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docx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docx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docx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 巘或巚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二)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 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风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 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 6 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 3 分)

(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

的、等共同特征.

(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

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 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4 分)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 分 )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3 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

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晓雾将歇

()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3 分)

(1)沉鳞竞跃 .

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

4.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 分)

5. 填空 .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_________” .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 __________之美” .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

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 .

(五)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 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

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

蔽()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4.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

5.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

趣?

6.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

果?

7.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

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

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文中抒发了作

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妾妇之道()(2)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

(3)居天下之广居()(4)无违夫子() 5)得志,与民由之()(6)往送之门,戒之曰

() 7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翻译下面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1.

4. 简答题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2.

(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3.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下列词语 .

(1)发于畎亩之中:()( 2)举于市:()(3)空乏其身:()

(4)行拂乱其所为:()(5)人恒过:

()()

(6)而后作:()( 7)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曾益其所不能:()( 11)衡于虑:

()( 12)法家拂士:()

2.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简答题 .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

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固:()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2.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3.

4.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

6.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

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

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4. 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

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5.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 (3 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6.. 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

子之诏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成礼而去 .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 .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

1. 用“ / ”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 .

(1)天子且至且:()(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

驰约:()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谢:()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曩:()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分)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

人物的性格特征.

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

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

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

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5. 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6. 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

1.

1.( 1)“阙”通“”缺,空缺;( 2)即使;( 3)凭借或依靠;( 4)平息或停止

2.A

3. ( 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2.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B

3.

5.( 1)湍急、清澈;

4.

(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5.

(3)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6.

(三)(四)

7.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

2. ( 1)遂:于是,就(2)寝:睡觉③但:只(4)消散(5)欣赏

9.

3. (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1.

4.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12.

5.(1)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

(2) 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对即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

(五)

15.

1. 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③却(可是,但是)④通(同)

“返”,返回⑤遮蔽(遮住,遮掩)

16.

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17.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8.

1.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

4.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或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

5.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

6.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6.

7.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

往宁静闲适生活.

7.

(六)《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9.

1.(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11.

2. ( 1)方法(2)这,这样的人;能够(3)居住(4)违背

12.

(5)得到、实现(6)训导(7)谨慎

13.

3. ( 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14.

(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15.

4.( 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

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

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

(2)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

正的大丈夫 .

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

1. ( 1)被任用;( 2)集市;( 3)财资缺乏;(4)扰乱;( 5)常常;( 6)犯错误;

19.

(7)有所作为;(8)了解、明白;(9)在国内;( 10)在国外;(11)匹敌、相当;

20.

(12)同“增”,增加;(13)同“横”,梗塞、不顺;(14)同“弼”,辅佐

21.

2.C

22.

3.D

4.人恒过,然后能改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 用自己的话概括:知错就改,坚强、积极的面对生活,同时也要有英明的国君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24.

(七)

25.

1. ( 1)苦于(2)顽固

26.

2.( 1)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27.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28.

3.D

29.

4. 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30.

5. ( 1)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31.

(2)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

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

32.

6.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 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

服人 . ⑤有志者事竟成 .

33.

(八)

34.

1.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 介胄之士不拜 / 请以军礼见 .

2.( 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

35.

3.( 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36.

(2)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C (并没有体现将士们目中无人)

37.

5. 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38.

6.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39.

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40.

评论列表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 2、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4、写山奇,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一、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1.表明富春江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文言积累卡片 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一词多义:天下独绝(极),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 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清澈;水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主旨: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柳先生传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 A.渔人甚异之 B.无丝竹之乱耳 C.水陆草木之花 D.石青糁之 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 (二)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苏轼为什么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谈谈你的理解。 (四)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 22 古代神话三则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lan)焱(ya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an)民,鸷(zhi)鸟攫(jue)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a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初二下学期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八下语文导学案 课内文言文复习 一、词语释义 1.直视无碍() 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4.横柯上蔽() 5.因以为号焉() 6.性嗜酒() 7.每有会意() 8.造饮辄尽() 9.期在必醉()10.衔觞赋诗() 11.环堵萧然() 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13.骈死于槽枥之间() 14.一食或尽粟一石() 15.无从致书以观() 1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7.援疑质理() 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暂凭杯酒长精神()20.自将磨洗认前朝()21.留取丹心照汗青()22.高处不胜寒() 23.隶而从者() 24.俶尔远逝()25.四面竹树环合() 26.增其旧制() 27.巴陵胜状()28.横无际涯() 29.浊浪排空()30.薄暮冥冥()31.春和景明() 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3.或异二者之为()34.醉翁之意() 35.云归而岩穴瞑()36.山肴野蔌()37.非丝非竹() 38.冻风时作()39.偕数友出东直() 40.柔梢披风() 41.恶能无纪() 42.结庐在人境() 43.问君何能尔() 44.直挂云帆济沧海()45.高者挂罥长林梢()46.秋天漠漠向昏黑() 47.将军角弓不得控() 二、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写出所通的字,并释义) 1.蝉则千转不穷 ( ) 2.窥谷忘反 (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4.才美不外见 ( ) 5.食之不能尽其材 ( ) 6.其真无马邪? ( ) 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8.同舍生皆被绮绣 ( ) 9.百废具兴 ( )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 ) 12.恶能无纪 ( ) 1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专题训练

八(上)(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 (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春冬之时 A.渔人甚异之 B.无丝竹之乱耳 C.水陆草木之花 D.石青糁之 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 (二)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 三峡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野望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无答案)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桃花源记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标三处)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 ..缤纷: (3)仿佛 ..若有光仿佛:(4)才.通人才: (5)豁然开朗 ..俨然:..开朗:(6)屋舍俨然 (7)阡陌 ..交通:..交通阡陌:(8)阡陌交通 (9)鸡犬相闻 ..相闻: (10)悉.如外人悉: (11)并怡然 ..自乐怡然:(12)具.答之具: (13)咸.来问讯咸: (14)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15)皆叹惋 ..叹惋:(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17)欣然规.往规:(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寻.病终寻: (22)后遂无问津.者津: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 ..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足,不满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 (3)欲穷.其林穷: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3)舍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4)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5)遂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6)其欲穷其.林() 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八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言文练习 9.《三峡》(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 )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 )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三峡》郦道元 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毫无)(通“缺”)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半夜)(太阳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快)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 7.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动词,连接)(延长)(凄凉怪异) 二.翻译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初中文言文试卷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试卷一、解释加点词(20分) 1、老翁逾墙走()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便扶向路() 5、计其长曾不盈寸() 6、阡陌交通() 7、男有分,女有归() 8、是谓大同() 9、浑欲不胜簪() 10、是日更定矣 答案解析:一1、逃走2、顺着、就着3 、赠4、从前的、旧的5、满6、交错相通7、职业、职守8、这9、简直10、这 二、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0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解析: 二、1、中间相距了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水流)快。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因此大门就不用关了,这就称为理想社会。 4、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5、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三、默写古诗文(10分) (1)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2)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望岳》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3)《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和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5)晴川历历汉阳树?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 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篇一:《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篇二:《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三峡》 一、作家作品 《三峡》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于教材的重点词语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___________________ 2.略无阙 ...处略无:__________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非亭 ..自非:___________________ ...午夜分 亭:__________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见曦月 ..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 5.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___________________ 6.沿溯 ..阻绝沿:______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____ 7.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_________ 8.不以疾 ...也不以疾:___________________ 9.则素湍 ..绿潭素湍: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清 ..倒影回清:___________________ 11.绝.·多生怪柏绝:___________________ 12.飞漱 ..其间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 13.清荣.峻茂荣:___________________ 14.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_____ 15.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___________________ 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 16.林寒涧肃.肃:___________________ 17.属引 ..凄异属:___________________ 引: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 (一)阅读《人琴俱亡》,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此已丧矣便索舆来奔丧 B.楚王闻之何以都不闻消息 C.子敬素好琴取子敬琴弹 D .何以都不闻消息都不哭 E.对曰:“齐人也,坐盗。”便径入坐灵床上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2分) A.赶尽杀绝B.悲痛欲绝C.绝无此意D.美妙绝伦 3.下而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寡人反取病焉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B 而子敬先亡亡羊补牢 C王曰,何坐便径入坐灵床上 D 弦既不调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同学认为文章 开头写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对此, 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6.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不调”说明了什 么? (2分) 7.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二)阅读《晏子使楚》,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

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3核舟记课内篇20180820264

3 核舟记 一、趣文导读 坐椅子 一家索债人多,椅凳俱坐满,更有坐上者。主人私谓坐者云:“足下明日早些来。”那人意其先完己事,乃大喜。遂扬言发散众人。次日明即往。叩其相约之意。答曰:“昨日有亵坐,甚是不安。今日来,可占把交椅。” 【译文】 有户人家讨债人很多,椅凳都坐满,还有坐在门槛上的。主人悄悄地对坐门槛的人说:“你明天早些来。”那人以为先要还他的债,十分高兴,于是劝说他人全部散去。那人第二天黎明时马上前往,述说前日相约之意。欠债人说:“昨天有所亵渎,让你坐了门槛,很是不安,今天让你早来,可先占把交椅。”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文言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复习必备 l 文言文 第一课《桃源源记》 第一篇: 【甲】《桃源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并怡然自乐()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 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 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4分) 第二篇: 【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小子识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4分) A.何为不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苛政猛于虎也贤于材人远矣 C.夫子式而听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19秋部编)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一)

(2019秋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一)《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二、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物特点。 B、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文章描写三峡壮丽景色,写出了三峡独特美,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D、本文语音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很有节奏感,表现力强。 四、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峻,中间狭窄,绵延长远。 B.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势之大,并且运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和前面对山势的描写形成对照。 C.第三段写了三峡在水势较小的季节,仍然充满活力。全段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尤其出了对“怪柏”顽强生命力的褒扬。 D.最后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五.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C、第三段中“清荣峻茂”四字状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高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七、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