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徐雪莹园林1111班学号 1106183127

中西方园林比较

——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中文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

特色。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的比较,来了解环境艺术在园林艺

术方面的审美体现与思想差异。

关键词: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环境艺术。园林艺术。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英文摘要:The botanical garden is the humanity builds esthetic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sing the nature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applies to know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manifests.But China

and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different the style is different as a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s

unique.Through to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ar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understood environment art manifests

esthetically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art aspect with the thought difference.

关键词: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

Environment art Botanical garden art

Manifests esthetically Thought difference

绪论:这学期我们上了中外园林史的课程。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

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

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

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

鲜明的。

目录:第一章中西方体系及特点 (1)

第一节东方体系 (1)

第二节西方体系 (1)

第三节园林特点 (1)

一、东方园林 (1)

二、西方园林 (2)

三、东西方园林代表(附图) (2)

第二章思想差异 (2)

第一节中国的美学思想 (2)

一、自然山水审美观 (2)

二、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2)

三、意境美 (2)

四、朦胧美 (2)

第二节西方美学思想 (3)

一、“唯理”美学 (3)

二、人工美 (3)

三、形式美 (3)

四、明晰美 (3)

第三章审美差异及实例 (3)

第一节审美差异及体现 (3)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 (3)

二、形式美与意境美 (4)

三、必然性与偶然性 (4)

四、明晰与含混 (4)

五、唯理与重情 (4)

第二节实例对比 (5)

一、上海豫园 (5)

二、勒诺特式园林代表---凡尔赛宫苑 (5)

第一章第一节东方体系

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第一章第二节西方体系

起源于古希腊,其于西元前5世纪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型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

第一章第三节东西方园林代表(附图5-8)

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苏州网师园、扬州瘦西湖、杭州刘庄水竹居;近代园林;日本庭院:枯山水庭园、林泉山水庭院。意大利园林:台地式别墅园、阿馬爾菲海岸;永久的光荣--法国园林:宫廷式花园、古代寺庙园林、凡尔赛宫;情感的自然--英国园林:自然风致式园林;理性的光芒--德国园林:杜塞道夫民众公园、国家自然公园;美国园林:夏威夷海滨、黄石公园、迪斯尼乐园。

第一章第三节园林特点

一、东方园林

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二、西方园林

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古希腊哲学家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美学思想

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从而产生“意境美”。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刻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的;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一、自然山水审美观

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从文字上可以追溯到《诗经》。自然山水园林最初产生于魏晋时期,当时老庄玄学流行于世,天地自然、朴素、无为被奉为“大美”,“至美”而备受称赞。庄子在《知北游》中言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不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山水自然美被社会普遍自觉地当作了审美对象。山水游览,山水诗画兴起,人们或融身于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或潜心于画,以咫尺之幅显千里之美,或作诗吟诵山水之丽。其后历代山水游览,山水诗画长盛不衰。这种自然山水审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兴起。如苏州拙政园中堆山理水,水面曲折往复,岛屿间列,亭榭奇石时提到自然山水审美观。

二、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最基本的特点之一。阴阳学说另一重要观点是“中行”,中行即处理事物上恰到好处。阴阳学说美学观深刻影响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塑造,虚实相生的环境设计艺术,阴阳说中阴阳的对立统一思想反映在环境设计中表现为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生,阴阳太极图中相生相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衡模式也是空间布置的理想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造景风格,“天人合一”把天、地、人这三材看作是相互贯通的,整个系统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还具有部分体现整体的自相似性,以小见大、以景生情的中国古典造景艺术就是从这一点出发,以具体而微的缩微景观来体现广阔的自然美景,如园林中广泛使用的叠石、盆景、小桥以小尺度的景物来表现大尺度的山林景观。

三、意境美

意境美是我国特有的美学概念,起初用于诗词鉴赏和评价。“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中景”、“景中情”等美学思想成为评价艺术的最高标准也成为评价城市环境景观的最高标准。园林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叠梁架屋、栽花种树、堆山凿池,而是运用心灵的智慧与情感。通过展示风景,体现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园林设计、绘画和诗歌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和创作原则,但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要创造一个满足人们观赏需要、容纳一定的行为功能以及符合具体物质条件的空间场所,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者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使观赏者产生美的联想。

四、朦胧美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虚实相生。风景时而开朗,时而隐蔽。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中国人认识

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手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

第二章第二节西方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最早提出“美在比例”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他们十分注意审美现象的数学基础,力图为艺术家找出最美效果的经验性规范,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比例、对称。这种形式主义的美学观点对西方的各类艺术诸如绘画、音乐、建筑、园林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方人追求美的本质是因为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可认识的,并可以表达为一套明晰的逻辑性概念系统。主要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在比例说”,并由此推广出对称、和谐、规则等形式美的原则。

一、“唯理”美学

西方古代常以认识论作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准则,人们每认识一点自然规律和法则就会用来改造自然。在西方哲学中,人与自然便较多的处于对立状态,要么人战胜自然,要么人对自然产生恐惧和敬畏,这在西方古典艺术中表现得很充分。因而在园林的建造过程中,西方人会花大力气来磨平石块、修剪树木花枝,使其达到对称、均衡、整体化一的标准,并以此来体现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另外,在欧洲的哲学思想中还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强调整齐、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

一、人工美

中西园林形式上的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化一,均衡对称。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立足于人工方法来改变其自然状态,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二、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律。罗马时期的维特奋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三、明晰美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

第三章第一节审美差异及体现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

中西方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讲求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而中国园林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二、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园林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景”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

三、必然性与偶然性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但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它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四、明晰与含混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中国人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从而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五、唯理与重情

在西方,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它们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则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

展起来的。诗词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模式下,人的价值赋予了自然,导致了自然的变化;西方文化重视对自然的“真”的探索并不断创新,西方园林展示的是宇宙的物理秩序,是一种自然的情与理,这种理性的思维促使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第三章第二节实例对比

一、上海豫园

在中国的古代园林中,可以说豫园在使用建筑构造来显示空间的变化性和丰富性上是最努力的,通过亭、榭、廊、墙、桥、柱杆、格栅等元素的各种组合,演化各种曲折变幻的空间和景致。然而,中国园林的真正追求并不是这些,虽然它也讲究空间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应是含蓄的、非直观的建筑性表露的。所以,豫园在这方面虽然尽了极大努力,但整个园林则显得趣味有余但意味不足。

二、勒诺特式园林代表---凡尔赛宫苑

勒诺特的园林与自然之间不再需要清晰明确的界限,更不需要围墙。在他的设计中,大自然被巧妙的用来烘托气势磅礴的气氛,这种与自然新的关系产生的效果超过了从前的古堡和庄园花园,也超过了以往意大利等任何地方的花园,它并不是在向自然挑战,只是人工的一种展现。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

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参考文献:[1]《知北游》庄子;[2]《建筑十书》罗马维特奋威;

[3] 宗柏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科学出版社1987年

[4] 百度图片

附图:扬州瘦西湖苏州拙政园

杭州刘庄水竹居苏州网师园

近代园林

枯山水庭园林泉山水庭院

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意大利台地式园林意大利阿馬爾菲海岸

法国宫廷式花园古代寺庙园林凡尔赛宫

英国园林

德国园林德国杜塞道夫民众公园德国国家自然公园

美国园林黄石公园迪斯尼公园上海豫园

凡尔赛宫苑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之分,而西方则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不管就是形式还就是风格差别十分鲜明。 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范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朴素的天然景象与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就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美学思想: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所体现的就是人工美,布局多采用规则形式以与建筑协调,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并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中国园林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就是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讲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以“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既不求轴线对称,已没有什么规则可循,只

如同一幅水墨画,山环水抱,曲折蜿蜒。 庭廊:中国园林中,亭与廊都就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与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与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与供人小憩。廊就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就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与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而西方的廊则更注重于比例尺寸、数理关系等。 宗教因素:在中国佛教对园林的影响最大,特别就是通过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广泛渗入到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例如,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其它还有榆林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a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世界各民族的园林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的特点与很高的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 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中西园林风格差异的原因 1、、审美情趣的差异 中国祟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美好环境。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的对象,人的栽花养草、游山玩水、 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 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 逸的风度,朴质无华的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的人生哲学,她们遨游 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这种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的独立画种, 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的诗人、画家设计的.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的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的原理了。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山水画的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的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 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的高度与屋墚的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的维纳斯雕像的 重要尺寸的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欧洲文艺复兴则就是理性的伸展,它就是以理性调与情绪而完成艺术上的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的哲学观与艺术观,发现中国的文化就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的文化,在我国的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就是相关相通的,就是不可分的,中国的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的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她们的文化甚至被认为就是数的文化,它的产生就是神秘主义的希腊早期哲学,但它就是铪着理性与逻辑的轨道上发展的,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审美观。 6 造园师素养的比较 西方园林的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布置园林。法国的著名园艺师勒·诺特尔,13岁起开始学画,后来改习园艺,她还学习过建筑、透视法与视觉原理,受过古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笛卡尔的机械主义哲学。而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恋出的代表为明朝末年的计成,她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的文学绘画素养。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一.东方园林 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一.西方园林 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 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而西方则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不管是形式还是风格差别十分鲜明。 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一朴素的天然景象和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美学思想: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多采用规则形式以与建筑协调,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并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中国园林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畴,是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讲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以“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既不求轴线对称,已没有什么规则可循,只如同一幅水墨画,山环水抱,曲折蜿蜒。 庭廊:中国园林中,亭和廊都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和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

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而西方的廊则更注重于比例尺寸、数理关系等。 因素:在中国佛教对园林的影响最大,特别是通过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广泛渗入到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例如,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一敦煌石窟,其它还有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是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中的重要人文景观。特别是基督教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更为重要和普遍,对园林的影响也很大。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只有教会和僧侣掌握着经济命脉和知识宝库,孕育着文化,寺院十分发达,园林便在寺院里得到发展,形成了总体布置好似一个规整小城镇的寺院

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的差异

考试序列号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课程名称:世界旅游文化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0901 学号: 3209000766 姓名:陈晓雯 任课教师:俎喜红 2012年04月18日

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 本文是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建筑、自然景观方面(具体是园林、自然山水风光)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世界上的园林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从宏观角度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和西方的几何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 而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公元前11 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从整体上来讲,西方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调整,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胜自然的基本观念;而中国园林则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基本观念。这样就形成了两种鲜明的艺术风格。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

中西方园林区别与联系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西方园林风格的迥异,很大程度上缘于两大区域人们所信奉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意识。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因而在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关键字:中西方园林、天人合一、天人对立、细部特点 正文: 陈志华先生在《外国造园艺术散论》中说:“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天堂。”自古以来,对于造园人们总是乐此不疲。从叙利亚的伊甸园、古巴比伦的悬空园,或是我国殷商时期的囿,到今天的现代园林艺术,世界园林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一、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 (一)东亚(中国)体系 东亚体系园林以中国园林 为代表。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景 式园林,以遵循自然环境为基本 特征;强调建筑物与山水环境的 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 础,但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 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 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 化的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 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 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 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 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 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林的意境。此为中国园林所特有的,非其他园林体系所能比拟的。如图. (二)西亚体系 西亚体系是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波斯为代表的园林。在古埃及由于几何学比较发达,几何学的概念被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形成方整规则的布局。西亚体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a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a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世界各民族的园林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的特点和很高的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的原因 1.、审美情趣的差异中国祟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友好和睦、相互依存,不是去征服、破坏.而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美好环境。 把自然景物和景象作为欣赏、 B.欢娱的对象,人的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文人和士大夫追求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他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和共鸣。 1/ 17

这种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的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大多是有造诣的诗人、画家设计的.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的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的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的原则是山水画的原则,“外师造化,就是中得心源” 虽然带有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但它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的审美思想和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的高度与屋墚的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的维纳斯雕像的重要尺寸的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欧洲文艺复兴则是理性的伸展,它是以理性调和情绪而完成艺术上的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的哲学观和艺术观,发现中国的文化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的文化,在我国的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是相关相通的,是不可分的,中国的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的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他们的文化甚至被认为是数的文化,它的产生是神秘主义的希腊早期哲学,但它是铪着理性

中西方园林特点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 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 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造园艺术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代表。它们的造园艺术在不同时期都十分显著地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有些艺术风格在几个世纪中都占统治地位,有些艺术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中国园林因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而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但树木任自然之原貌,结实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索主要遵循的是寻求自然界和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然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三江学院 公选课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院系与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艺术鉴赏 学生姓名:蔣艳 学生学号:12013123008 学生班级:113123A 成绩: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引言 (1) 1.1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概况 (1) 1.1.1 东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1.2 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来源 (2)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2) 第二章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概述 (2) 2.1东西方园林的体系概述 (2) 2.1.1东方体系概述 (2) 2.1.2西方体系概述 (3) 2.2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3) 2.2.1 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 (3) 2.2.2 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4) 2.2.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4) 2.2.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4) 2.3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4) 2.3.1 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4)

2.3.2 突出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3 造园建筑材料的差异 (5) 2.3.4 传统审美趣味的差异 (6) 2.4 影响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因素 (6) 2.4.1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6) 2.4.2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园林建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关于美的思辩,东西方的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而园林建筑特别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反映各国人民的丰富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着重对东西方传统的园林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园林艺术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对东西方园林不同特征的比较,揭示出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对比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east and west garden art Abstract Garden origin from the human longing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paradise, and its development since the nature of beauty inherent in one's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The east and the west garden in the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fferent style. Article focuses on

第二题 试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第一题:结合自身体会及工作特点,谈下你对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认识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科特点 作为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的景观规划设计,有其不同于一般艺术与设计的特性。 艺术与设计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问题。艺术,按照我们今天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设计源于英语“design”的外来语,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同时包括了汉语设计、策划、企图、思考、创造、标记、构思、描绘、制图、塑造、图样、图案、模式、造型、工艺、装饰等多重涵义。在“design”中除了汉语“设计”的基本涵义外,“艺术”一词的涵义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目前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词组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理解上的需要。 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完全是现代化的结果,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1/3的人生活在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迅捷的通讯方式、拥挤的街道、密如蚁群的人流、比肩继踵的高楼大厦。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速度骤然加快,国际化和民族化共处,统一、多元成为我们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谐完整的艺术形式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已成为衡定艺术与设计质量的标准。直观醒目、对比强烈、快节奏富于变化而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艺术与设计成为设计家追求的目标。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艺术与设计的各门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经过痛苦磨合从而融会贯通后产生的综合艺术设计类型,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1、景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 景观规划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所以设计上的综合性将直接构成对受众人的心理、行为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景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 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景观艺术必定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的场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及绿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外部空间,在这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精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精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条件、成就、空间、传统、系统、自觉、整体、现代、开拓、统一、发展、发现、研究、特点、位置、突出、关键、局面、理想、思想、成果、精神、要素、基础、需要、环境、途径、特色、规模、结构、主体、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反映、关系、汲取、分析、塑造、吸引、把握、形成、树立、丰富、满足、引导、指导、教育、方向、协调、中心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班级:********* 姓名:* * 学号:********* 指导老师:*****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 关键词:园林文化差异联系 引言:我国的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与此同时, 在世界园林

中, 西方园林因其不同的风格也备受观注, 二者有共性也有差异。 正文: 一、中国园林的特点 (1)讲求自然——“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 在狭小、局促的空间内再现自然, 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从而做到“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园林空间中以自然为基础, 植物、假山巧夺天工, 以极小的尺度再现自然美。石峰代表坚贞、正直, 堆石置石成为园林组景。 (2)追求“意境”——意境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成就。意境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 是体现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场景的溶合, 情景的交融, 是美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空间组合, 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川, 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创造灵活的空间, 引起人们产生联想, 引起共鸣, 构成意境。 中国园林中追求的“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 通过廊、曲径、粉墙的引导, 结合楼、阁、亭、轩、墙、窗和自然的山水林木的组织, 创造了反映不同意境的空间, 特别是通过粉墙和围廊的似隔非隔, 达到空间渗透、对比、主从、对景、借景、虚实等。再加人口空间的处理, 交通路线的组织, 空间大小、方向、明暗不断对比变化, 忽抑忽扬, 这种“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 颇具诗意。这一点, 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能做到如此巧妙深远地表达意境西方园林给人更多的是直截了当和开门见山, 它不像中国园林吸收中国山水画之精华, 讲究“外师造化, 内发心源”, 对自然的塑造并非刻板地抄袭自然山水, 而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其精华。这些感受出自“心灵”表达“意境”, 而不像西方以“理性”为基础。 (3)讲求“诗画”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 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某种真景, 反映真境, 同时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为园林增色, 反映虚境, 共同创造富于诗情画意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较多地和文人联系在一起。义人所追求的清新、雅致的精神境界, 在赋诗作画中所提炼出的较高的艺术修养, 运用到园林中创造出“诗画”般的情趣。这是中国文化意境深远、文学诗词博大精深的反映, 是西方园林所无可比拟的。 (4)意境的涵蕴。中国古典园林是讲究含蓄的, 含蓄就是“藏”与“露”的辩证统一。中国园林无论规模大小, 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千方百计把景藏起来。通过其他手段做铺衬吸引人到达。江南园林中, 亭、台、楼、轩、榭也是半遮半露, 或藏于树丛中, 或隐于视线外, 显得含蓄、深远“藏”是为了更好的“露”。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往往采用“欲露先藏、欲显先隐、欲扬先抑”的手法, 以求含蓄深远的艺术效果。 二、西方园林的特点 (1)意大利园林的特点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追求诗文之意的舒展开合、起承转合,要求画意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流动而又连续的曲径小道,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生长地错落有致,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致组织到统一和谐的气氛之中,引导游人有条不紊的进行观赏。如同看一出戏,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逐渐将美景推到人们面前,无一览无余之般直接,有含蓄婉转变化之深邃。而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上的艺术特色,主要由体积巨大的建筑物作园林的主体,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等。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规则式布局,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这与中式园林恰恰相反。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这也是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园林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 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 环境。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地的世界园林的发展与特点。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 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 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 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 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 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 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 了“园中园”的格局。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 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宏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 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本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 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2)私家园林。 ①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大多数是宅园一体的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 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江南园林的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彻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 园林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时,苏州环绣山庄的假山堪称个中佳作。 ②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亦以宅园为主,一般都做成庭园的形式,叠山多因姿态 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 山的,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阴葱郁。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 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发展,互为消长,当然也产生出许多 混合型的实体,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园林国家来看一下其园林的特色。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 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 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 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 1、、审美情趣得差异 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 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 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 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 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 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 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 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欧洲文艺复兴则就是理性得伸展,它就是以理性调与情绪而完成艺术上得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得哲学观与艺术观,发现中国得文化就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得文化,在我国得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就是相关相通得,就是不可分得,中国得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得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她们得文化甚至被认为就是数得文化,它得产生就是神秘主义得希腊早期哲学,但它就是铪着理性与逻辑得轨道上发展得,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得世界观、审美观。 6 造园师素养得比较 西方园林得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得方法来布置园林。法国得著名园艺师勒·诺特尔,13岁起开始学画,后来改习园艺,她还学习过建筑、透视法与视觉原理,受过古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笛卡尔得机械主义哲学。而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恋出得代表为明朝末年得计成,她不仅具有丰富得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得文学绘画素养。

考试(3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得差异 在漫长得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得园林因不同得历史背景、不同得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得风格。园林作为文化得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伏尔泰说:“美往往就是相对得”。其实,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她们得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她们各自得风格就是在怎样得历史背景与美学思想得影响下形成得。 在西方,对形式美得追求又来已久,造园遵循得就是形式美得法则。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为即在她得《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就是美得外貌,就是组合细部得协调,均衡就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得协调”形式美得法则,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也影响着音乐与诗歌。其园林得设计与建设自然而然地也在这一法则得指导下,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得美。西方古典园林中对称得轴线、均衡得布局、精美得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得追求与推崇。 中国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艺术就是世界园林艺术得两大流派。中国古典园林得精华就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虽然呈现出诸多差异,但都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得特色。中国得园林艺术长期受深厚得哲学、美学得陶冶,而园林本身又就是经过各种成熟得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与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得一个形态完善得艺术类别。中国得园林艺术就是与诗画同源得,自然山水得美感与神韵就是造园者所神往得境界与最终追求,因而“诗情画意”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得审美境界,“诗情画意”得景观就是中国园林最根本得特色。 西方古典园林中得规则式园林及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景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体现出了西方园林得形式美。西方园林中法国有“园林式陪衬,就是背景,就是建筑得附属物,确实确实不就是独立完备得艺术”(黑格尔语)得说法。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园林建筑化,表现出人工技能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园林化,表现出天然韵律之美。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而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总得来说,中西方古典园林最突出得差异就是在园林景观形式得差别上。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得传统“天人合一”得思想。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唯美,重在情感上得感受。其中,自然物得各种形式属性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而就是把人与物紧密得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得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索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其园林景观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就是一种模拟自然,追求自然地封闭式园林,就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得规则就是园林则表现为活泼、奢侈、热烈,园林景观空间讲究规则、完整性,以几何形得组合达到数得与谐,追求人工得没,而自然风景式造园则表现为开朗、大方、安详。两中西方园林风格均呈现出一定得开放性与公共性,就是可供多数人享乐得“众乐园”。具体可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