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2010年第3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32010 (总第199期)J OURNAL OF X I AM EN UN I VER SI TY(A rts&Soc ial Sciences)G eneral Se rial N o.199

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任 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马克思具有丰富的金融危机理论思想。金融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在于金融固有的不稳定性质。金融不稳定性表现为金融过敏、股市波动、金融传染与契约风险。金融危机产生的具

体原因有:生产危机、金融紊乱、国际贵金属流动等。在金融危机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调控措施

以减缓金融危机的影响。内生货币决定了它的行为基础。与后凯恩斯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的金

融危机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后凯恩斯主义;金融危机;金融不稳定性;中央银行

中图分类号:F0-0;F83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3-0028-07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本质上是货币经济。贵金属货币由纸币代替,意味着货币与商品价值的分离。由于货币既与商品联系,又可脱离商品展现自身的运动规律,意味着社会具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对此,马克思指出: 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1975b:585)关于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王德祥(2000)研究了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依据的背景、可能性、现成机制与现实条件,刘明远(2009)研究了马克思金融危机的结构、要素与机制。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自身体系展开的。本文的创新在于,借鉴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如金融不稳定性、内生货币等思想,来研究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

金融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在于金融所具有的不稳定性。所谓金融不稳定性,或者称为金融脆弱性,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明斯基(M inskey,1982,1992)明确提出的。它包含这样几层意思:金融危机不是由于外部冲击,而是源自内在波动;经济主体对投资项目进行债务融资,当不能偿还债务时,债务通缩的恶性传导,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银行信用的自发扩张推动经济过热,银行

收稿日期:2009-08-14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西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研究(2008B029);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马克思的内生增长理论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研究(20060390708)

作者简介:任力,男,四川西充人,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本身成为庞兹金融(Ponzi fi n ance);投资者非理性的预期行为掀起了投机狂潮,要求政府对经济实施必要的干预。上述思想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已有体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主要表现就是金融不稳定性。马克思具有丰富的金融不稳定性思想,并把它作为金融危机的一般原因,具体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金融过敏。资本主义金融制度包括信用制度与银行制度,它具有融资功能,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提高了生产的资本动员能力;反映在银行体系上,表现为银行只需保持较少的准备金,就能实现贷款的倍增功能。但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无法面对所有的资金兑现,这意味着经济金融环境的细微变化将引起金融体系、经济体系的巨大波动。金融体系的这些不稳定的性质,马克思称之为 过敏。 正是这种发达的信用制度与银行制度,引起了整个机体的这种过敏现象。(马克思,1975b:647-648)?信用制度具有助长买空卖空和投机交易的作用,助长了金融不稳定性。金融过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币值不稳。作为价值尺度,金属货币能更好地代表商品价值,但当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向后,货币币值受到所发行纸币数量的影响,形成货币固有的不稳定性。

第二,股市波动。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金融资本家的根本目的。金融市场中,实物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分离,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与交易策略的创新,使金融距离实物基础愈来愈远,形成的虚拟资本容易产生泡沫经济,这就是虚拟金融的脆弱性。它是导致金融市场处于波动的根本原因。金融市场脆弱性主要来自于股市的过度波动性。虚拟金融的脆弱性由于股市的特征而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如过度投机、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交易和市场结构产生突变。这些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助长了股市波动。

第三,金融传染。金融的不稳定性还可能来源于金融具有的传染特性。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通过金融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其中某一商品市场发生价格异常、供求异常、支付异常等现象时,便会通过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向金融市场内传导,影响其他商品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均衡。货币危机可能由某一特定国家普通的工业和商业交换的链条的断裂而引发。

第四,契约风险。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经济运行的当事人按照契约的规定履行承诺,进行商品、劳务交易以及相应的金融行为。但是,各方当事人对契约本身的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一,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隐藏信息,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易是一种承诺或契约规定的未来支付,履行契约意味着货币支付的功能得以实现。当履行契约的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经济当事人某一方违背契约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价格或价值在合约期满前下降,债务人便不能筹集所需金额缴纳合同。或者作为互相衔接的连环合同中的一份,如未能支付便会迅速传递其他商品交易,这会导致商品的强制销售,作为债务人必然会力求取得需求的资金以履行到期义务。可见,因某一特殊支付的违约而引起的一连串反应,导致信用关系异常,商品销售将对货币形成倒逼机制,最终必然导致 信用体系突然转变为货币体系(马克思,1975b:608)。这就是说,金融不稳定性也可能来源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违约风险性。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

金融的不稳定性只是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一般原因,它使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处于潜伏状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积累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危机。这是金融危

? 过敏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所对应的是 oversensitiveness(C ap ital V o l%,P671,Ch i cago:Charles H. K e rr&Co m pany,1909)或者 ove rsensiti ve(Cap ita,l V o l3,P706,N ew Y o rk,R andom H ouse,1981)。

机的显性化过程。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体现于#资本论?的论述中。我们按照金融危机的来源将其分为下列三种主要类型。

(一)生产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

生产危机包括生产过剩危机和生产不足危机,并以前者为主要形式。生产过剩危机形成的主观原因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竞相投资利润率高的部门,对于基础性、公益性部门不愿意投资。客观条件是机器化大生产,它对以往生产方式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功能,其生产扩张迅速超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形成相对过剩。此外,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如恩格斯指出英国对印度和中国实行的委托销售而形成的新制度,造成市场商品大量过剩和崩溃。生产过剩的情况下,大量商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资本家的投资无法收回,产业链条上的债务的支付无法兑现,影响其他生产者的到期支付,资本家对交易的信心减弱,整个信用关系开始恶化,社会恐慌开始蔓延,商业信用逐渐崩溃,市场要求以货币为支付手段而市场利率飙升到最高水平。金融危机爆发, 货币荒迅速扩散。这时,一方面资本家纷纷要求以现金支付债务;另一方面,工商资本家不再愿意以赊销的方式出卖商品,要求用现金来偿还过去的债务,这就造成了现金需求的急剧增长。但银行对工商业的贷款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无法回收,以及存款人纷纷提取存款,使借贷资本急剧减少,借贷资本的供不应求使利息率提高。与此相反,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则因为企业利润下降,利息率上涨和资本家纷纷抛售等原因而猛烈下跌。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必然使与它们有关的银行因为贷款无法收回而宣告倒闭。

生产不足的危机,通常是由于自然原因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引起的生产减产的危机。恩格斯以1846年农作物歉收引爆金融危机为例说明了这种情况。当农作物歉收时,英国国内需要大量进口生活资料,国际市场的支付是以贵金属进行的,这导致贵金属流向国外,进而导致英格兰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活动自由受到了严重限制,它们必须紧缩货币信贷。即使将贴现率提得很高,仍然不能减少汇票的贴现。于是,以往畅通的银行支付现在陷于停滞。停滞起初是局部的,后来成了普遍现象。贴现也逐渐停止,支付普遍停滞使众多银行濒临破产的境地。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与金融存在共生关系,它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又以自身的运行规律,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危机反映在金融上,产生的 货币荒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无法支付兑现的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是现金奇缺、利息率猛涨、有价证券价格暴跌、银行大批倒闭、信用极端紧缩等。因此,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流通的危机和信用体系的危机。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生产过剩导致货币资本过剩,并随着信用程度的深化、信用链条的延长而扩大,反过来又将扩大生产过剩。当然,货币资本本身的过剩,并不意味着缺少投资领域。它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经济结构失衡的过剩。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畸形发展,有的生产领域投资过多,生产过剩,有的生产领域投资过少,甚至无法问津,生产不足。

(二)金融紊乱产生的金融危机

这种危机独立于生产危机。它 可以单独地产生&&它的直接范围是银行业、股票交易所和财政。(马克思,1975a:158)?这种独立于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以外爆发的货币危机,一般表现在货币信用体系的某些环节上,如交易所危机和货币危机、财政危机等。它具有经常性、突发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借贷资本过剩、货币贬值、黄金价格上涨、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经常波动、货币信用持续恶化。具体地,这种类型的危机又可分为如下类型:

1.金融操纵型。货币资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本,它主要是由类似于现代商业

?英文版中对应的是 bank i ng,t he stock exchang e,and fi nance,中译版将 fi nance译为 财政,但从上下文来看,译为 金融似乎更恰当些。

银行的货币银行家操纵的。货币银行家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与其他大货币资本家联盟,据此与小货币资本家展开竞争,并迫使后者退出市场,形成寡头垄断的金融市场。马克思在揭示货币市场被操纵的情况时说: 伦敦有很多大的货币资本家,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在一定的时候使整个货币市场陷于混乱,并从中极其无耻在榨取那些较小的货币经营者&&只要三家大银行联合行动,就能够用同一手法把紧迫情况变为恐慌。(马克思,1975a:613)可见,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受寡头垄断的金融资本家影响的。

2.银行危机型。银行危机是指货币经营业者不能支付账户存款而面临破产的情况。它是不同于金融操纵的另一种类型。发生银行危机的原因在于三种情况。一是过度的金融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导致银行危机。二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缺陷,当银行资金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发生银行挤兑时,造成银行经营条件恶化而导致银行危机。三是 投机骑士的影响,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投机骑士是指 没有准备资本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资本而完全依赖货币信用进行投机的人(马克思,1975b:553)。他们利用货币信用进行银行融资,当危机发生时,再生产过程瘫痪,信用停止,投机骑士的支付也停止,融资银行立即陷入危机境地。 投资骑士实质上玩的是 空手套白狼的金融赌博,将融资的风险全部推向银行。总之,银行危机的特点是银行自身的资源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大量银行倒闭;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过度信贷扩张,监管失误加剧了银行危机。

3.信用异常型。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当信用的过量扩张,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人们对信用的信心下跌而对现金支付的需求上升时,就会产生信用异常型金融危机。由于社会恐慌,人们对合同的信任降低,再生产信念遭到破坏,对商业信用的需求减少等信用收缩的情况产生了信用危机,此时,人们不愿意兑现合同,更倾向于现金交易。 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对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会出现。(马克思,1975b:554-555)当社会普遍倾向于现金交易时,信用链条断裂,社会陷入金融恐慌,支付手段的转变使信用经济转向货币经济,能够流通的只有贵金属。

4.交易所危机型。交易所使铁路、纺织、化学工业、土地、银行和其他信用机构都通过交易所证券化、股份化,形成了更大的铁路、纺织等股份公司。交易所成为资本家兼并、收购与重组资本的最佳场所。由于交易所具有的投机、赌博功能,交易所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另一个爆发点。股份资本成长和资本市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的因素进一步增加。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企业的经济利润增加,社会民众对经济发展的预期看好,股票价格上升。各种金融市场交易增加,市场上的股票购买持续增加,信用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信用链进一步延伸,特别是货币市场,同样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上述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投机繁荣,同时潜伏了大量的投机泡沫。当经济周期由上升转变为衰退时,投机泡沫破裂,金融市场濒临崩溃,社会民众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就会转变为悲观预期,股市资金大量撤出,银行利息率上升,加速了股票价格的下跌,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者手中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大幅下挫。

金融紊乱型金融危机与银行家的贪婪存在密切关系。金融贪婪是货币拜物教在金融行业内的体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必然催生金融赌博。金融赌博的结果出现新的金融贵族阶层。他们 像鹿渴求清水一样,他们的灵魂渴求货币这唯一的财富(马克思,1975b:159)。信用体系使金融资本家具备冒险的动力,通过股票的交易进行财富的强取巧取,在这种赌博格局中,呈现大鱼吃小鱼的生态法则。金融贪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体做法是延长金融产品链条,通过发明各种证券、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将具有较大金融风险的产品隐藏而变成收益较高、不确定性大的金融产品,甚至通过欺诈销售金融产品,散布不实的金融信息,操纵金融市场,致使金融市场动荡。

(三)国际贵金属流动引发的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虚拟金融全球化。一个国家的生产危机与金融紊乱通过国际贸易与金融的联系,引起贵金属在国家间的流动,使一切国家都具备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条件。当一国生产过剩时,它将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向其他国家输出商品。商品输入国家购买商品后贵金属流出,引起本国 货币荒,加剧本国的货币支付危机,这样就极可能爆发金融危机。从普遍意义上讲, 一切国家都发生了进口过剩和出口过剩(在这里,我们谈的不是歉收等,而是普遍的危机);也就是说,都发生了生产过剩,而由于信用和随信用发生的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过剩更加严重了。(马克思,1975b:557)这就是说,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生产过剩,在信用危机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金融传染,如股票、债券市场向其他国家漫延,使各个国家都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国际金融危机。 在普遍危机的时刻,支付差额对每个国家来说,至少对每个商业发达的国家来说,都是逆差,不过,这种情况,总是像排炮一样,按着支付的序列,先后在这些国家里发生。(马克思,1975b:557)

此外,马克思提出了作为社会心理反应的社会恐慌将加重金融危机,这是马克思对金融危机思想的一个贡献。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因各种关系而自发产生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这种心理包括自己对他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关磊、胡绪明,2006)。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金融危机中的信号从一个当事人很容易传播到其他当事人,并在一个阶级内漫延开来,这就是金融危机基于社会心理形成金融恐慌的简单过程。

三、金融危机下的中央银行

在马克思看来,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的职能明显地与其他银行职能不同,它是 银行的银行,具有国家银行的特殊职能,是 一个受国家保护并赋有国家特权的公共机关(马克思,1975b: 616)。英格兰银行可以根据形势对经济进行货币调控以对付金融危机。它可以发行银行券,以购买公债形式支持政府,代理国家支付公债利息,代理国库和负责保管政府的税收存款等。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能够实行这些调控措施,其行为基础体现了马克思的内生货币思想。

(一)中央银行的行为基础???内生货币

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内生货币这一概念,但从他对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以及银行资本运动形式的论述中,可以体现马克思具有丰富的内生货币思想。这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从内生货币供给的角度理解货币的创造和货币的本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事实上,很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马克思视做内生货币理论的先驱。从信用货币的内生创造过程可以得出,流通中的商品总额决定的内生货币量,可以表示为: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货币的内生性,限制了货币当局干预行为的范围。从这个意义说,货币当局也是内生的。货币当局的内生性意味着他们有权力干预货币运动,但干预的措施是有限的。从马克思对19世纪货币论争的评论,可以得出两点启示:一方面,货币当局的干预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有限的工具。纸币流通是独立于 英格兰银行的意愿,英国立法机关甚至不处理纸币与金融储备之间的不同关系。马克思承认代表国家意志的英格兰银行能干预货币运动,但否定了英格兰银行有绝对权力控制流通或者甚至交易媒介的数量。货币并不是中央银行创造的,货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和流通过程对货币的内生需求, 发行银行券的银行决不能任意增加流通的银行券的数目(马克思,1975b:594)。 只有营业本身的需要才会影响流通的货币即银行券和金的数量(马克思,1956:596)。这些论述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货币内生的思想,表明了国家对货币干预的局限性。

(二)中央银行的调控措施

第一,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意志,对银行系统进行宏观调控。 英格兰银行作为一个受国家保护并赋有国家特权的公共机关,是不可能像私人营业那样肆无忌惮地利用自己的权力的。(马克思, 1975b:616)马克思的银行理论说明了,在金融危机下,加强银行当局对金融的调控的重要性。中央银行起着全国信用的后盾,发挥最后贷款人功能。 即使在最普遍最强烈的不信任时期,银行券的信用仍然没有动摇,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种价值符号实际是以全国的信用作为其后盾的。(马克思,1975b:629)

第二,准备金调整。所谓准备金,按照马克思的解释,是指 为了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最低限额的金属贮藏(马克思,1975b:643)。中央银行为了能够参与国际市场,必须拥有黄金贮备。其用途在于三个方面:国际支付的储备资金、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马克思指出中央银行可以调整准备金以对付金融危机。当发生金融危机,出现通货膨胀趋向时,中央银行要求增加准备金储备,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相反,如果发生 货币荒,中央银行要求减少准备金储备,其他货币资本家可以贷出更多货币,市场上流动货币增加。

第三,贴现率调节。贴现率调节的目的在于避免市场上货币量过多或者过小。当发生金融危机时,降低贴现率,有利于货币向银行回流,提高贴现率,减少货币流向银行。在发生 货币荒的情况下,需要提高贴现率。恩格斯在补充马克思关于英格兰银行的调控作用时,借助伦敦联合银行股东大会主席里奇的话说,英格兰银行在1893年把贴现率由7月的2 5%提高到8月的3%至4%,尽管如此,在四星期之内还是损失了450万镑黄金,所以又把贴现率提高到5%,于是,货币回流,银行贴现率也在9月下降到4%,在10月下降到3%。

第四,利率调节。中央银行具有调节市场利率的功能。 英格兰银行的权力,在它对市场利息率的调节上显示出来。(马克思,1975b:615)当发生金融危机,存在通货膨胀趋向时,英格兰银行提高利率。若提高的利率不高,回流的贵金融金不多,意味着消费者更愿意将货币持在手中,这类似于凯恩斯所说的 流动性陷阱。在紧急时期,英格兰银行会控制利息率,直接进行利率干预。

第五,汇率调节。各国均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贵金属储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国的相对储藏量,是由各国在世界市场上所起的作用决定的。贵金属在发生国际贸易的国家之间流动,就是为了恢复贵金属在各国之间之前的分配比例。而这种国家间的贵金属流动是由汇率来调节的。同时,汇率的调整要受到利率的影响。当然,汇率并不必然与资本流动相关。如果是实物资本的流动,则不会对汇率产生影响;若是货币资本的流动,则它会影响输出国的货币市场,从而影响利率与汇率。

第六,暂停执行银行法。马克思在分析1847年金融危机时说明 银行法暂停执行,危机就被制止了(马克思,1975b:609)。马克思的分析表明,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央银行可以停止执行有关经济法律,对金融系统实行危机时期的特别法案干预,其目的在于使经济形势走出金融危机。

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可采取上述多种措施减缓危机。这些措施体现了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在实践上的必然要求。现在看来,这些调控措施与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具有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一面。这恰恰反映了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的提出已经超越其所处的时代,表明马克思的中央银行理论至今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结论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发现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与后凯恩斯主义理论均强调金融危机的内生性,但有几点不同。第一,马克思的金融不稳定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金融过敏、股市波动、金融传

染与契约风险,而后凯恩斯主义则仅仅强调债务履行的风险是金融危机的原因。第二,后凯恩斯主义仅从货币角度考虑危机,而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生产危机可能导致金融危机,金融紊乱、国际贵金属流动也可能产生金融危机。第三,马克思与后凯恩斯主义都承认中央银行的内生性,均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但马克思的应对措施更为丰富,它包括准备金、利率、汇率,以及必要时可以实施金融危机时期特别银行法等措施。第四,在说明中央银行的干预职能为什么是有限的问题上,后凯恩斯主义就金融论金融,而马克思揭示了货币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它反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此外,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具有许多新颖、独特的观点,如用金融过敏、金融贪婪、货币荒、社会恐慌、投资骑士来解释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内在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尽管是150多年前的产物,但它已经超越了它的时代,是对货币经济学的重要贡献。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之后,西方掀起的 马克思热正是马克思理论现代魅力的体现。对马克思金融危机思想的更深入解读,也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关磊、胡绪明,2006:#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现代社会心理建构中的作用?,#世纪桥?第12期。

刘明远,2009:#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结构与变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1975a:#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1975b:#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德祥,2000:#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危机理论及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第3期。

M i nsky,H.P.,1982, The F i nanc i a l Instab ility H ypo t hesis:Cap itali st P rocesses and the Behav i o r of the Economy,In C. P.K i nd l eberge r,https://www.360docs.net/doc/514240514.html, ffargue,F i nanci al Crisis,T heory,H istory,Po licy,Ca m bridge:Ca m 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

M i nsky,H.P.,1992, F inancia l Instab ili ty H ypothesis,The Jerom e L evy E cono m ics Instit u te,W ork i ngPap er.

[责任编辑:叶颖玫]

A Study of F i n ancial C risis Theory of K arlM arx

RE N L i

(Depart m ent of Econo m ics,X ia m en U n i versity,X ia m en361005,F uji an)

Abstrac t:M arx ist Econom ics is rich in t heoreti ca l concepti ons about fi nanc i a l crisis.A ccord i ng to M arx,the gene ra l cause o f fi nanc ial crisis lies i n t he instability i nherent i n fi nance.T he i nstab ility is character ized by fi nanc ial oversensiti v ity, stock m arket vo latility,fi nanc i a l contag i on and contractual risk.Specificall y,reasons for the fi nancial crisis i nc l ude produc ti on crisis,fi nanc ial chaos,i nte rnati onal flo w o f prec i ous me tals,etc.Dur i ng a fi nancial cr isi s,centra l banks can take ad j us ti ng and contro lli ng m easures to a ll ev i a te the i m pact of financial cr i s i s.Endogenousm oney deter m i nes t he li m itati on of cen tral bank behav i or.Co m pared w ith the Post-K eynesian T heo ry,M arx s theo ry o f fi nancia l crisis has unique theo re tica l i m p licati ons.

K ey word s:M arx,Post-K eynesian Econo m ics,fi nanc i a l crisis,fi nanc ial i nstab ility,central bank

金融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不仅次数大大增加,破坏力也明显增强。理论界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的热情也同时被激发。迄今为止,金融危机理论大致可分为三代:以Krugman (1979)和Flood and Garber (1984)为代表的第一代理论;以Obstfeld(1994、1996)为代表的第二代理论;第三代理论因出现较晚,争论很大,流派很多。第一代模型认为政府实行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制的内在矛盾引起一国外汇储备的枯竭,当外汇储备降到临界水平就会引发投机性攻击,造成危机。第二代模型认为政府行为并不是线性膨胀的,而是理性的;所以政府会比较维持和放弃汇率制度的成本来选择措施,危机并不一定发生在储备耗完之后;另外这模型还强调“多重均衡”和“自我实现”性,当公众预期危机会发生时,“好”的均衡会转为“坏”的均衡从而引发危机。第三代模型的观点还不统一,研究者从而不同角度对危机形成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有的强调危机的传染性、有的强调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有的强调道德风险引起的过度借贷、有的强调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还有的强调企业的收支平衡恶化。三代金融危机模型都与现实事件相联系。第一代模型是对七八十年代拉美金融危机的解释,第二代模型以1992年EMS 金融危机为基础,第三代模型是对1997亚洲金融危机的解释。 1、第一代模型 1.1基本分析框架 0,>-=-αφαφt t t i y p m (1) 10)1(<<-+=r R r rD m t t t (2) 0>=μμt D (3) t t s p = (4) t t t s E i i +=* (5) 除了利率,其余的变量都为LOG 值。t m 表示名义货币,t D 国内信贷,t R 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t s 即期汇率,t p 价格水平,* i 国外利率(假定为常数),t i 国内利率。t E 表示t 时期可用信息的预期值。 方程(1)定义了实际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国内利率成反比。方程(2)是将货币量与储备和国内信贷相联系的一个等式。(3)式表示国内信贷以速度μ增长。购买力平价和公开利率平价分别由(4)式(5)式表示。 在完美预期条件下,t t t s s E =。设0* ==i y 并结合方程(1)、(4)和(5)得到: t t t s s m α-= (6) 当汇率固定时,设为s ,则0=t s 。中央银行通过向公众购买或出售国际储备来调节国内货币需求。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当代资本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看 ■龙在天/编写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发表评论,阐述自己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看法。希腊学者萨瓦斯?迈克尔-马特萨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撰文认为,全球化只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的新名词,这次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惨败,换句话说,是新一轮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而表明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历史性衰落。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全球化、俄罗斯和〈共产党宣言〉》,作者在1998年6月向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组织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了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一、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在这次亚洲危机中,所谓的“虎”们的经济“奇迹”破灭了,随后日本经济急剧恶化,一个即将到来的经济灾难的幽灵正在世界徘徊。英国首相布莱尔承认,世界经济正面临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困境。 欧盟和美国都对金融危机忧心忡忡。美国担心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他们的“战略利益”,换句话说,他们担心危机的革命性后续效应。在经济灾难的幽灵背后,另一个举世闻名的老幽灵———共产主义和革命的幽灵卷土重来了。 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推翻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是《共产党宣言》的中心议题。但是,在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所谓的“左派”、尤其是丧失斗志的后1991年左派赞扬《宣言》中有关资本主义“革命化”、“全球化”趋势的描述,而将其革命结论轻视为乌托邦和“有害的”

或“非所期望的”;而另一方面,有阶级意识的右派却发现这个所谓的“乌托邦”式革命的部分才是最令人害怕的! 但事实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预言和对革命的展望是不可分割的,前者导致后者,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当《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进步性或指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时,并没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意思。这里的要旨是要从“世界历史观点”出 发,把握资本主义的运动和暂时性特征。资本主义是以交换价值为取向的生产方式,因此它必须不断地对生产技术进行革命化,并使经济生活国际化,建立劳动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历史成熟性之后,便与私人占有财产和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发生激烈冲突。资本主义带来的世界性趋势发现资本本身是自己的巨大障碍,于是要克服它,超越它。 马克思的预言可以概括如下:和资本与生俱来的世界性———或用流行的术语,作为一种过程的全球化———在一种资产阶级社会愈来愈不能控制或不能解决的螺旋式危机中与资本发生冲突,当所有的矛盾积聚到最高峰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发动作为世界性阶级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解放被压迫的全人类,赢得一个新世界。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 及在本世纪的四个阶段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的150年里,这一预言毫无疑问得到了证实。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现代生产力的世界性特征已经形成。作为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作为过去20年里帝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卫道士所使用的神话的资本全球化,在我们所处的帝国主义腐朽的时代螺旋式地发展着。这一螺旋发展的每一次抑制都以资本的矛盾的总爆发、以世界经济危机而告终。然后,这个螺旋扩大了范围,寻求危机的出路。但是,每一次寻求危机出路的办法,“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 学科、领域代码:0305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本专业研究生应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科基本理论,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能够服从国家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企事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编译有关论点,撰写论文摘要。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自己动手编辑打印学位论文。4.为形成专业优势,研究生对所学课程的选修和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以本研究方向为重点,向着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发展,使自己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6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代码按照国家培养标准号码)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 4.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 6.党的建设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课程学习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学术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经指导教师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但论文工作时间要求不变。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程(学科平台必修课和学科方向选修课)和素质工具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 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 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 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欧洲货币体系因此面临自建立13 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它迫使欧洲货币体系在短时间内两度调整汇率,这就给欧洲货币体系乃至经济与货币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二次是1994岁末199 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 94年12月19日墨西哥财政部长突然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次日,政府又宣布中央银行不再

马克思理论视角下的美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与启示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当前有“触点论”、“政策论”和“桥梁论”三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上是由生产过剩导致的剩余价值实现矛盾引发的。结合实际可以发现,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依靠信用过度扩张化解需求矛盾,从而加剧了金融风险、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和经济虚假繁荣。以此为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要注意坚持依靠创新刺激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以国家为主体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以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马克思金融危机 2006年春,美国“次货危机”开始显现,最后发展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其原因分析,成为理论界研究热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规律,对预测美国金融危机、解释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宏观调控要以此为鉴,主动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美国金融危机形成和扩散的一般原因 1、次货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触点论”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市场内因论,认为没有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导致美国次贷市场运转失灵引发金融危机。次贷是美国房产贷款中面向信用纪录不佳或收入证明缺失的持“次级信用”的客户而产生的贷款。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房价2004-2006年上涨了40%-70%。在房价上涨预期下,银行降低信用门槛,推出了“无本金贷款”、“循环贷”等贷款品种,助长了投机,推动房价继续走高。美联储2005年开始将利率从1%提升到5.25%,促使经济降温,房价下滑。房价下降预期增大和还贷压力增大的双重约束,使次级贷款违约率在2006年底上升到13.3%。违约率持续上升,带来债务状况恶化,导致美国大型次级房贷公司纷纷破产,前者的破产和倒闭带来越来越多的金融集团和公司破产,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动荡。 2、金融政策导致金融危机的“政策论”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政府外因论,认为次级贷款仅占美国房贷市场的7%-8%,次贷危机之所以形成金融危机,金融自由化政策是根本原因。一是金融工具创新过度。次级贷款被房贷公司购买后,资产证券化成为债券在市场发售。经济繁荣期,它们被投行和对冲基金看好并购买,投资银行利用金融创新再出售,一元贷款被放大为数十元的金融衍生品。信用链条拉长,导致金融产品的基础价值被忽视,助长了极度短期投机。美国还依靠政府信用成立国家保险公司对债券违约进行保险,总额从2001年的9000多亿发展到2007年底的62万亿美元。这种情形下,总额不大的次级贷款危机产生了规模巨大的债务危机,政府已难以挽救。二是金融监管不力。美国鼓励自由的跨国金融活动。对新金融产品,政府主要依靠市场评级机构的评级、研究报告和资本抵押标准要求来化解金融风险,缺乏审查和监管以及对金融泡沫的预警。这样,当投机盛行时,投机主体和评级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评级机构做出背离信用基础的评级行为,向市场释放错误信息,便会提升系统风险。 3、经济全球化形成全球经济危机的“桥梁论”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外部条件论,认为经济全球化活动使美国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一是金融活动全球自由化使美国金融危机向发达国家扩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商业银地普遍购买美国次级债券,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汇丰银行、德国工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集团等相继暴出巨额坏帐,引发本国金融动荡。二是金融危机的财富效应和政策效应使危机延伸到实体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后,消费者个人财富缩水,银行紧缩银根,消费和投资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三是全球经济活动依赖性增强使金融危机向全球实体经济漫延。美国在全球几大经济体的出口市场中占据很高比例。美国国内经济衰退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大幅下滑,导致经济增速下降。 二、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经济危机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上是生产过剩导致剩余价值无法实现引发的。生产过剩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消费者购买力不足;购买力不足在于私有制引发的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资本主义银行制度、信用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结构的冲突把生产过剩矛盾推向不可调和地步时,潜在危机便转化为现实危机。 (2)克服经济危机的途径。一是根本性制度变革。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变革,才能根本化解经济危机。二是政府宏观调节。通过调节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创造新的投资和消费机会、实行信用扩张、扩大政府公共支出等宏观政策,刺激需求,缓解生产过剩。 2、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马克思理论视角下的美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与启示 ○李江磊 (军事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35) 宏观经济 82 《当代经济》2009年9月(下)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09经济一班郭建梅 200901402149 摘要: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时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其中有关经济危机的本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危机的周期性发生等方面的科学论断,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有效性和借鉴性。基于上述分析得出该理论对于中国认识危机、应对危机的挑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每当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就像受到一次瘟疫货战争一样被破坏,颓然陷入瘫痪和混乱的状态。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大机器工业时期以后,从19世纪初叶开始,每隔若干年就要经历一次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商品流通停滞,有大量商品由于找不到销路而堆满仓库,有些甚至被成批的毁掉; 很多工厂减产、停工甚至倒闭,生产猛烈下降; 信用

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 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劳动者的收入显著下降,生活困苦不堪。 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虽然不同,但是一般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 一方面有着堆积如山的找不到销路的过剩商品,另一方面却是广大人民的饥寒交迫。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最一般的额表现,是商品买和卖的脱节,也就是商品卖不出去。当商品交换还处于物物直接交换的时候,买和卖同时发生,商品所有者既是卖主同时又是买主,不存在买和卖的分离,也就不可能引发任何形式的经济危机。但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即商品流通出现以后,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裂成了两个互相独立的行为,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卖了自己的商品之后不继续实行购买,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引起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商品买卖日益有更多的部分会采用赊购赊销的方式,即货币在两个不同的、彼此分开的时刻执行两种不同的职能。首先,货币作为价

用马克思理论解释2008金融危机

回顾2008年,可以说是多事之年。其中最为严重的恐怕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了。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简单的说,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本学期,本人所学的课程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查阅其它的一些相关资料后。说说本人用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内容解释本次金融危机。 马克思关于危机理论的论述十分耐人寻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通过这句话,可以得知虚拟资本无节制地背离实体经济是危机爆发的根源所在,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高科技带来的效益被少数人获取,是爆发的深层原因。 马克思也曾提出过经济周期理论。他曾说“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同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其顶点就是普遍危机。”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恰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我认为,也许在未来,历史学家会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因为这两次危机有很多的相像点,并且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揭示中论述道:“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其中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衍生的资本金融化、虚拟化及金融市场中投机、赌博和欺诈的盛行的论述,可以说对此次金融危机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资本家唯一的目标是把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导致资本积累呈现出脱离社会需要而无限扩张的态势。这点深刻地分析了虚拟资本的产生机理、基本属性、运行规律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的生产过剩,仅仅是指可以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即可以用来按一定剥削程度剥削劳动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过剩;而这个剥削程度下降到一定点以下,就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和停滞、危机、资本的破坏。”可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危机。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相对过剩”,它是针对“绝对过剩”而言的。马克思又指出:“生活资料和现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产得太多了。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像人一样地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

浅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现代西方经济危机的解释

浅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现代西方经济危机的解释 【摘要】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西方现代所发生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做出的分析,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批判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指出了现代西方经济危机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缺陷。从马克思的角度给出了经济危机的合理解释和解决方案,以及在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上与新自由主义的相似性。【关键词】现代西方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曾有深入的研究。他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出发去寻求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存在的根源。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定的历史现象,也是资本主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表现。经济危机的克服是以生产力的破坏为代价的,其真正消除只能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而如果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讨论的话,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含4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而其中危机阶段是必经的阶段。 西方的经济危机理论一直试图寻求克服经济危机并使其不再发生的方法,这与马克思的观点显然是相悖的,历史上诸多经济危机的结果也显示了其理论缺陷。 一、凯恩斯主义与西方经济危机理论的缺陷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现行经济政策是基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定的,其主要手段是将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深入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起源于1929-1933年发生的大萧条,这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发表 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罗斯福总统采纳了这种方法,推行“新政”化解了经济危机。然而,凯恩斯的理论并没有彻底解决西方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1,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这两个负 相关的指标同时大幅度升高。油价暴涨,迫使中央银行使用过度的刺激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2。尽管后来弗里德曼(M. Friedman)提出了货币主义来替代早期凯恩斯主义,将调控失败归因于货币因素。萨缪尔森(P. Samuelson)提出了“乘数-加速原理”,连同哈耶克(F. Hayek)基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3,为已经发生的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些较合理的解释。但这些理论本质上并未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纪初至今的几次经济危机中,政府基于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所使用的一系列对策都没有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有新的理论产生,试图解释之前发生的一系列现象,但这些看似完善的理论在之后一次经济危机中又失灵了。这本身说明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缺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起源于生产过剩。而生产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由宏观调控过度所导致的,即“看得见的手”把“看不见的手”要 1即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是stagnation和inflation的合成词 2price/wage spiral,指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促使工资提高的螺旋式的通货膨胀状态 3其主要理论见哈耶克《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它和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等学科方向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个学科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的阵地,学科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199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02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均属于本学科第一批授权点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个二级学科,同时建设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2个二级学

金融危机理论

金融危机理论 金融危机理论(Financial Crisis Theory) [编辑] 金融危机理论的概述 20世纪多次金融危机使社会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相应的研究催生了金融危机理论。金融危机理论呈现为经济金融视角→货币金融视角→技术金融视角的研究进程,折射出研究者从理论解释到防范危机的愿望。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因为资本账户的高度管制,亚洲金融危机没有传染到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其稳定性没有造成重大影响。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没有参加比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人为割裂),所以没有输掉比赛(国内金融稳定性未受重大打击)。然而,时过境迁,这种侥幸或运气恐怕难以为继:第一,我国已经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金融改革已经提速,长期积累的隐性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并释放其积累已久的破坏能量;第二,由中国加入WTO导入的金融开放,在建立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的同时,也为国际投机商的攻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传染提供了可能的通道,并由此可能触发国内金融危机。 [编辑] 金融危机的种类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金融危机定义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根据IMF在《世界经济展望1998》中的分类,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es)。当某种货币的汇率受到投机性袭击时,该货币出现持续性贬值,或迫使当局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度地提高利率。 (2)银行业危机(Banking Crises)。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一家银行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银行,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 (3)外债危机(Foreign Debt Crises)。一国内的支付系统严重混乱,不能按期偿付所欠外债,不管是主权债还是私人债等。 (4)系统性金融危机(Systematic Financial Crises)。可以称 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

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2010年第3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32010 (总第199期)J OURNAL OF X I AM EN UN I VER SI TY(A rts&Soc ial Sciences)G eneral Se rial N o.199 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研究 任 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马克思具有丰富的金融危机理论思想。金融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在于金融固有的不稳定性质。金融不稳定性表现为金融过敏、股市波动、金融传染与契约风险。金融危机产生的具 体原因有:生产危机、金融紊乱、国际贵金属流动等。在金融危机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调控措施 以减缓金融危机的影响。内生货币决定了它的行为基础。与后凯恩斯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的金 融危机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后凯恩斯主义;金融危机;金融不稳定性;中央银行 中图分类号:F0-0;F83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3-0028-07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本质上是货币经济。贵金属货币由纸币代替,意味着货币与商品价值的分离。由于货币既与商品联系,又可脱离商品展现自身的运动规律,意味着社会具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对此,马克思指出: 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1975b:585)关于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王德祥(2000)研究了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依据的背景、可能性、现成机制与现实条件,刘明远(2009)研究了马克思金融危机的结构、要素与机制。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自身体系展开的。本文的创新在于,借鉴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如金融不稳定性、内生货币等思想,来研究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 金融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在于金融所具有的不稳定性。所谓金融不稳定性,或者称为金融脆弱性,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明斯基(M inskey,1982,1992)明确提出的。它包含这样几层意思:金融危机不是由于外部冲击,而是源自内在波动;经济主体对投资项目进行债务融资,当不能偿还债务时,债务通缩的恶性传导,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银行信用的自发扩张推动经济过热,银行 收稿日期:2009-08-14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西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研究(2008B029);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马克思的内生增长理论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研究(20060390708) 作者简介:任力,男,四川西充人,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美国金融危机

【摘要】2007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导致的金融海啸逐渐地发展成为全球的经济危机,直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仍然没有得到繁荣发展。我们要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关键词】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自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扰乱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具有阶段性。 一、经济危机理论 面对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西方学者展开大量的经济研究,试图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关键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问题也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述,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一)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进而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使得社会处于非充分的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她积极的探讨如何有效的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有效的消除非自愿失业。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文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化大工业迅速发展,机器化的大生产促进了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资料有资本家们控制,工人和无产阶级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们所掠夺。随着社会化的程度越大,它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越发的激烈,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导致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处于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样的几个阶段,危机和高涨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进入到21世纪,美国的经济未能及时的找到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动力。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迅速的发展起来,为了促进消费,美联储大胆的进行了各种创新,尤其是在住房按揭贷款上面。2004年开始,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加速了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各种骤然的政策加剧了房地产的泡沫,从而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解释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马克思还指出,“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因而此次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房地产泡沫引起的,但实际上却是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所导致,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并积极主动的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解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丁冰, Ding Bin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26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2009,""(2 4次参考文献(5条 1.查看详情 2008 2.斯大林全集 1956 3.丁冰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问题研究 200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胡星.Hu Xing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警示与反思 -社科纵横2009,24(1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以猛烈之势席卷全球.根据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从本质上说,美国金融危机是由金融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以及信用和监管缺失所导致的一场信用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表现出其"传染"的整体性和快速性以及政府处理危机的主导性和一致性特征.危机使我们警醒 ,也让我们反思.应充分认清这场危机的本质和危害,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持国内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2.期刊论文丁浩.DING Hao 次贷危机形成机理与美国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的根源并不是次贷危机而是美元国际本位币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美国政府和居民的过度消费,美元的全球流通体制和美国经济的过度虚拟化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只有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根源,才能看清楚危机的本质,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和预防类似金融危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位论文吴晓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2009 2007年突然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使正在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放缓了脚步,也使得全球再次聚焦于金融危机这个话题上.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大灾难,为了能尽量减少灾难中的损失,并从经历的灾难中获得启示,对正在经历的灾难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是研究金融危机很好的切入点,以此我们能观察到金融危机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危机的潜伏阶段,爆发阶段,扩散阶段还是危机之后的恢复阶段都是通过传导来实现的. 本文的论述以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为核心.导论部分包括了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详细介绍了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各类传导机制.包括金融危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三代金融危机模型理论.在对金融危机理论有系统了解的基础上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危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启示(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启示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5级数学二班李舒婷 摘要: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当今社会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甚至对当今社会浮现的各式经济问题都有着预见性。本文将以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为例,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其加以阐释,以此浅析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本质,并讨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 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速度蔓延至了世界各个金融机构并最终形成了全球经济危机,对各个领域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其中有个不得不提的名词,那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它发生在美国,最初显现于2006年的春天,指一场因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引起的金融风暴。而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危机过去后,经济学家们对这一场危机起因的解释众说纷纭,而目前国际学界更乐于赞同的说法是:美国政府在遭遇了互联网泡沫和9·11袭击等多次轰动世界的历史事件后不得不采取措施以刺激萧条萎靡的经济,连续13次降低利率,将名义利率调低到实际利率约为零的水平,房地产市场由此膨胀,炒房投资一度引燃美国的经济市场。银行在发现这一现象后为了牟取利益,大大降低了住房贷款的门槛并提高贷款利率,使得许多贷款人无需严格的抵押及收入证明也可轻易地从银行贷款,即使贷款人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也可通过变卖其房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起初,这样的行为在房地产市场暴利的遮掩下并未显现端倪,但当无力偿还贷款的人数越来越多,违约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后,次级房贷机构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何等巨大的风险。不出所料,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逐渐完整,无力偿还贷款者出售或抵押住房的解决方式再也无法弥补银行巨额本金缺失的漏洞,违约率的日益升高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坏账数量的增加,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冲击。由此,次贷危机爆发,并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经济危机。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会爆发全球经济危机这样大面积的事件,究其原因,还是得归总在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上。如若美国政府不把过分的关注投递在平民买房热情和需求的商机上,如若次贷机构在风险和利益面前选择保持冷静,那么这样一次全球性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或许就会被缩小。 二、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解释全球金融危机 马克思早在19世纪中期就着手探究了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而他的这一整套理论对于曾经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依然有着极强的解释能力。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导致。 马克思曾这样论述过,资本主义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这一矛盾,以及由此派生的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计划性同这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同社会消费

凯恩斯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差异

凯恩斯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差异 马克思主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内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发展将产生两方面发展,一是资本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而使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常态,这一矛盾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二是市场自发调节的运行方式产生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引起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关系失调。而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成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他看来,普遍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源于消费与投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只要通过政府积极而主动的经济扩张政策,自由放任的资本注意就能转化为可调节的资本逐一,经济危机就可以医治。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要调控经济,并提出应对危机的国家干预政策,即危机发生时,政府调控的着力点不是刺激生产,而是通过制定公共开支计划,增加就业,减税等形式扩大需求。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心理因素,他认为其根源在于三大基本心理法则,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虽然两者在分析经济危机的成因问题上都提到了有效需求不足,但两人分析的层次和深度是不同的。马克思的分析逻辑是:在资本注意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无限扩张和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这一制度内生的对抗性矛盾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其理论的核心在于把造成经济危机的一切直接原因都看作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各种层次上的具体表现,而基本矛盾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相始终。而凯恩斯绕过生产过程分析,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流通领域中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使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销售出去,解决之道是由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扩大需求来化解有效需求不足,从而消除经济危机,他将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归结为人类的天性,没有进一步追溯危机成因的深刻制度基础。就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分析路径而言,马克思重视资本生产过程的分析,把危机看成是资本生产过程内部矛盾的必然结果,凯恩斯分析的重点则在流通领域,对资本的本性并不关注,比较而言,马克思对经济危机做出的解释更为深刻,也更具有实质性。。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要求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学位 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它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研究方向等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2005年增设的,归属于法学门类,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掌握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和所形成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问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在基本知识的要求上可以有所侧重。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