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doc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1

设计开发管理制度

1.总则

本文件规定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工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

3.职责

产品的设计工作由技术部设计组负责进行,由技术副总经理按设计评审程序组织设计评审。

4.实施步骤

4.1立项

4.1.1产品开发计划

a)公司技术副总组织编订新产品开发计划:

b)计划经总经理批准,由总经办以公司行政文件形式下达设计部门

4.1.2资料收集和调研

a)设计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设计人员收集、整理与具体产品相关的国内、国外

技术资料,必要时可进行调研;

b)指定专人将各类材料整理.汇总.

4.1.3项目建议书

a)设计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编写具体产品的项目建议书;

b)项目建议书内容见JS-7.3.1-02

c)项目建议书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即正式立项;

d)项目建议书一式四份:存公司总经办、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4.2设计策划

4.2.1建立项目组

a)设计部门负责人提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名单;

b)名单经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项目组正式组建;

c)项目组成员名单一式三份:技术副总、设计部门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

4.2.2设计任务书

a)设计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b)技术副总对设计任务书进行评审批准;

c)批准后的设计任务书下达设计部门,作为产品设计依据;

d)设计任务书一式三份: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

4.2.3设计开发计划

a)项目组负责人编制设计开发计划;

b)当计划需要进行调整变更时,项目组提出更改申请,经批准后重新制定计划;

c)计划一式三份:技术副总、设计部门负责人、项目组.

4.3方案设计

4.3.1方案设计评审

a)设计部门准备评审资料;

b)技术副总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并指定专人记录;

c)技术副总指定专人整理会议记录并编写评审报告;

d)评审报告一式三份: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

4.4技术设计

4.4.1设计人员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编写设计计算书。其内容包括:

a)计算目的;

b)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来源和公式符号说明等;

c)计算过程和结果。

4.4.2绘制总图及主要零部件图

a)项目组绘制总图,必要时,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其内容包括:技术设计依据和对设计任

务书中确定的有关性能指标、结构、原理情况的说明。

b)绘制主要零部件图。

c)总体设计与零部件设计人员之间相互以“技术通知”形式书面传递技术信息;

d)项目组负责人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4.4.3技术设计评审

a)设计部门准备资料;

b)技术副总经理召开评审会议,并定专人记录,

c)技术副总经理指定专人整理会议记录,并编写评审报告;

d)评审报告一式三份:技术副总、设计部门、档案室。

4.5工作图设计

4.5.1绘制全部工作图样,应符合JB/T 5054.2-2000《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的基本要求》的规定。

4.5.2进行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

4.5.2.1 分级原则

重要度分级,以按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关键特性: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降低产品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用户申诉的特性。

重要特性:如发生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用户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一般特性:如发生故障,仅对产品的外观等发生影响的特性。

4.5.2.2重要度分级内容

a )安全、环保要求

b )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c )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d )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e )焊接及铸、锻规定;

f )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g )外形、外观要求;

h )清洁度要求;

i )涂敷、包装、防护及储运等要求;

4.5.2.3 重要度分级级别符号与标注方法

a)级别符号

重要度分级级别符号见下表。

b)标注方法

标注在特性右侧,示例如下

例1:φ150mm

例2:屈服强度δ≥200N

/mm

[B]

例3:接触面积不小于80%[A]

例4:φ100±0.03 [A]

单独制订重要度分级文件时的表格形式及内容:

重要度分级表的表格形式及内容见表二:

分级级别用"√"分别标注在相应级别栏目内。

4.6结构工艺审查、会签

4.6.1 所有新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对从外单(+0.04)[A ](+0.016)[B]

位引进的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也要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4.6.2 结构工艺性审查由工艺部门指定产品工艺员进行。

4.6.3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

4.6.3.1 初步设计的审查

a)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和工艺性;

b)分析结构的标准化与系列化程度;

c)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4.6.3.2 技术设计阶段的审查

a)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进行平行装配和检查的可行性;

b)分析总装配的可行性;

c)分析装配时避免切削加工或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行性;

d)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在本公司加工的可行性;

e)分析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和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

4.6.3.3 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审查

a)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是否便于装拆;

b)各大部件拆成平行装配的小部件的可行性;

c)审查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和装配等工艺性。

4.6.4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

4.6.5 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

4.6.6 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由产品主管工艺师和各专业工艺师分

头进行。

4.6.6.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应为原图,并需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4.6.6.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填写"工艺性审核记录“”。

4.6.6.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较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图样,暂不签字,将产品图样和"产品结构工艺审查记录表"一并交回设计部门。

4.6.6.4设计者对提出意见的图样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图样再送交工艺部门复审并在"工艺"栏内签字。

4.6.6.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意见不一致,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后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公司技术副总裁决。

4.7标准化审查

4.7.1标准化审查由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进行。按照各级标准对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对设计人员是否正确贯彻标准,标准化人员负有监督把关、提出意见、要求修改的责任。

4.7.2 权限

4.7.2.1在下列情况下,标准化人员有权拒绝审查:

a)产品或部件的图样或设计文件不成套;

b)责任签署不完全;

c)编制粗糙,字迹潦草。

4.7.2.2有权要求设计人员对审查时发现的问题给予说明或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4.7.3 标准化人员与设计人员发生意见分歧时,由设计部门负责人或技术副总经理作出裁决。

4.7.4 标准化审查的要求

4.7.4.1 标准化审查在产品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各阶段均应进行。

4.7.4.2 所设计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规定:

a)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借用件,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

b)合理选用优先数系、结构要素等基本标准和原材料标准;

c)使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达到正确、完整、统一的要求。

4.7.5 标准化审查的范围及内容

4.7.

5.1 标准化审查的范围

凡新产品、整顿或改进的老产品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

4.7.

5.2标准化审查的内容如下:

4.7.

5.2.1设计任务书

a)内容是否符合企业标准的规定;

b)产品型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c)标准化综合要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4.7.

5.2.2产品标准、技术条件、说明书

a)内容及格式应符合有关企业标准的规定;

b)产品型号、基本参数、性能指标、寿命、可靠性、精度、包装、储运、标志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c)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的规

定。

4.7.

5.2.3各种设计文件

a)文件幅面格式、名称、代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签名量否齐全;

b)文件中的名称、术语、代号、计量单位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文件中引用

的标准代号、名称是否正确有效;

c)文件中的编号和叙述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文字是否正确清晰。

4.7.

5.2.4总图、装配图、外形图、零件图

a)选用的公差配合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b)是否标明了必要的外形尺寸、连接尺寸、安装尺寸;

c)是否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借用件、外购件;

d)标题栏、明细栏内容和填写方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e)图样幅面、格式、名称、代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责任签署是否齐全。’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规定

欢迎阅读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编制部门:科技信息部 版次号:A/0 生效日期:20160509

目录 修改记录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机构职责 (4) 第三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10)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附件.

修改记录 第一条为有效防范公司运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我司各项业务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金融信息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金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司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 第二章机构职责 第五条根据我司信息科技治理的要求,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公司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 对审 (八)每年审阅并向互金协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年度报告。 (九)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所需资金。 (十)确保公司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遵守经其批准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安排相关培训。

医疗器械设计开发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教学文稿

设计开发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定公司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的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新产品使用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医疗器械新品设计开发的风险管理。 3 风险管理职责分工 3.1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会议 由公司总经理跟管理层组成。公司的总经理办公会议和风险控制委员会对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进行裁决;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最后评审,宣布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 3.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公司新品开发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 3.3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 a)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b)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相关活动,包括设计开发和工艺研究后信息; d)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管理负责人汇报; e)组织新品开发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f)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4 风险管理小组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 a) 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b)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c)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 d)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剩余风险 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价; e)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 f)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 4 风险识别 公司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 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及传递,各种模式方案的选择与确定,各种要素资源的投入与配置,新产品生产及营销战略制定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的发生。因此,要成功进行新产品开发,就必须加强对新产品开发中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针对我司产品开发的方向,应对以下风险进行辨识: 1、技术风险。指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因素导致新产品开 发失败的可能性。技术风险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2、市场风险。指新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市场接受的时间、 市场寿命及市场开发所需资源投入强度等难以确定,而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可能性。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价格往往较贵,同时人们对新产品的质量、

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技术标准管理,推进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与服务规范。信息标准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数据管理平台、标准流程管理平台、标准知识管理平台。 第三条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准则先行、基础先行。信息技术标准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逐步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基础数据、数据交换和应用集成标准,促进标准工作与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的有效结合;建设统一的信息标准服务平台,提供全面的信息标准服务。 第四条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包括管理组织与职责,标准注册、立项、制订、发布、宣贯、执行、检查、复审。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信息技术标准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信息技术标准管理组织涉及质量节能部、信息管理部、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分公司、信息与计算机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各项目建设单位、信息标准制定工作组。 第七条质量节能部是公司标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技术标准的审批和发布。 第八条信息管理部是公司信息技术标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信息技术标准编制,组织信息技术标准的宣贯与实施,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指导各企事业单位信息标准工作。 第九条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分公司负责提供信息技术标准需求,提供相关业务数据,协助编制信息技术标准。 第十条信标委是公司信息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组织委员和专家对信息技术标准进行审核和表决,负责与相关信息技术标准组织的联络工作。信标委下设秘书处,承担信标委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各项目建设单位是信息技术标准制订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本项目的信息技术标准需求,按统一要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 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及其管理活动,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运行体系。 本办法所称重要信息系统,是指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信息系统。 本办法所称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及由其存储、传输、处理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活动。 第四条县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险评估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重要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由其行业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涉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由国家保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

第五条风险评估分为自评估和检查评估两种形式。 自评估由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或者使用单位自主开展。检查评估由县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开展,也可以由信息系统建设、运营或者使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标准和规范组织进行,双方实行互备案制度。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 第六条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域内重要信息系统目录,制定检查评估年度实施计划,并对重要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培训。 第七条江苏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为本省从事信息安全测评的专门机构,受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对从事风险评估服务的社会机构进行条件审核、业务管理和人员培训,组织开展全省重要信息系统的外部安全测试。 第八条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或者使用单位可以依托本单位技术力量,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风险评估服务机构进行自评估。 第九条重要信息系统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的,在设计、验收、运行维护阶段,均应当进行自评估。重要信息系统废弃、发生重大变更或者安全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进行自评估。

科技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确定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并遵照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特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文档。 第二条本文档适用于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活动。 第二章信息安全范围 第三条信息安全策略涉及的范围包括: 1.单位全体员工。 2.单位所有业务系统。 3.单位现有信息资产,包括与上述业务系统相关的数据、硬件、软件、服务及文档等。 4.单位办公场所和上述信息资产所处的物理位置。 第三章信息安全总体目标 第一条通过建立健全单位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制定适合单位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第四章信息安全方针 第一条单位主管领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信息安全会议,对有关的信息安全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第二条清晰识别所有资产,实施等级标记,对资产进行分级、分类

管理,并编制和维护所有重要资产的清单。 第三条综合使用访问控制、监测、审计和身份鉴别等方法来保证数据、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并加强对外单位人员访问信息系统的控制.降低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风险。 第四条启动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软件的日志功能,定期进行审计并作相应的记录。 第五条明确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责任,所有员工必须接受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等级培训计划,并定期对各个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考核。 第六条建立安全事件报告、事故应答和分类机制,确定报告可疑的和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的流程,并使所有的员工和相关方都能理解和执行事故处理流程,同时妥善保存安全事件的相关记录与证据。 第七条对用户权限和口令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对信息系统的非法访问。 第八条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数据备份定期进行还原测试,备份介质与原信息所在场所应保持安全距离。第九条与外单位的外包(服务)合同应明确规定合同参与方的安全要求、安全责任和安全规定等相关安全内容,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保证对协议安全内容的执行。 第十条在开发新业务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安全需求,并严格控制对项目相关文件和源代码等敏感数据的访问。 第十一条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

研发部门管理制度 (2)

系统研发部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公司系统研发部门工作管理,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加强研发各流程环节的规范性,特制定系统研发部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保证日常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让开发中各个环节更紧凑,更可控,需要尽可能实现软件研发部项目管理的正规化,工作过程的流程化,以便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达到项目能按质按量按期交付的目标。 1、软件开发总体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2、项目管理涉及产品立项、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 3、软件工程涉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产品发布、产品维护、项目总结。 第二章、阶段成果 根据软件工程的过程理论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流程,并规定了各个重要环节需要提交的交付物。 1.立项:项目立项报告、市场需求文档(MRD)。 2.需求分析:产品需求文档(PRD)、产品Backlog、项目开发计划、项目风险分析清单。 3.系统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文档、模块详细设计文档等。 4.软件实现:Sprint Backlog、源代码、单元测试代码、模块测试代码、源代码说明或者 注释、复盘报告。

5.系统测试: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报告。 6.产品发布:产品使用手册。 7.产品维护:产品维护记录、用户反馈记录。 8.项目总结:提交客户方的项目总结。 软件过程成果表:

第三章、岗位设置

第四章、项目立项 1、产品经理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确认产品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立项,立项需提供《项目立项报告》《市场需求文档》。 2、产品立项通过后,系统研发部门根据项目对资源的需求成立项目开发组,指派研发经理,由部门和研发经理共同来确定具体项目配置、知识技能要求、团队成员及团队的角色等。第五章、项目计划与监控 1、以项目为单位,研发经理负责编写整个项目的《项目开发计划》、《项目风险分析清单》,由测试经理针对项目编写《项目测试计划》。以上文档需提交部门进行评审。 2、在整个项目研发过程中,研发经理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和完成情况,调整人员分工和安排,测试经理负责组织人员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跟踪管控。 第六章、需求分析 1、产品经理在立项时提供《项目立项报告》《市场需求文档》,研发经理组织项目组对需求进行分析汇总,梳理用户的业务流程和详细的功能定义,并最终形成《产品需求文档》、产品Backlog文档。

信息技术公司管理制度

X X 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规章制度 前言 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公司)的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部门。此制度是公司各部门正常运行的行为规范。公司的每位员工都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之下。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起草,总经理签署。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董事会决定方可修改、增加或废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制度共分六编: 第一编:组织规程 第二编:行政管理制度 第三编:人事管理制度 第四编: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编组织规程 组织指公司内部的具体形式,是公司行为的载体和执行者。公司组织结构的制定是公司依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司各项工作及时落实的保障。公司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需要。 本编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公司部门设置及基本工作职责 第二章总经理职责 第三章副总经理职责 第四章技术总监职责 第五章市场产品总监职责

第一章公司部门设置及基本工作职责 公司的负责人为总经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均由总经理任命。具体设置如下图: 一、董事会职责 1、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3、审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

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方案; 7、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二、综合管理部基本工作职责 1、行政事务: ⑴ 拟定公司行政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⑵ 公司会议管理; ⑶ 档案管理; ⑷ 印章管理; ⑸ 合同管理; ⑹ 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采买和管理; ⑺ 车辆管理; ⑻ 消防、安全卫生管理; ⑼ 资产管理; ⑽ 公司经营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管理; ⑾ 公司对外关系管理; ⑿ 公司各项年检工作; ⒀ 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形象策划; ⒁ 完成总经理及副总经理交办的其他任务。 2、人事管理事务: 综合管理部的人事职责是负责公司各级员工的聘用、考核、监察、调动、离职、社会保险等。具体职责如下: ⑴ 组织拟定公司各机构的人员编制计划; ⑵ 负责公司各职位薪酬规划、福利制度制订与修订; ⑶ 负责公司人员选聘、考核、监察、调动等工作; ⑷ 对拟招聘的公司人员进行面试调查,并办理有关入职手续; ⑸ 办理人员任免、调薪、迁调、奖惩等各项事务; ⑹负责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请假等工作;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80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正式样本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

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 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职责 1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确定重大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XX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总则 为XXXX银行有效防范银行运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我行各项业务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营口沿海银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本管理办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我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我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我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机构职责 根据我行信息科技治理的要求,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确认并落实整改。每年审阅并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年度报告。 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所需资金。 确保银行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遵守经其批准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安排相关培训。 确保本法人机构涉及客户信息、账务信息以及产品信息等的核心系统在中国境内独立运行,并保持最高的管理权限,符合银监会监管和实施现场检查的要求,防范跨境风险。 及时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告本机构发生的重大信息科技事故或突发事件,按相关预案快速响应。 配合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做好信息科技风险监督检查工作,并按照监管意见进行整改。 履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其他相关工作。 我行应设立分管信息科技的副行级领导,直接向行长汇报,并参与决策。副行级领导的职责

风险管理制度18533

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1.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规避和把控企业 经营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包括经营决策 风险、产品设计开发风险、产品质量和生产及服务提供等全过程。 2.2本制度对上述过程风险的识别和实施管控,作出了具体要求。 3、职责 3.1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对企业科研生产经营战略决策风险和法律风险实施识 别和管控。 3.2公司办是公司管理层的办事机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归档管理,并 承担公司最高管理层实施科研生产经营决策风险的疏理并形成文件。3.3生产技术科负责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营运风险的识别与管控。 3.4生产科负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营运风险的识别与管控 3.5质量科负责产品实现过程质量风险和产品交付质量风险评估和管控。3.6销售科负责与顾客有关过程风险及外包(协)及物资采购活动中的市场风 险识别和控制。 3.7财务科负责财务资金管理风险识别与管控。 4、引用文件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1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工作细则》(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工作秘书处2015年8月版) 5、风险定义 风险,即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影响是指偏离预定期,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风险一词有时在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使用即“危机”,也可在正面影响的可能性使用,即“机遇”。 6、基于风险思维,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 6.1公司领导层风险识别 6.1.1公司管理层应对风险识别与评估时,应基于组织层面(管理层)组织内部的 过程(包括管理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树立基于风险思维,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风险,降低风险或者减缓风险的思想。 6.1.2公司管理层应基于风险核心系统,随时掌控质量、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持 续提高战略决策,建立并履行经济责任、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开展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6.1.3管理层应在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策划时识别战略决策和法律方面风险,洞 察预期结果方面做出描述。包括企业发展规划、组织范围、产品方向(项目)、实现过程及资源投入进行组合性风险评估,以组合性做出表达。 6.2质量科 6.2.1质量科应对质量风险进行识别,包括质量文化风险、质量战略风险、产 品符合性风险、过程监视、测量风险等方面实施识别与评估。 6.2.2质量信息风险来源于内部和外部,质量部应收集相关质量信息,用基于 风险思维方式,实施汇集、分析,形成文件信息进行传递,以求实施风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管理制度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管理制度 1、认真制定本校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将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统筹安排。 2、建立健全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常规管理程序,建立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应用、维护、培训和教研工作日志,并科学整理归档。 3、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负责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安排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且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现代教育装备专职或兼职管理员,并保持管理员工作岗位的相对稳定,管理员人数可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要酌定。学校应将管理员纳入教师行列,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其教育教学工作年度考核成绩的依据。 4、学校现代教育设备和资源必须建立明细登记账簿,并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范围。要有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设备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失职造成的损失,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建立设备资源使用登记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保持设备良好性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6、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足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纳入教学工作考核指标。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7、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培训,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努力培养具备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8、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学期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作为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日常运行、设备维护和教学资源添置以及教师相关培训,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1/ 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实施日期: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 a) 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b)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 c)主持公司风险管理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 程持续有效; d)对公司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e)对分厂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分厂技术厂长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 3.3 公司质量部 a) 编制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b)通过内审、日常检查等形式,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3.4 分厂技术厂长 a) 对本单位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b)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 c)批准风险管理计划; d)批准产品风险管理报告。 3.5 分厂技术质量部 a) 指定各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 b)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3.6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 a) 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 b)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相关活动,包括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d)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分厂技术负责人汇报; e)组织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f)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6 风险管理小组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 a) 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b)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c)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 d)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 接受性进行评价; e)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 f)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 3.7 产品负责人 对已上市产品,分厂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风险管理(简称“产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a) 收集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b)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对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评价是否有新的或不可接受的风险出现; c)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d)更新风险管理报告。 4 管理要求 4.1 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a)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合公司可 接受性准则(4.2),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产生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收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附件5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属各单位、承包商及外来人员。 3 职责 3.1 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风险评价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 长,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 公司安委会成员分别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成员。 3.3 安全部是公司风险评价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 公司内的隐患,考核、验收各单位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3.4各单位主管是本单位风险评价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生产活动的危害识 别和风险评价,负责各级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 3.5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了解掌握风险评价方法、范 围、准则及防范措施。 4 控制程序 4.1 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由安全部及相关管理部门、车间安全员和有经验 的工人担任。 4.2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 件的机构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每三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且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对企业危害识别的充分性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4.3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根据国家政策、周边环境、安全评价报告、安

全生产标准化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分类分级、重点部位及关键岗位,绘制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同时编制管控手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实施,制作公告栏、告知卡,配备并保证救援设施,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3.1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应随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从国家或当地政府公告中获得与该企业有关的国家或当地政策的变化情况。 (2)从地方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检查情况中获取相关信息。 (3)定期视察周边环境,以获得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周边环境复杂的企业,建议至少一个月视察一次;周边环境较复杂的情况建议至少每季度视察一次;周边环境简单的企业建议至少每半年视察一次。) (4)本企业使用的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情况。 (5)本企业人员管理的变化情况。 (6)气候变化情况。 (7)公司使用的安全标准的修订情况。 (8)事故或未遂事故之后。 以上所列8条信息,其中一条信息发生了变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其变化情况、结合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4.3.2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不 产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继续收集相关信息。 4.3.3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产 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影响结果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类、风险分级、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重新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完善管控手册、企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公告栏、告知卡、救援设施等。5.相关文件 5.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 6.相关记录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北京国都信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

前言 本程序所规定的是北京国都信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可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本程序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文件,以便指导本部门的实施操作。 本制度自实施之日起,立即生效。 本制度由北京国都信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信息管理部起草。 本制度由北京国都信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信息管理部归口管理。

1目的 为规范北京国都信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以下简称“本公司”)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定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全面覆盖信息安全风险点,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并持续改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信息管理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应用及活动。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 信息管理部作为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必要的程序并维持其有效运行,制定信息安全相关策略、制度、规定,对信息管理活动各环节进行安全监督和检查,信息安全培训、宣传,信息安全事件的响应、处理及报告等工作。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全行信息安全策略的执行和推动。 5管理规定 5.1信息安全管理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内容应覆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相关的所有风险点,包括用户管理、身份验证、身份管理、用户管理、风险评估、信息资产管理、网络安全、病毒防护、敏感数据交换等内容。 5.2信息管理岗位设置 为保证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设置信息管理部岗位分工及职责时,应全面考虑信息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及责任划分,制定详细的岗位分工及职责说明,对信息

管理人员权限进行分级管理,信息管理关键岗位有设置AB 角。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关键区域或部位的安全管理员符合机要人员管理要求,对涉密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 5.3信息安全人员管理 5.3.1人员雇佣安全管理 信息管理人员的雇佣符合如下要求: 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达到本公司要求; 详细审核科技人员工作经历,信息管理人员应无不良记录; 针对正式信息管理人员、临时聘用或合同制信息管理人员及顾问,采取 不同的管理措施。 5.3.2人员入职安全管理 在员工工作职责说明书中除了要说明岗位的一般职责和规范以外,还要加入与此岗位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具体内容参看各个安全管理规范中的适用范围部分。人员入职必须签订保密协议,在人员的入职培训内容中应该包括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解释和技术培训。 5.3.3人员安全培训 根据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需求、从业者本身的实际能力以及从业者所面临信息安全风险,确定培训内容。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培训需求组织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项目、主要内容、主要负责人、培训日程安排、培训方式等,培训前要写好培训方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培训后要进行考核。 5.3.4人员安全考核 人事部门对人员进行的定期考核中应该包括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5.3.5人员离职安全管理 本公司人员离职手续中应该包括如下安全相关的内容:

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建立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激励机制,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产品质量,特制定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项目。 3、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小组的设立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实施及控制的过程,以保证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项目负责人由公司主管领导或技术副总直接指定。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保证项目目标与公司经营目标相一致; ?对公司分配给项目的资源进行适当管理,保证资源充分利用; ?负责策划项目具体工作计划; ?负责项目的技术工作,包括产品和工艺方案的确定、文件的校对、各阶段的评审、各种新品资料的准备等; ?按项目具体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对项目的总体进度负责。

项目负责人的权力 ?有权指挥项目小组成员完成与项目相关的工作; ?有权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权对项目涉及到的各部门提出考核建议; ?有权制定项目奖励的分配方案。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素质 ?有管理经验,是一个精明而讲究实际的管理者; ?有个性魅力,使项目组成员快乐而有生气; ?有全流程的丰富的工作经验; ?具有创造性思维; ?具有灵活性,同时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项目小组 项目小组成员由项目负责人和研发副总提名组成,可包括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质量部、客服部、采购部、生产部等部门人员。 4、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三个阶段 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 项目的确定需包含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陈述(对项目交付成果、工期、预期成本或人力进行高层次的描述) ?项目回报(包括商业案例或投资分析的回报) ?使用中的信息或客户需求 ?对项目范围进行定义,列出所有预期的项目成果 ?成本和时间预算目标 ?重大困难和假设 ?描述该项目对其他项目的依赖 ?高风险、所需的新技术、项目中的重大问题 项目计划 进度控制主要是监督进度的执行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错误。在控制中要考虑影响项目进度变化的因素、项目进度变更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因素、进度表变更时应采取的实际措施。 项目开始后项目负责人要建立一个“工作日志”,完整、准确记录自己时间是怎样花费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团队成员都要养成写“工作日志”的良好习惯。对于有些问题,不能靠回忆来讲做了些什么,因为“想象”和“现实”常常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时会完全不同。在通常情况下,每周项目负责人要向技术副总汇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记录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时间间隔不要太短,防止产生负面效应;二是不要在一个时间周期结束之后再去填写,防止记录结果带有

科技信息管理制度

科技信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顺应重视我局科技信息管理、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局机关各部门、各供电所、各变电所。 第二章科技项目管理 第三条科技项目是指:局各部门及基层单位所开展的,为局技术生产、科技进步服务,具有一定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及开发项目。 第四条局科技项目由生产计划部管理,具体负责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管理及项目结题验收。 第五条科技项目的申报和立项: (一)局各部门申请科技项目,须在每年十月底以前,向生产计划部提出书面申请,原则上逾期不予受理。 (二)各部门申报科技项目时,应结合本部门实际科技能力向生产计划部申报。 (三)属局规划项目、上级下达项目,可在征求承担单位意见基础上,由局直接立项下达。 (四)对于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上一年度科技项目的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予立项新的科技项目,同

一负责人一般不得负责两个以上科技项目。 (五)科技项目申报时,申报单位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1、科技项目计划表; 2、项目概算表; 3、必要时提供项目意义、业内技术现状说明及预可行性报告; 4、以上内容的电子文件。 (六)局于每年初召开有关领导及相应部门及专家参加的项目论证会,在生产计划部调研意见基础上,确定当年科技项目,一般于每年第一季度前下达科技项目立项计划。 (七)对于上级下达及跨年度未完成的科技项目,凡需局新拨、增拨经费的,均按以上科技项目立项程序申报;无需新增经费的,每年只须将项目进度情况报生产计划部汇总备案。 第六条科技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一)科技项目计划下达后一个月内,项目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进度计划、技术路线、详细预算等),报生产计划部审核(必要时要求补充、修改或组织专题审查),由生产计划部部长审定后,书面通知承担单位正式实施。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实施方案的,项目立项予以取消。 (二)科技项目实施中的费用管理:对于不设财务的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各信息系统管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及上级信息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包括网络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公司网络的安全管理,应当保障网络系统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公司网络安全的活动: 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公司网络从事危害公司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 2、对于公司网络主结点设备、光缆、网线布线设施,以任何理由破坏、挪用、改动。 3、未经允许,对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4、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共享文件和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5、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6、利用公司网络,访问带有“黄、赌、毒”、反动言论内容的网站。 7、向其它非本单位用户透露公司网络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8、其他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行为。 第三条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网络的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对本单位单位所属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中心。 第四条连入公司网络的用户必须在其本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一经发现个人计算机由感染病毒等原因影响到整体网络安全,信息中心将立即停止该用户使用公司网络,待其计算机系统安全之后方予开通。 第五条严禁利用公司网络私自对外提供互联网络接入服务,一经发现立即停止该用户的使用权。 第六条对网络病毒或其他原因影响整体网络安全子网,信息中心对其提供指导,必要时可以中断其与骨干网连接,待子网恢复正常后再恢复连接。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编制部门:科技信息部 版次号:A/0 生效日期:20160509

目录 修改记录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机构职责 (5) 第三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11) 第四章信息安全 (13) 第五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 (19) 第六章信息科技运行 (21) 第七章业务连续性管理 (24) 第八章外包与审计 (25) 第一节外包 (25) 第二节审计 (29) 第九章附则 (31) 附件 (32)

修改记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范公司运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我司各项业务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金融信息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金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司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我司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四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我司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我司

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机构职责 第五条根据我司信息科技治理的要求,法定代表人是本机 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管理办法的贯彻 落实, 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公司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