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09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

[整理]09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
[整理]09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

一、解释术语

渗透速度

实际速度水力坡度贮水系数

贮水率渗透系数渗透率尺度效应

导水系数完整井降深似稳定

井损有效井半径水跃

二、填空题

1.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含水岩石称为多孔介质。

2. 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崐动规律。

3. 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空隙和岩石颗粒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过水断面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空隙面积的平均速度。

5.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水头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并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_ __、__ __、____和___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____与___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____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_______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_____或____。

10. 渗透率是表征______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_____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_______以及________,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_____。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______的参数,它是定义在_________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

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___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____________。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___________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4. 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是___________。

15. 当地下水流斜向通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介质的渗透系数越大,则折射角就越__________。

16. 地下水流发生折射时必须满足方程________,而水流平行和垂直于突变界面时则_________。

17. 等效含水层的单宽流量q与各分层单宽流量q i的关系:当水流平行界面时______,当水流垂直于界面时__________。

18. 在同一条流线上其流函数等于________,单宽流量等于_______,流函数的量纲为________。

19. 在流场中,二元流函数对坐标的导数与渗流分速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20. 在各向同性的含水层中流线与等水头线________,故网格为_______。

21. 在渗流场中,利用流网不但能定量地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还可定性地分析和了解_______的变化情况。

22. 在各向同性而透水性不同的双层含水层中,其流网形状若在一层中为曲边正方形,则在另一层中为_______。

23. 渗流连续方程是_________在地下水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24. 地下水运动基本微分方程实际上是___________方程,方程的左端表示单位时间内从____方向和____方向进入单元含水层内的净水量,右端表示单元含水层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

25. 越流因素B越大,则说明弱透水层的厚度____,其渗透系数______,越流量就_______。

26. 单位面积(或单位柱体)含水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高等于________柱体含水层。

27. 在渗流场中边界类型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1. 将_______________上的入渗补给量称为入渗强度.

2. 在有垂直入渗补给的河渠间潜水含水层中,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_____。

3. 有入渗补给的河渠间含水层中,只要存在分水岭,且两河水位不相等时,则分水岭总是偏向_________一侧。如果入渗补给强度W>0时,则侵润曲线的形状为____________;当W<0时,则为__________;当W=0时,则为____________。

4. 双侧河渠引渗时,地下水的汇水点靠近河渠________一侧,汇水点处的地下水流速等于_______。

5. 在河渠单侧引渗时,同一时刻不同断面处的引渗渗流速度_______,在起始断面x=0处的引渗渗流速度______,随着远离河渠,则引渗渗流速度__________。

6. 在河渠单侧引渗中,同一断面上的引渗渗流速度随时间的增大_______,当时间趋向无穷大时,则引渗渗流速度_________。

7. 河渠单侧引渗时,同一断面上的引渗单宽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该断面上的引渗渗流速度的变化规律_______,而同一时刻的引渗单宽流量最大值在________,其单宽渗流量表达式为_______。

1. 根据揭露含水层的厚度和进水条件,抽水井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2. 承压水井和潜水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来划分的。

3. 从井中抽水时,水位降深在_______处最大,而在________处最小。

4. 对于潜水井,抽出的水量主要等于_________。而对于承压水井,抽出的水量则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潜水井来说,测压管进水口处的水头_________测压管所在地的潜水位。

6. 填砾的承压完整抽水井,其井管外面的测压水头要______井管里面的测压水头。

7. 地下水向承压水井稳定运动的特点是:流线为指向_______________;等水头面为________________;各断面流量_______。

8. 实践证明,随着抽水井水位降深的增加,水跃值_________;而随着抽水井井径的增大,水跃值___________。

9. 由于逑裘布依公式没有考虑渗出面的存在,所以,仅当______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的浸润曲线才是准确的。

10. 影响半径R是指________________;而引用影响半径R0是指________________。

11. 对有侧向补给的含水层,引用影响半径是_____________;而对无限含水层,引用影响半径则是______________。

12. 在承压含水层中进行稳定流抽水时,通过距井轴不同距离的过水断面上流量_____,

且都等于______。

13. 在应用Q ~S w 的经验公式时,必须有足够的数据,至少要有____次不同降深的抽水试验。

14. 常见的Q ~S w 曲线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15. 确定Q ~S 关系式中待定系数的常用方法是______和_________。

16.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要使直线拟合得最好,应使________最小。

17. 在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中,如果抽水前地下水面水平,抽水后形成______的降落漏斗;如果地下水面有一定的坡度, 抽水后则形成_______的降落漏斗。

18. 对均匀流中的完整抽水井来说,当抽水稳定后,水井的抽水量等于____________。

19. 驻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0. 在均匀流中单井抽水时,驻点位于____________,而注水时,驻点位于____________。

21. 假定井径的大小对抽水井的降深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对_________而言的,而对井损常数C 来说_________。

22. 确定井损和有效井半径的方法,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3. 在承压水井中抽水,当____________时,井损可以忽略;而当_________时,井损在总降深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24. 阶梯降深抽水试验之所以比一般的稳定流试验节省时间,主要由于两个阶梯之间没有________________;每一阶段的抽水不一定____________。

1. 泰斯公式的适用条件中含水层为____________的承压含水层;天然水力坡度近为_______;抽水井为______________,井流量为_________;水流为_____________。

2. 泰斯公式所反映的降速变化规律为:抽水初期水头降速__________,当11=u 时达

_________,而后又________,最后趋于_________。

3. 在非稳定井流中,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____________,而沿着地下水流向流量是_______。

4. 在泰斯井流中,渗流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当01.0=u 时渗流速度就非常接近_________。

5. 定降深井流公式反映了抽水期间井中水位___________,而井外水位_________,井流量随时间延续而___________的井流规律。

6. 潜水非稳定井流与承压井流比较,主要不同点有三点:⑴导水系数是__________;

⑵当降深较大时___________不可忽略;⑶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

7. 博尔顿第一模型主要是考虑了____________;第二模型主要考虑了_________。

1. 应用映射法时,对虚井有如下要求:虚井与实井的位置对于边界是_____的;虚井与实井的工作强度应_____,即_____相等;虚井的性质取决于_____的性质;虚井与实井的工作时间_____。

2. 应用映射法时,若实井为抽水井,那么对于定水头补给边界进行映射时,虚井为_____;如果对于隔水边界进行映射,虚井为_____。

3. 对于有界含水层的求解,一般把边界的影响用_____的影响来代替。

4. 直线补给边界附近的抽水井,当抽水降落漏斗还没有扩展到边界时,水流为_____流;当降落漏斗扩展到了边界时,水流趋于_____流。

5. 当直线边界的方位未知时,则至少需要_____个观测孔的资料才能确定边界的方位。

6. 对直线补给边界附近的抽水井来说,井流量中的补给量占井流量百分比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一定含水层来说,随______的增大,百分比值逐渐减小,但随______的延长,百分比值却逐渐增大。

7. 对扇形含水层(包括象限含水层)映射时,对某一边界而言,不仅映出___的像,也要映出_____的像,且映射后边界的性质_____。连续映射的结果,使得实井与虚井的位置轨迹在平面上呈一个___形,且圆心位于__________,半径等于__________。

8. 在两条隔水边界组成的象限含水层中,抽水后期,任一点的S~lgt直线段的斜率为条件相同的无限含水层情况下的S~lgt直线段斜率的____倍。

1. 根据过滤器在含水层中进水部位的不同,将不完整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2. 实验证明,在r<1.5M(M为含水层)范围内,地下水流是______,而在此范围以外,水流为______,因此,在二维流区可按______的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3. 不完整井的流量与过滤器在含水层中的位置有关。当过滤器位于_________时,流量最大,而当过滤器______________时,流量最小。

4. 研究不完整井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 就地下水动力学来说,空间汇(源)点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

6. 不完整井附加阻力的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7. 不完整井的水位降深值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8. 处于同一位置而不完整程度不同的两观测孔,其水位降深_____;甚至远处观测孔的水位降深比近处的____。

9. 对不完整抽水井来说,过滤器越长则三维流的范围就_____。

三、判断题

1. 地下水运动时的有效孔隙度等于排水(贮水)时的有效孔隙度。()

2. 对含水层来说其压缩性主要表现在空隙和水的压缩上。()

3. 贮水率μs=ρg(α+nβ)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4. 贮水率只用于三维流微分方程。()

5. 贮水系数既适用承压含水层,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6. 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

7.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就是贮水系数。()

8. 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度μ大,水位上升大,μ小,水位上升小;在蒸发期时,μ大,水位下降大,μ小,水位下降小。()

9. 地下水可以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以从低压处流向高压处。()

10. 达西定律是层流定律。( )

11. 达西公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所以达西公式只适于稳定流。( )

12. 符合达西定律的地下水流,其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呈直线关系,所以渗透系数或渗透系数的倒数是该直线的斜率。( )

13. 无论含水层中水的矿化度如何变化,该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是不变的。( )

14. 分布在两个不同地区的含水层,其岩性、孔隙度以及岩石颗粒结构排列方式等都完全一致,那么可以肯定,它们的渗透系数也必定相同。( )

15. 某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很大,故可以说该含水层的出水能力很大。( )

16. 在均质含水层中,渗透速度的方向与水力坡度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

17. 导水系数实际上就是在水力坡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 )

18. 各向异性岩层中,渗透速度也是张量。( )

19. 在均质各向异性含水层中,各点的渗透系数都相等。( )

20. 在均质各向异性、等厚、无限分布的承压含水层中,以定流量抽水时,形成的降深线呈椭圆形,长轴方向水力坡度小,渗流速度大,而短轴方向水力坡度大,渗流速度小。( )

21. 突变界面上任一点的水力特征都同时具有界面两侧岩层内的水力特征。( )

22. 两层介质的渗透系数相差越大,则其入射角和反射角也就相差越大。( )

23. 流线越靠近界面时,则说明介质的K值就越小。( )

24. 平行和垂直层面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分层渗透系数的大小。( )

25. 对同一层状含水层来说,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大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 )

26. 在地下水动力学中,可认为流函数是描述渗流场中流量的函数,而势函数是描述渗流场中水头的函数。( )

27. 沿流线的方向势函数逐渐减小,而同一条等势线上各处的流函数都相等。( )

28. 根据流函数和势函数的定义知,二者只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因此可以说流函数和势函数只适用于稳定流场。( )

29. 在渗流场中,一般认为流线能起隔水边界作用,而等水头线能起透水边界的作用。( )

30. 在同一渗流场中,流线在某一特定点上有时候也可以相交。( )

31. 在均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任何部位的流线和等水头线都正交。( )

32. 地下水连续方程和基本微分方程实际上都是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

33. 潜水和承压水含水层的平面二维流基本微分方程都是反映单位面积含水层的水量均方程。( )

34. 在潜水含水层中当忽略其弹性释放水量时,则所有描述潜水的非稳定流方程都与其稳定流方程相同。( )

35. 在越流系统中,当弱透水层中的水流进入抽水层时,同样符合水流折射定律。( )

36. 越流因素B和越流系数σ都是描述越流能力的参数。( )

37. 第二类边界的边界面有时可以是流面,也可以是等势面或者既可做为第一类边界也可做为第二类边界处理。( )

38. 在实际计算中,如果边界上的流量和水头均已知,则该边界既可做为第一类边界也

可做为第二类边界处理。( )

39. 凡是边界上存在着河渠或湖泊等地表水体时,都可以将该边界做为第一类边界处理。( )

40. 同一时刻在潜水井流的观测孔中测得的平均水位降深值总是大于该处潜水面的降深值。( )

41. 在水平分布的均质潜水含水层中任取两等水头面分别交于底板A、B和潜水面A′、B′,因为A′B′附近的渗透路径大于AB附近的渗透路径,故底板附近的水力坡度J AB>J A′B′,因此根据达西定律,可以说AB附近的渗透速度大于A′B′附近的渗透速度。( )

四、分析计算题

1. 试画出图1-1所示的各种条件下两钻孔间的水头曲线。已知水流为稳定的一维流。

2. 在等厚的承压含水层中,过水断面面积为400m2的流量为10000m3/d,含水层的孔隙度为0.25,试求含水层的实际速度和渗透速度。

3. 已知潜水含水层在1km2的范围内水位平均下降了

4.5m,含水层的孔隙度为0.3,持

为220mm时,潜水位的上升值。

图1-1

5. 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渗透系数为15m/d,孔隙度为0.2,沿着水流方向的两观测孔A、B间距离l=1200m,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 A=5.4m,H B=3m。试求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和实际速度。

6. 在某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中,已知点P(1cm,1cm)上的测压水头满足下列关系式:H=3x2+2xy+3y2+7,公式中的H、x、y的单位均以米计,试求当渗透系数为30m/d 时,P点处的渗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7. 已知一承压含水层,其厚度呈线性变化,底板倾角小于20°,渗透系数为20m/d。A、B两断面处的承压水头分别为:(1)H A=125.2m,H B=130.2m;(2)H A=130.2m,H B=215.2m。设含水层中水流近似为水平流动,A、B两断面间距为5000m,两断面处含水层厚度分别为M A=120m,M B=70m,试确定上述两种情况下:(1)单宽流量q;(2)A、B间的承压水头曲线的形状;(3)A、B间中点处的水头值。

8. 在二维流的各向异性含水层中,已知渗透速度的分量V x=0.01m/d,V y=0.005m/d,水力坡度的分量J x=0.001,J y=0.002,试求:(1)当x、y是主渗透方向时,求主渗透系数;(2)确定渗流方向上的渗透系数K v;(3)确定水力梯度方向上的渗透系数K j;(4)确定

A、B 两点的水流方向。

图1-3

8. 在厚度不等的承压含水层中,沿地下水流方向打四个钻孔(孔1、孔2、孔3、孔4),如图2—1所示,各孔所见含水层厚度分别为:M1=14.5,M2=M3=10m,M4=7m,已知孔1

最高水位。(2)如含水层两侧河水水位不变,而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已知,试求左河河水不致污染地下水时的最低入渗强度W。

(2)排水渠一侧单位长度上的流量Q。

图2—3

4. 如图2—2所示的均质细沙含水层,已知左河水位H1=10m,右河水位H2=5m,两河间距l=500m,含水层的稳定单宽流量为1.2m2/d。在无入渗补给量的条件下,试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图2—4

6. 在砂砾石潜水含水层中,沿流向打两个钻孔(A和B),孔间距l=577m,已知其水位标高H A=118.16m,H B=115.16m,含水层底版标高为106.57m。整个含水层分为上下两层,

1W

合水位不变情况下引渗1d后井排的单宽补给量。

图2—5

的影响。

图2—6

9. 某农田拟用灌渠进行引渠,已知引灌前渠水位与潜水位相同,其平均水位h0=8m(以含水层底版算起),渗透系数为10m/d,给水度为0.04。设计灌渠水位瞬时抬高1.5m后,使地下水位在一天内最小抬高0.3m。试求灌渠的合理间距。

1. 某承压含水层中有一口直径为0.20m的抽水井,在距抽水井527m远处设有一个观测孔。含水层厚5

2.20m,渗透系数为11.12m/d。试求井内水位降深为6.61m,观测孔水位降深为0.78m时的抽水井流量。

2. 在厚度为27.50m的承压含水层中有一口抽水井和两个观测孔。已知渗透系数为34m/d,抽水时,距抽水井50m处观测孔的水位降深为0.30m,110m处观测孔的水位降深为0.16m。试求抽水井的流量。

3. 某潜水含水层中的抽水井,直径为200mm,引用影响半径为100m,含水层厚度为20m,当抽水量为273m3/d时,稳定水位降深为2m。试求当水位降深为5m时,未来直径为400mm的生产井的涌水量。

4. 设在某潜水含水层中有一口抽水井,含水层厚度44m,渗透系数为0.265m/h,两观测孔距抽水井的距离为r1=50m,r2=100m,抽水时相应水位降深为s1=4m,s2=1m。试求抽水井的流量。

5. 在某潜水含水层有一口抽水井和一个观测孔。设抽水量Q=600m3/d.,含水层厚度H0=12.50m,井内水位h w=10m,观测孔水位h=12.26m,观测孔距抽水井r=60m,抽水井半径r w=0.076m和引用影响半径R0=130m。试求:(1)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2)s w=4m时

的抽水井流量Q;(3)s w=4m时,距抽水井10m,20m,30m,50m,60m和100m处的水位h。

6. 设承压含水层厚13.50m,初始水位为20m,有一口半径为0.06m的抽水井分布在含水层中。当以1080m3/d流量抽水时,抽水井的稳定水位为1

7.35m,影响半径为175m。试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7. 在某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同时对临近的两个观测孔进行观测,观测记录见表3—1。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1. 在某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中,有一完整抽水井,其抽水量为1256 m3/d,已知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为100 m2/d,导压系数为100 m2/min。试求:(1)抽水后10min、100min、1000min时,距抽水井10m处的水位将,以及所反映水位降深的分布规律。

2. 某承压含水层中有一抽水井,抽水2h后,在距抽水井50m处的观测孔中水位降深为0.5m。试求何时在距抽水井150m处的观测孔中也出现同样的降深?

54.已知某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为5000 m2/d,贮水系数为3×10-5,现有一完整井以250 m3/h 定流量抽水,抽水7d后停泵。试求停泵后1h和1d后距抽水井100m处观测孔中的剩余降深。

3. 某承压含水层厚度为35m,初始水头为200m,渗透系数为20m/d,贮水系数为0.035。现有一半径为0.1m的生产井,供某厂用水。一年中井的开采量为:3—6月为2000 m3/d,7—8月为雨季,工厂取用地表水,同时还以200 m3/d的回灌量进行回灌,9—第二年2月开采量为1000 m3/d。试预报第二年3月1日井中的水位。

4. 已知某承压含水层通过抽水试验求得的导水系数T为56.4 m2/d,导压系数a为9.18×105 m2/d。距抽水井1450m处的观测孔在抽水8445min时,测得的水位降深为2.87m。试利用水位恢复资料验证所求参数的可靠程度。已知井抽水量为71.45 m2/h,停泵时间为

6210min(误差≤5%)。

1. 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孔隙度为0.15,沿着水流方向的两观测孔A、B间距离l=200m,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 A=5m,H B=3m,地下水的渗透流速为0.15m/d。试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地下水实际速度。

2. 某地区承压含水层厚20m,渗透系数为10m/d,地下水为一维流,

沿地下水流向距离100m的两观测孔地下水位分别是80m和75m,试求单

宽流量。

3. 在某承压含水层中有两口相距100m的抽水井,井径为0.152m。已知含水层厚9.8m,渗透系数为

4.2m/d,初始水位为17.4m,影响半径为150m。试求抽水量为120m3/d时,井内稳定水位。

4.一河间地块,已知左右两河相距1000m,左、右两河水位分别为10m、9m,在距左河100m处设有观测孔,该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10m/d,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入渗系数为0.3,地下水为稳定流。试求:(1)观测孔的水位;(2)求分水岭的位置及分水岭处的水位;(3)求流入左、右河的流量分别是多少。

题型:

概念解释;填空;

简答

绘图

计算

地下水动力学考试题一

模拟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给水度值的大小只与水位变动带的岩性有关。 () 2.贮水系数的大小与含水层和水的弹性性质有关。 () 3.水力坡度值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 4.地下水运动是一维的、二维的还是三维的与所选取的坐标系有关。() 5.渗透系数大的含水层,其出水能力亦大。 () 6.导水系数在三维条件下是无意义的。 () 7.黄土属于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 () 8.各向同性介质中,无论均质还是非均质流线和等水头线都处处交。() 9.在有垂直入渗的稳定流动中,潜水浸润曲线是随时间变化的。() 10.贯穿整个含水层的水井均称为完整井。 ()

11.水平等厚的承压完整井流,等水头面是一系列同心圆柱面。( ) 12.当河间地块两侧河水位一致时,河间地块的透水性是渐变的,则潜水分水岭的位置偏向渗透系数大的一侧。 () 13.假如要修建一个水库,从考虑渗漏这个角度看,水库应修在降雨量小的地方。() 14.Dupuit公式的假设条件之一是抽水前地下水是不流动的。( ) 15.由于没有考虑水跃现象,按Dupuit公式算出的浸润曲线和流量都是不准确的。() 16.稳定井流中,只要给定边界水头和井中的水头,抽水井附近的水头分布就确定了。() 17.越流系统的稳定井流,主含水层的贮水系数越大,降深就越小。() 18.对干扰井群,当流量不变时,干扰井的降深比它单独工作是的降深要小。() 19.当涌水量Q为定值时,Theis公式中的时间与降深成正比。( ) 20.满足Theis条件的井流,每个断面的水头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最后等速。 ()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一)打印6份共8页

2011秋川大锦城学院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一) 一、写出与下列判断的负判断逻辑等值的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1 这个村没有人家不是外来户。 解:原判断形式为SAP,(1分)根据?SAP≡SOP,(2分) 所求判断为“这个村有的人家不是外来户。”(2分) 例2 只有多施化肥,才能提高水稻亩产。 解:原判断形式为p←q,(1分)根据﹁(p←q)≡﹁p∧q,(2分) 所求判断为“不多施化肥,并且,能提高水稻亩产。”(2分) 1、除非老陈放弃这一方案,否则老李退出合作。 2、如果他知道税收的重要性,那么他就会按期纳税。 3、或者甲公司负责此项工程,或者乙公司负责此项工程。 4、甲队和乙队都能小组出线。 5、要么甲队战胜乙队,要么甲队降级。 6、没有金属不是固体。 7、这个班有的学生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二、将下列判断改写为等值的选言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除非资金到位,否则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解:原判断形式为p←q,根据p←q≡p∨﹁q, 所求判断为“或者资金到位,或者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1、并非张某是歌唱家而不是舞蹈家。 2、如果甲队不战胜乙队,则甲队不能得冠军。 3、只有对别人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三、将下列判断改写为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并非老王和老李都负责这项工程。 解:原判断形式为﹁(p∧q),根据﹁(p∧q)≡p→﹁q, 所求判断为“如果老王负责这项工程,那么老李不负责这项工程。” 1、除非某甲不搞财务工作,否则他会犯错误。 2、并非小张和小李都入选国家队。 3、或者老王负责这项工程,或者老李负责这项工程。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英国 D 美国 E印度 2.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 E 自身免疫疾病 3.半抗原是指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E.以上均不是 4.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 B.IFN-γ C. TNF-α D. IL-4 E.IL-1 5.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 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肾 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 E. 乳糜泻 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 抗原识别受体 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 Ig M C Ig E D Ig D E IgA 9.免疫是指 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 细胞的功能 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 A. ITAM B. ITIM C. DD D. DED E. AICD 1.C 2.D 3.D 4.E 5.E 6.E 7.C 8.A 9.D 10E 11.C 12.A 13.D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D 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人免疫球蛋白 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

地下水动力学试题

地下水动力学 《邹力芝》部分试题姜太公编 一、名词解释 1.渗透 重力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 2.渗流 不考虑骨架的存在,整个渗流区都被水充满,不考虑单个孔隙的地下水的运动状况,考虑地下水的整体运动方向,这是一个假想的水流。 3. 渗流量 单位时间通过的过水断面(空隙、骨架)的地下水的体积。 4. 渗流速度 单位通过过水断面(空隙、骨架)的渗流量。 5. 稳定流非稳定流 渗流要素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渗流要素随时间而变化。 6. 均匀流非均匀流 渗流速度不随空间而变化。非均匀流分为缓变流和急变流 缓变流:过水断面近似平面满足静水压强方程。 急变流:流线弯曲程度大,流线不能近似看成直线过水断面不能近似平面。7.渗透系数 表征含水量的能力的参数。数值上等于水力梯度为1的流速的大小 8.导水系数 水力梯度为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的单宽流量。 9.弹性释水理论 含水层骨架压密和水的膨胀释放出来的地下水的现象为弹性释水现象,反之为含水层的贮水现象。 10.贮水系数《率》 当承压含水层水头下降(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单位水平面积《体积》的含水层贮体积中,由于水体积的膨胀(压缩)和含水层骨架压密(回弹)所释放(贮存)的地下水的体积。 11.重力给水度 在潜水含水层中,当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水平面积的含水层贮体中,由于重力疏干而释放地下水的体积。 二、填空题 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 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含水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3.假想水流的密度、粘滞性、运动时在含水层的中所受阻力以及流量和水头都 与真实的水流相同,假想水流充满整个含水层的空间。 4.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测压水头,不同的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不会 相交。 5.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水头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指向水头降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参考题《排板后》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示例参考习题 示例题型一: 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那样物美价廉。 3.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是柳州鹿寨人。 4.除非刑事专家能获知作案者的主要资料,否则无法画出他的图形来。 5.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真且形式有效,则其结论也是真的。 答案: 1、“或”,p∨q 2、“并不是”,¬p 3、“至少有一”(或者),p∨q∨r 4、“除非,否则”,p←q 5、“且,如果,则”,(p∧q) 示例题型二: 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p∨q) ∧(p∧﹁q) 2.(p→q) →((p→r) →(p→(q∧r))) 答案:1、 P q (¬p∨q) ∧(p∨¬q)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p∨q) ∧(p∨¬q)不是重言式,是永假式。 2、证明略:(p→q)→((p→r) →(p→(q∧r)))是重言式。 示例题型三:综合选择题 1.“人类假如要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A.(p∧(q→r)) →q B.p→(﹁p∧q) C.P→(﹁q→(p→r)) D.p→(﹁q∧r) E.r→(﹁p∨(p∧﹁q)) 2.依据真值表,“S不是刑警,也不是交警”与“如果S不是刑警,则他是交警”在真值上的情况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免疫学检验期末常考选择题 附带答案

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 4.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6.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7.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 IgM B. IgA C. IgG D. IgE E. IgD 【答案】C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 习题集 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 二、填空题 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3.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_空隙_和_固体颗粒_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_过水断面_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_空隙面积上__的平均速度。 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测压管水头,不同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不会相交。 5.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_水头梯度值_,方向沿着_等水头面_的法线,并指向水头_降低_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 个分量分别为_ H x ? - ? _、 H y ? - ? _和_ H z ? - ? 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流量Q_、_渗流速度v_、_压强p_和_水头H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矢量方向_与_空间坐标轴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能量守恒与转换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 cm2或da。 10. 渗透率是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透水能力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层颗粒大小以及水的物理性质,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增大。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它是定义在平面一、二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岩石透水性与空间坐标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岩石透水性与水流方向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标量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张量_。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9个分量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4个分量_组成。 14. 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是_不一致_。 15. 当地下水流斜向通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介质的渗透系数越大,则折射角就越_大_。

07427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04戴兴安)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B.控制论著C.系统理论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B.生物多样性原理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B.交点C.走廊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B.网络作用C.联系作用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B.控制性C.多样性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C.Simpson多样性指数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B.空间系列C.平面系列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C.风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C.草坪植物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B.斑块起源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B.迁移C.巢区活动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 A.化学力B.生物力C.天然力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B.破坏C.上升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B.统一性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B.海拔高度C.植被D.动物分布

期末逻辑学练习题一

A D 逻辑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p →q ”中,逻辑常项是 2、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分析,“非法出版物”是 概念。 3、根据对当关系,当“所有S 不是非P ”为真时,“所有S 是非P ”的逻辑值为 。 5、与p ∧q 的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为 。 - 6、由S A P 换位推理,可得结论 。 7、“马克思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这个三段论省略了 前提。 8、一个大前提为p ∨q 的有效推理形式,当结论为q 时,小前提为 。 9、在进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可能犯 的逻辑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SIP 与SEP 之间( ) (1)常项和变项都相同 (2)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3)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2、当S 与P 为真包含于关系时( ) (1)SAP 与SEP 都真 (2)SAP 与SEP 都假(3)SIP 与SOP 都真 (4)SEP 与SOP 都假 3、从概念间外延关系上看,“复合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为( ) (1)真包含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3)交叉关系 (4)同一关系 4、通过减少“黑龙江大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将其外延扩大为“大学”这一概念,运用的逻辑方法是( ) (1)概括 (2)限制 (3)定义 (4)划分 5、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看,“他不是党员就是团员”是( ) (1)负命题 (2)假言命题(3)联言命题 (4)选言命题 6、“教师讲课要生动的说法我不赞同,因为讲课又不是表演相声,用不着逗人发笑。”这一议论( ) (1)违反同一律 (2)违反矛盾律(3)违反排中律 (4)不违反逻辑规律 7、结论是必然性的推理为( ) (1)类比推理 (2)直言三段论(3)简单归纳推理 (4)科学归纳推理 8、下列正确表达“演绎推理”(A )、“选言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这四个概念之间外延关系的欧拉图是( ) (1) (2) B C A B D C

免疫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1、异嗜性抗原 2、McAb 3、ICC 4、CDR 5、MAC (2)1、TD-Ag 2、HVR 3、免疫耐受4、MHC 5、TCR复合体 (3)1. APC 2. ADCC 3. HLA 4. CK 5. 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 1.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_______和_______。 2.抗原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特性。 3.补体裂解片段C3a、C5a具有趋化作用和____________作用。 4.T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__________。 5.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是__________。 6.位于HLA-Ⅱ类基因区,其编码产物参与内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的基因是LMP和____。 7.根据TCR种类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亚群。 8.NK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为_______和CD16。 9.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有单倍型遗传、共显性遗传、__________和________。

10.新生儿溶血症属于_______型超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_______型超敏反应。 11.动物免疫血清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重性。 12.B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__________。 13.补体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是_____________。 14.HLA复合体位于第____染色体。 15.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____和______。 16.T细胞的协同受体为_______和_______。 17.在I型超敏反应中,新合成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血小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 18.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关的是____和____型超敏反应。 19.半抗原是指具有_________性,不具有___________性的物质。 2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_______,在局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Ig 是_____。 21.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有C3a、_____、________。 22.经典的HLA-Ⅱ类抗原由DP、___、____基因编码。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

1、什么是渗流渗流与实际水流相比有何异同研究渗流有何意义 渗流 充满整个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包括空隙和固体骨架)的一种假想水流,即渗流充满整个渗流场。 渗流与实际水流(即渗透水流)的异同: 相同点: 渗流的性质如密度、粘滞性等和真实水流相同; 渗流运动时,在任意岩石体积内所受到的阻力等于真实水流所受到的阻力; 渗流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均和实际水流相同点处水头、压力相等 区别: 渗流充满了既包括含水层空隙的空间,也包括岩石颗粒所占据的空间,实际水流只存在于空隙中; … 渗流流速与实际水流不同; 两种水流的运动轨迹、方向不同,渗流的方向代表了实际水流的总体流向 2、什么是过水断面什么是流量什么是渗透流速渗透流速与实际水流速度的关系渗流场中垂直于渗流方向的含水层断面称为过水断面,用A表示,单位为m2 单位时间内通过整个过水断面面积的渗流体积称为渗透流量,简称流量用Q表示,单位为m3/d。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水断面面积的渗流的体积称为渗流速度(又称渗透流速),用v表示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关系 ~ Av—过水断面上空隙占据的面积

ne—有效空隙度 u—过水断面实际水流流速, 3、什么是水头什么是水力坡度为什么地下水能从压力小处向压力大处运动 总水头——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总的机械能,简称水头, 水力坡度——大小等于dH/dn(梯度),方向沿着等水头线的法线方向指向水头降低的方向的矢量定义为水力坡度,记为J。 4、什么是地下水运动要素根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坐标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哪几种类型 地下水运动要素——反映地下水运动特征的物理量,如水头、压强、流速、流量等,它们都是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的连续函数 按运动要素与坐标的关系 ( 当地下水沿一个方向运动,将这个方向取为坐标轴,则地下水的渗流速度只要沿这一坐标轴的方向有分速度,其余坐标轴方向的分速度均为零。这类地下水运动称为一维运动,如等厚的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运动。一维运动也称为单向运动。如果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沿二个坐标轴方向都有分速度,仅在一个坐标轴方向分速度为零,则称为地下水的二维运动。如下图的渠道向河流渗漏时的地下水运动。直角坐标系中的二维运动也称为平面运动。 如果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沿空间三个坐标轴的分量均不等于零,则称为地下水的三维运动。多数地下水运动都是三维运动,也称为空间运动,如下图的河湾处的潜水运动。 5、什么是稳定运动什么是非稳定运动为什么说地下水运动均为非稳定运动 稳定运动——地下水运动的所有基本要素(如压强p、速度v等)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非稳定运动——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要素中的任一个或全部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由于地下水不断得到补给和排泄,严格地来说,地下水运动都是非稳定运动。稳定运动只是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在变化不大时,可以将地下水运动当作稳定运动来研究,以便简化计算。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完整版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A.mm B.μm C.nm D.p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标准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一、解释术语1. 渗透速度2. 实际速度3. 水力坡度4. 贮水系数5. 贮水6. 渗透系数7. 渗透率8. 尺度效应9. 导水系数 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 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3.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 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_空隙_和_固体颗粒_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_过水断面_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_空隙面积上__的平均速度。 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 测压管水头 ,不同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 不会相交。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_水头梯度值_,方向沿着_等水头面_的法线,并指向水头_降低_ 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_H x ?- ?_、 H y ?- ?_和_H z ?- ?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流量Q_、_渗流速度v_、_压强p_和_水头H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矢量方向_与_空间坐标轴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能量守恒与转换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cm2或da 。 10. 渗透率是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 透水能力 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层颗粒大小以及 水的物理性质 ,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增大 。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 出水能力 的参数,它是定义在 平面一、二 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岩石透水性与空间坐标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岩石透水性与水流方向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标量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张量_。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9个分量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4个分量_组成。 14. 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是_不一致_。 15. 当地下水流斜向通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介质的渗透系数越大,则折射角就越_大_。 16. 地下水流发生折射时必须满足方程_ 11 22tan tan K K θθ= _,而水流平行和垂直于突变界面时则 _均不发生折射_。 17. 等效含水层的单宽流量q 与各分层单宽流量qi 的关系:当水流平行界面时_1 n i i q q ==∑_, 当水流垂直于界面时_ 12n q q q q ====L _。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思维方式与方法期末复习意见(韩鹤升) 期末复习指导一、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我省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课程的考核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文字主教材,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一书。 (三)课程综合成绩的记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是完成三次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3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终结性考核按7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分。 1.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按照文字教材每章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现代逻辑思维科学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主要对应的是推理题、问答题。 应用: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说明、分析、和解决逻辑思维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对应的是逻辑规律题。根据考核的需要,有时三个层次会融合在一起,具体体现在某一试题中。 本课程考试的出题权、解释权、判卷权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2.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围之内。 (2)考试复习范围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1章,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 试题类型及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单项选择题(10%)(2)判断题(10%)(3)问答题(30%)(4)论述题(15%)(3)分析题(35%) 4. 考核形式及时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笔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及笔记,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时限为90分钟。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含义。 2.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概念 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2、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5、定义在思维中的作用 6.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 性质判断由几分部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3. 推理由几部分组成?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涵义及关系 4. 性质判断换位法推理的涵义与规则。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 A.纬度 B.大型水体 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 D.地理方位 E.地形 A.促进种子萌发 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 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 D.影响植物的抗性 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 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 A.乔灌草结构 B.自然式结构 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 A.植物 B.生产者 C.动物 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 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 C.年平均温度 D.最适温度 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 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 A.常春藤 B.铁树 C.菊花 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D.霜害 D.蕨类 E.生理干旱 E.根瘤 ) E.吊兰 A.太阳辐射量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直接辐射 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 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 A.草牧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腐生食物链 D.能量的暂时贮存 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 B.瓦尔明 B.海克尔 C.马世俊 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 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 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 C.风 D.开采资源 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 C ) C.开花提前 D )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