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62《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62《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我是来自胜利中学的毛金高.我的说课稿内容是合并同类项.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作用

本节课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之后,以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为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运算的基础,而整式的运算对学好初中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①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辨别同类项;②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⒉能力目标:①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②通过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计算能力.

⒊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㈢重点、难点

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是同类项定义的归纳、概括.

二、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以此来达到他们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法

根据学法自由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由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㈠新课引入

新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新课伊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可以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所以一开始上课,我用大屏幕显示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由此导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㈡探索新知

本节课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同类项的概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概括这两组单项式的特征.教师倾听学生交流,在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组单项式的特征之后,提出同类项的概念,再由学生概括出同类项的定义.由教师补充: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这样,学生直接参与到同类项概念产生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为巩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由学生一个个单独完成,并简单阐述理由,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为后面合并同类项打好基础.

另外还设计一道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两组同类项,组内交流写出的项是否符合要求,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指导,帮助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含义,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获取新知.问题1,实际上是引例中的两个等式,通过学生观察,容易得出结论,左边两项系

数之和等于右边的系数,明确同类项相加成为一项的方法,使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有个初步认识.为克服学生对这个认识可能存在的疑点,我设计了问题2,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探究,验证上述认识的正确性,体现了获取知识不仅要有观察、归纳、猜想过程,还必须有验证过程.打消疑点之后,提出问题3,有上面两个问题做基础,学生极易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总结概括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再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㈢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道题.

第一题:学生判断、理解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教师加以指导.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是否混淆不清,能否正确辨别问题.②是否在正确辨别后只重视系数而忽略了字母和字母的指数.③对一些同类项的变式能否正确的辨别.通过这道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含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应用做好铺垫.

第二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首先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展示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的模型,并深入小组,倾听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探究.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后,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基本理念,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题: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直接代入计算,另一组先化简再代入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新知识的优越性,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㈣课堂小结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并对学生发言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㈤布置作业

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本中调选了两道题.第一题是合并同类项,既能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又可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起到巩固新课的目的.

第二题是实际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数学意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老师批改,做好批改记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便于进行课堂教学优化.

㈥板书设计

体现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加深

记忆.

五、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技巧,使他们在主动探索发现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形成素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说学情说教材说教法和手段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但七年级新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采用由简单入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一堂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讨论,是建立在方程模型的背景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本节课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的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基础课。 基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识目标: a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b 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力目标: a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 b 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的方法解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

《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石阡县汤山中学:杨昌军

教与学过程设计 §3.4.2 合并同类项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①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②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③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x x 33与是同类项。 ( ) (2)、ab ab 52-与是同类项。 ( ) (3)、2 2 3 13yx y x - 与是同类项。 ( ) (4)、c ab ab 2 225-与是同类项。 ( ) (5)、2 3 32与是同类项。 ( ) (这是判断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3、填空: (1) 如果2 3k x y x y -与是同类项,那么k = . (2) 如果3423x y a b a b -与是同类项,那么x = . y = . (3) 如果12 3237x y a b a b +-与是同类项,那么x = . y = . (4) 如果2326 34k x y x y -与是同类项,那么k = . 二、新课 引入:为了搞好班会活动,班长和生活委员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抄本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抄本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抄本和5支水笔。问: 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抄本和多少支水笔?21本,25支。 2、如果软抄本的单价为每本x 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 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

多少元? (知识的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从而能提高学生从事探索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以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的结果为: 152065(2125)x y x y x y +++=+元或者元)2521(520615y x y y x x +=+++ 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含有同类项,那么常常要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以简化。那么,怎样才能把同类项合并起来呢?请同学们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例1、找出多项式2222343525x y xy x y xy --+++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分析:首先找出同类项,用不同的标志把它们标出来: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问题1、35-=+ . 2235x y x y =+ = ,其理由是 . 2 2 42xy xy -=+ = ,其理由是 . 问题2、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可以结合在一起,理由是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原多项式不变)。 问题3、试合并多项式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解:2222 343525x y xy x y xy --+++ 222222222 2 22354235 (35)(42)(35)(35)(42)(35)82 2. x y x y xy xy x y x y xy xy x y xy x y xy =+-+-+=++-++-+=++-++-+=-+ 问题4、根据上面合并同类项的实例,你能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吗?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说明:(1) 合并的前提是同类项。 (2) 合并指的是系数相加,“相加”指的是代数和。 (3) 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

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2.2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有理数运算、单项式、多项式的基础上,对代数式进行加、减运算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等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次授课为第一课时(共四课时)。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知识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2. 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类比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备课讲稿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分析与设计。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的地位:本课是在上章《整式的加减》和《从算式到方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本节课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背景资料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节课教学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本节课由简单入手,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的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培养“知所以然”的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等手段。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说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整式的加减运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这节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六方面阐述怎样上好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很大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 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合并同类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应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②、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②、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合并同类项运算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②、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案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内容:P86次方程的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解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 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工的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可以所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进行转化。移项法则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函数时经常使用。而“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从实际背景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地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 型时还需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在用移项法则简化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的意识比较淡,会出现移项过程中没用变号的错误,其原因是对移项原理的忽视与不重视,同时时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引导说明。 五、教学重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 一元一次方程。 六、教学难点: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1)题目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学生讨论后再根据以下表格学会分析整理题目中的数据,更好更快的找出相等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评价分析,板书设计,时间安排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的第一部分,解方程即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方程不等式及函数做了重要的铺垫,为了使学生能够劳固掌握解方程,体会解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提取信息、找到相等关系、列方程,然后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本环节四方面进行分析:1学情分析,2教材目标,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 1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前面已学了整式和根据问题列方程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本节课我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交流,发展思维,从而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教材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步骤

(2)能力目标: 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合并同类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②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3教学重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4教学难点: 探究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设计理念 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 2.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不但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易于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教学提纲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 项》说课稿

精品资料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分析与设计。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的地位:本课是在上章《整式的加减》和《从算式到方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本节课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背景资料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节课教学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本节课由简单入手,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的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培养“知所以然”的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等手段。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说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整式的加减运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合并同类项[丁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应有的天真活泼,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知识方面:第一章的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为本节课合并同类项法则中的系数运算奠定了基础;本章前面所学习的单项式的相关概念为本节同类项的判定及合并同类项时找系数和字母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所以本节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2教学过程 2.1 第一学时 2.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熟练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 产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和反思等能 力; (2)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 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 过运用只是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概念教学,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示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我们的 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2.1.2学时重点 (1)同类项概念; (2)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2.1.3学时难点

(1)正确判断同类项; (2)运用法则准确合并同类项。 2.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问题1:展示一组图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科文书城和西部超市实景图),请同学们观察,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什么? 问题2:图片中所陈设的物品有哪些相似之处?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引出分类的价值) (设计意图:引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2【活动】探究同类项的概念 1.出示问题:将具有单项式的若干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1)请问同学们能将其进行分类吗? (2)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或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4人/6人以小组进行讨论,给学生充分时间合作交流) 2.归纳概念: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关注概念中的两相同,两无关。 (3)特别指出: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通过方框中的同类项让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归纳得出。) 3.给学生足够时间理解概念;(主要是书中标记,记忆。)

初中数学合并同类项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有理数及运算、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概念的学习过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第一步. 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最基本的运算,它是今后学习整式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及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而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学习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由于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所以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 本节课由数的运算出发,类比研究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让学生体会“数式通性”,为后续数与式的学习打开思路,指明研究方法.由有背景的数字运算到抽象掉背景的数字运算再扩充到式的运算,这是代数发展的历程,本节课将引领学生经历这一历程.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同类项概念及同类项法则.学习难点是:感受“数式通性”及类比、抽象方法. 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经历通过抽象、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方法. 2、目标解析 同类项的概念是判断同类项的依据,“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是同类项的本质特征.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会用概念判断同类

项,会在一个多项式中找到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运算律“分配律”,“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所得结果作为结果项的系数,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准确合并同类项,能通过合并同类项进行多项式的化简. 目标(3)是本节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将经历由实物到数的抽 象、由数的运算到整式加减的扩充,体会数与式的运算是统一的,并不是孤立的个体.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会遇到以下问题. (1)由数到式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能往往将之前数的知识与整式的知识孤立起来,不会类比. (2)不能真正理解“数式通性”的意义,不知该怎么运用“数式通性”. (3)在判断同类项时,对字母相同但顺序不同和字母相同但指数不同的两类问题产生疑问.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数的运算开始分析,体会数的运算的原理,从而类比到同类项的合并,体会数与式运算的原理一致,便于学生进行“数”与“式”的类比,进而解决问题(1)和问题(2). 在归纳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后,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辨析是否是同类项.由于字母表示数,字母与数字作用相同,字母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因此数的运算律对字母同样适用,引导学生使用运算律结合概念来辨析,进而解决问题(3).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七年级的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了整式的概念.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点以及授课对象的特点,课上将采用黑板和多媒体的结合使用,这样既能展示整个研究过程,将重点在黑板上突出、留存,又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复习过程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得内容就是《合并同类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得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得地位: 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课时,就是在结合学生已有得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得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得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就是整式部分得核心,因为它就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得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得法则就是整式加减得重点、同类项这一节得教学内容有同类项得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应用,其法则得应用就是整式加减得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得知识有千丝万缕得联系:合并同类项得法则就是建立在数得运算得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得运算。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就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得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得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②、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情境得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与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得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②、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得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合并同类项运算中体会数学得简洁美。 ②、在探索规律得过程中,激发学生得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得能力,让她们享受成功得喜悦,增强学习数学得信心。

合并同类项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设计

2.2 整式的加减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重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周末,你和爸爸妈妈要外出游玩,中午决定在外面用餐,爸爸、妈妈和你各自选了要吃的东西,爸爸选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妈妈选了一个汉堡和一个冰淇淋,你选了一对蛋挞和一杯可乐,买的时候你该怎么向服务员点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在多项式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单项式归为一类. 自主探索:把下列单项式归归类,并说说你的分类依据.-7ab 、2x 、3、4ab 2、6ab .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同类项 【类型一】 同类项的识别 指出下列各题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x 2y 与12 x 2y ; (2)23与-34 ; (3)2a 3b 2与3a 2b 3; (4)13 xyz 与3xy . 解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对各式进行判断即可. 解:(1)是同类项,因为-x 2y 与12 x 2y 都含有x 和y ,且x 的指数都是2,y 的指数都是1; (2)是同类项,因为23与-34都不含字母,为常数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不是同类项,因为2a 3b 2与3a 2b 3中,a 的指数分别是3和2,b 的指数分别为2和3, 所以不是同类项; (4)不是同类项,因为13xyz 与3xy 中所含字母不同,13 xyz 含有字母x 、y 、z ,而3xy 中含有字母x 、y .所以不是同类项. 方法总结:(1)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的条件: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3)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类型二】 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字母指数的值 若-5x y 与x y 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5.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为: 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情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的重要性及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转化归纳出移项法则,再由一般到特殊运用法则。利用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以应用,探索乐园使学生的基础得以巩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说学法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

最新数学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2.2.1合并同类项1公开课教学设计

2.2 整式加减 1.合并同类项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重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周末,你和爸爸妈妈要外出游玩,中午决定在外面用餐,爸爸、妈妈和你各自选了要吃的东西,爸爸选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妈妈选了一个汉堡和一个冰淇淋,你选了一对蛋挞和一杯可乐,买的时候你该怎么向服务员点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在多项式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单项式归为一类. 自主探索:把下列单项式归归类,并说说你的分类依据:-7ab 、2、3、4ab 2 、6ab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同类项的概念 【类型一】 同类项的识别 指出下列各题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2y 与12 2y ;(2)23与-34; (3)2a 3b 2与3a 2b 3;(4)13 yz 与3y 解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对各式进行判断即可. 解:(1)是同类项,因为-2y 与12 2y 都含有和y ,且的指数都是2,y 的指数都是1; (2)是同类项,因为23与-34都不含字母,为常数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不是同类项,因为2a 3b 2与3a 2b 3中,a 的指数分别是3和2,b 的指数分别为2和3,

所以不是同类项; (4)不是同类项,因为13yz 与3y 中所含字母不同,13 yz 含有字母、y 、z ,而3y 中含有字母、y 所以不是同类项. 方法总结:(1)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的条件:a 所含字母相同;b 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3)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类型二】 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字母指数的值 若-52y 与n y 是同类项,则+n 的值为( ) A .1 B .2 .3 D .4 解析:∵-52y 和n y 是同类项,∴n =2,=1,+n =1+2=3,故选 方法总结:注意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探究点二:合并同类项 【类型一】 合并同类项 将下列各式合并同类项: (1)---; (2)22y -32y +52y ; (3)2a 2-3ab +4b 2-5ab -6b 2; (4)-ab 3+2a 3b +3ab 3-4a 3b 解析: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再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 解:(1)---=(-1-1-1)=-3; (2)22y -32y +52y =(2-3+5)2y =42y ; (3)2a 2-3ab +4b 2-5ab -6b 2 =2a 2+(4-6)b 2+(-3-5)ab =2a 2-2b 2-8ab ; (4)-ab 3+2a 3b +3ab 3-4a 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