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绪论题目汇总

遗传学绪论题目汇总
遗传学绪论题目汇总

第一章绪论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94题,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单项选择(8小题,共0分)

1、生存竞争与适者生存概念提出者是

A、孟德尔

B、达尔文

C、拉马克

D、魏斯曼

2、黑腹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图制作者是

A、H.J.Muller

B、G.W.Beadle

C、C.B.Bridges

D、A.H.Sturtevant

3、染色体倒位现象最先是在哪种生物中发现的?

A、玉米

B、大肠杆菌

C、脉孢菌

D、果蝇

4、复制子模型发表在哪一年?

A、1961年

B、1962年

C、1963年

D、1964年

5、从果蝇的棒眼遗传现象,发现了位置效应的是

A、A.H.Sturtevant

B、C.B.Bridges

C、T.H.Morgan

D、L.V.Morgan

6、Y.Chiba用什么方法证明叶绿体内存在DNA?

A、用细胞学方法

B、用化学方法

C、用物理学方法

D、用细胞化学的方法

7、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者是

A、H.J.Muller

B、T.H.Morgan

C、C.B.Bridges

D、A.H.Sturtevant

8、A.B.O血型是由哪位学者发现的?

A、A.S.Wiener

B、https://www.360docs.net/doc/5211701148.html,ndsteiner

C、P.A.Gorer

D、P.Levine

二、填空(45小题,共0分)

1、在遗传学发展史上,1910~1940年为______________发展时期。

2、用_________________为材料研究发现了细菌的基因重组现象。

3、性连锁是_______________年,由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4、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A.Weismann)于1892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

5、遗传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操纵子概念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提出的。

7、W.Johannsen认识到生物的表型与它们的基因构成是有区别的,因此他提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新名词。

8、作为经典遗传学研究的著名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9、B.McClintock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而获诺贝尔奖。

10、1977年,F. Sanger等报道噬茵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基因组全部核苷酸序列。

11、1944年___________等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物是

___________。

12、德国生物学家A.Weismann反对获得性状遗传的重要实验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48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八届国际遗传学会,我国

__________________教授出席了大会,这是第一次有中国学者参加的遗传学大会。

14、1922年,L.V.Morgan发现果蝇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

15、___________________年,F.H.C.Crick等提出遗传信息是由三联体密码组成。

16、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材料,证明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17、De.Vries用_______________一词来解释月见草突然的、激烈的自然变化。

18、1967年完成了全部_________________个遗传密码的破译工作。

19、遗传是_________________的和__________________的。

20、进化论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__,他在1859年出版了_______________巨著。

21、荷兰的第弗里斯和奥地利的丘尔马克等用不同材料于______________年同时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2、1954年,N.K.Jerne提出抗体形成选择学说,主张所有抗体都是

_____________决定的。

23、1957年A.Todd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结构的研究而获诺贝尔奖。

24、195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提出人的染色体是46条。

25、1923年,A.H.Sturtevant提出蜗牛螺旋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卵特性所决定的。

26、W.Arber和H.O.Smith等因用_________技术研究遗传体系的结构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奖。

27、1968年,木村(M.Kimura)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

28、达尔文(Darwin)提出了以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进化论。

29、1909年,A.E.Garrod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人类生化遗传学的最早研究。

30、1909年,H.Nisson-Ehle用________________解释小麦种皮颜色的数量性状遗传。

31、P.Rous因对______________的研究而获1966年诺贝尔奖。

32、谈家桢以_____________为实验材料,提出了______________理论。

33、遗传学发展的3个时期为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时期和

____________时期。

34、E.Fieese提出DNA中________________可以引起突变。

35、_______________因对致癌病毒的研究而获诺贝尔奖。

36、最早提出发育受细胞核控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7、人类遗传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研究其单基因性状传递的规律。

38、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是以1953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提出

___________为标志。

39、摩尔根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1933年的诺贝尔奖,J.D.Watson和

F.H.C.Crick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1953年诺贝尔奖。

40、1965年H.Harris和J.F.Watkins用仙台病毒使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体细胞融合。

41、1940年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发现了Rh因子。

42、“先成论”学说是_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认为每个精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在___________中培养成婴儿。

43、S.Benzer在研究T4噬菌体的rⅡ精细结构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词。

44、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于_____________年在____________国诞生。

45、免疫遗传学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现代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是非(15小题,共0分)

()1、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是G.W.Beadle和E.L.Tatum提出

来。

()2、徐道觉证明人类染色体二倍体数为

46。

()3、用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可以确定多种遗传病的致

病基因的位置。

()4、1961年由J.Shapiro从大肠杆菌的研究中提出了操纵子学

说。

()5、J.Monod和S.Brenner提出复制子的模

型。

()6、1923年,C.B.Bridges观察到了果蝇染色体的缺

失。

()7、在遗传学发展中,1940~1960年为细胞遗传学发展时

期。

()8、魏斯曼(A.Weismann)的种质学说肯定了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9、1910年C.B.Bridges发现了白眼果蝇和伴性遗传现象,从此开始了果蝇遗传学。

()10、“基因”一词是1909年英国科学家W.Bateson提出来

的。

()11、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研究生化遗传学的材料是玉

米。

()12、分离大肠肝菌的高频重组的H系菌株者是

E.L.Tatam。

()13、O.Winge在小麦中最早发现了缺

体。

()14、1962年H.Ris和W.Plaut用生化技术证明叶绿体中含有

DNA。

()15、第一个人的基因组连锁图谱是1980年由日本分子遗传学家利根川等测定的。

四、名词解释(14小题,共0分)

1、植物遗传学(plant genetics)

2、遗传学(genetics)

3、微生物遗传学(microbial genetics)

4、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

5、发育遗传学(developmental genetics)

6、辐射遗传学(radiation genetics)

7、数量遗传学(quantitative genetics)

8、遗传(heredity)

9、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10、变异(variation)

11、免疫遗传学(immunogenetics)

12、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13、毒理遗传学(toxicological genetics)

14、体细胞遗传学(somatic cell genetics)

五、问答(12小题,共0分)

1、什么是“颗粒”遗传理论?

2、遗传学的奠基人是何人?他在哪年发表了什么论文?论文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孟德尔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4、细胞遗传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E.L.TaTum和J.Lederberg因何贡献获诺贝尔奖?

6、摩尔根(T、H、Morgan)对遗传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7、在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8、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意义是什么?

9、从细胞遗传学中,又发展衍生了哪些分支学科?

10、群体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有何区别?

11、G.W.Beadle因何贡献而获诺贝尔奖?

12、遗传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普通遗传学(专)-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普通遗传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1.同源染色体:在生物体内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成为无融合生殖。 3.狭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h2=V A/V P=V A/(V A+V D+V e) 4.联会: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配 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5.单位性状:在研究植物性状遗传时,将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 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具体性状成为单位性状。 6.基因型:孟德尔在解释遗传试验中所用的遗传因子就是我们说称的基因。个体的基因组 合称为基因型。 7.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 性关系。 8.雄性不育性: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是指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 是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9.细胞全能性:指个体的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 的遗传潜力。 10.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中,当双螺旋的一段分开时各自为模板进行复制,随着双螺 旋的完全拆开形成的新DNA保留原链的一条单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二、 (1)错(2)错(3)对(4)错(5)错 三、 1.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因为在分裂过程当中可以看到纺锤丝,故称为有丝分 裂。减数分裂又称为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因为它使体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为减数分裂。两种分裂的主要区别有:(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2)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交换。(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有丝分裂保持不变。(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则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2.不论是何物中,其体内的然染色体数总是染色体租书的整数倍。不论一个染色体组内包 含有几个染色体。同一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遗传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却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引起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利用3点测验来确定连锁的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时。首先要在Ft中找到双交换的类型,然后以亲本对照,双交换中居中的基因就是三个连锁基因中的中间基因。当顺序已经排定可以估算交换之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由于每个双交换都包括两个单交换,所以在估算两个单交换的值时,应分别加上双交换值。 3.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断,并将此外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2、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 传和变异。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 模式理念,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原核细胞: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 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 (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 (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不象有丝分裂那样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医学遗传学知识总结

1.医学遗传学是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物质基础的学科 2.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3.遗传因素主导的遗传病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 4.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5.环境因素主导的疾病非遗传性疾病 6.遗传病由遗传因素参与引起的疾病,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垂直传递的特点 7.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结构 8.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 组蛋白RNA 非组蛋白 9.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0.染色质的类型: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11.常染色质是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能活跃的进行转录的染色质特点是多位于细胞核中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12.异染色质是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特点:着色较深,位于细胞核边缘和核仁周围。13.结构性异染色质是各类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 14.兼性异染色质是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失去转录活性,转变成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15.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核小体;二级结构:螺线管;三

级结构:超螺线管;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16.性别决定基因成为睾丸决定因子;Y染色体上有性别决定基因:SRY 17.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8.点突变是基因(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改变 19.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20.碱基替换方式有两种:转换和颠换 21.碱基替换可引起四种不同的效应: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 22.移码突变: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从而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23.整码突变:DNA链的密码子之间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则合成肽链将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插入或丢失部位的前后氨基酸顺序不变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或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脆性X综合症) 24.系谱是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庭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解 25.系谱分析法是通过对性状在家族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来推断基因的性质和该性状向某些家系成员传递的概率 26.先证者是指家系中被医生或研究者发现的第一个患病个体或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 27.单基因遗传病: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传递方式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主编 课后习题与答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 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 第十章基因突变 (33)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 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 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课后习题及答案

1 复习题 1. 什么是遗传学?为什么说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2.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达,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3. 在达尔文以前有哪些思想与达尔文理论有联系? 4. 在遗传学的4个主要分支学科中,其研究手段各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遗传工程,它在动、植物育种及医学方面的应用各有什么特点? 2 复习题 1. 某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你预期在它们生长时期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aBb,AABb,AABB,aabb;还是其他组合吗? 2.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4)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 3. 假定某杂合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母体,A′、B′、C′来自父本。经减数分裂该杂种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其中同时含有全部母亲本或全部父本染色体的配子分别是多少? 4. 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是都不发生? (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2)染色体复制 (3)染色体联会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7)着丝点分裂 5. 人的染色体数为2n=46,写出下列各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 (1)初级精母细胞(2)精细胞(3)次级卵母细胞(4)第一级体(5)后期I (6)末期II (7)前期II (8)有丝分裂前期(9)前期I (10)有丝分裂后期 6.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2)根(3)胚(4)胚乳(5)大孢子母细胞

回顾医学遗传学试题.docx

绪论 1.遗传病最基本的特征是() A.先天性B.家族性C.遗传物质改变D.罕见性E.不治之症 2.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遗传病() A.单基因病B.多因子病C.体细胞遗传病D.传染病E.染色体病 3.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遗传病 B.基因病 C. 分子病 D. 染色体病 E.先天性代谢病 4.遗传病是指______。 A.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B.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C.基因缺失引起的疾病D.“三致”物质引起的疾病E.酶缺乏引起的疾病 5.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都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发生的。 A.微生物感染 B.放射线照射 C.化学物质中毒 D.遗传物质改变 E.大量吸烟 绪论1.C 2.D 3.A 4.B 5. 基因和染色体 1.科学家还发现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______。 A.10% B.2% C.1% D.5% E.3% 2.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______,由编码的外显子和非编码的内含子组成,二者相间排列。不同基因所含内含子数目和大小也不同。 A.复等位基因 B.多基因 C.断裂基因 D.编码序列 E.单一基因 3.每一个内含子的两端具有广泛的同源性和互补性,5′端起始的两个碱基是GT,3′端最后的两个碱基是AG,通常把这种接头形式叫做______。 A.GA-TG法则 B.G-A法则 C.T-G法则 D.G-G法则 E.GT-AG法则 4.单拷贝序列又称非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仅有单一拷贝或少数几个拷贝,单拷贝序列的长度在______之间,其中有些是编码细胞中各种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基因。

A.800bp~1 000bp B.400bp~600bp C.600bp~800bp D.500bp~700bp E.1000bp~1200bp 5.在基因组的间隔序列和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内,广泛存在着与小卫星DNA相似的一类小重复单位,重复序列为______,称为微卫星DNA或STR,如(A)n/(T)n、(CA)n/(TG)n、(CT)n、(AG)n等。 A. lkb~5kb B.2bp~6bp C.l0bp~60bp D.l5bp~100bp E. l70bp~300bp 6.Alu家族(Alu family)是短分散元件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基因组含量最丰富的中度重复顺序,占基因组总DNA含量的3%~6%,长达______,在一个基因组中重复30万~50万次。 A.170bp B.130bp C.300bp D.500bp E.400bp 7.所谓的KpnⅠ家族,形成______的中度重复顺序,拷贝数为3000~4800个。 A.1.9kb B.1.2kb C.1.8kb D.6.5kb E.1.5kb 8.现已确定,人类有3万~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在每一种细胞中,编码蛋白质序列仅有_____左右专一表达。 A.10% B.2% C.12% D.14% E.5% 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于。 A.有丝分裂发生在体细胞,减数分裂在各种细胞中都存在 B.有丝分裂细胞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DNA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C.有丝分裂结束后,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相同的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四个不同的子细胞。 D.两种分裂结束后,DNA含量都减半 E.两种分裂结束后,遗传物质保持不变 10.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发生于。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11.下列哪一观点在Lyon假说中没有体现出来? A.失活的X染色体是随机的 B.失活的X染色体仍有部分基因表达活性

医学遗传学及答案

医学遗传学试卷 姓名 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 核型: 2. 断裂基因: 3. 遗传异质性: 4. 遗传率: 5. 嵌合体; 6. 外显率和表现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随体柄部次缢痕与( )形成有关,称为( ) )表示,近亲婚配后代基因纯合的可能性用 )和( )两类。 )。核型为46, XX, deL (2)(q35)的个体表明其体内 )或( )变化。 6.细胞分裂早中期、前中期、晚前期或更早时期染色体的带纹,称为( 2. 近亲的两个个体的亲缘程度用( ( )表示。 3. 血红蛋白病分为( 4. Xq27 代表( 的染色体发生了( )。 )-

)和( )的变化。 )造成的( )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异常或缺失,使( )的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 的溶血性贫血。 10. 在基因的置换突变中同类碱基卩密喘与卩密喘、瞟吟与瞟吟)的替换称( )-不同类型 碱基(P 密喘与瞟吟)间的替换称为( )<. 11. 如果一条X 染色体XQ27 — Xq28之间呈细丝样结构,并使其所连接的长臂末端形似随体, 则这条X 染色体被称为( )。 12. 多基因遗传病的再发风险与家庭中患者( )以及( )呈正相关。 三、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 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分为4个区,靠近着丝粒的为()。 A. O 区 B. 1区 C. 2区 D. 3区 E. 4区 2. DNA 分于中碱基配对原则是指( )A. A 配丁,G 配C B. A 配G, G 配T C. A 配 U, G 配 C D. A 配 C, G 配 T E. A 配 T, C 配 U 3. 人类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3个()<, A.单价体 B.二价体 C.单分体 D.二分体 E.四分体 4. 46, XY, t (2; 5)(Q21; q31)表示( )<,A —女性体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插入B. 一男性体 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 C 一男性带有等臂染色体 D. 一女性个体带有易位型的畸变染 色体 E. 一男性个体含有缺失型的畸变染色体 5. MN 基因座位上,M 出现的概率为o. 38,指的是()- A 基因库 B.基因频率 C 基因型频率 D 亲缘系数E.近婚系数 6. 真核细胞中的RNA 来源于( )<,A. DNA 复制 B. DNA 裂解 C. DNA 转化 D. DNA 转录 E .DNA 翻译 7. 脆性X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A 智力低下伴眼距宽、鼻梁塌陷、通贯手、趾间距宽 B 智力低下伴头皮缺损、多指、严重唇裂及膊裂C .智力低下伴肌张力亢进。特殊握拳姿势、 摇椅足 D.智力低下伴长脸、大耳朵、大下颁、大睾丸E.智力正常、身材矮小、肘外 翻、乳腺发育差、乳间距宽、颈蹊 8. 基因型为P '邙'的个体表现为( )。A 重型9地中海贫血 B.中间型地中海贫血 C 轻型地中海贫血 D 静止型。地中海贫血E.正常 9.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果外显率为90%, —个杂合型患者与正常人 结婚生下患者的概率为()<■ A. 50% B. 45% C. 75% D. 25% E. 100% 7. 染色体数日畸变包括( 8. 分子病是指由于( 9. 地中海贫血,是因(

遗传学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涉及分析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以及基因重组的遗传学分支是:( ) A) 分子遗传学 B) 植物遗传学 C) 传递遗传学 D) 种群遗传学 2 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些特征的有:( )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 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 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 D)遗传背景较为熟悉 E)以上均是理想的特征 选择题:1 C ;2 E; 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选择题 1 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2 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 B) 果蝇 C) 玉米 D) 以上选项均是 3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 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B) 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C) 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D) 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E) A和C都正确 4 生物的一个基因具有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称为:( ) A) 均一体 B) 杂合体 C) 纯合体 D) 异性体 E) 异型体 5 生物的遗传组成被称为:( ) A) 表现型 B) 野生型 C) 表型模拟 D) 基因型 E) 异型 6 孟德尔在他著名的杂交实验中采用了何种生物作为材料?从而导致了他遗传原理假说的提出。( ) A) 玉米 B) 豌豆 C) 老鼠 D) 细菌 E) 酵母 7 在杂交实验中,亲代的成员间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被称为:( ) A) 亲代 B) F代 C) F1代 D) F2代 E) M代 8 孟德尔观察出,亲代个体所表现的一些性状在F1代个体中消失了,在F2代个体中又重新表现出来。他所得出的结论是:( ) A) 只有显性因子才能在F2代中表现 B) 在F1代中,显性因子掩盖了隐性因子的表达 C) 只有在亲代中才能观察到隐性因子的表达 D) 在连续的育种实验中,隐性因子的基因型被丢失了 E) 以上所有结论

浙江大学遗传学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普通遗传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普通遗传学网上作业题 绪论 1.遗传学当今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研究方法有哪几类? 2.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第一章 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复制过程有何异同? 2.简述3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3.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4.试总结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1.与遗传相关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结构特点? 2.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几部分?有哪些类型? 3.试述染色体的结构。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说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章 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的性状,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例 是否都应该是3:1,为什么?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黄子叶的籽粒和绿子叶的籽粒的比例为3:1。试问这 是统计哪一代植株所结的籽粒的结果?请说明你的理由。 3.已知玉米红色果皮对白色果皮为显性,黄色胚乳对白色胚乳为显性。今以白色果皮、白色胚乳的玉米纯合体为母本,与红色果皮、黄色胚乳的玉米纯合体杂交,试问杂交 当代母本植株所结的籽粒,具有什么颜色的果皮,什么颜色的胚乳?为什么?

4.纯种甜粒玉米和纯种非甜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粒种子。而非甜粒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的种子。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第四章 1.试述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2.简述2对基因连锁遗传和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 3.何谓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4.在人类群体里,一般色盲的男人多于女人.如果外祖父是色盲,其女儿不是色盲。但外孙可能患色盲,试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5.为什么单交换最多只能产生50%重组基因型? 6.重组率、交换值、遗传距离的关系是什么? 7.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重组既可以发生在姊妹染色单体间又可以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它们的遗传效应是什么?对后代的遗传变异有何影响? 8.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正常的女子,与一个正常的男子结婚。但这个男子的父亲是色肓。问这对夫妇的子女表现正常和色盲的几率是多少? 第五章 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什么不同? 2.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有何异同? 3.1个Dd的椎实螺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怎样?如子代个体自交,它们的下一代表现型又怎样?本题中开始做实验所用的Dd椎实螺的表现型是怎样的? 4.正反交在F1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可能由于①基因组印记;②细胞质遗传;③母性影响。如果你得到这样的一种结果,怎样用实验方法来确定是属于哪一种范畴? 5.在水稻中,“珍汕97”是野败型不育系的保持系,却同时又是红莲型不育系的恢复系;而“泰引1号”对这两种不育性的恢保反应与“珍汕97”刚好相反。请解释该现象。 6.试比较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核DNA的异同。 第六章

《普通遗传学》2004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生物类专业2004级本科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 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习题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 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为什么遗传学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遗传病的最基本特征是: A. 家族性 B. 先天性 C. 终身性 D. 遗传物质的改变 E. 染色体畸变 2.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作用不同,对疾病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B.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 D.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作用同等 E. 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3.揭示生物性状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的两个遗传学基本规律的科学家是 A.Mendel B. Morgan C.Garrod D.Hardy.Wenberg E.Watson,Crick 4.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人群中约有3%~5%的人受单基因病所累 B.人群中约有%~1%的人受染色体病所累 C.人群中约有15%~20%的人受多基因病所累 D. 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 E. 女性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约为5% *5.研究染色体的结构、行为及其与遗传效应关系的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科称为: A.细胞遗传学 B.体细胞遗传学 C. 细胞病理学 D.细胞形态学 E.细胞生理学 6.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 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 A. 人类细胞遗传学 B.人类生化遗传学 C. 医学分子生物学 D. 医学分子遗传学 E.医学生物化学 7.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Mendel B.Morgan C.Darwin D.Schleiden,Schwann ,Sutton 8.在1944年首次证实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学者是; A.Feulgen B.Morgan C.Watson,Crick D.Avery 9.1902年首次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学者是: A.Feulgen B.Morgan C.Watson,Crick D.Avery E.Garrod 10.1949年首先提出“分子病”概念的学者是: A.Mendel B.Morgan C.Darwin D.Paullng E.Boveri,Sutton *11.1956年首次证明人的体细胞染色体为46条的学者是: A. Feulgen B.Morgan C.蒋有兴和Levan D.Avery E.Garrod 12.1966年编撰被誉为医学遗传学的“圣经”--《人类盂德尔遗传》一书的学者是: A.McKusick B.Morgan C.Darwin D.Schleiden,Schwann E.Boveri,Sutton *13.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疾病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 *14.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罹患的疾病一般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先天畸形 D.家族性疾病 E.后天性疾病 15.婴儿出生时正常,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疾病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 16. 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 *17.遗传病特指: A.先天性疾病 B.家族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不可医治的疾病 E.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18.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 A.Huntington舞蹈病 B.蚕豆病 C.白化病 D.血友病A E.镰状细胞贫血 19.传染病发病: A.仅受遗传因素控制 B.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需要环境因素的调节 C.以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和环境因素为辅 D.以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和遗传因素为辅 E.仅受环境因素影响20.Down综合征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21.脆性X综合征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22.Leber视神经病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23.高血压是:

普通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 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14.在估算异花授粉植物广义遗传率时,可以用来估计性状环境方差的是()。

遗传学单选题word版

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_____和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A) A.遗传,变异 B.遗传物质,生物信息 C.亲代,子代 D.基因,遗传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_____的现象,变异则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_____。(B) A.不同,相同 B.相似,差异 C.相似,改变 D.相传,差异 3. 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D) A.遗传,变异,选择 B.遗传,培育,变异

C.变异,选种,遗传 D.选育,遗传,物种 4.被人们誉为“遗传学之父”是( C)。 A.达尔文 B.贝特 C.孟德尔 D.魏斯曼 5.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D)。 A.用进废退学说 B.《驯养下动植物的变化》 C.突变学说 D.《物种起源》 第一章 1.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_____和______的基本单位。( B ) A.生命,构造

B.结构,生命活动 C.遗传,变异 D.功能,繁殖 2. 除了遗传物质据DNA外下列哪些细胞器也含有DNA?( D) A.线粒体,内质网 B.内质网,叶绿体 C.核糖体,高尔基体 D.线粒体,叶绿体 3. 染色质易被_____染料染色。(B) A.酸性 B.碱性 C.某些 D.中性 4. 染色质包装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 )。 A.核小体 B.念珠状结构

C.蛋白质八聚体 D.组蛋白H 1 5. 细胞周期是细胞分裂增殖的周期,是细胞从_____到_____所经历的时期。(C) A.上一次分裂开始,下一次分裂结束 B.上一次分裂结束,下一次分裂开始 C.上一次分裂结束,下一次分裂结束 D.上一次分裂开始,下一次分裂间期 6. 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期着丝粒分裂和末期细胞核分裂均正常发生,但是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发生,结果形成的细胞是( C ) A.多线细胞 B.内源多倍体细胞 C.多核细胞 D.畸形细胞 7. 被子植物胚珠的珠心产生的雌配子体称为(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