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精选25个)

廉政故事(精选25个)
廉政故事(精选25个)

廉政故事(精选25个)

廉政故事(一):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故事(二):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故事(三):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故事(四):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故事(五):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故事(六):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政故事(七):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18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18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一): 今日,我看完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明白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中国民间故事,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着。 这本书里记载着许多故事,如《孟姜女》、《嫦娥奔月》、《明珠》、《日月潭》…… 让我觉得最感动的就是日月潭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太阳和月亮被两条恶龙吞下去了,一个叫大尖哥和一个叫水社姐的人,看见没了太阳,人们生活得那么艰辛,便想要去杀了恶龙。于是他们挖出了阿里山脚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之后他们一向守着大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化身成了两座大山,设置的大盘也变成了日月潭。一开始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差点哭了出来。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舍小家保大家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 让我觉得最好看的就是《鲁班将错就错了》。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鲁班真聪明,一个柱子少了三寸,下头就用一块三寸大石头来顶着。这样的法子,说不定一万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来呢我真期望自我也能像鲁班这么聪明,这样说不定下次就能考进宁海最好的高中了呢 这么好看的书,你也来看看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二): 《中国民间故事》是由56个民间传统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孟姜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献桃祝寿、太阳的回答、苏东坡画扇……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金乌鸦》,这篇故事主要讲的资料就是:从前,一个村子里住着穷寡妇和她的女儿,她们虽然很穷,可是很善良。一天,小女孩正在帮他妈妈晒米,飞来了一只金色羽毛的鸟,金乌鸦把米都吃光了。乌鸦说会给她必须的补偿的。过了一会儿,金乌鸦便把小女孩带到一棵大树下,问她是要金、银、铜哪个梯子上去,小女孩选了铜的,但乌鸦却给了她金的。后面乌鸦依旧这么问着,小女孩也一向回答最普通的那个。可是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村子里还住着一对贪婪的母女,她们也按照这样的过程做了一遍,只是她每次选的都是最华丽的那个,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得到了她们应得的报应 这则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两个小女孩的经历为主线,两人性格不一样,所受到的待遇也天差地别,比较十分的鲜明。两个小女孩的不一样结局阐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民间故事的资料,虽有不一样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现实生活,其主题、主角与主要情节都贴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其资料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每个人都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之后的经典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献礼十八大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献礼十八大 新闻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真实再现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委前身)诞生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5月4日在京隆重举行首映式。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解放军总政治部纪检部部长刘滨、中央纪委秘书长崔少鹏,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黎国如,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张振沧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影片全体主创人员,出席首映式。来自中央纪委机关、解放军相关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有关部门以及正在北京参加培训的部分地区、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代表700余人观看了影片。中央主要媒体和部分电影专家也参加了首映式。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由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共湖北省纪委、中共武汉市纪委、八一电影制片厂、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联合摄制。该片作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点献礼影片,得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党史研究室、总政治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等相关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及国家广电总局、总政治部的领导亲自审定该片;中央纪委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该片。为了拍摄好该片,联合摄制单位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以对党的事业特别是纪检监察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调集精兵强将,成立工作专班,经过历时两年的集体创作、实地拍摄、后期制作和修改报审,全力打造出了这一填补中国共产党党史空白的精品电影,将一段尘封80多年的珍贵历史搬上了银幕。 “忠诚”与“背叛”是每个革命者、每个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即使在和平时期,人们的内心和灵魂也时刻都在接受这样的拷问与审视。影片《忠诚与背叛》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召开为历史背景,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影片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电影画面,再现了由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1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冒着生命危险认真履职,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这10名成员中,无一人违反党纪或叛变投敌,先后有8人英勇牺牲在刑场和战场上,他们用生命之躯捍卫了党的宗旨,表现出了党的纪检监察干部高贵的气节和坚强的党性,为党旗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电影《忠诚与背叛》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在清晰的历史背景下,让观众从故事中感受当年真正革命者的气节和情怀,感受共和国缔造者们的艰辛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虽然是祖国边界,但是民间故事也很多!下面是本人 给大家整理的东北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东北民间故事: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 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 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 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 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 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小学生历史故事

小学生历史故事 在整个的历史教学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们掌握我国的历史以及全世界的历史进程,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小学生历史故事。 小学生历史故事1:鄱阳水战定江南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收罗人才,整顿军队,势力日渐壮大。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为汉,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 朱元璋采纳刘基等人的建议,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先夺取金陵(今江苏南京),以此为基地,平定江南,最后攻灭元朝,夺取北方,统一全国。朱元璋要平定江南,势必要同陈友谅进行激烈的争夺。 因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之间的生死存亡,也必将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 正当朱元璋准备攻打陈友谅之际,陈友谅也在积极筹划消灭朱元璋。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

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 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基说:“我看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 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打败敌人?” 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满心喜欢。两个人又商量了一阵,把计策定了下来。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跟陈友谅是老相识。朱元璋把康茂才找来,对他说:“这次陈友谅来进攻,我要引他上钩,没有你帮助不行。请你写封信给陈友谅,假装投降,答应做他的内应;再给他一点假情报,要他兵分三路攻打应天,分散他的兵力。” 康茂才说:“这事不难。我家有个守门的老仆,给陈友谅当过差。派他送信去,陈友谅准不会怀疑。” 康茂才回到家里,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写了信,连夜叫老仆赶到采石,求见陈友谅。陈友谅见了老仆送来的信,果然并不怀疑,问老仆说:“康公现在哪里?” 老仆回答说:“现在他带了一支人马,驻守江东桥,专等大王去。” 陈友谅连忙又问:“江东桥是啥样子?”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外廓题目)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注: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 第一节民间歌谣 一、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一)定义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歌谣包括“民 歌”和“民谣”。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1.四句头 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如《刘三姐》 2.五句子 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 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4.影响文人创作 第二节民间长诗 一、民间长诗界说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 (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节、中国史诗 一、中国史诗的类别 1.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如彝族的《梅葛》。 2.迁徒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徒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徒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徒业绩的壮阔画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 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 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 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 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 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 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 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

围棋的趣味历史故事

围棋的趣味历史故事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围棋极具典型的中国哲学气息。它以黑白两种符号的排列组合,演习出一系列变化莫测的方阵化境,与太极、阴阳之道相通。一方纹枰,数百枯棋,我们可以看到运动、韵律、对称之美,感受到舒缓、抑扬、狂肆的节奏。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乐此不疲,也演绎出许多趣闻佳话。 举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改立卫殇公为君,献公不得不逃到齐国去避难。 十二年后,宁殖的儿子宁喜当上卫国的左相,而卫献公也在齐国的帮助下占据了卫国夷仪这块地盘,并开始图谋恢复君位。 卫献公派人找宁喜谈判,要求他废黜卫殇公而拥戴卫献公,并以复位后让他独掌国家大权为条件。 宁喜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卫献公使者的劝说。 卫国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这件事,说:“宁喜看待国君还不如下围棋,日后定不能幸免于祸难。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胜过对手,更何况安置国君这样重大的事情呢?九代相传的卿相,到宁喜这里就要灭亡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宁喜后来果然被杀。 这就是成语“举棋不定”的来历。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观棋烂柯 东晋时,信安郡樵夫王质入石室山中伐木,见两童子对弈,便将斧子放在地上,驻足观看。也不知看了多久,两童子顺手给了王质几枚枣核状物,王质吃下后遂不觉饥饿,继续专心致志地看棋。一局棋尚未下完,一童子忽对王质道:“你怎么还不离开?”王质如梦初醒,忙去取斧子,却发现斧柄全已朽烂不堪。回到家里,物是人非,原来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持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梁·任昉《述异记》 围棋赌墅 东晋时苻坚兵力强盛,一次率军号称百万,在肥水驻扎,京师震惊恐慌,皇帝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导读: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20则 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 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 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

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 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 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

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

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 一、设计意图: 创导一种新颖的廉政文化,以人本化、规范化、实效性来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让廉政文化从小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选取的事迹,使小学生树立勤俭朴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等良好品质。 2.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小培养学生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小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廉洁就在我身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廉”:“廉”可以组成那些词。(廉洁、廉耻、清廉、廉明、廉正)你知道廉是什么意思吗? 从古至今,有不少人用一身正气,一世清白大大书写了这个“廉”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二)、明理 故事一:《两袖清风的于谦》。 1.读一读,找找看,故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于谦两袖清风? 2.你对于谦还有哪些了解?(石灰吟) 3.问:《石灰吟》这首诗抒发了于谦怎样的一种情怀? 4.这首石灰吟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来表明他为国尽忠、不畏权贵的品格和坚守高尚情操的的决心。 5.小结:于谦是古代历史上廉洁为公的一个杰出代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像于谦这样廉洁自律的人,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故事二:《毛泽东不搞特殊》 1.找找毛泽东不搞特殊的句子。 2.想想毛泽东为什么不搞特殊。 3..事虽小,但小中见大,主席那光辉的形象就在这一碗白米干饭中熠熠生辉。难怪有一首诗这么写道:推倒三山兴伟业,流传四卷铸雄魂。清廉自律高风范,长使人民感念深";(大屏幕出示),学生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永远感念他。 4.像毛泽东这样不搞特殊、廉洁自律的领导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清正廉洁、心中装着国家、装着人民,人民铭记着他们、赞颂着他们。课前,我们同学通过查资料、一定了解了不少廉洁自律的人和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出示课件 (三)导行 说说我最欣赏、敬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首古诗、一句格言。 要求:人: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事:用一两句话介绍。诗:背一背;格言:诵一诵 小结:他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一心为民,不计报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书信的历史故事

书信的历史故事 篇一:诚信的历史故事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

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移木建信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

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

2021年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欧阳光明(2021.03.07)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

精史上十大历史故事

史上十大历史故事 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将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有着辉煌、光耀古今的历史;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传奇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回味无穷。经过一个寒假的整理,我总结出史上十大着名的历史故事 一、《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二、《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三、《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四、《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五、《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六、《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着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七、《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八、《华佗拜师学艺》

民间文学填空题

1 题.第31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

:答案天籁 32.第2 题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基础的分类索引主要有德国学者爱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的《》。答案: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题3 .第33赋体民歌有两类,一是,另一类则是 简练的白描。:答案赋陈其事 4 题.第34之别。民间文学同作家文学的分野,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 俗、雅: 答案 35.第5 题“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具有相当意义的学术工具书,它是百多年来西 方学者所撰写的一部比较有价值的中国民俗力作”指的是《》一书。 答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6 题.第36为主线贯串而成的。《江格尔》这一部著名的史诗是以 英雄人物的活动: 答案 7 题.第37相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 通俗文学: 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答案 38.第8 题1984 年,文化部、国家民族工作委 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前方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 通知》。答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11 题.第39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那就是,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尾中心内容的传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答案仙话

题12 .第40蒙古人相信史诗演唱具有的作用。

:答案驱疫禳灾 13 题.第41两大类。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 英雄传说答案: 16 题.第42的神话,神话在历史上有着两种存在方式。其一是作为 综合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答案: 文化现象 43.第38 题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同一首歌谣,同一首故事,表述的语言千差万别,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特征。 答案:变异性 44.第39 题文人作家既能保护民间文学,也会由于某种目的,有有意识地在民间文学 作品中强加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宋朝李茂诚的,梁山伯变成了热衷于追求功名、平“寇”有功的“义忠王”。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 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 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 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 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 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 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 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 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 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 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 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 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 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民间文学概论在线练习2

民间文学概论在线练习2 1.第5题 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传的世界末日来临的神话,导致世界末日的一般都是()。 A.湮灭世界的大洪水 B.熊熊燃烧的大火 C.地震?? D.火山爆发 答案:A 2.第10题 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 B.《勒俄》 C.《伊利亚特》 D.《俄索折怒王》 答案:A 3.第12题 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 A.马林诺夫斯基 B.奥格登 C.理查兹 D.鲍曼 答案:A 4.第13题 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A.太极图 B.人鱼互生 C.宇宙卵 D.世界末日 答案:A 5.第14题 水浒故事在()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 B.唐初 C.魏晋南北朝 D.宋末元初 答案:D 6.第15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7.第29题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答案:D 8.第30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9.第31题 ()主要回答了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 A.社会基础 B.情境性语境 C.风俗制度语境 D.交流系统语境 答案:D 10.第32题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体现的是民间文艺的()的审美特征。 A.文本形态的多元性 B.天籁之音的率真性 C.缘事而发的原生性 D.多元交融的复合性 答案:C 11.第33题 (),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 B.傩戏 C.采茶戏 D.道情戏 答案:B 12.第34题 ()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民歌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扭曲的观念与心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

扭曲的观念与心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 在漫长的人类生活中,民间故事对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要,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斗争精神等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时过境迁,如果把中国民间故事放在21世纪中国的背景下来考察,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与今天的时代乐章不合拍的音符。主要表现在,在那赞美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鞭挞假、丑、恶的叙事话语中,渗透着下层劳动者的许多扭曲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心态。一富耻贫荣观念富耻,即以富为耻,在民间故事中表现为憎恨富人;贫荣,以穷自居,以穷为荣。两者在民间故事中互为衬托。 先说富耻。中国民间故事的批判、讽刺对象,“绝大部分是统治阶级中的各类人物:皇帝、国王、各级官员、财主、喇嘛、巫婆、伪善者、守财奴。这种讽刺总是强烈、尖锐和不可调和的。”(1)在民间故事中,凡是富人的形象一概是反面的。总括起来,有以下三种类型:其一,为富不仁型。这在民间故事里出现的最多。凡是富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贪婪恶毒,利欲熏心,冷酷无情,不顾穷人的死活。即使原来是穷人,一旦变富,就变坏。《贪心的姐姐》故事中,姐姐本是穷人的女孩,后嫁给了有钱的人家,成了财主婆,便失去了善良之心,变得好吃懒做,心毒、贪财,连亲妹妹的工钱都要卡扣。其二,愚蠢型。富人虽有钱有势,有的还有权,却长着猪一样的脑袋,愚笨之极,不但在斗智方面,不是穷人的对手,就连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在《老爷和奴才》故事中,老爷“用树编的筐儿背水,用松木棍儿吹火,把狗拴在粮仓里捉老鼠,把牦牛拴在山上捉老虎”。(2)其三,吝啬型。富人虽然腰缠万贯,却小气、悭吝,许多人都是守财奴。《一钱如命》故事中财主把从玩耍的小孩处抢来的一个铜板吞下肚子,知道命不长,命令儿子自己死后要将肚子剖开取出这一枚铜板,因为这是钱,不能丢。总之,在民间故事里,“富人”都是被否定的、被批判的。 再说贫荣。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如果说对富人的憎恨是赤裸裸地描写出来的话,那么以穷为荣便是字面之下的意义。 首先,我们从关于“为富不仁”、“神仙帮助穷人”等类故事中,看到了“还是穷了好”的含义。如《元宝》讲到一个名叫“三刀子”的财主把陈的粮食留给佃户老张,把好的粮食卖掉换成元宝藏着。有一天发大水,他和佃户分别带着元宝和秫秫面饼子躲在树上,最后,他饿死了,佃户活了下来。这个作品要传达的信息是:为富不仁者,没有好下场。财主之死,就死在他太富有;佃户能够生存,就在于他家徒四壁。关于“神仙帮助穷人”的作品更多。在中国民间故事里,各路神仙都同情、帮助穷人。他们或者直接搭救受苦受难的穷人;或者赠送宝贝,让穷人有吃有喝,享用不尽;或者让美丽的仙女下凡,让鱼、牡丹、锦鸡等变成美女,嫁给穷人的小伙等。更有意思的是,在此类故事中,神仙只同情、帮肋穷人;他们立场鲜明,坚定地站在穷人一边,而与有钱人、统治者势不两立。 其次,我们从正面描写劳苦大众美好的品德的作品中,看到了“还是当穷人好”的含义。有的表现为“穷人最聪明”。这类作品相当多。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故事几乎都有“阿凡提”式的智慧人物,如蒙古族的巴拉根仓,藏族的阿古登巴,纳西族的阿一旦,苗族的反江山,布依族的甲金,壮族的天公,侗族的甫贯,河北汉族的老江等等。他们虽是长工、船工、佃农、伙计、仆人等穷苦人,但他们坚毅、勇敢、机智、谋略过人。相反,“富人”在斗智方面根本不是穷人的对手。在中国民间故事中,穷人一律都是善良、正直、诚实、勤劳、勇敢,乐于助人,品行高尚,而富人呢,统统都不是好东西。如果写的是有钱人,一律都是贪婪恶毒、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