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

世界经典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
世界经典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

世界经典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

Trafalgar Battle

作战地点:直布罗陀海峡特拉法尔加角

交战双方: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VS维尔纳夫海军上将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

战前概况:1799年拿破仑在推翻督政府后,即准备粉碎1788年建立起来的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他先后同奥地利和俄国签定了和约,英国陷于孤立,被迫停战议和。1802年3月27日,英法双方签定了《亚眠和约》。但这个和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休战条约而已,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英国针锋相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1803年5月,英法两国重新宣战。

为了赶在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联合向法国进攻之前战胜英国,拿破仑在法国西部海岸的布伦港夜以继日地建造舰船,集结重兵,囤积渡海所需物资。到1805年,法国已有战列舰103

艘、巡洋舰55艘。“只要有三天下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拿破仑如此自信地说。

针对拿破仑大规模的扩军备战,英国开始总动员,59万人应征入伍,预备役军舰全部转入现役,使现役战舰达到240艘,巡洋舰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英国以大量英镑开路,联络奥地利和俄国,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荷兰和西班牙则站在了法国一边,并将自己的海军交给拿破仑指挥。这使拿破仑手中的海军兵力有所加强。但由于英国海军强有力的封锁,三国舰队分别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里,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战略态势,拿破仑制定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划,令驻守土伦的分舰队在维尔纳夫的率领下突破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同时,由米西赛指挥的罗什福尔分舰队也应突破英军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两只舰队在马提尼克会合,然后在对这一带的英国殖民地进行骚扰,诱使英军派兵救援以便减轻被封锁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舰队的压力。一旦英国上钩,他们的舰队即应返航驶往英吉利海峡,为渡海登陆作战扫清道路。

事实并不像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他的海军主将维尔纳夫是一个法国贵族出生的海军军官,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饱学之士,若在海军部工作似乎是十分恰当,但并不适宜于指挥性的工作。虽然他并不缺乏个人的勇气,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不相信拿破仑的侵英计划,他对于部下和盟友都缺乏信心,更坏的是他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对手纳尔逊畏之如虎,终于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决定。

1805年7月22日,维尔纳夫在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遇上了英国海军上将考尔德爵士的一支较弱的、只有15艘战舰的舰队。当时有雾,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决定性的交战,有2艘法国军舰降旗投降。第二天,考尔德向北进发以与康华里思会合,维尔纳夫也张着满帆驶向费罗尔,并于8月1日到达。这一战的精神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因为维尔纳夫对于自己的舰队缺乏信念,是已经溢于言表了。8月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浓雾之中,因为我方舰长对战斗和舰队战术完全缺乏经验,除了紧跟前面的船只以外,更无其它良策。在这里我们已成为欧洲的笑料。”

在费罗尔,维尔纳夫接到拿破仑在7月16发出的通信,命令他或是与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两个分舰队汇合在一起,或是只与两者之一会合在一起,然后向爱尔兰和苏格兰行驶,以便与荷兰舰队会合。假使因为会战或其它原因,维尔纳夫不能完成其任务,则无论如何都不

许进入费罗尔港,而应驶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湾。但此时的维尔纳夫根本不想去有英舰重兵封锁的布勒斯特,加的斯才是他想要去的地方。

8月2日,拿破仑离开巴黎前往布伦。在这里,拿破仑再一次向维尔纳夫发出命令:“开航!不要浪费一分钟,率领我集中的兵力进入海峡,英国就是我们的了,我们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你只要出现24小时,则一切都可完结。”第二天,拿破仑又一次催促维尔纳夫率领舰队起航北上。

维尔纳夫把3艘已损坏的军舰留在费罗尔港后,提心吊胆地向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行驶。8月13日,维尔纳夫发现远方有一支舰队,他以为那是英国人。他本来就不想去布勒斯特,于是立即改向南行驶。实际上,这是阿里曼德少将率领的法国罗什福尔分舰队,正在赶来与维尔纳夫汇合。假使维尔纳夫能与阿里曼德会合在一起,则他的兵力可增到34艘战舰,足以击败康华里思的20艘战舰。若是再继续向北而不是向南航行,那么布勒斯特的封锁即可能被解出。拿破仑对此感慨万分:“维尔纳夫所丧失的机会实在太大了!”

8月20日,维尔纳夫的舰队进入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当时,封锁该港者为英国海军海军中将柯林伍德,一共只有3艘战舰。不久比克尔顿和考尔德的舰队先后赶来增援,英国军舰增加到25艘,把加的斯港严密地封锁起来,联合舰队再也无法出海了。这样,拿破仑入侵英国的一切机会也随之化为乌有。8月22日,拿破仑写信给海军部长德克雷说:“我认为维尔纳夫连指挥一艘快速炮帆船的资格都没有。他是一个既无决断能力又无魄力胆量的人。”9月2日,拿破仑离开了布伦,于是“英格兰军团”变成了“大军团”,不渡海而开始准备渡过莱茵河了。

纳尔逊

9月2日拂晓,正在伦敦休假的纳尔逊得知维尔纳夫已经进入加的斯,便立即结束了休假。9月15日,他乘他的旗舰“胜利”号扬帆出海。9月28日,他与柯林伍德的舰队会合在一

起,并接管了全部舰队的指挥权。9月29日,正好是纳尔逊的47岁生日,他宴请了他的舰长们,并把他自己考虑已久的作战计划解释给他们听。

纳尔逊的计划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另以一支作预备队。一队由他亲自率领突击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打乱敌人队形,使其首尾不能相应;另外一支由柯林伍德率领攻击敌人后卫;预备队在发现敌人的旗舰后,才发起进攻,一举打乱其指挥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同时,他还给予舰长们在攻击方式上享有极大自主权,只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勇猛顽强,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听完这个计划,舰长们极为振奋,异口同声的说:“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简单……只要我们抓住他们,就一定会成功!”他们把这种战术称为“纳尔逊秘诀”。10月9日,纳尔逊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在加的斯,维尔纳夫的处境空前恶劣,金库一空如洗,粮食、供应品等都非常缺乏。除了原有缺额2000人以外,又还有1700余人的病号。更坏的是法西两国的官兵又经常发生争吵。拿破仑此时已经放弃了侵英的计划,他给“可怜的”维尔纳夫(这是拿破仑对他所加的评语)下达了一项新的命令,要他从加的斯出发,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带完成牵制性运动,然后回到土伦整休舰队。然而,由于对维尔纳夫已失去信心,他又命令海军部长德克雷撤换维尔纳夫,而以海军上将罗西里来替换他。

10月1日,维尔纳夫开始作最后的准备,预订在10月7日出海,可是风向突然转变,使他在港中停留了10天之久。10月8日,在一个作战会议上,维尔纳夫向部下准确预言了纳尔逊会采用切断法西舰队的前后联系,包围后方,然后各个击破的新战术。但维尔纳夫却拿不出可行的对策。最后他只得下令:“假如法西联合舰队占上风,则应迫近敌人,然后一对一地作战。”

10月15日,维尔纳夫得知罗西里已经启程来接替他。他觉得这是个奇耻大辱,于是决定在罗西里到达之前,即先行冲出加的斯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10月17日,维尔纳夫发出准备启航的信号,由于有风,一直等到19日上午6时舰队才出发。两个半小时后,纳尔逊从其在岸边监视的巡洋舰上,获得敌军已出港的信号。他立即发出了“全面追逐”、“敌舰已在海上”等信号。

作战经过:10月21日拂晓,当法西联合舰队驶抵特拉法尔加海域距英舰队只有12哩时,纳尔逊发出“成两个纵队前进”、“备战”的信号。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开始了。

此时,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其中1艘为当时最大的四层甲板战列舰“三叉戟”号;3艘为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9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7艘巡洋舰。战列舰中有18艘为法国的,15艘为西班牙的。所装有“侧舷”火炮2626门,共载官兵21580人。

英国舰队原来共有战列舰33艘,其中的6艘在战前奉命去护卫一支驶向马尔他的运输船队。余下的27艘战列舰中,7艘是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0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4艘巡洋舰和2艘辅助船。合计“侧舷”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

当时海上风力轻微,避战已不可能,于是,维尔纳夫上午8时发出信号,命令全部舰队转向,这样好使加的斯港可以处于下风位置,以便被击毁的船只有一个避难之地。这个在最后一分钟又改变计划的行动,像是不战而退,影响了部队的士气,而且这样调一个头,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结果所组成的战线凌乱不堪。

当联合舰队正在调换方向之际,英国舰队分为两个纵队,在满帆之下赶了过来。上风的纵队由纳尔逊指挥,下风的则由柯林伍德指挥。由于担心维尔纳夫逃回加的斯港,纳尔逊不照原计划,不以敌方中央前段为目标,而改向其前卫的中央冲去。柯林伍德则向敌人后卫部分前段进攻。纳尔逊又发出了其著名的通令:“英格兰要求每人恪守职守!”

上午11点30分,柯林伍德已经接近法西联合舰队的后段,维尔纳夫发出了“开火!”的命令。11时45分,法舰“弗高克斯”号射出了第一炮,这是以柯林伍德的旗舰“王权”号为目标的,这时双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时,双方好像是一致行动一样,都升起他们的国旗。在英、法、西三国的船上,鼓乐齐鸣,士兵举枪敬礼。

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柯林伍德的攻击。当“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时,“王权”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切进了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舰“圣安拉”号之间。“王权”号用左舷炮轰击“圣安拉”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接着又对着“弗高克斯”号发射右舷的火炮,此后又驶近“圣安拉”号的右后段,再向它射击。柯林伍德不久发现他周围都是敌船,经过40分钟的猛烈轰击之后,“王权”号已变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空船壳,不久就由英巡洋舰“欧亚拉斯”号拖曳着行驶了。下午2时20分,西班牙舰“圣安拉”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乘员死者104人,伤236人,开始下旗投降。于是,布莱克伍德上校跃过船去,把重伤垂危的阿尔发海军少校运过“欧亚拉斯”号上面来。

在“王权”号出战8分钟后,英舰“贝里岛”号也从“弗高克斯”号的后面切入敌线。也和“王权”号一样,它立即为几艘敌舰所包围。“贝里岛”号主桅被炸断,有段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虽然如此,它却把军旗钉到后桅杆上,继续不屈地奋战。以后才被3艘英舰救出。

在“贝里岛”号攻击之后一刻钟,“火星”号也投入了战斗。以后其它每一艘英国军都是以这种方式分别地切入敌线,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等到柯林伍德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亲王”号投入攻击时,已经是下午3时。到战斗结束时,与柯林伍德交战的共有15艘法西两国军舰,其中10艘被俘,1艘被击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为西班牙旗舰“奥国王子”号,上面载着垂死的西班牙海军将领格拉维拉。

第二阶段:纳尔逊的攻击。在柯林伍德纵队开始作战25分钟后,纳尔逊纵队也投入战斗。与前者不同,它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形队形。纳尔逊亲乘旗舰“胜利”号,率“提米莱尔”号、“海王星”号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向联合舰队的前卫中央挺进。下午12点24分,“胜利”号的左舷炮开始射击。交火不久,“胜利”号和“提米莱尔”号即开始向右旋转,纳尔逊是在寻找维尔纳夫的旗舰。虽然“胜利”号上的一切望远镜都在搜寻之中,想发现维尔纳夫的司令旗,但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于是,“胜利”号遂趋前攻击“三叉戟”号,假定维尔纳夫可能是在这艘最大的四层甲板军舰上。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前进时,即发现在该舰后方有一艘法国两层甲板战舰的前桅上,挂着总司令的将旗,它就是“布森陶尔”号。“胜利”号冒着敌火,不久即钻到了“布森陶尔”号的后方,用其船头上的短炮(68磅)和侧舷的火炮,向“布森陶尔”号的舷窗中猛射,使它受到了极大的损毁。当英舰“海王星”号和“征服者”号接近了“布森陶尔”号之后,“胜利”号遂向右一转,与法舰“敬畏”号平靠着。

“胜利”号和“敬畏”号立即纠缠在一起,双方乘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甲板,但是法国人的企图为英方的火力所制止,伤亡颇多。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小时,两舰还是绞在一起,当纳尔逊正在后甲板上与舰长哈迪一同行走时,从“敬畏”号船桅上射来一颗枪弹,子弹打在他左肩的肩章上,透入了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扑倒在甲板上,但他爬起来之后就说:“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经被射穿了。”他被抬入了船舱,到了下午4时30分,纳尔逊得知会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他亲吻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然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胜利”号正在与“敬畏”号交战时,英舰“提米莱尔”号驶向前去,向“三叉戟”号开炮,接着又向“敬畏”号射击。不久以后,法舰“弗高克斯”号在同英舰“贝里岛”号交战之后后,又转过来协助“敬畏”号,却为英舰“提米莱尔”号所抓住厮杀。

英舰“海王星”号先开始向法舰“布森陶尔”号射击,然后再去进攻“三叉戟”号,一个半小时后,“三叉戟”号乘员战死245人,负伤173人,这艘巨型的四层甲板战舰遂开始下旗投降了。

英舰“不列颠”号接着也跟上来了,其后面是“巨人”号和“征服者”号。后述两舰夹击“布森陶尔”号,下午2时5分,维尔纳夫终于坚持不住,下令“布森陶尔”号降旗投降,维尔纳夫成了英国人的俘虏。

在“胜利”号开始作战40分钟后,英舰“阿贾克斯”号才开始作战,而“阿加门农”号还要更迟。“非洲”号、“奥利安”号在与舰队失去联络后,也都相继赶到参战。当维尔纳夫降旗投降时,纳尔逊纵队中的最后两艘船,“米罗陶尔”号和“斯巴尔特”都还不曾参加战斗。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最后阶段是联军将领杜马罗尔的反攻,这不过是勉强的如此定名而已。杜马罗尔的支队处于联军舰队的前卫。当下午12时30分,纳尔逊钻入了联军的中心之后,维尔纳夫即发出了一个通令,要所有尚未参加作战的船只,都一律自动地投入战斗。杜马罗尔对维尔纳夫的通令并无反应,此后维尔纳夫即再没有注意他。半点钟之后,杜马罗尔仍向北航行,结果遂使前卫与中央之间产生了一个空隙。此时他仍不知发挥其主动精神,反而要求命令。维尔纳夫直到下午1时50分才命令杜马罗尔赶来支援其正受着强烈压迫的中央部分。但是,风力非常微弱,转变航向十分困难。等杜马罗尔好不容易调过头来南下时,维尔纳夫已降。但杜马罗尔还是作了最后的反击,他把10艘军舰分为两部分先后投入战斗。结果,第一批5艘军舰中有4艘被迫向英舰投降,另1艘逃往加的斯。第二批5艘军舰有1艘被迫投降,其余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马罗尔的旗舰“恐怖”号。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但弥漫的硝烟、浓厚的火药味仍笼罩在战场上空。鲜血染红了海面,有的军舰还在燃烧。下午5时,联合舰队前卫司令官,西班牙海军将领格拉维拉带领11艘残舰败退加的斯。会战结束。

结果与影响: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在这场海战中,英国取得巨大胜利,法国海军精锐尽丧。海战中英方死亡449人,伤1214人,军舰无一艘损失;法西联合舰队则死亡4395人(法国3373人,西班牙1022人),受伤2538人(法国1155人,西班牙1383人),被俘约7000人,战舰损毁8艘,被俘15艘(后大部分在风暴中沉没)。

这场海战,至少有三个教训值得记取:

一、指挥员的素质是决定战役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拿破仑作为一位具有深邃战略眼光的统帅,为法国海军制定了通过机动分散敌之力量,进而突破封锁,不失时机的集中兵

力歼灭敌舰队的战略方针,并就具体行动做了明确指示。但是法国海军主将维尔纳夫畏敌如虎,在心理上未战先败,行动上消极避战,尽管他对纳尔逊的战法已有正确的预测和判断,但却拿不出应对之招。既不能把握战机,又不能临机决断;既没有求战欲望,又没有制胜之术。因此,根本无法将拿破仑的宏图大略化为辉煌胜利的现实。

反观纳尔逊,长期在海上追踪维尔纳夫,时时注意寻找战机。当得知法西联合舰队被封锁在加的斯,他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歼敌良机,因此立刻放弃休假,亲赴战场,谋划和指挥了这场大海战。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

二、战法创新是致胜之宝。纳尔逊在特拉法加海战中,在提倡和鼓励各级指挥官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的同时,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打破了单纵队战列线战术的教条,用两个纵队横向拦截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以机动分割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舰炮火力的效能,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舰船的损失。特拉法尔加海战是风帆战舰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海战,在巩固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同时,它再次向传统的线式战术提出挑战,从此世界各国海军开始重视和发展海上机动战术。

三、临战变阵乃兵家大忌。临近开战,维尔纳夫命令舰队转向,使加的斯港可以处于下风位置,以便被击毁的船只有一个避难之地。这个在最后一分钟的变阵,耽误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结果造成战线凌乱不堪,埋下了惨败的祸根。这使人联想到坎尼之战,也是瓦罗开战前临时变阵,乱了自家阵脚。因此作战中,指挥员在“变阵”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部队未经反复研练和验证,未能熟练掌握的战术战法,尽量不要临时使用,特别是不要开战初始使用。须知灵活是以熟练为基础的。

对于这场海战,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特拉法尔加罗与路飞的关系

特拉法尔加罗与路飞的关系 (仅供娱乐) 我个人觉得,他们来的关系,就好像白胡子与罗杰的关系,今天的新人路飞势必成为以后的海贼王,然后罗也会成为新世界四皇级别的人物。 从一开始路飞出现行,尾田就已埋下伏笔,山贼来到酒店,香克斯的海贼团刚好在这,山贼羞辱香克斯,香克斯一直笑着,也不回击,这时路飞说了与罗杰一样的话……就算打不过对方也要回击吧?,当时香克斯就很惊讶(当然没有表示出来),后来路飞吃了橡皮果实,又掉进海里,香克斯救了他路飞,失去了一条胳膊,走时把草帽给了路飞,约定由他保管,后来我们看到路飞也是就算遇到再强大的敌人也不回退缩,顶上战争快结束时,香克斯想:“有时候,我多希望船长也会逃一回,也哭一回。”性格上,路飞与海贼王路飞极像,有时候我就觉得只有这样的性格才会曾为海贼王,即使白胡子再怎么强大,再怎么伟大,适合他的身份也是最强大的男人,而不是海贼王。再加上路飞去了空岛,那也是当年罗杰走的路线,还有路飞的哥哥艾斯的死(白胡子想让艾斯成为下一个海贼王),还有路飞在鱼人岛时能听见海 王类的说话,这个原来只有罗杰能听见。 种种迹象表明,路飞会成为像罗杰尔一样的海贼王。 再来说,特拉法尔加罗,他的性格谨慎,缜密,时常微笑着,笑意中带有讽刺、轻蔑、挑衅等的意思,为人腹黑、冷漠、冷静,桀骜不逊,语气有时带些散懒与无奈,心思慎密心计强,不喜欢被人命令。对人礼仪不功不过。从行事风格来说,罗和白胡子是一类人,白胡子作为最强男人绝不允许,别人命令自己,就算是香克斯来找他谈判(艾斯和黑胡子的事),白胡子的意思也是那是我们家的事,我自己会管。罗呢,从实验室出来时,戴面具的守卫问他要去干什么,他就直接把人给ROOM了。再说罗的实力,现在赏金是4亿4千万,比路飞高4千万呢。白胡子作为最强的男人,实力肯定要比罗杰高。

海贼王实力等级

海贼王实力等级分析【大事件截止】 用之母表示“SS级”最强,其次是“S级”,然后“A、B、C、D”依次排列~ 等级参照人物 SS级:海贼王罗杰 S 级:四皇 A 级:七武海 霸气三大总类 霸王色霸气(威慑色霸气) 雷利在拍卖场发动的霸气,放倒了众喽啰。 武装色霸气(防御与攻击) 路奇的六式奥义,冲击波穿透人的身体直接给内脏造成伤害。 战桃丸自称世界上防守最严密的人,弹开了路飞的所有攻击。 见闻色霸气(预知攻击) 艾尼路使用心纲,可以避开的对手的所有攻击。 分析表 SS级 哥尔·D·罗杰 海贼王,罗杰海贼团船长,能倾听万物的声音。火拳艾斯的父亲,目前只提到掌握着霸王色“霸气”,拥有“古代兵器”之一“冥王”的能力。与白胡子、金狮子等等大海贼数次交手,唯一得到“one piece”的人,开创了“大海贼时代”,实力理当最强!

蒙奇·D·卡普 海军英雄卡普,唯一能把罗杰数次逼入绝境之人。掌握三色霸气,三大将中的青稚曾是他的跟班,至于军衔是卡普本人不贪图名利,中将的军衔已经能够使他任意的出入任何场所,所以他力荐比自己更适合做元帅的老友战国。在大事件中尽管自己非常不情愿参战,可面对“不死鸟马尔克”时,仅一招就将其击倒! 爱德华·纽杰特 四皇之一,白胡子海贼团船长,世界最强的男人,最接近海贼王的男人,罗杰的竞争对手,震震果实的能力拥有者,并掌握了三色霸气。在大事件中身体不适的他,又意外的被“大涡蜘蛛·斯库亚德”刺重身躯,可是在这种状况之下面对三大将赤犬之时,一招就将其击倒,险些毙命,可见实力超乎寻常。 费舍尔·泰格 太阳海贼团船长泰格,鱼人岛的大英雄。白胡子与冥王雷利的老友,和白胡子共同保护着鱼人岛,被七武海甚平及鱼人阿隆等人尊为大哥,捣毁了天龙人的圣地玛丽乔亚,解救了包括女帝波雅·汉库克和少女克尔拉在内的所有“奴隶”! S+级 金狮子·史基 飞天海贼,金狮子海贼舰队提督,二刀流剑士,飘飘果实能力拥有者。持有的两把名剑“樱十”和“枯木”。过去曾与罗杰和白胡子齐名,传说中使人闻风丧胆的大海贼。多次与罗杰交手。最后与卡普、战国激烈对决后战败,被囚禁在推进城,也是唯一一位从推进城成功逃脱出来的海贼。 西尔巴兹·雷利 罗杰海贼团副船长,冥王雷利。可使用三色“霸气”,拥有“霸王色霸气的男人”。

独眼龙名将

笔者的笔名是达扬,常有人问这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达扬乃以色列的军神,而他最大的特征就是,独眼龙。 其实如果不是那个眼罩,达扬看起来还是蛮温文尔雅,颇有儒将风范的。 但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作为犹太人的达扬在年轻的时候曾去北非跟轴心国集团硬碰硬过,战斗中被一颗弹片直接连左眼带一大块皮肉都削去了,伤势严重到连安装假眼的骨骼都无法修复,于是无奈中只好成天捂着一个眼罩扮海盗,于是有了一个显得狰狞的达扬将军。

达扬的经典形象就是黑眼罩加冷酷坚毅的表情,他上承本·古里安(以色列首任总理,国父,国防军奠基人,不要把他跟犹太人死对头,纳粹名将古德里安的名字搞混)开创的家业,下开沙龙、巴拉克等一代名将的风骚。是以色列国防军中大神级的人物,尤其是他首倡的“跟我来!”给以色列打上了全军亡命,指挥官带头冲锋的调调(他的左眼就是这么丢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撮尔小邦在中东那片穷山恶水不但没有被一群恶邻蹂躏致死反而越发强大号称袖珍大国的资本。一二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人可没少吃这个独眼龙的瘪。 达扬的剽悍保持到了最后,尤其第三次中东战争开战的时候,当时已经退休的老家伙直接拎一支左轮枪跑到前线,要以普通一兵的身份跟埃及人死磕。全体以色列人都不干了,让蜚声海内外的百战名将当大头兵?这还是我们尊重人才的犹太民族的政府么?当时艾希科尔内阁被fuck的那个惨啊......强大的舆论压力让总理低头了,达扬重装上阵当了国防部长,领着徒子徒孙辈的国防军们玩起了闪击战,开战3个小时埃及空军全灭,四天以军打到了西奈半岛,埃及雄狮纳赛尔终于还是功败垂成,被独眼龙涮残了...... 身为军人当然要四肢健全腿脚利索,不过眼睛少一个似乎并不影响行军打仗,反倒是开枪瞄准的时候独眼龙更省事......于是,历史上鲜有独臂独腿的将帅,可是从来不乏独眼龙名将。 先来古典派......

世界经典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

世界经典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 Trafalgar Battle 作战地点:直布罗陀海峡特拉法尔加角 交战双方: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VS维尔纳夫海军上将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 战前概况:1799年拿破仑在推翻督政府后,即准备粉碎1788年建立起来的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他先后同奥地利和俄国签定了和约,英国陷于孤立,被迫停战议和。1802年3月27日,英法双方签定了《亚眠和约》。但这个和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休战条约而已,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英国针锋相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1803年5月,英法两国重新宣战。 为了赶在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联合向法国进攻之前战胜英国,拿破仑在法国西部海岸的布伦港夜以继日地建造舰船,集结重兵,囤积渡海所需物资。到1805年,法国已有战列舰103

艘、巡洋舰55艘。“只要有三天下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拿破仑如此自信地说。 针对拿破仑大规模的扩军备战,英国开始总动员,59万人应征入伍,预备役军舰全部转入现役,使现役战舰达到240艘,巡洋舰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英国以大量英镑开路,联络奥地利和俄国,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荷兰和西班牙则站在了法国一边,并将自己的海军交给拿破仑指挥。这使拿破仑手中的海军兵力有所加强。但由于英国海军强有力的封锁,三国舰队分别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里,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战略态势,拿破仑制定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划,令驻守土伦的分舰队在维尔纳夫的率领下突破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同时,由米西赛指挥的罗什福尔分舰队也应突破英军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两只舰队在马提尼克会合,然后在对这一带的英国殖民地进行骚扰,诱使英军派兵救援以便减轻被封锁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舰队的压力。一旦英国上钩,他们的舰队即应返航驶往英吉利海峡,为渡海登陆作战扫清道路。 事实并不像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他的海军主将维尔纳夫是一个法国贵族出生的海军军官,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饱学之士,若在海军部工作似乎是十分恰当,但并不适宜于指挥性的工作。虽然他并不缺乏个人的勇气,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不相信拿破仑的侵英计划,他对于部下和盟友都缺乏信心,更坏的是他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对手纳尔逊畏之如虎,终于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决定。 1805年7月22日,维尔纳夫在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遇上了英国海军上将考尔德爵士的一支较弱的、只有15艘战舰的舰队。当时有雾,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决定性的交战,有2艘法国军舰降旗投降。第二天,考尔德向北进发以与康华里思会合,维尔纳夫也张着满帆驶向费罗尔,并于8月1日到达。这一战的精神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因为维尔纳夫对于自己的舰队缺乏信念,是已经溢于言表了。8月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浓雾之中,因为我方舰长对战斗和舰队战术完全缺乏经验,除了紧跟前面的船只以外,更无其它良策。在这里我们已成为欧洲的笑料。” 在费罗尔,维尔纳夫接到拿破仑在7月16发出的通信,命令他或是与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两个分舰队汇合在一起,或是只与两者之一会合在一起,然后向爱尔兰和苏格兰行驶,以便与荷兰舰队会合。假使因为会战或其它原因,维尔纳夫不能完成其任务,则无论如何都不

海贼王资料篇

蓝海被红土大陆(Red Line)和伟大航道(Grand Line)成X形交叉分成四等份,分别东方蓝East Blue(东海)、西方蓝West Blue(西海)、南方蓝South Blue(南海)和北方蓝North Blue(北海)。 分布:伟大航道(Grand Line)被红土大陆(Red Line)分割成两段,分别是伟大航道前半部和伟大航道后半部(新世界),伟大航道和四大海之间还有无风带(是巨大海王类的栖身之所)。 东方蓝East Blue(东海)和南方蓝South Blue(南海)就是分布在伟大航道前半部旁两侧的海域。 西方蓝West Blue(西海)和北方蓝North Blue(北海)就是分布在伟大航道后半部(新世界)旁两侧的海域。 东方蓝(East Blue) 300万贝里海贼的赏金平均值是四海当中最低的,所以被冠上“最弱之海”的称号。 岛名(诸岛名)村子、小镇建筑备注 黎明岛风车村宴会酒吧路飞的出生地,有着巨大风车的村庄。 柯尔波山 达旦一家的 基地 黎明岛附近的山区,占领这座山的是以卡莉·达旦 为首的山贼团“达旦一家”,波特卡斯·D·艾斯在此 地成长。 非确定物 的终点站 无 向北穿过柯尔波山,是个始终弥漫着恶臭,并且堆 积了大量垃圾的地区,这里没有医生,只有犯罪和 疾病肆意蔓延。 不明橘子镇宠物食品店 PET FOOD 巴基海贼团的活动据点,40年前被海贼烧毁,后来 在全镇村民的努力下复兴。 山羊岛无无亚尔丽塔海贼团的活动据点(注:动画版没有)。 不明谢尔兹镇海军第153 支部 以海军基地为中心的小镇,斧手蒙卡统治这里时, 居民全臣服于他的恶政压迫之下。 不明橘子镇宠物食品店 PET FOOD 巴基海贼团的活动据点,40年前被海贼烧毁,后来 在全镇村民的努力下复兴。 不明西罗布村可雅的大房 子 乌索普的出生地。 诸美达岛可可亚西 村 娜美的家 娜美的故乡(但不是出生地)生产橘子,8年前遭 受恶龙海贼团的统治,后来在草帽海贼团的活跃下 解放。 克沙镇 被恶龙海贼 团毁灭 位在可可亚西村隔壁,房屋整个被翻过来。 恶龙领域 (along park) 不明紧邻著大海,属于鱼人们的天堂。 不明罗格镇特别死刑台进入伟大航道的入口,“海贼王”哥尔·D·罗杰的出生地,也是他22年前被处死的地方。别名“开始和结束之镇”,过去这里常因为聚集许多海贼而有“恶魔街道”的称号,当时的海军本部上校白猎人斯摩格来管辖此地后才有了改变。 玻璃球岛不明DOSKOI PANDA本 店 在扉页《香克斯斯的冒险天国》中出现的岛屿。

二战中英国飞机的命名

与其他国家不同,英国皇家空军(RAF)和舰队航空兵(FAA)更倾向使用名字,而不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命名飞机。当然,这些名字并非随意之选,而是皇家空军从1918年成立时起就采用的一套复杂的命名系统的一部分,而在二战脚步临近时,该系统已大幅修订过。 与广为流传的说法相反,尽管1918年的命名体系确实强制要求过,头韵(即首字母相同)并不是RAF/ FAA的命名体系贯彻始终的规定。不过,传统的力量毕竟强大,在二战期间甚至战后的不少飞机名字上仍有所反映,如霍克“飓风”(Hawker Hurricane)、肖特“斯特林”(Short Stirling)、布莱克本“博塔”(Blackburn Botha)、费尔雷“管鼻燕”(Fairey Fulmar)等。 大部分二战时期的飞机是以1932年或1939年的命名系统命名的,这两者除了用于海上的飞机外并无多少区别。1937年,舰队航空兵(FAA)从皇家空军回归皇家海军,海上飞机的起名权因此回到海军部手里。 飞机的名字或者由生产厂家所起,或出自军方之手。有一个精彩的段子,也许是虚构的,讲到雷金纳尔德?米切尔听到他设计的伟大的战斗机被命名为“喷火”时发出如是感叹:“这就是他们会选的那种傻到根的名字!”Spitfire,除了解释为“喷吐火焰者”和“一种烟火”外,还指“a highly emotional and quick-tempered person (especially a girl or woman)”,“一个高度情绪化和易怒的人(特别是女孩或妇女)”,这简直是“泼妇”嘛!难怪米切尔大叔不高兴呢。想到中文译名“喷火”,基本搭调,又体现了英国空军部对战斗机名字“速度、活力或攻击性”的要求,还没有英语里的一词多义的不良联想。 生产厂家当然也有自己的内部的飞机命名体系,通常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德?哈维兰公司的内部命名系统也许是最广为人知的,比如“虎蛾”(Tiger Moth)教练机的公司内部编号是D.H.82,著名的“蚊”式(Mosquito)战斗轰炸机则在公司内被称为D.H.98。其他的公司也与此相类,“桑德兰”式(Sunderland)水上飞机在肖特公司的编号是S.25,“兰开斯特”(Lancaster)对阿弗罗公司来说是Type 683(638型)。然而,这些只是公司内部的编号,并不是皇家空军命名系统的一部分。 按照1932年或1939年的命名系统,各类飞机的起名规则如下: 战斗机被给予“通用的词,表现速度、活力或攻击性”。这样笼统的规定给起名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气象学名词被普遍采用,如“飓风”(Hurricane)、“旋风”(Whirlwind)、“闪电”(Lightning)和“台风”(Typhoon)等。其他被使用的还有快速的动物,比如“野马”(Mustang),甚至合适的形容词,比如“挑战”(Defiant,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形容词性不容易在汉译名中体现出来,至于有人翻作“挑战者”的,则根本不通,连词性都不对,且容易与Challenger混淆)。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曾经是印第安人赖以为生的食物的北美野牛Buffalo会被选中,因为似乎既无速度,又无活力或攻击性,也许与该战斗机的发福臃肿的机身有关?更可能的是得名于凶猛得多的非洲水牛,但机身看起来确实像野牛Bison。值得一提的还有皇家空军使用的美国飞机,这些从三十年代末期批量入役的飞机也被入境随俗地纳入了命名体系。只要有可能,美国造的飞机也按同一规则取名,但更自由些。按照皇家空军的规矩,轰炸机、运输机和船身式水上飞机都用英国本土或英帝国的地名。美国飞机则被适当地赋予了美国地名,如道格拉斯“波士顿”(Douglas Boston)、寇蒂斯“克里夫兰”(Curtiss Cleveland)、马丁“巴尔的摩”(Martin Baltimore)以及联合“卡塔利娜”(Consolidated Catalina)等,基本上也符合以地名命名的规则。一些已经由他们的美国生产商命名的飞机进入皇家空军后则保留了原来的名字,如贝尔“空中眼镜蛇”(Bell Airacobra),原本皇家空军准备重新命名为“北美驯鹿”(Caribou)的,但最终还是沿用原名,显然更符合其火力强大的凶猛本色。许多产家起的名字并不符合皇家空军命名规则,但也有例外,如“雷电”(Thunderbolt)。有趣的是,不少英国人起的名字还跨过大西洋,“返销”美国,成为美国陆航和海航正式采用的名字,诸如“卡塔利娜”和“闪电”等。大多数在加拿大生产的英国飞机仍沿用原名,只有一例引人注目的例外:加拿大产的布里斯托尔“布莱尼姆”(Bristol Blenheim,根据英语读音,该词不能读作布伦海姆,因为h不发音)轰炸机被称作“博林布鲁克”,博林布鲁克既是历史上英国国王的姓,也是地名,按照命名规则,似乎应该是后者。 寇蒂斯公司素有将其战斗机命名为“鹰”(Hawk)的传统,皇家空军善解人意地承续了这一做法,把 P-36(Hawk-75)战斗机命名为“莫霍克”(Mohawk,原住纽约州的印第安人部落,虽然不是鹰,但名

特拉法加广场

特拉法加广场(英国) 特拉法加广场是英国伦敦最著名的广场。它是为纪念19世纪特拉法加角海战而修建的。广场中央高大的圆柱纪念碑是为纪念在海战中英勇牺牲的英国著名海军统帅、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而修建的。1804年5月,拿破仑迫使西班牙随他渡海攻打英国。10月20日,18艘法国军舰和15艘西班牙军舰组成的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海面向英舰展开了激烈的进攻。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纳尔逊上将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提出了独特的作战计划:即将舰队分成两列纵队向法国和西班牙舰队挺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他以“新型的、独一无二”的简单的“战术”,即人们称为独创的“纳尔逊风格”战术取代了海军传统的一字长蛇阵的模式。10月21日拂晓,在特拉法尔加角,纳尔逊上将把英舰分为两列,分别由他和林伍德上将率领,与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展开了激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少胜多,歼灭敌舰15艘,英国舰队大获全胜,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遭到惨败后,拿破仑终于放弃了登陆英国的企图。不幸的是,在这场海战即将胜利结束时,纳尔逊将军却因胸部中流弹而身亡,时年47岁。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对这位以身殉职的民族英雄无比敬仰,为了怀念他,于1840~1843年在特拉法加广场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 纪念碑主体是一根高56米的圆型石柱,石柱上端立着一个高5米多的纳尔逊全身戎装的铜像。据说这座铜像是用特拉法加角大海战中缴获的铜炮铸造的。石柱下部是方型石座和多层台阶,石座四壁镶着这位海军上将所指挥过的著名的四场战役的铜雕。最下一层台阶的四角下面是四只大型铜狮子。这座纪念碑设计之精美、规模之宏大,在英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见特拉法加角大海战在英国历史上的位置。每年10月21日,总有许多人到特拉法加角广场来举行特拉法加角海战纪念仪式,悼念在海战中牺牲的纳尔逊将军和士兵,教育后人不忘这段历史。 特拉法加广场上鸽子之多,也是非常出名的,所以特拉法加广场又称“鸽子广场”。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和游人带着面包和谷米到广场来喂鸽子,这里的鸽子不但不怕人,还常常飞到游人身上觅食,与人亲近。那些身带食品的人,往往被鸽群所追逐、围绕。广场上的游人则被这一景观所吸引,往往在鸽群中留影纪念。 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著名的名胜之一。广场的北邻,是著名的国家画廊,它建于1832~1838年之间,是英国最大的画廊。画廊大楼里有许多美术馆,收藏着 2000多幅欧洲历代名画,这些以人物、风景、宗教故事为题材的油画,反映了古代欧洲人民的生活风貌,是欧洲人民的艺术珍品。 广场的东北角是建于18世纪20年代的著名的马丁教堂。教堂造型美观的尖塔有56米高。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曾于1864年秋在这座教堂举行成立大会。 每年圣诞节的夜晚,广场上摆满装饰彩灯的圣诞树,喷水池被彩灯照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给节日的广场增光添彩。伦敦市民将在广场上通宵达旦地狂歌劲舞。同时,广场还是伦敦市民政治活动的中心。

特拉法尔加·罗_初中作文

特拉法尔加·罗 特拉法尔加·罗,全名为:特拉法尔加·d·瓦铁尔·罗,是日本漫画《海贼王》里的一个角色,红心海贼团船长,手术果实能力者,绰号“死亡外科医生”其本人也是一名医生。“大事件”发生前登陆香波地诸岛的“海贼界十一位超新星”之一,他当时的悬赏金在十一人中排名第5位。后在顶上战争解救路飞和甚平,2年后成为“王下七武海”(现已被剥除称号)。10岁时曾经是唐吉诃德·多弗朗明哥的手下,13岁时脱离多弗朗明哥。现与草帽海贼团结为同盟,绑架原世界政府科学家m·凯撒·库朗,准备一起挑战四皇凯多。在以凯撒与多弗朗明哥交易失败后,被多弗朗明哥打败并带回德雷斯罗萨王宫。现已被路飞救出,与路飞,索隆及竞技场众人赶回王宫讨伐多弗朗明哥,于漫画763话回忆中证实罗属于d之一族。 带着毛茸茸带有豹子斑点的冬季毛帽,眼睛有特别个性化的黑眼袋,每旁耳朵上也带有两个金色的小耳环,下颚留有胡子,身穿带有帽子的休闲长袖衣服(一般有一半袖子被卷起)。裤子则为浅蓝色,上面是斑点图案。黑色的袖子与帽子配搭着粉橘色的衣服胸前纹有一个大的笑脸特殊图案(两年后变为黑色过膝长风衣)。手背、手背与手肘之间同样纹有类似于衣服上的黑色纹身,前胸、两肩有着心形的大型纹身后背有自己海贼团标志的纹身。而双手的每个手指上都有字母,连起来就是death(注:death是‘死亡’的意思)。手上的纹身1 / 3

配搭上裤子上同样的豹子斑点显得非常之野性。 佩刀鬼哭,剑鞘外表从上到下都刻有“十”字型的小图案,主体为黑色,剑镡上有毛茸茸的护物,在剑鞘的上端缚有几段以绳子为装饰品的剑穗。 罗时常微笑着,笑意中带有讽刺、轻蔑、挑衅等的意思,为人腹黑、冷漠、冷静,桀骜不逊,语气有时带些散懒与无奈,心思慎密心计强,不喜欢被人命令。对人礼仪不功不过。一,无言讽刺对别人比中指;二,称呼其他船长喜欢加“当家的”为后缀。 罗是超人系“手术果实”能力者,可以在自己制造出的半球状/全球状的特定空间内自由分割组合任何物件。使用能力前罗会先把掌心向着地面,并在掌心下方(或是直接在地面上)制造出一个不断旋转、中空的白色台风状漩涡。旋转的台风漩涡会在旋转一定圈数后释放,形成半球状/全球状的空间之后才能够开始使用能力。 罗能够感知在空间内的任何物体、自由切割、拼装、交换、操控或是组合位于空间内的目标,被能力者在“空间内”切割身体的人以及生物并不会死亡,也不会流血甚至不会感到疼痛,犹如在做外科手术一般。甚至可应用这点,从切断的目标身体内取出对身体有害的有毒物质。 也能够在空间范围内,“分离”目标的“心灵”和“肉体”,若是同时对多位目标使用的话,还可以进行心灵交换。 罗也能够在空间范围内操纵自动电击器的高频率电击,使被击中 2 / 3

海贼王通缉令大全

王通, 大全 巴洛克工作社——真实姓名:加尔·帝诺。巴洛克工社的高级干部之一,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军略家,蜡蜡果实的能力者,可以自己的身体蜡化,改变成任何形状;也可分泌出蜡烛黏液,凝固后和钢铁一样坚硬;可以用来改变外型、困住敌人、制作蜡像、钥匙等等,拥有一艘以蜡烛作推动力的游艇,最喜爱将敌人作成蜡烛人偶。后跟随克洛克达尔一起加入路飞一伙去营救艾斯 KB)

2 红发海贼团成员——拉基·路 总是拿着一个鸡腿吃,,,虽然体形肥胖但是在战斗得时候却不处下风,,, 赏金不明!!!此人赏金不明!!!(PS:这张图P的太糟了,,,但是关于他的悬赏我只 看见这一张,,,先占个座吧) KB) 3 剧场版人物加斯帕蒂超人系软糖果实食用者 KB) 4 破戒僧海贼团船长--「怪僧」乌鲁吉悬赏金1亿800万贝里 KB) 5 克里克海贼团提督--「首领」克利克悬赏金1700万贝里 KB) 6 厨师山治悬赏金额:7千700万贝利,,,这张是正版的通缉令,,,用手画的,,,变形了都,,,但是鉴

于那么多人想要,,,就传上吧! KB) 7 剑士罗罗诺亚·索隆悬赏金额:1亿2千万贝利,,,这张是索隆的最新通缉令,,,虽 然画没有本人帅,,,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喜欢,,,我最爱的索隆啊,,,太有个性啦 KB) 8# 非常喜歡路飛的女帝,,,悬赏8千万!!!目前没看到有更新的悬赏!!!因为此悬赏为女帝成为七武海之前悬赏,,,成为七武海之后悬赏便不再提升了,,,但是论能力,,,8千万就是九牛一毛 KB) 9# 巴洛克工社的一员,是的搭档,喜欢喝茶的小姑娘画家,但是拥有通过调色画板的颜料控 制他人感情的能力 KB) 10#

特拉法尔加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 1799年拿破仑在推翻督政府后,即准备粉碎1788年建立起来的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他先后同奥地利和俄国签定了和约,英国陷于孤立,被迫停战议和。1802年3月3月27日,英法双方签定了《亚眠和约》。但这个和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休战条约而已,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英国针锋相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1803年5月,两国重新宣战。 宣战之后,英国海军部长圣.芬森特立即命令封锁主要的法方海军港口。纳尔逊负责地中海方面的指挥;凯兹勋爵监视北海和多佛尔海峡;康华里思封锁布勒斯特。 为了赶在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联合向法国进攻之前战胜英国,拿破仑开始了上台后的最紧张的、规模最大的对英战争准备。他在法国西部海岸布伦港建立了庞大的军营,几万工人集中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建造新军舰、运输船、驳船以及横渡英吉利海峡所需的一切。这里还集结着准备在英国登陆的几万大军,“只要有三天下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拿破仑这样自信地说着。到1805年,法国已有战列舰103艘、巡洋舰55艘。 拿破仑的登陆计划一度遭到英国人的嘲笑,英国人认为这不过是拿破仑故意摆出的一种唬人的架势,可到了1803年底,特别是1804年初,英国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仑的登陆计划了。英国政府不断收到有关拿破仑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令人胆寒的消息,英国人有点惊慌失措了。既然拿破仑在1798年能够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和军队绕过在整个地中海上追赶他的英国海军,并能顺利地在埃及登陆,那么这个人实际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上罕见的而在英吉利海峡很常见的浓雾成功地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海岸登陆。英国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恐慌,开始了总动员,59万人应征入伍,预备役军舰全部转入现役,使现役战舰达到240艘,巡洋舰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英国以大量英镑开路,联络奥地利和俄国,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荷兰和西班牙则站在了法国一边,并将自己的海军交给拿破仑指挥。这使拿破仑手中的海军兵力有所加强。但由于英国海军强有力的封锁,三国舰队分别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里,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战略态势,拿破仑制定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划,让驻守土伦的分舰队在维尔纳夫的率领下突破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同时,由米西赛指挥的罗什福尔分舰队也应突破英军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两只舰队在马提尼克会合,然后在对这一带的英国殖民地进行骚扰,诱使英军派兵救援以便减轻被封锁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舰队的压力。一旦英国上钩,他们的舰队即应返航驶往英吉利海峡,为渡海登陆作战扫清道路。 事实并不像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他的海军主将维尔纳夫是一个法国贵族出生的海军军官,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饱学之士,若在海军部工作似乎是十分恰当,但并不适宜于指挥性的工作。虽然他并不缺乏个人的勇气,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不相信拿破仑的侵英计划,他对于部下和盟友都缺乏信心,更坏的是他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对手纳尔逊畏之如虎,终于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决定。

世界上重要的十大海峡

世界上重要的十大海峡 1、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细长的水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 2、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是印度洋西北部边缘海,又名阿拉伯湾,通称海湾。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长约990公里,宽56~338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水深:伊朗一侧大部深于80米,阿拉伯半岛一侧一般浅于35米,湾口处最深达110米。湾内有众多岛屿,大都为珊瑚岛。湾底与沿岸为世界上石油蕴藏最多的地区之一。淡水绝大部分来自西北面的阿拉伯河与卡仑河。因蒸发量超过注入量,故西北部盐度(38-41‰)仍比东南海口(37-38‰)高。西北部水温16-32℃,东南部24-32℃。自古为海上交通要道。沿海居民从事航海、商业、渔业与采珍珠业者较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的石油主要经波斯湾外运,海湾地区为世界最大石油产地和供应地,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所产石油,经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宝库”之称。 "世界油库的阀门"。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源出波斯语,意即"光明之神")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形似人字型,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48.3公里;南北宽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西接波斯湾,东连阿曼湾,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特别在海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宝库之后,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是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所以霍尔木兹海峡被人们称为"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世界油库的阀门"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3、直布罗陀海峡:"西方海上的生命线"。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与非洲大陆西北角之间,北岸为西班牙的直布罗陀(现被英国占领),南岸为摩洛哥,直布罗陀海峡全长约90公里。两岸山势雄伟,景色优美。海峡西宽东窄,最窄处的西班牙的马罗基罗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间仅13公里,海峡东端介于直布罗陀市和阿尔霍山之间;中段介于马基罗和锡雷斯之间,宽22公里;其西面入峡处最宽,介于特拉法尔加角和斯帕特尔之间,宽43公里。东深西浅,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约375米。直布罗陀海峡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西欧、北欧各国进口的原油、原料及出口的工业品绝大部分要通过这里。因此,人们将其称作"西方海上的生命线"。 4、土耳其海峡:因其位于土耳其境内,故称为土耳其海峡;又因其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故又称为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位于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与欧洲部分的领士之间,故又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黑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土耳其内海)以及位于爱琴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 5、白令海峡:位于亚洲东北部楚科奇半岛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半岛之间(白令海峡是位于亚洲最东点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点的威尔士王子角之间的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水上通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北连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南接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白令海峡长约60千米,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的狭窄和水浅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间深层水的交换。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6、曼德海峡:"世界战略的心脏"。曼德海峡和亚丁湾相连,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是红海的南大门。海峡长50千米,宽26~32千米,水深30~323米,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曼德海峡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称之为"世界战略的心脏"。

潜艇声隐身技术

潜艇声隐身技术 声波是在海洋中唯一能够远距离传播的能量辐射形式。在当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对潜艇的探测仍将依靠探测声场的变化。因此,降低潜艇噪声,就是潜艇的主要隐身措施。 声隐身技术的目标 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螺旋桨击水,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转,艇体前进时与水流的摩擦、撞击,发出一定量级的噪声,导致航行海区声场强度的明显增大,成为敌方水声探测设备的捕捉目标,所以潜艇的噪声大小是关系到它在作战中生死存亡、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潜艇噪声大,不仅暴露自己,破坏了隐蔽性,而且严重干扰本艇水声设备的工作,使本艇耳目失灵,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在相同条件下,如果辐射噪声级下降10分贝,对方被动声呐作用距离下降为原来的30%~50%;如果目标强度下降10分贝,对方主动声呐的作用距离下降为原来的60%~70%,鱼雷自导作用距离下降为原来的80%左右。 降低潜艇的自噪声水平,还可以提高本艇声呐设备的作用距离,改善声通信工作条件,提高本艇在编队作战中的协同作战能力。在相同条件下,若自噪声级下降l0分贝,探测距离将增加到原来的2~3倍。 各国潜艇声隐身现状 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的核潜艇都经历了从高噪声潜艇到安静型潜艇的发展阶段。在常规潜艇领域,随着冷战的结束,作战环境越来越向近海方向转移,常规潜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这也促进了常规潜艇声隐身技术的发展,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常规潜艇的噪声水平,一直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如美国从l959年开始研制S5G自然循环压水堆,1965年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S6G、S8G和S9G型自然循环反应堆,通过不断的技术研究,不但提高了反应堆的功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反应堆的噪声。此外,在进行自主技术研究的同时,美国还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技术成果。如美国借鉴英国海军的经验,于1961年在“长尾鲨”级潜艇上首次采用了浮筏减振基座。在此基础上,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在“海狼”级潜艇上采用了整体浮筏技术,在“弗吉尼亚”级潜艇上则首次采用浮筏的整体模块设计,大幅度降低了潜艇的机械噪声。为了进一步提高潜艇的声隐身能力,美国正对无轴推进技术、艇外武器存储与发射技术、简化HM&E基础结构等技术开展研究,力求在未来的攻击型核潜艇上取消现在的核动力-齿轮传动方式,采用核动力-电力推进方式,取消减速齿轮装置和推进轴系,以及有效减少艇体尺寸,进一步提高潜艇的声隐身能力。 俄罗斯也提高了核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并采用机械设备减振器、减振浮筏、敷设消声瓦等技术。此外,还制定了潜艇设备振动和噪声检查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振动声学特性标准。例如,BAX-68、BAX-74、BAX-80(80代表80年代)等。目前,俄罗斯潜艇的声隐身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声隐身水平已经接近美国的核潜艇水平,常规潜艇的声隐身能力据称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海军一向重视核潜艇的降噪工作,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维克斯造船公司成立了降噪和振动工程部,专门进行降噪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英国于80年代后期,在“快速”级攻击型核潜艇进行大修和改装时就装备了消声瓦。后来,英国在“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上改进了缠绕方法装设消声瓦,以增强消声瓦的牢固性,最新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装备了最新研制的消声瓦。在推进器方面,英国在1985年10月服役的“特拉法尔加”级第3艘“不

战例讲解 拿破仑毕生得意之 作:奥斯特里茨战役

拿破仑毕生得意之 作: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战役,史称“三皇会战”,是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5年 12月2日,73000人的法军在拿破仑·波拿巴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今捷克的斯拉夫科夫)地域取得的对86000人的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西斯二世率领的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奥斯特 里茨战役是拿破仑战争史上最著名、最辉煌的一次胜利,为拿破仑赢得了“欧洲第一名将”的巨大荣誉。拿 破仑曾经十分自豪地说:“这一仗打得最好,同样的胜仗我曾经打过不下30次,但是,并无一次比得上这一次。” 兵贵神速,先机制敌 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为了实现其建立统一的欧洲大帝 国的伟大梦想,拿破仑登位后,立即积极加强西线渡海登陆作战准备,意图攻占隔海相望、仇视法国革命的 宿敌英国。惊慌失措的英国迅速联络奥地利、俄国、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组成了欧洲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 年8月,因法国维尔纳夫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被英国纳尔逊舰队歼灭,法国海军主力战舰丧失殆尽,不 再拥有海上优势,拿破仑随即放弃登陆英国的企图。此时,奥俄两国正在东线向法国发起强大的攻势。当他 获悉奥军西进、俄军拟与奥军会师的情报后,遂下定决心,改变作战部署,率领在布伦港的大军挥戈东进, 准备赶在俄奥军会师前,首先打败奥地利并攻占其首都维也纳。 法军(17.6万人)挥师东进,以强行军速度,25天穿越法国本土。由于法军行动突然、神速,驻守在乌尔姆附近的奥军猝不及防,连遭法军重创。1805年10月中旬,法军向乌尔姆发动进攻,20日,奥军6万人投降,法军大胜。法军乘乌尔姆大捷之余威,11月13日,拿破仑一举攻占维也纳,奥皇弗兰茨及朝臣向北逃 往摩拉维亚首都布尔诺。拿破仑在维也纳休整一晚,立即毫不迟疑地深入摩拉维亚追歼逃敌。他命令缪拉、 拉纳和苏尔特三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11月20日,拿破仑击败联军司令库图佐夫所率的俄军,进入布尔诺。 俄军随奥皇撤至奥尔莫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在那里。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约4千奥军骑兵在小村前面的高地上挡住了法军前哨部队的去路。11月下旬,获俄援军加强的俄奥 联军(8.7万人)经数次战斗,退至维也纳以北的布尔诺、沃洛莫茨一线,在奥尔莫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 率法军尾追联军,追至布吕恩地区后,迫于形势停止前进,并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在布尔诺 以东占领阵地。联军方面,俄军得到刚从本土来的一个近卫军的增援,加上库图佐夫带到奥尔莫茨的军队, 共有7.5万人,而奥军这时只剩1.8万人了。这样,俄奥联军共计有9.3万人。他们停止了撤退,在奥尔米 茨附近占领了有利于防守的阵地。法军方面,由于这时有迹象显示普鲁士随时会加入反法同盟,使法军背后 威胁陡增。拿破仑不得不分兵布防,所以此时能投入战斗的军队只有7.3万人。 以退为进,示弱诱敌 当法军停止前进,选择有利地形准备阵地战时,俄奥联军乘机进入奥斯特里茨以西地区,联军总司令库 图佐夫决意在援军到达前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拿破仑这时非常担心俄军撤走和拖延战争,很担心普鲁士军队 会加入战争。他迫切希望赶快进行决战,他相信他能取得胜利。为诱使敌人与他决战,拿破仑命令前哨部队 开始撤退,又遣使谒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示弱”,要求停战24小时,举行双边最高统帅谈判,他还在沙皇特使面前装出一副信心不足和胆怯的样子。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对法军作战企图估计错误,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势必要往维也纳 方向退却,为求速战速决,采纳了联军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作战方案,即分出部分兵力牵制法 军左翼,以主力进入利塔瓦河谷,向法军薄弱的右翼迂回,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通路。联军总司令库图 佐夫强列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应等普鲁士参战后再进行决战,但二皇不予理睬,正在军中的俄沙皇亚历山大 一世强令库图佐夫不待后续部队到达立即投入进攻。联军于11月27日,兵分5路按计划开始向布吕恩以东 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 拿破仑将全军沿一条叫作戈尔德巴赫河的沼泽小河的右岸向东展开,其左翼是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 特的第1军,后面是缪拉的骑兵军作预备队;右翼是苏尔特的第4军,后面是达武的第3军作预备队。12月 1日,俄奥联军抵达奥斯特利茨地域展开后,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拿破仑日夜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就在大战即将开始的前一天,拿破仑向部队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 演说,他说:“军人们,你们面前的俄军正准备替在乌尔姆战败的奥军复仇。他们正是你们在霍拉布仑所击 败的那些部队,现在却跑到这里来了。我们所占据的阵地坚不可摧,如果敌人企图迂回我军右翼,就势必将 其侧翼暴露在我们的面前……这次胜利将结束我们的战役,我们可以住进冬季营房过冬,并将得到国内新建 军团的增援。到那时,我们所致力赢得的和平就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你们和我自己了。”

纳尔逊精神

纳尔逊精神 尽管失去了纳尔逊这位领袖,但英国皇家海军却一代代地传承着“纳尔逊精神”。1811年3月13日,在里萨海战中,霍斯特上校率领一支4艘战舰的英国分遣舰队被数量两倍于己的法国、意大利联合舰队包围。危急关头,霍斯特在旗舰上打出旗语“记住纳尔逊”,让英舰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打垮了联合舰队。 在特拉法尔加之战后的100年,1905年,崇拜纳尔逊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命令他的旗舰三笠号战列舰升起当年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曾经升起的Z字旗,指挥拥有4艘战列舰的舰队一举摧毁了拥有7艘战列舰的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这在当年的日本海军曾经传为佳话。 英雄色彩 纳尔逊被认为是杰出的海军军人及军事家,在英国军事史上与马尔博罗公爵及威灵顿公爵齐名。他与属下建立深厚友谊、战略大胆得宜、屡次带领英国胜出重要海 战,化解危机,并为此先后失去右眼、右臂、甚至赔上自己的性命,因而被不少人视为英雄人物。他的英雄色彩更启发后世的德意志帝国及大日本帝国,藉以唤起爱国情绪。不过,受到他与艾玛的婚外情影响,纳尔逊的英雄色彩其实在19世纪初年一度遭人淡忘,但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学者慢慢隐去这段历史,他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爱国精神在19世纪中叶开始被发扬光大,其中,为纪念1805年特拉法加战役而建的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就要到1843年方告竣工。[3]此后,纳尔逊成为了大英帝国及其海上霸权的其中一个重要象征,并一直持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当中,英国1894年成立的海军联盟(Navy League)就大力鼓吹纳尔逊的英雄色彩,并自1896年起定10月21日为特拉法加日(Trafalgar Day),以纪念纳尔逊。英联邦不少地区至今仍庆祝这个节日。 敬重和爱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英国人曾期望英国将诞生第二位纳尔逊,带领英国重演特拉法加战役一幕,但是这个希望落空了,而英国在战后也开始失去长久以来的海上霸权。虽然如此,纳尔逊仍然受到英国人的敬重和爱戴,他在特拉法加战役中的旗舰HMS胜利号在1920年代获得重修和永久安置,他与艾玛的风流韵事更在1941年被亚历山大·柯达爵士拍成电影,而BBC于2002年举办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投票中,纳尔逊位列第九,反映出他在英国人心目中仍享崇高地位。但有意见认为,纳尔逊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军事天才,他虽然精于海战战术,但是航海经验不算特别突出,而从他在那不勒斯的经历,亦反映出他

美国历史

美国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漢▼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为英国殖民地,后因种种因素

[编辑]前殖民时代 美洲原住民画像 主条目:前哥伦布时期和美洲原住民 在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前,印第安人等北美洲的原住民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相传他们的祖先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经由西伯利亚跨过白令海峡来到北美洲,并且在这里生存繁衍,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对于原住民的人口,历史上的统计有很大出入,据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来到北美洲)的估测,北美印第安人总数大约有八百万到一千万人。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深入,原住民的健康和领土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病菌,在150年内,原住民的人口锐减了90%;他们的村落被摧毁,原本用于畜牧或种植的土地被毁掉了。 [编辑]殖民地时代(1493年—1776年)

《五月花号公约》 主条目:北美殖民地时代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们乘“五月花号(mayflower)”到北美并在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在11月21日于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与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签署共同遵守《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订法规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础。 ?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黑奴贸易在美国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由于一、英国移民移民北美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财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贫农。二、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权。三、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了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相信社会契约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护而得人民支持才组成的。 ?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区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北美殖民者的不满,如“没有代表就不纳税”宣言、“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于1775年4月在列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北美独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个州。 [编辑]重要历史事件 ?1619年7月,在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召开了弗吉尼亚议会,这是世界最早的代议制机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