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监护产品界面设计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 I 目 录 ........................................................................................................................................ I V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 可穿戴健康监护产品成为老年人健康监护大势所趋 (1)

1.1.2 老年人使用可穿戴健康监护产品存在问题 (2)

1.2目的和意义 (3)

1.3研究现状 (4)

1.3.1 移动健康监护产品的相关研究 (4)

1.3.2 老年人手机界面设计的相关研究 (5)

1.3.3 上下文理论相关研究 (6)

1.4研究对象及方法 (7)

1.5研究创新点 (8)

1.6研究内容和框架 (9)

第二章 老年人健康监护产品研发目标 (11)

2.1 老年人的健康监护产品现状 (11)

2.1.1 健康监护产品分类 (11)

2.1.2 健康监护产品的发展趋势 (12)

2.1.3 手机界面设计成为健康监护产品的关键 (14)

2.2 认知负荷在界面交互中的影响 (15)

2.2.1 认知负荷概述 (15)

2.2.2 智能手机交互界面概述 (16)

2.2.3 认知负荷对老年人使用手机APP的影响 (19)

2.3 老年人在健康监护产品时对手机界面上的诉求 (20)

2.3.1 市场调查研究 (20)

2.3.2 用户认知研究 (21)

2.4界面设计目标 (21)

第三章 上下文理论引入老年人手机界面设计 (24)

3.1上下文理论概述 (24)

3.1.1 上下文的定义及特点 (24)

3.1.2 上下文的获取 (25)

3.1.3 上下文的类别 (27)

3.1.4 上下文理论在界面设计中的运用 (28)

3.2 上下文在老年人健康监护产品界面设计的设计方法 (29)

3.2.1 上下文的使用场景 (29)

3.2.2 上下文的信息分类 (31)

3.2.3 推送信息与使用场景的映射模型 (32)

第四章 基于上下文的老年人健康监护产品手机界面设计实践 (34)

4.1实践项目简介 (34)

4.2心电监护产品的设计需求 (34)

4.2.1 心电监护产品传感器硬件设计需求分析 (34)

4.2.2 心电监护产品手机APP设计设计需求分析 (35)

4.3基于上下文的手机APP界面设计程序 (37)

4.3.1 上下文获取 (37)

4.3.2 上下文的分类 (37)

4.3.3 上下文与场景映射关系 (38)

4.4 设计提案 (38)

4.5 设计评估 (44)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2)

5.1本文总结 (52)

5.2未来研究展望 (52)

参考文献 (54)

附录1:用户调查问卷 (58)

附录2:可用性评估实验材料AOI划分图示 (60)

附录3:II组热点图及眼动轨迹图 (61)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2)

致 谢 (6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可穿戴健康监护产品成为老年人健康监护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寿命不断提高,导致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比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要严峻。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级以上老龄人口近11883万人,占总人口数8.87%。纵观全球数据,虽然老龄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1],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却是世界最高的。世界银行官方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后比例将达到11.5%,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高出2.4%。同时老龄人口在总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国家卫生报告调查,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在64.5%[2]。

与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相对应就是社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1998年国务院颁布“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截止到2011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居民医疗保修按覆盖率分别仅为36.5%和30%。原始的医疗资源手段俨然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看病吃药这种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也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去改变。因此,医疗模式正发生改变,由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将被以社区、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替代,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做到以社区、家庭为中心,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就需要自我监护以及自我诊断的产品。

如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可穿戴技术日新月异为实现这一切 提供了可能。所谓可穿戴健康监护设备是以可穿戴计算为基础,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人体相关生理、运动、位置、环境等信息,通过网络对这些信息进行本地或者上传网络进行远程处理,达到对用户的身体状况作出诊断和预测的目的[3]。例如一个有心肌梗死隐患的老年人可以借助可穿戴设备实现对心电数据的实时采集,采集的心电数据通过无通信网络将相关数据上传网络,通过本地计算以及云计算对分析心脏是否存在心肌梗死隐患,存在隐患可穿戴设备会发出警报提醒老年人及时用药。可穿戴设备其无侵入感、能实现连续动态监测等特性,能够为老年人健康监护提供了连续、实时、动态的监护。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微电子技术不断提高,传感元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多种设备间的数据传递提供了保障;智能移动设备的不断进步,为移动计算提供更为强大的本地计算能力。[4]微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设备三者结合使得可穿戴健康监护产品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