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B

建筑设计原理B
建筑设计原理B

一、单选题

1.所谓空间的(A)是指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A.尺度

B.比例

C.均衡

D.对比

2.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C)属于居住建筑。

A.托儿所

B.宾馆

C.多层住宅

D.办公楼

3.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的指出建筑应具备(B)三个基本要求。

A.适用、坚固、美观

B.实用、经济、美观

C.功能、形式、材料

D.功能、技术、艺术

4.试将下列建筑与相应的构图手法建立正确的联系是哪个?()

a金字塔b大雁塔c人民英雄纪念碑d悉尼歌剧院

Ⅰ对比;Ⅱ动态均衡;Ⅲ稳定;Ⅳ渐变韵律;

A.a,Ⅰ;b,Ⅳ;c,Ⅲ,d,Ⅱ

B.a,Ⅲ;b,Ⅱ;c,Ⅳ,d,Ⅰ

C.a,Ⅲ;b,Ⅳ;c,Ⅰ,d,Ⅱ

D.a,Ⅱ;b,Ⅰ;c,Ⅲ,d,Ⅳ

5.公共建筑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B)m。

A.1.2

B.1.5

C.1.8

D.2.4

6.体育馆多采用(C)空间组合方式。

A.分隔性

B.连续性

C.观演性

D.高层性

7.广州东方宾馆扩建采用了庭院式布局创造内部景观,要采取(D)环境布局思路。

A.室内外景色贯穿共融共享。

B.适应场地布局,树木保留与入室。

C.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D.控制城市道路枢纽结点、对景、界面,创造市景文化。

8.旅游旅馆属于(A)。

A.博览建筑

B.文教建筑

C.纪念性建筑

D.工业建筑

9.人民英雄纪念碑主要采用的相应的构图手法是哪个?(B)

A.对比;

B.动态均衡;

C.稳定;

D.渐变韵律;

10.住宅之外其他民用建筑按照建筑高度分类,(24)m以下称为低层和多层建筑、

二、多选题

1.自然与建筑的关系是()。

A.地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决定着建筑的特性

B.地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决定着建筑实现的物质技术手段,

C.场所决定建筑的型、体量、空间形态和建筑形式。

D.建筑要师法自然。

2.公共建筑中常用的采光方式有(ABCD)。

A.普通侧窗

B.高侧窗

C.顶部采光口

D.顶部采光天窗

3.“屋以面南为正向,然不可必得,则面北者虚其后,以受南。”,对一般北纬地区而言,一般将建筑中主要房间布置在(ABD),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

A.南向

B.东南向

C.西南向

D.东向

4.交通联系空间包括(ABCD)三部分。

A.水平交通联系空间

B.垂直交通联系空间

C.门厅

D.交通枢纽空间

5.建筑观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哪三个主要阶段?()

A.以美学为基础的古典建筑观:

B.以功能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观:

C.以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观:

D.以业主意愿为基础的面向使用者的建筑观。

三、简答题

1.结合图书馆建筑说明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功能划分三大基本空间组成的意义。

参考答案:

图书馆的主要使用空间为借阅空间(阅览室);次要使用空间为书库、内部办公、卫生间等;交通联系空间为门厅、走廊等。准确划分三大基本空间可以确定建筑物的主要功能部分,次要功能部分,以求得合理有序地组织使用空间,防止使用混乱,提高开发使用效率。

2.什么是建筑构图原理,其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建筑构图原理就是形式美原则在建筑中的运用和体现。

变化统一对比与微差稳定(或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3.列举五种展览建筑常见的空间组合方式。

参考答案:

串联式空间组合;放射性空间组合;串联兼通道空间组合;放射兼串联空间组合;综合大厅空间组合

四、论述题

1.简述“建筑”概念的发展与丰富。

参考答案:

Shelter-solid -Spac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Human Settlements

从仅作为满足遮蔽功能的存在-强调建筑形体-注重建筑空间-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关注建筑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今天将建筑看作人居环境科学的组成之一,建筑概念不断发展丰富。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功能的涵义。

参考答案:

功能的意义;建筑功能的基本要求;建筑功能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1总论 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 1.1.1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我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它们为刚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群体,缺少生活照料的老年群体,在家办公的商务白领群体,以及寻求独立生活的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居住空间环境。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仍将继续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的变革,

综合型居住建筑的广义特性,将会使其展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1.1.2发展概况 简略回顾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当今住宅和其他各类居住建筑的建设及预见今后的发展方向,皆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其发展轨迹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生活最为贫困的基层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了居住条件。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大量城镇住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1963-1965年实行了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国内政治处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住宅建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经历了10年文革的经济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6)1991年直至目前,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该时期正值国民经济“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建筑设计原理要点整理

精心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第一讲 ?建筑的本体逻辑是对建造的关注: –支撑、维护、分隔; –尺度、材料、色彩; 空间序列 建筑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基地与建筑的关系 ?人与空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2012 二、公共建筑的特征性质 建筑具有艺术审美特性 (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建筑能跨越时代,沉淀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因此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 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 3.意向的:语言、文字 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小结与问题: 建筑是什么? (一)各种观点: 经济、适用、美观 工程技术十人文艺术 工程技术十真善美(罗小末) 足迹、空间、雕塑(菲力普·约翰逊) 功能、结构、象征(丹下健三) (二)、以人的需求为主线 空间为主角(生活、源泉) 形式为语言 ? ? ? ? ? ? ? ? ? ? ? ? ?以 ? ? ? ? ? ?功能的高度概括化化、哲理化 ?四、功能要素: ?基本间、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一)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二)良好朝向 ?(三)利用率高;(四)开间、进深和层高 ?第三节空间的涵义 ?1.?“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 ?物理空间(均质空间) ???????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 ?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思考题

《建筑设计原理》练习题 1:建筑 答: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并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人为物质环境。建筑可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两类。2: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在其论著《建筑十书》中表明,(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大要素,而这三要素又通过(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 3:建筑功能 答:建筑功能主要是指建筑的用途和使用需求,而随着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将产生出有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建筑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建筑特点,与不同的使用要求。 4:建筑技术包括(材料)(结构)(设备)(施工技术)等 5:建筑艺术包括(建筑群体)(单体)(建筑内部)(外部的空间组合)(造型设计)以及(西部的材质)(色彩)等方面给予体现 6:(建筑功能)是目的,建筑技术是手段,而(建筑艺术)则是前两者对审美要求的综合表现 7:建筑设计原则可分为两部分1(建筑方针政策)2(基本原则)早在1953年我国就制定了(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1986年由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中国建筑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建筑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 8: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法律、规范、条例、 2结合地形与环境,满足城市规划要求,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3结合建筑功能,创造良好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4充分考虑防水,防震、防空、防洪要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保障使用要求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建筑形象,满足人们审美要求 6考虑经济条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节能减排 7结合施工技术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建筑工业化 9建筑物的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 10按照主体建筑结构的耐久年限分级:一级(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50-100)年适用于(一般建筑)三级(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建筑) 11建筑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技术要求 12建筑设计工作通常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13建筑设计包括? 建筑设计包括外空间的组合,环境与造型设计以及细部的构造做法的技术设计,建筑设计的房屋设计的龙头,并与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相协调 14结构设计包括? 包括结构选型,结构计算、结构布置与构件设计,保证建筑物的绝对安全 15设备设计包括? 包括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电气、燃气等,他是保证房屋正常使用及改善物理环境的重要设计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题

1.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剧院、电影院、体育馆)建筑类型,不适用于(展览馆)。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展览馆)。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类型 2.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均衡)手法。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来体现的。建筑立面中的(台阶)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可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建筑功能)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采光)的要求。 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5.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防火安全、地区日照条件)的要求确定。 6.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 550 )mm 左右。 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900)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宽最小为( 700 )mm。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900mm )。为便于开启,门扇的宽度通常在(1000mm)以内。门的宽度(1200-1800mm )时,一般采用双扇门。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影剧院中观众厅的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mm)mm。 公共建筑的走道净宽一般不应小于两股人流通行时所需的宽度,因此,走道的净宽一般不应小于(1100mm)mm。 7.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的。 8.建筑外部形象包括(体型)及(立面)两个部分。 9.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寓)属于居住建筑。 10.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 3个)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pdf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2-2建筑设计原理

渤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建筑学专业科目建筑设计原理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幼儿园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 mm,宽度不应小于 mm。 2.一个单体建筑中包含有、、三种空间类型。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采用,推拉门、或平开门,不能采用和。 4. 建筑造型包括、、等,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外部表现形式。 5.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形式大致归纳有:、、、、庭院式、综合式等几种形式。 6.交通枢纽空间主要有、、、等,他们在建筑中主要作用是交通空间的衔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属于建筑物。A.住宅、堤坝等 B.学校、电塔等 C.工厂、水塔 D.工厂、展览馆等2.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医院、办公楼、中小学 B.剧院、电影院、体育馆C.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 D.医院、展览馆、图书馆 3.下列建筑物的交通部分被称为建筑的交通枢纽空间的是。A.走廊,过道B.楼梯C.电梯D.门厅,过厅4.通常确定楼梯段宽度的因素是通过该楼的。A.使用要求 B.家具尺寸 C.人流数 D.楼层高度 5.幼儿园的楼梯栏杆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间距不应大于 mm。A.100 B.110 C.120 D.130 6.幼儿扶手的高度不应大于 m。A.0.5 B.0.6 C.0.7 D.0.8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8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无障碍设计坡道用于联系不同高差的地面,供轮椅通行的坡道要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折返形和弧形。() 2.无障碍设计楼梯可采用无踢面的踏步和突沿为直角形的踏步。() 3. 排水渠与无障碍通道交界的地方应设置格柵。渠道格柵的狭槽应与主要交通方向平行,格柵的开口应尽量细小。() 4.无障碍设计主要入口不应设置旋转门,除非旋转门的每一隔足以让一部轮椅或手推车通過。()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窗的种类? 2.楼梯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 3. 按照电梯的使用性质分类? 4. 功能分区的原则? 5. 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尺度所产生的效果,尺度可分为几种类型? 6. 建筑小品的设计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绿地的作用。 2.基地上常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只要善于分析,充分利用,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简述根据下图所示可利用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A-(2)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 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3.动静分区:通常把住宅中使用时间主要在白天和部分晚上活动频繁的 区域划分为动区。如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把使用时间集 中在晚上或要求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划分为静区。如卧室、书房等。 4.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坡顶住 宅中,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塔式住宅: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 面尺寸,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围绕布置,不与其他单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6.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① 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所④服务性院落 7.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 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 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 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 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 次要的出入口。 9.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10.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11. 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① 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 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② 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 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③ 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 间环境效果。 本章其他重点: ①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图及其各种对比效果分析 ② 塘沽火车站总体布局分析 ③ 和平宾馆总体布局分析 ④ 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 ⑤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的总体布局分析 ⑥ 巴西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市政中心总体布局分析 1. 公共建筑的类型: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 建筑,纪念建筑。 2.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延伸, 3.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 内在因素:建筑本 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 环境、地段状况等 4.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①群体建筑②广场道路③绿化设施④雕塑壁画 5. 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 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 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⑤建筑小品⑥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完整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卷首语 1、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运用一般性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 性的问题。 2、学习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 3、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 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 择等技术问题。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题目、调查场地、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成果表达。 6、建筑分类:按建筑风格、建筑组合方式、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或高度划分。 7、建筑设计原则:经济、安全、适用、美观。 8、公共建筑: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是什么? ——建筑是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物质环境。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应考虑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问题。 内在: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a、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在共公建筑中,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需要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路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b、活动场地 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密切,应靠近主题建筑主要部位 c、停车场所 停车场位置,一般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地方,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但不应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以节约场所用地。 d、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简单论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二) 基本概念辨析 一、建筑学的一般概念: 1、名称的来源: Architecture、Architektur、L’architetura、Apxutektypa。(均来自古希腊)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故又称建筑艺术 2、建筑学的含义: 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3、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艺术性和历史感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基本概念辨析 3、广义建筑学和狭义建筑学 围绕建筑学的中心议题是“人” 杨·盖尔的话,“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任何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 广义建筑学的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环环相扣,有小到大紧密配合的层次关系。 4、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终极目的: 我们的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要符合这个目的,那管它洋、中、传统抑或是现代 基本概念辨析 4、建筑学的特点: (1)建筑学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 (2)建筑学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 概念) (3)建筑学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 景社区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 5、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 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 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基本概念辨析 6、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学和其他专业的结合问题、建筑设计类课 程的重要性) 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题库超级详细的资料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2.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 相互补充 3.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外在因素:城市规 4.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5. 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 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6.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 7.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 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 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9.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10.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11. 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 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的空间环境艺趣,一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本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话题1:总体设计的概念

话题1 完整设计的概念 面对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完整设计的概念。这个完整设计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过程。 一、设计的过程 1、建设程序 中国基本建设程序: 提出项目建议书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行项目评估 编制设计文件 施工前准备工作 组织施工 交付使用 美国常规建设程序: 设计前期工作 场地分析 方案设计 设计发展 施工文件 招标或谈判 施工合同管理 工程后期工作 英国常规建设程序: 立项 可行性研究 设计大纲或草图规划 方案设计 详细设计或施工图 生产信息 工程总表 指标 合同:项目计划、施工、竣工验收及工程反馈 2、建筑营造方式 迄今为止,国外比较通行的仍是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等三边关系为基础的常规建设程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建设程序,如“快轨建造法”及“设计-营造法”等。

3、设计前期工作 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评估。 确定课题 第一步就是确定课题。弄清这个课题意味着作一整套决定:为谁造就场所?意象如何?谁来决定将是什么形式?什么物力、财力可供使用?期待什么形式的解决方法?建造在什么位置? 一般情况下,开发的意图取决于开发商,但设计师如果有机会,就有责任阐明既定目标、提出潜在的目标供讨论,揭示新的可能性和开发商未预计到的情况,甚至还要为未来的使用者讲话。 然而,课题常常在设计师请来之前就由业主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至少要负责查看课题是否提得详尽、所提课题的各部分之间是否一致(充足的物力、财力、解决方法符合意向、足够大的基地等等)。 与确定课题相对应的建设程序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它是建设项目发展周期中的最初阶段,提出一个轮廓设想,从宏观上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其主要作用是国家选择建设项目的依据。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学习资料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 细答案)

课堂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建筑的基本属性的是( A ) A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B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C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D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2、古代拉丁美洲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D ) A 木构架体系建筑 B 伊斯兰教建筑 C 陵墓建筑 D 高台建筑 3、古代印度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A ) A 佛教建筑 B 筑陵墓建筑 C 伊斯兰教建 D 木构架体系建筑 4、下列不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 D ) A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 庙、明堂、辟雍)、居住建筑(宅第、坞壁)、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 B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在建 筑上开始广泛使用,建筑组群日趋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C 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 的、大型多层的木楼阁 所取代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5、下列不是清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B 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高度程式化 C 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至由 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6、希腊建筑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固定后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柱式:( A ) A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B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 C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 D 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复合柱式 7、自然环境构思法主要是指( C ) A 通过建筑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思想内 涵,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启示 B 建筑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蕴涵某 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筑文化含量 C 新建筑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筑布局、形态、形 式、风格、材料、色彩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筑的谐调平衡。 D 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经构思而确定 8、基本构思法的设计操作过程包括( A )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题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题 、不定项选择题 A. 建筑功能 B. 建筑技术 C. 建筑形象 D. 经济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的要求。 A. 室内采光 B. 室内通风 C. 室内保温 D. 立面装饰 5、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 )建筑类型。 A 医院、中小学、办公楼B.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 C.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6、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 )的要求确定。 A. 防火安全 B. 地区降雨量 C. 地区日照条件 D. 水文地质条件 7、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 )来体现的。 A. 建筑色彩的深浅变化 B. 门窗的排列组合 C .装饰材料的粗糙与细腻 D. 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 8、 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 )mm 左右。 A.550 B.600 C.700 D.500 9、 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 )建筑类型。 A. 住宅、学校 B. 火车站、体育馆 C. 展览馆、陈列馆 D. 幼儿园、住宅 10、 民用建筑物的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 ) A. 利用走道两侧门上亮采光 B. 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1、 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 A. 医院、办公楼、中小学 B. C. 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 D. 2、 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 A. 韵律 B. 均衡 C. 统一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 ( )建筑类型。 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医院、展览馆、图书馆 )手法。 D. 对比 )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C.走道两侧墙上开高窗采光 D.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 A. 统一 B. 体型 C. 变化 D. 立面 16、 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 )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 疗养院 17、 建筑立面中的( )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 可获得 一定的尺度感。 A. 台阶 B. 窗 C. 雨篷 D. 窗间墙 18、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 )设计阶段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 下列建筑物的交通部分称为建筑物中的交通枢纽。 ( ) A.走廊、过道 B.楼梯 C.电梯 D.门厅、过厅 20、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 ( ) A.900mm B.600mm C.1500mm D.1200mm 21、在建筑设计阶 段中,初步设计阶段是( ) A. 依据 B. 基础 C. 核心 D. 草案 11、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 A. 使用功能 B. 物质技术 C. 经济条件 12、 大厅式组合不适用于( )。 A.火车站 B.影剧院 C.展览馆 13、 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 宽最小为( ) mm 。 A.1000 B.900 C.700 D.600 14、 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 )。 A. 住宅 B. 学校 C. 展览馆 15、 建筑外部形象包括( )及( )要求确定的。 D. 空间的艺术效果 D. 体育馆 )mm 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 D. 幼儿园 )两个部分。

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 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 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 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32.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33.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 第一章概论 基本知识了解: 1.建筑设计原理包含的内容: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与设计。 2.构造的含义:建筑的构件使用何种建筑材料、运用何种建筑做法(技术)做成,具有何种功效。 3.重点掌握的内容:民用建筑的构造。 4.学会的基本技能:能够认知和绘制建筑施工图。 第一节民用建筑的分类 一、按使用性质分*: 1.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二、民用建筑按使用性质分*: 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 第二节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二、建筑设计的过程和阶段: 1.准备工作 2.初步设计 3.技术设计 4.施工图设计 第三节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一、建筑设计的要求: 1.建筑功能的要求 2.合理的技术 3.经济效果

4.建筑美观 5.总体规划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1.人体尺度和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人均身高、常用尺寸 2 .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他们的空间 3. 自然环境的气候条件 风玫瑰图的认识* 5.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6~9度的意义6.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模数:人为制定的一个标准,使建筑构件统一化,便于生产和安装。基本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1M=100mm 扩大模数、分模数 7.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等级划分的一个标准) 燃烧性能:构件的可燃度。非、难、燃烧体 耐火极限:构件从受火到失去作用的时间,单位h。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基本知识: 1.平面图概念:1200mm平切向下看到的建筑构件组合关系 2.房间分类:主要用房、辅助用房、交通联系空间。 第一节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使用房间(主要用房)的内容 是指建筑的主要利用房间,如住宅的起居室、卧室;商场的营业厅等 二、房间设计参考的条件: 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 (1)房间的面积: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人们活动需要的面积;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2)房间的形状和尺寸:参考因素很多,如听觉、视觉;结构;美观等 2.门窗在房间中的布置 (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门的宽度由人流、家具、设备决定 门的数量由防火规范限制 门的开启方式由使用特点和门的用途决定 (2)门的位置 主要考虑交通路线的便捷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其次考虑家具布置、风向等要求 (3)窗的大小和位置:考虑室内采光、通风 第二节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交通空间的内容: 1.水平交通空间:走廊、过道 2.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电梯 3.交通联系枢纽:门厅、过厅 二、交通空间的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