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框架图.pdf

法理学框架图.pdf

法理学初阶第四版答案(未鉴定)

导论法学与法理学 1.B 2.AD 3.C 4.ABCD 5.ABCD 第1章法学历史 1.B 2.B 3.D 4.B 5.D 6.A 7.BD 8.A 9.ABCD 10.ABCD 第2章法学性质 1.BC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ABCD 7.AB 8.ABC 9.D 10.ABCD 第3章法学体系 1.ACD 2.B 3.AD 4.C 5.ACD 6.BC 7.ABCD 8.ABCD 9.ABCD 10.ABC 第4章法学教育 1.ABCD 2.ABCD 3.CD 4.ABCD 5.AB 6.ABC 7.ABCD 8.BCD 9.D 10.CD 第5章法律的概念 1.AC 2.ABC 3.B 4.C 5.C 6.A 7.ABC 8.BC 9.ABCD 10.B 第6章法律起源和法律发展 1.ABC 2.B 3.AD 4.ABD 5.ABD 6.BD 7.ABCD 8.AB 9.ABC 10.ABCD 第7章法律渊源和法律分类 1.CD 2.ACD 3.D 4.A 5.C 6.B 7.A 8.AD 9.A 10.BC 第8章法律结构和法律效力 1.C 2.B 3.ABC 4.B 5.BD 6.AC 7.B 8.BC 9.BCD 10.C 第9章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 1.ACD 2.BCD 3.A 4.AB 5.ABC 6.AB 7.D 8.ABC 9.ABCD 10.ABCD 第10章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1.D 2.B 3.AC 4.B 5.C 6.D 7.D 8.B 9.A 10.C 第11章法系 1.BCD 2.AD 3.BC 4.AD 5.B 6.ABCD 7.BC 8.BC 9.C 10.B 第12章法治概述 1.A 2.ABC 3.ABCD 4.C 5.A 6.B 7.C 8.C 9.C 10.C 第13章法律程序 1.ABD 2.C 3.C 4.ABCD 5.CD 6.B 7.ABCD 8.B 9.ABCD 10.A 第14章法律制定 1.A 2.B 3.CD 4.D 5.A 6.D 7.B 8.C 9.AC 10.ACD 第15章法律实施 1.B 2.ABC 3.ABCD 4.AD 5.C 6.D 7.C 8.C 9.AC 10.B 第16章法律监督 1.C 2.B 3.A 4.B 5.AB 6.AD 7.A 8.ABCD 9.ABCD 10.ABCD 第17章法律职业 1.ABC 2.ABCD 3.AC 4.AB 5.AC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法理学初阶进阶答案

《法理学初阶》练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向桔来源:行政法学院发布:2010-11-01 13:45:05 访问次数:10144次1.ABD 2. ABCD 3. B 4. ACD 5. B 6. A 7. BC 8. ACD 9. A 10. B 11. CD 12. ACD 13. AC 14. BCD 15. ACD 16. AC 17. AC 18. BD 19. ABCD 20. BC 21. B 22. ACD 23. AC 24. ACD 25. ACD 26. B 27. D 28.AD 29.D 30.ABD 31.ABD 32.ABD 33.ABCD 34.C 35.BCD 36.AC 37.ABCD 38.BC 39.ABC 40.ACD 41.D 42.D 43.B 44.AC 45.ABD 46.ABC 47.BCD 48.ABC 49.BC 50.BC 51.C 52.B 53.A 54.AC 55.ABCD 56.CD 57.A 58.BCD 59.CD 60.C 《法理学进阶》练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向桔来源:行政法学院发布:2010-11-01 13:46:08 访问次数:7520次一、选择题 1.③ 2.① 3. ④ 4. ② 5. ① 6.①②③④ 7.①③⑤ 8.③ 9.①②④ 10.②③ 11. ② 12. ①②④ 13.①②③ 14.①②③④ 15.①③④ 16.③ 17. ①②③ 18.①②③④ 19. ①②③ 20.② 21. ④ 22. ①③ 23. ①③④ 24.①④ 25.① 26.③④ 27.④ 28.① 29.①②④ 30.①②③④ 31.①②③ 32. ②③④ 33.①② 34.①②③④ 35.② 36.② 37.①②③

法理学初阶课本重点整理1到7章

导论法学和法理学 一、法学简说 (一)法学词源 西方:1拉丁文Jurisprudentia,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国时代就已经出现,表示有系统、有组织的法律知识、法律学问。 2 柯隆加尼乌斯担任了大神官开始在公开场合讲授法律条文 阿埃利乌斯以世俗官吏的身份讲授法律,法律知识成为一门世俗的学问。 3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给法学的经典性的定义(出自“法学阶梯”)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理解: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密切联系---关于法的二元结构(国家法和自然法----绝对的、永恒的、普遍的,不以民族、地域、时间、空间而转移----也就是神的事情,神是没有缺陷的,相当于自然法范畴下的法学立场 蕴含了法的二元结构的观念---立足于人世生活的有序化,形成一种普遍绝对的秩序状态的学问。直接的考察对象是人事,考察目标是要形成一种类似于神界的那种永恒的、绝对的状态---内容蕴含了伦理的正当性,关于“什么是正义的学问” 中国:1 先秦时期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刑名之学”讲究名辩,强调定分正名,着重对“刑”“名”进行辨析 2“律学”一词魏明帝设立“律博士”以后 3秦代开始就有了“律学”这门学问,主要是对现行律例进行注释 律学是解释现行法,是以承认现行法的正当性为前提----不同于西方 4“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其含义仍接近于“律学” 中国古代“法学”一次与来自近现代西方的“法学”概念有着很大区别 5现代意义上的“法学”一词,由日本传入,津田真道,维新变法时期传入我国 1896年,梁启超“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一文中呼吁“今日非发明法律之学,不足以自存”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1 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法律同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3法律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行为、法律职业、法律关系等。法律现象可以总称为法的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 (三)法学的层次 知识之学智慧之学精神之学(逐步深化) 表现为一种知识系统运用信仰 二、法理学简说 1 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 2“法理学”一词本为日文汉字穗积陈重 3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乃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法理学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准确,全面的把法之“理”揭示出来,以指导法律实践。 4 法理学的学科名称在国内外并不统一,西方法律哲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是研究客观精神运动的科学,作为科学的法哲学,

法理初阶正式试卷(卷)

西南政法大学试卷(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课程 法理学初阶 专业 法学 年级 本试卷共12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一般法理学的研究主题乃是抽离自诸多实在法体系的共同原理,同样的,一般法理学之唯一的或适当的目的,也是在阐明这些共同原理。”并由此将法理学从法学中分离出来的是( ) A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B .英国法学家边沁 C .美国法学家庞德 D .英国法学家奥斯丁 2.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将“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民族的强大而强大,最后随着民族个性的消亡而消亡。”提出此观点的是( ) A .历史法学派的萨维尼 B .哲理法学派的黑格尔 C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D .分析法学派的哈特 3.英国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著名的代表作是( ) A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B .《法律的道德性》 C .《论当代在立法和法学方面的使命》 D .《法律的概念》 4.在某法学理论研讨会上,甲和乙就如何理解“法”、“法律”、“法学”进行辩论。甲说:①中国南北朝就有“寻古之名流,多有法学”之语,因而“法学”这门学科中国自古就有;②“法理学”一词由日本人穗积陈重所创造;③英文“Jurisprudence ”自古以来就表示法理学,古今没什么差异。乙则认为:①“法即刑,模即法,范亦法,型为铸造器具之法。”这说明中国传统中的法现象与“刑”联系非常紧密;②法学这门学科最早产生于古希腊;③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对整个西方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试卷第1页(共 12 页) -密-----------------封-----------------线-------------------内-----------------线-------------------内-------------------不 -------------------内-------------------不----------------------------------------不---------------------要---------------------要-----------------------答-----------------------答-------------------题 学生姓名: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___________________ 学 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专业年级 : ------------------- -------------------------------------- ---------------------------------------------------------------------------------------------------------

法理学(初阶)付子堂

导论法学与法理学 课前提示 通过学习,要求对法学和法理学有基本的认识和把握,充分理解法学和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明晰法理学与法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法学与法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教学难点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法学简说 (一)法学词源 1.“法学”这一用语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 ,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国时代就已经出现,该词表示有系统、有组织的法律知识、法律学问。古罗马法学家曾给“法学”下过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德文、法文、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等西语语种,都是在Jurisprudentia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指称“法学”的词汇,并且其内容不断丰富,含义日渐深刻。 2.关于法律问题的学问,在我国先秦时期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者“刑名之学”。据考证,虽然“律学”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魏明帝时国家设立“律博士”以后,但是,自汉代开始就有了“律学”这门学问,主要是对现行律例进行注释。我国古代“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然而,那时所用的“法学”一词,其含义仍接近于“律学”。中国古代的“法学”一词与来自近现代西方的“法学”概念有着很大区别。 3.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最早由日本输入。日本法学家津田真道于1868年首次用来对应翻译英文Jurisprudence , Science of Law以及德文Rechtswissenschaft等词汇并对之作了详细说明,该词于“戊戌变法”运动前后传入我国。(二)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法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法学以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法律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主要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并受法律调整的社会现象,包括法律规范、法律条文、法律意识、法律职业、法律行为、法律关系等等。法学不仅要研究法律现象本身,而且还要通过对法律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它们的发展规律。 (三)法学的层次 根据有的学者的研究,法学有三个层次:知识之学、智慧之学、精神之学。 首先,法学作为一门科学,表现为一种知识系统。 其次,法学还是一种智慧之学,即是关于法律的能力、方法、技巧和思维的学问。 最后,法学还应当是精神之学,它应当全面展现并传播法律的精神。 二、法理学简说 1.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在中国法学界,其研究方向涉及有关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立法学、比较法学、法律解释学和行为法学等基本理论或总论性的问题。 2.“法理学”一词本为日文汉字,是由日本近代法律文化的主要奠基人穗积陈重所创造的。我们以为,简而言之,法理学就是研究法律为什么是这样的道理。法律现象千变万化,而法之“理”在一定意义上乃是具有恒久性的。法变而理不变。法律专业的学子不仅应当对法律知其然,而且还必须知其所以然,即要看到法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法理学较之部门法学具有更强的抽象性。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乃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部门法学的任务在于研究和阐明各自领域中的特殊概念和特殊规律;法理学则是从总体上综合研究一切法律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共同规律,它是一门总论性的法律学科。 3.法理学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把法之“理”揭示出来,以指导法律实践。法律落后,可以依法理加以改进;而法理学落后,则法律必有实质性的缺陷。

法理学初阶习题

法理学初阶习题 法理学初阶习题 一、选择题 1.注释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伊纳留 B.阿佐 C.巴尔多鲁 D.阿库修斯 2.古典自然法学的代表著作有()。 A.《战争与和平法》 B.《利维坦》 C.《政府论》 D.《论法的精神》 3.将“法律”界定为“不受欲望影响的智慧” 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色诺芬 D.西塞罗 4.关于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两者的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关系 B.法学指导着其他社会科学,其他社会科学成为法学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基础 C.两者研究方法具有互补关系 D.两者在发展进程中具有互动关系 5.迪尔凯姆是哪个国家的社会学家?() A.英国B .法国 C.德国D .美国 6.法学的功能是指()。 A.法学满足了人类社会的需要 B ?法学满足了法学家的需要 C.法学满足了法律的需要 D.法学是科学。 7.比较法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国法律制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比较 B.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比较 C.不同法系的法律制度的比较 D.法学中不同名词概念的比较 8对边缘法学的正确认识包括()。 A.边缘法学是现代法学发展的新趋势

B.边缘法学在法学学科中处于边缘地位 C.边缘法学就是法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形成的交叉学科 D.边缘法学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9.“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的这一句名言体现了哪种法学分析方法的立场?()A.价值分析方法B .实证分析方法 C.社会学分析方法D .历史分析方法 10.“恶法亦法”这一名言体现了哪种法学分析方法的立场?() A.价值分析方法B .实证分析方法 C.社会学分析方法D .历史分析方法 11.“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一名言体现了哪种法学分析方法的立场?()A.价值分析方法B .实证分析方法 C.社会学分析方法D .历史分析方法 12.法学教育的内容包括()。 A.相关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 B.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C.法律职业技能训练 D.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版法理学初阶课后答案

【相关使用说明:】 1.此答案以法理学教研室 公布的第一版法理学初 阶、进阶答案上形成; 2.红色字体表示在第三版 中相关题目的已作变 更,答案是注册自己看 书时做的,大家可以借 鉴之。当然,自己“丰 衣足食”为最佳。如若 有解决不了的题目,欢 迎大家在跟帖中提出, 以便大家共同探讨;3.进阶第一版与第二版课 后题目无变化。据注册 了解,只是偶尔版面的 删减与新增,变化可忽 略,如若不实,还望大 家指出; 4.不可迷信答案,抓好课 本,夯实基础才是真理。 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 == 法理学教研室 == 导论法学与法理学 1. B 2. AD 3. C 4. ABCD 5. ABCD 第一章法学历史 1. AD 2. A 3. ABCD 4. ABCD 5. B 第二章法学性质 1. D 2. ABCD 3. ACD 4. ABCD 5. ABC 6.D 第三章法学体系 1. ACD 2. B 3. BCD 4. BC 5. ACD 第四章法学教育 1. ABCD 2. ABCD 3. CD 4. BD 5. AB 第五章法律的概念 1. BC 2. ACD 3. AC 4. B 5. AD 第六章法律起源和法律发 展 1. D 2 ABCD 3. BD 4. ABCD 5. AB 第七章法律渊源和法律分 类 1. BC 2. CD 3. BD 4. ACD 5. ABC 第八章法律机构和法律效 力 1. D 2. BC 3. C 4. D 5. AC 第九章法律意识与法律行 为 1. ACD 2. ABCD 3. AB 4. AB 5. ABD 第十章法律关系和法律责 任 1. D 2. A 3. B 4. A 5. ABD 第十一章法系 1. BCD 2. B 3. ABCD 4. BC 5. BC 第十二章法治概述 1. A

【参考】法理学初阶复习资料

第一章、西方法哲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法哲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主张 1.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准,认为美德即是知识,道德规范就必须奠基于知识,来源于知识; 2.道德规范的混乱,是由于在知识上没有确定是非善恶的标准所致; 3.国家的法律就是体现是非善恶标准的,所以遵守法律,是一种美德的要求。 (二)苏格拉底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甘愿以身殉道(原则、信念),而不愿苟且偷生,这是他的最伟大之处 (三)苏格拉底之死与守法精神 他认为,自己应遵守雅典的法律,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这是他不能违背的。 他把作为一个公民而对国家所负的义务,与作为一个儿子对父亲所负的义务作了比较。苏格拉底承认了人为法的权威,而且把遵守法律作为道德的要求,并认为是神圣的、绝对的不公正的法律,也必须遵守,不正义不就成了正义。 二、柏拉图的法哲学思想 (一)正义就是和谐,就是“各守本分” 1、人的三种天性:理性、志气和欲望。 2、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 3、国家的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 (二)法官是在“以心治心” 1、心灵决不可以从小就与邪恶的心灵厮混,更不可犯罪作恶去获得第一手经验以便判案时可以很快地推测犯罪的过程,就好像医生诊断病人一样, 2、一名好法官一定不是年轻人,而是老年人,因为人很晚才知道不正义是怎么回事。(三)倡导贤人政治,轻视法律。 一个城邦国家如果实行法治的话,就会限制和妨碍哲学家的统治,用法律条文来束缚哲学家-国王的手脚是愚蠢的,就好像是强迫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从医学教科书的处方中去抄袭药方一样。 (四)关于四种不完美的政制 四种不完美的政制,包括:荣誉政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他指出,如果一个次完美的社会执政出现错误,那这个社会就会先演变成为,再变成民主制,最后变成僭主制,这个演变过程通常也伴随着道德的沦丧。 三、亚里士多德的法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法哲学思想主要内容 (一)关于法律的定义 (二)法律与国家政体 (三)法治和人治: “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理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法理学初阶、进阶第三版课题后选择题参考答案《法理学初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论 1.B 2.AD 3.C 4.ABCD 5.ABCD 第一章 1.BD 2.A 3.ABCD 4.ABCD 5.B 第二章 1.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第三章 1.ACD 2.B 3.BCD 4.BC 5.ACD 第四章 1.ABCD 2.ABCD 3.CD 4.ACD 5.ABC 第五章 1.BCD 2.ACD 3.AC 4.B 5.AD 第六章 1.D 2.AC 3.BD 4.ABCD 5.AB 第七章 1.B 2.CD 3.BD 4.ACD 5.ABC 第八章 1.D 2.ABC 3.AC 4.ABD 5.AC 第九章 1.ACD 2.ABCD 3.AB 4.ABD 5.AB 第十章 1.D 2.AD 3.B 4.A 5.ABD 第十一章 1.CD 2.B 3.ABCD 4.BCD 5.BC 第十二章 1.A 2.D 3.ACD 4.C 5.ABCD 第十三章 1.ABCD 2.CD 3.B 4.ACD 5.B 第十四章 1.A 2.D 3.B 4.C 5.AC 第十五章 1.B 2.ABCD 3.AD 4.ABC 5.C 第十六章 1.C 2.B 3.ABC 4.ACD 5.BCD 第十七章 1.ABC 2.ABCD 3.C 4.AB 5.AC

《法理学进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论 1.ACD 2.B 3.D 4.ABD 5.C 第一章 1.ABD 2.A 3.ABCD 4.BC 5.AC 第二章1.①②③④ 2.①③⑤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 第三章1.① 2.④ 3.③ 4.② 5.③ 第四章1.① 2.①②④ 3.②③ 4.② 5.②④ 第五章1.① 2.②④ 3.① 4.③ 5.① 第六章1.①④ 2.① 3.①③④ 4.④ 5.①②③④ 第七章1.① 2.①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 5.④ 第八章1.① 2.②③④ 3.② 4.② 5.①②③④ 第九章1.②③④ 2.①②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④ 第十章1.①②③④ 2.①②③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 第十一章1.①②③ 2.①②④ 3.① 4.④ 5.③ 第十二章1.① 2.③ 3.①②④ 4.①②④ 5.②③④ 第十三章1.②③④ 2.④ 3.②④ 4.④ 5.①③ 第十四章1.④ 2.④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五章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3.①②④ 4.①②③ 5.①②③ 第十六章1.② 2.① 3.①③③ 4.②③ 5.② 第十七章1.④ 2.④ 3.①③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八章1.② 2.①②③ 3.①②③ 4.③ 5.①②③ 第十九章1.①② 2.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南政法大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2012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法理学初阶 试卷说明:1.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2.试题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为方便同学进行自我测试,本试卷的答案附在试卷后面, 并对相关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一位同学在学习西方法学史中,遇到了这一法律思想:法律是主权者依据主权制定的命令,只要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可即有对人的强制力,而不管其是善法还是恶法。这一法律思想属于哪一法学派的观点() A.分析法学派 B. 实证法学派 C. 新分析法学派 D. 历史法学派 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 B. 阶级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3.下列属于公法的是() A.选举法 B. 婚姻法 C. 反腐败法 D.社会保障法 4.2012年9月,湄公河惨案中杀害中国13名船员的6名犯罪分子在中缅双方的交涉下被押解至中国接受审判。这体现了法律对象效力的哪一原则() A. 保护主义原则 B. 属地主义原则 C. 属人主义原则 D. 折中主义原则 5.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律渊源是特定的社会物质经济条件 B.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最优先的法律渊源 C. 法律解释是我国的一种法律渊源 D.制定法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法律渊源 6.在法律结构中,属于构成法律结构的主体要素是() A.法律概念 B. 法律规则 C. 法律原则 D. 技术性规定 7.中户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体现了法律作用的() A.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预测作用 D. 强制作用 8.某一法院案件审理中,法院针对当事人争议焦点和诉讼请求,增加裁判文书的说理,比较细致的阐述了裁判依据,并将法律规范完整的附在文书后面。该法院的这一行为符合司法基本原则的() A.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 B. 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 C. 客观公正与主观公正相统一 D. 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相统一 9.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资格是由法律通过确立主体的那些能力体系出来的()

法理学初阶

要按照课前提示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把握。 导论法学与法理学 要求:很重要,很基本。掌握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中西方对法理学的不同理解。 ●现代意义的法学起源于西方,最初在古罗马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只有法律思想,并未成为独立学科和知识体系。“法理学”一词本为日本汉字,是由日本近代法律文化的主要奠基人穗积陈重创造。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关于法学的经典定义: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务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前者表明法学是关于神事和人事的学问,说明法学既讨论经验世界的法律现象,也讨论超经验世界的法应该怎样,并且神事是人事的标准。后者说明正义不仅局限于功利社会的现实判断。 ●我国先秦时期将法律问题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 ●汉代出现的“律学”主要是对现行律例进行注释阐述,其基本原则是以经释律,即依据儒家学说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和注解。与西方法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对实在法的阐释,是寻找法律文字上的表面意义,没有探寻应然法,也没有以其有悖于正义而将其否定,缺乏对实在法的正当性的反省。 ●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最早于清末由日本输入。 ●法学的定义: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其中法律现象是具有法律意义并需要法律调整的那一部分社会现象。 ●法理学的定义: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法理学一词由穗积陈重创造。 法理学相对于部门法学而言,所承载的不是对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功能,而是承载解决人们法治观念层面的功能。 第一章法学历史 要求:很重要。对中西方法学历史的整体脉络要把握,要知道标志性的主张和主要流派的经典性命题。 ●儒家的礼制秩序观:以孔子为代表,主张法律是补充性的,而道德是主导性的。这与西方自然法和实在法的二元结构是不谋而合的。儒家认为礼制秩序包括两个层面,即外在的规范秩序和内在的精神秩序。 ●墨家“尚同”的秩序观:主张普天之下的人类大同,即博爱,“兼相爱,交相利”。 ●道家的“法自然”论:此处的法自然和西方的自然法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表明其不可言性,后者则是通过语言和逻辑建构起的一套理性秩序。 ●法家的“刑赏二柄”说:强调法的功利性。 ●中国古代律学以经释律,使儒家经义与法律融合为一体,最终完成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近代中国法学发展路径的主流意识是站在近代西方思想观念的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意识地发掘自身传统文化的资源,不应对传统加以否定和抛弃,而应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首次用“权利”对译“right”一词是丁韪良主译的《万国公法》。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并不存在权利的说法,但是内在存在着接纳权利的因子,集中的表现在将“天理”世界观演化为“公理”世界观。 ●从清末修律到“六法全书”的完成是近代中国立法上的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法学发展以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滞阶段,78年逐渐复兴。而现在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更趋向于对法的正当性的考虑。 西方法学发展及其流派 古希腊的法治和正义观念 罗马法学 欧洲中世纪法学:注释法学;教会法学 西方近代法学:古典自然法学派 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功利主义法学;分析实证法学 西方现代法学:新自然法学派;新分析法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分析法学;批判法学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代表是智者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代表作有《国家篇》、《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亚里士多德则是主要在《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经典的法治定义。 ●古希腊的正义观:智者派认为,正义是自然的合乎习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法律是约定性的善。柏拉图《理想国》中认为正义是各守其职,各司其职,在城邦中根据自己位置的要求活动。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分配正义和平均正义的著名区分。正义理论为其他深层次理论做铺垫。

法理学教学大纲

《法理学》教学大纲 运用专业:法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哲学。 总学时:64 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法学各门课程之前首先对法学的最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论有所了解,这是法学学习的必要准备,也是法学教育的起点。主要任务是研究法的本体、法的作用和价值、法与社会、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运行等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General Introduction of Jurisprudence)4学时 1.掌握法学、法理学的概念,掌握法学体系的分类。 2.掌握法理学的形成和法学学派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3.了解和认识法理学的对象和范围,了解法理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系。了解当代法学面临的问题,法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二)法的概念(Concepts of law) 4学时 1.掌握法、法律的定义,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和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及其实质,。 2.认识和理解法的本质。 3.理解掌握法的特征 (三)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Sources, Forms and Validity of law)4学时 1.了解法的渊源释义、范围、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2.掌握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3.掌握法的形式概念、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4.了解法的分类 5.掌握法律效力的概念、分类;法对人、对事、空间、时间效力。了解、掌握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以及法律溯及力问题。了解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法律效果的区别。 (四)法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Law)2学时 1.了解认识法的要素的定义,已有的法的要素的学说,与法的本体论的其他部分的区别。 2.掌握我国关于法的要素的理论。 (五)权利与义务(Right and duty)4学时 1.掌握权利和义务定义、权利义务在法律中的地位 2.掌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六)法律行为(Legal Actions)2学时 1.掌握法律行为的定义、特征。 2.了解法律行为的结构、基本分类。 (七)法律关系(Legal Relations)4学时

法理学名词解释 上编中编

《法理学初阶》名词解释 导论 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是一门社会科学。 2、法理学: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理论。 一、法学历史 1、法家: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存在的,以政治活动家为主要代表人物,把法治推崇为立国和治国之本,强调“缘法而治”、和“依法治国”,并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实现“法治”的政治改革和变法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 2、罗马法学家集团:早在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中叶,罗马法学就已经形成了。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建立元首制至公元284年戴克里被拥为帝为止称为罗马法学“古典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罗马法学家集团。罗马法学家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特殊作用。起初,法学家只是对法律作些解释,进行咨询,编撰合法证书,解答疑难问题,指导起诉,以补法律之不足。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法学家有了“公开解释法律的特权”,而且这种解释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必须遵循。 3、哲理法学派:哲理法学派是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包括的法律思想的通称。哲理法学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个独立的法学流派。它综合了各家之说,提出了哲理法学派一个高于人性且又包含人性的精神实体,其核心即意志自由。在研究方法上,哲理法学派提出了一套概念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促使法理学进入了一个注重综合分析的发展阶段。哲理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和黑格尔。 4、社会学法学派:社会法学派是指把法当作一种社会现象,以功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以边沁、奥斯汀为主要代表,在实在法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分析、逻辑分析等种种分析的西方法学流派。 5、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刻地分析了社会各方面的现象,揭穿了剥削阶级的偏见,科学地阐述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法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西南政法大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 2012 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法理学初阶 试卷说明 :1. 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 2.试题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为方便同学进行自我测试,本试卷的答案附在试卷后面,并对相关题目进行 了详细的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20 分,每题 2 分,共 10 题) 1.一位同学在学习西方法学史中,遇到了这一法律思想:法律是主权者依据主权制定的命令,只要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可即有对人的强制力,而不管其是善法还是 恶法。这一法律思想属于哪一法学派的观点() A. 分析法学派 B. 实证法学派 C. 新分析法学派 D. 历史法学派 2.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 A. 国家意志性 B. 阶级性 C. 规范性 D. 强制性 3. 下列属于公法的是() A. 选举法 B. 婚姻法 C. 反腐败法 D.社会保障法 4.2012 年 9 月,湄公河惨案中杀害中国13 名船员的 6 名犯罪分子在中缅双方的 交涉下被押解至中国接受审判。这体现了法律对象效力的哪一原则() A. 保护主义原则 B. 属地主义原则 C. 属人主义原则 D. 折中主义原则 5.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律渊源是特定的社会物质经济条件 B.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最优先的法 律渊源 C. 法律解释是我国的一种法律渊源 D. 制定法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法律渊 源 6. 在法律结构中,属于构成法律结构的主体要素是() A. 法律概念 B. 法律规则 C. 法律原则 D. 技术性规定 7.中户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 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体现了法律作用的() A. 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预测作用 D. 强制作用 8.某一法院案件审理中,法院针对当事人争议焦点和诉讼请求,增加裁判文书的说理,比较细致的阐述了裁判依据,并将法律规范完整的附在文书后面。该法院 的这一行为符合司法基本原则的() A.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 B. 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 C. 客观公正与主观公正相统一 D. 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相统 一 9. 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资格是由法律通过确立主体的那些能力体系出来的()

法理学经典书单

1 、 [ 古希腊 ]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 2 、 [ 古希腊 ] 柏拉图:《法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3 、 [ 古希腊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1965 年版。 4 、 [ 罗马 ]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 5 、 [ 古罗马 ] 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6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 1963 年版。 7 、 [ 英 ] 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8 、 [ 法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 9 、 [ 英 ]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 10 、[ 法 ]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11 、[ 英 ] 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 12 、[ 英 ]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 13 、[ 德 ]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 14 、[ 英 ] 奥斯汀:《法理学的范围》,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15 、[ 德 ]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 16 、[ 法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 17 、[ 美 ]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18 、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 、[ 德 ]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 20 、[ 英 ]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年版。 21 、[ 英 ]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22 、[ 德 ]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23 、[ 美 ] 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 1990 年版。 24 、[ 美 ]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5 、[ 英 ] 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26 、[ 法 ] 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年版。 27 、[ 意 ] 朱塞佩· 格罗索:《罗马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28 、[ 德 ] 拉伦兹:《法学方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 年版。 29 、[ 德 ] 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 1987 年版。 30 、[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三联书店 1991 年版。 31 、[ 德 ] 马克斯· 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年版。 32 、[ 法 ] 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 33 、[ 美 ] 庞德:《法律史解释》,华夏出版社 1989 年版。 34 、[ 美 ] 庞德:《法律的任务: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35 、[ 美 ] 霍贝尔:《初民的法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36 、[ 英 ] 哈特:《惩罚与责任》,华夏出版社 1989 年版。 37 、[ 英 ] 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