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长桥第一幼儿园何晓敏

问题的提出: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的确,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孩子们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他们更加自由了,在体育活动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器械、玩伴和玩法;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操作材料进行学习。但“自由”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意大利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对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建立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自由与纪律如同一枚徽章的两个面。因为科学的自由会导致‘纪律’,自由不等于放任或为所欲为。”因此,为所欲为的“自由”不等于“自主”。《纲要》中的幼儿教育目标里也明确了“幼儿要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与快乐。”

在我们的教育计划中,规则意识的培养也一直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然而,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没有人是通过听别人说教来学会自觉遵守纪律的。”我们以前多用说教、奖励、榜样等方法让幼儿学习遵守规则、听命令,使他们成为了规则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对规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始终没有将规则内化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如何让幼儿在形成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呢? 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逐步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一、让幼儿发现身边的规则无处不在

首先,我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规则。在我国的一些教育相关资料上,对什么是规则进行了论述:认为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我在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

在到植物园远足的一路上,我在不同的地方给孩子相应的规则提示。如,到了马路上提醒他们要走人行横道线;过马路时让他们说说应该遵守什么交通规则;在植物园里,提醒幼儿爱护花草、不乱扔垃圾等。回到幼儿园,我们展开了什么是“规则”的讨论,并回忆一路上的各种规则。有的说:“规则就是如果犯了法要被抓起来的。”有的说:“规则就是交通法规。”还有的说:“规则就是大家一定要做到的。”我总结说:“规则就是大家必须做到的,不能违反的。”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到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找一找,互相交流这些地方有没有规则,如电影院里、小区里、公共汽车上等。最后,我向他们拋出了问题:“如果没有这些规则将会怎样?”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了解了我们的生活中规则是无处不在的,是不

能没有的。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经常让他们讲讲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在带领他们上下楼时让他们讲讲应该有些什么规则,有的说:“不能推人。”有的说:“不能跳。”有的说:“要看好楼梯,注意安全。”等等。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规则,但是他们的特点是往往说归说、做归做,他们并没有真正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

二、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带给我们愉快

有了情感上的体验,孩子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遵守规则。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我从幼儿经常违反游戏规则这个现象入手,让他们体验违反规则所带来的不愉快。

一次集体游戏让我有了教育的契机。我们一起做“找领袖”的游戏,我向他们说明了游戏的规则。请一名幼儿做“猜人者”暂时躲到教室外,并请另一名幼儿做“领袖”带领大家做不同的动作,让教室外不知情的幼儿进来猜猜谁是“领袖”,规则是:不能说出“领袖”的名字;大家必须照着“领袖”的动作做。可是当“猜人者”进来时,突然有一个声音喊出了“领袖”的名字,游戏不能进行下去了。马上有孩子说:“没劲,说出来就没劲了。”又有人指责那位违反游戏规则的孩子。我故意问道:“为什么会没劲呢?”他们都说因为说出了谁是“领袖”就不能猜了。我说:“你们瞧,违反了游戏的规则游戏就不开心了。”那位泄露秘密的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大家。游戏又开始了,大家都遵守规则使游戏很愉快。

在游戏后,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有关一只遵守规则的小猴子的故事。在故事中讲了小猴子的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请他们说说哪些事可以让小猴子自由的选择,哪些事是它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违反了就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比如小猴子可以在午餐时选择是吃苹果还是吃香蕉,但它必须把吃不了的食物放回原处,否则下一次就会找不到了;它可以选择和哪个朋友一起玩,但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不能到地面上,以免被地上的野兽吃了等等。孩子们在故事的情景中初步体验到了遵守规则让我们很开心,不遵守规则就会发生不愉快的事。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也经常会提醒他们想一想,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则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

三、让幼儿看到“无声”的规则提示

课程要求中指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创设一个便于幼儿遵守规则的环境是让幼儿自主地遵守规则的良好手段,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墙面的图案提示能让幼儿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吃自助点心了,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小饼干,冲调各种口味的饮品。可以选择的东西增多了,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常常拿了这样忘那样,杯子、毛巾乱放。墙上的点心、茶杯取放图直观地告诉孩子们哪里取

茶杯,哪里倒茶水,哪里选饼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虽然老师很少在边上提醒,但是他们仍能有条有理的完成。图片提示让他们自觉地遵守了规则。

又如:值日生天天在换人,可是总有孩子会忘记,我把周一到周五的值日生名单写在五种不同颜色的纸上,贴在值日生标志牌边的墙上,孩子们一进教室就可以看到,纷纷在上面找自己的名字,值日生可以自己取下标志牌子挂在脖子上,然后为大家服务。

将玩具以及操作材料的有序摆放,让幼儿自觉地遵守物归原处的规则。班级里的各种玩具和操作材料都开放式地面向全体幼儿。只要他们需要,随时都可以取用。我们将玩具和操作材料进行了分类摆放,并用不同的标记加以区分。当孩子们使用完后,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原来放置的地方。我没有特别向他们进行过口头上的教育与训练,一切都是在无声的环境中达成了目标。

四、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最初的规则是在棋类游戏中产生的。在自己设计棋盘的活动中,孩子们设计出了许多有趣的棋盘。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和同伴下棋时,发生了争吵的现象。在交流活动中我们一起讨论了争吵的原因,他们发现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规则,棋是下不成的。于是,我们一起来制定下棋的规则:一是大家必须轮流掷骰子,二是走到红色的地方要停一次。虽然这些规则很简单,但是规则的建立让他们的合作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体育游戏中,我也让他们商量制定部分的规则。比如:在体育游戏“冰老人”中,当“冰老人”碰到人时,人就会冻住不能动,直到所有的人都被冻住游戏才停止。有的孩子提出,被冻住的人是否可以让其他人去救他,大家都同意可以去救,因为这样更有趣。于是,游戏的规则改变了,而且游戏的竞争更激烈了,对孩子的动作灵敏性和反应能力增添了新的挑战。

在玩大型玩具时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有的孩子要从滑梯上滑下来,可下面的孩子想从滑梯下面往上爬,这样一来相互碰撞的危险就时有发生。我带领着孩子来到了大型玩具前,找一找那些地方容易出危险,并请大家为它定个规则。他们想出了各种规则,可是怎样才能让玩的人一看就明白呢?把规则画成图画不就可以吗?于是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了图,楼梯上贴一张提醒大家不能往下跳;两个并排的滑梯上贴上箭头,一个往上,一个往下,提醒别人一个只能向上爬,另一个只能向下滑;攀登架旁贴一张告诉大家排好队。自己制定的规则孩子们都能自觉地去遵守。

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给孩子们的死板规矩,而是孩子们自觉的行为。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长大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我园在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要让环境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自主创设的机会。 1.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以往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常常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挑选几幅图画、照片,组合成精美的墙饰。这样的环境是属于教师的,不是属于孩子的。现在我们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应让孩子自主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自主决定材料的组织和物品的摆放,等等。 孩子的思维与成人的不一样,他们对事物有着独特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理论。他们在布置环境时并不像成人那样有规划,而是常常会在活动过程中萌生想法,教师要做的是尊重与支持。如,在“幼儿园是我家”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里有些什么、怎样布置家的环境。教师原来准备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照片带来,整齐地贴在墙上,但是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大纸上画下家里的人,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轮廓剪下贴在墙上。活动室布置完了,他们又把目光投向活动室外。他们说,幼儿园是我家,那么幼儿园大厅就是我家的客厅,客厅里应该有客人来做客。在孩子们画了很多“客人”贴到大厅墙上后,他们又提出“客人”一直站着会很累,建议把纸人折两折,让他们“坐”在凳子上。这样的环境呈现方式栩栩如生,充满童趣,是属于孩子的。 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意愿适时地将他们的作品呈现在他们喜欢的环境中,并支持孩子将活动延续下去。 2.引发和激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我们利用环境中的元素来引发孩子的联想,激活孩子的创造。 幼儿园diy室有一面背景墙,墙上是大红色的人物剪影。孩子们对墙上的图案很感兴趣,觉得像艺术馆的雕塑。于是,他们用废报纸揉成团粘在一起,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纸塑完成后,教师还启发孩子将它们立在纸盒做成的基座上,放在背景墙前,这样的组合又引发了孩子新的创作欲望。 有些特殊的材料也能引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在孩子探索海洋生物时,教师提供了大块透明的瓦楞板。看着一轮轮波纹,孩子们立刻联想到了水的波浪,他们将瓦楞板想象成海底世界,创作了一幅画有他们认识的海洋生物的“海底世界”。 3.呈现孩子探索的过程 孩子们常常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 孩子们在探索蜘蛛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蜘蛛是如何织网的,网是用什么织成的,蜘蛛是怎么用它来捉害虫的……教师创设了问题墙,把孩子们的问题呈现在题为“我的问题我们解决”的墙饰上,并将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墙饰中。孩子们用绘画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并把它们贴在相应的照片旁。孩子们分组探索,教师则有意识地保留并呈现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引导他们将探究活动延续下去。当孩子们开始探索蜘蛛如何织网时,教师及时提供了一条长绳,孩子们就在教师的帮助下模拟蜘蛛织网。他们还通过图书查找到蜘蛛捉的害虫,并用手工纸制作出来,贴在织好的网上。于是活动室就如一个立体的蜘蛛世界,孩子们所有的探索内容和探索过程都呈现在环境中。 在这里,教师要关注孩子探索的进程,注意规划和布局。在呈现孩子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时,要注重与环境中其他元素的配合与协调,如色彩既绚丽多彩又和谐雅致,排列既丰富又不显凌乱,等等。 4.让孩子体验分享成功 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是我园环境创设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发现,在环境中呈现孩子的探索与发现是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最佳方法之一。

教育笔记:让幼儿自己制订游戏规则

幼儿园增加了几辆小推车的玩具,孩子们很喜欢,经常老师为选举设备发出指示,会有人急于小推车的现象,怕怕跑慢,他们不能得到小车。这时,乱哄哄,抱怨,郁depressed 的孩子会被我包围,期待着我能帮助他们解决。我也告诉幼儿互相谦虚,我们轮流玩,但我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一旦孩子玩一个小车,就会玩到游戏结束,不能和其他孩子交流,如果我建议小车和伴侣交流,孩子可以做,但我明白孩子的心理会有一丝悲伤,只是因为老师说要交流,而且应该听老师的话。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与同龄人分享玩具,轮流播放它?此时只要听李启远讲座,就幼儿园生活的优化设计和管理,其中谈到的孩子应该是定期参与者,评价者,积极的建设者,而不是老师为孩子设计的行为控制外部环境的作用,寻找有效的手段,实施过度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我应该把老师的权威变成一个集体的意志,让孩子在他们最喜欢的旅行学习定制规则,初步尝试学习自律。 第一,刺激孩子制定游戏欲望的规则。 但也到时候的可选设备,孩子们想让老师说选择你最喜欢的玩具,但没想到今天我没有让选举车,孩子们困惑,问我为什么?我说:手推车太小,数量不足以让孩子们玩,所以我们不玩,玩其他玩具。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我们轮流玩。 这时规则已经成为自己的需要。只让他们觉得活动的原因不能正常,以刺激他们制定规则的愿望。 二,发展合理的游戏规则。 结合轮流玩的想法,孩子们开始了你的话,有的孩子说,每个人玩五分钟,然后交换,有些孩子说,没有桌子,我们不会看,怎么办,有些孩子说:周围的场地推两圈,然后交换一些孩子同意,有些孩子说:网站太多人,推上容易打人,也看不出谁应该支付,通过讨论,孩子决定到场地一跑道的边玩。 因为孩子亲自参与发展,而且也是他们活动的固有需求,在他们深刻体会到规则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后,游戏规则中的孩子更加可以接受。 三,完善游戏内容的规则。 孩子们都很高兴,三五次推推车来到跑道,不过一会儿,出现了问题,因为等待的孩子们站在水平,玩过孩子后不知道是谁向谁的伴侣,并等待那些不让它的孩子,说这是他们自己的。这时,孩子们的车子说:你应该站起来。其他孩子听了,我觉得很合理,马上有意识地排队。孩子自发按照跑道三色后,站在三支队伍,也缩短了等待时间 儿童游戏活动是以动态进行的,所以孩子们经常在事件中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标准来标准化。因此,游戏的规则往往不可能到位,但需要逐步完善,到位。由孩子自己发展,了解游戏的规则更容易让他们了解和超越,加强意识规律,获得积极发展。 四,使用各种反馈,促使孩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当游戏的规则制定时,孩子们能够遵守他们,为了保持他们的坚持遵守规则,我充分肯定了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良好行为,不断加强孩子的意识的规则,意识到遵守游戏的规则。如使用后游戏评测,小记者的新发现等形式,让孩子互相沟通如何根据规则玩游戏;与相机及时捕捉孩子有意识地根据游戏场景的规则,给予孩子鼓励,不断内化的孩子的感觉规则。争夺小车的现象,而儿童创造小手推车的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一开始就有兴趣来回,到我是一个小运输者的情况;从一开始就推行,推动曲线绕过障碍物。我也努力从一开始就应付各种问题,现在享受幼儿游戏的喜悦和惊喜。 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能少教,但孩子可以学习更多;使校园不再喧嚣,喧嚣,更自由,快乐,和和谐

如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1

如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提早阅读无论是对学好语文还是其他各门课程,无论是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二、激发兴趣——乐意学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

让孩子轻松识字

让孩子轻松识字 在21 世纪的信息时代,尽早阅读对学好各门课程,对 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对学生一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 重解决识字,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近年起所实施的新教材,识字课程占语文教学的比例就更大了。确实,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下面我就本人在近期的识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情况谈谈几点体会。 决写作问题”。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的培养

一、巧妙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良好的开端等 于成功了一半。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我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 堂识字课,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 情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入学教育中,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韩老师,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吗?”学生们都会很乐意地说:“我是xxx 。”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名片,把它分给自己的伙伴,拿到名片的小朋友认认名片上的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身边的小朋友或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名片上的名字。通过这样 个设计,使学生们更快地认识自己班中的同学,也在这样 个过程中让学生们进行了第一次识字练习。最后,我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片贴在桌子的角上,让每一个小朋友去认 认,读一读,让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识字。又如,在教学《车的世界》一课时,我设置情境参观车展,学生的识字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去识字根据儿童的思维 特点,教师们就要想办法把一些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学“口、耳、目” 这一课时,我在开课初,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怎样制定家庭规则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则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则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则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则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则,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则”,"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则,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则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则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winner前一阵子她要求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她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她"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低年级趣味识字方法

浅谈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如果学生对识字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探究学习方法,总结识字规律,烦琐的识字,就会变得轻松、愉悦。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寻找规律识字法、故事识字法、动作识字法、抓特点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犯错”识字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不断提高识字能力。 一、规律识字法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日字旁的字与太阳有关,金字旁的字与金属有关……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

的效果。 二、故事识字法 我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较好地记住字形。如教学“候”和“猴”字,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爷爷拿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反犬旁,一件是竖。“候”和“猴”都很聪明,也很谦让,一人只要了一件礼物。“猴”说它是动物,要反犬旁,让人们一下记住它。“候”说它就要竖。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识字,真有趣呀! 学生在给汉字编故事的时候,必须寻找汉字的特点。这样,就会拓展他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的创新意识。识字会变得有趣,识字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动作识字法 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在教学“拿”字时,我准备了一些乒乓球。我先叫同学单手接球,准确率不高。我再叫同学合拢接球,准确率大大提高了。我就讲:把手合起来容易“拿”稳。在不知不觉中。“拿”的音、形、义,学生都牢牢记住了。 引导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将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学

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 [摘要]《幼儿园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创设原则及创设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环境创设;创设原则;创设思路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美整洁,充满童趣的环境能让幼儿感到愉悦、自信。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学校的工作者对环境的诠释和实践更让我们叹服,他们认为:“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应具有教育内涵,学校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当然,我们不可能复制瑞吉欧学校,但我们可以接受和尝试他们“墙壁会说话、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等教育取向,并根据本土情况创设一个属于我们的校园,园本化特点的环境才会不断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1] 1.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去追求精美,环境成了摆设,幼儿无法参与进来。 老师从教育目的出发,单方面创设环境,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幼儿的参与,老师则加班加点,而做出来的墙饰吸引不了孩子,既剥夺了孩子的参与性,同时又浪费了老师的时间,真正成功的环境应该是师幼互动的环境。 (二)把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等同于幼儿作品展示。 在环境创设时,有的老师认为,既然环境创设要求孩子参与性强,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的画,孩子的手工作品贴到墙上。这样省时省力,孩子也一定喜欢。但是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少。它实际上造成了幼儿园环境资源的浪费。 (三)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主要表现在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例如: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

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1近日看到两则新闻,心塞。第一则新闻——《让孩子吸”二手毒”》。讲的是安徽淮南一位妈妈,竟然在民宅内吸毒,而且每次吸毒的时候,都抱着不足一岁的幼女。那些可怕的”毒气”,就这样经常”熏陶”着这个幼婴。警察看到都心痛不已:“毒品多通过加热气化的方式吸食,毒品的烟雾自然也会祸及身边的人。这个孩子还不到一岁,染上毒瘾可怎么办啊?” 2第二则新闻——《过山车惹的祸》。 一个怀了孩子的孕妇,竟然跑去坐过山车,还是能转圈的那种。结果玩完之后下腹剧痛,去医院一检查——胎盘早剥。最后不仅孩子没了,更可怕的是连子宫也切了。她为啥这 么蠢要去坐过山车?因为她才20岁啊!那为啥她老公不管她啊?因为她老公也才21岁,他俩是一起去玩的啊。记者采访妇产科医生时, 医生说了这么一句话:“自己还是个孩子,就不要再造孩子了,都不知道怎么养。” 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做医生要考医师证,做司机要考驾驶证,做老师要考教师资格证,…………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资格证才能上岗。而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但没有一场考试是针对父母的。如果生娃、育儿也需要考执照,我想,很多中国人都会失去做父母的资格。如果做父母真需要岗位考试,那这场考试会考什么呢? 懂得和做到了哪些岗位职责才算及格? 我去查找了美国、英国、德国教育界推行的《美国家庭教育孩子40条准则》《英国儿 童教育十条准则》《德国家庭62条教养规则》,并对这100多条家庭教养准则进行了 总结分类。希望这个”分类总结”,能够给你一点点启发,让你在”怎么做父母”的考试中,能拿到一个漂亮的分数。 4规则教育——岗位职责:让孩子懂得规则 职责解释: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准则1: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进别人屋前要敲门等,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准则2:让孩子明白各种社会规则 比如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等,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 边界内。 ●准则3: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原则——原则在未来可以让孩子少受干扰和伤害。

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

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个让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教学过程繁琐,分析乏味单调,且耗时低效。现在的孩子年龄小,从小娇生惯养,一进入小学就要认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轻松识字,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呢?其结论是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因此,识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识字教学的方法。 一. 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

1、创设情景,挖掘潜能 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字十多个,从孩子好动好玩的年龄上考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操场上》中“身体”的“身”时,先提醒孩子“身”是指什么,再让孩子讲讲怎样记住这个字,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有一个学生说:“身”的第一笔撇,就像人的脑袋,中间部分就像人的整个躯干,最后一长撇就像人踢出的一条腿。说完还站起来做了一个侧面踢腿的姿势。瞧,通过这样一比划,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身”字。再如“两”和“唱”,孩子们是这样说的,“两”就像下雨了,两个小人躲在房子下面;“唱”是你也唱,我也唱,大家天天(日日)开口唱。每一次的识字教学总会出现诸如此类的识字方法,真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孩子们尽管年纪小,但他们内心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认知的角度也是多种的,与大人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老师应提供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得天独厚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密切生活,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师就要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在生活中识字的实践。现在的世界,外面到处是广告牌、店铺、海报、超市等,只要孩子能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他们就可以在课外学到不计其数的汉字。比如到超市里去买东西,货架上的商品

育儿心得: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育儿心得: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前几天老师说让写篇育儿心得,说实话心里有点忐忑,因为这方面我们确实做的还很不够。好在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下面就说一说我近五年来的育儿心得。 接纳孩子 这句话出自小巫。可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成年的我们,性格已经基本定型,每天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生活的压力已经让我们疲惫不堪,所以回到家,就算是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孩子,有时难免也会失去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学习,我们更是诚惶诚恐,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一到周末,就领着孩子转战在各兴趣班里;无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美好,目光总是习惯性地盯在他“不如”别人的地方,习惯性地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较。其实,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去参照别人的生活呢?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创造他的学习条件,告诉给孩子,人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尽可能以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标准,相信事情会变得简单很多。 我的闺女凯馨,在别人看来或许不那么优秀,但在我眼里,她却是那样充满艺术气息,是最有特点的那一个。虽然英语课上不那么活跃,却不妨碍她在家里摇头晃脑地自己瞎编“英文”歌;大字不识几个,却不妨碍她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跟同龄孩子相比动作稍显笨拙,却不影响她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和投入。画画不见得特别好,却绝对原

创,爱美的她“设计”出来的公主服饰也很不一样,有范儿。爱她就如她所是,并非如自己所想。孩子是否内心平静、幸福、喜悦,是否内心强大,不依赖外界的评判来获得价值感和荣誉感,才是我对孩子关注的重点。我希望女儿能在一个爱与自由的氛围下发展成为她自己的主人。 善待孩子的逆反期 三到四岁,随着女儿第一个逆反期的到来,我们也陷入迷茫。特别是有段时间,当她动辄一天几次躺在地上耍赖大哭,一哭就几十分钟,无论怎样劝阻都不听,加上来自孩爸方面的指责,心里真是难受极了。我奇怪她小小的身体里哪来那么大能量跟大人如此对抗,打过,骂过,完了之后又后悔,跟先生也经常为这事争吵,结果使矛盾升级,孩子问题又演变成家庭问题。而女儿也是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对付爸妈上,而忽略了自己其它方面的发展。那段时间,她知道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扣字眼,学会了狡辩,体会到了伤心难过和愤怒委屈。有句话说的好,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问题,那只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确实,当时自己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失眠,老觉得精力不够用,我想这是造成宝宝逆反期表现突出的主因之一,否则她的逆反期不会拖得那么久。所以这里想提醒一下年龄还小的爸妈,特别是妈妈们,善待宝宝,善待自己,如果你希望宝贝好,就请先照顾好自己,只有自己的身体健康,宝贝才会成长得更加快乐自信。妈妈是没有资格生病的。 这里想特别提下女儿晚睡的事,因为这是至今仍让我很纠结的事。

放手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背景: (游戏书中教师应有的行为)目前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游戏困境”是: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在实践上、行动上轻视游戏;在幼儿实践上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 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将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游戏,促进幼儿发展?我们要根据《指南》的指导将游戏自主权交给孩子,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首先是一个支持者,要支持幼儿的游戏,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材料,还有一个和谐的游戏环境。 教师还是一个观察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只有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才是展现幼儿能力的时候,所以教师不要错过发现幼儿能力的好时机。教师还是游戏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参与干涉,使他们的游戏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走进孩子的世界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才能更好的伴随幼儿共同成长。 关键词:游戏困境游戏自主权教师角色共同成长 放手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管住手、管住嘴、睁开眼、竖起耳”在大班自主游戏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游戏的本质 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园游戏教学现场指导中,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容易出现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控制太多,另一个极端是过于放纵。而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在教师将尊重与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的条件下生成的。因而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是在指导中教师没能把握好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尺度。 问题存在的原因: 1.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因素。教师只有在拥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奉献进取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广泛涉猎专业知识,扩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下面的案例从教师的专业精神角度出发,体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每个家庭都有规则,它是所谓家庭文化的一部分,是无形中形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规则定的好,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以下是几条家长给孩子定规矩时需要遵守的准则,请家长对照一下自己做到了多少? 规则不要太严厉 在给孩子订规则时,如果爸爸妈妈能用他愿意接受的形式进行,也许能避免很多矛盾。 用直接的而不要用会刺伤孩子的说法。如不要 说:“你的房间看上去真乱!”而是说“请你把玩具收拾好!” 用明确的而不要用含糊的说法。如不要说:“穿得暖和点!”而是说“把帽子戴上!”如孩子玩得高兴不想吃饭,要明确向他指出:“吃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收拾玩具、洗洗手准备吃饭。”你可

以答应饭后再和他玩。明确让他知道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用正面的而不要用负面的说法。如不要说:“不要跑到街上去!”而是说“在院子里玩!” 要学会称赞他而不是责怪他。如果他把玩具交到你手上,照你的话去做,就要称赞他,用亲吻拥抱表示鼓励,使他明白你喜欢他做什么,不喜欢他做什么。订规则时态度要严肃些,但不要责怪打骂。要多从正面鼓励,表扬他做对的事,不能引起他的反感。 如果孩子大哭大闹,可以冷处理,不去理他,也不要显得紧张,舍不得,你管你做事、吃饭。等他哭过了安静下来,可以再和他交流。 订规矩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爸爸妈妈们在订规则之前,要好好商量一下,制定出计划。一旦你定下了规则,就要坚持到底,必须让孩子做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要知道,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规定孩子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他的玩具整理好,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就必须这样要求

让孩子们在识字教学海洋中快乐翱翔

让孩子们在识字教学海洋中快乐翱翔 小学低年级是学祖国语言文学的黄金时代,更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这一阶段,学生识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今后的识字和语文学习有深远的影响。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为此我认为应让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多次多彩。 一、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情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重复地抄写,机械地记忆,学生会感到疲乏,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欲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学会独立识字的本领,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持续学习的乐趣。主动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有趣识字方法,老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 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生字时,我会出示一些生字并

问学生;“这些字中你认识的有哪些。”学生读正确后我会及时鼓励,再问他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在读课外书时认识的,”“我是看电视时认识的,”“我是自己拼音认识的”等等,我会表扬学生:“你真会学习,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继续多去寻求一些识字方法,通过及时的鼓励,孩子们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再如我在教一些形生字的时候,像“球、清、河、伸”等字,可以告诉学生用“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去记忆它们,还有用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组成新字,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积累识字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识字能力就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变“传统识字”为“趣味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中年级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特点,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儿歌,猜迷语,操作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手、口,脑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

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7161773.html, 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作者:周燕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34期 摘要:幼儿园课程应把视角转向儿童本身,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在课程的内容形态上,要对接儿童的现实生活经验,连接课程内容与儿童经验、教师经验与儿童经验;在组织样态上,要契合儿童的生命成长特性,尊重儿童的认知特征,支持儿童的地域认同;在生长姿态上,要追随儿童的自我建构需要,让儿童有主动建构经验、立体完整成长的可能。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儿童;内容形态;组织样态;生长姿态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A-0042-03 幼儿园课程直接影响儿童在学前阶段所获得的经验及其当时的发展,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奠基石的地位。幼儿园课程由谁来主导?很多人认为是教育专家、教师,强调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而以成人思维为中心的课程与课程实施,怎能真正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儿童又怎能真正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幸福?幼儿园课程,应是儿童与教师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观察、引导、支持等过程中,应把视角转向儿童本身,把儿童放在课程的中央,要看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要看到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养植乐”课程,尝试以养植活动(包括种植和养殖活动)为载体,把“儿童成为自己”作为最终的落脚点,让活动的内容形态、组织样态、生长姿态都随儿童而动,让儿童成为“养植乐”课程的真正主人,实现立足于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生命成长特性、自我建构需要去成长。 一、内容形态:对接儿童的现实生活经验 学前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儿童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实现儿童自我的统一。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儿童务必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去成长。幼儿园课程,其实就是让学龄前儿童获得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而只有与儿童经验衔接起来的课程内容,才能促使儿童在其中获得不断发展的经验。 1.连接课程内容与儿童经验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只有以他们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才是有效、有意义的学习,只有与儿童生动的经验相对应的课程内容,才是儿童需要的。

跟孩子建立规则时,我们要看到孩子的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共赢的规则

昨天,邻居给我看了一下她给孩子的寒假计划: 周一奥数,周二钢琴,周三跆拳道,周四书法,周五游泳,周六围棋……只有周日没安排。 我说,孩子还这么小,不用那么拼命吧。 她说,其实不期望孩子多才多艺,只是觉得孩子放假在家太闹腾,想找个地方替我管管他。我家孩儿精力太充沛,平时都不好管,一放寒假就更加让人头痛。为了减少家中鸡飞狗跳的时间,还是给他找点儿事情做比较好。 邻居是个全职妈妈,家有二宝,儿子上一年级了,妹妹还在襁褓中。平时,照顾两个孩子就已经让她疲惫不堪了,这下大宝放寒假了,在家经常大喊大叫吵着妹妹休息,还不好好写作业,还各种不服管。所以,经常能听到她对大宝暴跳如雷的怒吼声。 她说,周日因为孩子爸不用上班,可以把大宝带出去玩,所以没有报班。 好吧,心疼邻居3秒钟。

其实,不光是邻居,最近很多爸妈都跟我抱怨:“就怕孩子放寒假,孩子一放假在家,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太不好管了。” 的确,很多孩子在学校比较规矩,可在家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在幼儿园里,孩子一般都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还会积极主动地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收拾玩具……但是同样的事情到了家里,孩子就不愿意做了。吃饭的时候各种不情愿,不好好吃;要睡觉了,就生出各种没做完的事儿来,各种拖延;玩具玩过了,就胡乱摆放在地上……所以,不少父母为了不让亲子关系紧张,干脆再把孩子送到可以托管孩子的机构或者各种兴趣班去。 其实,我们并不必大费周折,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和在家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规则建立出了问题。 01为什么这么说呢?

①行为规范不一致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都去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而我们的孩子到了这个环境中,如果想和小朋友很好地相处,也必须跟其它小朋友一样,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可是在家里呢,最常见的场景是什么呢? 爸爸妈妈在玩手机,然后跟孩子说:“小孩子不能玩手机,你去搭积木。” 爸爸妈妈自己在熬夜,睡得很晚,然后告诉孩子:“小孩子不能晚睡,你赶紧去睡觉。” 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要遵守一样的行为规范,可在家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行为规范却是两套标准。这样,规则自然难以建立。 ②规则执行力度不一样幼儿园里,一般是两三位老师照顾班里几十个小朋友,而在家,经常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两个孩子。 因此,老师没有办法像家长一样,非常周到、细致地为

如何让学生轻松识字

如何让学生轻快识字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 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 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 的学习中去。 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 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的谜语:(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理群。)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在理解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 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 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妈、

教育小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小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发现性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是使孩子身心获得自由(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是生活体系而不是学科体系。因此,学习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交往中的学习。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指导他们去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学习”。 激疑与猜测 “疑”就是幼儿原有的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的矛盾,教师要善于抓住矛盾,利用矛盾激起幼儿的疑问,鼓励幼儿猜测答案和结论,让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探索。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因而它是生成活动中主题内容的重要来源。 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创设活动的环境,所得到的教育效果是在其他教学活动中难以达到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接下来的让幼儿做水果篮送给生日娃娃的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都非常踊跃,一个个自告奋勇,有的说是送苹果,有的说是送梨,有的说是送香蕉等等,然后让幼儿做水果贴在篮子里,这个活

动不仅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保护;而且,还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力。 操作与尝试 充分利用环境材料,引导幼儿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的经验与感受。它包括操作、实验、种植、饲养、绘画、制作、采集、记录、拼插、构建等活动。 环境材料的色彩、形象、声响、趣味是吸引幼儿活动的外部诱因,但是有意识的操作探索活动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努力将幼儿低水平,无意识的“操作摆弄”上升为有意识的、持久的、主动的探索。 环境的创设,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平时经常不乐意来园的幼儿来园了,平时天天晚来的幼儿早到了。幼儿每天早晨来园后,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各个角进行活动,教师的语言指导多用一些“试一试”的语言,让孩子带着一定的目的和问题去活动、去尝试、去发现。 交流与讨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对于幼儿,活动中的语言伴随尤为重要,它可以作为幼儿很多程度的一个标志。因此,应鼓励幼儿互相交流。然而,幼儿园里限制说话的现象很普遍,以致幼儿躲到厕所里去聊天。但是上课时,教师又希望幼儿说话,孩子们却闭口不语,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幼儿张口说话呢? 1.寻找有趣的话题 幼儿是爱说话的,当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不想说话,无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