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画片制作中角色运动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浅析动画片制作中角色运动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浅析动画片制作中角色运动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浅析动画片制作中角色运动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对于动画作制作来说,自然流畅的动作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去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动画夸张、幽默的戏剧性,制作栩栩如生的动画角色则是更为重要的。要达到这些效果是离不开一些细节的运动规律,如弹性、重量以及预备动作,动画制作过程中制作富有弹性的动作、表现重量和压力的方法和如何使用预备动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动画制作者们在对电脑技术掌握的同时更需要注重运动规律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动画角色真正的活起来。

标签:动画;角色;运动规律;运用;制作过程

动画是一门运动的艺术,它所呈现的内容在荧屏播放时的即时声话运动中,动画运动规律的研究成为了动画创作者必备的修养。对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行走姿势,是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动物的行走动画中掌握其运动规律重点在于把握动物行走规律的各自特有的动态特点。

一、动画中运动规律的概述

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所谓运动规律,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的规律。动画艺术由来已久,从早期的比利时转轴圆盘动画到后来的传统手绘动画,人们巧妙地应用人眼1/8秒的视觉残留现象原理取得了动画领域的一次又一次进步,现代的电脑数字动画的出现,更是人类在动画这一艺术领域的飞跃性发展。而有史以来决定动画作品是否精良的重要判定标准一直未变,那就是作品的动态体现是否完美,简言之动画制作是否精良就在于动画运动规律是否精良。

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在时间上,动画片计算时间使用的工具是秒表。在想好动作后,自己一面做动作,一面用秒表测时间;也可以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测时间。对于有些无法做出的动作,如孙悟空在空中翻筋斗,雄鹰在高空翱翔或是大雪纷飞乌云翻滚等,往往用手势做些比拟动作,同时用秒表测时间,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脑子默算的办法确定这类动作所需的时间。对于有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动作,也可以采取拍摄动作参考片的办法,把动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这一动作在胶片上所占的长度,确定所需的时间;在空间上,所谓“空间”,可以理解为动画片中活动形象在画面上的活动范围和位置,但更主要的是指一个动作的幅度以及活动形象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作时,往往把动作的幅度处理得比真人动作的

写实动画角色的动画运动规律

摘要 绘画不是照葫芦画瓢,他需要理解和表达。我们学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一下我们掌握的关节和肌肉画法的知识。我们要抓住相机所拍摄不到的那种真实的东西。我们要突出或隐含模特的某些特征以使它更生动。我们学会手脑并用,要最终能够把我们脑子里的意识实施到画笔中。 许多动画师都说他们做动画的目的是从写实手法和现实世界种解脱出来而进入一个自由想象的王国。比如他们说,大多数卡通动物长得不像现实中的动物,它们是我们心中想象设计出来的。米老鼠并不是个真老鼠,大野猫希尔维斯特也并不是只猫。他们看起来更像杂技团的小丑。弗兰克.托马斯总是说:“如果你看到‘淑女狗’和‘流浪狗’走在大街上,你绝对不会傻到认为他们是真狗”。

Abstract The painting is not copy or imitate, he needs to understand and express. The purpose of our painting is not at our disposal in order to show this joint and muscle painting knowledge. We must seize the camera shooting the kind of the real thing. We want to highlight or implied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to make it more vivid. We learn the hands and brain, to finally be able to put our mind awar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to the brush. The purpose of many animators say they do the animation is freed from the realist style and the real world and into the kingdom of a free imagination. For example, they say, most of the cartoon does not look like real animals, they are our hearts to imagine the design. Sylvester, Mickey Mouse is not a real mouse, the big wild cats are not cats. They look more like a circus clown. Frank Thomas always said: "If you see a 'lady dog' and 'stray dog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you will never fooled into thinking that they are real dogs.

《太阳视运动判读》课堂教学设计

《太阳视运动判读》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地理翻转课时 1 教学内容太阳视运动的判读 一、学习内容分析 太阳视运动知识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并未涉及,却在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中涵盖该内容。而且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与太阳视运动有关的高考题,可见该内容在高考中占据一定地位。太阳视运动规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更是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与太阳视运动有关的题目,由此可见该部分知识是高三地理复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学习目标分析 能够判断地球表面任一地点在白天不同时刻的太阳视方位。判断一个位置白天时刻的太阳视运动规律往往只需要抓住三个方位(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正午太阳方位)即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太阳视运动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且高中地理教材并未直接涉及,多数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时会感到难度较大。 四、课前任务设计 通过视频观看需要完成三个主要任务: 任务一:填表,不同时间太阳直射点和日出日落方位、不同点观测正午太阳的位置。 任务二:用一用,10月1日这天淮北市日出和日落方位分别是、这天淮北一中操场旗杆影子有什么变化、淮北市阳台朝北的住宅一年从哪几个时段有太阳照射? 任务三:能力提升,学生进行探究。 最后写出学习的困惑和建议。

五、课上任务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提问:今天是什么天气?太阳在哪?学生回答用一个简单生活 中的案例联系微 课所学内容,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学反馈(学习任务单反馈情况分析)结合学生所填的困惑和建议以及所记的笔 记得出: 学生存在问题与困惑主要集中在极地附近 太阳视运动规律判读,包括极点太阳视运 动规律、极昼与非极昼分界线上的规律、 极点与极昼非极昼分界线上二者之间有极 昼现象的地区。 学生观看 通过分析任务单 完成情况以及学 生所记笔记,让学 生认识到自己与 班内其他同学存 在的共性问题,为 课堂补缺补漏,强 化提升做好心理 准备。 基础强化(重点、难点知识集中强化、突破)分组:每组按地理学习能力分为A、B、C 三个层次学生各两人,小组成员互帮互助。 对于学习任务单反馈问题有部分学生掌握 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掌握好的同学帮助未 掌握的同学,在动手演练中理解并巩固知 识。 (1)演示:分组动手演示00、23026'N、 340N、66034N等纬度在二分二至日太阳视 运动轨迹(约8分钟)。之后派小组代表 上台分别展示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各 纬度太阳视运动轨迹。(约5分钟) (2)绘图:在所给的空白图中,分别绘制 处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并展示本 组的完成结果。(约5分钟) 学生演示、 绘图,并展 示。 通过学生组内逐 人动手演练,组内 互助学习、共同提 高,组间展示交 流、观摩评价;将 学习任务单中所 反馈的问题融合 在此环节中,既能 帮助学习慢的同 学理解知识,也能 帮助学习快的同 学巩固记忆;化理 论于实践、化实践 于掌握。在该部分 “基础强化、难点 突破”应把时间控 制在20分钟以 内,这样有利于学 生集中注意力进 行难点的突破,提 升学习效率。 分层次探究,PPT展示三个层次探究,学 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层次探 究。(约6分钟)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 学生根据自 己能力或自 主探究,或 通过对三个层次 问题的选择性探 究,一方面学生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学法指导 #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了,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问题:1、我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是否一致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

2、从哲学上看,人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变成现实的东西 基础梳理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 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互动探究 探究一:阅读思考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人物走路的基本运动规律

人物走路的基本运动规律 课题:人物走路的基本运动规律 执教者:陈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人物走路的基本规律和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走路的观察、探究和最后的归纳总结走路的几个基本的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人物走路在动画技法中的重要性,体验在自己的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快乐,激发对动画的热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人物走路的理解能力,通过对走路的理解进行走路的绘制。 教学难点: 如何绘制一套准确的走路动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动画片中,角色的表现占很大的比例,即便是动物题材的角色,也需要大量的拟人化处理。所以,研究人物的运动规律和表现人物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些活动中走路又是其中最最基础的。 人物的走路是动画技法的重点也是人物动作中最难的,因为里面的变化太多了。通过走路可以看出人物的年龄、身体的状况、心情、是否喝酒等等。但说到底“走路”其实就是阻止自己跌倒的过程。走路是上半身前倾,及时伸出脚以避免自己跌倒。踏出、止住、踏出、止住、再踏出、再止住。走路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走路这么复杂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他呢(学生对走路的技法肯定感到新奇又有些疑虑。受教者的情绪感染,会急切

地想去探究竟) 二、学习新课: 1、不同人物的走路视频观看 (1)师打开视频引导学生从走路的节奏、步伐的位置两个角度观看人物走路的动态。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领悟走路的节奏和步伐位置。 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让学生先从现实生活中感受走路的节奏和步伐的位置,让学生有自己主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树立主观感受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2、讲解走路的几个关键帧 虽然走路的步骤很多,但是有诀窍窍门在于:顺序要做对,从确定节奏开始,然后画出脚跟触地。 首先在黑板上画出范画确定第一个接触帧的位置也就是人物接触地面的第一帧,接着根据人物走路的规律画出过渡帧也就是第七帧最后画出第十三帧(以走路一拍一为例)。黑板范画如下图

太阳视运动规律及判读-最新年文档

太阳视运动规律及判读 、太阳视运动图的作法 1.画出观测地的地平圈,用椭圆形表示。 2.画出天穹,用弧线表示。 3.在地平圈上标出东南西北方向(为了更好的示意太阳出没方位,通常将南北方位标在左右两侧),地平圈方位是顺时针旋转。 4.标出东南西北方位的地方时(由于正午和子夜的地方时分 别为12:00 和24:00,所以正东和正西方位地方时分别为6:00和18:00)。 5.在地平圈上标出日出、日落及正午时的太阳,用平滑弧线连接三点即太阳视运动轨迹。 6.在视运动轨迹上用箭头示意日出和日落(偏东方位日出, 偏西方位日落)。 二、太阳视运动规律 1.太阳出没的方位(除极昼区外)。 规律1—1:二分日太阳出没方位: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如图2) 规律1—2:夏至日太阳出没方位: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如图3) 规律1—3:冬至日太阳出没方位: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 正午太阳的方位。 正午太阳的位置一定位于正南、 正北或天顶, 这取决于太阳 直射纬度与观测点纬度。直射点偏南,正午太阳则偏南;直射点 偏北,正午太阳偏北;如果太阳直射,则正午太阳于天顶。 规律 2:北回归线以北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于正南方 位;南回归线以南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于正北方位;南北 回归线之间及线上各地, 一年中正午太阳可能于正北、 正南和天 顶,要看直射纬度与观察者所处的纬度而定(以 20°N 为例,如 图 5): 20° N — 23° 26'N 时,正午太阳于正北; 观察到的太阳周日视运动, 基本上是沿着地平圈上方运动, 这时 的地平圈同时也可作为时间圈。 北极附近地区极昼时,子夜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位置最低; 过了子夜,太阳开始升起,到 6:00 到达正东方向;继续升高, 正午 12:00 位于正南方向;然后开始偏西下落,到 18:00 到达 正西方向;继续下落,到子夜 24:00 回到最低。 规律 3—1:北极附近地区极昼时,太阳是正北升起,正北 落下;北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平行(如下图所示), 直射点于 直射 20° N 纬线时,正午太阳于天顶; 直射点于 20° N — 23° 26'S 时,正午太阳于正南。 3. 极地地区太阳视运动。 在极昼时期, 太阳在天空中作圆周运动特别明显。 这时我们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精心整理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 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 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7、圆弧动作 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因此在绘制中间画时,要以圆滑的曲线设定连接主要画面的动作,避免以锐角的曲线设定动作,否则会出现生硬、不自然的感觉。不同的运动轨迹,表达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机械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以直线的形式进行,而生命物体的运动轨迹,则呈现圆滑曲线的运动形式。 8、第二动作 第二动作可理解为主要动作的辅助动作,它能丰富角色人物的情感表达。但第二动作只能以配合性的动作出现,不能过于独 立或剧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主要动作的清晰度。 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动画片中处理变形不明显的运动物体时,要运用夸张变形的动漫手法,表现出独特的弹性运动。在表现物体弹性运动时,也要处理好动画速度和节奏间的关系,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动画效果。 3、曲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的作用时,便形成了曲线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弧形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曲线运动能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物体的质感。是动画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和协调感。 1)弧形运动 当物体的运动路线呈弧线、抛物线的行进轨迹时,称为弧形曲线运动。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讲解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知识总结】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太阳东升西落,并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运动,其实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是一种相对运动。 一.太阳视运动规律 1.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1)二分日时,全球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2)夏半年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极昼地区(除极点)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3)冬半年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极昼地区(除极点)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正午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 如图所示北半球部分地区正午太阳朝向,其中a代表夏至日太阳光线,b代表春秋分日太阳光线,c 代表冬至日太阳光线(光线并不完全准确,只是示意光线)。 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一年四季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南方,这是因为我们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一年四季都直射在南面,所以我们一带为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照,房子一般“坐南朝北”。那么地球上其它地区正午太阳方位如何。热带地区正午太阳的方向一年中有时朝北,有时朝南,温带和寒带地区,一年中只朝向一个方向,北温带和北寒带太阳一直朝南,而南温带和南寒带太阳一直朝北,由此可推出正午太阳的方位与直射点的方位相同,与正午日影的方位相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规律: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正北方。 (2)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其他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南回归线上,冬至日正午时太阳位于天顶,其他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3) 太阳直射的区域,直射那天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其他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或正北方。 3.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 ⑴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h °)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4、图5(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6(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 4.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纬度为90°-h °,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7、图8(南半球图)和图9(北半球图)所示。 h h 图7 S W 图6 S W 地平圈 图5 2h 0 12 24 时刻 图4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复习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的 含义 2、静止的 含义 3、规律的 含义和特征 1、物质 与运动的关 系 2、运动 与静止的关 系 3、按客 观规律办事 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联系现 实生活中违 背规律办事 受到惩罚的 事例,分析说 明规律的客 观性及其意 义 1、培养运用基 本知识分析现实问 题的能力。 2、培养应用能 力。意识到规律的 客观性,主动认识 利用规律,按规律 办事 通过学习,强 化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意识,在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时,按规律办事 【课前预习填空】 1.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2)运动是物质的和;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的特殊状态,主要有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物体在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4)静止是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5)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承认运动否认静止是。 3.人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6)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7)规律具有 和 性。 (8)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 ,而不能违背规律。 (9)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改造 ,造福人类。 【复习笔记整理】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运动是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3.自觉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4.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课堂学习重点】 1. 什么是运动?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2.什么是静止? (1)静止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指事物相对于一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什么是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动画10大运动规律

max2012魅力动画 动画10大运动规律(扩展知识)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析

全球全年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析 很多人都对太阳视运动轨迹不是很清晰,它牵涉到影子朝向、太阳高度角以及地方时的计算等知识,所以为大家所关注,这里就对全球任何纬度上全年任何时刻太阳视运动一天之内的轨迹图进行比较详细的解析,希望对大家的理解有所帮助。同时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指正,不胜感激。 一、前提知识储备 太阳视运动轨迹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把太阳视运动轨迹弄清楚,首先要把教材上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图弄明白。 图1图2 从上面三个图要清楚以下这些知识点: 1、与晨昏线相交的纬线上,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角为零;反之没有与晨昏线相交的纬线上,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角不为零,如图1北极圈以北的纬线上,图3南极圈以南的纬线上; 2、上面三个图既反映了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角大小,也反映了地方时为0时的太阳高度角大小;换个角度说,上面三个图既反映了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视方位,也反映了地方时为0时的太阳视方位。其中地方时为0时的太阳视方位和太阳高度角对于在极昼范围以内的地方有意义; 3、有人有这样的误区“既然太阳光为平行光线,所以全球任何地点的太阳视方位是相同的。”,这个观点错在没有考虑“地球表面为曲面”的因素。 图4 图5 通过比较图4和图5,相信可以走出上面提到的误区。 二、把握三种情况六个区域 由于太阳视运动轨迹跟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所以我们只分析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南半球这三种情况即可。 六个区域是根据太阳视运动轨迹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分为六个区域,分别是:赤道、直射点与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之间(为了方便,以下简称极昼圈,反之简称极夜圈)、直射点与极夜圈之间、极昼圈、极昼圈与极点之间、极点。

动画角色运动规律

动画角色运动规律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一)人的运动规律 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人物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所以,研究和掌握人物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 1.人的走路动作 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人在走路时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因此,在走路动作的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成波浪状。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就略低,当一脚支地另一只脚抬起朝前弯曲时,头顶就略高。还有,走路动作的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超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成弧形运动线。这条弧形运动线的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和情绪有很大关系。还要注意一下脚与地面的关系。 2.人的奔跑动作 人奔跑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成弯曲状。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跨步前后摆动。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的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跨步时,头顶的高低的波形运动线也比走路时的运动线明显。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一顶要有腾空的动作。有些跨大步的奔跑动作,双脚腾空的动作在时间上可以停更长一点。 3.人的跳跃运动 人的跳跃运动,是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的。人在跳起之前身体的屈缩,表示动作的准备和力量的积蓄,接着,一股爆发力单腿或双腿蹦起,使整个身体腾空向前,落下时,双脚先后或同时落地,由于自身的重量和调整身体的平衡,必然产生动作的缓冲,之后恢复原状。跳跃时的运动线呈抛物线状,这个抛物线的幅度,根据用力的大小来决定幅度的高低。原地跳时,蹬腿跳起腾空,然后原地缓冲、落下,人的身体和双脚,只是上下运动,不产生抛物线。 以上就是人的基本的运动规律。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在高兴、悲伤、愤怒等等情绪下所表现的状态是不同的动作也是千变万化但离不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在熟练掌握基本规律后要多观察生活,多体验动作,这样我们的动画人物才能让他们更生动。 (二)动物的运动规律 生活中动物是无处不在的,动画源自生活,所以让动画更有真实性,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动物的骨骼,这样更有助我们了解动物的动作。动物的基本动作是:走、跑、跳、跃、飞、游等,特别是动物走路动作与人的走路动作有相识之处(双脚交替运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汇编1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汇编1 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据此回答17 [2011·东城一练]17.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C [2011·杭州一检]14.“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B [2011·淮安一模]9.在综合考虑未来国内外、省内外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安徽“十二五”时期总体发展目标取向是: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指标增速位居中部前列。这种经济发展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尊重规律,实事求是②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③抓住重点,统筹兼顾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B [2011·南京一模] 25.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 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霹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①否定物质第一性②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③夸大思维的作用④正确揭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A [2011·苏北四市二调]26.下列格言、警句与“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相同道理的有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②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A [2011·西城期末]10.《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 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C.对世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D.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

人物行走运动规律

人物行走运动规律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 ●人物行走运动规律的引入 ★参考文献:动画师生存手册 关键点: ①行走动作的基本概念 ②写实人物行走完整步动态表现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行走动作的基本分析 动画大师肯·哈里斯说过这样的话:“要学好动画,第一件事情就是画行走。研究各种各样的行走姿势,因为行走差不多是最难画准确的。” 行走是一个向前扑并及时站稳不致摔倒的过程。我们向前移动时会尽力不让自己扑到,如果脚不着地,我们就会摔倒。行走就是这样一个控制摔倒的一系列过程。 人行走时,上身会向前倾,一只脚迈出去的同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就这样迈一步、站稳,迈一步、站稳,再迈一步、再站稳…… 一般人行走时脚尽可能少的离开地面,所以,脚趾头才容易撞上东西而绊倒。人行道上一个不起眼的裂缝有时也可能把人绊倒。 但是,所有人的行走的姿态都不同。天底下没有两个人的行走是完全一样的。演员通过他们

要扮演的角色的行走方式来了解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很多故事都藏在行走的方式背后。 我们经常会通过行走的姿势,来判断一个人的职业、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也可以通过他们的行走节奏和态势,来断定他今天的情绪怎样,是高兴、是抑郁,还是愤怒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特征,来了解人物的在性格。 人的行走的姿态各不同,但人行走的最基本的方式都小异,所以前辈动画大师们总结出一套既简单又容易掌握的行走动作,也就是最基本的行走运动规律,学生们懂得这些动作的基本规律,并熟练掌握相应的表现人物行走规律的动画技法,就能进一步根据剧情的要求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角色。 但由于人物的性格、体重和身高不同,行走的方式也会有不相同。个别人物的行走方式也会因情绪、速度、意图等的不同而改变。这些身体的和心里的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行走方式。下面先来了解人物行走的基本动作规律。 写实人物行走动态表现 二、写实人物行走完整步动态表现 正常人的行走,一般“行军式”的行走是12格,也就是半秒钟一步,一秒两步。“卡通式”的行走是8格,一秒钟走一步半。 上图说明:此图是一个正常的“行军式”的行走,12格。 ①胳膊与异侧的腿配合,保持身体平衡,产生力量。 ②往下时,加速释放出能量,重心起很大作用。我们的胳膊摆到最大位置。 ③跟步时只差1cm就能拌着脚趾。走路很自然的节约人体能量,因为我们尽量少地把脚抬离地面。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第一节 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图002)。 脚的(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图004) 的走(图005)

的走(图006) 的走(图007) 的走(图008) (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图013)。

作业一: 1、临摹“”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二: 1、临摹“”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三: 1、临摹“”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四: 1、临摹“”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五: 1、临摹“”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作业六: 1、临摹“”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

动画运动规律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①在《埃及王子》、《人缘泰山》、《小马王》等几部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动画片影片问世之后,人们加强了运动规律是动画影片的技术支撑的认识,不再把它作为二维动画独有的技术知识。尤其是《小马王》这不影片,它是在三维技术环境中完成的,在制作中吸收了大量的二维动画运动规律的经验。动作表演的完成基本上是在原画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当影片最终以二维动画的画面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三维制作的痕迹,这时,影片中角色动作表演的感染力就更强大了,可见,运动规律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修养。就像演员的表演素质一样,它不是机械的数据理论。它可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而调整工作方式或研究方法,哪怕就是在动作捕捉技术发明、推广之后,人们依然需要根据运动规律的知识来提高动作表演的质量。 ②原动画运动规律的经验包括:基本的运动规律和个性化的动作设计。在运动规律这门课程中,我们要讲解的就是常见动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围绕这些基本规律展开的常见的个性化表演,同时学会研究和总结运动规律的方式方法。因为运动规律是一门经验性较强的学科,它除了要求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通过不断地实验操作来加强基础知识的运用,在练习和创作中不断积累新的运动状态的规律和表现经验。通过对运动规律基础知识的分析,让学习者掌握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样才能具备真正的原动画制作和原动画动作设计的能力。 第二章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 动画的概念: ①在这门课程中,必须准备以下工具: ⑴动画用纸打孔机 ⑵动画用定位尺 ⑶拷贝箱 ⑷黑色铅笔和彩色铅笔 ⑸一面镜子和一支秒表 ②动画的工作流程: ⑴前期工作 ⑵中期制作 ⑶后期制作 ⑴前期工作包括:企划、剧本编写、形象设计、场景画面风格设计和分镜头剧本的绘制。 ⑵中期制作包括:镜头规格设计、原动画制作、背景制作和色处理。 ⑶后期制作包括:镜头合成、音效、特技处理和后期编辑。 ③工作进度表,是一部动画片进入实际制作后的时间进程安排与计划。 ④动画作品在制作的时候缺乏一般绘画创作的随意性,而是要求极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动画制作中的时间概念: ①所谓“动画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

浅析动画片制作中角色运动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浅析动画片制作中角色运动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对于动画作制作来说,自然流畅的动作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去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动画夸张、幽默的戏剧性,制作栩栩如生的动画角色则是更为重要的。要达到这些效果是离不开一些细节的运动规律,如弹性、重量以及预备动作,动画制作过程中制作富有弹性的动作、表现重量和压力的方法和如何使用预备动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动画制作者们在对电脑技术掌握的同时更需要注重运动规律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动画角色真正的活起来。 标签:动画;角色;运动规律;运用;制作过程 动画是一门运动的艺术,它所呈现的内容在荧屏播放时的即时声话运动中,动画运动规律的研究成为了动画创作者必备的修养。对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行走姿势,是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动物的行走动画中掌握其运动规律重点在于把握动物行走规律的各自特有的动态特点。 一、动画中运动规律的概述 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所谓运动规律,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的规律。动画艺术由来已久,从早期的比利时转轴圆盘动画到后来的传统手绘动画,人们巧妙地应用人眼1/8秒的视觉残留现象原理取得了动画领域的一次又一次进步,现代的电脑数字动画的出现,更是人类在动画这一艺术领域的飞跃性发展。而有史以来决定动画作品是否精良的重要判定标准一直未变,那就是作品的动态体现是否完美,简言之动画制作是否精良就在于动画运动规律是否精良。 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在时间上,动画片计算时间使用的工具是秒表。在想好动作后,自己一面做动作,一面用秒表测时间;也可以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测时间。对于有些无法做出的动作,如孙悟空在空中翻筋斗,雄鹰在高空翱翔或是大雪纷飞乌云翻滚等,往往用手势做些比拟动作,同时用秒表测时间,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脑子默算的办法确定这类动作所需的时间。对于有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动作,也可以采取拍摄动作参考片的办法,把动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这一动作在胶片上所占的长度,确定所需的时间;在空间上,所谓“空间”,可以理解为动画片中活动形象在画面上的活动范围和位置,但更主要的是指一个动作的幅度以及活动形象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作时,往往把动作的幅度处理得比真人动作的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默认分类2007-10-22 22:38:00 阅读7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 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