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乞巧》

小学三年级下《乞巧》
小学三年级下《乞巧》

三年级下册 29 古诗两首

乞巧

教学内容概述:

《乞巧》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该单元主要学习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诗句想象丰富、浅显易懂,通过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体悟诗歌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读诗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尤其爱听故事。他们已经学习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浅显易懂的古诗通过读能明白大意,但还需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其发挥想象,走进文本,领悟诗情。

教学重点:深入情境,富于节奏、有韵律的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资源:多媒体信息综合运用 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们是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书的。本单元我们将会学习到的是关于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老师这儿有一些故事图片,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故事吗?知道的同学请大声告诉大家。(ppt展示图片)

2、师生合作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到了晚上,人们抬头仰望,只见一轮明月挂在浩瀚的天空。相传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娘娘恳求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

天上的牛郎和织女渡过了银河,在鹊桥上相会,互相诉说着一年的相思。在人间,各家各户的小姐、姑娘们在庭院里摆上水果,仰望秋月,向夜空膜拜,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希望上天能帮自己找一个如意郎君。同时女孩们还要对着月亮,把红丝线从七个或者九个针孔穿过去,穿得好的就叫“得巧”,穿不好的就叫“输巧”,女孩子们为了赢得比赛,对着月光穿了一条又一条,真是数也数不清啊!

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一个叫林杰的小朋友只用了28个字就概括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乞巧》。(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目,认识作者

1、正音,指导书写“乞”“巧”(强调两个字的最后一笔)

2、解题:乞巧是人间的女子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乞巧节”又叫“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

3、作者:林杰,字智周,唐代诗人。小时侯非常聪明,六岁写诗,出口成章。他还精通书法、棋艺,有“小神童”的称号。

过渡:看了作者的简介,想不想学习他写的诗?

三、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个别读诗,指导读诗。(知道七律诗的有节奏朗读)

3、教师范读。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个别读诗,初解诗意。

2、小组交流读诗,理解诗意。

3、展示朗读,体会诗境。

五、品读古诗,领悟诗情

1、借助ppt创设情境,边读边体会每一句的感情。

(1)七月初七晚上,人们都情不自禁的望着浩瀚的星空,七夕今宵看碧霄,谁来读读?你听出了星空的浩瀚无边了吗?

(2)牛郎和织女盼了整整三百六十五个白天,三百六十五个夜晚,终于,终于在这一天相会了。看(课件出示:牛郎织女相会的画面)他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你能读出他们此时的心情吗?

(3)七夕这天,美丽善良、心灵手巧的织女,终于和牛郎相会了,人们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向织女乞取智巧。看,家家乞巧望秋月!(课件出示:家家乞巧图)。瞧,乞巧的人多吗,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做上记号。你能读出多的感觉吗?

(4)诗中的姑娘在淡淡的月光下,用哪种方式乞巧呢?(课件出示:穿针乞巧图)她们穿过的红丝多吗?你从哪些词中知道的,能读一读吗?几万条是十万条还是八万条?

2、齐读古诗,品悟诗情

3、试着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一)1、如果你在乞巧,你有什么心愿想对织女说呢?试着写下来吧。

2、小组交流展示

3、多美好的愿望啊!就让我们带上它,再美美地把诗读一遍吧!(配乐朗诵)

(二)、读一读其它关于节日的诗句吧。比如《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鹊桥仙》等

七、作业把这首古诗背给家长听,并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别人听。鼓励将音频或者视频分享。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操作性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课的教学运用了信息技术于课堂中,抓住儿童的个性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

声音、动画等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一步达到快乐学习、高效课堂的目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文本解读的兴趣。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从文本走向生活。最后还鼓励学生把有感情朗诵古诗的录音或视频在群里分享,得到家长同学老师的认可。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烈了。

补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