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陆羽与《茶经》练习题

22 陆羽与《茶经》练习题
22 陆羽与《茶经》练习题

22 陆羽与《茶经》

1、比较后选词语填空

剪煎

()茶()纸()熬

舀滔

()水波浪()天

吭坑

()道不()声不()人

2、读拼音写词语

zhuīsùkēng shēng jiān chájīng’èbùyǐyǎo shuǐ

( ) ( ) ( ) ( ) ( )

3、补充词语

源远()千载()如火()()利禄

一衣()忍俊()巴山()()露宿

4、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⑴()陆羽对茶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茶圣”。

⑵陆羽()精通茶艺,()博学多才。

⑶茶和茶文化()在中国绵延发展,()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⑷人们()提起茶文化,()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

5、火眼金睛

掂()谦()坑()箭()惦()歉()吭()剪()踮()嫌()炕()煎()

6、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⑴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介绍了茶文化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________的生动故事,讲述了他、、等三件事,赞扬了他那清茶一般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叶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⑵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A 、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

B、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①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②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7、快乐阅读

二十一岁那一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嗮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的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详细地记入“茶记”。他还细心的将各种茶叶制作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经过了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

年,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

1“风餐露宿”、“日嗮雨淋”说明了;

2 “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说明了

;“请教”表明了陆羽的态度。

1 一系列详实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陆羽为了

2 “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的顺序能不能改变?为什么?

陆羽与《茶经》

第22课陆羽与《茶经》 一、一锤定音(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uò()bé() 追溯.博.学 sù()bó() pēnɡ()qiǎn() 烹.茶潜.心 hēnɡ()qián() 二、我要把字写漂亮。 jiān yǎo kēnɡ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嫌()╱吭()╱煎()╱增() ╲谦()╲坑()╲剪()╲赠() 四、反义词。背靠背。 丰富——( ) 偶然——( ) 忠厚——( ) 拒绝——( ) 细致——( ) 提高——( ) 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词语)。 1.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 2.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 ) 3.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4.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六、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1.人们要追溯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 )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 2.世博会( )不同凡响,虽然我们只是待了短短两天的时间,但是长长的队伍足以感受其火爆程度。 3.“哦!”我恍然大悟,“墙壁( )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4.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 )天下。 5.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国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 )的日本茶

道。1 6.爷爷是村里( )的兽医。 七、句子大观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军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改成转述句) 2.陆羽精通茶艺。陆羽博学多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因此,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改为“把”字句) 八、阅读欢乐岛。 二十一 ...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记”。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 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 ...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又过了五年,经 增补修订的《荼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 ...岁了。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 十六 ..年。 1.解释下列词语。 游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描写陆羽艰辛困苦的句子。 3.从文中加点的数据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九、课外阅读我来试。 李时珍与他的著作 我国明朝的李时珍,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 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 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

陆羽茶经译文

陆羽《茶经》译文 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周世平译注 茶经卷上 一之源(有关茶的源流) 茶树是原产在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树高一、二尺,至数十尺。在巴山和三峡一带最粗的茶树要两人合抱,只有将它的枝条伐下后才能采叶。茶树的树形象瓜芦、叶子像栀子、茶花象白色的蔷薇、种子与棕榈树的种子很相似、其柄蒂像丁香、树根如胡桃。[瓜芦树生长在广州一带,与茶相似,叶苦而涩。棕榈与蒲葵类似,其种子与茶子相似。胡桃与茶的根皆属深根性,向下生长直达石砾层,苗木才能向上抽长。] “茶”字,从字源上说,或从属于“草”部,或从属于“木”部,或既从草又从木。[从草写作“茶”,出于《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写作“槚”(jiǎ贾),出于《本草》;草木兼从写作“茶”,出于《尔雅》。] 茶的俗名各地有不同的称谓,一是称作“茶”,二是称作“槚”,三是称作“”(shè设),四是称作“茗”,五是称作“荈”(chuǎn喘)。[周公说:槚就是苦茶。西汉杨雄说:川西南的人把茶叫作。东晋郭弘农说:早采的叫茶,晚采的叫茗或叫荈。] 适应种植茶的土壤,以间杂有风化石碎末的地方最好,夹砂石的砾壤就差一些,而生黄土用来种茶则更差一些。 凡种植茶树,培育管理工作不仔细,技术掌握不当,种植后很少生长茂盛。如果按照种瓜的方法种植,经过三年就可以采茶了。 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最好,在园圃中种植的就较差。生长在向阳山坡并有林木遮阳的茶树,其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则较差;形如春笋的最好,短小的芽则差;叶片还没有完全展开,或叶缘卷曲的品质好,嫩叶初展时平铺摊开的差。如果茶树生长在背阳的山谷阴地,不值得采摘,因其性质凝滞,饮后可能容易引发疾病。 茶的功用因为性凉至寒,其性味作为饮料,最适应哪些气质高尚、清静澹泊、生活简朴的人。若有人感觉体热、口渴、闷燥、头疼、眼睛倦涩、四肢无力或全身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几口茶,可与醍醐甘露相媲美。但是如果采茶不适时,制茶不精细,并混杂有其他杂草、败叶,这样的茶喝了是会生病的。 茶的这种忧患与负担和服用人参一样。人参以上党出产的为最好,百济、新罗的为中等,高丽的为下等;而济州、易州、幽州、檀州出产的品质最差也无疗效。情况不仅如此,假若误将荠苨当人参服用,则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关于用人参的比喻,喝茶之所以也会有不适宜的道理就可以明白了。 二之具(有关采制茶的工具)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间苯二酚反应,在酸的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2.α—萘酚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糖在浓的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其糠醛的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3.菲林试剂和本尼迪凯特氏法检验糖的原理是什么? O沉淀。它们都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还原成红色或者黄色的Cu 2 4.何谓纸层析法? 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的分层层析法。 5.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纸层析法形成的纸层析图谱上,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影响Rf值的因素有: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6.怎样制备扩展剂? 扩展剂是4份水饱和的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ml和5ml冰醋酸放入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漏斗中的则为扩展剂。 7.层析缸中的平衡剂的作用是什么? 平衡剂起到使纸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使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8.通过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实验你掌握了几种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他们 的原理是什么?

四种: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 (1)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 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2)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物质。(3)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色的硝醌酸钠。(4)考马斯亮蓝G250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在酸性溶液中,其以游离态存在呈现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为蓝色。 9.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及其应用的意义?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指导工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10.什么是酶反应的最适PH?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 pH 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 PH。PH过高、过低都会使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 11.什么是酶的活化剂? 指能够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提高的物质。 12.什么是酶的抑制剂?与变性剂有何区别?本实验结果如何证明酶的专一性? 指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使变性的物质。区别:酶的抑制剂不会使酶发生变性,而酶的变性剂会使酶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酶的专一性证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淀粉和蔗糖中分别加入有活性的淀粉酶和蔗糖酶后,两者均产生了还原性的糖,与本尼迪凯特试剂反应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而其他的条件下均没有还原性糖的的产生,进而说明了酶的专一性。(答题时可以详尽的描述) 13.何谓碘值?有何意义?

陆羽与茶经》教案

陆羽与《茶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高兴)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还有个谜,也很有趣,谜面为: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 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谜底为:茶叶。)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一杯清茶,漂亮吗(点击打开图片) 2.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到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人们尊称陆羽为——(茶圣。)人们为什么称陆羽为“茶圣”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2. 陆羽与〈茶经〉(板书课题)来,把题目读两遍。 3.课文讲了陆羽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三件吗1、辨别江水2、撰写《茶经》3、推广茶艺 二、品读课文,了解传奇事迹,感受精神品质

(1)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呢 他能把装在一个瓶子里的水分辨出哪是南零水,哪是临岸江水,太神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快速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陆羽动作的词和他所说的话。(2分钟) (3)你来说说,你找出了哪些表示陆羽动作的词(舀、看、掂、倒、扬)(如没有找全,再叫另一同学补充) (4)那陆羽说了什么话呢 1.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舀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2.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3.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指导学生朗读。试读1、2句,想想该读出陆羽怎样的语气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得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读出对陆羽的敬佩之情)(4)文中除了陆羽、军士,还有李季卿的语言描写,下面我们分角色把这部分内容读一遍,谁来扮演陆羽( )、军士( )、李季卿( )(其他同学读旁白) 质疑:为什么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师小结:陆羽潜心研究茶艺,对茶、对水都了然于心,即便在同一个瓶子中,也能准确地分辨出南零水与临岸江水,其茶艺真是了不得,难怪被称之为“茶圣”。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1.陆羽被称为“茶圣”还因为——他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着——《茶经》。 谁来说说《茶经》这部书记述了哪些内容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完整版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三、教学准备: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介绍陆羽的资料。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读、去感悟。 二、细读品味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语句写到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2.默读第四句话,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辨别江水 (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陆羽辨别江水这件事(2-8自然段) (2)学生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从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 课件出示: (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3)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衷的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句话) (4)质疑:为什么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生物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题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题答案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答;电泳时点样端应靠近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为8.6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作用,为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3.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的电泳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8.6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4.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因素?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对同一种物质来讲Rf是一个常量。 5.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吗?一般用什么试剂?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因为蛋白质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去掉引起盐析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解;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6.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7.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沉淀和变性有什么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

生物化学思考题

《生物化学》思考题 蛋白质 一、名词: 氨基酸及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及四级结构;电泳;蛋白质分子病;别构效应;蛋白质变性作用;肽与肽键;N-端与-端;AA殘基; 二、简答题 1、中性、酸性及碱性氨基酸有哪些? 答:20种氨基酸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为3种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2种;其他15种为中性氨基酸。 2、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有哪些? 答:氢键、盐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引力等是稳定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一级结构中的化学键有肽键和二硫键。 3、蛋白质在非等电点时不易形成凝集沉淀的的原理; 答:一是水化层,蛋白质表面带有亲水基团,形成水化层,使蛋白质颗粒相互隔开,不易碰撞成大颗粒;二是蛋白质在非等电时带有同种电荷,使蛋白质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不致相互凝集沉淀 4、指出下面pH条件下,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即正极,负极,还是保持原点?(1)胃蛋白酶(pI 1.0),在pH 5.0;(2)血清清蛋白(pI 4.9),在pH 6.0;(3)α-脂蛋白(pI 5.8),在pH 5.0和pH 9.0; 答:(1)胃蛋白酶pI 1.0<环境pH 5.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2)血清清蛋白pI 4.9<环境pH 6.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3)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5.0,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 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9.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三、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答: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伴随着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的本质:分子中各种次级键断裂,使其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的状态变成松散无序的状态,一级结构不破坏。 蛋白质变性后的表现:①?生物学活性消失;②?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下降,黏度增加,紫外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的作用敏感,易被水解。 蛋白质由于带有电荷和水膜,因此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破坏了蛋白质的水膜或中和了蛋白质的电荷,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沉淀机理: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表面的净电荷。 蛋白质的沉淀可以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蛋白质的结构未发生显著的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天然性质。如盐析或低温下的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蛋白质。 (2)不可逆沉淀: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不再能溶于原溶剂。如加热引起蛋白质沉淀,与重金属或某些酸类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生物化学实验题目

实验一胆固醇的提取2012-11-15 16:20:00 生物师范班题目 1.比色法测定样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被测样品必须要有颜色。 2. 胆固醇含量在多少范围时,与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400mg/ml范围内。 3.在提取胆固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加无水乙醇? 促使蛋白质沉淀。 4.在试管中加入1ml磷硫铁试剂,会产生什么现象?(至少写2点) 产生紫红色化合物。产生热量。 5.在无水乙醇中加磷硫铁试剂时,正确的加法是什么?将产生什么现象?请准确描述 该现象。 沿管壁慢慢加入。溶液分层。上层是无水乙醇,下层是磷硫铁试剂。 1. 胆固醇提取过程中,无水乙醇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 目的是使蛋白质以分散很细的沉淀颗粒析出。 2.我们用比色法测定胆固醇含量的仪器名称是什么? 分光光度计 3. P-S-Fe试剂配置时,能用稀硫酸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FeCl3本身是亲水性物质,稀硫酸中含有水,会降低P-S-Fe试剂的浓度,从而导致反应不能发生。 4.请简述移液枪的使用步骤。 根据所要吸取的溶液的体积选定合适量程的移液枪。 调好量程。 插枪头。 吸取液体。 将移液枪的量程调至最大。 5. 请简述0.08mg/ml胆固醇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 准确称取胆固醇80mg,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100ml 将贮液用无水乙醇准确稀释10倍既得。

实验二总糖和还原糖测定2012-11-15 16:20:00 生物师范班 1. 请写出还愿糖与非还原糖结构的不同之处 拥有自由的醛基和酮基 2. 对没有还原性的糖,用什么方法进行糖含量的测定? 酸水解的方法将非还原性的糖降解呈还原糖。 3. DNS之所以能和还原糖反应,是因为其结构中含有__________? 硝基 4. 如果将DNS和其与还原糖反应的产物同时进行比色,谁的A值更大?为什么? 产物的更大,因为产物生成棕红色,颜色越深,吸光度越高。 5. 还原糖提取过程中,为什么要离心两次? 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还原糖全部提取出来。第二次洗涤沉淀。 海洋技术班 1.单糖都是还原糖吗?为什么? 是的,因为有自由醛基和酮基 2.为什么能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量? 因为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 3.DNS的全称是? 3,5-二硝基水杨酸 4.总糖提取过程中,碘液的作用是什么? 确认淀粉水解完全。 5.请简述标准曲线的作用。 通过标准曲线来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_张丽萍

1 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 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 )、羰基(C O )、羧基(—COOH )、巯基(—SH )、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 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2 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 端、C 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 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2,4―二硝基氟苯(DNFB 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2,4―二硝基氟苯(2,4―DNFB )反应(Sanger 反应),生成DNP ―多肽或DNP ―蛋白质。由于DNFB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 ―氨基酸衍生物,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② 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 ―Cl )反应生成DNS ―多肽或DNS ―蛋白质。由于DNS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强烈的荧光物质DNS ―氨基酸,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③ 苯异硫氰酸脂(PITC 或Edman 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 )反应(Edman 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 ―末端的PTC ―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的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 ―末端氨基酸后剩下的肽链仍然是完整的。 ④ 氨肽酶法:氨肽酶是一类肽链外切酶或叫外肽酶,能从多肽链的N 端逐个地向里切。根据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释放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按反应时间和残基释放量作动力学曲线,就能知道该蛋白质的N 端残基序列。 (2)C ―末端测定法:常采用肼解法、还原法、羧肽酶法。 肼解法:蛋白质或多肽与无水肼加热发生肼解,反应中除C 端氨基酸以游离形式存 在外,其他氨基酸都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酰肼化物。

《陆羽与茶经》教学反思

《陆羽与茶经》教学反思 本周教学内容: 1、六年级语文22课《陆羽与茶经》 2、作文练习:《学海拾贝——回忆小学生活》。 教学反思: 本周讲的两篇课文,第一篇是说明文,第二篇为记叙文。 20课《陆羽与茶经》: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名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陆羽的画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陆羽与《茶经》。 简介激趣:《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在学生对陆羽和《茶经》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再按照学习提纲的步骤进行,,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归纳汇总——练习巩固、评讲反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让学生对一堂课进行总结,既总结学到的知识,又总结学习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了对课文的讲解,又用一课时处理相关习题,及时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作文练习:《学海拾贝——回忆小学生活》

1、在毕业之际,回忆一下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试回忆其中令你难忘的 几件事,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伤心的……; 2、分别以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选择四件有意义的事,精心构 思 (提示:喜——高兴怒——生气哀——伤心乐——愉快) 3、写出写作提纲,按小组说“说作文”; 4、按要求按要求打草稿,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相结合; 5、抄誊在作文本上。 不足之处: 1、对陆羽、《茶经》介绍的过多,占去了课堂一半的时间,后面的学生活 动、教师讲解,闲的时间不足,没有完成预定目标; 2、学生自学能力还需引导,抓不住重点,缺乏分析能力; 3、生字、新词重视不够,听写效果不好。 纠正措施: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课堂,把握好学生; 2、每节课抽出一定时间,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让学生重视起来,并 养成习惯。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 考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pI; 2、层析; 3、透析; 4、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5、蛋白质变性; 6、复性; 7、Tm 值; 8、同工酶; 9、Km值; 10、DNA变性;11、退火;12、增色效应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 A、双缩脲反应 B、凯氏定氮 C、紫外吸收 D、羧肽酶法 2、下列哪组反应是错误的() A、葡萄糖——Molish反应 B、胆固醇——Libermann-Burchard反应 C、色氨酸——坂口(Sakaguchi)反应 D、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3、Sanger试剂是() A、苯异硫氰酸 B、2,4-二硝基氟苯 C、丹磺酰氯 D、-巯基乙醇 4、肽键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A、215nm B、260nm C、280nm D、340nm 5、下列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A、色氨酸的吲哚基 B、酪氨酸的酚环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半胱氨酸的硫原子 6、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 A、在一定pH值条件下所带的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7、蛋白质用硫酸铵沉淀后,可选用透析法除去硫酸铵。硫酸铵是否从透析袋中除净,你选用下列哪一种试剂检查() A、茚三酮试剂 B、奈氏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Folin-酚试剂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一级结构改变 B、亚基解聚 C、空间构象破坏 D、辅基脱落 9、用生牛奶或生蛋清解救重金属盐中毒是依据蛋白质具有() A、胶体性 B、粘性 C、变性作用 D、沉淀作用 10、有关变性的错误描述为()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第三章氨基酸 提要α-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当用酸、碱或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时可获得它们。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但碱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是D型和L型的消旋混合物。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基本氨基酸只有20种。此外还有若干种氨基酸在某些蛋白质中存在,但它们都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由相应是基本氨基酸(残基)经化学修饰而成。除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外,还有很多种其他氨基酸存在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有的是β-、γ-或δ-氨基酸,有些是D型氨基酸。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当pH接近1时,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团全部质子化,当pH在13左右时,在这中间的某一pH(因不同氨基酸而异),氨基酸以等电的兼性离子(HNCHRCOO)+-则全部去质子化。 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用3状态存在。某一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子状态时的介质 pI表示。 所有的α-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发生颜色反应。α-NH与2,4-二硝基氟苯(DNFB)作用产生相应 DNP-氨基酸(Sanger反应);α-NH与苯乙硫氰酸酯(PITC)作用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苯胺基2的 硫甲2酰衍生物( Edman反应)。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可用氧化剂(如过甲酸)或还原剂(如巯基乙醇)断裂。半胱氨酸的SH基在空气中氧化则成二硫键。这几个反应在氨基酸荷蛋白质化学中 占有重要地位。 除甘氨酸外α-氨基酸的α-碳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α-氨基酸具有光学活性。比旋是α-氨基酸的物理常数之一,它是鉴别各种氨基酸的一种根据。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紫外区有光吸收,这是紫外吸收法定量蛋白质的依据。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表征方面起重要作用。 氨基酸分析分离方法主要是基于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极性大小。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等。 习题 1.写出下列氨基酸的单字母和三字母的缩写符号: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氨、谷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见表3-1] 表3-1 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三字单字母单字母三字母符母符名称名称符号符号号号L Leu Ala A (leucine) (alanine) 亮氨酸丙氨酸K Arg Lys R (lysine) 精氨酸(arginine) 赖氨酸M N Asn Met )(methionine) 蛋氨酸(asparagines) 甲硫氨酸(天冬酰氨F D Asp Phe (phenylalanine) 苯丙氨酸(aspartic acid) 天冬氨酸 B Asx Asp Asn或和/P C Pro Cys (praline) 脯氨酸半胱氨酸(cysteine) S Q Gln Ser (serine) 丝氨酸(glutamine) 谷氨酰氨T E Glu Thr (threonine) 谷氨酸(glutamic acid) 苏氨酸Z Gls Glu /和Gln或W G Gly Trp (tryptophan) (glycine)

陆羽《茶经》与朱肱《酒经》原文及译文赏析

陆羽《茶经》与朱肱《酒经》原文及译文赏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②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取材于唐·陆羽《茶经》) 链接材料: 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取材于宋·赵佶《大观茶论》) 【注】①呿(qū):张口。②蠲(juān):驱出、祛除。 (二) 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①,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糵②之气故尔。麴糵气消,皆化为水。昔先王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 大率晋人嗜酒。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礌磈③者耶! 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邪?平居无事,污樽④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薫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与酒游者,死生惊惧交于前而不知,其视穷泰违顺,特戏事尔。 (取材于宋·朱肱《酒经》) 【注】①醪(láo):浊酒。②麴糵(qū niè):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③礌磈(lěi kuǐ):此指心中块垒或不平之气。④污樽:凿地以代酒器。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生物化学实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分配层析法电泳同工酶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层析技术比活力 二、填空题: 1.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和。 2. 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其活性大小以来表示,当CAT与H2O2反应结束,再用测定未分解的H2O2。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化学聚合法一般用来制备_____________胶,其自由基的引发剂是,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光聚合法适于制备大孔径的_________________胶,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4.层析技术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使用离心机离心样品前,必须使离心管__________且对称放入离心机。 6. 米氏常数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表示E对S的亲合力愈,Km愈大,表示E对S 的亲合力愈。 7. 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之前必须预热,注意预热及样品槽空时必须_________(打开、合上)样品池翻盖。 8. CAT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的密切相关。 9. 纸层析实验中,____________形成固定相,____________流动相。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两者就聚合。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和。11. 层析技术按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简述4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2、简述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三个不连续及三种物理效应。 3、试分析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3、分配层析法: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陆羽与茶经教案修订稿

陆羽与茶经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陆羽与《茶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高兴)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还有个谜,也很有趣,谜面为: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 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谜底为:茶叶。) 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一杯清茶,漂亮吗( 点击打开图片) 2.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到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人们尊称陆羽为——(茶圣。)人们为什么称陆羽为“茶圣”呢?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2. 陆羽与〈茶经〉(板书课题)来,把题目读两遍。 3.课文讲了陆羽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三件吗 1、辨别江水 2、撰写《茶经》 3、推广茶艺 二、品读课文,了解传奇事迹,感受精神品质 (1)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呢? 他能把装在一个瓶子里的水分辨出哪是南零水,哪是临岸江水,太神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快速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陆羽动作的词和他所说的话。(2分钟) (3)你来说说,你找出了哪些表示陆羽动作的词( 舀、看、掂、倒、扬)(如没有找全,再叫另一同学补充) (4)那陆羽说了什么话呢? 1.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舀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2.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3.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陆羽茶经全文

陆羽茶经全文 篇一:茶圣陆羽《茶经》及其茶文化的贡献 二、茶圣陆羽《茶经》及其茶文化的贡献 在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史上,陆羽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正是由于陆羽及其 一大批文人学土的积极倡导和亲自实践,才使得饮茶在中唐以后迅速普及*陆 羽所著《茶经》不仅奠定了中国茶业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华条文化的发展奠定 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陆羽生平 陆羽(733—804),名疾,字鸿惭,又字季疵,号竞陵子、桑坠翁、东岗 子,唐代复州竞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陆羽是一个弃儿,三岁时(735) 被竞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边拾得。年龄稍长,他“以《易》自 筑”,得到“渐”封,封辞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由此,他使以陆为姓,以羽为名,以鸿渐为字。贴片钽电容陆羽被收养后就在寺院里长大并读书识字,但他不喜欢佛教,而对儒家学说很有兴趣。因为陆羽不愿意学佛,使得智积掸师很

恼怒,使用劳役和肉体折磨的办法企图使陆羽屈服,但陆羽历经各种磨硕而初 哀不改,最后逃出寺庙,到戏班里当了伶人。陆羽很有表演才能,在戏班里经 常扮演戏中的丑角,此外他还学会了写作剧本,曾“作谈谐数干言”。在一次 演出活动中,他结识了竞陵太守李齐物,李齐物非常欣赏陆羽的才能,便帮助 他离开戏班,到竞陵县外的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后来,礼部员 外郎崔国捕被贬为竞陵司马,此时的陆羽正精研经史,潜心诗赋。崔国辅与李 齐物一样,非常爱惜人才,便与陆羽结为忘年交,两人经常一起游处。 列唐至德切年(7扰),陆羽因安史之溉而逃根至浙江吴兴.结出了著名诗 憎校然。《陆文学ef船中说:“泊至德初,束人过汀。予亦过江,勺吴兴释收 然为细素忘年之文。”校然(720约8[)())。俗姓谢,足市朝宋诗人谢灵远的 [世孙,是苦名诗人,对茶文化颇为推崇。《陆文学e4豹说:“广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