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港口工程强夯地基处理与试验区监测技术研究

某港口工程强夯地基处理与试验区监测技术研究
某港口工程强夯地基处理与试验区监测技术研究

某港口工程强夯地基处理与试验区监测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工程地质勘察、施工、监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某港口工程强夯施工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某港口工程强夯地基处理与试验区监测方法,探讨了强夯质量保证措施,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港口工程施工强夯地基试验区监测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原场地为滨海地带,陆域采用开山上石同填形成,为了适应港口仓储建设的需要,要对新填上进行强夯处理,地基处理的总面积约3×104m2,根据钻探资料,该区上层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

(1)素填上,主要成分为块石、碎石及砂砾,较松散,厚度为 3.5~5m;(2)中粗砂,稍密,厚度约为5m;(3)粘上,灰褐色,可塑,含有机质及少量贝壳碎屑,为海相成因,厚度为12.5m;(4)粘上,黄褐色,硬塑,为陆相冲洪积形成的老粘上,该层未穿透。

需处理的上层为素填上及中粗砂层,总厚度约8.5~l0m。采用3000kJ能量进行强夯处理根据公式H=a(Mh/10)0.5算其有效加固深度为8.6m(a取0.5)。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

强夯地基基础方案(DOC)

宜昌求索广场项目 强 夯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武汉市环艺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0月14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 四、施工准备 (2) 五、施工方案 (5) 六、质量控制要点 (6) 七、安全管理措施 (8) 八、安全保护措施 (10) 九、应急预案 (11) 十、文明施工措施 (1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东站片区秋雨台南部地块,是宜昌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文化广场景观工程,本项目红线总面积约为126503.82㎡,其中绿化面积为55711㎡,水体面积17778㎡,硬质面积53015㎡。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宜昌求索广场项目施工图 3、求索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6、《城镇道路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三、技术指示及参数 1、锤重与落距:采用锤重15t与落距20m,或锤重20t与落距15m。 2、第一遍点夯单击能为3000KN·m,每遍6~8击;第二遍点夯单击能为2500KN·m,每遍6~8击;第三遍为满夯,满夯单击能为1000KN·m,满夯搭接三分之一锤。 3、第一遍点夯间距为5×5m,每二遍点夯呈梅花状插在第一遍点夯之间,间距为5×5m;第三遍为满夯。 4、单点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强夯地基是指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脚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30t)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空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载荷。工艺与重锤夯实地基类同,但锤重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一、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做好强夯地基地质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增加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夯前、夯后加固效果之用。查明强夯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2.施工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尺寸、落锤控制手段及落距,夯击遍数,夯点布置,夯击范围,进行现场试夯,用以确定施工参数。 3.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如无经验,宜先试夯取得各类施工参数后再正式施工。对透水性差、含水量高的土层,前后两遍夯击应有一定间歇期,一般2-4周。夯点超出需加固的范围为加固深度的1/3~1/2,且不小于3m。 4.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

5.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对厂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驶向另一边,每夯完一遍,进行场地平整,放线定位后又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的施工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浅层土于夯坑底面以上的填土(经推土机推平夯坑)比较疏松,加上强夯产生的强大振动,亦会周围已夯实的表层土有一定的振松,如前所述,一定要在最后一遍点夯完之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的满夯时宜采用小夯锤夯击,并适当增加满夯的夯击次数,以提高表层土的夯实效果。 6.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黏性土和新饱和填土,进行强夯时,很难以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适当将夯击能量降低。 (2)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 (3)填土采取将原土上的淤泥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原土上铺50cm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出,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矿渣等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等措施。 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有明显加固效果。 7.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夯的夯沉量等,对各项施工参数、施工过程实施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8.雨季强夯施工,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入侵夯坑;填

山区强夯地基处理应用实践

山区强夯地基处理应用实践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一新建大型住宅小区,工程地点位于贵州省仁怀市。项目一期工程包括8栋高层住宅、4栋商业楼、1栋综合楼、106栋别墅,结合工程的规模和特征、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判断: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乙级。 项目一期建筑场地占地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拟建场地整体上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溶蚀侵蚀中低山溶蚀槽谷地貌,场地内有五个山包,平整场地回填土厚度差可达二十米,回填土的地基承载力及沉降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处理,需处理的地基面积约20万平方米。 除8栋高层住宅采用桩基础外,其余多层建筑物经强夯后均采用独立柱基。设计要求建筑物及道路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地基压缩模量Es≥15MPa; 2.地基处理方案确定 随着我国西南边远山区的经济发展,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建、住宅小区兴建在城郊山区里,

山区填土地基处理的研究越来越显得有意义。 (1)桩基。对于道路、场平回填土区域不宜采用桩基础,多层建筑采用桩基很不经济。由于山区开挖形成的回填土多为土、风化岩石混填,颗粒及填土厚度都极不均匀,在地质上属强破碎复杂地层。在原始山坡上回填土厚度差达十几米,加上桩持力层起伏变化大,桩的长短变化太大,短的甚至不能称为桩,填土中存在块石及桩长变化大使钻孔、冲孔灌注桩及管桩施工困难,成本过高;填方区与挖方区及不同填土厚度区域的桩的承载力相差较大,特别是填土负摩阻力影响较大,可能造成一根桩约有一半的桩长不能发挥作用,浪费很大,工期大幅度延长。所以直接采用桩基础方案并不合理。 (2)分层碾压。建筑物依山而建,场地挖山填成不同标高的台地,填土较厚,分层碾压工期很长费用较大。要在不同标高的平台上碾压,施工有一定的难度。挖填方交界及边坡死角较多,难以保证压实质量。大面积开挖回填,且混有块石,分层厚度难以控制,也无法确保碾压质量。 (3)强夯法。回填土强夯加固后,地基承载力提高到180kPa左右,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案(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分层碾压和桩基方案相比,大大节省投资,一般可比桩基节省达40%以上,桩基最贵,强夯法最省。强夯法又可大大缩短工期,这正是房地产开发商最关心的,以使得楼盘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强制性条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强制性条文13条: 3.0.5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2、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造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3、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造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4.2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上层。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一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2.5 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3.2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10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或防振措施。 6.3.1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除应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对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验。 7.1.3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尚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 7.3.2 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处理泥炭图、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7.3.6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8.4.4 注浆加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 10.2.7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降水、地基及桩基工 程专业分包招标文件》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综合保 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5.15; 2)《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3)《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地基处理说明》; 4)《曹妃甸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2016-SZ1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9)《建筑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河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J)/T 145-201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 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 2)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 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4)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们公司在地基处理工程方面多年的施工 经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指导思想 本企业立足于: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精心组织:我公司将组织最强最精干的人员、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确保环境符合业主要求。 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06T09:58:30.5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常中伟[导读] 而施工技术也符合建筑业的要求,可以节约施工资金和施工资源,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河北省平泉市城乡规划和管理综合执法局河北平泉 067500 摘要:强夯法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模式,容易掌握,施工效率更高,更强的实用的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经常使用的应用基础力量的方法可以提高三次或者更多次,所以,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而施工技术也符合建筑业的要求,可以节约施工资金和施工资源,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强夯法;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应用 一、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经过动力密实等方式将软土当中的空隙消除掉,从而全面提升软土地基自身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由此可见,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便是加固原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地基施加冲击波,从而使地面转换为密实的状态。这种方法与其他对于地基处理所使用的方法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可以对于多孔、颗粒大的饱和土地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强夯法进行工程软基处理时,不仅要严格遵循工艺流程,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质量控制意识。进而提高工程软基处理效果和工程建设质量。其次,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范围较广,例如建筑、公路、仓库及跑道等碎砂石土较多的地基。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拥有着经济适用等特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工艺 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如果相关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工艺的规定进行施工,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问题与麻烦。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扩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挑选、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及施工过程当中的具体步骤等。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挑选,最好使用拥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地基处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在施工前期的工作准备很重要,如对于施工场地内的积水进行及时处理,做好预备工作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三、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工程内容介绍 某建筑施工基地原址是水塘,地势倾斜,在对其进行挖高填低处理后,地势基本处于平坦。但在建筑施工地的周围形成了大范围的填土,且建筑稳固性难以得到保障,故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建筑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符合当前社会对建筑物的基本要求。 2、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地基夯实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施工作业在把控范围内,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地形地质勘查、重型机器设备等的准备、夯实工艺的确定等。 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勘查,预测其未来发展状态。其次,根据勘查结果合理选择强夯机、起重机及其他大型施工设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强夯工艺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展活动,进而从根本上确保夯实牢固。施工现场的勘查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勘探人员要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钻探,并进行原位测试,组织土木试验,分析施工现场的填土面积、成分、地下水位和未来地质的变化等。经过勘查发现,该建筑工程的回填区水分含量较高,且由于原址为水塘,因此土层较为湿润。该区域土壤的主要成分为粉土、粉质黏土、粗砂,且包括大量砂砾与少量卵石。根据勘查结果,继续开展试夯工作。试夯能为强夯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勘探人员对地质的考察结果,对回填区域进行试验作业,进而获取实际的夯实距离及锤重等信息。本次试验场地为回填区南北两侧,设计填土的厚度为9m。准备强夯设备,将其击能设计在3000kN/m2。试验时间为30d。试验后,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条款对地基进行检测,检验强夯效果。本次试验的沉量为2m,有效加固深度5m,夯击次数7~8击,夯距5m。在相同面积进行第二次试验,结束后与第一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5.5m以内土层结构基本达到要求,由此可以判断有效加固深度为5.3~5.9m,但底部仍旧有2.4~3m的土层结构未能达到标准。在两次试验结束后,最终确定对厚度大于4m的土层应分成两步进行夯实工作。 3、实际夯实工作 通过试夯得出:土层若大于4m,将得不到有效的夯实处理。因此,对于大于4m的土层,需要进行两次夯实处理,但两次强夯击能值应控制合理范围内,这样才能满足回填土的实际需求。本工程第一次夯击能为4000kN/m2,第二次夯击能为1500kN/m2。两次夯距均设定为5m。在正式开展强夯工作后,每一次的夯实都应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通常,会将两次的夯击点穿插进行,以确保夯击时所传递的能效均衡。在整个夯击工作进行中,都应以降低夯锤质量、缩短落锤距离的方式,尽可能发挥夯击的有效性,提升土层结构的稳固性。 由于回填土层的水分含量较高,在夯击时又常遇到降雨天气,场区内出现大量积水。因此,为疏通排水,在场区内设置了30m×30m的集水井,并利用钢筋笼包过滤网,填满碎石,利用水泵抽水,通过消防水带将水引向周围水沟。 四、施工注意事项 强夯法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将夯实的遍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强夯实的有效性。通常,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土壤性质、土层特点、土壤质地等确定夯实遍数。将夯实遍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为2~3次,最后一次以低能满夯的方式进行。同时,夯实遍数的确定与回填土层的结构存在关联,土层不同,夯实次数也存在相应变化。若回填区域的土层结构为粗颗粒土,渗透性较强,则应适当减少夯实次数。若回填区域的土层中细颗粒较多,渗透性差,则应适当增加夯实次数。

强夯检测技术要求

地基强夯处理检测技术要求 .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检测依据 (3) 3.相关资料 (3) 4.检测技术要求 (3) 5.交付物要求 (5) 6.时间进度 (6) 7.附件 (6)

地基强夯处理技术要求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化工物料储运项目的地基强夯施工的检测。 2.检测依据 《强夯施工文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3.相关资料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初步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行政综合区职工公寓、生活服务楼及停车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给水及高压消防水泵站、组焊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办公楼及厂区试夯检测报告》(第1版);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场地平整图》;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强夯施工试验总结报告》; 本厂区总平面布置图(D版) 4.检测技术要求

强夯地基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取费

关于强夯地基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取费标准的调整通知 分类:2008年下载次数:30发布时间:2008-11-7 内容简介:各市州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各有关单位: 最近,有关单位反映2006年《湖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标准》强夯地基工程量计算规则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湘建价计[2007]34号文所规定的强夯地基取费标准偏高等问题,根据 省建设厅“关于颁发《湖南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及有关消耗量标准的通知”(湘建价[2006]330号) 对消耗量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作如下调整: 1、强夯地基工程取费标准按机械土石方工程标准执行。 2、强夯地基工程量计算规则,按设计规定的夯点(坑)计算面积,每夯点(坑)工程量按4㎡的 面积计算,低锤满拍按强夯区域最边夯点中心线外移1.5米边线所围的面积计算,两遍之间停滞 台班可按施工组织设计或签证计算。 本通知印发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已办理工程结算的不予调整。 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二○○八年九月十七日 内容简介:各市州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各有关单位: 最近,有关单位反映2006年《湖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标准》强夯地基工程量计算规则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湘建价计[2007]34号文所规定的强夯地基取费标准偏高等问题,根据 省建设厅“关于颁发《湖南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及有关消耗量标准的通知”(湘建价[2006]330号) 对消耗量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作如下调整: 1、强夯地基工程取费标准按机械土石方工程标准执行。

2、强夯地基工程量计算规则,按设计规定的夯点(坑)计算面积,每夯点(坑)工程量按4㎡的面积计算,低锤满拍按强夯区域最边夯点中心线外移1.5米边线所围的面积计算,两遍之间停滞 台班可按施工组织设计或签证计算。 本通知印发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已办理工程结算的不予调整。 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二○○八年九月十七日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前言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工程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方法在强夯地基检测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1 常规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工程其要求也不一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明确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规范中所指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检验方法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一样。 1.1 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重要适用于确定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1.2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可用于评价砂土的密实度、粉土和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用于辅助载荷试验判断夯后地基承载力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评价消除液化地基的效果。 1.3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用以测定比贯入度、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 1.4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砂土、碎石土。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碎石密实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强度与变形参数,评价场地的均匀性和进行力学分层,检验加固和改良效果。 1.5 十字板剪切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个施工作业队 ●回填作业队 ●强夯地基加固作业队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行、列距)误差<20厘米,强夯施工中若点位不清,应重新放点; 控制点坐标,工区角点坐标,夯坑位置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工区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 ⑴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拟采用分层夯实,基坑内回填开山石碴,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第二节设计 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1000 5.0~6.0 4.0~5.0 2000 6.0~7.0 5.0~6.0 3000 7.0~8.0 6.0~7.0 4000 8.0~9.0 7.0~8.0 5000 9.0~9.5 8.0~8.5 6000 9.5~10.0 >8.5~9.0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

强夯法地基处理检测方法探讨

强夯法地基处理检测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强夯地基检测的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着重论述了物探方法在强夯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夯法;检测;加固;物探;瑞雷波 前言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工程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方法在强夯地基检测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1 常规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工程其要求也不一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明确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规范中所指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检验方法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一样。 1.1 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重要适用于确定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1.2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可用于评价砂土的密实度、粉土和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用于辅助载荷试验判断夯后地基承载力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评价消除液化地基的效果。 1.3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用以测定比贯入度、1.4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砂土、碎石土。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碎石密实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强度与变形参数,评价场地的均匀性和进行力学分层,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和符号 1.3.1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1.3.2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浅谈强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强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7T11:55:43.6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李秉琪 [导读]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简单,速度较快,适用性强,可提升3倍的地基强度,使土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抵抗外界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杂填土和软土等地基处理,能大大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符合现代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 李秉琪 中铁建工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 100070 摘要: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简单,速度较快,适用性强,可提升3倍的地基强度,使土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抵抗外界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杂填土和软土等地基处理,能大大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符合现代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强夯法;承载能力;地基处理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不良地质条件对于施工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其中软土地基就是一种不良地质。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实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强夯法是最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专业探讨,希望为相关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1建筑地基施工中应用强夯技术的目的和优势 在建筑地基施工中应用强夯技术,是为了通过外力的夯击能和冲击波,来改善地基土层的内部结构,利用强大的撞击来密实土层中的颗粒,消除土层中存在的缝隙,排除掉土体重的水分,以此来加强建筑地基的稳固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多的重力,提高建筑地基基底的承载力。强夯技术加工处理具备一定的优势:第一,能够对碎石土、粉土、砂土、粘性土、素填土等在各类建筑地基软土层进行加固,在运用一般处理方法对大块碎石类土及建筑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料构成的杂填土进行处理无法得到加固时,运用强夯法则具有显著效果,与其它技术措施相结合也能在软土地基加固中得到使用。若是加宽旧建筑,将新拓宽的建筑与之前所修的建筑完美结合起来,则也可以运用到强夯技术;第二,强夯技术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其在施工过程中无需额外制作建筑材料,只是利用夯击的力量来处理土层,这就使得其在运输费用、施工费用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也缩短了建筑地基的施工周期,能够节省一定的施工成本。除此之外,强夯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不会运用到太多的机械设备,工程造价比较低。而且其施工速度比较快,对于建筑地基施工来说,强夯技术是一项极具经济性的施工技术;第三,强夯技术在操作上比较方便,其所需要的施工工具比较简单,主要为履带式起重机、工具式门架、夯锤等,当存在有限的起吊能力时,可结合龙门架等设施进行运用,设备比较简单;第四,强夯技术在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能够真正起到固结的作用。利用强夯法对建筑软地基进行处理后,能够使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得到显著提升,提升干密度,使得压缩系数及孔隙比得到降低,对场地均匀性得到提升,进一步将湿陷性及膨胀性消除,避免振动液化出现。通常情况下,有效强夯处理深度为3~6m,最大8m。第五,强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保证建筑地基的均匀性,在实施建筑地基强夯技术的时候,无论是落锤的高度,还是速度都是保持一致的,并且夯锤的重量也很固定,这样就可以保证夯点的均匀性,可有效避免建筑地基土层出现不均匀沉降。 2工程概况 2.1工程内容介绍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朱家湾车辆段整体处于半填半挖状态,挖填方总量约为750万方。由于车辆段处于山腰位置,填方高度较高,最大填方边坡高度约64m,为减少工后沉降及保证工程质量,故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强夯总面积达1099808㎡。 2.2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地基夯实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施工作业在把控范围内,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地形地质勘查、重型机器设备等的准备、夯实工艺的确定等。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勘查,预测其未来发展状态。其次,根据勘查结果合理选择强夯机、起重机及其他大型施工设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强夯工艺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展活动,进而从根本上确保夯实牢固。施工现场的勘查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勘探人员要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钻探,并进行原位测试,组织土木试验,分析施工现场的填土面积、成分、地下水位和未来地质的变化等。经过勘查发现,该建筑工程的回填区水分含量较高,且由于原址为水塘,因此土层较为湿润。场地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素(杂)填土(Q4ml)、崩坡积层块石土(Q4col+dl)、残破积层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岩层,基岩中厚层砂质泥岩、砂岩为主。根据勘查结果,继续开展试夯工作。试夯能为强夯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勘探人员对地质的考察结果,对回填区域进行试验作业,进而获取实际的夯实距离及锤重等信息。本次试验场地为回填区北两侧,设计填土的厚度为9m。准备强夯设备,将其击能设计在2000kN/m2。试验时间为30d。试验后,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条款对地基进行检测,检验强夯效果。本次试验的沉量为1m,有效加固深度5m,夯击次数7~8击,夯距5m。在相同面积进行第二次试验,结束后与第一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5.5m以内土层结构基本达到要求,由此可以判断有效加固深度为5.3~5.9m,但底部仍旧有2.4~3m的土层结构未能达到标准。在两次试验结束后,最终确定对厚度大于4m的土层应分成两步进行夯实工作。 2.3实际夯实工作 通过试夯得出:土层若大于4m,将得不到有效的夯实处理。因此,对于大于4m的土层,需要进行三次夯实处理,但三次强夯击能值应控制合理范围内,这样才能满足回填土的实际需求。本工程第一次夯击能为2000kN/m2,第二次夯击能为2000kN/m2,第三次夯击能为2000kN/m2。三次夯距均设定为5m。在正式开展强夯工作后,每一次的夯实都应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通常,会将两次的夯击点穿插进行,以确保夯击时所传递的能效均衡。在整个夯击工作进行中,都应以降低夯锤质量、缩短落锤距离的方式,尽可能发挥夯击的有效性,提升土层结构的稳固性。由于回填土层的水分含量较高,在夯击时又常遇到降雨天气,场区内出现大量积水。因此,为疏通排水,在场区内设置了30m×30m的集水井,并利用钢筋笼包过滤网,填满碎石,利用水泵抽水,通过消防水带将水引向周围水沟。

(完整版)强夯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根据现场实际查看,该工程全部为风化石,挖高填低而成,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法进行施工,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80Kpa,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地基处理设计说明 3、本工程强夯夯点布置图 4、本工程勘察报告 5、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召集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有关技术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加以确定,从而选定施工方案。 2、根据相邻及相近地区的施工技术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点进行咨询和研究。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坐标及水准点,在场 区建立一个平面坐标测量控制网,并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采取直角坐标法放线。复核前期施工轴线 位置。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施工过程遵循“从整体到局 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本工程测量放线需配备经纬仪(J2)2台, DS3水准仪1 台,100米钢卷尺二把(其中一把为标准尺)。安排测量工程师2 人进行测量工作。 (二)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了解并清理现场地下及地上和空中障碍物,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平面轴线控制 1、根据业主给定的水准控制点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 并定出引标(醒目、坚固),施工轴线控制网应作闭合复测, 测距精度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0.000以上平面采用“内控法”控制,将基准面选 在±0.000地面上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经测角、量距、校核 后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