 9F39H 255H 清显缓区无

21 CLSB 9F3CH 248H 清显缓区无

22 QWD 9F3FH 2A1H 调点阵入口:R2 R3汉字内码

31H,30H屏上显示位置

23 COUMUN 9F42H 555H 出让共享RAM 无

24 SDIP 9F45H 115DH 固定显示入口:DPTR中放置要显示

汉字的区位码表首地址

25 MDIP 9F48H FD8H 移动显示同上

26 DELA Y 9F4BH 11B9H 延时入口:R4延时单位

(延时时间R4×1s)

27 CP7 9F4EH 出屏方式7 无

28 CP8 9F51H 出屏方式8 无

29 CP9 9F54H 出屏方式9 无

30 QP7 9F57H 清屏方式7 无

31 QP8 9F5AH 清屏方式8 无

32 QP9 9F5DH 清屏方式9 无

其中,从第1~15号是系统几大模块的“必经之路”,在进入不同模块之前程序控制都要经过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用不同的程序给之“移花接木”;第16~26号是系统为大家提供的一些实用子程序,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入口及出口,第27~32号是系统提供的几个出口从这里我们可以为系统“接力”,在系统中只

编写了七种出屏、五种清屏程序。同学们可编写并使用自己的出屏、清屏程序。详见下文中的第3.部分。

调用示例

先清屏然后在屏上显示“我爱中国”参考程序如下:

ORG 8000 H ;程序定位在8000H

LCALL CLSA

LCALL CLSB ;CLSA CLAB为清屏子程序

LCALL COUMNU ;

JNB 01H, $ ;当有键盘中断后,01H置1

CLR 01H ;清此标志,以便能发生再次键盘中断

MOV DPTR,#TAB ;将要显示的汉字串区位码的首地址送DPTR

LCALL MDIP ;调移动子程序

JNB 01H,$ ;

CLR 01H ; 等待按键

LJMP RETURN ;返回系统菜单

TAB:DW 4650H,1614H,5448H,2950H,0000H

;汉字字符串的区位码,0000是结束标志

又如用系统调用法,在屏上第一字处显示“电”字

ORG 8000

LCALL CLSA

LCALL CLSB ;清屏

MOV R2,#181 ;

MOV R3,#231 ;“电”字区位码为2171,这里用内码分别为160+21=181,

;160+71=231

MOV 30H,#0 ;

MOV 31H,#0 ;将来汉字显示在屏上第一个汉字的位置

LCALL QWD ;调点阵子程序

LCALL COUMUN ;主CPU将共享RAM出让给辅CPU

JNB 01H,$ ;

CLR 01H ;等待按键

LJMP RETURN ;返回

3.编制出屏、清屏程序

出屏参数和清屏参数为7、8、9时各个功能程序在系统中并未编制,在这里我们将CP7、CP8、CP9及QP7、QP8、QP9六个功能程序入口给了大家。当BAS文件中使用出屏参数、清屏参数为7、8、9时,程序将转到仿真RAM,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为系统“接”着写程序。如在BAS中固定显示控制码82H后,我们使07做出清屏参数,查资源表后可知,在出屏时程序会转移到9F4EH地址。于是,我们可以在9F4EH“接”写程序。

例如:07代表从上到下逐行显示,编如下程序时需注意:当系统控制转出时,所要显示的汉字和字符点阵已存储在E000H开始的单元中,文件指针在45H中,内部RAM 3EH中存储字符总个数。

ORG 9F4EH

LJMP 8000H

ORG 8000H

CP7:MOV B,#0 ;出屏方式7 从上至下逐行显示

CP71:LCALL CUANROL ;调用传一行子程序

LCALL COUMUN ;让出共享RAM

MOV A,R6

MOV R6,#10

LCALL SLEEP ;调延时程序

INC B

MOV A,B

CJNE A,#10H,CP71 ;16行传送完否?

MOV A,45H

ADD A,#08H ;修改文件指针

MOV 45H,A

RET

CUANORL:MOV R2,#8

MOV DPL,45H

MOV A,B

MOV P2,A

OR1 A,#0E0H ;传送一行子程序

MOV DPH,A

MOV R0,#0

CUROLL:MOVX A,@DPTR

MOVX @R0,A

INC DP1

INC R0

DJNZ R2,CUROLL

RET

清屏时,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手法将共享RAM中的内容清0即可

4.其他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同学们也可自行编写练习。当然,在此之前要有必要再熟悉一下硬件资源

内部RAM 全部

外部RAM 9000H~A000H(4K)

外部ROM 8000H~9F00H

以及RAM与屏的对应关系,如何联络辅CPU等

例如要编写BAS-RUN程序,就要想到:如何根据文件号取出文件;如何展开文件;如何根据控制码进行显示功能切换;如何判断文件已经结束;如何重复显示等问题。

如果所编制的程序较大,这时就可以用系统通信功能,由系统机将源程序进行汇编,编译后,将目标程序传递过来,以免键入机器码。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测量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时间:12 月9 日至12 月13 日共一周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院长(签字):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重点检查同学们利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知识,解决测量控制网平差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同学们任选下面一题独立进行课程设计。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2、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要求:对存在1-2个结点的导线网采用间接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正确给出两类观测值的权;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坐标的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坐标的点位精度。 二、设计原始资料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 (2)高差观测值(m) 高差观测值(m) 端点号高差观测值测段距离序号 1-3 1.359 1.1 1 1-4 2.009 1.7 2 2-3 0.363 2.3 3

2-4 1.012 2.7 4 3-4 0.657 2.4 5 3-5 0.238 1.4 6 5-2 -0.595 2.6 7 (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2、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控制网中,有2个已知点,4个未知点,14个方向观测值,3个边长观测值,且方向观测值验前中误差为1.2秒,边长观测值固定误差为0.12分米,边长观测值比例误差为零。各已知数据、观测值见下表。 (1) 已知数据 点号 X (m ) Y (m ) 1 121088.500 259894.000 2 127990.100 255874.600 (2) 方向观测值(D.M.S) 测站 照准点 方向值 测站 照准点 方向值 1 2 0.0000 3 72.10284 4 6 0.0000 3 85.13374 2 217.37126 2 4 0.0000

双脉冲发生器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讲解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双脉冲发生器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双脉冲发生器,要求信号输出短路电流大于20mA,输出波形如下所示: 2、设计要求: ①周期要求如上图所示。 ②脉冲峰值大于10V。 二、设计思路和原理 1、基本设计思路 为得到课程设计要求的双脉冲波形图,可以经过下面步骤得到: (1)得到周期10ms的方波1; (2)得到周期40ms的方波2; (3)方波1与方波2“与”得到基本二脉冲波形; (4)设计一个放大电路,对基本二脉冲波形进行放大,使它的峰峰值达到10V 以上。 2、方案设计 (1)方波1发生电路设计: 要得到周期10ms占空比50%的方波,可以选择利用两个与非门和RC构成多谐振荡器,它只能产生占空比为50%周期T约为2.2RC(R1=R2=R,C1=C2=C)如下图所示,通过设置RC参数产生满足条件的方波。 该电路有两种过程。其一是正反馈过程。非门G1和非门G2均处于非高电平或低电平,而A点电压u A上升时,G1输出电压u~Q下降,通过C1的耦合使B点电压u B下降,使G2输出电压u Q上升,又通过C2的耦合使u A再上升,最

终使~Q降到低电平,Q升到高电平。这个过程时间很短,是瞬间完成的。其二是暂稳态过程。正反馈过程完成后,两个电容开始按指数规律充放电,当其中之一达到阈值电压时,电路又进入正反馈,结果是达到另一个暂稳态,如此往复循环,形成振荡。若电路对称,即R1=R2=R,C1=C2=C,则输出方波,其重复周期为T=2t=2.2RC。 (2)方波2发生电路设计: 将方波1经过二分频电路得到周期为40ms的方波2。 (3)放大电路设计: 综合考虑,选择了共射极放大电路,其放大效果最佳,但产生相位相反的输出电压,因此进行逻辑“与”的时候选择了逻辑“与非”。 3、方案设计原理图 三、仿真的波形: 1、周期10ms占空比50%的方波1:

电子频率计课程设计报告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简易频率计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数字频率计数器

电子工程师经常需要测量频率、时间间隔、相位和对事件计数,精确的测量离不开频率计数器或它的同类产品,如电子计数器和时间间隔分析仪。 频率计数器,是一种专门对被测信号频率进行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为:当被测信号在特定时间段T内的周期个数为N时,则被测信号的频率f=N/T。 频率计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时基(T)电路、输入电路、计数显示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在一个测量周期过程中,被测周期信号在输入电路中经过放大、整形、微分操作之后形成特定周期的窄脉冲,送到主门的一个输入端。主门的另外一个输入端为时基电路产生电路产生的闸门脉冲。在闸门脉冲开启主门的期间,特定周期的窄脉冲才能通过主门,从而进入计数器进行计数,计数器的显示电路则用来显示被测信号的频率值,内部控制电路则用来完成各种测量功能之间的切换并实现测量设置。 衡量频率计数器主要指标是测量范围、测量功能、精度和稳定性,这些也是决定价格高低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频率计;数码管;锁存器;计数器;定时器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的指标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 3.1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1) 3.1.1方案的设计与论证 (2) 3.2论述方案各部分工作原理 (3) 3.2.1时基电路 (3) 3.2.2计数器 (5) 3.2.3锁存器 (6) 3.3设计方案的图表 (7) 3.3.1设计原理图 (7) 3.4编写设计说明书 (8) 3.4.1设计说明 (8) 3.4.2性能技术指标与分析 (9) 4仿真结果 (10) 5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附录A 元器件清单 (13) 附录B 设计电路 (13)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设计内容: 以一个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分析 编写工程概况应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地点特征和施工条件等作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 2.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其内容应包括: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和施工顺序;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制定保证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资源供应条件,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对该单位工程从工程开工到全部竣工的所有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4.施工平面图设计 施工平面图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条件,正确地确定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所需各种临时设施与拟建工程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 二.设计方法及要求: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现场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所作的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其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建设概况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工程名称、性质、用途和建设目的;开、竣工日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情况;组织施工的指导思想等。 2.工程特点分析 应根据施工图纸,结合调查资料,简练地概括工程全貌,综合分析工程特点,突出关键重点问题。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施工的难点尤应重点说明。具体内容为: (1)建筑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筑面积、层数、层高、总高度;平面形状和平面组合情况;室内外装修的情况;屋面的构造做法等。为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应附上拟建工程的平面、立面和剖面简图,图中要注明轴线尺寸、总长、总宽、总高及层高等主要建筑尺寸。 (2)结构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基础类型、埋置深度、桩基的根数及桩长,主体结构的类型,柱、梁、板、墙的材料及截面尺寸,预制构件的类型及安装位置,楼梯的构造及型式等。 (3)建设地点特征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位置、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气温条件、冬雨期施工起止时间、冻层厚度、主导风向、风力和地震设防烈度等。 (4)施工条件 主要说明:水、电、气、道路及场地平整的情况,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生产及供应情况,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劳动力的落实情况,劳动组织形式及施工管理水平,现场临时设施、供水、供电问题的解决等。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测绘工程专业) 2011年6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学分数:1 学时数:1周 1.设计的目的 《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设计的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时间为一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3.课程设计要求 3.1基本要求: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设计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上交设计报告。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 课程设计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3.2具体设计项目内容及要求: 3.2.1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总体思路:现有等级水准网的全部观测数据及网型、起算数据。要求对该水准网,分别用条件、间接两种方法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①列条件平差值方程、改正数条件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差值、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 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④进行平差模型正确性的假设检验。 水准网的间接平差: ①列观测值平差值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长安大学电子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

长安大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专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 班级32040901 姓名李朝 指导教师田莉娟 日期2011年6月30日

前言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温度自动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技术。本次课程设计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一是查阅资料将自己所学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以与传感器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二是系统了解温度监测特别是工业上的温度控制的详细过程,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在确定课设题目,经仔细分析问题后,实现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单片机为主的软硬件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用简单芯片构成实现电路。由于单片机知识的匮乏,我们决定用后者实现。共同确定了总的电路结构,将设计分为三部分,李朝负责温度传感部分,谌新力负责温度显示和温度范围控制部分,肖阳负责温度控制执行电路和声光报警部分。温度传感部分由热电偶构成的温度传感器,数字显示和设定控制部分由模数转换器AD574A、281024 CMOS EEPROM、锁存器74LS175等组成,声光报警和温控加热降温执行电路主要用时基芯片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电路组成。在确定了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后,我们在总结出总体方案框图的基础上,应用Multisim11.0仿真软件画出了各单元模块电路图,最后汇总电路图。 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并且知识有限,所以本次设计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李朝 2010年6月20日

目录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4) 摘要 (4) 一、系统综述和总体方案论证与选择 (5) 二、单元电路设计 (6) (一)温度传感模块 (6) (2)冷接点温度补偿方法的选择 (11) (3)滤波方法的讨论 (16) (4)电路的改进 (17) (5)仿真模拟 (18) (二)声光报警 (20) (三)温度控制执行 (21) 三、结束语 (21) 四、参考文献 (22) 五、元器件明细 (23) 六、收获体会 (31) 七、鸣谢 (32) 八、【附录】 (32) 评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题目

1.目的与任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个选题或自定选题的设计任务。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 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了解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 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进度安排及方式: 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 (4)课设题目介绍 (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学生讨论、查资料。 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EDA仿真、写报告。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MULTISIM软件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最后考试:笔试或分组口试。 3.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设计能力 (2)组装或焊接调试情况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报告情况 (5)出勤情况、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2、成绩评定: 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和EDA仿真情况40分,总结报告40分,考试或口试20分。 3、电子课程设计完成时间: 布置任务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参考题目(或自定题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方案和进行学习,本学期结束对设计有一个初稿和基本认识,暑假继续完善和补充,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周末交设计报告和电子文档。开学第二周进行有关设计介绍和答辩,每人5分钟左右时间,介绍有关设计思路、电路分析、仿真、收获与体会等,要求做出介绍的ppt 幻灯片。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法及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类型 课程设计可分成三种类型或模式:一种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画出设计图纸,写成设计报告,但不作实验验证;第二种是理论设计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以便检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是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设计完成后,要搭建实验电路进行实验验证,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电路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最接近于实际情况,设计和调试难度最大,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们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解决和克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各有优点:第一种课程设计模式偏重于理论设计,学生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课程设计中遇到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由于实验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课程设计时间较短时不要选择难度太大的设计题目,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难以完成;第二种课程设计模式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设计模式的折中,能较好地解决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的问题。 有些专业在课程设计之前,还没有进行电子工艺实习,学生们还不会识别和测量电子元器件,不会识别印刷板电路图,也没有掌握焊接技术、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等实践技能,这些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之前,要先自学有关的实践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2)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不同类型的电子电路有不同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可归纳为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论证、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画出设计图纸、实验验证与调试、写成设计报告等,如下图所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数字电子秤 专业班级:应用电子13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闫栋梁 设计时间:2014.12,29-2014,1,2

数字电子秤 设计者吕淑洁谭柏杨马飘飘 指导教师闫栋梁 摘要 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子秤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体化的电子称量装置,才能满足并解决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快速、准确、连续、自动”称量要求,同时有效地消除人为误差,使之更符合法制计量管理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电子秤是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输出电压和标准重量的线性关系,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将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其中测量电路中最主要的元器件就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本设计采用全桥测量电路,使系统产生的误差更小,输出的数据更精确。而由INA126构成的放大电路的作用就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的模拟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以满足A/D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电路变成数字量,A/D转换电路采用A/D转换芯片ICL7107实现。然后把数字信号输送到显示电路中去,最后由显示电路显示出测量结果,显示电路采用四块分立的七段LED显示电路进行显示。本设计中通过改变放大电路的增益,从而达到转换量程的目的。由于被测物体的重量相差较大,根据不同的侧重范围要求,需对量程进行切换。 将设计好的电路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并进行仿真,最后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精度,从而证明了该电子称设计方案可行。 关键词 全桥测量 INA126 ICL7107 A/D转换 LED 引言 随着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电子学和计算机等现代电子技术的成就给传统的电子测量与仪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革命性的影响。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 做为重量测量仪器,智能电子秤在各行各业开始显现其测量准确,测量速度快,易于实时测量和监控的巨大优点,并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型的机械杠杆测量称,成为测量领域的主流产品。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1) 2.1主控系统 (1) 2.2信息采集模块 (1) 2.3显示模块的选择 (2) 2.4计算机串口 (2) 三总体设计及电路图 (3) 3.1主板总体设计框图 (3) 3.2信号检测模块 (3) 3.3显示模块 (6) 四元器件清单 (8) 五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8) 5.1 电阻的识别与检测 (8) 5.2 二极管三极管识别与检测 (10) 5.3 电容的识别与检测 (11) 5.4 单片机的识别与检测 (11) 六硬件制作与调试 (11) 6.1检查元件 (11) 6.2焊接元件 (12) 6.3电路的调试 (12) 6.4 结果显示 (12) 七设计心得 (13) 八参考文献 (14) 附录一整机电路图 (15) 附录二程序 (16)

一设计要求 1.实现距离信号的采集和数字转换。 2.实现LCD1602液晶的数据显示。 3.成和计算机的简单数据传送。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根据课设题目要求,确定如下方案,依靠HC-SR04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来获取距离信息。通过液晶LCD1602显示屏显示出来,同时通过计算机串口接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实现实时同步传输。 2.1主控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该设计属于多输入量的复杂程序控制问题。综合各方面问题考虑,51单片机显现了巨大的优越性—控制简单,方便,快捷。 STC89C52RC是采用8051核的ISP(In 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可编程芯片,最高工作时钟频率为80MHz,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具有在系统可编程(ISP)特性,配合PC端的控制程序即可将用户的程序代码下载进单片机内部,省去了购买通用编程器,而且速度更快。STC89C52RC系列单片机是单时钟/ 机器周期(1T)的兼容8051 内核单片机,是高速/ 低功耗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拥有全新的流水线/ 精简指令集结构,内部集成MAX810 ,有较为强大的控制功能及可位寻址操作功能,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且体积小,程序空间大。综合考虑,最终决定采用STC89C52单片机。 2.2信息采集模块 采用激光测距距离远,精度高,但是成本夜相应太高。故放弃该方案。 采用HC-SR04超声波传感器,将传感器置于前侧发射超声波信号,接受超声波信号来感知障碍物,探测距离。由单片对距离进行判断,然后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下说课材料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12级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 三、设计依据: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组织原理如下: 1、《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施工手册》(第5版) 2012年 8、初步确定的基础持力层置于第二层粘土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380Kpa。 9、现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四、设计条件: 1、工程概况 建筑概况:某四层学生公寓,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277.96m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门,铝合金窗,外墙贴面砖,内墙为中级抹灰,普通涂料刷白,底层顶棚吊顶,楼地面贴地板砖,屋面用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做保温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劳动量见附表: 2、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该市东郊山坡地段,两面均有公路,交通便利,西面及北面为已建工程:厂内旧房、坟墓已由建设单位拆除,平整场地已在准备工作阶段完成,场地平整均按平均施工高度为-0.5米。 (1)开竣工时间:由当年9月1日开工至次年2月1日竣工,施工时间145天左右控制。 (2)气象条件:施工期间最低气温4°C,最高气温30°C,施工开始气温较高,以后逐月降低,春节以后有回升,施工期间很少有雨,主导风向为东偏南。 (3)土壤及地下水:土为二类土,地下水位-3.0米 (4)抗震要求:7度抗震烈度设防 (5)技术经济条件:各类钢窗、饰面材料等均有相关专业厂家生产,分批成套

数电课程设计方案(测一)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电子秒表设计 专业班级:测控2014级一班 指导教师:谭荆 设计时间:2016年6月3日

1.1设计目的: 1.1.1巩固、深化和扩展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 1.1.2熟悉555方波振荡器的应用。 1.1.3熟悉计数器的级联及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整体配合。 1.1.4建立分频的基本概念。 1.2设计任务内容: 1.2.1完成数字电子秒表的设计,绘出电路原理图。 1.2.2搭接电子秒表整体试验电路。 1.2.3调教0.1秒信号源。 1.2.4测试电子秒表清零、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功能。 1.3设计要求 1.3.1系统的时钟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 1.3.2计时器为9.9S递增计时器,其记时间隔为0.1S。 1.3.3具有显示0.0S~9.9S的记时功能。 1.3.4设置外部操作开关,控制计时器的启动,暂停和继续功能。

2. 数字电子秒表设计 2.1仪器设备:直流稳压电源一台,示波器一台,逻辑笔一支,万用表一块; 定时器555一块,二-五-十制计数器74LS90三块,74LS47两块,数码管两只,1k Ω电阻两只,100k Ω电阻一只,100k Ω电位器一只,电容器0.1μF 、0.01μF 、0.022μF 2.2电子秒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2.1电子秒表电路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 1 所示,它主要由多谐振荡器、计数器、译码器和数码显示器4个部分组成。 图1 电子秒表电路的基本组成(方框图) 2.2.2电子秒表设计电路图如图2所示,图中由定时器555构成方波振荡器,用来产生50Hz 的矩形波。第Ⅰ块计数器作5分频使用,将555输来的50Hz 的脉冲变为0.1秒的计数脉冲加给计数器。第Ⅱ、第Ⅲ块计数器 Q 0与CP 2相连,脉冲从CP 1输入,都已接成十进制计数电路,其中第Ⅱ块是每0.1秒进位,第Ⅲ块是每秒进位。两片74LS47是译码器,将计数器输来的 8421BCD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共13题)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训练学生灵活使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独立完成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程实现等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实践能力。巩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编程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作风。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处理每个题目时,要求从分析题目的需求入手,按设计抽象数据类型、构思算法、通过算法的设计实现抽象数据类型、编制上机程序和上机调试等若干步骤完成题目,最终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和程序分析报告。前期准备工作完备和否直接影响到后序上机调试工作的效率。 三、课程设计的学生分组情况 每组三至五人,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可以共同编写算法,但必须各自独立完成各自的程序。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前两周:将各项任务及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课程设计一周: 星期一: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研究和分析,初步设计出算法。 星期二到星期四:设计出详细算法,并上机调试程序。 星期五到星期六: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考核。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一】 一元稀疏多项式加法、乘法器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一元稀疏多项式加法、乘法器用于计算两个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例如 (x2+4x5+2x9)+(x+3x4)或(7x4+4x6+2x9)*(x4+3x9) 【基本要求】 (1)输入并建立两个多项式f(x)和g(x); (2)输出每个多项式,要求输出时按指数从小到大输出。 (3)两个多项式完成加法、乘法运算。 (4)输出两个多项式的加法之和及乘积的结果。 (5)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实现提示】 用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多项式。 【测试数据】 分别选定三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课程设计题目二】 局域网的架设问题 【问题描述】 若要在8个城市(A、B、C、D、E、F、G、H)之间架设局域网,如何以最低的经济代价架设这个局域网。 【基本要求】 (1)利用三种方法(Prim算法、克鲁斯卡尔(Kruskual和矩阵运算)算法生成局域网的架设方案 (2)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测试数据】 分别对每种方法选定一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课程设计题目三】 二叉树的创建、二叉树的遍历 【问题描述】 创建一棵二叉树,并对二叉树进行中序、前序、后序和层次遍历,分别写出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3

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都是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来定度的,但是,除有效值电压表外,电压表的示值本身并不直接代表任意波形被测电压的有效值。因此,如何利用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的示值(即读数)来正确求出被测电压的均值,峰值,有效值U ,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根据理论分析,不同波形的电压加至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时,要由电压表读数确定被测电压的∧ U 、U 、_ U ,可根据表1的关系计算。 从表1可知,用具有有效值响应的电压表和平均值响应的电压表分别对各种波形的电压测量时,若读数相同,只分别表示不同波形的被测电压有效值U 相同和平均值相同,而其余的并不一定相同。 表1 1) 实验设备 (1)DA-16晶体管毫伏表(均值检波)1台; (2)TD1914A 数字毫伏表(有效值检波)1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YB1634,指标:0.2Hz-2MHz ,数量1台; (4)双踪示波器,型号YB4320A ,指标:20MHz ,数量1台。 2) 实验步骤 (1)将均值电压测量的实验仪器准备就绪,如下图所示。 U U ? U

均值电压测量的实验平台 (2)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置于1V/0db档位,如下图所示。 调节电压表档位 (3)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的输入线短接,如下图所示。

输入线短接 (4)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接通电源,待表针稳定,进行调零,如下图所示。 (5)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选择产生1KHz左右的正弦波信号,如下图所示。

产生正弦波信号 (6)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线与DA-16晶体管毫伏表的输入端相接,如下图所示。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与电压表相接 (7)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输出,使DA-16的指示为0.7V,如下图所示。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指导书 设计名称: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计划周数:2周 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控制测量,测量程序设计 一、设计目的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大地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测量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之后,为了系统理解控制网平差的整体过程及综合运用科学工具而安排的。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掌握控制网平差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编写代码,上机调试和编写说明书等基本技能;锻炼学生阅读各类编程参考书籍及加以编程运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日程 在VB、 VC软件或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的平台上,选择的具体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程序设计与实现,共计10个工作日,工作程序如下: 三、设计的组织: 1.设计领导 (1)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指派教师、实验员兼任。

职责:全面组织设计大纲的实施,完成分管工作及相关技术指导。 (2)设计队长:学生班长兼任。 职责:协助教师做好本班学生的人员组织工作。 (3)设计组长:每组一人。 职责:组织执行下达的设计任务,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工作分工。 2.设计分组 学生实习作业组由3~4人组成(含组长一人)。 四、设计内容 在VB、VC或MATLAB 软件平台上,按选择的设计题目进行相关程序开发 1、闭合导线简易平差、附合导线简易平差支导线计算 2、闭合水准网计算、附合水准网简易平差 3、地形图编号(新、旧两种方法) 4、误差椭圆的参数的计算与绘制误差椭圆 5、水准网严密平差 6、高斯正反算计算 7、高斯投影换带计算 8、七参数大地坐标转换(WGS84-bj54坐标转换、WGS84-CGCS2000坐标转换) 9、四参数坐标转换(西安8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西安80坐 标转换(平面) 10、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 11、工程投影变形超限的处理 12、遥感图像数据处理 13、曲线(曲面)拟合 14、摄影测量空间后方交会 15、****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五、上交成果 1) 小组利用vb、vc或matlab编写的软件包一个及测试数据一份 2)小组关于所开发程序设计说明书一份 3) 个人课程设计的心得一份 4)小组答辩PPT一份

课程设计-- 电压测量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 电压测量程序设计

广西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电压测量程序设计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102 学号 2010003040 63/69 姓名游献山覃源渊 指导教师潘绍明、麦雪凤、罗功坤 2013年 11 月 28 日

摘要 本课程设计是电压测量程序设计,利用实验台上的电压源,经过放大后送到a/d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后在LCD上显示其电压值。主要解决A/D转换,放大电路,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A/D转换用ADC0809,系统用AT单片机,放大电路用OP07同相放大,显示用1602液晶屏显示。 关键字:A/D0809,OP07,LCD1602,AT89C52 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voltage programming, using voltage source test bench, after amplified and sent to the a/d converted into digital signals, calculated on the LCD display the voltage value. Mainly to solve the A/D conversion, amplification circuit, data processing and display module. A/D conversion with ADC0809, the system uses AT microcontroller, amplifying circuit with OP07 in-phase amplifier,With 1602 LCD screen display. Keyword:A/D0809,OP07,LCD1602,AT89C52 目录 引言 (3) 1.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 (4) 1.1基于单片机系统及A/D转换芯片的电压表。 (4) 1.2.本设计使用的单片机的简介 (4) 1.3.本设计使用的1602的简介 (4) 1.4.选用的A/D0809简介 (4) 1.5. 选用的OP07简介 (5) 2. 总体设计方案 (5) 3.硬件电路系统模块的设计 (5)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门铃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0-1班 姓名:周鹏飞 学号:311008001430 指导老师:韩素敏

目录 第一章内容摘要 (3) 第二章工作原理 (3) 2.1声光双音门铃的系统框图 (3) 2.2双音门铃电路设计指标 (3) 2.3双音门铃电路工作原理 (4) 2.4闪烁灯光电路设计指标 (5) 2.5闪烁灯光电路工作原理 (6) 2.6基于NE555的声光双音门铃工作原理 (7) 第三章元器件 (8) 3.1元件清单 (8) 3.2NE555定时器的介绍 (8) 第四章电路仿真 (10) 4.1仿真电路图 (10) 4.2仿真结果 (11) 第五章改进意见与展望 (12) 第六章心得体会 (12)

第一章 内容摘要 “声光双音门铃”是将门铃声音控制盒闪光控制过程结合起来的门铃电路的扩展电路之一。门铃响起的同时伴随闪光,可避免门铃声和其他铃声或邻居的门铃声相混淆,便于应用成本低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双音”是指按下开关时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松开开关后,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声光”即指在门铃响起到消失的一段时间内,都伴随有闪光,我所涉及的闪光方式为两只LED 灯以一定频率交替闪烁。 电路分为两部分:双音门铃电路,闪光灯电路,具有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555定时器时中规模集成时间基准电路,可方便地构成各种脉冲电路。由于其使用灵活,外接元件少,因而在波形的产生和交换。定时报警,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双音门铃电路就是利用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 第二章 工作原理 2.1声光双音门铃的系统框图 2.2双音门铃电路设计指标 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下按钮时发出频率较高的“叮” 声。松开按钮时,发出频率较低的“咚”声。门铃的“叮咚”声的频率和声音持续的时间可调。正常人的听力范围在 20HZ ~20000HZ,而300HZ ~5000HZ 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工程系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设计目的是在网络安全课程基础上,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理解、熟悉网络攻击的原理、和针对网络攻击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对网络攻防进行验证和设计,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网络攻击的原理、预防措施、密码算法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2.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设计要求,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有问题及时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 3.按照教学要求在一周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按时完成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题目: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实现 (1)设计任务 a、研究ARP地址欺骗的原理 完成ARP地址欺骗的基础理论学习。 b、完成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验证 (2)基础理论简介 在以太网中,ARP缓存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目的是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报文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一般情况下ARP表是通过两个途径建立的: ① 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 ② 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另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有一种攻击方式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错误的ARP请求表。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时A发出一个ARP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可以这样构造: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指导书解析

《工程测量学》 课程设计与实习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测绘与地理信息系

目录 一、设计与实习目的 (1) 二、设计与实习要求 (1) 三、设计与实习主要内容 (1) 1、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 (1) 2、线路工程测量 (6) 3、建筑物方格网建立 (9)

、设计与实习目的 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工程测量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工程测量内容的理解,掌握工程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线路工程测量及建筑物控制网建立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能编写出测量技术方案。 二、设计与实习要求 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设计与实习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按时上交设计报告。以分组的形式提交实习报告。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课程设计与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纲及课程设计与实习指导书,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课程设计及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设计与实习任务。 三、设计与实习主要内容 1、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 如图1所示,某地区大桥位于某条江上,桥梁全长约1000m,桥面总宽18m, 结构形式为(30+5 X 40+30)m普通钢筋混凝土双悬臂加挂梁结构。桥的横断面由8 根变截面T 型梁组成。 (二)已有测绘成果 (1)桥址及周边1:500 地形图; (2)桥两岸有国家二等水准点各两个; (3)桥两岸有国家三角测量控制点各两个(可满足桥梁控制及施工测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