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

e-Learning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
e-Learning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

e-Learning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

e-Learning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1、e-learning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互动环节,我们请来了倪老师的两位好朋友,一位是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田洁红老师,热烈掌声欢迎田老师!田老师也算是

e-learning的受益者,是吧?

田老师:对,我们用它好几年了。

主持人:还有一位是,北京大学企业与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吴峰博士,欢迎吴老师的到来!对刚才倪老师讲的内容,大家有什明白的,在这里可以跟我们的专家探讨一下。倪老师能不能先跟我们介绍一下,有关e-learning在国际发展的趋势,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发展方向。

倪老师:e-learning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在这方面的发展,我觉得中国是相对落后的。据一些统计显示,在美国有80%

大型企业,已经用e-learning了,中小型企业也超过了50%。去年我去了一趟台湾,作为这样的一个地区,我们台湾

e-learning的发展也是

非常不错的,台湾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从03年开始资助企业e-learning的应用,基本上企业如果提出申请,政府会出

一半的资金,到09年为止,政府

资助的费用已经超过10个亿人民币。

今年年初,我们和中国远程杂志,一起去韩国学习。韩国在这方面也是比较领先的,首先是政府重视,他们政府立法,给国民提供一个终生学习的机会。

能让这么多国民终身学习,可以说e-learning在韩国发展非常普及。不管是大学、企业,还是中小学,都很重视这种模式的学习,据他们统计,韩国有一

半的国民学习方式都接触了e-learning。国外有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使用e-learning,韩国都一大半的国民,通过

e-learning的这种

方式学习。从这点上说,我觉得国内的发展算是滞后了。

主持人:看来e-learning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下面我们请教一下吴老师,您怎么看待e-learning,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吴老师:我们去年刚好做了一个调查,有一些企业现在通过e-learning的学习方式,整个培训量已经超过了50%,比如说我们的中国电信企

业。我们还做了另外一个调查,就是跟中国企业培训中心主任,或其他学校校长交流时,问他们e-learning这种学习方式,在整个企业培训中占多少比例

算合适,他们的答案是70%。这是一个速度的发展,另外一

个速度是从06年到09年,我们调查,国内做的不错的企业,他们的员工在线学习增长率为27%,

在线学习的人数增长率为65%。

吴老师:应该来说e-learning,是我们企业未来学习的一个主要载体。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实现学习型社会。e-

learning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型社会相吻合,所以我认为

e-learning的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兴旺的,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主持人:对,这是非常美好的前景,掌声感谢吴老师。如果站在我们企业角度来讲,田老师您对e-learning是怎么看的?您既是e-learning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它的受益者。

田老师:大家好!我们用e-learning已经3年多了,综合概括来讲,它对我们整个培训体系,帮助非常大。我们现在中关村的管理人员,全都

实现了用e-learning来学习。包括刚才倪总提到的员工基本技能,一直到我们工程项目,因为我们是做海外工程的,可能集合培训比较难,所以就实施了

这种学习方式,在国外的同事,也能在线上学一些非常关键的东西。

田老师:现在我们的课时数,已经达到每人每年40个小时左右。包括我们自己上传的课程和管理课程,基本上实

现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基本都用上了。我们有线下辅导,建立了导师制,这样结合起来就会非常好,解决了时空的问题,我们觉得很受益。

主持人:掌声感谢田老师!站在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e-learning系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工具,还是一个交流的

平台。我们看到几位老师,都是从不同角度,对e-learning

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现场的各位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请问各位老师。

同学一:前不久我读了一本名为《首席学习官》的书,这里面提到,在导入和推广e-learning时,学习首席习官自身的能力和潜力,没有得到

有效地挖掘和发挥。只有当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时,才能为老板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e-learning的发展和推广,也会比较顺畅。所以我想请三位老

师谈一下,您们认为该怎样发挥出首席学习官的潜力和能力?谢谢!

主持人:感谢这位同学,我们从田老师开始吧。

田老师:我觉得刚才提到的这个首席学习官,或者是执行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推广的时候,第一点可以说,事事都看在心里。从公司最高层领

导,到各个部门的经理,可能大家对它有一定的质疑,因为它是现场监控,学习的效果究竟怎么样,大家都不知道。到

第2年的时候,我们人力资源部开始分配课

程,到第3年的时候,就由职工自己来选择课程,我们有一些必修课,也有一些选修课让员工自己选择。所以从这个阶段来看,已经到了依赖的程度,比如在一段空

闲时间时,可能就学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我们的课程比较全,包括英语,整个的界面非常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大势所趋。

主持人:掌声感谢田老师,吴老师怎么看?

吴老师:刚才倪院长提到的,企业e-learning的学习力,还有企业的制作观点,都提到了企业面临导入的重要性。我把你刚才的问题,分两个

来谈谈。一个是关于e-learning的重要性,我认为e-learning,可以提高企业的培训覆盖率,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中国邮政集团,成立了邮

政培训学院,吴万东总理对我说过,对拥有100万员企业的邮政集团,要实现千人式培训,不通过e-learning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说在开幕仪

式进行的时候,整个集团的人都在网上观看直播,所以说

e-learning的作用很重要,提高培训覆盖率,降低培训成本。

吴老师:第二点,它是企业战略整合、变革的一种工具。移动网的总裁花100万,购买了一个在线学习工具,送给他的员工天天使用,所以他经常在网

上。我们可以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企业,一种便民化组织形式的变化,员工可以和总裁在网上直接沟通,实际上,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移动网的人力资源

这一块削弱了,他们人力资源主要放在哪里?放到学习中心去了,而学习中心,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体,这是一个变革。

吴老师:还有千紫(音)集团,大家知道都知道,它是做保健品的,全世界的直销行业,在世界各地有112个分公司。他们的总裁,非常谦虚地说自己

是农民,对e-learning不是很懂。但是他至少会做一件事情,他把他的一些讲话和理念,弄成录像要求把的员工去使用。所以说e-learning,

成为整合企业战略变革的一种工具。

吴老师:第三点,

e-learning使用的重要性,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员工的归宿感,形成新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有一个关于国美电器的

案例,它的书面销售做的非常漂亮,我们当初调研国美电器的时候,他们人力资源经理跟我们说,员工有一句话让他非常感动,什么话呢?就是说员工在网上发帖

子,他说我才国美电器这么大。他的潜台词通过网上知道国美电器,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的影响。通过网上认识很多人,

形成他自己国美电器的归属感,这种文化和竞

争力的形成,是e-learning起的第三个作用。

吴老师:这是是软环境的影响,它可能要比培训教导含金量更大一些。你刚才提到学习首席官这个问题,我们强调一个观点,未来的首席学习官,必须要

具备学习技术这个特征,你没有学习技术的特征,不了解

e-learning的理念,你就当不了首席学习官,这是我们提出

来你必须要必备的知识。而e-

learning作为企业培训的主要方式,在未来可能占整个培训70%量的情况下,你作为首席官,必须要具备这样的一个技术风格。而e-learning

在企业里面,成为沟通其他几个企业的枢纽或中间环节,这个变得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掌声感谢吴老师。倪老师还有什么补充的?

倪老师:刚才提到这个首席学习官,我觉得这个国内企业比较少。在国外的很多公司,就设立这个首席学习官,这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导入e-

learning的时候,我们目前来说,很多企业导入e-learning,包括我们刚才田老师的企业,是通过几年认识。为什么这样?因为它导入时,现在

多数企业要么是人力资源部主导,要么就是IT部门主导,这越来越远离对e-learning的这种了解,不能真正了解

e-learning对企业的价值。

所以最好由企业首席学习官来引导,原因是什么?因为他有一定的高度认识。

倪老师:比如说这个应用上面,因为人力资源部不可能应用于培训。我今天提到的就是,e-learning它可以直接进入到企业业务的传播,成为

业务的一个工具。比如说一款产品出来了,做成课件以后,迅速地让所有的员工去学习,这对业绩会有帮助。再比如财务部门,出来一个财务政策或规定,这时候就

可以做成课件,让你集团下面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政人员去学习。所以说e-learning不只是单纯的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我在研究这方面的时候,其中

有一个就是应用目标,e-learning如果在这个企业成熟的话,它会介入到企业人才、文化和业务的发展,它是多方面的。首席学习官是可以做得到的,相

反地,如果由的企业是IT部门主导,它的应用就有可能会失败。

主持人:没错,可能会大大贬低了e-learning发挥价值的功效,因为他只是基于自己的部门和自己的领域,有一定局限性。但如果是首席学习

官的的话,他会站在全局和公司的高度上来考虑。我们掌声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彩回答。让我们知道企业该怎么去发展,

以及如何去应用e-learning,同学

们有什么问题?

同学二:大家都知道在北京,政府出台了限房和限车的措施,这让购车的业绩,比往年下降的很多,出现员工大量流失问题,我们作为人力资源部,感到

培养人力资本的担子很重。我想也一下,e-learning和其他的培训,怎么能够在我们汽车行业中起作更好地作用?我们怎么样去做培训,才能更好地留住

我们的核心员工?2、e-learning怎样顺应趋势灵活运用主持人:随着趋势发展,一些行业会受到一定影响,那e-learning是不是也能够随之有所变化和调整?我们先清吴老师来回答。

吴老师:我们国家有几个e-learning行业发展的不错,第一是分支机构比较多的行业。如:银行业、通信业。第二是外资企业,比如说爱立信

这些企业,外资企业它本身,在国外已经有平台了,有企业自己的文化。像爱立信的分享文化已经形成了,所以它很容易做起来了。第三个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它本

身的知识需求比较多,比如说搞心里技术的,需要不断地去推动新技术。另外一个就是航空业,在航空的工作人员,会存在时间上的这种安排比较多。

吴老师:至于汽车行业,我建议倒是可以考虑一下,移

动网学习的这种模式。就是把一个课件做到PPT上面,比如说你给别人做销售的时候,或展示汽

车的时候,不一定要上4S店看,或者要是4S店,没有这个型该怎么办?你可以做成一个课件,放在PPT的上面。以后;你要做销售的时候,可以直接拿出来给

大家展示,这种可能在汽车行业上面会比较合适。

主持人:她刚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问我们通过

e-learning,能否达到留住核心员工这样一个目的?

吴老师: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e-learning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企业文化。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移动网,移动网的总裁可以面对面地跟员工交

流,这是便民化组织的形成。平时我们的国有企业,我们的一些企业制度也好,包括搜狐像这样的企业,它都有一种等级制度安排,比如说你要见总裁,不是那么容

易的,但是在网上就不一样了。这种便民技术,导致社会结构发展转变,这个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技术导致一种组织结构的转变,这也是慢慢会形成的,通过e-

learning的方式,应该可以把核心人才吸引和留住,这个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掌声感谢吴老师!我们请田老师来谈一下,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田老师:我先来谈第二个问题,就是能不能用e-learning

来留住核心员工。我做人力资源有10多年了,一直是在这

个行业。,我觉得用这个

培训来留住人,只能说是一方面,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也好,这个和企业及个人是有关系的。比如他个人的职业规划里面,他可能有一个晋级、或者是管理领域的拓

展,这些是跟职业生涯结合起来的,比如说薪酬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发展取向的一个原因,那就不见得用这个途径就能解决。

田老师:当然我也明白,这个同事问的这个问题,培训归根到底是想说,e-learning对一个人的去留,是否起到一

定作用。我觉得不是决定性

的作用,但是会有作用。因为我们也面临这个问题,在我们企业里头,比如说大的项目经理,承接了一个很大的项目,他在外国是骨干,可能因为跟家人离开的原

因,他不想在外国了,虽然收入很高。所以这会儿更多地,是考虑到个人的因素。

田老师:但是从另一方面上说,有e-learning肯定是比没e-learning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说到了战略、企业文化,我非常赞同

这个观点,尤其是这种骨干,整理出这些课程来,他一定是比请来的外部讲师,更结合你企业内部的业务。比如说基层的人员听了,他很快就接触到比较实质的东

西,而你外请的讲师,他对你企业的业务和文化,可能了解也是有限,他拿了一些通用的东西来讲。所以这种结合是非常好,尤其是你要把这个骨干培养成内部讲

师,这个提法非常好,我非常赞同,我们正在做这件事。

田老师:刚才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汽车行业运用e-learning。其实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是能源行业。异曲同工,没有太大的区别。你

怎样去结合,最重要的还是要和业务、销售收入等各方面去结合。我们原来是简单的一些,管理技能方面的理念的培训,现在我们会把三合一体系、国务院令、还有

工程行业的一些重要的东西,都放进去。比如说规定这一个月,或这一季度学几门课程,导入是为为最终的公司目标和发展。所以我觉得要从这方面去入手,而不是

说简单的一个培训体系,要和一线的经理去充分地沟通。而不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源部,这必定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主持人:掌声感谢田老师。这个非常重要,就是说在留住核心人才方面,田老师也提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说我们e-learning绝对不是万能的,但是至少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促进。或者是一个催化、帮助的作用。那倪老师怎么看这两个问题?

倪老师:培训和人员流动,其实我刚才也是重点提到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导入,要解读员工的意愿。但客观地说,在

这个信息时代,人员的这种流动,已

经是客观存在事实了。只不过我刚才也提到了,通过培训能够,让那些有需求的、积极性的员工,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某一个阶段,是可以把他可以留下来的。

比如你招他进来,1年我给他一个系统地学习,甚至有一个什么储备干部班,这时在这个周期内,他是不会走的。而且我觉得能留住这个阶段性,我觉得也很不错

了。就像咱们的部队,有一个特点,有一句话叫:铁打的银牌,流水的兵。那为什么部队流水兵它是铁打的银牌?我决得有两个原因,一个他的铁打的银牌,他有固

定的训练体系,跟我们的培训体系有类似。

倪老师:但是另外一个,这流水的兵,不是3个月就留一次。我相信三个月军人就转移回家了,这个部队一定不会是铁打的。所以我们企业能把这些员工

在你公司能工作2年、3年,那这个时候,就类似像部队一样也没有问题。所以这种培训体系,是可以去想一些方式,来解决留住员工的的一个方法。

主持人:掌声感谢三位老师,这个问题确实解决得非常精彩,请继续提问。

同学三:我想问一下倪总,即将导入e-learning的企业,和一些导入e-learning还不是很成功的企业,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主持人:感谢这位同学。他问的就是说即将导入这个e-learning系统,还有导入不是很成功地企业,有什么建议,这个问题倪老师最有发言权,不过我们还是先请田老师那儿开始,女士优先。

田老师:从我们的角度说,现在基本上成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人力资源部这一块,在八个8个部门中,老总给的打分是第一名。我相信有e-

learning的功劳,为什么呢?它让我的体系完善起来。刚才说不太成功的,我其实也过困惑,我最想说的一点就是,还是要跟主营业务结合起来,你要充分

地调研,要培训什么,而不是说堆砌一些东西。你比如说管理层的这种晋升,有很多课程要选,但是我们也要跟他个人分析情况来谈,结合企业的文化战略来确定课

程。

田老师:在业务方面,上传的课程只能是来自于一线的经理。所以重要的是第二点的分享,就是业务的方面,一定要广泛地调研,就是你必须地知道需

求,这是成功的一个保证。我有多年的经验,也可以当讲师,但是我给你讲,你会学吗?而且我安排了很多课程,我可能一个月四门课程,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后来

我们就沟通,怎么样能知道他是不是学了,然后又出各种办法,其实这就不好,有点背道而驰了。而现在我们企业,基

本就不用看着,大家自己有时候来找我,问有

什么什么合适的课程,或新的课程推荐。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很高兴,每个人都积极地申请帐号来学习,所以说要找准切入点。

主持人:掌声感谢田老师,有请吴老师谈一下您的想法。

吴老师:关于e-learning的第一块,比如说导入这一块,有很多企业是IT部门来主导e-learning。我觉得这个是不正确,或者是

不太合适的。实际上e-learning,它的内涵应该更广泛一些,就是它最开始建设着,未来可能是学习的引领者、设计者和支持者,成为多种角色的复合

体。

吴老师:我们以前向政府部门做e-learning设计的时候,他们最开始就认为,e-learning是计算机技术。所以他们一下招人招了

10个人,都是做编程技术的,后来这个e-learning怎么用呢?这个问题就出来了,你在这儿编制,没人来理你。你怎么调动员工去用,田老师说的好,

这种主动学习怎么去实现?现在我们e-learning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实现学习上,因为被动学习你就没法学好,而我们

e-learning的第一阶段,

就是以被动学习为主的。有的被动学习还做的非常不错,像

中国工商银行,它把e-learning和职员的职业生涯路径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员工在他们的发展

过程中,要不断地获得一些资格,这个资格人力资源已经告诉他了,要怎么样才能获得这个资格,只要通过上网和

e-learning进行学习就可以了。

吴老师:另外e-learning还有一种观点。现在关于

e-learning有很多定义,我现在越来越地感觉,e-learning 是一种无

形地东西,它是隐藏在具体学习的项目之中,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它给项目的一个整合,e-learning精华的地方就在于,跟你项目的实施,整个项目完

成之后,它是一种项目展示,是它最丰富、最说服力的这种表现。所以我们就是注重e-learning的项目,怎么样去做e-learning项目,这方面

可能有很多经验。我以前做了一个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要跟人力资源结合起来。

2、高产收入,这个很重要,没有高产收入的话,这个事情就做不出来。

3、要有好的需求分析。

4、组织实施要适当。

5、要有比较好的学习策的设计,比如说开心网。

开心网挺有意思的,我们很多学生经常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开心网偷菜。有一个学生,做梦说梦到自己偷菜了,4、5点钟起来偷菜,我还是得批

评他。但是我们分析这种,人家有自己策略和活动的身影。比如说电子收发电子邮件,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一种方式。我现在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收邮件,它已成

生活方式了,怎么发挥他的主动性问题,主动性学习、个性化学习,这个很重要。3、e-learning运营不良的根源与应对倪老师:刚才提到e-learning,有的是失败了,有的通过摸索,包括我们田总这个企业,通过3年的摸索,现在觉得是成功了,刚才吴老师也

提到一些特征,我们时代光华是06年正式推出e-learning 的服务。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千多家企业,但是这中间有一些是

失败了,不管是时代光华服务的企业,还是其他的企业,有的企业甚至投资上百万以上,也还有失败的。

倪老师:其实e-learning的应用非常重要,通过这么多年的总结,我们自己也觉得,指导e-learning的应用非常重要,不是说上一个IT个平台,就能解决e-learning导入时的一些问题。

倪老师:所以我们在去年的时候,成立的一个应用实施研究院,通过一年的努力、研究,总结我们的一些经验教训,

最近推出了e-learning应

用实施的成熟度模型。我们发现通过这个模式建立以后,就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企业处于什么阶段。这个企业如果说持续这样,是很容易死掉的。有些企业是比较成熟

的,所以当时我们总结了以后,有六个纬度:

第一个就是应用目标的定位,刚才提到的应用目标是人才发展,帮助企业导入企业文化,介入到业务方面。所以刚才田总提到的,就是我们一提到e-

learning,很多企业就想到,培训体系发展人才很重要,但是在很多企业,这个是重要不紧急,就是企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用一句口头禅叫做:说起

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人才发展虽然重要,但是在e-learning应用的时候,可能由于忙起来的时候就停掉了,所以对e-learning

成熟度,它属于初级阶段。如果它要是能应用到企业文化,特别是介入到企业的业务,那么企业的e-learning,在目标上是成熟的。

倪老师:我刚才也举过例子了,像海尔主要用于企业的业务,他的每一个促销员,来一个新的冰箱,这个冰箱的特点,什么人群,他马上就培训,马上就

要用,所以介入业已直接给企业带来业绩。所以在应用目标上面,如果介入到业务,那这个时候相对就成熟了,企业也

就乐意去用了。我们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不

要墨守三年了,就是一开始就能介入到业务,也不只是人力资源部在用,所以这样就可以了。

第二个就是你e-learning应用的对象(就是谁在用),现在我们很多时候把e-learning当做是一个贵重的东西,觉得价值很高,其

实它是价值很高,但是价格很低。它应用是全员,不是奢侈品,而是一个普及品。扫地的工人、或者是任何人都会上网去玩一玩什么偷菜对不对?我们在给企业介绍

e-learning时,很多企业一听,马上说先买50个给中高层,所以定位第一个初级阶段叫管理干部,这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初级的,我觉得应该是全员学

习。正因为基层员工没有机会学习,需要学习业务和导入文化,所以说全体员工才是e-learning应用对象,这个相对来说,企业的成熟度就高了。

倪老师: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客户他更成熟,他不仅应用于各自的内部员工,还应用于他整个价值面的地方(外部员工)。他的供应商、代理商、经销商、

甚至是他的客户。比如说刚才讲的汽车行业,卖汽车的也可以做成e-learning,让客户去学习怎么驾车。这些都是在应用上面,在国内我们很多企业,有

的不成功,首先定位他把他放在管理干部,实际上是所有、

包括工人、促销员。可能有人会说,他没有电脑,不需要你配电脑,那些年轻的促销员工人下班就上网吧

去了,他们有条件对不对,中国现在有超过5亿的网民。

第三个是应用的定位,就是应用资源(课程)。在

e-learning上面,我们学什么,看什么?这一块我们把它成熟度最低的层次叫学习外部课

程。比如我们时代光华在做e-learning的时候,一下子就近千个工程。所以一开始我觉得马上有用,我们的一些课程学习,就挺好。但是如果说正在用外

部的课程,那这个时候,还跟你的业务没挂钩,跟你的文化没挂钩,它的效果就打折扣了,他忙起来就可以不学了。

倪老师:所以说,这个应用资源这一块,外部课程是初级的,其实你要立刻考虑到你的内部课程,内部课程的开发,刚才讲到的你的内部骨干成为讲师,

然后成为开发他内部课程,这也是只是知识管理,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内课程是应用的第二个方向,最终的方向的学习内容,叫非正式学习的内容。所谓非正式学

习,就是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们的案例分享,你有什么问题,在论坛上去发表,这种交流我们把它定义为非正式学习。如果一个企业把非正式学习也做好了,我们说

它的创业能力就很强了。比如我们说的海尔,他的每个出促销员,都会上传他的成功案例。他有问题的时候,都在论坛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数据显示,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9万亿元,而居民出游率也将要由2010年的1.4提高到2015年的2.25。我国旅游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旅游地产也逐年升温。 在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迈过30年之际,万科、万达、恒大、绿地、保利、富力等全国一线房企近年“华丽转身”,纷纷加大旅游地产拓展力度,实施多元化布局。 中国旅游地产发展现状 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旅游地产的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克而瑞2014年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的资源整合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复合型旅游地产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目前国内旅游地产市场开始变得理性和成熟,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旅游市场将会迎来一个黄金的发展期,而政府颁布的系列政策,也积极推动着中国旅游地产的发展。 旅游地产迅速的发展从数据统计中得到了印证,2012年底全国旅游地产项目有2259个,而到2013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旅游地产的数量总量达到了5299个。从消费者对旅游地产的形式的偏好上来看,海景、湖景、山地、温泉等自然旅游是最受市场关注和欢迎的,据调查显示,63%偏向于海景,45% 是偏向于湖景资源,29%是山地资源。 就目前旅游地产发展现状来看,旅游地产主要有以下三大发展模式,第一类以自然资源为主。如三亚,它主要是依托海资源打造的旅游房地产,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京汉置业集团在河北白洋淀健康产业项目。第二类以商务性的旅游资源为主,其中代表作是海南的博鳌,结合会议商务相关的资源来进行再开发的产品。第三类则是非资源性的度假项目,其本身资源并不一定丰富,但是规模足够大,拥有自然的山景和水景,很多人造的题材可以提供,如华侨城、长隆。 中国旅游地产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地产旗帜飘扬、红红火火的大好形势下,却不能忽视其背后因为快速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世界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绪论旅游业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归奴隶主占有,他们已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在旅行中,其臣仆簇拥前后,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除帝王将相的巡游外,还出现了士人、学子的漫游,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以求学为目的的教育旅行、以探险为目的的航海旅行、以经商为目的的跨国旅行等发展了起来。在这些旅游活动中,往往配有熟悉路途的人做向导,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他们提供的服务在某些方面已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导游服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歌的乐队跟随,成为公认的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库克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可以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84年以后,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社的数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第一章: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人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五、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转]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复制地址 ?转载 ?分享 转载自局^_<外人 2010年07月28日 11:41 阅读(3) 评论(0) 分类:学习篇?举报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首先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大家都知道对于我本人来说,我从事旅游业已经是20多年了,我想在这里把一些基本情况跟各位简要介绍一下,大家知道从1978年到今年2008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在这30年中国,中国旅游业跟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一样,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这么认为,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领各行业之先,在旅游领域里面迈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服务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现在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近几年来,国务院已经作出一系列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扶持、发展服务业,而旅游业在服务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有的人说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我认为也是恰如其分。 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大家也知道,从中国的旅游业,过去不知旅游为何物,到现在认为旅游是高端消费,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也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一种需求。 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已经明显具有比较巨大的优势和巨大的国内需求,成为消费潜力巨大、成长性能良好的服务产业,因为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大多数都是从事地产行业的人,所以我在这里想把旅游业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使大家对旅游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刚才讲了从1978年到现在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产业体系也是日趋健全、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从上一届政府提出,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现在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简单的说,或者概括的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很快,比如说在过去一年,2008年最终数字没有出来,2007年一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