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战争。

战争是这样引起的:法国革命开始以后,王室成员和一些贵族逃到国外,与奥地利等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之所以首先是与奥地利的王室勾结,是因为法国王后是奥地利的公主),希望依靠他们的力量实行武装干涉,来扼杀法国大革命,保住波旁家族的政权和封建制度。1792年4月,战争爆发。

9月,伴随着吉伦特派的掌权和共和国的建立,法军在瓦尔密取得胜利。不久,法军转入反攻,所有的战线都越出国境。11月,法军又在热马普战役中取胜。在东南战场,法军进入萨瓦和尼斯,这两个地区的居民表示自愿归并法国。在东面,法军进入德意志境内,占领了莱茵河左岸的要塞美因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在北面,热马普战役之后,法军节节取胜,相继占领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列日、安特卫普和那慕尔。在所到之处,法军宣布“给茅屋和平,对宫廷战争”的口号,同时,推行法国革命的政策。1792年11月和12月,国民公会曾发布了两个法令,宣布:法军将援助那些被压迫的公民恢复自由;将废除封建权利,取消教会的什一税,没收教会和世俗特权者的财产,组织新政权机关,并宣布将用武力推行上述法令。法国的这些措施赢得了所到国人民的欢迎,也遭到各国君主的仇视,他们预感到按照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公民自决的原则,法国革命的烈火不但很快会烧到自己的国家,而且,国家的领土还会随着公民自决不费吹灰

之力的落入法国版图。这就使欧洲几乎一切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国大革命。英国虽然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它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法国,也对革命的法国极端仇视。于是,欧洲反对法国的势力积极行动起来,它们很快就组成了以英国为首,包括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德意志诸邦在内的第一次反法联盟,从1793年春天起,发起了对法国的进攻。

从1793到1815年,欧洲反法联盟一共对法国发起七次进攻。在这期间,双方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六十多场战役,其中最有名的有马伦哥会战、奥斯特里茨战役、莱比锡战役,侵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等。

对法国来说,这些战争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正义的战争,有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免受外国封建势力干涉的进步意义;与此同时,当战场越出国界以后,法国军队也输出了革命,法军所到之处,那里的封建制度被废除;另一方面,自法国军队打出国界的时候起,战争就具有了向侵略战争转化的性质。

到1812年,经过了二十年的征战,拿破仑帝国的版图比革命前法国的版图扩大了许多,包括了除葡萄牙和英国以外的整个西欧和南欧,此外,还有北欧的丹麦和挪威以及东欧的华沙大公国等。总之,拿破仑不但实现了法国几代封建君主一向追求的所谓“天然疆界”(南以阿尔卑斯山、东以莱茵河为界),而且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按性质把这场战争划一个界限的话,应该说1804年拿破仑称帝以前,战争的正义性质居多;在这之后,战争的侵略性质居多。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一个律师家庭。8岁时,他被送到神甫办的学校学习意大利文。10岁以后,被送到布利埃纳军校学习5年,又到巴黎军校学习1年,于1785年毕业。毕业后,任炮兵少尉。以后,他回乡两年,直到1788年才归队。拿破仑酷爱读书。这期间正是法国大革命酝酿爆发的年代,他特别喜欢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认为政治变革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并不认为有必要进行激进的社会改革。

1791年,拿破仑在任瓦朗斯炮兵中尉期间,参加了当地的雅各宾俱乐部,不久,成为俱乐部的主席,他多次发表反对贵族、教士的演说,以后晋升上尉。1793年8月,国民公会的军队攻占马赛,在土伦城下受阻,由于炮兵司令负伤,拿破仑被推荐顶替他的职务,晋升少校。在土伦战役中,拿破仑跑轰盘踞土伦的英国军队,使英军退走。这一仗使拿破仑初露头角,受到当时执政的雅各宾领袖罗伯斯比尔的赞扬,晋升为准将,时年仅24岁。1794年2月,拿破仑任驻意大利法军炮兵司令。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倒台以后,拿破仑曾被视为罗伯斯比尔的党羽一度入狱。出狱后,但未官复原职,被任命为巴黎内防军司令。1795年10月,王党在巴黎举行暴动,此时临危受命的拿破仑调来了大炮,在巴黎市区跑轰王党,创下了在巴黎市区初次使用大炮的记录,因此而落得“葡月将军”的美名。他还解散了以巴贝夫为首的共产主义团体,以表示他对督政府的忠诚。1796年,他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在同约瑟芬结婚后两天赴任。约瑟芬是一个

贵族的遗孀,是巴黎社交界引人注目的女性。拿破仑在巴黎驻守期间结识了她,并很快与她结了婚。

在意大利战场上,在一年的时间里,拿破仑同占优势的反法联盟的军队进行了14次大会战,70次战斗,击溃了5支奥地利精锐部队,俘虏了16万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同罗马教皇签订和约,迫使那布勒斯王国保持中立,并直逼维也纳,使奥地利皇帝与他签订和约。根据和约,奥地利将尼德兰南部割让给法国,威尼斯共和国被法、奥和伦巴第三国瓜分。拿破仑在意大利的胜利,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最辉煌的军事胜利,也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光辉的一页。拿破仑在占领意大利以后,不但宣扬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也对占领区进行了大肆的掠夺,包括黄金、军需物资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珍贵的艺术品。从而充分暴露了拿破仑战争的两重性质。

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以后回到巴黎,他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极度的赞扬,有人说他洗刷了18个世纪以前恺撒征服高卢时给法国带来的耻辱。拿破仑没有沉浸在胜利的赞扬声中,还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时候,拿破仑就产生了他不仅是作为一名将军,而是要做一个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主角的想法。此时,他在日记中写到:“如果我在这里无所事事的呆上些日子,那我就算完了。在这个花花世界的大都会里,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我的荣誉已经消失了。这个小小的欧洲是不能给我提供足够的荣誉的,我必须到东方去寻求,所有不朽的盛名都是来自东方。”督政府希望拿破仑去向英国开战,拿破仑在视察了英吉利海

峡后,认为直接向英国开战时机不成熟,他主张征服埃及,占领苏伊士地峡,割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但是,征服埃及的战役并不顺利。拿破仑先占领了马尔他,随即攻占亚历山大。在尼罗河战役中,拿破仑的海军被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摧毁。不久,土尔其向法国宣战,拿破仑攻入叙利亚。以后,法军连连败退。

1799年8月,拿破仑从欧洲的报纸上读到这样几条消息:一个强大的反法联盟已经形成;法国丢失了意大利;法国在莱茵地区一败再败;法国国内四分五裂,普遍存在着怨恨与不满情绪。8月22日夜间,拿破仑带着几名亲信从亚历山大港上船,10月14日,回到巴黎。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推翻督政府,掌握国家最高权利。

1799年11月,法国发生了推翻督政府的雾月政变。这场政变是革命的元老西哀耶斯策划的,拿破仑带兵冲入五百人院,使议会宣布解散了督政府,成立了由三人组成的执政府。应该说,雾月政变是一次组织得非常差的军事政变,但是,它却轻而一举的成功了。原因在于法国当时的社会十分混乱,需要一个铁碗人物。而拿破仑由于在对外战争中能够取胜,能保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所以,就适时的取得了政权。

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拿破仑在法国执掌了16年的政权。前一阶段,1799到1804年,是执政府时期,拿破仑任第一执政,大权独揽。1804年,拿破仑又建立帝国,自称为法兰西的皇帝。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

加冕典礼,波拿巴(没有举行加冕典礼前,只能称自己的名字)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为自己带上,并为皇后约瑟芬加冕。从此,他本人和帝国的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在他执政期间,他改革了国家的行政、军队和警察,建立了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他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这个专约一方面,以法律形式把法国革命中对教会财产的没收以及对教会其他形式的剥夺固定下来,并规定主教必须由第一执政任命,教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另一方面,又把宗教作为控制意识形态的工具,宣布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信仰的宗教。通过战争,他实现了短暂的和平,为法国的工商业赢得了发展的机会。他改革了税收制度,停止了地方的收税权,归中央统一管理;他部分的恢复了旧制度时期的包税制度,发行税收期票,使包税的人在收齐税额以后可以得到利息,使受到压制的金融界活跃起来,使两家大银行在1800年合并成法兰西银行,并在1802年奇迹般的使国家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他制定了《拿破仑法典》,重申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肯定了法国革命中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他还改革了教育,把法国分成29个教育区,试图在全国实现初、中、高等教育的世俗化。总而言之,他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使这些成果固定下来。但是,另一方面,他实行独裁统治,压制民主派、限制出版和言论自由,把许多报刊和杂志封闭;他与旧贵族妥协,使旧贵族在他统治期间收回了部分被没收的财产,并有可能参政;他复辟君主制,

自称皇帝,还培育了一大批新贵族,这些新贵族建立在军功和家族血缘的基础上,享受优厚俸禄,还可以世袭。他的倒行逆施为封建王朝的复辟打下基础。

在对外战争方面,拿破仑在掌权之后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意大利战场,与奥地利军队作战。当时,意大利奥地利联军共有13万,拿破仑军队只有4万,但是,他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取得了马伦哥战役的胜利,迫使敌人签订和约,取得了莱茵河左岸和意大利北部,并于1802年建立了附属于法国的意大利共和国,拿破仑兼任总统。在各个战场节节胜利的拿破仑的军队还迫使英国于1802年与法国签订了亚眠和约,从而赢得了第二次反法联盟的胜利,也赢得了短暂的和平。

1805年,第三次反法联盟又形成了。拿破仑被迫放弃了渡海攻打英国的计划,去迎击从东面进攻的俄罗斯和奥地利联军。他在德意志境内的乌尔姆消灭了3万奥军。此时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加海角与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的舰队展开激战,虽然纳尔逊阵亡,英军却彻底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在伦敦修建了特拉法加广场)。11月,拿破仑攻下维也纳,接着,又在12月著名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彻底打败了俄奥联军,使第三次反法联盟又告瓦解。根据和约,奥地利把威尼斯、达尔马提亚和附近的一些岛屿割让给附属于法国的意大利王国;同时,还向德意志境内的巴伐利亚、巴登、符登堡等附属于法国的邦国割让了许多领土。

在这之后,拿破仑将占领国家的领土划出不少作为帝国公爵领地,将许多元帅封为公爵;封他的哥哥约瑟夫为那布勒斯国王;弟弟路易为荷兰国王。在德意志境内,他将西南部的14个邦国组成“莱茵邦联”,自任“保护人”,并使它脱离了德意志帝国。莱茵邦联的建立使普鲁士的安全大大的受到威胁,在英国的支持下,第四次反法联盟又形成了,并于1806年10月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拿破仑又率军出征。在耶拿战役中,拿破仑大败普军主力,于10月27日占领首都柏林,11月8日,最后一支普鲁士军队投降。拿破仑继续向东进攻俄国。1807年2月,双方在埃劳大战,双方损失严重。在6月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进抵俄国边境。战败者求和,7月,法国与普鲁士、俄国分别签订提尔西特和约。

提尔西特和约实际上是法国和俄国以牺牲普鲁士为代价实现的妥协。根据条约,普鲁士在易北河以西的领土几乎全部丧失,拿破仑在那里制造出一个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由其幼弟热罗姆为国王。普鲁士在18世纪末与俄罗斯、奥地利瓜分波兰时得到的领土又退了出来,按照拿破仑的旨意组成华沙大公国,由附属于法国的萨克森国王任大公,并加入莱茵邦联。这一条约明显暴露出拿破仑谋取欧洲霸权的野心,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转折点。

此时,英国已经限于孤立。拿破仑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实行了大陆封锁政策,以求建立一个大陆体系。1806年11月,他发布柏林

敕令,宣布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一律不得进入大陆上帝国控制的任何港口。1807年11月和12月,他在意大利的米兰两次发布米兰敕令,将大陆封锁政策推向了中立国家,敕令宣布,不属于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必须出示原产地证明方能运进大陆;中立国船只,凡在英国靠岸者,船和货物一并没收;在海上曾屈从于英国要求者,则视为已经被“剥夺国籍”,予以捕获。

对此,英国采取了反封锁政策,宣布从海上封锁大陆,并设法打通英国货物进入大陆的渠道。结果,与英国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葡萄牙为英国货物进入大陆敞开了一个缺口。骄横的拿破仑立即决定进攻葡萄牙。1807年10月,拿破仑的远征军出发,不久,与西班牙签订和约,西班牙同意法军穿行而过,法国则许诺将葡萄牙的南部划归西班牙。11月30日,法国军队占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拿破仑不仅没有实现他对西班牙的承诺,反而在1808年3月派军进攻西班牙,并于23日占领了马德里。连遭失败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声明将王位“赠与”拿破仑。拿破仑于是封其兄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他在那布勒斯的王位由其妹夫缪拉接任。

此时,法兰西帝国已经控制着意大利所在的整个亚平宁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在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莱茵邦联”所在的德意志大片地区以及与之相连的荷兰和比利时。这就是拿破仑的大陆体系。从理论上说,这些地区应该执行拿破仑的旨意。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各统领一方的拿破仑的亲属们都想独立为王,谁也不愿意为了法

国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商业利益,他们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不予理睬,有的在走私英货。此外,各地人民都进行了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使拿破仑顾此失彼。

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国打击很大,但并不能完全封锁这个在世界上拥有大量殖民地又掌握制海权的国家。由于禁止了英国货的进入,法国的某些工业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不少发明和创造。但是,大陆封锁的消极影响更大,法国的某些原料,如棉纺业和印染业,丧失了来源;一些社会必需品,如咖啡、糖和香料,在市场上消失了。法国的奢侈品出口也大副减少,周边一些国家在大陆封锁期间也都发展了自己的民族工业,成了法国的竞争对手。经济的破坏使帝国的财政收入也减少了,关税收入从1800年的6000万法郎,降至1809年的1150万法郎。财政困难又使法兰西银行滥发钞票,1806年发行额是6300万法郎,1812年竟猛增到1.11亿法郎。滥发钞票又引起猛烈的通货膨胀,大陆封锁后,物价上涨了5~12倍,人民不堪其苦。

1809年1月,英国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迫使远征西班牙的拿破仑留下30万大军之后,仓促返回巴黎准备迎战。此时,法国国内经过多年的战争非常厌战。但是,拿破仑在4月率领缺乏训练的法军出征以后,却仍然在5月攻占了维也纳。而拿破仑的敌人原以为这一次拿破仑因为缺乏准备必然战败,所以,普鲁士终止了对法国的战争赔款,教皇也宣布将拿破仑革出教门。7月,法奥主力决战于瓦格拉姆,奥军大败。法奥缔结和约,奥地利向法国割地赔款。随后,

法军开进罗马,逮捕了教皇,将其囚禁起来。

拿破仑的倒行逆施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他大力加强帝国贵族统治集团,到1812年已授封各种贵族头衔1200余个。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正统皇帝,使波拿巴家族的“皇统”永远传下去,他于1809年与未能为他生育的妻子约瑟芬离婚,次年迎娶欧洲最古老的哈布斯堡皇朝、奥地利公主为皇后,1811年,拿破仑得一子,被封为“罗马王”,即从未登基的“拿破仑二世”。拿破仑仿效正统君主,就使自己越来越与被大革命摧毁的旧事物合流。由此看来,离拿破仑的倒台就只剩一步之遥。

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61万大军进攻俄国。辽阔的俄罗斯平原使拿破仑一贯的速战速决和以战养战的战略无法发挥,从而陷入困境。军需缺乏,病员增多,逃兵激增,军队减员非常严重。拿破仑于9月攻入莫斯科时,俄国将领库图佐夫早以下令撤退。夜间,发生了大火,火烧了整整三天,大部分建筑物被烧毁了,他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拿破仑孤军深入,无法经受这种消耗战,他盼望彼得堡派人来进行谈判,从而能够体面的撤军。但是,彼得堡方面根本不予理睬。拿破仑万不得已,只得在10月19日下令撤军。此时,俄国的冬天已经到来。在撤退的路上,法军连连遭到俄国军民的打击,又冻又累,损失惨重。推出俄国边境时,只剩下残兵1万人,收拾失散者后,仅有5万多人。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使他彻底失去了元气。

欧洲各国没有给拿破仑喘息的机会,1813年3月,以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为统帅组成了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在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情况下仓促应战。虽然他也打了几场胜仗,但是,10月,他被各路反法联军包围在来比锡,并在这场战役中遭到失败。这次失败之后,反法联军乘胜攻入法国本土。拿破仑于1814年1月离开巴黎再度迎战,3月30日,联军攻至巴黎城下,此时拿破仑正在东部指挥有限的兵力与敌人周旋。前外交大臣塔列朗与联军联系,在联军进入巴黎的情况下,组织了临时政府,与联军接触。匆忙赶回巴黎南郊枫丹白露行宫的拿破仑召集将领准备向巴黎进军,但是,他的部下已经不听他的招呼。4月6日,他签署了退位诏书。4月20日,他被送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5月3日,大革命初期逃亡到国外的路易十六的长弟普罗旺斯伯爵,即路易十八回到巴黎,建立起复辟王朝。

波旁王朝复辟以后,在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劝导下,路易十八接受了元老院提出的关于制定新宪法的原则。宪章规定,法国实行立宪制度,国王与议会共享立法权;国家保护私有财产,继续偿还公债和出卖国有财产;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还对选举权规定了较高的财产限制的资格。总之,大体上承认了革命中确立的各种原则。但是不久,随着顽固派贵族和天主教势力的反对,路易十八开始倒行逆施,从而激化了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被囚禁于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经过周密的准备,

于1815年2月26日黑夜,率领1千余人分乘几艘小艇回国。3月1日,他在法国南部登陆,受到军民的热烈拥护。他决心不发一枪一弹而征服法国。他向民众发表热情的演说。在向巴黎进发的路上,归附他的队伍日益增多。3月20日抵达巴黎时,其声势已使路易十八不敢抵抗,只得再次出逃。于是,拿破仑重登帝位,修改帝国宪法,又恢复了帝国。

这个失败者创造的奇迹立即震惊了整个欧洲,正在开会准备分赃的各国统治者当即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以70~80万大军扑向法国。拿破仑竟然也在仓促间集结了70万大军去迎战。但是,由于缺少战备物资,真正的作战部队也只有20万。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拿破仑终于由于寡不敌众而战败。6月21日,他回到巴黎,次日,第二次宣告退位。拿破仑的这次复位存在了97天,历史上称为“百日”。7月3日,法国签署投降书,路易十八再次复辟。这一次,反法同盟把拿破仑流放到南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从那以后,拿破仑再也没有离开这个岛,并于1821年5月5日,死在那里。

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与民族战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民族战争给资产阶级革命以推波助澜的力量,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了超出任何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刻性;同时,也正因为这场民族战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因此它对欧洲封建势力具有摧毁作用。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拿破仑在称帝以后,一方面在国内部分的恢复了贵族制度,另一方面,把反侵略战争

变成了侵略战争,所以,他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此外,在研究法国大革命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法国民主政体的建立是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建立第三共和国,法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基本定型,从此,不再有复辟的危险,也没有再发生革命和大的政治动荡。这期间经历了86年的时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这里既包括经济制度的变革,也包括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且,变革不是一次性的,往往要经过几次大的曲折,甚至会有反复,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才能最后确立。

为实现自启蒙运动以来所提出的政治理想,法国的资产阶级为之奋斗了八十多年。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所发生的政治动荡,其波澜壮阔、其丰富多彩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前面说过,从1789年7月14日爆发革命,到1793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的三个派别:大资产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斐扬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曾分别执掌政权,1793年以前是君主立宪制的政体。1793年雅各宾派制定了共和元年宪法,开始了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帝国,第一共和国终结。以后,法国又经历了第一帝国、封建王朝的复辟(1815~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第二共和国(1848~1851年)、第二帝国(1851~1870年)等政体,直至1870年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战败,第二帝国倒台,成立了第三共和国。在共和国成立初期,复辟帝制的企图也还存在,但是,随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民民主意识的加强、共和制度的深入人心,共和国渐渐的稳固下来。在1877年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获胜,从此,共和制不再有任何危险。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说:第三共和国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为了实现共和制,资产阶级民主派曾进行了那么长期的坚苦卓绝的斗争,革命、动荡、大起大落,但是,都没有最后解决问题,最后的解决却在1870到1877年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法国政坛上没有发生任何革命和暴动。如此看来,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它自身的发展条件,并不仅仅靠革命就可以成就的,它需要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条件,它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第三框题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课程标准】: 2.5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权力机关 1、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演变 01、形成——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02、发展历程: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依据法国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人们根据它的政体特征,又把“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历史资料: 1789年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1789年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了国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中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1815年,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是君主立宪政体。 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直到1870年

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再建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94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 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第四、第五共和国时期。可见,法国政体演变的复杂性。 2、主要权力机关——总统、政府、议会 01、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及任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主要职权:(略) 02、政府首脑(总理)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②总理的主要职权:(略) 03、议会的构成及各自的职权——议会由国民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第三框题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课程标准】: 2.5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权力机关 1、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演变 01、形成——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02、发展历程: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依据法国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人们根据它的政体特征,又把“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历史资料: 1789年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1789年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了国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中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1815年,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是君主立宪政体。 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直到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再建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94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 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第四、第五共和国时期。可见,法国政体演变的复杂性。 2、主要权力机关——总统、政府、议会 01、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及任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任期五年,由选民直

高中历史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宝昌一中模拟)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单独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内容 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立法权议会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1)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行政权总统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2)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3)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影响: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国家关键职位,共和政体确立,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易错提醒] 法国共和政体正式确立的标志不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而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B.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 C.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

美国民主共和制

美国——联邦制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一.政体的确立—总统共和制(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1.背景:⑴邦联制的弊端使其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内:不能稳定统治秩序;对外: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⑵在地域辽阔的大国防止出现专制帝制(古罗马),确保共和,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补充:其他的有利条件。 ①前提: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民族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三权分立)。 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的民主基础,封建思想不浓厚。 2.确立——《联邦宪法》三权分立、三大原则 ⑴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 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包括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②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利,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属于各州人民。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为后来对抗中央提供可能 作用: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⑵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权归于国会(并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行政权归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以及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权力),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互相制约。(详见课本三权分立的图示) 作用:维护共和,防止联邦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专制。 ⑶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州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 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先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出。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二.国体的确立——联邦制(也是通过《联邦宪法》确立的) 1.概念(特征):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考验:1861—1865年南北战争(林肯最大的贡献在于维护联邦的统一) 实质:是州权至上还是联邦至上,是国家分裂还是维护统一的较量。 3.完善: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规定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积极:⑴政治: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 律基础;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国,既确保了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 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⑵经济: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⑶世界: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的新模式,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局限: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一开始保留黑人奴隶制),妇女地位低下。后来宪法不断在这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三.政党政治——两党制 1.形成:1789年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此后,美国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2.基础: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

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形成

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形成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 ⑴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专制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 ⑵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⑶路易十六的统治使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⑷三级会议的召开——导火线(1789、5) 2过程(1789、7——1794、7) ⑴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⑵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掌权(1789、7——1792、8) ①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②权力机构:制宪议会到立法议会 ③改造措施:A、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八月法令 B、《人权宣言》的内容与评价【重点看书复习】 C、1791年宪法 关于《人权宣言》: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立国原则——人权、自由、法治思想基础——“自然法”、“社会契约论” 基本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主权在民等 ⑶第二阶段:吉伦特派当政(1792、8——1793、5) ①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 ②权力机构:立法议会到国民公会 ③改造措施:A瓦尔密战役1792、9;B国民公会开幕(取代立法议会)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D处死路易十六1793、1 ⑷第三阶段:雅各宾派统治(1793、6——1794、7) ①代表:中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派) ②权力机构:国民公会 ③措施:恐怖政策 (5)热月政变(1794、7) 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 措施:结束恐怖,建立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维护共和制,建立督政府 二、拿破仑的崛起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1、督政府的软弱统治 2、雾月政变与军事独裁的形成——1799年建立执政府 3、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的建立与巩固政权的措施 性质:资产阶级军事帝国 措施:对内:颁布《民法典》 对外:与反法同盟(拿破仑战争)【前期:保卫革命成果后期:侵略扩张】 4、第一帝国的垮台:1814年 三、从复辟的波旁王朝到法兰西第二帝国 1、复辟的波旁王朝(1814——1830)路易十八的和查理十世 2、1830年革命与七月王朝 ⑴1830年革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经反复后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有关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期间民主与专制屡经反复,血与火的斗争时有发生;但共和制的最终确立表明政治民主化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同时也说明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由此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斗争 三、教学难点:共和制确立的必然性;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产阶级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然而大革命只是给君主专制统治沉重一击,并没有斩草除根,即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此后资产阶级几经拼搏,历尽艰难,才最终确立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 (二)讲授新课 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覆亡:(1799~1815年)(略)(资产阶级的独裁君主专制) 它说明了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比资本主义势力强大(专制力量大于民主力量)。 二:波旁王朝的复辟与灭亡――光荣的三日 1、波旁王朝的复辟: (1)时间:1815年 (2)统治:政治上走向反动。①路易十八颁布《宪章》,保留了一会,但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②保王党实行白色恐怖统治,进行反攻倒算(《悲惨世界》反映这一情况)③继任的查里十世是极端的保王党首领,对立宪制深恶痛绝。④政治体制:君主制 (3)认识:不足:复辟是历史的倒退,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逆民主的发展潮流。积极:结束了混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2、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的结束——光荣三日(七月革命) (1)原因 ①复辟的波旁王朝力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政治上日趋反动 ②1830年,资产阶级代表在议会选举中占了上风 ③7月,查理十世签署4道敕令,企图取消选举结果 ④主要原因:此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与专制的矛盾)(2)导火线:《七月敕令》的发布 (3)时间:1830年7月27日-7月29日 (4)过程:7月27日,巴黎人民爆发起义,占领市政厅;7月29日起义军占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波旁王朝倒台。这场起义时间共3天,被称为“光荣的三日”。这场革命被称为“七月革命”。 (5)意义:①革命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推上王位。新王朝被称为“七月王朝”。②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推动了法国的民主进程。 三:七月王朝的建立与统治:(1830年7月~1848年2月)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知识梳理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错误! 考点1英法政体的特点和实质 易错归纳 1.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正解:英国首相虽然是政府首脑,但首相作为议会多数党领袖,如果内阁和议会党团中的多数人认为首相已经不能胜任,他就必须下台;议会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国王对首相有磋商权和警告权;舆论和反对党随时关注着首相的一举一动,制约其“过分”行为。 2.“左右共治”提高了法国的行政效率。(×) 正解:“左右共治”是法国政体结构导致的一种特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总统和总理的权力来源不同。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议会无法左右选民的意愿。总理虽然由总统任命,但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总统任命总理时,必须接受议会多数党推荐的总理候选人,否则总理领导的政府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议会多数党不一定和总统出自同一个党派,当总统和总理不是出自同一个党派时,就会出现“左右共治”的局面。这时候,就会导致“左右共治”,导致总统与总理对立,行政效率低下。

3.法国总统的权力很大,法国是“总统制国家”。(×) 正解:法国总统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法国第五共和国政体包含许多总统制因素,如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掌管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等。但不能由此就认为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它同时又包含许多议会制因素,如政府对议会而不对总统负责;议会可以通过表决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来决定政府的去留等。由于它兼有两个政体的特点,因此人们认为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重难点突破】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和实质 点拨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存废问题,启示我们:判断政体好坏的关键是看其是否适合国情;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体制具有各自的特色,应该尊重各国和人民的选择。 2.法国政体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思品选修三 第二章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美国联邦制, 说法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②联邦和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③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和地方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共享最高权力 ④其合理性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取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下列现象符合半总统制特征的是() ①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一旦不能履职,则由总理代理 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会仅能从立法上对其实施影响,但不能利用不信任案迫使其辞职 ③总理由总统任命,但总理对议会负责,但总统的一些文件必须由总理附署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在议会中可以翻云覆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美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下列内容不属于总统权力的是() A. 否决国会立法,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 B. 任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C. 任免长驻联合国代表 D. 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宪法 4.英国高等法院11月3日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被认为是英国议会在与政府进行“脱欧”主导权争夺战中取得的重要胜利。由此可知,在英国() A. 司法机关拥有实际最高权力 B. 不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 议会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 D. 议会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内阁成员一般稳定在20人左右。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还有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以及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等。英国的内阁从性质上讲,它属机关。( )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国家元首 6.英法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关于英国革命前夕的历史背景论述错误的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深入农村 B. 封建贵族分化为新贵族和旧贵族 C.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D. 王权高度集中 7.2017年5月10日,韩国大选结果揭晓,候选人文在寅以绝对优势成为韩国新总统。在韩国()①总统组织政府,政府对总统负责 ②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区别

1、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区别:1)含义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2)产生的条件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3)国家元首的产生与任期不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2)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3)都设有议会,议会在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等。政府(内阁)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帅海、陆、空三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2)行政机关和议会的关系不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总统制共和制:获得总统选举胜利的当选国家的总统。政府由总统选举产生,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不对议会负行政上的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宪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因为政策上的问题投不信任票迫使总统和政府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总统制共和制: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互独立,议员不能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联系: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政府和国家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并且有一定的任期。中国:国家机构=国家元首+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主席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大国务院司法机关广义的司法机关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美国的总统制示意图(三权分立)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与议会内阁制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在总统制下,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有些国家虽然也设总统,但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内阁由议会产生,只对议会负责。这种情况不属总统制。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最近一次英国大选结束,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下议院选举中获胜。此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召见卡梅伦,任命其为首相,并邀其组建内阁。以上事实表明,在英国A.国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领导者 B.下院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C.内阁要向首相负责 D.内阁成员无法对首相进行制约 2.如何与总统相处是历任法国总理面对的最大挑战。这是因为 ①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②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 ③总理对议会负责,总统对选民负责④总统拥有外交权,总理负责内政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国议会众议院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这意味着该国总理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个因藐视议会而下台的政府。这表明该国() ①实行的应该是责任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②总理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 ③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④议会权力与行政权力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4.比较英法两国的政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都出现了行政权力萎缩、议会权力加强的趋势 B.两国政体存在的弊端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加以解决 C.两国同为代议制,但议会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相提并论 D.法国的政体比英国民主,源于两国政党的性质有异 5.2012年5月6日,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51.8%的得票率击败现任总统、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下列对法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②总统是权力中心,总统可以任命总理 ③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④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议会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60多年间,根据内阁安排,曾出访海外300多次,访问英国各地2.5万多次;尽管每周一次与首相讨论国家事务,但她不从试图影响英国政治,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未经政府认可的政治观点。伊丽莎白女皇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由此可以看出 ①英国保留了—个没有实力又可发挥多种政治和社会功能的国王 ②君主的权力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限制,与官员任免、升迁无关 ③国王不会影响英国政治,是一个仅有象征性地位的“虚位元首 ④国王几乎所有的政务活动都要听从内阁的建议 A.①④ B.③④ C.②③D.①② 7.“影子内阁”是指某些议会内阁制国家的在野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的预备内阁班子,它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由此可见,“影子内阁” A. 是当任内阁的影子,为其执政提供必要的支持 B. 与当任内阁相对立,其阶级性质有本质的差别 C. 往往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阁频繁更迭和主权危机 D. 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党间轮流执政提供机制保障 8.英国议会享有立法权,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这“可能使人以为法律是由议会‘制定’的,但是,这些表面现象都是欺骗”。事实上,议会并不起草法案,法案的修正权也主要由政府行使。这说明 A.英国政府实际上行使最高立法权B.英国议会都是根据内阁的意旨进行立法 C.英国议会是政府主导下的专门立法机关D.议会的实际权力萎缩,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9.2013年1月20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法国要在马里保持长期军事存在,直到彻底铲除那里的恐怖组织。下列对法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②总统是权力中心,总统可以任命总理 ③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④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议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2年几乎是“世界选举年”,法国和美国也在这一年举行了总统选举。两位当选者奥德朗和奥巴马的政治生活有以下区别

1.9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一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34,4分)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2.(2019浙江选考,19,2分)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君主制 答案:C 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答案:C 4.(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A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B.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总统对议会负责 答案:B 6.下列对法国大革命时期掌权各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雅各宾派的措施均超出了革命的目标B.吉伦特派当政时期革命继续向前发展C.君主立宪派为实现革命目标做出巨大贡献D.热月党人在结束恐怖统治方面是有功的 答案:A 7.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 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则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这反映了A.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君主政体B.共和派与君主派达成妥协 C.共和制度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D.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 答案:C 8.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B.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C.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D.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制 特征 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毋需副署。 第二,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互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第三,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总统的选举与议会的选举分别进行,国会中的多数党不一定是执政党。 第四,总统与议会的任期相对内阁制固定。议会不能对总统投不信任票,总统亦无权解散议会。 议会民主制,也称议会制,是一种民主政治制度,特点是其政府首脑需要获得议会的支持才能工作,而这种支持一般通过信任投票的方式得到体现。因此,在采用这种政治体制的国家中,立法体系与行政体系并不完全分立。议会民主制的政府一般拥有多个党派,而且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分开。 行政体系一般就是政府的内阁,由政府首脑(一般是总理或首相)领导。总理或首相以及全体内阁成员一般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并在任职后保留议会中的议席。政府首脑往往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在很多国家,内阁或内阁内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通过议会对其的不信任投票而被免职。此外,行政体系也可以决定解散议会,重新举行选举。 在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职务分开。在大多数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君主或是总统)是象征性的职位,只拥有些无关政局的权力,例如任命公务员等。不过国家元首也会保留一些在紧急状态中可以使用的特别权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依惯例还是依法律规定)此类权力是在得到政府首脑支持后才会得到实行。 议会民主制在各国之间也有些微的不同,例如有些国家通过宪法或法律的形式明文确定了政府各部门的分工,而有些则只是照惯例执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中政党的数目也可能因选举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出入。此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无论是联邦制还是中央集权的国家都适用议会民主制。 议会民主制甚至可以被用于地方政府中:例如奥斯陆的行政体系就是立法体系的一部分。 内阁一词首先由来于封建社会君主们的统治主体。在中国,君主首先任命一位宰相,然后以宰相为核心建立一界政府,成为内阁。内阁通常是一个政府的统治核心。近代到了欧洲,内阁主要眼用于君主立宪国家。比如英国,荷兰等。像德国,名义上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理为政府首脑的国家,总理任命的新政府也可以称为内阁。中国也是这样。而像美国那样则称不上内阁,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总统则直接向国会负责

19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9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一、材料阅读:

【合作探究1】2013年8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电话会谈时表示,做好了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采取行动的准备,法国会和英国一样,对叙利亚采取及时必要的军事干预。 思考:法国、美国同为总统共和政体,但有重大差别。近代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提示:产生方式及与议会的关系方面。法国总统由两院议会联合选出,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 【合作探究2】法国代议制的确立,体现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不充分的特点。 点拨: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历程呈现的特点: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帝制、共和制

几次反复;共和国确立之路充满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 史论要语: 1.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掌握行政权。德国政府首脑(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拥有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等实际权力。 2.法国历时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是其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3.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由各国国情决定,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资产阶级力量强弱、民主思想的传播程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历史传统、个人因素等。 4.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代议制,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遵循的原则是制约与平衡,实行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 二、巩固练习: 1、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B ) ①理论基础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2、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年~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7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由此可见,与同一时期其他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特点是(B) A.以启蒙思想为指导革命的理论基础B.以资产阶级法律为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C.以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根本目的D.以推进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为主要目标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 A.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B.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 C.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D.限制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4、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C)。 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民主和共和的区别

民主和共和 “民主”:是指人民能够参与治理国家 “共和”:共和的底线是国家禁止贵族头衔,禁止权力的世袭继承方式 “民主”、“共和”,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概念的含义不同。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2、概念的指向不同。民主强调“少数服从多数”,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有时则会出现“多数专制”的问题;共和强调“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在维护多数人利益的同时,注意保护个别的、特殊的人群利益,有时则会出现维护特权集团的问题(如西方的选举政治)。 3、概念的涵盖范围不同。“民主”包含于“共和”之中,就是说共和体制包含了民主的理念;实现民主政治也需要共和体制的保障。这就是二者的内在联系,在现代政治领域,“民主”和“共和”缺一不可。 “共和”主张的是合众(共)、和谐(和)与平衡(权力制衡),强调宪政和法治,要求全民平等,既重视多数,又保护少数,反对以“多数专制”的民主,作出违反体现全民意志的宪法的决定。 人类共和的理想要高于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共和理念包含民主思想,而高于民主政治。因为:1、民主只是统治者中的多数的统治;共和则要求国家权力全民共有、共治。君主制的政权是一人的家天下,民主政权是多数人垄断的公天下,而理想的共和制政权则要求建立全体国民共有的公天下。2、民主政治的民主只解决国家权力或主权的归属,而共和则进一步强调对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对民主可能产生的“多数专制”加以制约。3、民主只是崇拜多数;而共和则要求同时保护少数。民主只以多数人的意志与利益为依归,以能保护多数人,而不是“每个人”的人权为“正义”,仍有所偏颇;共和主义强调代表和兼顾所有人的权益。要求执政者处事要具有公平、公正、中立、宽容等美德,对社会各民族、种族、阶级、阶层,各多元化的利益群体的共同利益、特殊利益和个人利益,都采取统筹兼顾政策。 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绝对典型,而共和则倾向于少数多数具有相同地位,比如有一个议案,将全国排名前100富人的财产均分,民主政体有可能通过该议案,而共和则不行。 民主制与共和制 一、民主是什么 开大会,开是大家一起商量,大是多数人,会是决定。连起来就是多数人商量之后决定,相对应的方式不是投票什么乱七八糟的,是一人一票跟抓阄 二、共和是什么 共和在词源学上的意思是公众事务与公众财产。

第四单元 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形成

第四单元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形成 封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资产阶级帝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政体 第一节法国大革命 一、爆发背景: 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 ③直接原因(导火线):严重的财政危机,三级会议召开 ④外部原因:美国独立战争推动 革命的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 1、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 ①时间: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 ②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 ③权力机关: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④措施:(全面、初步改造了法国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根本原则,基本实现了革命目标。) A、制宪会议颁布反封建的八月法令: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B、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C、制宪会议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政权。

⑤面临危机:1792年普奥联军进逼巴黎 ⑥统治结束: A、标志: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政体制度。 B、原因:面对国内外旧势力的进攻,君主立宪派显得软弱无力,甚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2、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①时间:1792年8月—1793年6月。 ②阶级属性: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 ③权力机关: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④措施: A、召开国民公会:普选产生。 B、颁布反封建法令: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C、进行对外战争:1792年9月瓦尔密战役胜利,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D、成立共和国:1792年9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与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异同

(高中历史必修Ⅰ“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的教学研究)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与法国议会共标题: 和制的异同 发布 辅导教师698 (发布时间:2011-12-25 20:58:50) 者: 内容: 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与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异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提交者:黄训义(提交时间:2012-1-9 17:02:33) 答题内 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与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异同? 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之处:两国的共和政治都体现了民主、选举、分权与权力制衡、代议制民主与法制社会等共同的特点。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与法国的议会共和制不同之处 首先,两国总统的产生方式和职权是不同的。在美国,总统是选民间接选举的,选举的过程与议会无关。当选总统任命官员组 织政府并领导政府,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必对议 会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 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 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 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在美 国总统是政府首脑、国家元首和军事统帅;在法国,总统是经参 众两院联席议会选举产生的,总统虽然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但是总统的命令必须经过各部部长副署才能有效,这样就限制了 总统的权力,而经议会同意总统任命的政府也必须向议会负责。 由此可见,与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相比,美国总统的权力比法国总 统要大,且美国总统与议会分享立法和行政权,而法国的议会共 和制体制更多的是维护了议会的权力,总统的权力相对受到了很

多限制。 其次,作为两国的议会成员构成与议会的职责也有很大差别。在美国,议会的议员是不得兼任政府官员的,议会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政府也不对议会负责;在法国,议会的议员同时也可以是政府成员, 议会不仅拥有美国议会的相同的权力,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 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且政府必须对议会负责。议会拥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是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主要差异之一,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则由总统组织。从议会的职责看,议会制共和制下的议会权力很显然要比总统制下的议会权力要大一些。 其三、执政党的产生方式也有差异。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而总统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则是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德国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英国属于议会制的英国,议会凌驾于国王之上,国王统而不治。另外,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议会与国王长期斗争的结果,最后议会胜利,所以国王无实权,而德国是在普鲁士的主导下统一的,统一后,普鲁士国王自动升为德国国王,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也是在国王的主导下完成的,所以有实权。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第五讲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课标要求: 1.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 2.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自然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3.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 4.说出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国大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大革命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脉络,了解和掌握历史反复后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有关史实。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及恐怖政策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历史鉴别、分析能力。并通过学生对法国共和政体在反复斗争后最终确立的相关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国大革命及共和政体确立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进步力量与封建反动势力的斗争始终影响着大革命的进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确立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通过对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认识,表明政治民主化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同时也说明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革命的三个阶段及其历史意义。 2.拿破仑的改革及其影响。 3.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不同作用。 4.七月革命、二月革命和1875年宪法。 教学难点:1.评价雅各宾派专政,理解大革命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2.评价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 3.拿破仑遗产。 4.围绕法国的政体而出现的各种势力派别。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1789年,法国爆发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为激烈的革命。革命波澜壮阔,曲折反复。在革命期间,法国人民推翻了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法国革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词汇和问题。法国的这场革命为什么被称为“大革命”?“大革命”的含义是什么?这场革命是如何逐步发展趋向激进的?拿破仑帝国是如何兴起的?应如何评价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本课。 教学主体: 一、革命原因:“旧制度”的衰微——十八世纪初旧制度显露衰落征兆。 1.国力衰落:路易十四穷兵黩武,国力消耗很大。路易十五荒淫无度,路易十六时再不能重振昔日雄风。 2.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政治上: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社会等级对立严重。 4.思想上:启蒙思想为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 5.直接原因:路易十六财政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