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适应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幼儿入学适应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幼儿入学适应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幼儿入学适应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能够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吗?这是作为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者的一个不断思考的问题。多年来,我园一直致力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幼小开展,从幼儿的学习习惯,社会性交往,规则意识、前读写准备等多方面开展活动,力求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尽快地进入“入学准备状态”。

所谓入学准备状态:吉尔伯特R瑞尔得曾将之定义为: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者基础条件。他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学校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的条件、家庭和社区为幼儿提供的支持。在儿童发展方面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从以上几个方面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幼小衔接工作已经能够囊括以上几个方面。但是在我们的操作中是否有效?孩子上学后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的活动要求,孩子上学后的表现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此,为了能够更快、更好、更直接的掌握有关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我们需要对大班幼儿升学后进行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以便改进今后的工作。

二、调研方式:调查问卷(幼儿所在班级教师填画问卷)统计分析

三、调研对象: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幼儿园毕业的大班幼儿

四、调研学校:延庆第四小学学生

五、调研数据(详见附件)

六、调研情况数据分析

通过我们的实际调研,得到了教师的第一手材料,我们针对所得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获得了有效信息。其中主要成绩:

(一)幼儿身体运动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相关的调查项目中幼儿的身体运动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在访谈和调查中教师对幼儿的身体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大肌肉的运动协调能力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表现比较突出的,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乐于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并能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

(二)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情绪发展相对比例较高

在调查中教师针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化情感方面给与了很高的肯定。

在调查中幼儿的文明礼貌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诚实等项目达到了90%以上,可以说,孩子在社会性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访谈中教师也反映我们的孩子乐于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体验到成功了快乐,而且在交往中能够解决小的矛盾和问题,幼儿的责任意识、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在进入小学后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张扬。

(三)幼儿的表现力得到了有效的表现

幼儿自信自主的表现是幼儿大胆创造与表达的关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表现力相对于学前班和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大胆,更富有创造力,而且也更有各项。孩子的想象丰富,创作也比较有新意,而且孩子们在过程愿意主动将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四)幼儿更加活跃,语言表达清楚连贯

在调查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幼儿比例占到了95%以上,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同时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教育的成功。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思维活跃,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七、成绩取得的原因

(一)树立长远教育目标,坚实幼小衔接的脚步

面对要上学的孩子,我们通常把这个任务等到大班来实施。急于求成的心理也往往会让孩子在紧张的准备过程中产生厌烦的心理。鉴于我们多年以来的研究,我们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以及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幼儿园三年的教育计划之中,形成小、中、大阶梯递进,关注幼儿的长远发展。如:小班我们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体验服务自我的成功感;中班注重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渗透,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丰富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大班则注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幼儿的能力和长远发展,为幼儿的小学生活做全方位的积淀。

(二)开展教师轮课制度,帮助幼儿体验小学生活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风格则需要幼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去适应,去理解,去接受。帮助幼儿度过这道难关对孩子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教师轮课教学制度。即:每天有不同的教师分不同学科到各班按课程表开展教学活动,课程内容为:语言词汇、讲述教学、数学应用题、快速运算教学、艺术的舞蹈、歌曲、舞蹈教学、观察、推理、空间知觉教学等。活动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增加到40分钟;由原来上午一节教学活动增加到两节。通过教学方式以及活动时间的调整,孩子

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适应不同的学科教师教学提供了基础。

(三)三位一体的教育让幼儿入学不是难事

教师在引导,家长在放任,学校不参与。这样的幼小衔接工作对孩子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如何达到教育的一致,让孩子在浓烈的入学氛围中接受病适应小学生活呢?我们开展家教讲座、家长调查问卷、开辟幼小教育专栏、幼小衔接教育园刊专版等形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丰富家长的教育策略;带孩子参观小学,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我们采用与小学老师座谈,举办“一年级教育交流研讨会”的形式实现幼儿园、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借助各种教育资源达到双向教育,并轨行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最优化

(四)开展系列的语言教育活动,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用来与同伴进行交往和表达情感需要的有效工具。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呢?在今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开展了一系列的语言教育活动。并在教师的轮课教学、语言区创设以及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加大了教育和引导力度,关注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五)注重活动目标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的发展中我们要注意的是能够将一个活动整合多个目标,并通过多个活动来实现一个目标的落实。在活动中我们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整合教育目标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孩子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各项能力的全面提高。如:在进行的毕业留恋幼儿园的活动中,孩子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祝福,他们自愿结组,制定活动活动计划,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设计礼物小样,自主进行排练并主动将自己的本领交给弟弟妹妹。在制作礼物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送礼物的过程中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对小朋友、对幼儿园的祝福,爱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在这种活动中教师整合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发展、情感教育、合作以及幼儿的协商能力能斗斗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幼儿开始按计划做事,孩子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多种活动形式萌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提高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也积淀了孩子对幼儿园、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在即将离开之际,教师以活动为载体注重萌发幼儿的感恩之心。如:以大带小活动,幼儿教弟弟妹妹学本领;送给幼儿园的礼物,表达对幼儿园、对老师深深地祝福;开展毕业典礼,唱响了留恋幼儿园、留恋老师的美好情感,满载着对未来的期望和对教师的思念、对幼儿园深深的祝福为自己的幼儿园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网络状的工作开展,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及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经验的获得的同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为孩子顺利的升入小学奠定了基础。

八、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在幼儿自理能力方面对幼儿的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并关注个别幼儿的指导力度,让幼儿全方位的获得发展。

(二)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创造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在普通话的运用中幼儿还不够持久,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三)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倾听意识以及幼儿的注意力个别幼儿还存在问题,这几项的比例相对较低,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争取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多年的尝试和探索中,我们收获着,但也遗憾着。因为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小衔接工作必将会为我们施教者提出更多的挑战。我们会不断努力,为孩子的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2007年11月

延庆县第二幼儿园

幼儿园一日常规要求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及要求 一、晨间接待 (一)对幼儿的要求: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见面。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 2、学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有无不舒服的感觉。 3、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幼儿入园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打好茶水。 2、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并询问家长幼儿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幼儿的衣物、药物交接工作。 3、晨间检查:按晨检常规规定项目进行。(对幼儿的脸色、皮肤、眼神、咽喉、精神逐个观察,并询问家长。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组织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材料和体育活动器械,让幼儿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等。 5、早餐前十分钟,让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作好早餐准备。 a、入厕:一般情况下,中大班幼儿要求大小便自理(根据季节酌情处理),对小中班幼儿自理有困难的,保教人员应加以协助。 b、幼儿便后用流水洗手,并教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二、早操(25—30分钟) (一)对幼儿的要求: 1、依次进入活动场地。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挤,不打闹。

2、听从指挥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保教人员要以身作则,精神饱满,领操老师口令、示范动作准确、熟练。并注意和幼儿的交流,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 2、非领操老师来回巡视,维持纪律,接待迟到的幼儿,为幼儿适当增减衣物。 三、教育活动 (小班10—15/;中班20—25/;大班25—30/;学前班30/) (一)对幼儿的要求: 1、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逐渐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习惯。遵守活动常规。 2、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或提问。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做好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A、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提前写好教育活动计划。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 B、活动前提醒幼儿收拾玩具、入厕,做好活动前身心准备。 C、教具和学习材料:实物、图片、模型、教具实验用品、玩具或其它材料应提前准备好,幼儿用品数量应多于幼儿数。 2、保证教育质量 A、要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 B、教育计划:根据年龄培养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计划、周计划和主题活动计划。计划能体现系统性及纵横联系的特点。

幼儿社会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9239686.html, 幼儿社会技能 作者:但菲王红艳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05期 【摘要】社会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在儿童群体中以人缘的好坏来衡量。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从“同伴接纳”的角度分析,主要用于评定同伴接纳或者人际关系(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幼儿社会技能是进入儿童群体的重要社会标签,社会技能的获得将促使幼儿良好的心理行为的发生。根据社会技能干预的理论,本文提出社会技能干预训练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成功获得进入儿童群体的社会标签。 【关键词】社会技能;儿童群体;社会标签 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够顺利融入儿童群体,并被群体所接纳。我们曾经在幼儿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幼儿甲来到娃娃家,要求加入游戏,其他幼儿以人已经够了为由拒绝了甲的要求;幼儿乙提出同样的要求,却被允许加入游戏。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合,在相差不过一分钟的时间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见,幼儿在根据他们的“标准”界定谁是可以接纳的,谁是不可以接纳的。他们是根据什么给同伴贴上不同标签的呢?作为成人又该如何帮助更多的幼儿获得被儿童群体认可的社会标签呢? 一、社会标签与儿童社会技能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孩子们经常评价自己的同伴:谁是一个好孩子,谁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教师经常说:“这个孩子聪明,那个孩子有点笨。”这就是幼儿群体或教师给孩子附加的标签。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效而恰当地与他人交往的活动方式。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幼儿在生活境域中被肯定与否及接纳程度有直接关系。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社会技能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其中“同伴接纳定义”主要用同伴接纳或者人缘指标(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来定义社会技能。这种方式将那些在幼儿园或社区环境中受到同伴接纳或欢迎的孩子看作是有社会技能的,被同伴拒绝、忽视或人缘不好的幼儿看作是缺乏社会技能的。我们在幼儿园看到过这种现象,一个小男孩从早上进园就一直在靠窗口的座位上坐着,不和其他孩子交往,我们问道:“大龙,你怎么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呢?”他说:“他们不和我玩,老师说我打人,是坏孩子。”“那你打人了吗?”“没有,昨天我只是用手推了她一下,她就哭了,他们就不和我玩

儿童社会适应性为能力量表

儿童社会适应性为能力量表 (城市版) 第一部分 适应能力 第一项 动作发展 (一)粗大动作 1.身体平衡 能双脚踮脚尖站10秒钟 5 单脚站立2秒钟 4 不扶可站稳 3 扶西可以站立 2 不用支撑可坐稳 1 不具有上述能力 0 2行走与跑跳(圈出所有符合选项) 独走自如 1 双手扶着栏杆上下楼梯 1 不抓扶手自己上下楼梯 1 双脚交替着走下楼梯 1 能跑且很少摔倒 1 双脚并跳 1 不具有以上能力 0 3 手臂的控制能力(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能抓住跳动的篮球或排球 1 收举过肩把球扔出去 1 一只手端起杯子 1 不具有以上能力 1 (二)精细动作 4 手的控制能力(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小物品(如花生米、扣子) 1 打开和盖上螺口的瓶盖 1 用方积木块搭五层高 1 模仿画正方形 1 用剪子减除圆形 1 用钥匙打开明锁 1 不具有以上能力 1 第二项 语言发展 (一)语言理解 5 理解语音(只选择一项) 听课时注意力一般可以保持15分钟以 上 5 听故事是注意力一般保持15分钟以 上 4 理解简单的指令(如把…拿过来、坐下等 ) 3 问他的五官在哪里,能正确的指出 来 2 问他的名字的时候,能知道是叫自 己 1 叫他的名字时,不知道是叫自 己 0 6 理解复杂的指令(圈出所有符合项 目) 理解含有介词的指令(如在…之上、在…后面等) 1 理解含有先后顺序的指令(如首先…,然后…等等) 1 连接包含某些条件、要求的指令(如果…就…;如果不…就…等) 1 不具有上述的能力 0 7 阅读(只选择一项)

能基本读懂成人报纸、一般小说和杂志 5 能读懂用词及情节不复杂的小说或文章(普小四、五年级水平) 4 能读懂简单的小故事或者连环画上的文字说明(普小一、二年级水平) 3 能看懂五种以上的指示牌(如汽车站的站牌、男厕所、女厕所、危险、禁止入内) 2 认识十几个字(数字除外) 1 认识不足十个字或者一个字都不认 识 0 (二)语言表达 8发音清晰(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说话慌张,越讲越急促 1 说话结巴,不该停顿的时候有停顿 1 说话声音很低很弱,耳语般的很难听见 1 说话很慢,很吃力 1 语音清晰,流畅 0 不会发音说话 4 9 词的使用 能够较为准确的使用动词描述身边的事务 4 描述事情时能够说出主要的人或物的名称 3 能说出10个熟悉物体的名称 2 能说两三个简单的词(如爸爸、妈妈) 1 几乎无词语 0 10 句子的使用(只选择一项) 有时候能使用含有连词的复合句(因为..所以..) 3 能用疑问句提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 2 只会用简单的陈述句讲话 1 说话不成句或只会用非语言方式表 达 0 能自己乘公共汽车、电车或地铁直达 常去的地方(如学校) 即使途中需要换车,也能自己乘坐公 交车电车或地铁到长到的地方 1 能自己乘公共汽车、电车或地铁到陌生的地方 1 不具有上述能力 0 11书写(只圈一项) 能写条理较清楚,用词 比较得当的书信或小文章 5 会写留言条、记事本或借条等 4 能写出四十个不同的字 3 能写出十几个不同的字 2 会写自己的名字 1 不会书写 0 (三)综合语言能力 12 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出生 日期(包括年月日)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住址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通讯地址(包括住 址和邮编或电话) 1

幼儿园一日常规流程及标准(三篇)

幼儿园一日常规流程及标准 一、晨检接待工作流程 1、晨间接待 2、班级晨检 3、物品交接 4、作好记录 5、准备进餐 标准 1、晨检接待: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及问好。(按礼仪规范进行问好) 2、班级晨检:一看二摸三问四查。 3、物品交接:查收幼儿携带的衣物,归类存放。 4、做好记录:对服药幼儿做好服药记录,家长签字。 5、准备进餐:搬椅子、洗手、进餐。 二、盥洗工作流程 (一)喝水流程 1、站队 2、取水杯 3、喝水 4、送水杯 标准: 1、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 2、依次按排队顺序在自己的杯架中轻轻拿杯把。 3、站或坐在固定位置上喝水(不说笑、不打闹、不浪费开水) 4、轻拿杯把,把杯子送回杯架处。 5、按教师要求站好队回到座位处。 (二)如厕流程 1、站队 2、排队如厕

3、整理衣裤 4、洗手 5、站队 标准: 1、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 2、排队如厕安全教育(不推、不挤、不跑跳) 3、幼儿互相检查整理衣裤,线衣掖进裤子里。(小班以下教师协助) 4、按照六部洗手法分组进行洗手。 5、按教师要求排好队回到座位处。 (三)洗手流程 1、站队 2、卷袖口 3、洗手 4、站队 标准: 1、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 2、洗手前卷起袖口(小班以下教师协助完成) 3、按顺序认真洗手: 洗手顺序: (1)打开水龙头把双手浸湿,关上水龙头,打香皂,香皂送回原处。(2)六部洗手(手心、手背、手指、手指缝、大拇指、手腕)(3)打开水龙头把香皂沫冲干净。 (4)关上水龙头双手在洗手池甩三下。 (5)取下自己的毛巾将双手擦干净。 (6)毛巾挂回原处,放下袖口。 4、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回到座位处。 三、教育活动流程 1、做好教育活动前的准备; 2、保证教育质量;

“我最棒 我是自理小能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及评分表

“我最棒我是自理小能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了解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增强幼儿爱劳动的意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恒济镇中心幼儿园将开展“我最棒我是自理小能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比赛时间:2019年5月7日上午 大班:上午( 9:30— 9:45) 中班:上午(9:50—10:05) 小班:上午( 10:10— 10:25) 二、比赛地点: 小班:各班级活动室 中班:各班级活动室 大班:各班级活动室 三、比赛方式: 各班级自行比赛,班级三位老师现场评分。 四、活动评委: 评委:各班级两位保教老师和一名保育老师。

方法:按评委的评分每班级评选出5名自理小能手。 五、比赛总规则: 1.各班所有幼儿参赛,幼儿独立完成,以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的幼儿总数最多最快的前五名为优胜。 2.由评委统计,最后评出优胜。 六、具体规则及评分标准: 小班:穿衣服 目的: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正确穿好衣服。 准备:幼儿自己准备套头的衣服。 规则: 要求幼儿在哨声响起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正确穿好衣服。 评价标准: 1. 正确穿好衣服,并穿戴整齐,若发生衣服穿反等情况将取消成绩。 3.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将正确穿好衣服的参赛幼儿进行累计,速度最快,穿的最好的每班前五名幼儿为优胜。 中班:我的小手最能干 目的: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准备:每个幼儿筷子一双,两个盘子、二十粒蚕豆 规则: 要求幼儿在哨声响起之后,用筷子夹豆子。 评价标准: 在规定的一分钟内,将参赛幼儿夹的总数进行累计,数量最多的幼儿为优胜,各班级选取五名幼儿为优胜者。 大班:系鞋带 目的:幼儿能够按照要求系好鞋带。 准备:鞋子人手一双。 规则: 在哨声响起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系好鞋带。 评价标准: 1.系好的鞋带应呈蝴蝶结。 2.比赛中会若发生最后系的鞋带有松垮的现象,幼儿应重新系好,若没系好的取消成绩。 3.在规定的两分钟内,将有系好鞋带的参赛幼儿进行累计,用时最短的,每班选取五名幼儿为优胜。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表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表 项目评分标准权 重 考核 方式 评分细则 自评 分 考评 分 教学计划(5)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做到有 年、月、周计划) 1 看计划 制定得1分,未制定不得分。 2、计划内容完整、规范。 3 五个版块完整得3分,缺一个扣0.5分。 3、按计划认真落实,有记录。 1 按时完成得1分,未按时扣0.5分。 教学活动(30)1、教学设计有创新,目标定位准确,做到 课课有教案。 5 看教案 设计结构完整得2分,有创意得1分,目标与幼 儿的年龄特点相符得2分。 2提前备课,并交园领导审阅。 3 看手册按时完成得3分,未超周备课扣1分。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合理安排一日 活动。 6 跟班成人化、小学化者扣4分。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鼓励幼儿动手动口动脑, 并能兼顾个体差异。 6 看活动 鼓励幼儿自主活动得4分,兼顾个体差异得2分, 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开展活动扣4分。 5、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6 跟班根据常规要求酌情给分。 6、教师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使用普通话。 4 跟班不使用普通话不得分,仪表不端庄扣1分。 游戏锻炼(15)1、每天保证有足够的区域活动时间,每周 有观察记录1—2次。 5 检查记录 并看活动 无计划,无记录不得分。 2、保证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形 式多样,活动量适宜。 6 检查计划 并跟班 酌情给分,无户外活动不给分。 3、教师认真带操,精神饱满,幼儿能积极 参与。 4 看早操教师不带操扣3分。

环境创设(15)1、坚持正面教育,态度亲切。 4 跟班酌情给分。 2、营造主题教学活动的氛围,并鼓励幼儿 参与环境创设。 4 看主题墙无主题墙不给分,无幼儿参与扣2分。 3、区角材料提供丰富,活动区域分割合理, 有明显标志。 4 看设置 无区域设置不给分,有1—3个得2分,3—6个 得3分,6个以上得4分。 4、提供安全、卫生、无危险的环境。 3 看环境酌情给分。但有安全隐患的不得分。 生活护理(10)1、严格执行作息与生活制度,保证各项活 动时间。 3 跟班 不按计划开展活动不得分。 2、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自理自治能力。 4 酌情给分。 3、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习惯,保持整洁 的仪表。 3 进餐安静,能自己收拾得1分;午睡安静得1分; 仪表整洁得1分。 1、及时出刊家园联系栏,形式美观新颖。 2 看家园栏无家园联系栏不得分,有但不美观扣0.5分。 教学研究(20)1、每学期撰写1篇个案记录。 5 看手册 无个案不得分,记录无分析扣2分。 2、每周针对1—2个教学活动撰写教学反思。 5 无反思不得分,反思浮于表面不深刻扣2分。 3、每周撰写1篇教养笔记。 5 无教养笔记不得分,流于形式扣2分。 4、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有详细的评 课记载。 5 看听课本 无听课不得分,少于5节扣1分,5节以上扣0.5 分,无评课扣2分。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荐语 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 默娜·R.舒尔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年)、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年、1986年、1994年)。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

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引言:我的读后感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 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 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 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 正文 引言: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

往问题。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 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 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叫作 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但因为这个名词太过学术化,后来被家长们简化为(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解决问题。缩写字母一样,都是ICPS。

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培养

题目: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 培养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社会性适应能力概述........................................................................................................................ (一)社会性适应能力的概念 (3) (二)社会性适应能力对幼儿的作用 (3) 二、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现状................................................................................................................ (一)自理能力差 (5) (二)运动能力落后 (5) (三)不善于交往 (6) 三、影响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7) (二)幼儿园的原因 (8) (三)幼儿自身的原因 (8) 四、提高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充分调动,发挥幼儿主体性 (9) (二)转变教育理念及方式 (10) (三)注重实践,多体验 (10) (四)加强沟通,强化家园合作 (11) 结论 (1) 参考文献: (1)

15、幼儿园幼儿进餐常规

幼儿园幼儿进餐常规 第一章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激发幼儿的食欲,保证幼儿进餐活动的科学、规范,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因此,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适用于对幼儿进餐过程的管理。 第二章常规 1、餐前半个小时不做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兴奋。(可安排看电视、讲故事、自由活等)不宜要求完全静坐或剧烈的游戏活动。 2、进餐环境及餐桌要求清洁、整齐,餐前用消毒液进行餐桌消毒,隔10—15分钟用清水擦干(要求抹桌布专用)。 3、安静而又有序的组织幼儿用肥皂流动水正确的洗手方法是: 挽袖子——打湿双手——抹洗手液——手心手背搓一搓——流水冲洗干净向着水糟甩三下——用擦手纸擦干——放下衣袖。 4、尽量做到随洗。 5、激发幼儿食欲,纠正幼儿偏食、掉饭等不良行为,重点指导个别幼儿。 5.1小班:愉快进餐,正确使用勺子。不用手饭、菜;会一口接一口地吃 饭,达到一定的饭量。 5.2中班:学习使用筷子,愉快独立进餐,饭菜搭配吃,保持桌面干净, 不挑食、细嚼、慢咽,达到一定的饭量。 5.3大班:熟练的使用筷子,会盛饭菜,愉快认真进餐、桌面干净饭菜搭 配吃,吃干净自己的一份,并且有利于消化吸收。

6、饭菜可口、营养丰富。能刺激食欲,并且有利于消化吸收。(三岁以上与三岁以下儿童食谱分开) 7、掌握进食量,不吃盖浇饭(小班和冬季除外。即11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中旬)不催饭,鼓励幼儿吃饱吃好(尽量不剩饭菜)。 8、按时开饭,进餐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 9、饭后擦嘴漱口,不会漱口者喝少量开水。不能以汤代替。 9.1小班:学习饭后送回餐具,按教师要求漱口、擦嘴。 9.2大中班:饭后轻放椅子、餐具、漱口、擦嘴方法正确。 10、午饭后散步休息15—30分钟即可午睡。 11、进餐发时不得处罚和变相处罚。 12、进餐时不扫地、不拖地、不铺床、保证卫生。 13、进餐时保证工作人员2—3人。 第三章质量记录 幼儿进餐记录表

怎样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PDF X页)

·研究探讨· 323 怎样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新疆和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 王建福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智力低下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有很大关系,但又不是一回事,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有的孩子智力虽然落后,但是经过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如何培养智力低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教给智障学生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智障儿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他们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智障儿童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智障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也就是说即使智障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还要让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的方法。比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大致包括:辩认男、女厕所,大、小便要入厕入池,不得随地大、小便,按时大、小便,大便后要用卫生纸擦干净,便后要洗手等。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1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卫生常识教育。如:便后怎样用卫生纸擦干净,包括卫生纸的叠法(教师示范),卫生纸的擦法(特别强调女生要向后擦),以及不得随地大小便,便后要洗手等等。2及时性教学,对于不会擦屁股的学生,利用他在上厕所大便的情况下,进行现场教学。3每天定时让学生大小便,以养成学生按时大、小便的习惯。4选派个别卫生负责员,监督学生不准随地大小便。5教育女生定时换内裤。 二、循序渐进多示范 对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多练习。教学时可以把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极其简单的操作动作,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中学起,然后将分散的操作动作连贯成一个整体操作过程。例如:穿鞋子,可以把整个穿鞋过程分解成右脚穿鞋,左脚穿鞋。单脚穿鞋又分解出几个简单的步骤进行教学。1、一手拿起鞋子。2、将同侧脚抬起放置于另一腿上。3、双手握住鞋帮,让脚指头对准鞋口并伸进鞋口。4、用力将脚伸入鞋内,顶到鞋尖。5、伸出食指插入鞋后跟,并用力将鞋后跟往上提,使脚后跟紧贴鞋底跟。当左脚(或右脚)基本学会以后,另一脚的学习就相对容易。最终才让学生完整进行双脚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耐心地一步一步分解指导,学生跟着老师学,小步子,多循环。同时由于每一个分解步骤难易程度不同,在练习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出发,适时缩短或延长某一步骤的练习时间。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步养成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习惯、技能等,让他们在基本的生活自理上形成动力定型的生理机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智障学生做事情的速度、质量。如智障学生吃饭,开始可能会把饭粒撒的满地,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智障学生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三、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智障学生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饭时总有一些智障学生心不在焉,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或者不愿自己吃,吃饭的速度很慢。于是我就扮演熊妈妈来看小朋友吃饭, 并教会智障学生吃饭的方法:“我用小调羹舀饭,不多也不少,把饭送到嘴里,嚼呀嚼,咽下去……”我所扮演的熊妈妈还给吃得快的小朋友发五角星。这一招真灵,智障学生渐渐地能独立地进餐了。教师及时对有进步的智障学生给予表扬,巩固其良好的行为。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的智障学生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教给智障学生怎样把手洗干净并用毛巾擦干手。智障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这些生活技能 四、在生活中学习锻炼,在生活中成长 生活自理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根据生活教育目标,要求我们生活自理的教育,不是教师教,学生听、记,而且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生活实际当中。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做到少讲多练。比如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训练,应将这一教育内容分为多个实践训练。利用学校有住校的条件,将他们带到宿舍中进行如何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老师先要进行讲解分析,示范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老师再进行操作指导,以满足班级中不同儿童个体需要。同时老师应天天检查督促,让爱清洁,讲卫生在每天的生活中进行,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做到适应生活。又如班级卫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打扫教室,擦黑板、门窗、桌椅板凳等等,并轮流进行值班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在生活劳动中学会怎么增强自己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自我调节能力,有自我提高意识的人。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步养成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习惯、技能。 五、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事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性,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这时,学校的指导配合是关键。老师应指导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加以指导与训练。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把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能使学校的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学校教了,学生回家后还是不动手,依赖父母,那样教育效果就很差了。 总之。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反复,不断强化。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有反复性,需要教师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去引领学生,监督学生。大家要共同努力,及早地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儿童社会适应性为能力量表

儿童社会适应性为能力量表 (城市版) 第一部分适应能力 第一项动作发展 (一)粗大动作 1.身体平衡 能双脚踮脚尖站10秒钟5 单脚站立2秒钟4 不扶可站稳 3 扶西可以站立2 不用支撑可坐稳1 不具有上述能力0 2行走与跑跳(圈出所有符合选项)独走自如1双手扶着栏杆上下楼梯1不抓扶手自己上下楼梯1双脚交替着走下楼梯1能跑且很少摔倒1双脚并跳1不具有以上能力0 3 手臂的控制能力(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能抓住跳动的篮球或排球 1 收举过肩把球扔出去 1 一只手端起杯子 1 不具有以上能力 1 (二)精细动作 4 手的控制能力(圈出所有符合项目)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小物品(如花生米、扣子)1打开和盖上螺口的瓶盖 1 用方积木块搭五层高 1 模仿画正方形1 用剪子减除圆形 1 用钥匙打开明锁1 不具有以上能力1 第二项语言发展 (一)语言理解 5 理解语音(只选择一项) 听课时注意力一般可以保持15分钟以上5听故事是注意力一般保持15分钟以上 4 理解简单的指令(如把…拿过来、坐下等)3 问他的五官在哪里,能正确的指出 来2问他的名字的时候,能知道是叫自 己1叫他的名字时,不知道是叫自 己0 6 理解复杂的指令(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理解含有介词的指令(如在…之上、在…后面等)1理解含有先后顺序的指令(如首先…,然后…等等)1连接包含某些条件、要求的指令(如果…就…;如果不…就…等)1不具有上述的能力0 7 阅读(只选择一项)

能基本读懂成人报纸、一般小说和杂志5能读懂用词及情节不复杂的小说或文章(普小四、五年级水平)4能读懂简单的小故事或者连环画上的文字说明(普小一、二年级水平)3能看懂五种以上的指示牌(如汽车站的站牌、男厕所、女厕所、危险、禁止入内)2认识十几个字(数字除外)1认识不足十个字或者一个字都不认 识0 (二)语言表达 8发音清晰(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说话慌张,越讲越急促1说话结巴,不该停顿的时候有停顿1说话声音很低很弱,耳语般的很难听见1说话很慢,很吃力1语音清晰,流畅0不会发音说话4 9 词的使用 能够较为准确的使用动词描述身边的事务4描述事情时能够说出主要的人或物的名称3能说出10个熟悉物体的名称 2 能说两三个简单的词(如爸爸、妈妈) 1几乎无词语0 10 句子的使用(只选择一项) 有时候能使用含有连词的复合句(因为..所以..)3 能用疑问句提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2只会用简单的陈述句讲话 1 说话不成句或只会用非语言方式表 达0能自己乘公共汽车、电车或地铁直达常去的地方(如学校) 即使途中需要换车,也能自己乘坐公交车电车或地铁到长到的地方 1 能自己乘公共汽车、电车或地铁到陌生的地方1 不具有上述能力0 11书写(只圈一项) 能写条理较清楚,用词 比较得当的书信或小文章5会写留言条、记事本或借条等4能写出四十个不同的字3能写出十几个不同的字2会写自己的名字1不会书写0 (三)综合语言能力 12 圈出所有符合项目1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1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出生 日期(包括年月日)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住址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通讯地址(包括住址和邮编或电话) 1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关闭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有的孩子在学校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讲礼貌打招呼,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然而,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社会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不能主动发起探究性的行为,在接到任务后,不能马上调整状态做出反应,处于一种懈怠的状态。 2.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和分散,停留在一项活动上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3.或者盲从,没有主见,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经常出现退缩行为;或者常因小事而大发雷霆,要求别人对其百依百顺,若稍有不顺就大哭大叫,或打人发泄自己的情感。 4.惧怕失败,一旦失败就表现出沮丧或者愤怒,并且不愿意再次尝试。 5.难以进行自主调适,对于外界的依赖性较强。 6.较严重地表现出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逃避或回避学习,甚至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 7.易和别人起冲突,起了冲突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要说话甚至骂人;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插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地抢话。 8.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一团糟。

幼小衔接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都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幼儿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需要经过两个学习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发生质的变化,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即将面对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那么,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幼儿自己能够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幼儿责任感、独立性以及相关能力的形成,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难度,造成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因此如何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较好的解决幼儿社会性培养,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尝试解决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一、任务意识的培养 入小学后,孩子会出现有许多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孩子自己来解决,老师留了哪些作业?第二天上学要带什么东西等等,在幼儿园里,幼儿的学习基本是以口语的形式来完成的,我们老师虽然也有任务需要布置,例如:科学课“不同的声音”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回家寻找不同的声音,把今天听到和了解关于声音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对于是不是讲给爸爸妈妈听了,讲的方式、方法及知识全面的程度,第二天是没有办法全面检查的。”大多数都是布置的多检查的少,完不完成都没有区别,都一样,如果有重要的任务也会通过微信QQ群发消息知告诉家长,让家长协助完成。因此有意识的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非常必要。这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引导幼儿采用各种

方法去完成各种任务。如,在主题活动《有趣的汽车》中,我会让幼儿带有关汽车的书籍、汽车模型、玩具等到幼儿园来与同伴分享,开始由于幼儿的任务意识不是很强。只有很少部分的幼儿完成任务,为了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采用表格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将需要完成的任务用表格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提醒幼儿完成任务的目的,这样大大提高幼儿完成任务的效率,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责任感的培养 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往往从兴趣出发,但是进入小学后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加,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仅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具有一定的责任心来成为完成任务的原动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努力做一名观察者,引导者,给幼儿布置的任务要坚持督促,坚持检查,例如: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每天都会重复一些较单一的工作,(浇花、收拾玩具、值日)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失去了新鲜感,有时还会粗心大意,忘记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对此,我们定期选用“小小巡视员”,每天区域活动后进行巡视和小结,对全体幼儿进行监督和提示,介绍他们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使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三、独立性的培养 进入小学后有些事情渐渐需要幼儿独自来解决,但是在幼儿园事事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与提醒,在家中又有大人的包办代替。独立性的培养可以使幼

进餐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进餐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规范》、《幼儿一日生活规范》。细化保育员工作程序,加强幼儿进餐环节的管理,特制订我园进餐管理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在细化管理、量化评价、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的方针下,努力使我园进餐常 规管理工作标准化。通过“幼儿三餐常规评比”活动的开展,建立具有特色的进餐常规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培养幼儿良好进餐常规。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有计划。 在幼儿园园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持续的进餐常规教育目标、任务、措施和研究的重点。要求教师在班级教育计划,月、周、日工作计划中有相应的要求和内容,如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教育活动,从而保障了进餐常规工作的落实。 2、有氛围。 重视营造保育员三餐常规研究的氛围,成立保育员教研组,由副园长定期组织保育员教研活动,针对三餐环节学习常规要求,和规范操作方法,研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让教师体验到保育工作也是有研究价值和可以获得成功感的,要做好保育工作是需要教师智慧的。其

次,努力平衡保、教二者的关系,组织教师和保育员进行“幼儿进餐环节管理”的培训讲座,要求着力抓幼儿的进餐环节管理。如对于午餐活动的组织,既研究午餐环节保教人员的配合,又研究如何指导幼儿的午餐,和研究幼儿午餐习惯的培养等等。在保教并重的观念上、实践上多研究,力求将进餐常规和自我服务培养落到实处。 3、有标准。 制定本园、本班的进餐常规要求,形成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标准。 4、有指导。 加强进班指导,对三餐工作进行观察,根据不同年龄班要求,与班级教师共同协商、研究、调整幼儿的进餐细节。如针对吃虾的问题:小班是保育员端回班里,剥好大虾,再给幼儿吃。中班幼儿经过老师把大虾头摘取后,学会剥虾方法。大班幼儿完全自己剥虾。 5、有保障。 (1)建立由园长、副园长、后勤管理和保健医、保育组长组成的进餐常规管理小组,建立分层管理,责任到岗的管理体制。 组长:盛莲平园长 副组长:张艳辉副园长 组员:王兰后勤 孙菁保健医 刘玉敏保育组长

儿童社会性发展知识讲解

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名词解释 1. 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每小题3分) 2. 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每小题3分) 3. 合作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每小题3分) 4. 镜像自我:儿童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等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每小题3分) 5. 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的要求。 1. 父母教养观念: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每小题3分) 2. 依恋:一般是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每小题3分) 3.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每小题3分) 4.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每小题3分) 5. 挫折-攻击假说:多拉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由挫折所致。60年代贝科威茨修正后认为,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只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和准备状态。(每小题3分) 四、简答题 1. 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共5分) 答: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 (1)微系统,是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环境。 (2)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如家庭环境质量。 (3)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 (4)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如政府的就业政策。 2. 简述友谊关系的功能。(共5分) 答: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2)友谊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交往和娱乐的机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

.. 荐语 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 默娜·R.舒尔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年)、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年、1986年、1994年)。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引言:我的读后感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 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 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 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 正文 引言: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 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 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济源市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表

济源市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表 项目评分标准权重考核方式评分细则自评分考评分 一教学计划(5)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1 看计划制定得1分,未制定不得分。 2、计划内容完整、规范。 3 五个版块完整得3分,缺一个扣0.5分。 3、按时完成。1 按时完成得1分,未按时扣0.5分。 二教学活动(30) 1、教学设计有创新,目标定位准确。 5 看教案设计结构完整得2分,有创意得1分,目标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得2分。 2、超周备课,并交园领导审阅。 3 看手册按时完成得3分,未超周备课扣1分。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6 跟班成人化、小学化者扣4分。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鼓励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并能兼顾个体差异。6 看活动鼓励幼儿自主活动得4分,兼顾个体差异得2分,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开展活动扣4分。 5、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6 跟班根据常规要求酌情给分。 6、教师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使用普通话。 4 跟班不使用普通话不得分,仪表不端庄扣1分。 三游戏锻炼(15) 1、每天保证有足够的区域活动时间,每周有观察记录1—2次。 5 检查记录并看活动无计划,无记录不得分。 2、保证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形式多样,活动量适宜。 6 检查计划并跟班酌情给分,无户外活动不给分。 3、教师认真带操,精神饱满,幼儿能积极参与。 4 看早操教师不带操扣3分。 四环境创设(15) 1、坚持正面教育,态度亲切。 4 跟班酌情给分。 2、营造主题教学活动的氛围,并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4 看主题墙 无主题墙不给分,无幼儿参与扣2分。 3、区角材料提供丰富,活动区域分割合理,有明显标志。 4 看设置无区域设置不给分,有1—3个得2分,3—6个得3分,6个以上得4分。 4、提供安全、卫生、无危险的环境。 3 看环境酌情给分。但有安全隐患的不得分。 五生活护理(10) 1、严格执行作息与生活制度,保证各项活动时间。3跟班不按计划开展活动不得分。 2、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自理自治能力。 4 酌情给分。 3、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习惯,保持整洁的仪表。 3 进餐安静,能自己收拾得1分;午睡安静得1分;仪表整洁得1分。 六家长工作(5)1、每月上门家访不少于5次,每学期每位幼儿不少于2次。 3 看记录无家访不得分,每月次数少于5次扣1分,每学期不足2次扣1分。 2、及时出刊家园联系栏,形式美观新颖。 2 看家园栏无家园联系栏不得分,有但不美观扣0.5分。 七教学研究(20) 1、每学期撰写1篇个案记录。 5 看手册无个案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