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整理供打印(一)

文学概论整理供打印(一)
文学概论整理供打印(一)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文学的本质

一、文学的含义

1)广义:泛指一切见诸于语言文字的材料

2)狭义:借助于想想所虚构的语言艺术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体裁)

3)折中:包括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史论等体裁

二、两种文学观——再现论与表现论

1)再现论: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再现(摹仿说)

2)表现论:文学是作家心灵的自我表现

三、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1)审美反映的含义:审美反映是审美主体面对美的食物,精神上获得的愉悦和享受,是人

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观照。

2)审美反映的特点:

①审美反映是在审美情感中的反映,所谓审美情感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过去的体验进行的沉思、梳理和加工而升华了的第二种情感,它是一种既具有鲜明形象又超越世人利害可供心灵享受的情愫。

②审美反映同时是对审美主体的反映,审美反映同时是作家、艺术家人生境界的反映

③审美反映是在审美理想观照下的反映。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塑造文学形象,表达思想意蕴,所以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二、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

1)意丰言寡:具有丰富心里感受而语言平凡浅陋,另一种极端为语言本身所携带的意义

太多、太复杂,显得不够单纯、透明,遮蔽甚至歪曲了“意”的表达。

2)言不尽意: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

言说不尽的特点。

3)言滞后于意:语言的发展滞后于意识形态

三、语言艺术的特征

1)形象感知的间接性

2)反映现实的广阔性

3)表现情思的深邃性

第三节文学的社会功能

一、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1)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2)干预生活与改造灵魂

二、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1)文学的认识作用

①对生活知识、生活现象的认识《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③同时帮助读者认识自己的灵魂

2)文学的教育作用

①通过英雄人物对读者有影响作用

②通过揭露、暴露不良品行是接受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起到教育作用

③代表社会进步的艺术形象对读者的启迪作用

3)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

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得到娱乐和休息

第二章文学作品结构【分析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语言、形象、意蕴】

第一节文学语言

一、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别

1)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语言,普通语言是外指性的语言。【所谓外指性是指符合现实有逻

辑的语言】

2)文学语言是心理蕴含性的语言,具有表现功能,普通语言是彰显性的语言,侧重于指称

方面。【所谓心理蕴含性的语言是指表现心理、知觉、想象的语言】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

1)语音层面:文学语言强调音律的和谐和节奏的鲜明。

2)文法层面:

3)修辞层面:

三、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

1)语言类型

①人物语言: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或独白。目的是展示人物性格,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②非人物语言:作者用来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语言,主要体现作者在作品中的姿态。

2)语境:特定意义的语言环境,在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上下文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语体: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的体式差异

四、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1)形象性

2)抒情性(情感性的语言概念表达情感、用物象来表达激发情感、用词的情感色彩传达感

情)

3)音乐性

4)陌生化(与日常语言有些差别,让人感觉陌生又熟悉,讲含蓄)

第二节文学形象【包括文学典型(叙事)、文学意象(抒情)、文学象征(哲理性文学作品)

一、文学典型【典型:或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典型的人物性格

①具有鲜明独特丰富的性格特点

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特征

2)典型人物形象渗透作家的审美理想

3)典型与分类(类型)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

5)典型形象的特点

①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

②典型人物的普遍性在于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③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文学意象

为抒情写意而塑造的形象,采用移情入景、景中藏情、因景生情的手法

三、文学象征

文学形象中蕴含某种观念、哲理如:《鹰之歌》、《海燕》

第三节文化意蕴

一、意蕴及层次性

1)意蕴层的含义:文本的现象层——形象体系所蕴涵的审美意识,它是文学文本的内容、

实质、核心、灵魂之所在。

2)意蕴的含义:蕴涵于文本现象层之中的意义,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

3)层次性

①形而下意蕴层:是指文本的现象层通过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传达出的比较明确、具体的情感和观念,亦即本事意蕴。

②形而上意蕴层:超越了特定社会历史内容,是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和追问。

二、主题及其构成

主题作为作品核心意蕴,是作家立言之本意,读者阅读之所见,作品形象之所藏

三、多主题与主题的多义性

1)多主题的含义:一部作品的主题,除正主题外,还有一个及其以上的副主题,正主题贯

穿在文本之中,统摄着副主题,副主题起着丰富升华补充正主题的作用,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一个艺术整体。如:《复活》的正主题揭露沙皇统治者的罪恶,副主题表现道德忏悔。

2)主题的多义性:指对一个文学文本的主题可以做出多种理解和解释的现象。正如“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三国演义》就有正统说、仁爱说、历史规律说等说法。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差别

第一节文学作品种类及划分

一、文学种类和体裁的含义

1)种类: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或特点划分的关于研究对象的门类。

2)和文学种类并列的名称是文学体裁,文学种类或体裁是依据作品的描写对象的特征、作

家创作的情感体验方式以及结构布局、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划分出来的,是文学作品在这些方面呈现出来的整体面貌和稳定的审美形式规范。【文学种类和体裁一方面是与题材、结构、语言等相并列的概念,是各种文学门类的总称,另一方面又指某一具体作品的具体种类和样式,如称李白的《蜀道难》为抒情类作品或诗歌体裁,称鲁迅的《阿q正传》是叙事类作品或小说体裁。】

二、文学的种类和体裁的划分

1)二分法:韵文——“文”散文——“笔”刘勰

2)三分法: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古希腊

3)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现今还有影视文学)

第二节:诗歌及其特征

一、诗歌的基本概念

诗是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语言生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二、诗歌的发展历程

1)我国最早的诗歌:四言——《诗经》

2)汉代前后:五言诗——《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古体诗

3)三国时期(大概)产生第一首七言诗——曹丕《燕歌行》

4)魏晋南北朝以后出现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5)宋代——词迅速发展但李白的《菩萨蛮》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首词

三、诗歌的特征

1)诗歌是最富有情感的文学体裁

2)诗歌是最精炼最富有节奏感、音律的文学体裁

3)诗歌有特殊的表现手法

第三节小说及其特征

一、小说的概念

以现实和历史作为题材,在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支配下所创造的一种新的世界的生活。

二、小说的发展变化

1)先秦两汉:古典小说(神话、文学史传等)

2)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世说新语》)

3)唐朝:传奇

4)宋元:话本、拟话本、演义小说

5)明清:章回体《红楼梦》

6)民国以来至新世纪:现代小说

7)新世纪:网络小说

三、小说的特点

1)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多样性

①通过叙述人的语言对人物进行介绍

②通过人物行动描写人物

③通过对话描写人物

④通过心理描写人物

2)小说具有完整、复杂、曲折生动的情节

①情节按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细节,细节是情节的部分

②情节可以启人心智

3)小说可以充分具体地描绘环境

4)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场所,其作用如下

①可以说明故事发展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②表现人物活动的现实根据,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可以烘托人物的心境,现实人物性格特征

④展现一定的社会风貌,体现当时社会历史动向和精神

四、小说的叙事观点

1)主观的叙事观点(又叫内聚焦型)《简爱》《伤逝》鲁迅

特点:叙事者是座屏时间的参与者,充当小说的一个角色

感情色彩浓厚,是小说具有特别的亲切感和说服力

2)客观的叙事观点(又叫外聚焦型)

叙述者采取客观态度从旁观察没从旁叙述,它真实地几下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表情、动作、语言环境,甚至微妙的内心世界,视角形象真切,现场感强烈。

五、小说的叙事结构

1)情节结构

2)心理结构:人物的心理活动、意识流程、情感背景作为小说的线索。

第四节散文及其特点

一、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以记“我”的金立、感受、体验、见闻、联想为主表现手法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

二、散文的分类

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情感与思绪的感发性,真实、真切、真诚

补充:杂文:是以政治性和文学性相结合,以政论性为契机,文学色彩很浓的文体。

报告文学(边缘文学):既有文学性,又有新闻报道性,半实半虚的文体,其特点是快。第五节戏剧及其特征

一、戏剧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含义:戏剧学学是一种文学剧本,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

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依据。

2)种类:

①按编剧年代分为历史剧和现实剧

②按语言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歌舞剧(又称戏曲)

③按戏剧反映的矛盾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又称悲喜剧)

二、戏剧的文学特征‘

1)高度集中的戏剧情境(三个一:一天内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

2)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严格要求的戏剧语言(可以更好地塑造形象,要求语言上口入耳,潜台词和言外之意表

现好)

4)有着分幕分场的特殊结构

三、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别

1)悲剧

①广义:泛指一切表现人生的不幸、痛苦、死亡,而具有悲剧意味的作品。

②狭义:争议和邪恶两种力量在斗争中争议的一方遭到失败甚至毁灭,从而激起人的悲痛、怜悯一直崇敬的感情的戏剧作品。

③悲剧的审美作用:悲剧具有巨大的认识作用;悲剧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悲剧具有强烈的鼓舞作用。

2)喜剧的审美功用:喜剧寓庄于谐,使人在大笑后继而对生活、社会有着严肃的思考,并

从中有所感悟;喜剧使人心情舒畅,增强乐观主义精神。

3)正剧(悲喜剧):介于悲剧喜剧之间,兼有喜剧悲剧的元素,是一种更接近于日常生活

的戏剧形式。

第四章文学创作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基础

一、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

1)作家的创造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思想开掘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移植嫁接、完全创造)、表现技巧能力

2)作家的创作动机

二、文学创作的客体

指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对象,渗透着作家情感意识。

三、文学创作主客体的统一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过程

一、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积累素材

1)有意识的观察、吸取和掌握占有

2)对生活的自发积累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1)对素材进行梳理,提炼主题

2)灵感: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在偶然机缘的触发下,突发其来,文思泉涌的现象。

3)灵感的思维特征: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

三、文学作品的传达阶段

题材的选择、结构安排、语言风格

第三节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一、创作个性

1)含义:指作家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在作品里的独特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2)具体体现:对题材的选择上、作者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上、作家的遣词造句上

二、文学风格

1)风格:包括作家风格、作品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文体风格等,主要

指作品风格。作品风格体现作者创作作品的整体格调。

2)文学风格的特征:独创性和稳定性

3)文学风格的分类

刚健与柔婉素朴与绚烂庄重与滑稽崇高与荒诞

4)风格的文化形态

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

第五章文学思潮、流派与类型

第一节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1)文学思潮的含义: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些思想相近、创作主张与审美思想相同的作

家共同形成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文学潮流。

2)文学流派的含义: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思想倾向、艺术倾向、文学见解、创作风格

相近或类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文学派别。

3)文学流派的特征(或形成条件):思想倾向的一致性;文学观念的相似性。

第二节文学类型

一、含义:各种文学体裁的总体类别

二、分类: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

①含义:开始于16—17世纪,兴起于18世纪,19世纪形成高潮。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表现生活、塑造形象,并对现象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②特征:

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首要);

富于真实性和典型性;

注重写实的手法。

2)与现实主义相关的文学思潮及创作方式

①古典文学创作

含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及其欧洲国家的一股和模仿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文学思潮。

特征:

a.强调摩纳哥自然和反映重大社会体裁;

b.人物塑造有类型化倾向;要求古朴的、典雅的古典风格;

c.强调理性至上、道德至上,压抑情感(有很大的说教成分)

②自然主义创作

含义:真实描写客观外在的现实与人性,人的机体并以这些为突出特征的文学类型。

特点:

a.主张纯客观地再现生活

b.主张从生物学、病理学、遗传学的角度去描写人物

c.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和揭露性

3)浪漫主义文学

①概况: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然后波及至英法俄等国,代表作有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西风颂》。

②特征

向往理想的文学精神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大胆的幻想和异常的夸张

4)现代主义文学

①含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兴起的形形色色的文学艺术流派的总称。

②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社会已经呈现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面貌,现代化进程使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丰富的物质生活冲击着人们的宗教信仰,导致精神危机。

③基本特征:

强调自我表现

强调反传统

表现手法上主张创新和多样化

塑造全面异化的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1)意识流小说

①含义:指根据意识流直觉及精神分析原理,用内心独白等方法突破自然时空顺序,主要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小说作品。

②特点:

确立了“意识中心”

确立“心理时空”的叙事结构

独特的语言表述

代表作:乔伊斯《尤利西斯》

2)荒诞派戏剧

①概况:兴盛于20世纪50、60年代,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代表作有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罗马尼亚作家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②特征:

无传统戏剧中的舞台形象

无连贯的合乎情理的戏剧情节

弱化理性的合乎规范的人物语言

3)魔幻现实主义

①概况:是拉丁美洲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起初是一个风格独特的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经杂志社翻译转载静茹文学领域。

②产生原因

拉丁美洲种族文化杂糅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念的影响

拉丁美洲的艺术意识

③特点

在内容方面表现为现实与幻想的结合

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主客观的自然时序,突破理性思维,常常时空倒置,神化与现实不分,带有神秘魔幻色彩。

④代表作: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四、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评价

1)对其整体评价应持肯定意见

2)其作品表现的思想对人们认识西方现代社会及其弊病有一定的意义

3)现代主义文学在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对推动文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对其一味地表现悲观主义、颓废主义思想,人的变形异化及扭曲心理则需要认真辨析

5)对一些表现手法(自动写作、无标点)有损文学创作的艺术形式。

第三节通俗文学

一、通俗文学的分类

按照文学的文化形态(作品和作者的文化倾向,接受者的文化程度,作品的文化本质)分为高雅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探讨文学四类。

二、通俗文学的具体类型

1)高雅文学:又称精英文学、严肃文学、纯文学。它是积极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文学作品,

是传道授业解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学,它是在艺术上追求独创,思想上进行严肃的人生意义探讨的作品。如:托尔斯泰、屈原、鲁迅、巴金、曹禺等的作

品。

2)通俗文学:是一种满足未受高层次文化教育的城市市民文学。其发展过程为唐俗讲——

宋话本——明拟话本《三言》

3)民间文学:未受教育的农民阶层的文学,乡村农民既是创作者也是接受者。如:歌谣、

神话。

4)探索文学:针对创作技巧、方式,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如荒诞戏剧。

三、通俗文学的本质

通俗文学是成年人地通话,它是以超越的态度看世界的一种富有理想的文学。也有人把通俗文学称作“逃避文学”。

四、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1)基本格调的凡俗性

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3)创作目的的娱乐性和教育性

文学鉴赏

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像、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形成审美意象、获取美感愉悦的接受活动

文学批评

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对各种文学现象特别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判断的科学活动

文学接受的多层次性

欣赏性(普通读者),批评性(学者),创作性(作者)

欣赏对象的条件

满足读者的审美趣味

1、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要有鲜明生动性和丰富多样

2、要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3、要给读者以想像和再创造的余地

欣赏主体的条件:

1、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2、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

3、要具有良好的审美心境

文学欣赏的心理活动过程:重建形象阶段、情感共鸣阶段、理解领悟阶段、延留回味阶段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的比较

文学欣赏,审美活动,爱憎美丑;文学批评,科学活动,善恶是非

文学批评的基础:1、敏锐的审美能力2、深厚完备的理论修养3、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4、丰富广播的经验学识

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制度方针政策对文学的影响;政治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经济对文学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这文学创作的时代风貌;经济基础决定着文学的发展演变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 观念活动。(第100页) 2、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 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第137页) 3、直觉: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 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第138页) 4、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 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第161页) 5、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 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第162)6、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 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第170) 7、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合、生成与呈示, 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第179) 8、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 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第132页) 9、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主张是:认为能够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是它 的“文学性”,“文学性”就在于它的形式,主要是语言形式,而与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无关,代表人物是艾亨鲍姆。(第175页) Ps:俄国形式主义不知道正确与否,是自己通过书上的话提炼出来的。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文学概论1 北师大16春

《文学概论》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有(CE ) A. 世界观 B. 艺术观 C. 审美理想 D. 艺术才能 E. 生活阅历 2、文学风格的特性包括(ABCDE ) A. 独创性 B. 稳定性 C. 单一性 D. 多变性 E. 多样性 3、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表现在文学典型具有(ABE ) A. 真实性 B. 新颖性 C. 诚挚性 D. 蕴藉性 E. 丰富性 4、文学话语的基本特点有(BD ) A. 内指性 B. 精确性 C. 拒阻性 D. 潜台词 E. 心理蕴含性 5.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包括(ABCDE ) A.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 抒写真实感受 D.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E.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6.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 ) A. 爱伦?坡 B. 马拉美 C. 兰波 D. 波德莱尔 E. 柯勒律治 7.浪漫主义文学文学思潮18世纪末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ABC ) A. 雪莱 B. 拜伦 C. 雨果 D. 左拉 E. 福楼拜 8.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即兴产生的条件有(ABCE ) A. 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B. 合适的气氛和契机

C. 综合心力的长久酝酿 D. 理智的参与与规范 E. 作家天赋及后天掌握的本领技巧 9.直觉与灵感有的不同在于(AB ) A.灵感是长久思索后的顿悟,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B.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发生在第一次碰头时 C.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D. 灵感的发生是可以预期的,而直觉却具有突发性 E. 灵感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直觉是感性认识 10.艺术构思主要心理机制有(ABCDE ) A. 回忆与沉思 B. 想象与联想 C. 灵感与直觉 D. 理智与情感 E. 意识与无意识 11.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ABC ) A. 内指性 B. 音乐性 C. 陌生化 D. 潜台词 E. 动作性 12.灵感的特点包括(ACE ) A. 突发性 B. 持久性 C. 创新性 D. 预知性 E. 偶然性 13.人类精神活动的具体形态包括(ABCD ) A. 理论性精神活动 B. 宗教性精神活动 C. 伦理性精神活动 D. 审美性精神活动 E. 物质性实践活动 14.“表现”说与“摹仿”说相比的突出区别在于( ABC) A.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表现说不是突出被摹仿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是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B. 在文学批评问题上,表现说更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创造作用 C. 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表现说不是强调文学创作对客观规律的遵循,而是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D. 在作品的表现上,表现说注重写实而摹仿说注重写意 E. 在作品的体裁上,表现说擅长叙事类,摹仿说擅长抒情类 15.接受动机的种类有(ABD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达的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 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 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 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 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2.民间文学有什么价值? ①艺术价值: a.开启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幻想、现实)。神话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浪漫主义最早在神话出现; b.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c.为人类文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异彩。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 淘宝金榜题名试题店铺独家题库

(完整)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辨析题③简答题④论述题⑤作品分析题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作品、作者、作品、读者 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 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 话语伙伴关系。 二、文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发展:(1)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条件(2)人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根据(3)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因:经济的制约;上层 建筑间的相互作用;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各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五、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六、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七、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宗教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 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 的自然;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 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艺术构思的概念、心理机制以及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理智与感情 5、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十、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十一、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 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 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 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汉魏六朝文学要籍导读 近代作家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 比较诗学论著选读 德国美学东渐史专题 接受问题专题研究 语言学讨论班 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 欧美文学导读 卞之琳研究 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说唱艺术研究 历史语言学专题 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 上古音研究 语言接触实例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论史 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文艺美学 认知语言学 生成音系学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我想知道大学(无论哪个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到大四的详细科目,书本名称,以及出版人(主要我是自学,怕买错书),最好是2010大学中文系的科目,没有的话,时间不要太落后了(例如2000年附近时期的,我就晕了........)。 本人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穷小子,先谢大家了啊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北师文学概论1答案备课讲稿

北师文学概论1答案

《文学概论》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有(CE ) A. 世界观 B. 艺术观 C. 审美理想 D. 艺术才能 E. 生活阅历 2、文学风格的特性包括(ABCDE) A. 独创性 B. 稳定性 C. 单一性 D. 多变性 E. 多样性 3、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表现在文学典型具有(ABE ) A. 真实性 B. 新颖性 C. 诚挚性 D. 蕴藉性 E. 丰富性 4、文学话语的基本特点有(BD ) A. 内指性 B. 精确性 C. 拒阻性 D. 潜台词 E. 心理蕴含性 5.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包括(ABCDE ) A.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 抒写真实感受 D.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E.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6.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 ) A. 爱伦?坡 B. 马拉美 C. 兰波 D. 波德莱尔 E. 柯勒律治

7.浪漫主义文学文学思潮18世纪末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ABC ) A. 雪莱 B. 拜伦 C. 雨果 D. 左拉 E. 福楼拜 8.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即兴产生的条件有(ABCE ) A. 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B. 合适的气氛和契机 C. 综合心力的长久酝酿 D. 理智的参与与规范 E. 作家天赋及后天掌握的本领技巧 9.直觉与灵感有的不同在于(AB ) A.灵感是长久思索后的顿悟,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B.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发生在第一次碰头时 C.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D. 灵感的发生是可以预期的,而直觉却具有突发性 E. 灵感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直觉是感性认识 10.艺术构思主要心理机制有(ABCDE ) A. 回忆与沉思 B. 想象与联想 C. 灵感与直觉 D. 理智与情感 E. 意识与无意识 11.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ABC ) A. 内指性 B. 音乐性 C. 陌生化 D. 潜台词 E. 动作性 12.灵感的特点包括(ACE ) A. 突发性 B. 持久性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配套资料)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学的范围 在体裁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曲艺又有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快书等。 3、民间文学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4、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也有一种时间很短的调查活动,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2)历史追溯法 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3)共时比较法 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搑间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爆。 2、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 答: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民间文学既有民谣、谚语、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中国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郭沫若先生曾经作过充分的估价,他说:“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一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近年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它的民俗文化属性,研究方法也是更加注重采用民俗学的常规方法。 4、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答: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归结起来民间文学主要有三大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内含答案)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是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与其他艺术相比,文学重在 A.以色彩描绘世界 B.以声音抒发情感 C.以语言描写世界 D.以形体表达情感 4.“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白居易《秋蝶》)。这句诗运用的音律类型是 A.双声 B.叠音 C.叠韵 D.押韵 5.季羡林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认知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下列诗句中偏向于“有我之境”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7.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A.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B.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C.境生于象外 D.缘境不尽日情 8.下列人物形象属于“扁平”人物的是 A.《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B.《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D.《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9.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属于 A.隐含作者 B.叙述者 C.真实作者 D.虚构作者 10.首次对“审美情感”概念做出阐释的是 A.黑格尔 B.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苏珊·朗格 11.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 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

完整版北大中文系教材书目

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已有 674 次阅读2010-2-8 09:58|个人分类:语言学习|关键词:北大北京大学中文系书目入学考试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 (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 “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 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 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 位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无书目) 汉语史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王力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