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中英文对照表

燃气轮机中英文对照表
燃气轮机中英文对照表

9E燃气轮机中英文对照表

2007年7月

目录

第一部分 DCS控制画面 (3)

第二部分燃机报警文本 (13)

第三部分报警的原因和处理 (25)

第四部分跳机和自动正常停机的保护 (32)

第五部分燃机基本控制装置功能代号 (35)

第六部分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靠性指标中、英文对照表 (37)

第七部分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几个专业用语 (40)

第八部分燃气轮机生产厂商排序 (41)

.

第一部分 DCS控制画面

启动控制画面

Crude 原油

Stop Valve 截止阀

Gen 发电机

Sys 系统

Gas 天然气

SRV 速比阀

Control Valve 控制阀

Turbine Status 燃机负荷状态Trubine State 燃机负荷选择Control Mode 控制方式

Mist Status 混烧状态

IGV Control IGV控制

Speed Control 速度控制

PF Control 功率因数控制Setpoint 设定点Reference 基准

PF 功率因数

CPD 压气机排气压力Ctda 压气机排气温度inlet Air 进气

Exhaust 排气

Master Control 主控制

Start 启动

Stop 停机

Mode Select 方式选择

Off 闭锁、停止Cooldown 盘车

Crank 高盘

Fire 点火

Auto 自动

Cooldown Control 盘车控制

On 启动Generator Mode 发电机方式PF 功率因数VAR 无功Governor Mode 控制器方式Droop 有差

Isoch 无差

Fuel Select 燃料选择Heavy 重油

Liquid 轻油

Load Mode 负荷选择Base Load 基本负荷Preselect Ld 预选负荷

Var Control 无功控制Raise 升

Lower 降

Startup Trend 启动曲线Master Reset 主复归

Ack 确认

Silence 消音

Lock 闭锁

Unlock 解锁Commend 命令

Setup 启动

Alarm 报警

Speed 速度

Max Vib 最大振动FSR 燃油流量基准Control 控制

Monitor 监测

Aux 辅助

Tests 试验

Start-up 启动

FSR Control 燃油流量控制

IGV Control IGV控制

Liquid Fuel 燃油

Lube oil 滑油

Motors 马达

Synchro 同期

Water injection 注水

CTRL Location 就地控制

燃油控制画面

to tank 到油箱

Distillate fuel stop valve 轻油截止阀Liquid Fuel Stop Valve 燃油截止阀Purge Fuel Lines 清吹管线

Purge Done 进行清吹

Purge Man 手动清吹

Purge Time 清吹时间

Start Pump 启泵

Stop Pump 停泵

Trans to HF 切换到重油

Fuel Nozzle Purge Air 燃料喷嘴清吹空气Heavy Fuel Temp 重油温度

滑油控制画面

Water Out 出水

Water In 进水

Lube Oil Pressure 滑油压力

To Atmosphere 到大气

To Bearing 去轴承

马达控制画面

Aux Lube Oil(88QA) 辅助滑油泵

T.exh frame blow(88TK) 排气框架冷却风扇Water Inj. Pump(88WN) 注水泵

Aux Hydr.Supply(88HQ) 辅助液压油泵Atom Air Booster(88AB) 辅助雾化空气泵AC Flow Divder(88FM) 燃油分配器马达

Lube Oil Mist Elim(88QV) 滑油油雾分离器Cranking Motor(88CR) 启动马达

Emerg Lube Oil(88QE) 应急滑油泵

Bear Lift Pump(88QB1) 顶轴油泵

Ture Gear Motor(88TG) 盘车马达

Dist Fuel Forward Pump(88FD) 轻油前置泵

LD Compart Cool Air Fans(88VG) 负荷联轴间冷却风扇https://www.360docs.net/doc/517927602.html,part.Cool Fans(88BT) 透平间冷却风扇Fuel Additive Pumps(88FA) 抑钒剂泵

Gas Skid Vent Fans(88VL) 气体小间通风扇Cool Water Pumps(88WC) 内冷却水泵

Crude Fuel Forw.Pumps(88FU) 重油前置泵

同期控制画面

BREAKER TIMERS(CYCLE) 同期计时器(循环)NORMAL CLOSE TIME 正常合闸时间LEARNED CLOSE TIME 理论合闸时间ACTIVE CLOSE TIME 实际合闸时间BREAKER TRIP 开关跳闸BREAKER CLOSE 开关合闸

AUTO PERMISSIVES 自动允许GENERATOR BKR SELECTED 发电机开关被选择SYNCH LOCKOUT 同期闭锁

BUS VOLTAGE 母线电压

BUS FREQUENCY 母线频率GENERATOR VOLTAGE 发电机电压GENERATOR FREQUENCY 发电机频率DIFFERENCE VOLTS 电压差DIFFERENCE FREQUENCY 频率差SEQUENCING SYNC PERMIT 同期程序允许AUTO SYNC PERMIT 自动同期允许Phase Angle 相角

Volts Diff 电压差

Slip Freq 频率差

Frequency 频率

Generator Sync Mode 发电机同期方式

注水控制画面

Flame Intensity 火焰强度Combusion Data 燃烧室数据Allowable Spread 允许温差Exhaust Spread 排气温差Exhaust Temperature 排气温度Reference Temperature 温度基准

Flow Lockout 流量闭锁

Reduce Flow 降低流量

Actual Flow 实际流量

Water/Fuel Ratio Ref 水/油比基准Water/Fuel Ratio Actual 实际水/油比

轴承温度监视画面Thrust Bearing 止推轴承

Turbine Bearing 透平轴承Generator Bearing 发电机轴承Bearing Trend 轴承温度曲线Seismic Vibration 振动Wheelspace 轮间

Bearing Temperature 轴承温度

Lube Oil Temperature 滑油温度

发电机热电偶监视画面Middle Stator Temperature 定子中间温度RTD Stator Temperature 定子热电偶温度Stator Hot Air 定子热风

Stator Cool Air 定子冷风Generator Exciter Air Temp 发电机励磁机风温

轮间温度监视画面

Inner 内部

Outer 外部

Forward 前面

First Stage 第一级

Second Stage 第二级

Third Stage 第三级

Wheelspace Temprature 轮间温度

启动检查辅助画面

Start Check 启动检查

Bus Undetvoltage 母线低电压

Customer Permissive To Start 用户允许启动

Comp Inlet Thermcouples Disagree 压气机进口温度热电偶不一致

IGV Control Valve Fault IGV控制阀故障

Master Protective Startup Lockout 主保护启动闭锁

HP Speed-Minimum Firing Spd HP速度-最小点火转速

Lube Oil Tank TEMP-Normal 滑油箱温度正常

Flame Detector Trouble 火焰探测器故障

Control Mode=Off 控制方式=闭锁

Hydraulic Protective Trouble 液压保护故障

Comp Bleed Vlv or IGV Pos Lockout 压气机防喘阀或IGV位置故障

Loss of Master Protective 主保护失去

Loss Of Gas Skid Ventilation Shutdown 气体小间失去通风停机

Emerg.Lube Oil Pump Undervolt.Relay 应急滑油泵低电压继电器动作Vibration Start Inhibit 振动故障禁止启动

Loss Of CPD Bias 失去压气机出口压力偏差

Fire System Trouble 点火系统故障

Liqud Fuel Temp Low 燃油温度低

NOT READY TO START 未准备启机

Signals in the proper state to permit 当信号处于允许启机状态时是绿色。

a start are shown in GREEN.Therefore, 因此,启动机组时信号要求是绿色的。

a green signal is requred to start the 当信号是红色时禁止机组启动。

unit.Signals which are RED inhibit

start request.

Demand 要求

Hardware jumpers 硬件跳线

Start Check 启动检查

Timer 计时器

Trip Diagram 遮断诊断

Valve Calibration 阀门校正

计时器辅助画面

Total Fired Time 总燃烧时间

Gas Fired Time 气体燃烧时间

Liqued Light Fired Time 轻油燃烧时间

Liqued Heavy Fired Time 重油燃烧时间

Crude Fuel Used 使用重油

Liquid Fuel Used 使用燃油

Manually Initiated Starts 手动启动计数器

Total Starts Counter 总启动计数器

Fired Starts Counter 点火启动计数器Emergency Trips Counter 紧急跳闸计数器

实际运行时间辅助画面

Customer Trip 用户遮断

Exhaust Overtemp Trip 排气超温遮断

Load Rate 负荷率

Total Start and Load 总启动次数和负荷

Total Trip with Load 带负荷遮断

跳闸诊断辅助画面

Pretective Status Trip 保护状态遮断

Pre-Ignition Trip 点火前遮断

Post-Ignition Trip 点火后遮断

Startup Device Trip 启动装置遮断

Inlet Guide Vane Control Fault 压气机进口导叶控制故障Lube Oil Thermocouple Fault 滑油热电偶故障

TCEA 5E/PB Circuit Status TCEA 5E按钮回路状态

Low Lube Oil Pressure Trip 滑油压力低遮断

Fire Indication Trip 火灾指示遮断

Generator Differential Trip Lockout 发电机差动遮断闭锁

Tcee 4 Relay Circuit Fdbk Tcee 4继电器回路反馈Emergency Manual Trip Signal 紧急手动遮断信号

Gas Turb&Inlet Air level very high 透平和进气非常高

Fuel Forward Pressure Low 燃料前置系统压力低Vibration Trip 振动高遮断

Startup Fuel Flow Excessive Trip 启动流量高遮断

Loss Of Protective HP Speed Input 失去HP保护速度信号输入Liquid Fuel Ctrl Flt/Compl Gas Fuel 燃油控制故障/完全气体燃料

Dist Fuel Supply Pres Low/Compl Gas Fuel 轻油供油压力低/完全气体燃料Gas Scrubber 1 Level High/Compl Gas Fuel 气体除尘器1水平高/完全气体燃料HRSG+Steam Turbine 余热锅炉+汽轮机

Control Speed Signal Lost-HP HP控制速度信号失去

Control Speed Signal Trouble 控制速度信号故障

Pretective Speed Signal Trouble 保护速度信号故障

TCEA HP Overspeed TCEA HP超速

TCEA HP Excessive Acceleration TCEAHP加速度过大

P2 Post-Ignition Trip Logic P2点火后遮断逻辑

P2 Post-Ignition Low Press Trip Logic P2点火后压力低遮断逻辑

Control System Fault 控制系统故障

Gas Control Valve not following ref 气体控制阀未能跟踪基准

Gas Fuel Purge failure to close 燃气清吹未能关闭

Gas Fuel Moduel Gas Level Very High 燃气模块气体水平非常高

Post-Ignition Trip Auxilary 点火后遮断辅助信号

Loss Of Flame Trip 失去火焰遮断

High Exhaust Temperature Trip 排气温差高遮断

Exhaust Overtemperature Trip 排气温度高遮断

Exhaust Thermocouple Open Trip 排气热电偶开路遮断Compressor Bleed Vlv Pos Trouble Trip 压气机防喘阀位置故障遮断

Pre-Ignition Trip Auxilary 点火前遮断辅助信号

Flame Detection Control 火焰监测器控制

在线水洗辅助画面

Online Water Wash Selected 选择了在线水洗

Request 20TW-3 Open 要求20TW-3阀打开

Washing On line 在线水洗

离线水洗辅助画面

Master Control Startup Permissive 主控制启动允许

Crank Mode Selection 高盘方式选择

No Flame Detected 未监测到火焰

WW Ready To Start 水洗准备启动

WW Start Request 水洗启动要求

Crank Speed or Pure Active 高盘速度或清吹进行

超速试验画面

Selecting an electrical overspeed trip test 选择电气超速遮断试验可以

raises the high speed stop to 113.5% 升转速到113.5%才停止

Electrical overspeed test 110% or 3300rpm 电气超速试验转速为110%或3300转Normal high speed stop 107% or 3210rpm 正常转速到107%或3210转就停止Trip Test MAX Speed 跳闸试验最大转速

Exhaust Temp Avg 平均排烟温度

Speed Reference 速度基准

Mechanical Overspeed Trip Test 机械超速跳闸试验

Electrical overspeed Trip test 电气超速跳闸试验

Abort 取消

FSR控制画面

SU 启动

ACC 加速

SPD 速度

TEMP 温度

SD 停机

MAN 手动

FSR ManualControl FSR手动控制

Manual SP 手动设定

FSR Hi/Low FSR高/低

Press Dist Fuel Forward Skid Outlet 轻油前置模块输出压力

Press Dist Fuel Filtering Skid 轻油滤网模块压力

Press Heavy Fuel Forward Skid Outlet 重油前置模块输出压力

Press Heavy Fuel Filtering Skid 重油滤网模块压力

IGV控制画面

IGV Reference Temperature IGV温度参考

IGV Angel Reference IGV角度参考

Part Speed IGV Reference 部分转速时IGV参考

Simple Cycle IGV Ref 简单循环IGV参考

IGV Temp Control Ref IGV 温度参考

Corrected Speed 修正速度

Fuel Stroke Reference 燃料冲程参考

Temprature Control Ref 温度控制参考

Temprature Control-Speed Biased 温度控制速度偏差

Speed Level 速度水平Synch Control 同期控制Flame Detect 火焰监测IGV Temp Control IGV温度控制IGV Mode Control IGV方式控制Manual 手动

IGV Angel IGV角度

第二部分燃机报警文本

重型燃气轮机控制发展趋势及未来关键技术

重型燃气轮机控制发展趋势及未来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17-11-01T11:36:42.4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王锋 [导读] 摘要:重型燃气轮机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它对于能源系统的高效、清洁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调试运营公司山东济南 250102) 摘要:重型燃气轮机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它对于能源系统的高效、清洁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前言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发电、机械驱动、船舶动力等领域。作为热功转换的动力装置,具有比功率大、起动及负荷变化快、可燃用多种燃料等优点,是实现能源高效洁净转换的核心装备。 2.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 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的早期(1950~1970s)是以前苏联技术为基础而开展自主研发的阶段。当时自主设计、试验和制造了一系列200~25000kW燃气轮机。这其中包括了200kW车载燃气轮机、1500kW重型燃气轮机和4000HP机车燃气轮机。当时清华大学、哈尔滨汽轮机厂(哈汽)、上海汽轮机厂(上汽)、南京汽轮机厂(南汽)、中国北车集团长春机车厂(长春机车)、青岛汽轮机厂(青汽)、杭州汽轮机厂(杭汽)等单位都投入到了我国燃气轮机早期研制阶段。到了1980s~2000年,我国的燃气轮机产业走上了仿制与合作生产的道路,不再自行研究、设计和试验燃气轮机产品。当时以南汽为主测绘、仿制了GE公司MS5001(23MW)燃气轮机,与GE合作生产了PG6581(6B/36MW)燃气轮机。 自2002年打捆招标以来,我国重型燃气轮机产业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引进了当代先进的F/E级技术,希望以此推动消化吸收、再创新。在2001~2007年的6年间,我国以3次“打捆招标、市场换技术”方式,引进了GE、MHI、Siemens公司的F/E级重型燃气轮机50余套共2000万千瓦,由哈汽-GE、东汽-MHI、上汽-Siemens、南汽-GE等4个联合体实行国产化制造,目前国产化率接近70%。同时,以西气东输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标志,保证了燃气轮机的燃料供应。 3.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 3.1自适应控制技术 由于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的变化,重型燃气轮机的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叶片结垢、间隙增大、侵蚀和腐蚀等问题,这将导致部件较设计点出现性能退化,而控制系统通常都是基于理想的额度工况性能进行设计的。这种不匹配性会随着燃气轮机运行时间的累积而加速燃气轮机寿命的消耗。一种可行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自适应控制技术,即通过在线自适应模型和观测器技术使得燃气轮机在部件出现性能衰竭或低强度的异常时,能够自动调节相应的控制参数,保证控制系统与性能衰减后模型的匹配性,从而消除使用期退化造成的性能差异对燃气轮机运行的消极影响。与航空燃气轮机自适应控制机理相似,自适应控制系统通常会采用燃气轮机中的传感器测量数据,利用观测器技术对不可测的性能退化参数进行实时估计,具体的估计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卡尔曼滤波器、未知输入观测器,或者复杂的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非线性智能技术。 此种控制方案的自适应鲁棒性很大部分取决于装载的在线实时模型,在线实时模型应能够对燃气轮机气路故障、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故障等进行诊断、隔离和重构,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是在燃气轮机出现物体打伤等严重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控制策略判定受损燃气轮机的运行状况,并能采用自适应重构控制回路,确保燃气轮机的安全停机等。由于燃气轮机的受损的判断十分复杂,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决策技术是一种可行方案。 3.2主动间隙控制技术 主动间隙控制技术是现代燃气轮机技术的代表之一,是一项通过控制透平叶尖间隙的变化来降低燃气轮机燃料消耗率、提高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有较大的贡献。目前该技术已在航空发动机特别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上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如著名的CFM56系列发动机就基本采用这种技术。美国NASA的研究结果表明,透平叶尖间隙每减少0.25mm,燃料消耗量可减少0.8%~1%。从重型燃气轮机的运行过程来看,启动过程中,当燃气轮机由静止启动到全速空载状态时,此时由于转速突然上升,轮盘和叶片的离心变形瞬间增大;而透平内缸由于热容的效应而尚未达到最高温度,热变形的响应非常小。这种变形的不一致导致在启动过程中透平叶尖间隙突然变小。而随着燃气轮机进入全速空载状态后,透平内缸逐渐受热膨胀,叶尖间隙逐渐变大。在加/减负荷阶段,间隙略有变化,但由于转速变化不剧烈,叶尖间隙变化较少。 这使得透平叶尖与透平内缸之间的间隙设计非常困难,如果叶尖间隙设计过大,在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存在的压差作用下,燃气会产生泄漏,从而降低燃气轮机的工作效率,增加燃料消耗量。而叶尖间隙过小又会导致叶片和透平内缸之间产生摩擦,降低燃气轮机的工作寿命。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目前比较常用的控制方式是采用主动热控制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利用从压气机中抽取的冷气对透平内缸及透平外环支撑件进行冲击冷却,通过控制冷却空气的流量和温度,改变透平内缸热膨胀量,进而控制其径向位移,使转子叶片与透平内缸之间的间隙达到预期值。 4.对我国发展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开展系统的燃气轮机基础研究,发展燃气轮机技术,进行关键技术的验证,建立部件的设计、试验、制造平台,是发展燃气轮机产业的基础。从我国60年发展燃气轮机技术的历程,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为了推动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必须接受经验教训,开展机制体制创新。这十年来,尽管以重型燃气轮机型号为引领,开展了相关的燃气轮机高技术研发;但是这些高新技术的原创性不高、系统性不足,所建立的设计体系不够成熟、完备,没有完全建立起发展关键技术的能力。而且对于引进的技术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消化吸收。 另外从行业角度来看,机械航空部门壁垒分明,没有各取所长,充分融会贯通。技术开发过程中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的联合不够紧密,科研与技术研发有一定的脱节。要推动我国燃气轮机技术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全面开展燃气轮机各项先进技术的研究,包括:先进的燃气轮机总体设计技术,高性能压气机的设计制造技术,高性能透平设计制造技术,先进的热端部件冷却技术,燃料适应性强、高效、低污

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发电厂简介

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发电厂简介 联合循环发电:燃气轮机及发电机与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共同组成的 循环系统,它将燃气轮机排出的功后高温乏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转换为蒸汽,再将蒸汽注入蒸汽轮机发电。形式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同轴推动一台发电机的单轴联合循环,也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各自推动各自发电机的多轴联合循环。胜利油田埕岛电厂采用的是美国GE公司的MS9001E然气轮机,其热效率为33.79%,余热锅炉为杭州锅炉厂的立式强制循环余热锅炉。1.燃气轮机 1.1 简介燃气轮机是一种以空气及燃气为工质的旋转式热力发动机,它的结构与飞机喷气式发动机一致,也类似蒸汽轮机。主要结构有三部分: 1 、燃气轮机(透平或动力涡轮); 2、压气机(空气压缩机); 3、燃烧室。其工作原理为:叶轮式压缩机从外部吸收空气,压缩后送入燃烧室,同时燃料(气体或液体燃料)也喷入燃烧室与高温压缩空气混合,在定压下 进行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烟气进入燃气轮机膨胀作工,推动动力叶片高速 旋转,乏气排入大气中或再加利用。 燃气轮机具有效率高、功率大、体积小、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和寿命 周期较长等优点。主要用于发电、交通和工业动力。燃气轮机分为轻型燃气轮机和重型燃气轮机,轻型燃气轮机为航空发动机的转型,其优势在于装机快、体积小、启动快、简单循环效率高,主要用于电力调峰、船舶动力。重型燃 气轮机为工业型燃机,其优势为运行可靠、排烟温度高、联合循环组合效率高,主要用于联合循环发电、热电联产。埕岛电厂采用的 MS9001E燃气轮发电机组是50Hz, 3000转 /分,直接传动的发电机。该型燃气轮发电机组最早 于 1987年投入商 业运行,基本负荷燃用天然气时的功率为123.4MW热效率为 33.79%,排气温度539C,排气量1476X103公斤/小时,压比为12.3,燃气初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导读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前言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已经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五分之一(欧美国家已超过三分之一),最先进的H/J级燃气轮机单循环和联合循环效率已经达到40%—41%和60%—61%,为所有发电方式之冠。燃用天然气的燃机电站污染排放极低,二氧化碳比排放量是超临界燃煤电站的约一半,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和落实《巴黎协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重型燃气轮机产业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从今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已经列为“十三五”发展计划中我国要实施的100项重点任务之首。 从1939年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GE、西门子和三菱公司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并垄断了全球市场。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很高、研发投资巨大、实施周期很长,一旦决策失误,轻则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市场份额损失,重则有可能使公司陷入危机甚至导致公司破产(被兼并)。这三家公司技术上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有什么启示?什么是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应当遵循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燃气轮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世界重型燃气轮机发展历程综述 1939年在瑞士BBC公司诞生了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标志着发电行业由汽轮机进入了燃气轮机时代。七十多年来世界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诞生阶段(1939—1950年代末期):重型燃气轮机刚刚诞生,仅BBC公司进行研发,产品功率小(不超过4MW)、燃气温度低(不超过800℃)、热效率低于20%。二战期间发展停滞。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末期):二战结束后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原始创新的技术路线。三菱公司从1960年代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三家公司在1970年代后期都完成了原型燃机(功率25MW以下)的研制,燃气温度达到1000℃,效率约26%。研制原型燃机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选定燃机主机基本结构特别是转子结构、建立试验设备和培养人才。 全球市场第一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E 级技术发展和成熟期。1980年代初推出的E级基本型号单机功率为31—105MW(50Hz,下同)、燃气温度

9E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问题总结

9E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厂必须知道 1.有差无差系统 (1) 2.除氧装置 (1) 3.燃机转速代号和对应转速比例 (2) 4.省煤器的再循环管的主要作用有二点: (2) 5.电缆先放电验电再装设接地线 (3) 6.主变接线方式 (3) 7. 电机缺相运行的现象与原因 (3) 8. 9E燃机开停机过程中FSR的变化 (4) 9. 操作过电压 (5) 10. 发电机中性点0PT的作用,出现异常有何现象 (5) 11. 发电机运行过程中机端电压升高和降低有哪些危害 (6) 12. 发电机转子接地 (7) 13. 进相运行: (8) 14. 励磁控制系统的限制器的分类 (9) 15. 无功 (11) 16. 主励磁机为什么是100赫兹 (13) 1.有差无差系统 简单而言就是看是否能求稳态误差,如果能求则是有差系统,否则是无差系统。 2.除氧装置 本锅炉配置的除氧装置由除氧器、给水箱和汽水分离器三大部件组成。其中除氧器和水箱对给水起到了除氧和蓄水的作用,汽水分离器主要是负责对除氧蒸发器来的汽水混合物进行分离供除氧器除氧使用。 除氧器立式布置在除氧水箱之上,除氧器顶部设有配水管和14只喷嘴,凝结水经喷头雾化成水雾后与蒸汽充分接触后加热变成饱和水。此时水中绝大部分氧气及其他不凝气体由于再也无法溶解于饱和水中而被逸出,最后由除氧器顶部排气管排出,以此达到一次除氧效果。经一次除氧的水由布水盘均匀地淋洒到乱堆的鲍尔环填料表面,使其表面积再一次增大,与除氧器下部进来蒸汽充分接触以达到深度除氧的效果。

3.燃机转速代号和对应转速比例 4.省煤器的再循环管的主要作用有二点: 第一点,启动时省煤器内的水是不流动的,而热烟气不断流过省煤器,将热量传给省煤器内的水,这样就有可能使省煤器内水局部汽化。 第二点,某些运行条件下,当省煤器内水温太低,容易引起管外壁结露,特别是烟气中含有氧化硫或氧气都会腐蚀管子。提供温度高的循环水,可以提高省煤器内水温,防止腐蚀。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对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展望未来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燃气轮机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数量在不断增大,而且在发电领域中由于具有较高的效率、较小的污染以及较短的建设周期和较快的收效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冶金以及3D打印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燃气轮机的单机容量和参数也在不断增大,成为现有热功转换发电系统中效率最高的大规模商业发电方式。为此,文章就针对目前国内外中性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未来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国内外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 2.1国外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重型燃气轮机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所出现的重型燃气轮机属于常规级的燃气轮机,也就是B、D级别,其单机功率、效率以及联合循环效率都比较低。随着进入本世纪以来各项技术发展,重型燃气轮机也进入了当代级别,也就是E、F级别,后来在2010年以后重型燃气轮机又进入了先进级别,也就是G、H级别,无论是初温,还是单机功率、效率以及联合循环效率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未来重型燃气轮机的单机效率有望突破45%并持续增加,而且联合循环效率也会达到65%。目前国际上重型燃气轮机市场的垄断现象比较严重,主要的燃气轮机公司有GE、西门子以及三菱日立等公司,这几家公司的产品也代表着本行业中的最高水平。目前各个公司的主要代表机型就是H级以及J级重型燃气轮机,就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对其主要的压气机、燃烧时以及透平等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2.2国内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重型燃气轮机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然后进行自主研发和设计生产大概在上世纪的60到70年代,而且在上世纪的80年代,我国的部分企业开始与国外上述比较大型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尤其是以我国的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以及上海电气集团为主。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以及联合开发,我国的重型燃气轮机的科研和生产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在引进目前国外比较先进的E级以及F级燃气轮机的基础上,以上述几家大型公司为核心,也开始形成了相应的燃气轮机制造产业群。在各个行业中已经进行了上述两个级别的重型燃气轮机以及配套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全套发电设备的较高设计与生产能力。但是在目前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的装配和制造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争取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相关热端部件的制造,还有维修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 3重型燃气轮机发展趋势 在目前我国不断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对各个行业提出较高的环保要求的同时,中心燃气轮机的发展更是需要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首先就是要对燃气轮机的参数进行进一步提高,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循环热效率的提高。其次是提

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课后题答案(姚秀平主编版)上海电力学院

第一章 3和4、从热力学角度看,汽轮机循环利用了蒸汽可在常温下凝结的特性,达到了较低的工质平均放热温度,但工质平均吸热温度不高。燃气轮机循环的工质平均吸热温度高,但工质平均吸热温度不低。 汽轮机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以便把主蒸汽参数从亚临界水平逐步提高到超超临界水平;采用两次再热等手段改进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其中,主要方向为提高工质平均吸热温度。燃气轮机发展方向:提高燃气平均吸热温度。 5、燃气轮机是工作于高温区的一种热机,易于利用高品位的热量;汽轮机是工作于低温区的一种热机,易于利用低品位的热量;而联合循环按照热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将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结合起来,可以将高品位和低品位的热量同时利用起来。由于联合循环同时利用了燃气轮机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高和汽轮机循环平均放热温度低的优点,又同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所以可以达到较高的循环效率。 6、ISO基本功率是指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所规定的ISO环境条件下燃汽轮机连续运行所能达到的功率。ISO环境条件:温度15℃,压力0.01013MPa,相对湿度60%。 7、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同轴,共同驱动一台发电机的联合循环机组称为单轴机组;燃气轮机与汽轮机不同轴,各驱动一台发电机的联合循环机组成为多轴机组。 8、前置循环是工作于高温区,输入大部分热量的循环,它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后置循环是工作于低温区以前置循环的余热为主要热源的循环。两者通常用换热设备耦合在一起,最广泛的应用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9、最基本的三种联合循环形式:余热锅炉型、补燃余热锅炉型和增压锅炉型。 10、余热型:优点是技术成熟。系统简单、造价低、启停速度快。缺点是余热锅炉效率低、汽轮机的功率和效率也低,所以不仅机组功率不大,而且效率也不高。 补燃型:优点是在燃气轮机排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使蒸汽参数及流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机组的容量增大、效率提高;同时机组的变工况性能也可得到改善。缺点是它并不是纯粹能量梯级利用意义上的联合循环,其中或多或少有一部分热量参与了汽轮机循环。所以,他只是在因蒸汽参数受限而无法采用高参数大功率汽轮机的条件下才可能优越于纯粹能量梯级利用意义上的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 增压型:优点是在燃气轮机排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使蒸汽参数及流量不受限制,从而可达到较大的机组容量和较高的机组效率;同时由于燃烧是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的,且烟气的质量流速较高,所以锅炉的传热效率高,所需的传热面积小,锅炉尺寸紧凑。缺点是系统复杂、制造技术要求高、燃气轮机不能单独运行,同时兼有和补燃型类似的缺点。 综上可知,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1、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C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两种燃煤型联合循环。 12、最基本的优点:高效率、低污染、低水耗。 13、 14、配置旁通烟道的好处: A、启停时,不必对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的工作状态进行严格协调; B、增加运行调节的灵活性,并方便临时性的检修及事故处理; C、必要时,可使燃气轮机维持单循环运行; D、可对整个工程分段建设、分期投运,从而可合理注入资金,更快地获得回报。 但配置旁通烟道需要增加投资,并且即使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旁通挡板处也往往存在烟气泄漏损失,所以不再配置。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姚秀平-课后题答案-第一单元

1. 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a-2-3-4-5-b-a; 对外做功:1-2-3-4-5-6-1; 向低温热源放出热量:a-2-3-4-5-b-a; 效率:对外做功:1-2-3-4-5-6-1与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a-2-3-4-5-b-a的间接比。 2. 可用能 不可用能 1 2 3 4 a b T S 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a-2-3-b-a; 对外做功:1-2-3-4-1; 向低温热源放出热量:a-1-4-b-a; 效率:对外做功:1-2-3-4-1与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a-2-3-b-a间接比。 3 和 4、从热力学角度看,汽轮机循环利用了蒸汽可在常温下凝结的特性,达到了较低的工质平均放热温度,但工质平均吸热温度不高。燃气轮机循环的工质平均吸热温度高,但工质平均吸热温度不低。 汽轮机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以便把主蒸汽参数从亚临界水平逐步提高到超超临界水平;采用两次再热等手段改进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其中,主要方向为提高工质平均吸热温度。燃气轮机发展方向:提高燃气平均吸热温度。 5、燃气轮机是工作于高温区的一种热机,易于利用高品位的热量; 汽轮机是工作于低温区的一种热机,易于利用低品位的热量; 而联合循环按照热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将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结合起来,可以将高品位和低品位的热量同时利用起来。由于联合循环同时利用了燃气轮机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高和汽轮机

循环平均放热温度低的优点,又同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所以可以达到较高的循环效率。 6、ISO 基本功率是指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所规定的ISO 环境条件下燃汽轮机连续运行所能达到的功率。ISO 环境条件:温度15℃,压力0.01013MPa 相对湿度60%。 7、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同轴,共同驱动一台发电机的联合循环机组称为单轴机组; 燃气轮机与汽轮机不同轴,各驱动一台发电机的联合循环机组成为多轴机组。 8、前置循环是工作于高温区,输入大部分热量的循环,它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后置循环是工作于低温区以前置循环的余热为主要热源的循环。 两者通常用换热设备耦合在一起,最广泛的应用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9、最基本的三种联合循环形式:余热锅炉型、补燃余热锅炉型和增压锅炉型。 余热锅炉型: 2 1C GT B 燃料 3 G 4 G 5 6 HRSG 7811 P CC 10 ST 9 燃气轮机可用能2T s 4 3 1 611 7 5 8 9 10b d c a 汽轮机可用能 燃气轮机子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a-2-3-c-a ; 对外做功:1-2-3-4-1; 通过余热锅炉传向谁的热量:b-5-4-c-b ; 向外界放出了热量:a-1-5-b-a ; 汽轮机子循环:从余热锅炉吸收的热量:b-6-7-8-9-d-b ,与面积b-5-4-c-b 相等; 对外做功:6-7-8-9-10-11-6;通过凝汽器向外界放出的热量:b-11-10-d-b ; 补燃余热锅炉型: P C G 12 B 燃料 84 HRSG GT 3 6 7 911 ST 5 CC 10G 燃料a 1 2b 11 65 7 T c d s 10 8 4 9 3 12 汽轮机可用能 燃气轮机可用能 增压锅炉型: P C G 12燃料 84 PCB GT 367 9 11ST 5 CC 10G 12 ECO 汽轮机可用能 1 a 211 b 65 7T 燃 机可用能 3 10 c d s 8 412 9 13

GE公司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解析

GE公司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 . 简介 作为一家拥有130年能源创新历史,并在160多个国家拥有机组运行经验的公司,在发电设备,能源服务及能源管理系统领域中,GE业已成为世界最大、产品最多样化的供应商之一。事实上, 在今天,GE产品承担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发电量。作为世界燃气轮机技术的领跑者,GE推出的F级燃气轮机实现了多项业界第一,其中包括:第一家机组交运过1000台,第一家机组在世界范围内运行服役超过3500万小时,同时也是第一家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设计并制造F级燃气轮机的厂商。 融汇大量成熟产品技术,紧跟全球不断变化的电力生产需求,GE 9F燃气轮机持续革新改进,在保持原有F级机组运行灵活性的同时,不断改善发电出力,效率,排放并拓展其应用领域。如今,F级燃气轮机产品线下的9FA和9FB两款机型,拥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性能。 II. 产品的演化 9F级50Hz重型燃气轮机家族已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GE推出简单循环出力达212MW,效率达35.0%的9F型燃气轮机。随后,很快又推出了增加了14.5MW出力和更高效率的9FA燃机(01版)。如图1所示,9FA燃机持续改进,接着推出了9FA燃机(02版)以及现在的03版设计。目前,9FA燃机(03版)做了多种针对客户需求的改进,包括了机组性能的提高,运行灵活性的增强和机组可用率的提升。这些技术中包括了增强型压气机,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 热通道部件冷却技术升级及叶片状态监测等。 图1: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发展,9F燃机家族推出了更高出力和效率的9FB燃机。作为GE最先进的50Hz空冷燃机,9FB燃机应用了与9FA燃机相同的压气机设计并提高压比,使用了新型的可适应更高燃烧温度的热通道部件。从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到更高性能的新型部件,再到可减少安装时间的模块化辅助系统,9FB燃气轮机正用不断的技术革新来满足客户日益发展的需求。 2011年,为满足客户一直以来对机组运行灵活性的需求,GE推出了FlexEfficiency* 50联合循环电厂,该电厂以全面革新的9FB燃机为基础,结合压气机和透平升级技术, 继续采用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 单轴配置下额定出力可达510MW,满负荷下效率大于60%。FlexEfficiency* 50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和燃机设计平行进行,整体优化,确保了机组高水平的运行灵活性。9FB 燃机(05版),9FA燃机,9FB燃机(03版)性能对比,请参见表1。 9FA和9FB燃机系列运行效率高且兼顾运行灵活性。在考虑燃料成本时,9FB燃机的高效率缓解了燃料成本高企给电厂带来的压力,而在考虑机组成本时,9FA 燃机为简单循环调峰运行和联合循环电厂提供了经济的解决方案。9FA和9FB燃机的运行灵活性可满足当今电网调峰及平衡可再生能源供电波动的快速响应的需求。拥有灵活起停及更低的部分负荷运行能力的9FA和9FB燃机为电厂操作人员提供了适应电力需求波动的最佳选择。此外,9FA和9FB燃气轮机还可满足部分区域电网对于频率波动和欠频运行的要求(具体的偏频运行水平需要根据具体现场和地方法规要求而定。) 机群数据统计 目前,9F燃机累计装机240台,总计运行超过9百万小时和9万次启动。9F机组于20年前推出,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除了在像西欧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上运行(如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9FA和9FB燃机市场亦扩展到了新兴市场,例如东欧(拉脱维亚,立陶宛),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中东,南美(智利,阿根廷)和中国。图2,图3是一些机组的现场安装照片。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情况概述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情况概述 燃气轮机热效率高、污染低、可靠性和维护性好、可用多种燃料、不用或少用冷却水等优点,是多学科和多工程领域综合发展的高科技产品。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燃气轮机技术及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始应用蒸汽冷却技术,透平温度达到1400℃,功率和效率更高,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单机联合循环功率已接近50万千瓦,效率已达55%~58%。然而燃气轮机制造涉及多学科一系列高技术的组合,一些发达国家对其部件出口和技术交流均有限制,虽然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在燃气轮机技术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需进一步攻克核心技术,取得燃气轮机关键技术、设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一、大力发展燃气轮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燃气轮机是调整能源结构和推动工业发展的广泛需求 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达到28.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电力装机翻倍增长,总装机规模达到9.65亿千瓦,居世界第二;自2005年起,我国装机每年跨越一亿千瓦的平台,陆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五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相当于建国至2002年50多年的总和,也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发达国家电力装机的总和,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世界银行估计空气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2%。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世界新增的发

电容量中有35%左右是由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提供的。多数专家估计,在未来20年,亚洲将越来越依靠天然气发电,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将占15%,发展燃气轮机技术对于提高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应用比例、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燃气轮机的用途广泛,在电力领域和其他工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除用于基本负荷发电外,燃气轮机启停方便、功率较大,还可用于备用电站、热电联产、尖峰负荷发电等,是电网调峰、提供清洁可靠、高质量发电及热电联供的最佳方式。 燃气轮机除可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高热值燃料外,还可以利用高炉煤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合成气、焦炉煤气等中低热值燃料,对调节能源结构起到促进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西欧就相继建成了数座20~30万千瓦的大型IGCC示范电站,并投入商业化运行,许多国家都加快了IGC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步伐。 除发电外,燃气轮机还广泛用于驱动压缩机和泵等机械的动力源。目前,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和大型输油管线增压泵的驱动只能采用燃气轮机或 电动机,如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加气站用的燃气轮机基本由英国“罗罗”公司和GE公司中标,其产品价格昂贵且不转让技术;化工工业以及舰船、机车驱动等也都广泛用到燃气轮机。 此外,分布式发电系统采用的微型燃气轮机是一类新型发动机,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与动力需求结构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变化,微型燃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姚秀平-课后题答案-第三单元

1.压气机在燃气轮机中的作用是什么? 连续不断地从周围环境吸取空气并将其压缩后供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2.燃气轮机所使用的压气机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轴流式:流量大、效率高但级的增压能力低,多应用于大功率燃机。 离心式:级的增压能力高但流量小、效率低,多应用于中小功率燃机。 3.轴流式压气机由那两个组成部分? 由转子、静子组成。 转子:动(工作)叶片、叶轮(转鼓)、主轴。静子:静(导)叶、气缸 4.何谓扭速?何谓理论功?理论功是否可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压力能? 扭速:气流经过叶栅内的流动发生了转折,气流转折所引起的相对速度圆周分量的变化 成为扭速。 理论功:基元级的动叶栅加给单位质量气体的机械功成为理论功或加功量。 不能。理论功的一部分用于气流的动能升高,也有一部分用于气流压力升高,还有一部分在气流流动过程中因摩擦等因素而转换成了热量。 5.压气机级的理论功为什么会受到限制? u 的增加要受到材料许用应力的限制,u 过大时,叶片根部截面处的离心拉应力会超过叶片材料的许用应力。 的增大要受到叶栅气动性能的限制 , 过大时,在叶栅中气流的转折角过大,叶栅 表面上的气流边界层容易分离并形成漩涡,导致流动损失大幅度增加。所以压气机级的理论 功会受到限制。 6.压气机的压比特性曲线有哪些主要特点? (1)每一转速下,压比有一最大值 (2)转速不变,流量降至一定值时→不稳定→喘振 (3)转速不变,流量增至一定值后→压比急剧下降→阻塞 (4)转速越高,特性线越陡 (5)效率的流量特性与压比类同 7. 8.试绘图说明压气机级在转速一定、体积流量增大和减小时,速度三 角形的变化情况 转速一定时,级的扭速与体积流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大,扭速必然减小,理论功也相应减小 u w ?w u w C u =?u w ?u w ?w u w C u = ?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1·引言 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在换热器的热工计算中,常常利用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方程联立求解传热量、传热面积、分离换热系数和污垢热阻等参数[1,2]。温差计算经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二者原理相同。不过,使用LMTD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可能会导致计算误差。刘凤珍对低温工况下结霜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进行分析,从能量角度出发,由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引出对数平均焓差,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对数平均温差的结霜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传质模型[3]。Shao和Granryd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认为,由于R32/R134a混合物温度和焓值为非线性关系,采用LMTD法会造成计算误差;当混合物的组分不同时,所计算的换热系数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4],他们认为,采用壁温法可使计算结果更精确。王丰利用回热度对燃气轮机内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和换热面积进行计算[5]。Ziegler定义了温度梯度、驱动平均温差、热力学平均温差,认为判定换热效率用热力学平均温差,用对数平均温差判定传热成本的投入,而算术平均温差最易计算;当温度梯度足够大时,对数平均温差、算术平均温差和热力学平均温差几乎相等[6]。孙中宁、孙桂初等也对传热温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误差进行比较,指出了LMTD法的局限性和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7,8]。Ram在对LMTD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LMTDnew的对数平均温差近似算法,减小了计算误差[9]。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MTD和测壁温两种方法,计算了逆流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2·平均温差的计算方法 在换热设备的热工计算中,经常用到对数平均温差和算术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在一定条件下可由积分平均温差表示[10],即:

浅析重型燃气轮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亚鹏

浅析重型燃气轮机现状与发展趋势吴亚鹏 发表时间:2018-05-14T11:27:20.6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作者:吴亚鹏[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重工业技术取得了多项突破。(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重工业技术取得了多项突破。其中,重型燃气轮机的研究,是我国重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作为将热功能转换为电力的关键设备,它的研发对于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现状;发展趋势燃气轮机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发电方式之一,而且还在向着更高技术方向迈进。我国在重型燃气轮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核心技术上仍然与部分先进国家存在差距,还需要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1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 1.1国内燃气轮机产业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有关燃气轮机电站的建设越来越紧迫,考虑到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对于E级和F级重型燃气轮机技术进行了重点引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燃气轮机产业的发展。但是,在某些技术上仍然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国内的制造企业来说,有关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还未真正掌握,也不具备核心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总体上看,还不能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抗衡。当前来说,国内燃气轮机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1.2基础研究方面现状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是在两个大型项目上进行了部署,一个是“燃气轮机的高性能热功转换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对机理性实验研究平台进行了构建,获取到了多项基础实验数据,对于某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解决,进而推动我国燃气轮机组的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一个是“大型动力装备制造基础研究”,基于超强冷却原理,对F级透平高温动叶片进行研究,并且还对盘式拉杆组合透平转子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此创建系统化的研究体系。从结果来看,上述研究项目的开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有效推动了我国重型燃气机轮技术的发展。不过,对于核心技术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努力。 1.3试验设施建设现状有关燃气轮机组的实验研究,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存在不足,比如设计参数的应用,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加以验证,从而对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确保其在压气机、燃烧室等处的运用。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有关实验设施的投入是燃气轮机实验研究的重要方面,其不但在设备的引进方面成本较高,后续的运行维护也需要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为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在试验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已经取得诸多研究成果。 2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 2.1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来看,重型燃气轮机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在核心技术方面,包括有关的人才建设等都需要加大投入,以促进整个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内重型燃气轮机的研究,应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重要方向,促进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器械建设工作发展的同时,尽快完成燃气轮机产业体系的构建。只有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才能进一步实现核心技术的掌握,才能实现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根据国际上已发展成熟的技术理念,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对有关内容、标准加以明确,从而推动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在研究价值上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加快人才储备方面的建设,以此推动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研究工作的迅速开展。 2.2加快推进重型燃气轮机理论研究基于我国当前的研究现状,加快推进重型燃气轮机的理论研究,首先,对燃气轮机的部件基础部分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推动其向深层次发展。特别是对于关键部件的机理进行掌握,对其核心技术进行探索。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对特定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比如燃烧学、传热学等学科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其次,对于与燃气轮机等相关学科存在交叉的学科也应开展重点研究,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推进燃气轮机理论基础方面的进步,实现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再次,对燃气轮机燃烧室、压气机等实验设施,加快建设工作,再加上性能实验验证平台的构建,不断推进重型燃气轮机理论上的发展。 2.3构建重型燃气轮机创新体系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以及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重型燃气轮机有着战略性的意义,面对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欠缺的局面,都应尽快予以改观;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以及技术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我国自身的制度优势,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技术体系的构建,只有形成了自主创新体系,才能实现重型燃气轮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还需推动相关配套能力的提升,以及后续生产制造技术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改善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燃气轮机的研究与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为燃气轮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重型燃气轮机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我们必须予以正视的,只有认识到差距,才能不断努力,以在不久的将来迎头赶上。考虑到我国燃气轮机产业发展、基础研究以及试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应加快技术上的探索,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并不断推进重型燃气轮机理论研究,构建起重型燃气轮机的创新研发体系,推动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走上自主研究、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实现重型燃气轮机的技术上的突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参考文献: [1] 张婉悦.重型燃气轮机控制发展及关键技术探究[J].化工中间体,2015(12):52-53. [2] 赵龙生,钟史明,王肖祎,等.H级重型燃气轮机的最新发展概况[J].燃气轮机技术,2017(3):27-31. [3] 刘毅敏.浅谈重型燃气轮机现状与发展展望[J].中国设备工程,2017(10):155-156. 作者简介: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1引言 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在换热器的热工计算中,常常利用 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方程联立求解传热量、传热面积、分离换热系数和污垢热阻等参数 [1, 2]。温差计算经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NTU),二者原理相同。不过,使用LMTD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可能会导致计算误差。刘凤珍对低温工况下结霜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进行分析,从能量角度出发,由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引出对数平均焓差,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对数平均温差的结霜翅片管换 热器传热、传质模型[3]。Shao和Granryd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认为,由于R32∕R134a混合物温度和焓值为非线性关系,采用LMTD法会造成计算误差;当混合物的组分不同时,所 计算的换热系数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4],他们认为,采用壁温法可使计算结果更精确。 王丰利用回热度对燃气轮机内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和换热面积进行计算[5]。Ziegler定义了温度梯度、驱动平均温差、热力学平均温差,认为判定换热效率用热力学平均温差,用对数 平均温差判定传热成本的投入,而算术平均温差最易计算;当温度梯度足够大时,对数平均 温差、算术平均温差和热力学平均温差几乎相等[6]。孙中宁、孙桂初等也对传热温差的计 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误差进行比较,指出了LMTD法的局限性 和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7, 8]。 Ram在对LMTD 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LMTDnew的对数平均温差近似算法,减小了计算误差[9]。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MTD和测壁温两种方法,计算了逆流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2平均温差的计算方法 在换热设备的热工计算中,经常用到对数平均温差和算术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ia?i Δ∕-Δ< AZ- =T-Sr In Δ/ 算术平均??: % =l(?∕ι+?∕?ι) 对数平均温差在一定条件下可由积分平均温差表示[10],即: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分类及其性能改善措施

同济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燃气轮机及内燃机技术 期末论述报告 姓名:****************** 学号:****************** 院系: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分类及其性能改善措施 摘要:本论文对燃气轮机概念进行了简述,以热力学热力循环角度来涉及燃气轮机的热力循环过程及工作原理问题、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分类、各类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优越性和缺陷、从简单到复杂进行了比较。最后,简述了外界因素对燃气轮机工作效率的影响和改善燃气轮机性能的各种措施。 关键词: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 GE 公司 MS6001 型燃气轮机 引言: 燃气轮机是靠内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直接加热空气,并通过行成的燃气将热能转换成机械功的一种热力机械,同样是内燃机。主要由叶轮式空气压缩机、燃气发生器(燃烧室)和燃气涡轮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还有燃料、润滑、冷却、启动、调节和安全等辅助系统。热力循环是指热力系统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重新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热力循环分为正向循环及逆向循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循环称为正向循环;将机械功转换为热的循环,称为逆向循环。通过工质的热力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而做功,而要做出功一般必须通过工质的膨胀过程,但是任何一个热力膨胀过程都不可能一直进行下去,并连续不断地做出功。这是因为工质的状态将会变化到不适宜继续膨胀做功的情况,而且任何热力设备,其尺寸也都是有限的。 一、燃气轮机循环的四个热力过程与工作原理 通常,在可逆的理想情况下,燃气轮机是由四个热力过程组成的正向循环来实现把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它们是: (1)理想绝热压缩过程 对于燃气轮机循环,压缩过程是在压气机中完成,过程中工质状态参数将按绝热过程的规律(pvk=常数)进行变化:压力不断上升,比容逐渐减小,温度伴随增高。由于工质流量相对大、对外界的散热很小,通常认为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因而是绝热过程,即工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工质状态变化是靠部分透平膨胀功驱动压气机来实现的。另外,在理想的可逆情况下,压缩过程中工质的熵值为常数不变,因此理想绝热压缩过程又称为等熵压缩过程;而实际的绝热压缩过程,由于存在的摩擦涡流等因素的影响,将使工质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更多一些),等价于从外部加入同样数量的热量,过程是不可逆的,熵总是增加的。 (2)等压燃烧过程 燃气轮机循环的加热过程是在燃烧室中完成的,从压气机出来的高压气体吸收喷入燃烧室的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燃烧过程的结果是使工质吸收了外界加入的热量Q1,而没有与外界发生机械功的交换。对于加热过程,工质状态参数将按定压过程的规律(v/T=常数)进行变化:压力恒定不变(p=常数),比容(比体积)不断增加,温度逐渐上升,熵值也相应增加。 (3)理想绝热膨胀过程 燃气轮机循环的膨胀做功过程是在透平中完成,过程中工质状态参数也将按绝热过程的规律(pvk=常数)进行变化,只不过变化的趋势与压缩过程正相反:压力不断下降,比容逐渐增大,温度伴随降低。通常也认为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因而也是绝热过程,即工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借助工质状态变化来实现膨胀做功。同样,在理想的可逆情况下,膨胀过程中工质的熵值为常数不变,因此理想绝热膨胀过程又称为等熵膨胀过程;而实际的绝热膨胀过程,由于存在的摩擦涡流等因素的影响,过程是不可逆的,熵总是增加的。 (4)等压放热过程 燃气轮机循环的是向大气环境排气放热来完成的,由于环境相对与循环系统体系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