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

主讲:蔡厚淳

一、关于陶渊明:(着重谈几个问题)

(一)陶渊明究竟是哪里人:

陶渊明(365—427),2009年1644岁。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关于陶渊明究竟是哪里人,近年来争议较多。我觉得,这个问题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从最早的史书记载中找依据;二是从陶渊明自己的作品中找依据;三是合乎逻辑的推理。(今人的小说情节、影视剧本、民间传说均不能作为依据。)

首先,看最早的史书记载:

1、陶渊明的同时代人颜延之(384—456)为陶渊明卒后不久写的追悼文章《靖节徵士诔》称“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元嘉四年卒于寻阳之某里”。

2、沈约(441—513)在渊明死后41年写成的《宋书·隐逸传》中记载“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3、渊明卒后约100年,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的《陶渊明传》载:“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寻阳柴桑人也。”

其次,看陶渊明自己的作品:

1、义熙七年(411),有《与殷晋安别诗》序云:“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椽,因居寻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2、元喜二年,有《赠长沙公族孙》诗一首。序云:“经过寻阳,临别赠此。”

3、《和刘柴桑》诗云:“良辰入奇怀,挈(qie/、)杖还西庐。”西庐:庐山东林寺西边。

再次,合理的推断:

1、陶渊明虽然退隐,但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与州、郡、县的官员及当地名人常有交往和游宴唱和。如丁柴桑、戴主簿(bu/、)、江州刺史王弘、庞参军、慧远、刘遗民等。陶渊明有脚疾,出门要靠门生子侄用篮舆抬着。如果他的家不在东林寺和柴桑城附近,是决

不可能与这些人有频繁往来的。

2、《移居二首》之一中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所谓“素心人”即张野、殷晋安、颜延之等辈。张野据《莲社高贤传》载是柴桑人。殷晋安、颜延之是州府的官吏,这些人都住在柴桑(至少在柴桑城附近)。

对这两首诗,我觉得罗时叙先生在《点击大师的文化基因》中所作的分析是很到位的。这个南村,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城郊别墅区。“居住了许多“素心人”,也就是文化素养比较高的仕人,故而,陶渊明才能够与这些“邻曲”(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这个知识阶层居住的小区,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一定的政治背景的文化闲人,可能还有跟陶渊明处境差不多的也参加一些农间劳作的“隐士”或半隐者......这些人不仅与陶渊明有着共同的语言,而且生活方式上都彼此相近。甚至会有失意或赋闲的官员,也像陶渊明这样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来调剂生活、调整心态。这时的陶渊明,再不抱怨周围的农民群体只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的孤独寂寞的状况有所改变了。这也反映了陶渊明其实是不愿意长久地与政坛文坛隔绝的。”

3、从《饮酒》(之五)来判断:“......心远地自偏。”说明陶渊明的住所不偏,甚至很可能在城里还有他的住所。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陶渊明是寻阳柴桑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晚年)的居住地靠近东、西林寺,离柴桑城不远。这些判断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他有一段时间是住在星子县的,后面有表列出。)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寻阳柴桑城的古城址是现在的何处?

新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有柴桑城名,位置在九江市西南8至10公里处。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柴桑县,汉置隋废,故址在今九江县西二十里”。

《嘉靖九江府志》载:“寻阳城在府西一十五里,本汉寻阳县。隋开皇间,因水患移入城,为附廓,今鹤问寨是其处。”考寻阳县,西汉置,因处寻水之阳得名,治所原在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的蔡山附近)。

《晋书地理志》载:咸和中(328),温娇始将江北寻阳移于江南湓城之南鹤问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18里)。晋哀帝义熙八年(412)寻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仍为郡。这说明义熙八年(412)前后,柴桑城仍是江州和寻阳郡治所,其址在湓城之南鹤问寨。

1981年5月,全省文物普查,肯定了古城遗址的位置。定名“六朝寻阳城遗址”。结论是:“城址曾经是县、郡、州的治所。即柴桑县、寻阳郡、江洲的治所”。

陶学专家魏正申所考证的“陶渊明一生居处一览表”。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陶渊明一生居住的地方应该是九江县——星子县——庐山区。而他生命的最后16年,居住的地方很可能在现在的九江市庐山区。这么多年来,庐山区的人却从来没有出来争过。

(二)关于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的作品并不多,诗歌125首,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总共15788字。

(三)关于陶渊明的仕途:

陶渊明一生有五次出仕五次归隐的经历。从太元18年(公元393年) 初次出仕到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 辞去彭泽县令,首尾十三年。

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宋书·隐逸传》载:“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关于“祭酒”)“祭酒“在古代是主管教育行政长官。而陶渊明所担任的“州祭酒”则不是管教育的。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成帝咸康中,江州又有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掌管着一州内,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是州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为什么江州祭酒如此权重呢?这和江州刺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有关。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因又称为“米巫”、“米道”。五斗米道将其信徒区别为鬼卒、鬼吏、奸令和祭酒四个等级,祭酒是最高等级,在五斗米道中有很高的地位。陶渊明为江州祭酒是太元十八年,这时江州剌史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凝之是个狂热的道教徒,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王凝之任左将军、会稽内史时,孙恩攻会稽。王凝之在军事上不设防,只拜请所谓的“鬼兵”。他对将佐们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就是这一次,会稽被孙恩攻破,王凝之被杀。陶渊明幸好早离开,否则,也难逃一劫。

陶渊明“少日自解归”后,又被召为州主簿。拒不应召。解职后,“躬耕自资”,在家闲居了六年。这期间次子陶俟、三子陶份、四子陶佚相继出生。394年,原配夫人不幸去世。一年后,续娶翟氏。399年生五子陶佟。

399年桓玄任江州刺史兼荆州刺史。这一年,三十六岁的陶渊明第二次出仕,在江陵桓玄幕府任职。这次渊明距离初次出仕已有七个年头。

这次是陶渊明五次出仕中在官场里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后三年。这次离开桓玄的原因也还比较实在,确因生母孟氏去世,孝子必须返家居丧。(401年冬陶母去世,403年冬桓玄称帝)

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40岁。五月,陶渊明东下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投奔刘裕。担任刘裕的参军。这是他的第三次出仕。

404年2月刘裕起兵讨桓玄。3月进健康。5月桓玄被杀。桓玄的楚王朝前后仅维持半年。

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陶渊明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残酷剪除异己,滥杀无辜。使他感到失望。所以,他在刘裕幕中呆了不到半年,便一无所获地离去,结束了他的第三次仕宦生涯。

离开刘裕后,义熙元年初(405年),陶渊明转到当时驻守浔阳的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宜处任参军。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出仕。这次出仕时间很短,大约3-4个月。随着刘敬宣的离职,他也去职。

405年8月,(41岁)陶渊明经叔父陶逵介绍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余天。11月,程氏妹卒于武昌。又因“岁终,会郡遣都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肖统《陶渊明传》)从此他终生不再出仕,一直在农村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这是陶渊明的第五次出仕,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出仕。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至四十一岁彻底回归,前后经历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实际做官的时间大约4年)

陶渊明于公元405年彻底归隐,公元427年去世。他生命的后22年一直在农村度过。(四)关于陶渊明的嗜酒:

陶渊明终生嗜酒。在现存的一百二十余首陶诗里,咏酒的有六十多首,占一半还多,其中《饮酒》组诗就有二十首!在他一百一十四首五言古诗里,“酒”字出现了三十一次。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便谈到自己是这样好酒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有人)置酒招之。造(到)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一点也不收敛自己的情绪。)

他在去世前最后给自己写的《挽歌诗》还在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也就是说,临死前他留下的唯一的遗憾是——这辈子酒还没喝够。

陶渊明酒趣颇多,录数例如下:

“王弘令陶潜故人斋酒,要潜于栗里。潜有脚病,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及见,欣然便共饮,俄顷弘至,亦无忤(wu/v)也”。

“潜素真率,郡守候潜,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衙门有公田。他一到任,就下令将公田悉种秫(shu/)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亦不顾。为了种秫酿酒,不惜与妻儿争执。萧统的《陶渊明传》载:“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因请种秔(jing/-),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可见,还是在他妻、儿的力争下,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粳稻。解决一家人吃饭的问题。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陶俨(yan/v)、陶俟、陶份(bin/-)、陶佚(yi/、)、陶佟(tong/)。五个儿子的小名依次为:舒、宣、雍、端、通。前四子为原配夫人所生,其中三子陶份和四子陶佚为双胞胎。

陶渊明在他44岁的时候,也就是晋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写了一首《责子诗》: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唯一一首对五个儿子同时进行评说的诗。对此诗,后人评说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医家普遍认为,陶渊明与其“责子”,还不如“责己”。因为他的五个儿子,之所以个个智能低下,其实与他的嗜酒如命有关。从医学角度看,大量酗酒,对后代智力确实影响甚大。元代名医忽思慧曾在《饮膳正要》中曰:“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量,丧生之源。”有人甚至指出,陶渊明到了晚年时,也已觉察到儿子的平庸无能,是自己长期酗酒所造成的。说他写过这样几句话:“后代之鲁钝,盖缘于杯中物所贻害”。我尚未查到此语的出处。

2、我辞官——儿子都不爱读书——也做不了官——正合吾意。

3、虽然诗题名为责子,其实反映的是亲子之情,是一种拳拳爱心。他在诗中显得语气舒和,含有戏谑和自我解嘲的意味。黄山谷的评语:“观靖节此诗,想见其人慈祥戏谑可观也”。

(五)关于陶渊明的经济状况:

关于陶渊明的经济状况,历来争议较大。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对陶渊明作品的分析

来认识才比较客观。

首先,陶渊明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他家在农村还是有一些产业的。《归园田居》的第一首就明明白白写着:他家拥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除了住宅旁有十多亩田地,从他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他家还拥有几处田产,即:“西畴”、“南亩”、“下噀(xun/、)田”等。不仅如此,陶渊明归隐后,又带领家人开了不少荒地,还是在《归园田居》中,他说:“开荒南野际……我土日已广。”从陶渊明自己的诗文来分析,他家应该有几十亩田地,并且,在柴桑、上京、南村等地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住所。以《饮酒—之五》来分析,便可知陶渊明除了乡下的这些住所之外,在热闹的城区里还有他的住所,而这首诗就写于他城区的住所。因为陶渊明写这首诗时如果是住在乡下的住所里,那么本来就“无车马喧”,本来就是“地自偏”,他又何必特别说明这两点呢?这正好说明他写此诗时是住在“地不偏”并且周围环境很热闹,有“车马喧”的城区内。

这在当时是很不错的了。

除了田地和房产,从《感士不遇赋》的序文中可知,陶渊明还有教授门徒的“讲习”收入。不要小看这项收入,当时,稍有名气的文人,收起门徒来,都是“数百”甚至“上千”。这些,《晋书》上都有记载。凭陶渊明的名气,估计所收的门徒也不会少。

有人认为,陶渊明晚年极穷。穷到讨饭的地步。并以他的《乞食》诗为证。我们不妨先来读读这首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很显然,陶渊明在此冠以“乞食”的标题,是含有一种自嘲和自谦的深意。在诗内就清楚表明是“遗赠”。再者,如果真是一般的乞食或借贷,怎能最后出现“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和“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的动人场面?所以,陶渊明的这种“乞讨”与平常意义上的乞讨根本不是同一概念。

还有,此时的陶渊明虽说生活境况不如从前,但绝不是普通农民的那种贫穷。因为经常有人请他喝酒、吃饭。还有人给他送钱、送物。请看《宋书·隐逸传陶潜》中的一段记载:“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你看,不仅送钱,而且一次就送了“二万钱”。“二万钱”是什么概念呢?据陶学专家钟优民先生考证,在当时,只要有三十个钱,数口之家一天便可“举家食肉”。按此推,如果不食肉,大概只要十多个钱,一般的家庭一天便可“举家有饭吃”。也就是说,两万钱是可

以维持一家人三——四年的基本生活的。而陶渊明“悉送酒家,稍就取酒”。也就是全部存到酒店里,然后由他慢慢“签单”。何等潇洒!请问,如果是穷到讨饭地步的家庭,会这样做吗?会允许他这样做吗?!

因此我认为,对陶渊明的“穷”应该作实事求是的理性评估。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其实,一个历史人物的经济状况和他思想的进步与落后是不应该划等号的。为什么我们有些人总要抱着“越穷越进步”的观念不放呢?

(六)从陶渊明身上我们继承什么?

1、陶渊明进步的“神灭论”观点和对生命的清醒的认识

陶渊明对儒、佛、道的“生死观”各有取舍,儒家的“济世”观,道家的“现世”观和佛家的“来世”观都被陶渊明所部分地汲取,从而形成了他“委运任化”的生死观。

他豁达地认为“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拟挽歌诗》),“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五月旦作和郭主簿》),“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与子俨等疏》)。他既不相信人死后圆寂成佛的空幻,更否定长生不死的愚妄。

庐山东林寺著名高僧慧远,与陶渊明不仅交往甚密,而且还是比较能交谈的。据《庐山记》记载:“远法师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送客过虎溪,虎辄鸣号。昔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

可是,陶渊明却拒绝加入宗教团体“白莲社”。据《莲社高贤传》记载:“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cuan/)眉而去。”为什么陶渊明在得到慧远破例允许他饮酒,享受极为特殊的违犯佛教的条规的待遇后,又突然“攒眉”而去呢?显然,陶渊明是不赞成白莲社“往生轮回”观的。

因为,在此之前,慧远写了一篇《形尽神不灭论》的文章,宣扬人死只是肉

体的死亡,精神是可以永存的。要求世人信佛行善,苦修积德,以求“往生”,从而进入天国。慧远还为此立佛影,写了《万佛影铭》,进一步地宣扬人的精神可以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永不泯灭。

陶渊明不可能接受这种理论,因此也不会加入由这种理论支撑的“白莲社”。

朋友之间的往来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趣味与人生观的完全一致。友谊和哲学见解并非是一码事。陶渊明与慧远及白莲社中人的交往过从就是如此。他仍然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人格,并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他人。此乃孔子所云:君子和而不同。

一方面,为了表达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论》的反对和对道教“长生不老”说的否定;另一方面,也为了在广泛的意义上发表对生死问题的看法,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陶渊明写了他的著名诗篇《形影神》。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提出了“形神相即,形尽神灭”的观点,与慧远的“形尽神不灭”针锋相对。同时,陶渊明从生死入题,发表他的宇宙见解。他以“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的诗句,说明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有生必有死”这是客观规律。只有“不喜亦不惧”地去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正确的态度。这种观点,也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中。还有他去世前写的《拟挽歌辞》三首和《自祭文》,在文学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他关注的是生命的自然过程,而不是它的结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以现实的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幻和时间的奔流,从而超越生命的有限性。陶渊明对生死的清明旷达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

2、陶渊明是开拓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新天地的第一人

田园诗在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中是一个突出的亮点。我觉得他至少有以下几个“第一”。

(1)陶渊明是开拓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新天地的第一人,也是作为文人大量写作田园诗的第一人。

在陶渊明以前,也有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比如,《淮南子·道应训》记载的:“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e/hu-),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说明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最原始的诗歌;《礼记·郊特性》“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些都和农业劳动密不可分。还有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的诗经中的《七月》。它用一个农民的口吻写了一年中的生产和生活。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固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使之不能成为一类诗歌题材。而陶渊明以前的著名诗人如屈原、宋玉、枚乘、贾谊、司马相如、三曹等没有一个是写田园诗的。作为文人大量写作田园诗的,陶渊明是第一人。在陶渊明的笔下,田园与劳动第一次在文人作品之中变得有意义。他直接影响了唐代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风格。

(2)陶渊明是真正长时间居住在农村,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并写了如此多田园诗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

这是陶渊明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陶渊明以前的那些农事诗,要么就是文人记录农夫们的劳作,要么就是文人想象农夫们的劳作,至于文人士大夫真正长时间居住在农村并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同时用大量的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不仅是第一位,而且是唯一的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人比如孟浩然、王维、韦应物、范成大等,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陶渊明。

正因为如此,所以陶渊明的田园诗无人企及。请看《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不要看这么短短的几句诗,如果不是真正的实践者,决然写不出来;如果不是真正的实践者,也决然读不出其中的真味!为什么“种豆南山下”?怎么会“草盛豆苗稀”?而“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又是怎么回事?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抵御那场“人祸”造成的“天灾”,十三岁的我跟着母亲去开荒。刚开垦出来的荒地是很贫瘠的,第一、二年肯定是“草盛豆苗稀”。而农村的田间小道,两边长满了杂草,太阳升起之前和太阳落山之后,你只要行走在这样的小道上,那必然会“露沾我衣”。还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句中的这个“愿”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贴切而实在的。那就是在付出如此艰辛的劳作后,企盼丰收的愿望。此时的陶渊明心中想的是,只要能够获得丰收,衣服打湿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值得指出的是,一方面,陶渊明开辟了田园诗创作的新题材、新天地;另一方面,又不能把陶渊明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田园诗人来看待。

这是因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是针对他以前只有“零星片断地咏及农事”的诗歌现象而言的。陶渊明的田园诗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把陶诗中凡是涉及到描绘田园风物,表现农事劳作,吟讴茅舍农院的作品一起加起来,总共32首。占他诗歌总量的 1/4 。研究陶渊明的诗歌,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仅占他诗作1/4的这三十多首田园诗上,那显然是不全面的。而其余3/4的诗歌,其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艺术成就也很高。如《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十三首、《杂诗》等等,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都不比他的田园诗逊色。如果我们把陶渊明仅仅定位为田园诗人,那么,他那些更为重要,影响更大,成就更突出的咏怀诗、政治诗以及哲理诗又如何评价呢?所以,我觉得,陶渊明应定位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无须在前面加上“田园”二字。

3、陶渊明对人生的热爱,以及他高洁的品质、清廉的操守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1)陶渊明是热爱人生的。他不是躲进深山老林去“隐居”,而是居住在小村庄,“说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与农人农妇共话“桑麻”,躬耕垅亩,诗书自娱,饮酒为乐。他“结庐在人境”只是“无车马喧”罢了。

(2)陶渊明对人生的热爱还表现在他又是一个爱人的仁者。义熙四年秋,陶渊明离家赴彭泽任县令。因为考虑到儿子干力气活还不行,特意把自己的仆人派到家里去帮忙,并附上一封信,信里说:“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你一天的生活开销,很难一个人应付。.现在我派遣一名奴仆,让他帮助你做些事。他也是人家爹妈生的儿子,你要好好地待他。)

它使我想起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为顾惜儿子,所以“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子女的关爱。然而这里最感人的还是他在顾惜自己儿子的同时,还能记住“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种充满仁爱的平等观念,即使是今天,也值得很多人认真地学习。

(3)陶渊明的品德及操守也是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的。陶渊明五次入仕,五次辞官,没有一次是被炒鱿鱼,基本上都是他主动辞职。凭他的才华,他要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却不愿这样干,当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时,就毅然决然地告别官场,宁愿去过那种“薄身厚志”的躬耕生活。相比之下,那些一心只想往上爬,伸手要官,拼命捞钱的官员是否也应当学学陶渊明高洁的品质和清廉的操守呢?我们今天的极少数“公仆”倒有点象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靖节先生集》、《诸本评陶汇集》)。如果今人都能从陶渊明身上吸取一些为人行事的积极因素,在商品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相对完善的自我,恐怕大大有益于当今的反腐倡廉了。

二、关于《归去来兮辞》:

(一)关于“辞”:

“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辞”的特点:

(二)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时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写于辞官之前,一是写于辞官之初。学术界一般取第一种说法,因为“归去来兮辞”之“来”为“将而尤未之辞”(钱钟书《管锥编》),“田园将芜”之“将”更是“将而尤未之辞”。由此推之,其文当为将归而未归时所作,其中所述摆脱官场束缚,回归农村田园的喜悦情感和各种情事,实乃“心

先想而如身经”(钱钟书《管锥编》)的想象之辞。

(三)《归去来兮辞》并序

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全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读罢《归去来兮》,我们感受到的是陶渊明所拥有的和谐的人格和对规律的认同。我们感受到是一份温馨和宁静。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在这种和谐的人格中,看见了一种生的欢快和美好。陶渊明是酷爱人生的,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在他看来,他的妻儿是太真实了,他的花园,伸过他的庭院的树枝,和他所抚爱的孤松是太可爱了;他是一个近情的人,而不是逻辑家,所以他要跟周遭的人物在一起。他就是这样酷爱人生的,他由这种积极的、合理的人生态度而获得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这种生之和谐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歌。他是尘世所生的,

是属于尘世的,所以他的结论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渊明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

回首当年,我们曾长时间的批判“中庸”,而仔细想一想,如果能把“积极”与“消极”的人生观恰当地集于一体,不正好得到一种和谐的人生哲学吗?它介于“有为”与“无为”之间;“入世”与“出世”之间。伴随它的是一种和谐的人格之美,我们在这种和谐的人格中,能尽情体味生命的欢乐与美好。

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头脑清醒却又无忧无虑的人;做一个充满智慧却又心地坦诚的人;做一个满腹才华却又谦逊可近的人。让这种和谐完全自然,毫不牵强。

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也是一个过程。我们追求每个过程带给我们的无穷的欢乐。

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爱情。既让庸俗的世故欲望在你面前自惭形秽,也让盲目的遁世者对你无所作为。

古往今来,劝导世人相信“天国”的人,他自己往往不信;总是质疑别人高尚行为的人,他自己往往一件善事也不为。

春天不仅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我们每个人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季节。我心中满溢着珍惜与感激之情,祝福我所有的朋友和亲人!

这就是我在研读陶渊明和他的作品后所收获的心得和感悟。诚心奉献,谢谢大家!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译文

序的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植桑的收入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解决的办法。亲友大都劝我去做个小官,我的心被打动,也就产生了求官的念头,对于求官我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外派的差事,承蒙州长官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再加上)我叔父因同情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终于被委任到一个小县城去做官。由于这时社会上动荡不安,我心里惧怕到远处去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来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到那里去上任。等到过了一些日子,我便留恋地产生了归家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自然率真,不是勉强克制所能办得到的;饥寒虽然迫切,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性更令人痛苦。过去我确实曾经在仕途上求索,可那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对此我惆怅不安,深感有愧于平生的志向。(尽管如此)我仍然希望在公田里收获一次,(然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开。可不久,

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了,心情悲戚,就想着赶快去奔丧,于是我自己免官离职。自立秋的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为这件事顺遂了自己的心意,所以写了这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此时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的译文:

回去吧,家乡的田园都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家!既然自己已经意识到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要惆怅而独自悲伤?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好在我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我觉悟到今天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昨天的仕途真的是走错了。(想通了这些,心情格外舒畅)(就觉得)归舟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我站在船头)微风徐徐地吹动着我的衣衫。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晨光微弱,看不清前方。

终于看见了自家的住房,我一边兴奋地(高喊),一边急速地狂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院子里的小路虽然快要荒芜了,好在园中松菊都还长得茂盛。我拉着幼儿的手走进内室,屋里的酒杯中已经把酒盛满。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我边喝酒边眯着眼睛,看着庭院中的大树,真的是心旷神怡。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更容易感到安适。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随处漫步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我看见)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我看见)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流连忘返。

回去吧,就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世俗既然与我的心志相违背,那我还驾车出游又有什么可求?和亲戚们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提醒我别忘了)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时我会乘坐有布篷的小车,有时我会用桨划着一只小船。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涧,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我看见)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我听见)泉水开始涓涓涌流。羡慕万物繁荣滋长,永得其时;感叹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

唉!我们的形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间啊?何不顺随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和离开?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心神不定啊,你还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也是没有希望的。我就盼着在那些好的天气里,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有时)面对清清的溪流,吟诵诗

章。姑且顺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吧,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徘徊与犹疑?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表明自己与官场彻底决裂的宣言书。诗人自29岁出仕到41岁辞官归田,十三年来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辞去彭泽令后再未涉足官场。这十三年,是他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是他希望通过仕途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官场上尔虞我诈的黑暗现实令他寒心,诗人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愁?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回归之心,就是放下之心,放下执著之心,放下对世俗欲求之心。这种心思也许在他内心已存多时,所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其实质是不愿让自由之心被世俗利益牵挂。在陶潜心里,做官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快乐,心为形役,只让人惆怅愁苦。他自觉到做官是误入尘网,浪费生命,但亡羊补牢也还是有意义的(毕竟迷途不远)。于是决心脱身,决定回来。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回归的途中已经初步感受到解放的自由快乐,也有归心似箭的心情流露。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回到家里见到了自己喜爱的房屋、儿子还有树木(松菊),天伦之乐的享受,离别之苦即刻消失了。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

回来了比起做官就不那么气派了。往得狭小,走路没有人陪同了。面对这贫困的环境,就只有坚定意志(倚南窗以寄傲),学会过清贫的日子,学会在容膝之地安心,在寂寞庭园受发现乐趣:或涉足或远观,在孤独中体会到鸟倦归家的的幸福 感。这就是安贫乐道,就是放下执著后的对“所求不得”的忧苦的解脱。因为无所求了,也就无“所求不得”之苦了。但要让这种天伦之乐和庭园之乐得以持久,还须做些努力。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这就是对孤独的进一步坚定的选择。这里的“绝游”也许首先是与官场人的绝游,但也不排除对一般朋友(不同遂)的绝交。一个有境界的人往往是是孤独豹,交友是有选择的,这样可以避免闲聊。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这是说明绝游的原因,强调了与世俗的不合,或说是天下“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除了自觉与世俗之人绝游,还耍进一步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乐趣,才能更好的打发生活,也才不违离忧得乐的初衷。他找到了亲情之乐(悦亲戚之情话)、琴书之乐(乐琴书以消忧),农耕之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山水之乐(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有这么多的乐事的发现是不是就完全瓣决了人生问题呢?没有,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即对死的忧虑没有解决。 1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这就是陶渊明的艳羡和忧患。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教学内容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1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 。”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 《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23.《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2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下面是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1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处之于世,我们难以自由行路,自由追寻,被外者施禁锢,加以否定,在一切外在因素中,我们失去了原有的执着,原有的梦想,原有的渴望。问天“何者为天地之间大残忍。”曰“一语轻若鸿毛的否定。” “归去来兮”是一种隐者,一种不甘于命运的波折、否定,独自追寻梦想的隐者之举。隐者分圣隐和圣隐。年少的陶渊明就曾怀有“大志寄于苍生”的志向。一生为官五次,因不为五斗米所折腰,便在到任八十余天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在我看来,隐士分圣,贤。贤隐便是拥有高尚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看不惯一些世俗之事,不喜欢做一些事,所以隐起来,安逸生活。圣隐就是“上能洞察宇宙之万能,下能取纳百川之雄心,腹有广大胸襟”,高尚的品质与纯洁的灵魂。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归田隐忍。在这,我先不给陶渊明的“贤”,“圣”下定义,先来听一段故事吧,鲁迅。完全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环境下的国家。在远赴他国的学习中,几经坎坷,嘲讽。深知国力衰竭。但他因此而作罢了吗?没有,他满腹雄心壮志,弃医从文,想要以文字来唤醒千万麻木已久的中国人。

其借用一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无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己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五柳先生亦是如此,飘飘然而去,用了了豆苗与青青南山,为自己铺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一次学生请愿中,四十七位请愿者遭受士兵屠杀,二百多个请愿者受伤,死者中包括鲁迅的学生刘和珍。鲁迅听到消息后,抑制不住自己沉痛和悲怒的感情,一口气写出了六节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控诉了北洋军阀在这一天犯下的罪行。在通缉中,他便带着家人选择暂时避世。在这样痛苦,悲愤的心理压力中,他放弃过吗?不但没有放弃,并且明知其路险象环生,却执意前行。试问,这样引领人民前进的英雄,心中的悲痛会比陶渊明少吗?他何尝不想回田隐忍,从此过上安稳的日子,但他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依旧执意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反陶渊明,虽有“大寄苍生”的理想,可他做到了吗?没有,他选择了逃避,归隐田园,弃天下苍生而不顾。既是正真隐士就应该,既能出仕,又能入仕,为了理想,忘记一切。所以我认为并不是真正的隐士,最多只能算得上个“贤隐”。 嗟夫,引之于自己,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隐者虽好,可好之其好,终归自己独善其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应以大海之胸,天空胸怀胸怀,钢铁之坚韧,去做些什么,让自己的光和热在世间得以体现。 所以,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审视自己一,大丈夫能屈能伸,拿

浅析陶渊明_归去来兮辞_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7卷 【摘要】汉赋的铺采摛文、夸张声貌在汉初已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势,后来赋作无法逾越,只能因循模仿,落于前作的窠臼之中。因此,赋的文辞内容逐渐开始转向,走出了铺采摛文、极力夸张声貌的模式而归乎于一种平静淡雅的风格。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言简省古朴,思想净洁笃真,是绚烂之极而归乎于“平淡”的赋作。 【关键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581(2008)03-0078-03 浅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杨钥 (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shaTele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VocationalCollege Vol.7No.3Sep.2008 王国维曾经说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1) 汉赋为汉代主要的文学样式,汉赋之铺采摛文,尽显大汉帝国之气,其赋体之长,卓而可见,场面之宏阔,文辞之繁丽,修饰之华美,刻画之细腻,描摹之精致,真实地表现了汉王朝大国的风貌,传达了大汉帝国之盛气。 读汉大赋,我们往往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种欢快的上升的气氛激励着我们的神经,这就是蕴涵在作品中的大汉帝国的统一,文明和昌盛。正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所写: (天子)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张乐乎胶葛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 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 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2](128) 此歌舞场面是何等广阔,人物是何等众多,声势是何等雄壮。天子游猎时的阵容:“千乘雷起,万骑纷坛。 ……丘陵为之摇震。“(班固《两都赋》)[2](32) 千骑万乘,震声雷动,旌旗如林,日月无光,天子出时的队伍是何其壮盛!何其威武!这正是天朝大国的雄风。汉赋作家们甚至在描写山形水势时,也表现出飞动的气势,彰显着时代的心声,如司马相如笔下上林苑的河流: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 往来。……沸乎暴怒,汹涌澎湃。[2](123) 整个画面那么流畅、欢乐、强劲、壮美、蒸蒸飞腾的气 [收稿日期]2008-05-30 [作者简介]杨钥(1979-) ,女,山东蒙阴人,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AbriefanalysisofGoingHomebyTaoYuan-ming YANGYue (SchoolofHumanism,TibetNationalitiesInstitute,Xianyang,Shanxi,China712082) Abstract:EarlyHanDynasty,theflowerylanguageandexaggerateddescriptionofHanprosehavebeenextremelyprosperousandhavereachedthehighestpoint,andafterwardprosewasunabletosupersedeit,onlycouldimitateit.Therefore,theproseformandthecontenttransformfromflowerylanguageandexaggerateddescriptiontobepeacefulandgraceful.InEasternJin,GoingHomebyTaoYuanmingisa"peacefulandgraceful"proseafterthemostflowery. Keywords:prose;TaoYuanming;GoingHome 78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③非矫厉所得:这是勉强不得的。④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⑤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⑥寻:随即,不久。 ⑦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骏奔,即去祭祀。 【翻译】 序文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的一篇散文 ,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陶渊明(约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 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未见其 术(3)。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4), 脱然有怀(5), 求之靡途(6)。 会有四方之事(7), 诸侯(8)以惠爱为德,家叔以(9)余贫苦,遂见(10)用于小邑。于时风波(11) 未静,心惮远役(12),彭泽(13)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4)。何则(15)?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15)。 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 (17) 。 尝从人事 (18) , 皆口腹自役 (19) 。 于是怅然 (20) 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21), 当敛裳宵逝 (22)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23) , 情在骏奔(24),自免去职。仲秋(25)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26), 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27)十一月也 。 正文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 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 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 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 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 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 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正文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24〕 ! 既自以心为形役 〔25〕 , 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27〕,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28〕,载欣载奔〔29〕。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30〕,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1〕。倚南窗 以寄傲〔32〕,审容膝之易安〔3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 流憩〔34〕,时矫首而遐观〔35〕。云无心以出岫〔36〕,鸟倦飞而知还。景翳 翳以将入〔37〕,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8〕?悦亲戚之 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9〕。或命巾车〔40〕,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41〕 , 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42〕,感吾生之行休〔43〕。 已矣乎〔44〕!寓形宇内复几时〔45〕,曷不委心任去留〔46〕?胡为乎遑 遑欲何之〔4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耔〔49〕。登东皋以舒啸〔50〕,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51〕,乐夫天 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译文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朱熹说:“渊明所说者庄、老”(《朱子语类》)梁启超说:“他虽生长在玄学佛学的氛围中,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却都在儒学。”(《饮冰室合集》)。陈寅恪说:“惟求触合精神于运化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自不致与周孔入世之名教说有所触碍,故渊明之为人实外儒而内道。”(《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要想弄清陶渊明的思想与儒道两家的关系,不能忽视《归去来兮辞》这篇重要文章。 首先,从这篇辞的写作背景来看。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化等等都经历转折,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统治地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两汉经学的彻底崩溃,代之而起的是玄学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应该说崇尚虚无、回归自然、讲求出世、享受人生的道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而儒学及后来兴起的佛学则退居其次。加之他“质性自然,非矫历所得”,终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在彭泽县令上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归家,从此躬耕陇亩,终身不再出世。由此可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意本不仕,加之身处这

样的时代,归隐是必然的选择。这篇《归去来兮辞》就是在他辞官之初特意所作,以示归隐决心。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儒道合一思想。 其次,从全辞的主旨看,这是一篇述志的作品,述的是归隐之志。表达的是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开头即点明“田园将芜”、“心为形役”的可悲,继之以“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把出来做官比作“迷途”,“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做官是错了,归隐是对的,好在现在觉悟还不晚,开篇就有自责、自悔之意,点明“归去来”之旨。接着,作者对“引壶觞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时矫首以遐观”等“今是”生活的描写,既是为了肯定归来之乐,更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昨非”。全辞写思归,写归程,写至家门,写归家后的乐事,或以“松菊”自况,或抒发“自以心为形役”、“悟己往之不谏”的感慨,或直抒“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富贵非吾愿”的胸臆,无一不是表达这样的思想:乐于归去,离开这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乐于归来,热爱纯真自然的生活。这一主旨正是与道家清静无为相吻合。篇尾,陶渊明也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出世”思想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讲的是顺乎自然,“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流露出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 通观全篇,占主线的是道家物我两忘,寄情山水,乐天安命的思想。正如《古文观止》所云:“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有其比。盖心无一累,万家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不能。”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陶渊明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 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 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正文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 áng [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 ī微.[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z ài 欣载z ài [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t óng 仆p ú欢迎,稚子..[幼儿]候h òu 门。三.径j ìng [院中小路]就.[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sh āng 以自酌,眄mi ǎn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膝x ī[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 [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手杖]以流憩q 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ji ǎo [举]首而遐.[远]观。云无心.. [无意地]以出岫xi 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 ǐng [同“影”日光]翳y ì翳y ì[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 án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w éi [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 óu [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 ào [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y ǎo 窕ti ǎo [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 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hu áng 遑.[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天帝所居,也就是所谓仙境]不可期. [至,及]。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 ǐ。登东皋g āo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逐句翻译

【归去来兮】回家去吧!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 【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归去来兮】回去吧! 【请息交以绝游】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跟乡里故人谈心使我快乐,弹琴读书能使愁颜破。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我)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陶渊明研究 《归去来兮辞》赏析

赏析一: 《归去来兮辞》是晋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 诗的开篇,随口而出"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与不快一吐而出,如决堤之水,一发而不可收,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其中饱含了多少怀念、留恋和向往啊!因此,诗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胡不归?"的自问,表现诗人归隐田园之心的迫切,又带出下文对自身经历的反省:"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指出,自己本不愿出仕为官,只是为了免于饥寒,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了官。这种生活让自己悲愁失意,内心痛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正是诗人深深反省的结果,坚定了自己归隐的决心。诗的第一段即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诗人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按时间顺序,突出表现归田园前后的感受。先写归途之上。"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舟遥遥"、"风飘飘"似写景物,实写轻松愉快的心情。而一"问"一"恨",所揭示的正是归隐田园心情的急切。次写抵家时的欣喜若狂。这种欣喜,用长句很难形象地再现,诗人很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变六字句为四字句,略去了虚词,既使句子简练,有效地表达出欢欣畅快的心情,又使本诗的句式长短相间,便于抒发不同的感情,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心情与为官时完全不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写自己"载欣载奔",写家人"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写家中"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有酒盈樽",一派祥和、自然、实的景象!"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友人来往。后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原文及其翻译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 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

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③非矫厉所得:这是勉强不得的。④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⑤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⑥寻:随即,不久。⑦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骏奔,即去祭祀。 【翻译】 序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名句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4.《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6.《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9.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10.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11.《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1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 13.《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4.《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5.《归去来兮辞》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6.《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正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4〕!既自以心为形役〔25〕,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27〕,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28〕,载欣载奔〔29〕。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30〕,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1〕。倚南窗以寄傲〔32〕,审容膝之易安〔3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34〕,时矫首而遐观〔35〕。云无心以出岫〔36〕,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37〕,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8〕?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9〕。或命巾车〔40〕,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41〕,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42〕,感吾生之行休〔43〕。 已矣乎〔44〕!寓形宇内复几时〔45〕,曷不委心任去留〔4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9〕。登东皋以舒啸〔50〕,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51〕,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译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活所需,也没有什么办法)。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我心里)有怀,求之靡.(缺少)途。会.(见到)有 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派遣)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忌惮)远役,彭泽去.(离)家百里,公 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 ..(眷恋)有归欤之情。 何则 ..(为什么呢)?质性(本质是)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 虽切.(急切违背自己的意愿?)。尝从. (做)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 ..(惆怅)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听到)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荒芜)不归!既自以.(用)心 为形.(形体)役.(奴隶),奚.(如此这般)惆怅 ..(难受)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补救),知来者之可追.(补 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已经走进了迷 ...... 途大概还不远,明白了现在是对的而昨天是错误..................... 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怨恨)晨光之熹微。 乃.(刚才)瞻衡宇,载欣载奔(高兴地向前跑去)。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 ..(路)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走在)庭柯以怡.(愉快)颜。倚南窗以 靠着南窗来寄托我的傲气,明白明白这容易让我 ..................... 心安 ..)。园日涉.(散步)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抬头)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山),鸟倦飞而知还。景.(天空)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徘徊)。 归去来兮,请息.(让)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违背), 复驾言.(谈)兮焉求?悦亲戚 ..(亲朋好友)之情话,乐.(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