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金属及其氧化物与酸反应

1、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使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铜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FeCl2和CuCl2D滤液中含有FeCl2和HCl

2、某样品除含有铁粉外,还可能含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锌粉,锌粉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固体残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末;②样品中一定含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③残留固体的质量一定等于样品中CuO 的质量④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硫酸,可能含有硫酸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的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片铁,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的中只有铜,没有铁 B.滤出的不溶的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4、有一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关于混合物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

B、实验中反应的H2SO4用浓稀均可

C、生成气体质量为0.2g

D、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0.64g

化学反应后废液成分探究

武汉四调7.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①中的液体呈蓝色,试管②中有气泡冒出。实验结

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

后静置,结果如图乙所示。有关图乙烧杯内混合物中的固体和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最多有两种物质

B.若固体中有锌,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D.若溶液呈蓝色,则固体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1.(北京)甲、乙两同学进行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已知:CaCl2+Na2CO3=

CaCO3↓+2NaCl)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中(如图②),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

(1)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剩余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填“HCl”或“Na2CO3”)。(2)烧杯C中的溶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Cl、Na2CO3

B. NaCl、CaCl2

C. NaCl

D. CaCl2

2: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__________。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观察与讨论2】当甲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后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____ ____(3)_______(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废液中含有NaCl和CaCl2两种溶质

乙同学:废液中含有NaCl和Na2CO3两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_______________

_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

是(5)_______

总结:判断废液成分题的技巧和方法为:1、写方程式;2、生成物一定有;3、反应

物可能有;4、不共存。

代入法其他形式的计算题

1、现有一包含有氯化钠固体的纯碱样品,为测定其成分,同学们

取一定质量的这种“纯碱”样品于试管中,加入103g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4g气体。将所得溶液冷却至t℃,恰好

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经测定溶液中的溶质含钠元素的质

量为13.8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22.3g加入到盛有216.1g 稀盐

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请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CO2的溶解忽略不计)

3、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其他成分可忽略),将一定量的该样品溶解在100g水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反应恰好完成时过滤,测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试计算该样品中(1)氯化钠的质量(2)碳酸钠的质量

分数.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1、K 、Ca 、Na 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 2 。 2、金属活动顺序H 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 。 3、金属活动顺序H 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 2 ,而是H 2O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 、Au 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 、Fe 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 铁不足:Fe + 4HNO 3(稀) Fe(NO 3)3 + NO↑ + 2H 2O 铁过量:3Fe + 8HNO 3(稀) 3Fe(NO 3)2 + 2NO↑ + 4H 2O 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2 :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作出相应的解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 1、 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 1mol a 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 2 3、Na Mg Al 与酸反应规律 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 a.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 即产生的气体Na :Mg :Al=1:2:3 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 原子个数,如: Na ~ H ~1/2H 2 Zn ~ 2H ~ H 2 Al ~ 3H ~ 3/2H 2 b 、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 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价 之比。即产生 的气体Na :Mg :Al=1/23:2/24:3/27

(完整word版)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

初中化学图像试题 1.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 A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 .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 一定正确的是:( )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3.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 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 、b 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4.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 、Y 、Z 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 、Y 、Z 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Mg-24 Zn-65 Fe-56 Al-27 Na-23] A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Z 、Y B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 Y 、Z C .X 、Y 、Z 依次可能是Mg 、Zn 、Fe D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Z>Y>X 5.等质量的A 、B 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A 比金属 B 活泼 B .相对原子质量:A>B C .A 、B 均消耗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均比反应前各自酸溶液的质量大 稀硫酸质量/g 0 ZnSO 4 质量 分数 0 0 0 水的质量/g 石灰水质量/g 硝酸钾质量/g NaCl 质量 分数 沉淀 质量 /g KNO 3质量 分数 氢气的质量 \g 甲 乙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教学内容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 酸反应

金属及其氧化物与酸反应 1、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使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FeCl2和CuCl2 D滤液中含有FeCl2和HCl 2、某样品除含有铁粉外,还可能含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锌粉,锌粉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固体残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 末;②样品中一定含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③残留固体的质量一定等于样品中CuO的质量④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硫酸,可能含有硫酸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的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片铁,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的中只有铜,没有铁 B.滤出的不溶的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4、有一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关于混合物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 B、实验中反应的H2SO4用浓稀均可

C、生成气体质量为0.2g D、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0.64g 化学反应后废液成分探究 武汉四调 7.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①中的液体呈蓝色,试管②中 有气泡冒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 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结果如图乙所 示。有关图乙烧杯内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最多有两种物质 B.若固体中有锌,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D.若溶液呈蓝色,则固体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1.(北京)甲、乙两同学进行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已知:CaCl2+Na2CO3= CaCO3↓+2NaCl)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 中(如图②),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 (1)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剩余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填“HCl”或“Na2CO3”)。 (2)烧杯C中的溶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复习回顾】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说说,大家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和酸反应、和盐反应…… 例如:2Mg+O2=2MgO Fe+2HCl=FeCl2+H2↑Fe+CuSO4=FeSO4+Cu…… 【引入新课】那如果将金属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述】比如把铜片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铜片下沉)对,铜片会沉入水底,说明了铜片不与水反应,那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深入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我们通过探究实验,看看是不是金属都不与水发生反应。请大家看到导学案,先了解实验步骤。 【学生实验】1、向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块,先用滤纸把钠块表面的煤油吸干,再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钠粒;(注意:多余的钠块要放回煤油中) 3、用镊子将钠粒放入水中; 4、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5、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课本P49的黄色线框内。(整个过程不要用手接触钠块)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钠块浮在水面上; 2、熔成闪亮小球; 3、小球四处游动; 4、发出嘶嘶响声; 5、溶液变红色。 【提问】钠块在水中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我们该如何解释呢? 【学生讨论回答】1、钠块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熔成闪亮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3、小球四处游动——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 4、发出嘶嘶响声——反应剧烈,产生的气体推动钠运动时与水、空气发生摩擦; 5、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 【讲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用五个字进行归纳:浮,熔,游,响,红。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金属钠是能够和水发生反应的,由实验现象也知道钠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碱和一种气体,那么这碱和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NaOH和O2;NaOH和H2。 【讲解】同学们都知道生成的碱是NaOH,那生成的气体到底是氧气还是氢气呢?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我们知道氧气能够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那么我们就根据这样的性质,通过实验来验证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还是氢气。 【演示实验】去一绿豆大小的钠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内,一段时间后,用拇指按住试管口,反应结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放置试管口,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讲述】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卫生香并没有复燃,所以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而不是氧气。请同学们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

探索规律提高能力––––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 近年中考化学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题,同学们常感到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研究解题技巧、分析和总结解题的思路,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即探索总结出规律,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下面将一些典型试题例析如下: 一. 规律的引出 例1. 把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铁 B. 铝 C. 镁 D. 锌 解析:由于酸足量,金属都完全反应,故可设出金属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分别求出产生氢气的质量,这样易于学生的理解,但既费时又费力。设金属R的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Ar,其在反应中的化合价为n,产生氢气的质量为。我们可以把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形式概括出来: (1)当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奇数时,有: 2Ar 2n m 解之得: (2)当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偶数时,有: Ar n m 解之得: 可见,产生氢气的质量除与金属的质量有关外,还与金属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及其相对原子质量有关。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像上例所述当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多少可直接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

这一比值来进行判断。显然,此比值越大,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由此得出规律:等质量的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反应中的化合价比值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通过计算又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这一比值恰好也是产生1g氢气所需的该种金属的质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得出如下规律:当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制取等质量的氢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反应中的化合价比值越大,消耗金属的质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以上规律都是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分析得出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技巧,用来速解一些中考和竞赛题。 二. 技巧的运用 例2. 等质量的Na、Mg、Al、Fe、Zn五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Al、Na、Mg、Fe、Zn B. Al、Mg、Na、Fe、Zn C. Na、Mg、Al、Fe、Zn D. Zn、Fe、Al、Mg、Na 解析:利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比值越大,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求出:Na:23/1=23,Mg:,Al:27/3=9,Fe:56/2=28,Zn:65/2=32.5 所以选B。 例3. 分别用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消耗Al、Fe的质量比为() A. 9:28 B. 27:56 C. 9:56 D. 27:112 解析:假设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产生1g氢气,则所需金属的质量就是“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的数值。求出:Al:27/3=9,Fe:56/2=28,所以消耗Al、Fe的质量比是9:28。 选A

酸与金属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酸与金属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选择题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但大多数混合物的参数介于其组分之间。下面简单介绍混合物的这一特点在相关计算中的应用: 理解:先用数学知识进行认识 4与8的平均值x之间的关系 4 < x < 8 联系化学知识↓↓↓ 净物A 的数值< 混合物的数值< 纯净物B 的数值 依据上面的分析相关题型有: a. 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 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c.已知纯净物A(或B)的数值和混合物的数值, 求另一种纯净物B(或A)取值范围; 下面是相关的类型题: a. 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 1.Mg.Al Zn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HCl反应,产生氢气0.4g, 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A.15g B.10g C.3.6g D.3g 答案: 极值法:设全部为锌,则要产生0.4克氢气要锌13克; 设全部是铝,则要产生0.6克氢气要铝3.6克 现在是混合物,介于两者之间,所以选B 2.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投入定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下列各组金属中肯定不能构成上述混合物的是( ) A.Mg Ag B. Zn Cu C. Al Fe D. Al Mg 解答:这道题中,Mg、Zn、Al、Fe都是可以反应的,Ag、Cu都是不反应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知道 A 镁为12克<15克,银不反应的,可以。 B 锌为32.5克>15克,铜不反应的,不可以。 C 铝为9克<15克,铁为28克>15克,可以。 D 铝为9克<15克,镁为24克>15克,不可以。 因此应该选B、D 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3.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和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克氢气, 则组成该混和物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 Mg和Fe B. Fe和Zn C. Zn和Cu D.Cu和Ag 解析:Mg(12克1克氢气); Fe(28克1克氢气)。 Zn(32.5克1克氢气); Cu和Ag(与酸不反应)。 A 12g 28g均小于30g ,不可能; B 28g<30g<32.5g,可能; C 32.5g >30g ,Cu与酸不反应,不可能;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_教案

金属与水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镁、铝、铁与水反应的实质; (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 钠、铁与水的反应。(纳与水反应一直是高中课堂的重点内容;而铁与水的反应时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故应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设计 四、课程类型新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六、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钠、铁粉、酚酞、蒸馏水、小刀、镊子、砂纸、烧杯、酒精灯、滤纸、玻璃片、小试管。 七、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知道产物、反应的现象因金属的性质和反应的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钠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但在加热的情况下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今天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金属与水的反应。 【板书】金属与水的反应 【提问】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金属与酸的反应,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什么反应呢? 【讲解】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H)之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例如 Fe + 2HCl == Fe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思考】位于氢前的能与酸反应,金属遇到水时会如何呢?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那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和水反应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实验3-3活泼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一、钠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 【注意观察点】钠所在的位置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1、K、Ca、Na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 。 2、金属活动顺序H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2。 3、金属活动顺序H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2,而是H2O ,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Au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 1 : 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Fe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铁不足:Fe + 4HNO 3 (稀)-------- F e(NO3)3 + NO f + 2H 20 铁过量:3Fe + 8HNO 3 (稀)------- 3Fe(NO3)2 + 2 NOT + 4H 20 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 作出相应的解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 1、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mol a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 2 3、Na Mg Al 与酸反应规律 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 a、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b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即产生的气体Na : Mg: Al=1 : 2: 3 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原子个数,如: Na ?H ?1/2H2 Zn ?2H ?H2 Al ?3H ?3/2H 2 化合价 b、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之比。即产生 相对原子质量 的气体Na : Mg AI=1/23 : 2/24 : 3/27

金属与酸反应(讲义)

金属与酸反应(讲义) ?知识点睛 1.图象题 (1)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和足量的酸反应(图1),金属反应完,酸有剩余,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等,产生氢 气的质量由多到少为:____、____、____、____,产 生氢气由快到慢为____、____、____、____。 b.足量的镁、铝、锌、铁和等量的酸反应(图2),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消耗金属 的质量由少到多为:____、____、____、____,产生 氢气由快到慢为____、____、____、____。 注:四种金属的产氢能力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2)氢气质量与反应物质量的关系 a.向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中加入足量酸(图3),最初酸不足,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最终酸过量,金属不足, 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为: ____、____、____、____。 b.向等质量的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锌、铁(图4),最初金属不足,等质量的金属参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不 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为:____、____、____、 ____,最终酸不足,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注:此类图象中斜率的大小不再表示产生氢气的快慢。 2.天平问题 天平两边加入金属和酸的量均相等,天平偏转情况:

(1)天平首先偏向放出氢气较慢的一侧,即金属活动性较 弱的一侧。 (2)天平最终偏向放出氢气的量较少的一侧,即产氢能力 弱的一侧。若两边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天平最终 平衡。 注:天平最终不可能偏向产氢能力强的一侧。 3.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混合物的成分 (1)平均值法 计算出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r,利用平均 值法,推测金属混合物的成分(将Al的相对原子质量 折算成18,氢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折算成无穷大)。 A r(A)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99976

金属与酸图像问题 1.(1)向等质量的Mg、Al、Zn、Fe(金属表面氧化物均已除)的金属粉末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2)等质量且过量的Mg、Al、Zn、Fe四种金属粉末(金属表面氧化物已除)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将产生的氢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 ) 3.. 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过量的稀硫酸, 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左右两边烧杯各加入等质量锌粉和铁粉 (表面氧化物均已除),完全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 A. 偏向加锌粉的一边 B. 偏向加铁粉的一边 C. 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 无法确定 4..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左右两边烧杯各加入等质量且 过量的锌粉和铁粉(表面氧化物均已除),完全反应后,天平 的指针( ) A. 偏向加锌粉的一边 B. 偏向加铁粉的一边 C. 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 无法确定 5 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 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 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表面氧化物均已除)。下列实验现象不 可能观察到的是( ) A.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B.只有铁粉有剩余 C.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粉的烧杯一边 D.只有锌粉有剩余 6.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与X等质量的金属Y 粉末。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边,当两种金属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则X、Y是下表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 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 1、K、Ca、Na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 2 。 2、金属活动顺序H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 3、金属活动顺序H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2,而是H2O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Au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Fe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铁不足:Fe + 4HNO3(稀)3)3 + NO↑ + 2H2O 铁过量:3Fe + 8HNO3(稀)3)2 + 2NO↑ + 4H2O 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2: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作出相应的解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 1、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mol a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 2

3、Na Mg Al与酸反应规律 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 a.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 2 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即产生的气体Na :Mg:Al=1:2:3 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原子个数,如: Na ~ H ~1/2H 2 Zn ~ 2H ~ H 2 Al ~ 3H ~ 3/2H 2 b、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 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价 之 比。即产生的气体Na :Mg:Al=1/23:2/24:3/27 c、不同化合价的金属与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2:1, 1:1, 2:3 d 、Na Mg Al与足量的酸反应,要使产生氢气的量相同,消耗金属的质量最大的是钠,镁次之,铝最少。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2:3/2=6:3:2,质量之比为23:12:9 4、金属过量 a. 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酸与足量金属反应时,产生H 2 的体积比等于酸的元数之比,与酸的强弱无关。 b. 相同质量的不同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 相对分子质量 酸的元数 之比。 c. 过量的金属与等物质的量酸反应时,钠产生氢气的量较多(过量的钠还可以与水反应)美铝产生氢气的量相等且取决于酸中H+的物质的量 例题1 .金属钠跟水反应,得到100mL溶液,试计算: (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升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n(Na)=23g/mol= 设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1,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为n2

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的计算——极值法-平均值法

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的计算——极值法,平均值法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但大多数混合物的参数介于其组分之间,下面简单介绍混合物的这一特点在相关计算中的应用: 理解:先用数学知识进行认识 4与8的平均值x之间的关系 4 < x < 8 联系化学知识↓↓↓ 净物A 的数值< 混合物的数值< 纯净物B 的数值 依据上面的分析相关题型有: a. 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 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c.已知纯净物A(或B)的数值和混合物的数值,求另一种纯净物B(或A)取值范围 下面是相关的类型题: a. 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 1.Mg.Al.Zn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HCl溶液反应,产生H2 0.4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A.15g B.10g C.3.6g D.3g 解析:极值法-设全部为Zn,则要产生0.4g氢气要Zn 13g,设全部是Al,则要产生0.4g氢气要Al 3.6g,现在是混合物,介于两者之间,所以选B. 2.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投入定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下列各组金属中肯定不能构成上述混合物的是() A.Mg,Ag B. Zn,Cu C. Al,Fe D. Al,Mg 解析:这道题中,Mg、Zn 、Al、Fe都是可以反应的,Ag、Cu都是不反应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知道:

A Mg 为12g<15g,Ag 不反应,可以。 B Zn 为32.5g>15g ,Cu 不反应,不可以。 C Al 为9g<15g,Fe 为28g>15g,可以。 D Al 为9g<15g,Mg 为12g<15g,不可以。 因此应该选B、D。 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3.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g氢气,则组成该混合物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 Mg和Fe B. Fe和Zn C. Zn 和Cu D.Cu和Ag 解析:Mg(12g出1g氢气); Fe(28g出1g氢气) Zn(32.5g出1g氢气); Cu和Ag(与酸不反应) A.12g 28g均小于30g ,不可能 B.28g<30g<32.5g,可能 C.32.5g>30g ,Cu与酸不反应,不可能 D.Cu和Ag(与酸不反应),不可能 故选B 4.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g,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共放出1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 Zn 和Mg B. Fe和Mg C. Zn 和Fe D. Fe和Cu 解析:Mg(12g出1g氢气); Fe(28g出1g氢气) Zn(32.5g出1g氢气); Cu和Ag(与酸不反应) A. 32.5g>20g>12g,可能 B. 28g>20g>12g,可能 C.32.5g>28g>20g,不可能 D.28g>20g, Cu不反应,不可能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解读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 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用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2. 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用。 二. 教学目的要求: 1. 熟悉物质分类的原则及各种物质的概念。 2. 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3.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某些反应能否发生。 三. 重点、难点: 氧化物的分类是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用是重点。 四. 知识要点: (一).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也一定是纯净物。 (2)按组成分类: ?? ?--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非金 非金属氧化物素组成的氧化物。由氧元素和某种金属元 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3)按性质分类: 氧化物: ① 成盐氧化物—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 a . 酸性氧化物—仅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SO 2 b . 碱性氧化物—仅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MgO c .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 2O 3、ZnO ② 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如:H 2O 、CO 等。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如: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CuO+2HCl=CuCl 2+H 2O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例如:CuO 、CaO 、MgO 等都属于碱性氧化物。在常见的碱性氧化物中,只有K 2O 、Na 2O 、BaO 、CaO 少数几种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可溶性碱。但碱性氧化物无论能否溶于水,一般均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如:CO 2+2NaOH=Na 2CO 3+H 2O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例如:SO 2、SO 3、P 2O 5等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在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中,除SiO 2外均可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含氧酸。酸性氧化物跟可溶性碱反应,一般生成对应的含氧酸盐。要把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好,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例如: 酸性氧化物 ~ 酸 ~ 盐 42+CO 432+CO H 4 32+CO Na 4 2+SO 432+SO H 4 32+SO Na 63+SO 642+SO H 6 42+SO Na 注意:在对应关系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相同。酸性氧化物叫做这种对应酸的酸酐。 (4)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要注意: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是根据化学性质对氧化物分类,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是根据氧化物中除氧外的另一种元素的类别进行的分类。在理解和实际应用时要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学习目标】 1.会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能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通过实验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会检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知导学】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1.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放入稀硫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铝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1)反应剧烈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最多的是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归纳总结】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__。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________。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以下是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分别取0.1 mol 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分别取W g 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铝、铁的质量比是________。 二、钠与水的反应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 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钠____在水面上 钠____成光亮小球

@@@酸碱盐 金属与酸反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可以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 A .氯化铜 B. 氯化铁 C.硫酸铁 D.硫酸镁 2. 质量均为M 的Fe 、Mg 、 Al 、 Zn 四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得氢气质量由多到 少的顺序是( ) A. Mg > Al > Fe > Zn B. Fe> Zn > Al > Mg C. Al> Mg > Fe > Zn D. Al > Fe > Mg > Zn 3.右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 可加要得到氢气可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试剂的一组是( ) ①食盐水 ②硫酸钠溶液 ③氯化钡溶液 ④碳酸钠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下列各组金属中,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K Al Zn B .Zn Na Hg C .Fe Zn Al D .Mg Ca Cu 5.将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 +2Al == 3Cu+Al 2O 3。充分反应后, 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剩余,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能够说 明氧化铜有剩余的实验现象是( )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产生②加入稀硫酸后,溶液显蓝色 ③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 泡产生 ④加入稀硫酸后,容器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⑤在加稀硫酸后的溶液中,插入铁片, 铁片表面有红色不溶物质析出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③④ D .②⑤ 6.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②液体由无色逐渐 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7.如图所示是X 、Y 、Z 三种金属在容器中的反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 、Y 、Z 三种金属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 >Y >Z C.若Z 能从金属Y 的盐溶液里置换出Y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 序是X >Z >Y D.若X 为金属镁,则Z 可能是铁 8.等质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跟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能够正 确反映时间(t )和产生氢气质量(m )关系的曲线是( ) 9.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 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 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观察30 s 内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 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是( ) A 、镁 B 、铝 C 、铁 D 、锌 10.有a 、b 两块等质量的铁,先将Fe 浸入稀硫酸中,同时将b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5题专项训练酸与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的反应专项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三化学——第15题专项训练酸与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碳酸盐 的反应 1.某碳酸钾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钾或硝酸钡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13.8g 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中的杂质,合理的判断是() A.肯定含有硝酸钠,可能含有碳酸钠 B。肯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硝酸钡C.不含碳酸钠和硝酸钡,只含硝酸钾 D。不含硝酸钾和硝酸钡,只含碳酸钠 2.某碳酸钾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钾或硝酸钡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13.8g 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11g沉淀,对样品中的杂质,合理的判断是() A.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B。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钡C.不含硝酸钾和硝酸钡,只含碳酸钠 D。不含碳酸钠和硝酸钡,只含硝酸钾 3.某研究小组测定Cu—Fe合金和Fe—Al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向5.6g其中一种合金粉末中加入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ag氢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8齐市-15)() A.当粉末为Fe—Al合金时,a可能为0.2g B.当粉末为Cu—Fe合金时,反应完全后,生成物溶液里一定含有Fe2+、Cu2+ C.当粉末为Cu—Fe合金时,若a 为0.1g,则该种合金中含铁的质量分数为50% D.当粉末为Fe—Al合金时,所需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9.8% 4.某研究小组测定Cu—Zn合金和Zn—Mg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向6.5g其中一种合金粉末中加入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ag氢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粉末为Zn—Mg合金时,a可能为0.2g B.当粉末为Cu—Zn合金时,反应完全后,生成物溶液里一定含有Zn2+、Cu2+ C.当粉末为Cu—Zn合金时,若a 为0.1g,则该种合金中含铁的质量分数为50% D.当粉末为Zn—Mg合金时,所需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9.8% 5.课外活动小组测CaCO3—Na2CO3混合物和Na2CO3—NaCl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向 10.6g其中一种混合物中加入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ag气 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混合物为CaCO3—Na2CO3时,a可能为4.4g B.当混合物为Na2CO3—NaCl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当混合物为Na2CO3—NaCl时,若a 为2.2g,则混合物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0% D.当混合物为CaCO3—Na2CO3时,所需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7.3% 6.课外活动小组测MgCO3—Na2CO3混合物和Na2CO3—NaCl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向 10.6g其中一种混合物中加入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ag气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金属及其氧化物与酸反应 1、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使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铜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FeCl2和CuCl2D滤液中含有FeCl2和HCl 2、某样品除含有铁粉外,还可能含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锌粉,锌粉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固体残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末;②样品中一定含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③残留固体的质量一定等于样品中CuO 的质量④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硫酸,可能含有硫酸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的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片铁,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的中只有铜,没有铁 B.滤出的不溶的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4、有一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关于混合物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 B、实验中反应的H2SO4用浓稀均可

C、生成气体质量为0.2g D、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0.64g 化学反应后废液成分探究 武汉四调7.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①中的液体呈蓝色,试管②中有气泡冒出。实验结 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 后静置,结果如图乙所示。有关图乙烧杯内混合物中的固体和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最多有两种物质 B.若固体中有锌,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D.若溶液呈蓝色,则固体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1.(北京)甲、乙两同学进行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已知:CaCl2+Na2CO3= CaCO3↓+2NaCl)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中(如图②),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 (1)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剩余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填“HCl”或“Na2CO3”)。(2)烧杯C中的溶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Cl、Na2CO3 B. NaCl、CaCl2 C. NaCl D. CaC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