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设计.doc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设计.doc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设计.doc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例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有关文字或图表资料,综合分析某地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某地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键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难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和运用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顾:

国家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承转过渡: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多媒体投影:图 6.20 、 6.21 、图 6.22-6.23和表格。

危害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表格。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出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出的尾气

人们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人们休息、工作和人体健康交通拥挤,居住

条件差

多媒体投影:图 6.24 和图 6.25 。

启发思考:城市化的发展还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城市交

通拥挤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的增多和

汽车的增加;交通堵塞。

启发思考:除了以上问题外,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

学生阅读教材: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还会带

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

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启发质疑:城市化产生了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

解决?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投影:图 6.27 “上海交通的改善”、图 6.28 、图6.29 。

分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如下: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继续启发质疑:除了以上措施,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

措施?

学生思考回答:如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

业、第三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治理污染力度;进行

产学研相结合和加强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课堂练习:

上海市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所采取的措

施是

A. 建立卫星城

B. 开发浦东新区 c. 提高房租水平 D. 拓宽交通干道

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多,主要有

A. 失业问题、治安问题

B. 交通问题、环境问题 c. 住宅问题、资源问题 D. 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

下列措施有违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是

A. 在市中心修建起大型停车场

B. 禁止过境货车驶进市

c. 鼓励市民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 D. 工厂安排不同的时间上下班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利措施

A. 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

c.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

回答:

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曲线,

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________,水平 ______; ______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水平______,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__________ 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_________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____ 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回流,大城市中心区________,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措施是:①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 。

读“按经济水平划分的城市人口增长图”,分析回答:

图中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曲线,请判断:曲线 A 是,曲线 B 是,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就全世界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不

利影响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因城市化过快而造成不良后果,目前,世界上

普遍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我国则从国情出发,制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城市发展方针。

板书设计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化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解: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人教版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设计了活动题,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了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作为案例说明其中一种绿地系统模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知识铺垫) 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4)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意义 2.结合实例和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分析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及地区差异 难点: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及逆城市化的原因 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五步三查(分五步,并进行三查) 第一步:自学。依据学案个人自学,找出疑惑;(课前自习时间完成) 第一查:学习进度及疑惑; 第二步:互学。互助合作,解决疑难; 第三步:展示。展示成果; 第二查:暴露出的问题; 第四步:共学。师生互动,全班共学,解决暴露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总结整理。 第三查: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四自然段归纳总结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完成学案表 格。(要求:先独立思考, 填写学案,后组内合作交 流,时间-5分钟) 2.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 师对其归纳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点评,最后总结 3.要求学生查漏补缺,整 理答案 限时记忆 4.限时记忆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 间完成学案1.2题 据所学知识完成学案1.2题 巩固所学知识,便于老师及 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 握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所学 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学有 所得,标注重点,使学生有 的放矢。 结束播放视频《生态城市》 ,同时提出未来的城市应 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 态城市,学生作为未来城 市的建设者,城市会因他 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展望城市,向往城市,激发 学习的斗志,争取早日进入 心中理想的城市学习、工作、 生活 让学生感受生态城市,城市 与自然相协调,激励学生作 为城市未来的建设者,让城 市因他们而更加美好,首尾 呼应,同时使本节课的情感 得到升华 【课前预习案】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2.城市化的动力 (1)推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 在图中如何读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及速度快慢? (1)A(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____,市区出现了 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城市化; (3)C(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人口比重增长____________;城市化速度_____;出现____城市化,整个大城市人口______。 3.案例分析: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课教师:陈昌伟时间:2012.4.16(周一)下午第一节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城市化的进程。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城市化的含义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 (通过P31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 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 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 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学生讨论结合图2.17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 (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国内人口迁移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 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34活动题。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8和图2.20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9) 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 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通过案例应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教学设计: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学科地理 标 题 城市化过 程与特点 教师 课型第一课时问题导学,解决 第二课时自主建网,练习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宜采用案例分析法解决知识重点。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城市化特点以后的提升,要紧紧抓住“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初步适应上课讨论的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学生远离自然,生活经验缺乏,在新知的建构方面欠缺感性材料,无法自主实现书本知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弥补、辅助,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当好学生新知形成的“接生婆”。 设计理念《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充满创新活动的课堂;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本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 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异同;2、阅读图示,材料,了解城市化的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 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重 点、难点重点: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难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学方法1、引导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 究。 3、自主建网,形成体系。 教 学 准 备 问题导学地图册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要求)时 间 目标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景约2 分 钟 激发学习热情 展示地图册P15法国巴黎市区 的扩展图,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 问题:12纪到20世纪,巴黎市 区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充分调动课堂学习 热情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 批:赵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 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内容: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地形进行改造,趋向_____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 流等 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____效 应,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 到郊区,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

市 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富营养化,水体变黑发臭 土地利用 就业方式 聚落景观 人类活动 文化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含义由于“城市病”的困扰,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 区或_____迁移 表现 结果市___衰落 本质城市化进程从___发展到____的新阶段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城市化教案课程

城市化教案课程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关于《城市化》的教案 1.教材分析 本章节出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的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动力机制、衡量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 b.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家乡所在地近年来的城市发展变化; b.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变化学习城市化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小组的讨论,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 b.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对家乡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进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世界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4.教法 讲述法、探究法 5.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6.教具 多媒体、示意图、文字资料 7.教型 新授课 8.课时数 1课时 9.教学过程 a.教学结构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b.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一下上节课——《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知识。 a我国城市等级按照划分从大到小可分 为:、、、。 b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同,大城市服务范围,小城市服务范围。 【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 前两节内容都是静态地学习了城市的有关内容,本节课我们开始动态地学习城市即城市化,包括什么是城市化以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教案

教学课题:城市化 授课人:赵聪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 (2)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重点难点】 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学情分析】 前面的学习中对城市有了大概的认识,这节课就围绕城市化,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的标志,对城市化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述的是深圳,它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变成一个大城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化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 1、城市化的含义 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化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江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 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 师总结: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

精修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示范教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一)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板书: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所有人的期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板书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从概念分析城市人口的增多,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就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 (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承转)那么,促进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呢? 读图思考——讨论——归纳(调查学生) (板书)3、城市化的动力——推力、拉力(完成学案) (活动)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板书:4、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3、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渡)目前,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城市化的国家,它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请同学阅读课本33页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总结它经过了几个阶段。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板书)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批:赵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内容: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二、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着增强。 (2)有更多的______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3)运用________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4)控制_____________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5)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__________。 (6)________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导思合作互助探究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形成主动探究与的意识和能力 1.【探究材料】材料一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材料二我国正逐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到2015年底,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 一、城市化概述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 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我国大部分城市还不具有良好接纳包容这么多农村人口的条件,这就使得原本就不算发达的城市,无法解决这部分迁移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住房等各种问题,也给原本基础设施条件差、住房条件差的城市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备密度高,活动强度大,人多车多,导致交通拥挤。城市地域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功能混杂,建筑密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1

自治区双语特岗教师 面 试 教 案 科目:高中地理(必修2) 课题: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教学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述的是深圳,它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变成一个大城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化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 2.新授 2.3城市化【板书】 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一>城市化的含义【板书】 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城市化主要标志【板书】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江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 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 师总结: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到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所以说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时代的城市分布的对比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有一些地方在1985年之前还是县城,到2000年已经迅速发展为中等城市,比如张家港、海门、靖江、昆山、丹阳、萧山等。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 (引导学生阅读图2.17,思考下列问题)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顺义区学校:顺义一中、传媒附中、圣苑美语 作者姓名:陈勇平、单晓林、刘浩、田育敏 【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课标有三个动词“运用”“概括”“解释”。要运用资料才能通过资料来概括和总结,最后还要通过资料来解释。所以本节课中对资料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在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城市化这种地理现象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使教学活动最终归结到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 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就本校学生而言,因为现在从化的农村人口正不断迁移到城市中去,对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原因他们一定很容易掌握。但因为他们的表述能力较差,所以要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是最大的难点。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难于理解的,因为从化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他们难以感受得到。而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是学生易于理解的。 2、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

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复习过程

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鲁峰 (襄樊市第八中学4410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能说出襄樊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2、培养学生合作调查环境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调查,认识市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 3、通过学习,认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主要活动方式 实地调查、拍摄照片、查阅资料、绘制图画、撰写报告、课堂汇报讨论。 2、活动后延伸 引导学生将环境保护从观念走向实践,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复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多媒体展现复习题) 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实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尽合理的。 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碱化、沙漠化范围扩大) 2、为什么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 浪费水现象严重) 3、森林资源大量破坏会造成什么恶果?(森林可调节温度、湿度、蒸 发、雨量,森林资源大量破坏会使地球上大自然的调节器失去调节作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4、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存在什么问题?(浪费矿产资源,破坏环境)

从以上问题,同学们不难看出,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行为会产生许多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会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所以人类有必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的环境。 引入新课: 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城市是人类进行创造的舞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城市规模的无限度扩大,工业进一步集中和人口的迅猛增长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录像中烟囱林立,排放着浓浓的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烟雾,汽车拖着长长的“黑尾巴”行驶在光秃秃的公路上,河塘里泛着黑水,小区里、路边堆着各种垃圾,行人纷纷掩鼻而行) 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垃圾遍地等)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我们襄樊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正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化进程很快,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在上一周,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对全市特别是我们学校附近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各种污染的危害(选择常见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污染的知识,查询各种污染的危害,结合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每个小组有两个同学上讲台进行汇报,一个口头表达,另一个展示照片、图片)。 下面就请各组同学将调查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水污染调查 我们小组进行的是水污染调查(展示水体污染的图片和照片)。 水是生命的源泉。树木花草、蔬菜瓜果,缺水就会干枯死亡,飞禽走兽、家禽牲畜,没有水就无法生存。人体重量的60%是水,鱼体内80%是水。没有水,一切生命都会终止。但是,人所需的淡水、净水正在不断减少,至今,世界上有70%的河流受到污染,很多的陆地淡水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影响,都不能被人类所利用了。 水体污染对人类、生物会产生重大影响。请看这两幅漫画。这张讲的是由于水体污染,鱼类无法再在水中生存,它们要跑到钓鱼人的水桶中去换口气。这张画清楚地显示污染的水导致鱼儿也被污染,吃了鱼的人得病了…… 为了能清楚地了解襄樊水体污染的情况,我们小组在3月18日对樊城小清河进行了观察调查。一眼看去,这一段河流的河面上漂浮着粪便、腐烂菜叶、废弃塑料袋等垃圾,河水是暗黑色的,还闪闪发光,显然是有着油污。仔细寻找污染源,发现河流污染是由于船上渔民、河边居民、在菜场里卖

新教材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示范教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一)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授课人:花溪六中彭良庆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城市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就是——城市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板书第二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数量增加,地域扩大,城市等级提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