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定稿 (2)

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定稿 (2)
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定稿 (2)

第十一章国民体质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提要

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国民体质的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本章主要从学生体质监测和成年体质监测两个方面来简要阐述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发展历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体质的最新研究动态,导出今后国民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术语

体质(Consititution):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评价(Evoluation of constitution):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表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

健康国民2010(Healthy people 2010):指美国在21世纪实施的第一个十年健康规划,其两大总目标涉及28个领域467个具体指标,是国家实施体质健康监测的典范。

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综合国力水平,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国民体质又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毕竟,在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

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难以想象,没有健康的体质,一个人还能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一个民族还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谓“强国必强种,强种必强身”。

早在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特别重视美国人民的体质水平,美国因此而专门建立了“身体素质研究机构”;约翰逊总统强调:身体素质对个人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兴盛是极其重要的大事;肯尼迪总统也将身体素质看成是“所有其他优美体型的基础”;1980年卡特总统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系统地参加身体素质锻炼对美国人的身体健康可能是最好的投资。”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无不体现了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人民对以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体质健康的重视。

第一节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概述

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对不同人群的体质调研工作由来已久,主要包括:1975,1985,1995年九城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形态特征调研;1979,1985,1991,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1994年全国在职职工体质调研;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等,它们都为我国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关规定,我国于2000年开展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的、首次全国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005年底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测试工作已完成,正处在数据处理阶段),并且今后将定期进行。

一、监测对象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对象可以分为四个群体(样本):学龄前儿童组(3-6岁),儿童青少年组(7-18岁,含19-22岁大学生),成年组(男18-59岁,女18-54组),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

二、监测的宏观程序

1、监测计划的确定

包括监测点、样本量和抽样方法的确定,测试指标、测试细则、测试计划和进度的初步确定,数据收集、验收、整理、处理方法的确定,评价方法、权重、综合评价方案的确定等。

2、预备试验

这项工作在第一次监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对初始指标的科学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鉴定,测试方案的修订等。

3、正式确定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案

4、到各个监测点进行抽样并测试

5、数据验收、整理、输入电脑

6、数据统计处理

7、单项评价表的制定

主要有百分位数法、标准分法、累进分法等。

8、权重的确定

定量的方法包括常规的统计方法,如:回归方程的标准回归系数、因子分析的特征值或贡献率、判别分析的判别系数等;定性方法主要是专家意见法(或特尔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模糊数学

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或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等。

9、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主要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等。

10、相应科研成果的问世

11、追踪监测方案的形成,形成制度性监测体系

在前一次或几次监测的基础上,制定较为系统的动态追踪方案。如每5年要监测一次,监测点和样本量力求更具针对性、全面性。

三、综合评价标准制定的步骤

1、采取数理统计法或专家调查法筛选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2、抽取大样本,通过测量获取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资料;

3、制定各单项指标评分表,并按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将权重系数隐含在分数中);

4、将样本中每个个体各项指标实测值按单项评分表评分并累加成总分;

5、对样本总分分布进行正态检验,同时计算总分的平均数、标准差或第10、25、50、75、90百分位数;

6、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制定总分的综合评价标准。

第二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78年8月26日,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中国青少年儿

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调查研究”的通知,揭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序幕。1978年至1980年间,共测试了16个省市183414名学生,涉及15项形态指标、3项机能指标和5项身体素质指标。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获得了我国青少年儿童在体质研究方面较全面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继续对学生体质进行了监测。其中2000年和2005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纳入了国民体质监测的范围,成为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几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指标体系均有些差异,但均含有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除1979年外,其它几次均设有健康检查项目。下表展示的是几次监测的指标体系,2005年的指标体系与2000年的基本相同(但2005年的粪蛔虫卵只检测7岁和9岁农村学生)。

表11-1 1979-1995年四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

时间形态机能素质健康

1979 身高,坐高,体重,肩宽,骨盆宽,手

长,上肢长,小腿

加足高,小腿长,

足长,胸围,大腿

围,小腿围,上臂

紧张围,上臂放松脉搏,

血压,

肺活量

1分钟仰卧起坐,

60米跑,屈臂悬

垂,立定跳远,50

米×8往返跑

-- --

1985 身高,坐高,

体重,胸围,

肩宽,骨盆宽脉搏,

血压,

肺活量

50米跑,立定跳

远,斜身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1分钟

仰卧起坐, 1000

米跑,800米跑,50

米×8往返跑,立

位体前屈

视力,沙

眼,心脏,

肺,肝脾,

神经衰弱,

龋齿,脊柱

侧弯

1991 身高,坐高,

体重,胸围,

肩宽,骨盆宽脉搏、血

压,月经

初潮,首

次遗精

同上儿(内)科

体检,视

力,龋齿,

血红蛋白,

粪蛔虫卵

1995 身高,坐高,

体重,胸围,

肩宽,骨盆宽,皮

脂厚度脉搏,血

压,肺活

量,月经

初潮,首

次遗精

同上同上

注:有下划线的指标为选测指标。

表11-2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

分类指标小学

(6-12

中学

(13-18

大学

(19-22)

岁)岁)

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胸围,脉搏,

血压,肺活量,50米跑,立

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

(女),握力,

立位体前屈,内科检查,视

斜身引体向上(男),50米×

8往返跑

引体向上(男),800跑(女),

1000米跑(男)

△△

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7岁、9岁、12岁、14岁、17岁检

查项目

月经初潮(女),首次遗精

(男)

9-18岁(女), 11-18岁(男)

选测项目坐高,肩宽,背肌力,

骨盆宽,皮脂厚度

注:○1“△”表示有此监测项目。○2注明年龄组(段)者只有该年龄组(段)有此监测项目。

三、学生健康体质监测的主要研究结果

(一)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1.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在1995年与1985年相比有所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增长趋势。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身高的平均增长值为0.35米,体重为0.63千克,胸围为0.58厘米,其中乡村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值均大于城市学生。

2.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变较为明显

2000年与1995年相比,7-22岁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降低,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尤其是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改善尤为明显。其中,7-18岁中小学生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比1995年下降了1.1%-7.6%,19-22岁大学生的则比1995年下降了10.5%-31%。

3.几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下降

表现在:(1)贫血患病率降低;(2)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3)城市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有所改善。

4.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能素质下降 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800米、1000米或50米×8往返跑)、柔韧素质(立位体前屈)、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力量素质(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等均有所下降,除了反映位移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

(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学生的肺活量在

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2000年又有所下降。7-18岁学生中有75%的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与1995年相比下降幅度达20-90毫升左右;19岁-22岁大学生的情况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3)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1995年相比亦呈现下降趋势。

(4)肥胖学生增多与1995年相比,2000年7-18岁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由5.9%上升为10.1%;城市女生由3.0%上升为4.9%;乡村男生由1.6%上升为3.7%;乡村女生由1.2%上升为2.4%。其中7-12岁小学生是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人群。

(5)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的为4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为73.01%;与1995年相比,虽然小学、初中以及大学的近视率趋于稳定,有的年龄段(如10-14岁)的近视率出现下降,但16-18岁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则从66.80%上升为71.29%。城市学生近视率仍然高于农村学生,但城乡差别比1995年有所缩小。

(6)农村地区学生口腔保健水平仍然较低反映学生口腔保健水平的龋齿矫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农村学生的乳牙龋的矫治率平均不到5%,恒牙龋的矫治率平均不足20%。

(7)大学生身体素质的“20岁现象”随着年代的推移,大学生体质中的身体形态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形成大学生体质内部构成发展的方向不一致。参照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处于成长阶段的20岁左

右就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是一种反常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20岁现象”。这种身体条件和身体能力的反向变化是青年在身体锻炼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体育教育的效益正在下降。

5.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与汉族学生同步增长

与1995年相比,2000年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体重的增长趋势较身高、胸围更为明显;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肺活量指标与199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7-18岁学生的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与1995年相比,除个别民族外,均有明显降低。

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汉族学生基本相同。(二)改革开放20年中国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校卫生保健和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大中小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为:

1.身体形态生长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2000年均比1979年有明显的提高,增加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平均每10年增长1厘米、体重增加0.5千克”的世界范围内人群平均增长高度。表明我国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处在“生长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一结果同我国综合国力的改善是同步的。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到2000年我国学生身

体形态指标的城乡差异依然存在,乡村学生生长水平总体落后于城市学生,而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此外,城市男生体重增长的幅度与身高增长相比较大,因此引发的诸如肥胖等社会和医学问题,也需要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2.身体发育匀称度有所改善

体表现在我国城乡男女生维尔维克指数的生长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豆芽菜”体型也随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城市男女生明显高于乡村男女生。

3.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生长水平增幅不明显,在部分年龄段还出现了负增长,明显落后于身体形态生长水平的增长具体表现在1979-2000年间,我国学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生长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不突出,没有显着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乡村女生肺活量还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这可能是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肺活量/体重指数在城乡男女生都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城市男生表现尤其明显),这可能与学生体重增长过快有关;身体机能水平的城乡差异依然存在。

4.身体素质水平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具体表现在城乡男女生立定跳远和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上,在过去的21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乡村男女生立定跳远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城市男女生,而城市女生仰卧起坐明显高于乡村女生。

5.1979-2000变化趋势

从1979年到2000年,我国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生长速

度具有整体加速、快速增长期提前和持续增长期延长的特点,身高表现得尤为明显。

6.青春突增期

我国学生青春突增期在过去21年中,身高、体重和胸围进入突增期的时间、高峰出现的时间和突增期结束的时间均提前1-2年。其中身高突增期没有出现明显的城乡差异。此外,在PHV(身高速度高峰)、PWV(体重速度高峰)和PCV(胸围速度高峰)均值的排列顺序为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表明城乡男女生在突增最大幅度和突增最大年龄上还存在差异。

7.城乡比较

我国城乡男女生生长速度曲线的21年间变化特点基本一致,也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生长突增期提前的趋势。

8.中外比较

中日两国学生身高和体重生长水平的比较发现,1979年日本学生生长水平明显高于我国学生,而且我国乡村学生与日本学生的差异十分明显。2000年这种差异已经明显缩小,具体表现为城市男女生身高已全面超过日本,而乡村学生这种差异也正在缩小。中日两国学生生长速度的比较发现:我国城乡男女学生身高和体重生长速度在快速增长期提前和持续增长期延长等方面都较日本学生明显。日本学生在经历了生长发育长期加速阶段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而我国学生正好处在“长期趋势”的加速生长阶段。另外,日本学生身高和体重进入突增期的时间都比中国学生早1-2年,其原因可能是

中日两国在经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造成的。

第三节成年人体质监测

一、成年人体质监测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锻炼和保健意识迅速提高,但是还处于自发状态。与此同时,在各发达国家,群众体育运动由于得到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而蓬勃开展,绝大多数成年人都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以此作为最普通的休闲方式。有些国家如芬兰、瑞典、挪威、德国等,全国1/3的成年人每周参加锻炼5次以上。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则把参加体育锻炼作为对职工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1992年11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于1993年初开始进行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工作,1994年的3月-7月,我国第一次对成年人体质进行了测试,这次调研和测试的样本来自铁路、石油、煤矿、机关等21个行业。测试点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64个大型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最后获得合格样本112530人。该研究工作于1995年完成。

在此基础上,1997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2000年第一次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正式纳入了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使成年人体质监测成为了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年人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1994、1997、2000年的成年人体质监测指标有所不同,具体指标

参见下表。

表11-3 成年人体质监测指标时间类别形态机能素质

1994 18-40岁

组身高,体重,

胸围,腰围,

臀围,皮脂厚

脉搏,血

压,肺活

量,台阶

指数

握力,坐位体前屈,纵跳,

10米×4往返跑,俯卧撑

(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41-60(女55)岁组同上同上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

单脚站立,反应时

1997 18-40岁

组身高,体重肺活量,

台阶指数

握力,坐位体前屈,纵跳,

10米×4往返跑,俯卧撑

(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41-60(女55)岁组同上同上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

单脚站立,反应时

2000 成年人

(18-39) 身高,体重,

胸围,腰围,

臀围,皮脂厚

血压,肺

活量,台

阶试验

握力,坐位体前屈,纵跳,

10米×4往返跑,俯卧撑

(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成年人(40以上) 同上同上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

单脚站立,反应时

老年人同上血压,肺

活量,坐

站试验握力,手眼协调性,摸背实验,闭眼单腿站立,反应时

三、成年人体质监测的主要研究结果

(一)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主要结果

1.身体形态

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在30岁以前处于高峰阶段,其中18-25岁年龄段平均身高最高,为170.5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逐渐降低,56-60年龄段平均身高最矮,为167.5厘米,平均下降3厘米;女子的变化幅度小于男子,开始降低的年龄也晚于男子,35岁前处于高峰阶段,平均为159.3厘米,51-55岁年龄段平均身高最矮,为157.2厘米,平均降低2.1厘米;

50岁以前体重以及相对体重的变化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50岁后略减小;40-50岁是身体充实度最大的年龄段。

中国成年男子的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与日本同龄人相比,中国成年男子在39岁以前略低于日本,40岁后高于日本并随年龄的增大其差距逐渐加大;中国成年女子的这几项指标在所有年龄段上均高于日本同龄女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日本成年人身高下降的幅度几乎是同龄中国人的两倍(男6.2cm,女4.1cm);从身高体重指数看,中国人随年龄增大体重增加、体型变肥胖的现象较日本人严重。

不同职业的男性相比,公务员与管理人员、商业与服务业的职工的身材较高、体重较大、肥胖较多,农民最矮、最瘦;女性的情况与

男性的相当,只是女性工人的体型较粗壮。

2.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我国成年人除了握力指标在35岁以前保持较高水平外,其它指标,如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弹跳力的纵跳、男子臂肌力的俯卧撑、女子腰腹肌力的仰卧起坐、灵敏性的10米×4往返跑等,均从25岁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41岁至45岁阶段机能和素质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男性表现尤甚。

3.职业特点

五类人群体质状况优劣顺序为:科教人员、公务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人、商业与服务业人员、农民。其中农民的爆发力、灵敏性和肺活量明显低于其它职业人群,但心功能和柔韧性却好于其它职业人群。

4.地域及经济发展水平特点

我国北方人身材高大、南方人身材瘦小的体型特点在本次体质监测中得到证实。以秦岭、淮河为界,男子平均身高北方比南方高1.9cm,女子则高1.6cm;体重高3.7Kg(男)、2.9Kg(女);克托莱指数高17.5(男)、14.9(女)。

北方人肺功能较好,柔韧素质较好;南方人弹跳力、灵敏性和克服自身体重的臂肌和腰腹肌力较北方人好。

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人群体质较好,在综合评价中,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的人数占75.8%,而中、西部合计仅占67.3%。

5.与1994年比较

3年内群众锻炼的效果不明显,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较小。除了女子肺活量、速度和力量素质有提高外,其它指标变化较小,甚至有些指标如反映心肺功能的台阶指数、反映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及男子握力还略有下降。

(二)2000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的部分结果

1.地域特征

(1)区域特征明显山东体质平均总分最高,为68.58分,云南最低,为48.06分。差值为20.05分。

(2)沿海高于内陆沿海11个省市平均体质总分为63.34分,内陆20个省市为59.78分,平均相差3.42分。在总分排序的前12位省市中有9个为沿海省市。

(3)东部高于西部我国国民体质水平分布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

(4)地域集中趋势明显相邻省市的体质水平相近的趋势明显。

2.自然环境因素

体质水平与经度、海拔高度、七月月均气温等自然环境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与纬度、年均气温、温差、日照、降雨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相对较弱,无统计学意义。

3.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体质水平与农村人均收入、城乡人文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识字率、注册率、GDP等)、出生率等社会经济指标呈中度相关关系;与城市人均收入、死亡率、文盲率等因素的相关关系较弱,无统计学

意义。

不同经济和人文环境发展水平对该区域人口体质水平的影响强度不同,经济与人文环境发展水平的改善,对经济与人文环境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人口体质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对经济与人文环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人口体质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这一规律提示,应在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提高体质水平的方案,对于较好的地区,致力于增强体质的意识与合理的健身指导可能更为有效;而对于相对落后的区域,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将可能对该区域的人口体质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身体机能情况

男女安静心率极小值的年龄在49-50岁左右。安静心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台阶指数的大小。

收缩压、舒张压随年龄递增而单调增加。

用“肺活量/体重”指标的线性方程(男:y=70.25-0.47x;女:y=59.08-0.42x)评价肺功能随年龄变化的意义更大。

高血压检出率情况:男性从35-39岁开始,高血压检出率快速增长,中重度高血压检出率增长速度高于轻度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趋势越明显。女性则从40-44岁开始,其增加的幅度远高于男性。高血压检出率呈现下列趋势:男性>女性、北方>南方,与以往的研究一致;乡村>城市、农民>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的变化(诸如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生存压力、知晓率、健康意识和

保健措施等因素)有关。

5.身体形态

在曲线拟合的基础上,再采用微分求导函数,计算得出成年男子体丰度(除身高外所有形态指标如体重、克托莱指数、BMI、胸围、维尔维克指数、腰围、臀围、腰围/臀围×100、上臂皮褶厚、肩胛皮褶厚、腹部皮褶厚、皮褶厚之和、体质百分比等的最大值)在45-49左右,女子在55-59岁左右,发生较大变化

6.身体素质

素质指标中,男子握力、背力高峰值出现在31-32岁,女子握力高峰值出现在35-36岁。除此之外,男女的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1、选择反应时2、10m×4往返跑、纵跳、俯卧撑(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简单反应时等均呈单调下降趋势。尤其是男性坐位体前屈和纵跳下降的速度显着超过女性,其它素质指标的下降速度,男女趋向一致。

(三)2000年中国老年人体质监测部分结果

1.身体形态

来自200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60-64岁和65-69岁两个年龄组共计6200人的体质监测结果表明,60-64岁老年人身高、体重显着地高于65-69岁的老年人,说明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高、体重因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相同性别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

胸围、腰围、臀围、胸腰比、腰臀比、皮褶厚度、BMI指数、克

托莱指数等指标方面,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两个年龄组之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除了男子60-64岁组胸围明显高于65-69岁组外),各指标的城乡差异显着,均是农村明显低于城市。

2.身体机能

不管是安静脉搏还是舒张压,在两个年龄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收缩压则是65-69岁年龄组明显高于60-64年龄组,肺活量则反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收缩压上升,肺活量明显下降,心肺功能随衰老而下降。城乡比较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肺活量高于农村,血压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城市老年人心肺功能优于农村。

3.身体素质

在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1、选择反应时2指标方面,两个年龄组之间呈现出显着性或极显着性差异,均是60-64岁组明显高于65-69岁组。除了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足站立指标不呈现显着性外,其它指标均呈现显着性的城乡差异,均是城市优于农村。

第四节体质与健康监测的发展趋势

一、国外体质测试指标体系

体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人、不同部门、不同国家对体质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同一个国家(或部门)在不同时期,会对体质赋予不同含义,具体表现在体质测试指标的变化上。

美国和日本是两个较早从事体质研究的国家,特别是日本。下表仅仅给出不同时期两国的体质测试指标,基本上是一个粗略的、大概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与策略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与策略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 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达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良好状态[1].在近20年来,我国先后5次学生体质监测及调研的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呈现下降趋势,心肺功能不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学生肥胖率明显增加,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呈下降趋势。这与缺乏体育锻炼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同时也凸显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目前,体质健康管理已成为大学体育工作普遍关注的重点,而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是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可以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乃至终身身体锻炼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2].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高校专家走访、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以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为探析侧重点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现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对推进和优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现状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体质健康管理重要

组成部分 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试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正式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简称《标准》实施办法)。2014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简称《监测评价办法》),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7月再次修订了《标准》。目前,《标准》《〈标准〉实施办法》《监测评价办法》这三份文件是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法规性文件。 《标准》是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表1罗列了我国和美国、日本、新西兰4个国家对学生体质、体能、体力方面的测试内容。比较来看,我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对学生测试指标评价的内容基本一致,都包含了与健康有关的体质评价内容:即身体成分、心肺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韧性。由此可见,我们用《标准》测试和衡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科学客观、全面而有效的[3-4].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于2002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标准》测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标准》的测试项目 根据《标准》要求,大学生需要进行的测试项目共计六项,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1000米选其一),立定跳远(50米跑),握力。 三、《标准》的评分方法及等级 根据《标准》要求,在评价后以10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各项评价分数的权重系数(表1)为: 身高标准体重:15分 台阶指数(1000米):20分 肺活量体重指数:15分 立定跳远(50米):30分 握力体重指数:20分 《标准》评价得分与等级对应

四、《标准》各项测评指标的意义 1.身高标准体重 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善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 2、台阶试验指数 台阶试验指数是一种简易的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定量负荷实验。该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定量负荷持续运动的时间、运动中心血管的反应负荷后心率恢复速度的关系(台阶指数)来评定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3、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可以反映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于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 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将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因素在肺脏机能的评价中得以体现,在《标准》测试中选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评价。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毫升)/体重(公斤) 4、立定跳远

如何对人体体质健康的评价

如何对人体体质健康的评价 从国际体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来看,各个从事体质测试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在解释体质的概念和选择测试指标方面都想尽力取得一致,但是由于各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某些观点尚有不同,因而在各自测试指标上,也还存在着较大差别。美国在体质研究上有很长的历史,学科发展完善,基本完成了由“测试运动技术指标”向测试“健康指标”的过渡。在美国比较普遍使用的健康体质测试方法,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1)心肺功能;(2)肌肉力量与耐力; (3)身体柔韧性;(4)身体组成。良好的心肺功能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生;强健的肌肉是完成人体各种运动的必需;柔韧性可以防止在活动中的损伤;适宜的身体组成可避免由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所以,这4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提供和保证了人们安全地从事运动的能力,即具备了优良的体质水平。而日本在1998年也对沿用了30多年的体力诊断和运动能力测试进行了修订,指标数量减少,包括耐久跑、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指标更向健康评价靠近。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对体质的定义在体育、教育和卫生系统,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从健康和体质两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对身、心两方面提出的要求。以往我国评价学生的体质时,更多地使用了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形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因此形态将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另外,现代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强弱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左右人们寿命和工作时间的重要因素。应该把发展学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贯穿身体运动的始终。因此,机能的评价也应作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内容 身高/标准体重、800米、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肺活量指数和男生的身高/标准体重、1000米、立定跳远、握力指数、肺活量指数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报告

2015年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本次我校测试学生共有210人,其中男生110人,女生100人。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方法进行测试一二年级:身高、体重、视力、50米、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三四年级:身高、体重、视力、50米、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五六年级:身高、体重、视力、50米、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肺活量。本次测试总体上看学生大多处在良好和及格档上,从样本数的综合评定等级人数比例来看,我校被测学生中,优秀人数3人,优秀率为1.43%,良好人数68人,良好率为32.38%,及格人数136人,及格率为64.76%,不及格人数3人,不及格率为1.43%。详细的数据评定(祥见后表),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从体育保健课、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的延伸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年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许多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耐力素质小学(50米*8往反跑),这一情况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为此,针对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改进我们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探索 所谓体质就是人们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方面,而当前我校学生的体质测试的结果看,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营养过剩,胖墩增加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5.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6.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7.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8.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9.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提高对策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提高对策 摘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体质、健康及体质健康定义、体质与健康的关联性谈起,对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关注体质健康刻不容缓、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落实、体质健康下降直接原因等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强体质健康教育、深入进行体育健康教学改革、建立利于体质健康的社会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几点对策。最后,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提出殷切希望。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提高对策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在和未来。大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实情况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基地,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与提高,成为高校体质健康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体质健康的认知 (一)体质、健康及体质健康的定义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一般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等方面内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饱满状态以及良好适应力,一般来讲,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的健康。体质健康是体质与健康的合称,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由于变异而造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健康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质健康受遗传、营养条件、身体锻炼、生活环境和生命规律的影响。 (二)体质与健康的关联性 体质与健康具有紧密关联性。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体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健康水平,较高的健康水平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质基础上的。健康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健康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质的强弱,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体质。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体质健康持续下降 目前,越来越多大学生享受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物质生活的同时,由此形成了许多影响健康生活的不良习惯:如饮食不科学,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取过多引起营养过剩;体育运动少,网络游戏时间过长等,给人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正在全面下降,其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尤其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等。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分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最近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调研结果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的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状态,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 2.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研究显示,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的体质健康的某些指标就会呈下降趋势。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的城市化的发展使人们身体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也愈加严重,由于城市的拥挤以及竞争的加剧,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紧张感与压力感。在我国由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普遍改善,高热量、高脂肪食品不断的涌入,加上随着电子游戏机盛行计算机普及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有的学生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看电视等。缺少锻炼,造成大学生超重及肥胖人数明显增多。 2.2学生健康意识淡薄,缺乏体育功能认知 学生对卫生保健知识匮乏,对健康的意义不明确,对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不够,从而使影响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此

外,学生在理论上同意体育可以强身健体的说法,但是在身体力行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很少付诸于行动。可见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功能存在理解偏误。 2.3课程设置和教学条件的局限性 普通高校一般只有大一,大二开设体育课,而每周的体育课只有一两节,这使得学生在短期内难以掌控科学的体育健身理论、方法,更对实际操作的频次,强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4课外体育锻炼严重不足 绝大多数大学生不会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有一部学生会在进行体质测试前一两周进行短时期的体育锻炼,主要目的是想顺利通过体质测试,并非出于健身的目的,更多的同学不会主动走进操场进行锻炼。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就更少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体育课再加之自身的事情过多,找工作、考研、写毕业论文等事情使自己难于脱身。 2.5大学生就职、择业压力大 2.6家庭教育的误区 2.7高校周边环境的影响 对策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学生体质下降绝非偶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生偏差,导致家长和学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报告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报告 一、全校学生体质监测总体情况 本年度,全校共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共339人,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79 人,上报率为100%。总体达标率为98%,其中优秀分数段人数占43%,及格分数段人数占55 %,不及格分数段人数占 2 %。 二、我校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采取措施: (一)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1、开足上好体育课。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各任课教师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课。体育教师认真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完善教案,高质量地上好每节体育课。 2、开展丰富的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结合各班实际,开展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舞蹈。新生入学时强化广播体操的教学和评比,组织好广播体操比赛,使全体学生都能做好广播体操。组织好课间体育活动,充分利用

校园体育器材设施,开展趣味体育活动、游戏、跳大绳等,激发学生兴趣,确保人人参与。 3、周密组织体育活动课。由教导处安排在下午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节课集体体育活动。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开展体育创新项目和特色项目活动。在冬春两季安排学生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活动。体育活动课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任课教师的组织、参与下,以班为单位集体进行。 (二)以体育活动为引领,全面实现学生体质达标。 1、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根据场地器材条件、传统特色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丰富多彩的“达标争先”活动,形成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挖掘学校体育资源潜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保证学生有丰富的锻炼项目、足够的锻炼时间和良好的锻炼效果。 2、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方案,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学

大学生体质健康报告

大学生体质健康报告 今年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许多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耐力素质小学(50米*8往反跑),中学男1000米,女800米呈下降趋势,肺活量指标大幅下降(具体数据见《七、八、九六年级各测试项目评价等级的人数比例统计表》),这 一情况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为此,针对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分析 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改进我们的体育教育,提高学 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探索 据测试的数据显示,我校学生肥胖率以达(233人)17.85%,肥胖 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学校里有那么多的"小胖墩",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加上遗传及营养过剩 等综合性的因素,使学生中肥胖者的数量日趋渐增。数据表中可以 看到低段学生的肥胖率要高与高段的学生。因为自身机能的限制, 使这些小胖墩在运动中比常人承受了更大的负荷量,稍微活动一下 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使胖墩们对运动产生了畏惧心理,减少了 活动量,也导致了身体素质的下降。 2.2劳动减少,体能下降 2.3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充足的活动时间 2.4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 3增强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我想教育教学中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予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1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地渗透营养保健学 3.2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大课间(操)活动是关于课间操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之一。受到学校场地设备的影响,我校是本学期才开展大课间的,今年创编了一 套旗语操操,使学生对课间操充满了新鲜感,避免了做操时拖沓、 疲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而且非常明显,学生之间的表现评价也较直接,因此学生容易被激励或被伤害。因此可见,学生的感情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非常明显,体育课中的厌学 现象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所以,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要面面 俱到,使其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 发展,就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身 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 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 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 得到充分的发展。 3.4体育课程的延伸 4结语 上述是我对本校学生体质分析及对策的几点想法,如何切实有效地来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或许不是通过某一途径可以完全解决的,克服各种制约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 说将是任重道远的。期待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关注孩子的身体 健康,促进我们下一代的茁壮成长。 二.大学生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兴趣淡薄,缺乏外界舆论 的正确健康导向。因为不了解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运动,进而不 参与甚至抵触体育运动。 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毛主席曾向全国人民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今天对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仍然有现 实指导意义。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 情绪的能力是大学体育教学应注重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体育教学 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 要努力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论文 项目:羽毛球任课教师:陈凯 班级:工商1405 学号:1452212 姓名:蔡旭 国务院于2001年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提出要"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专家学者研制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大中小学开始 一.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1、测试与评价的理念与内容 测试和评价涉及到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这四个方面。 测试和评价所涉及的四个方面都与你终生健康的每个特定状况有密切联系,而每一项测试内容又都反映了你身体健康素质的一个或多个要素。 测试和评价标准根据你的年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测试和评价的结果是自己的事,不要同其他同学比,应着眼于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测试和评价的结果最终解释不只是你得了多少分,更是对你身体健康素质现状的分析。 测试和评价的结果是可信的,它可作为你设定锻炼目标的依据和自我评价的基点。身体健康素质是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一些要素,包括身体成分、心肺循环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耐力和柔韧性。身体运动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等素质。 2、各项测试指标的意义 ○1.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 围。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密度。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其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如果你所测得的身高标准体重数值小于或大于同年龄段的身高标准体重的范围,就说明你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来增加肌肉组织或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的比例,它可以十分准确地评价人体的胖瘦状况。通常用体脂百分比,即总体重中体脂的比例来表示。 ○2.台阶试验指数,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 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其表现为在完成台阶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表 2015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表 组别测试项目 小学一、二 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年级 小学三、四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年级 1分钟仰卧起坐 小学五、六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跑(50年级米×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初中以上学 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校各年级 1分钟仰卧起坐(女) 说明:凡测试项目后未注明性别的,男生、女生均应测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的精神,以及山东教育厅、体育局相关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项国家体育制度,在校学生必须遵照执行。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明春 副组长:马建宙张万全 成员: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

二、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我校在校学生。 三、测试项目 具体见2015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表四、测试时间与地点的安排 测试时间安排:具体见各班安排。 测试地点安排:具体见各班安排。 五、成绩核对 为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成绩信息准确,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统一计算、汇总学生成绩、公告以备学生及时核对。若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疑问,可以及时到教导处进行核实。 六、安全保障 为了保障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参加测试的学生须遵守测试秩序,配合测试工作人员的安排,测试前做好准备活动,避免受伤,同时安排各班做好临场急救准备。 打柴沟小学 2015年9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的。 中文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外文名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 适用 在校学生 目的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目录 1

3 4 5 6 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盖的是与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为了界定它的内涵,又避免与三维的健康概念混淆,故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标准 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 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017年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附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

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

大学生体质测定与综合评价

大学生体质测定与综合评价 评价体质强弱的综合指标有如下五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即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等身体运动能力。 4.心理发展状态:包括本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 5.适应能力:例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影响体质强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遗传性状只对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前提条件,而体质强弱的现实性,则有赖于后天环境、营养、卫生和身体锻炼等因素。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的锻炼,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 表1单项指标与权重 注:体重指数(BMI )=体重(千克)/身高2 (米2 ) 1、身体形态的测量 身体形态是评定学生体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见的身体指标的测量,一般可用身高标准体重这种测试手段。身高标准体重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计算办法:体重指数( BMI )=体重(千克)/身高2(米2)。 表2 大学生体重指数(BMI )单项评分表 2、心肺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心肺耐力也叫循环呼吸耐力、心血管耐力、有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体质,它是指循环和呼吸系统高效率地适应运动和从运动中恢复的能力。心肺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容易疲劳。另外,心肺适应水平越高,睡眠质量也越好。 (1)脉搏 脉搏频率是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对脉搏频率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种状态进行:安静时、运动时和运动后的恢复时期。 ①安静时的脉搏,一般人为75次/分,而运动员,特别是长期从事耐力项目训练的运动员为40次/分~50次/分或更慢些。 ②运动时或运动后的即时脉搏,一般人可达到160次/分~170次/分,运动员可达到200次/分以上。 ③运动后的恢复脉搏,由运动停止的即时脉搏降低到运动前时脉搏,其恢复时间应不超过5~6分钟;运动后的次日晨脉,波动次数应不超过通常晨脉的2次/分。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身体锻炼,安静时的脉搏频率会出现递减的趋势,剧烈运动后的即时脉搏频率出现递增趋势;运动后,由即时脉搏到正常时脉搏恢复时间出现缩短的趋势。 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可采用运动时每分钟的平均脉搏,除以安静时每分钟的脉搏,以其所得指数进行评价(见表3)。 表3强度指数评定表 (2)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也称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的血压称收缩压或高压,心室舒张时的血压称舒张压或低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差。 (3)肺活量指数 肺活量是人体肺脏功能的指标之一,也是人体呼吸运动能力测试方法之一,它是指人体尽全力深吸气后,再尽全力呼出的气体问题,即一次深呼吸的气量。其数值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肺组织发育程序,锻炼水平及运动项目等多种因素有关。青少年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胸廓及呼吸肌的运动,有利于发送呼吸肌和呼吸动作的协调性,从而提高肺活量。而胸廓发达、呼吸力度增加有利于回心血量的增加,对心脏的发育及提高心肺功能有重要作用。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用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此项目既测试有氧耐力,也测试无氧耐力水平。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项目表

附件1 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项目表 注:1、填▲地表示有此检测项目。 2、注明年龄组(段>者只有该年龄组(段>有此检测项目.

附件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卡片<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经初潮、首次遗精□ 已=1 未=0 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高(cm> □□□.□ 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高(cm> □□□.□ 省会=1 其他=2 差片=3 高校=4 体重(kg> □□□.□ 点校代码□□胸围(cm> □□□.□ 检测序号□□□□上臂部皮脂厚度 □□□□ 检测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握力 □□□ 斜身引体(次> □□□ 裸眼视力左□.□仰卧起坐(次/min> □□ 右□.□引体向上(次> □□ 串镜校正左正片___负片__ 50M×8往返跑 ___分___秒___ 右正片___负片___ 800M跑 ___分___秒___ 屈光不正右□ 1000M跑 ___分___秒___ 左□折算秒 (s> □□□.□ 正常=0 近视=1 远视=2 其它=3 坐位体前屈(cm> □□□.□ 血红蛋白(g/l> □□□ 龋齿粪蛔虫卵阳性=1 阴性=2 □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锻炼方法

关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析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以广东培正学院2006级本、专科3729名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把本院学生的各项指标与全国大学生总体水平比较,从而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0前言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兴衰,我国20多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探究影响其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学校体育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2007年4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正式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它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教育手段,使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因此本文针对我院学生体质健康目前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引导和培养,树立全新的教育体系的对策,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和分析比较法,把广东培正学院2006级本、专科3729名学生(其中男生1571名、女生2158名),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所测得的数据与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我院学生的总体测试分数与全国学生总体测试分数的对比分析 将我院学生的总体测试分数与全国学生总体测试分数进行对比,见表1。我院学生所测试的各项项目平均分普遍低于全国的平均分数,只有肺活量体重指数略高于全国平均分数。我院学生总体比全国的高1.6;反映身体形态生长发育的测试项目——身高体重标准比全国的低5.6;反映人体呼吸系统技能状况的测试项目——肺活量体重指数比全国的高0.5;反映人体柔韧性测试项目——坐位体前屈比全国低1.2;反映人体下肢爆发力的测试项目——立定跳远比全国低1.3;反映学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并间接推断出受测机体的耐力的测试项目,——台阶测试比全国的低0.1;反映肌肉相对力量的测试项目——握力比全国低1.4。产生以上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学生刚刚接触到这些测试项目,对这些测试项目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都不太熟悉,以为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体检;(2)有的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不够重视,虽然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已经强调体质测试的重要性,也动员辅导员对学生宣传体质测试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个别学生觉得测不测都一样,实在要测试就应付一下;(3)虽然我校的体育课已经是自由选课,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上体育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校的课程设置还是不够科学化、人性化,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也就是目前体育教学中的“达标考核”模式。如今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选择的面十分宽广,学校体育教学的达标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正如学生所说的:“我们很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 2.2我院学生的总体身高标准体重与全国大学生的总体身高标准体重的对比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身高体重标准的正常体重率、超重率、肥胖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数;营养不良率、较轻体重率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数,特别是较轻体重率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我院学生的身体形态偏瘦。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院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富裕的环境造成很多学生挑食,只吃喜欢吃的,而不喜欢吃的从来不吃,造成营养不均衡。还有一个原因是我院的女生比例比男生比例多,很多女生受新时期的社会观念所影响,所以相对注意饮食,正处于青年期,关注身材和体型,偏食、厌食的现象有所增加,造成营养不良比例增高,所以较轻体重率高。总体来说,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膳食营养长期不均衡、缺乏系统的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等原因所造成的。科学研究发现,身体形态对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意义,在新标准中,身体形态为整体评价的一个方面,并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身体形态应在遗传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后天获得性的控制,即要通过平衡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更为旺盛,对骨骼、软骨、肌肉、关节的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有积极作用,如:促进肌肉代谢,提高肌力和肌耐力;维持正常钙磷代谢,防止出现骨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 一、何谓《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于2002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标准》测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标准》的测试项目 根据《标准》要求,大学生需要进行的测试项目共计六项,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50米跑任选其一),握力(男),仰卧起坐(女)。 三、《标准》的评分方法及等级 根据《标准》要求,在评价后以10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各项评价分数的权重系数为: 身高标准体重:15分 台阶指数:20分 肺活量体重指数:15分 立定跳远:30分 握力体重指数:20分 《标准》评价得分与等级对应 得分等级 86分以上优秀 76——85分良好 60——75分及格 59分及以下不及格 四、《标准》各项测评指标的意义 1.身高标准体重 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善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 2、台阶试验指数 台阶试验指数是一种简易的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定量负荷实验。该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定量负荷持续运动的时间、运动中心血管的反应负荷后心率恢复速度的关系(台阶指数)来评定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3、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可以反映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于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 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将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因素在肺脏机能的评价中得以体现,在《标准》测试中选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评价。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根基,体质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篇1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参与情况和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分析;健康体魄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诀定。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然而现实是许多高校培养人才只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忽略了身体素质的培养,学校的这种体制,从某一方面来说,也使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降低了,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也降低了。所有,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这种不好的现象。为此,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及分析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出增强健康体魄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云南农业大学800位在校学生 2、调查办法: 2.1、问卷调查法:发放800份问卷,收回710份,其中,有效问卷697份,有效率为87.1%。 2.2资料文献法:在调查期间,在图书馆查阅很多书籍,以及图书馆电子期刊,为这次调查的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2.3、访问调查法:经常和同学聊天沟通,更为彻底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三、调查的现状及结果分析 1、大学生自评体质以及体能测试结果 从下表中结果分析来看,大一的学生自评体质较好占的比率最大,且体能测试合格率也是最高的,到大三都依次递减,这说明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在读大学期间,体质有所降低。而大四的学生自评体质较好的比率有所回升,这说明,他们认为出去实习提高了他们的体质。究其体质降低的原因,51.2%的学生认为是缺乏运动,30%的人选择的睡眠,只有18.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缺少运动是造成他们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那为什么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了,但是运动的时间却减少了呢? 2、大学现状运动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多的,80%的学生的课外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但是利用课余时间时间去锻炼身体的人却只占30%,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其中,上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