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防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防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防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仅限员工培训使用

严禁外传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防伪信息查询系统

员工培训教材(初稿)

北京多方位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章前言

1.1.公司介绍

北京多方位防伪技术有限公司系注册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科技企业,是北京多方位电信股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下属控股公司。该集团公司于1999年经体改委正式批准改制为“股

份有限公司”,现在公司业绩增长迅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上市资格。

公司现已批准为中国防伪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中国防伪技术协会会员单位。公司由于采用高、中、低档不同层次的防伪技术,可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公司目前主要利用“即查即得”专利技术开发研制的“防伪信息查询系统”与各行业合作,面向市场提供防伪技术服务。该系统凭借“即查即算(得)”的技术优势,可直接应用于海量数据的“商品防伪”,具有高可靠和高安全性的特点;同时,利用两(或多)个互无关联数据的随机连接技术,随机实现两组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技术,可直接用于票据、证件防伪。

公司致力于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定编、定岗责任到人;并制定了完整的企业标准“技术生产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实现了“全面企业管理”;“质量是根本,服务是宗旨”是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理念。目前,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拥有多名博士、硕士人员及一批有经验的市场开拓人才。公司每一个员工都以全新的面貌,百倍的信心,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努力工作,为我国的防伪事业作出应有贡献。我公司热忱欢迎各行各业有识之士共同合作,为净化市场,促进公平竞争,维护企业与消费者权益而共同努力。

1.2.业务发展介绍:

在当前许多地方假冒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守法企业、国家的利益的情况下,为改变消费者法律意识普遍不强,缺乏识假辨别能力和手段的现状。在新千年第一个 3.15宣传咨询活动到来之际,公司经过中国消费者协会严格考察后,已授权组织实施“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

防伪信息查询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并批准于2000年3月15日正式投入市场运行。

该“系统”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各地区消费者协会咨询热线电话的服务内容之一,从今年3.15开始将由我公司负责在全国各地、市建立查询与数据处理分中心。在各地区建立查询分中心后,可以为各地区消费者协会开通咨询服务热线提供便利,也为咨询服务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各级消协也可利用此系统开展一些相关的工作,促进各级消协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3.系统的服务宗旨:

1.使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新的千年之际采取新的有力措施保护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利用高科技技术揭露、防范、打击假冒伪劣犯罪活动,净化商品市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

2.以全新的面貌配合中国消费者协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为消费者投诉提供优质服务,唤醒消费者主动参与社会监督的思想意识,降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成本,缩短投诉事件的处理周期;

3.根据企业防伪、打假斗争的实际工作需要,向企业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便于识别和查询的综合防伪技术产品,使企业主动参与产品质量社会监督活动,同时为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进行质量跟踪和市场

监控。

第二章防伪技术的发展

2.1.防伪问题的提出:

在国际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假冒伪劣产品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假冒产品也呈上升之势,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假冒伪劣产品也是屡禁不止,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和行动,企业也相应采取了一些防伪措施,但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扭转。

假冒伪劣产品的猖獗之势已成为社会公害,导致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方面缺乏安全感,影响了社会消费需求,制约和延误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已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制假售假已成为全球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据联合国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各国冒牌商品交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给正牌厂商造成的损失高达1380亿美元,造假已成为仅次于走私贩毒的国际第二大公害。在国际上中国的造假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1994年美国海关统计,查获中国的假冒商品178批次,标值800万美金,占美国所有查获的进口假冒伪劣商品的21%。外国有的经济学家调查,世界上假冒伪劣最严重的50~60年代是日本,60~70年代是韩国和香港、台湾地区,80年代是新、马、泰,90年代是中国、印尼和越南。

伪造、假冒类违法犯罪活动由来已久,是商品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必然产物。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电子、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也被伪造、仿冒者利用形成了现代的造假技术,再加上在防伪技术革新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失控,在利益驱动下,制假、贩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泛滥,已成为世界性的灾难,几乎到了“无处不有,无货不假”的程度,有人夸张地说:“好像市场上的商品只有假的没有真的。”

由于全球时间、空间的缩短,交往的增多以及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使得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易于动用技术手段,组成团伙、集团,甚至是国际性的。伪造、假冒等经济领域里的违法犯罪更是如此。所以在研究分析这些现象时都不能脱离科技发展与国际舞台的大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早在1960年就有人以为西藏活佛举行讲经会拍摄影片需特批经费为名,伪造毛主席办公室指示、假造周总理亲笔批示,诈骗钱财,从此拉开了我们与伪造诈骗大要案件斗争的序幕。近些年伪劣产品也不断由海外注入大陆,外贸中伪造单据等犯罪活动有的还与国际背景有牵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经济领域里诸多的犯罪。据统计,1992年1月至7月,全国检察机关,仅假冒商标案就受理了1911件,比1991年上升了232.9%,近年来由于在市场经济领域里不正当竞争所造成的犯罪案件不断上升,防伪、打假的任务面临着极其艰巨的局面。

2.2.统计数字触目惊心

全国从1992年8月开展集中打假6年多来,共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总额达220多亿元,涉及200多个类别,统一销毁70多亿元。全国共立案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案件27.33万起,比上年增加了5万起。共拘留收审8665人,判刑2219人,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害人致死的24人被判处死刑,31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34人参与和包庇制假售假的党政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56人被判刑。取缔违法商摊244279个,查封柜台71063个,查封商店52144个,端掉制假窝点100645个,破获犯罪

团伙9186个,整顿企业40079个,整顿市场28400个。

1995年,国家通过对假冒伪劣冲击严重的一些企业和产品发函调查,60家企业上报的统计数字显示,60家企业功耗费打假费用1.57亿元,年利税损失7.37亿元,利税损失率高达9.6%。其中,轻工类15家企业,年打假费用965万元,年损失利税3.1亿元,利税损失率17.5%;机电通讯类产品17家企业,年打假费用359万元,年损失利税2.4亿元,利税损失率7.5%。北京同仁堂有三种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中成药,由于假冒严重,销量分别下降30%、46%、50%,每年影响产值一亿元,损失利税800万元。浙江永康拖拉机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曾在对外贸易中战胜日本、韩国产品,销售量仅在孟加拉国市场就占60%,但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一度被挤出孟加拉国市场,受到了严重损失。

1995年8月,安徽岳西县农民引购买湖南潞城的假稻种,导致3万农民的上万亩良田绝产。

1996年6月15日,运年会泽县农民李荣平从某化工公司够进甲醇,对制散装白酒,导致36人死亡,200多人中毒致伤致残的严重后果。

1996年全国技术监督系统“打假”数据统计表明: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标志总额21.6619亿多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值总额3.5105亿多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黑窝点6687万个,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团伙606个,整顿市场16514个,全国共立案93827起,已结案87125起,其中大要案4346起,已结案3765起。

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内贸易部部署了全国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商业企业开展了“清柜台”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深化和继续。据35个省市上报的材料统计:全国有663家亿元商业企业参加了活动,共自查商品600多万种,检查商品标值为301亿元。清理出标值2.2亿元,有问题的商品。其中包括标值为986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销毁了标值为641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共清理商品柜台125129个,其中引厂进店联营柜台7325个,对2587各有问题的柜台解除了联营合同。

1997年全国技术监督系统“打假”工作情况统计表明: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标值总额28.16亿元,而被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只是冰山浮露水面的一小部分,充其量也只占10~15%;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值总额11.17亿元,罚没款项总额4.75亿元,捣毁制售价商品黑窝点6915个,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团伙447个,整顿市场16894的,因售假冒伪劣商品而取缔摊位2264个,查封柜台7154个,查封商品3810种。

1998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酱油抽查结果显示,抽查酱油42批次,净含量合格33批次,合格率为78.6%;在河南开展对小麦粉、燃料油、液化气钢瓶、柴油等四类产品专项检查,共抽取样品220批次,合格106批次,合格率48.18%;在三江口查处“三元素复混肥”按国家标准养份含量应该分为三种规格,分别应该不低于40%、30%、25%,但现场查处的80吨“三元素复混肥”养份含量仅为0.69%;在西安3.15活动中,仅一天受理消费者投诉和申诉就达4000余件,接待咨询群众18.2万人次。

2.3.白酒行业深受其害

梗概:某山区一个农民买了假种子,辛苦耕耘一年,颗粒无收,一时悲痛欲绝,喝了农药,一家人把他送进医院,假农药无毒性,服药者安然无恙,一家人很高兴,回家买酒庆贺,喝了假酒,全家人都命归九泉。

作为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酿酒行业在中国轻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酿酒行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国酒业无论在规模、产量、品牌都可以雄踞世界第一。

从1978年到1996年18年间,中国酒类总销量增加了9.7倍,城市年人均酒类消费量猛增了5.83

倍,农村年人均酒类消费量增长了2.17倍。

尽管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在近两年有所放缓,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却由于通货膨胀被控制而得以增强。鉴于以上提及的政府对酿酒行业实行总量控制的政策,占到市场份额60%以上的啤酒行业将进入稳步的发展阶段,年增长率维持在5%-7%左右。白酒需求逐渐下降。虽说葡萄酒增长很快,但它的份额太小,不致影响整个需求总量。同时,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使人们可以去购买更好的酒,而不一定是更多的酒。因此,酒类的消费总量预计将以6%的速度增长。

酿酒行业被视为低投入,高产出的“金娃娃”,许多地方政府纷纷扶持酒厂,希望它们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于是1994年底,全国有4万多家白酒企业,800余家啤酒厂,但它们大多数规模很小。这就造成多数企业效率低下,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无情的市场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一些酒厂不得不关门大吉。

万余家白酒企业为了争夺逐渐减少的生产份额,不断以广告攻势、价格大战来吸引消费者。小企业面对大酒厂成千上万的广告攻势,根本难以招架,白酒广告铺天盖地,引起全国性的争论和批评。为了与限制白酒业发展的政策一致,有关部门出台酒类广告规定,限制白酒广告的播放,这无疑对白酒的销售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面对疲软的市场,一些企业不得不以牺牲利润来保住市场。1988年国家放开名酒价格以来,只有三种名酒价格上涨,一种持平,其他均告下跌。

国家限制酿酒行业总量,主要限制白酒行业,对于拥有名牌、优质产品的大型白酒企业国家还是鼓励发展的,只有它们才能成为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的赢家。

近年来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特别是假冒名优白酒的违法行为十分猖獗。假酒生产屡禁不止,各种假酒充斥市场,市场上80%的名酒被假冒。全国17种名酒都有假冒,据河北省最新统计:全省10个省辖市,113个经销单位经销的国产名酒中“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的真品率仅为22.3%,有77.7%的市场份额被假冒伪劣产品占领。一个名酒厂周围总要有数十家小酒厂假冒仿冒名酒商标。

如何能够切实做好打击假冒名优白酒的基础工作,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一套能准确、快速、便捷鉴别名优白酒的方法,并结合名优白酒的产地和销售分布状况,完善白酒的检验机构和检测手段。各名优白酒的生产企业要定期向国家和省级技术监督局的白酒制检机构提供实物样品,通报有关本企业的产品标签、包装(含瓶子、瓶盖、外包装)的信息及防伪标志的采用和变动情况,对企业通报的上述情况,有关质检机构严格予以保密。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富裕,财政收支困难的酒类产销大国理应对酒类产销实行全方位的专卖管理,以整顾市场,堵塞税收黑洞,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名牌白酒企业理应理直气壮地和假冒伪劣生产者斗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企业的名牌白酒被假冒,竟象少女失去贞操一样羞于言表。他们害怕公开事实真象,产品销量下降,失去原来的市场。事实证明企业越是“害羞”,“恶少”(假冒者)越是要逞凶作恶。如果企业敢于挺身而出,追根究底,诉诸法律,打击假冒者,事情反而会有所好转。

时下,名牌白酒“防伪”已是大势所趋。防伪标识近年来,面对屡禁不绝的假冒伪劣白酒产品,许多名牌白酒企业高举防伪大旗,纷纷耗费巨资上马防伪措施(全国仅名牌白酒企业,1997年采用各种防伪标识的投资额就高达270 亿元人民币),为自己的产品免受假冒之苦寻求保护神。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众多造假者也跟着披上防伪的外衣,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更让名牌企业不知所措。一家深受假冒产品之害的名酒厂厂长认为,必须对防伪技术本身的技术含量进行鉴定,检测其有无防伪的效果和作用。对防伪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要严格控制,防止防伪技术泄露和防伪产品的流失。2.4.企业对防伪技术的认识

由于国内前段时间防伪市场秩序混乱,不能有效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企业对防伪技术产生了不同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