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

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
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

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

※本次报告核心洞察:

2018人才紧缺程度整体低于2017,人才紧缺状况趋缓;

服务外包与互联网高度抗寒;精神需求已超越生存需求,教育更受热捧,人才热衷为未来储能;一线城市人才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2018年整体职位增长超五成,能源化工职位增长最多;

雇主涨薪三成,成功引来中高端人才加入;

2018年四季度超三成企业离职率减少,机械制造行业流动性最稳定;

企业2019年一季度计划招聘岗位增多,对未来信心坚挺;消费品行业招聘净增量最高,与该行业人才稳定性差相关;

2018年全年求职活跃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四季度求职者并未因为种种不确定性而减少对职业机会的关注;

行业越传统跳槽周期越长,新兴行业跳槽周期较短;跳槽周期与年龄段成正比;

互联网吸才力最强劲;杭州最能留住人,北京首次出现人才净流出;

超六成人为当下就业环境焦虑;超三成人对职业现状不满,学习与跳槽成对抗不满的主要途径;

寒冬不影响大部分人结婚生子,约两成人预冻结婚育计划,优先保住工作;

各大行业期望与实际薪资差幅近三成,整体趋于合理区间;互联网行业薪资狮子大开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京沪深广薪资最高;

各年龄段的期望与实际的薪资差距接近;寒冬下职场人对薪资的期待并未降低。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而业已到来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这两年对于中国社会及人才的发展都至关重要。2018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一年国内中高端人才走势如何?新的一年人才面临哪些机遇?寒冬气氛裹挟而来,企业和职场人应如何应对?为解决这些问题,中高端人才职业发展平台猎聘特此推出《2019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总结2018年的人才市场趋势的基础上,洞察2019年的前景与机遇。

《报告》以猎聘平台2018年全年4700万+中高端人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辅之以针对企业

招聘与离职情况的调研、针对职场人寒冬下生存状态的问卷调研,力图总结过去一年和未来的企业招聘及用户求职规律,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预期与行动,为广大媒体、行业从业者、求职者提供研究及决策参考。

Part 1 供求市场全局篇:人才紧缺状况趋缓

一、全行业人才紧缺程度

1、2018整体低于2017,人才紧缺状况趋缓

2018年的人才紧缺指数(TSI即Talent Shortage Index的缩写。TSI>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TSI<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如果TSI呈上升趋势,表示人才越来越抢手,找工作相对容易)普遍低于2017年,最高峰值出现在当年1月,为1.25,明显低于2017年的峰值1.41。

2018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加上受年底招聘淡季因素的影响,人才紧缺程度总体呈放缓趋势,每月在1上下轻微浮动,说明中高端人才整体供求形势相对平稳,受当下经济形势的冲击较小。

当前企业在组织发展、选才用人方面更加理性,更有意愿在组织升级、架构调整、人才升级方面发力。由于中高端人才与中高端岗位匹配度高、人效更强,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和头部力量,引领企业发展的方向,助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而目前的环境对他们而言蕴藏更多实现个人价值、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国家2019年“稳就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中高端人才招聘市场在2019年的会更趋于稳定,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分行业的TSI走势

1)灵活性与适应性强,服务外包与互联网高度抗寒

2018年二季度各大行业TSI在全年表现最为突出,整体高于其他三个季度,而四季度的TSI 整体低于其他三个季度。从全年各个季度来看,服务外包、文教传媒、制药医疗、互联网的TSI相对较高,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找工作相对容易;而消费品和机械制造的TSI 小于1,求职相对有难度。

服务外包行业的TSI在各个季度都位居首位,近年来,国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呈现出极强的就业拉动力,特别是以网络平台型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创造了更大的人才吸纳空间。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分的今天,很多大公司都把自己团队的非核心业务分包出去,尽量少占自身headcount,以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使自己公司的团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与外包方优势互补,提高产值和效率。

进入2018年下半年后,不少行业TSI出现下滑,互联网行业TSI下滑幅度较小,跃居全行业第二。虽然2018年下半年一些裁员传闻来自互联网行业,但互联网行业总体人才还是呈现紧缺态势。互联网行业在飞速发展进程中,确有公司盲目扩张,而随着融资收紧,一些互联网公司被迫“断奶”,不得不挤出此前的发展泡沫,逐渐回归理性。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日臻成熟,增强了互联网行业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纵使面临考验但依然坚挺。

2)精神需求已超越生存需求,教育更受热捧

猎聘大数据显示,与人自身需求最迫切的“吃穿住行学”相关的五个细分行业在2018寒冬“最冷”的四季度,TSI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除了与学相关的教育行业外,其他明显小于1,人才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

与穿戴相关的行业趋于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多渠道消费方式,一些经营者出于成本考虑关闭线下店面进而转战线上,不需要过多的人手。多元化、全球化电商和共享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消费群体,同时餐饮种类及线下便利店增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而便捷的选择。

与住相关的房地产在国家“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引导下,逐渐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与出行相关的行业虽然四季度下滑程度相对轻微,但受所在机械制造大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影响,依然存在人员过剩的问题。

在五个行业中,教育相关行业人才紧缺程度最强,在经济寒冬之下,人才更愿升级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为未来储备能量,潜心修炼内功,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寒冬。吃、穿物质方面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人们提高精神层次的需求迫切,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更强烈。

在猎聘与网易云课堂在2018年四季度开展的寒冬下职场人生存状态的调研中,62.9%的职场人表示愿意花钱在读书学习方面提升自己,这一项在所有愿意投资的事物上排名最高。在职场人的心目中,投资自己才是最保值的行为。

3、一线城市领跑全国,人才供需两旺

2018年人才供给和需求占比排名最高的20个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排名均在前六。二十个城市除了一线城市外,其它都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二线城市,杭州和成都的排名在二线城市中排名最高,位居第五和第六,领衔所有二线城市。

2017年全国城市抢人大战拉开序幕,2018年一线城市也陆续加入其中,各地不拘一格抢人才,涌现出一批网红城市,如“成都”“西安”“重庆”“宁波”,也在人才供需占比TOP20城市之中。整体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因其较大的城市体量、成熟的产业、多元的文化及工作机会,至今仍有较大的人才吸纳空间,

Part 2 企业招聘篇:越冷越清醒

一、招聘需求变化:2018年整体职位增长超五成,能源化工最高

从猎聘平台发布的中高端职位数量来看,2018年的职位发布数量比2017年增长了53.67%。经济下行并未阻止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渴望,这进一步印证了企业需要他们增强自己的抗压和抗冻能力。寒冬对于中高端人才而言,也正是孕育更无限生机的春天。

在各大行业方面,能源化工、机械制造、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发布的职位数量比2017年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能源化工最高,为66.81%。新能源以其高科技属性和可再生的环保属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2019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将实施第二批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等。新能源的节能环保特性不但未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也将为国民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

相较之下,金融行业的职位发布量同比增幅相对较小,为21.24%。2018年出现P2P爆雷潮,对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稳金融”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经济工作制定的重大任务之一,金融未来的发展线路重在稳,而非冒进。

二、雇主涨薪三成,成功引来空降兵

从2017年三季度到2018年四季度,流入各大行业产生的薪资涨幅都在30%左右,其中房地产行业涨薪幅度最高,为35.56%,其次是机械制造,薪资涨幅为35.34%。

这给企业雇主的启发是,在招聘中高端人才时,给出候选人薪资涨幅达到30%左右时,候选人才愿意冒换工作的风险,而双方匹配成功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

三、2019年企业招聘计划探秘

1、超三成企业离职率减少,机械制造流动性最稳定

猎聘GCDC(全球职业发展中心)2018年四季度针对企业招聘的调研发现,2018年四季度人选离职率相比2018年三季度明显下降,离职率增加的企业较三季度减少了4.9%,同时离职率减少的企业增加35.3%。

在被调研的消费品、金融、机械制造、互联网、房地产五大行业中,半数以上企业的离职率与2018年三季度持平,离职率减少的企业比例远远高于离职率增加的企业占比,可见中高端人才当前对离职非常谨慎。

相比之下,机械制造行业人才整体稳定性较高,该行业离职率减少的企业占比(38.4%)与离职率增加的企业占比(6.8%)差值最大,前者比后者高出31.6个百分点。机械制造长期人才供大于求,找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因而人才在寒冬期更倾向保住当前的工作。消费品行业离职率减少的企业占比(20.1%)比离职率增加的企业占比(13.0%)高出7.1个百分点,人才稳定性较低。

2、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招聘预期依然乐观

1)计划招聘岗位增多:企业对未来信心坚挺

猎聘GCDC调研显示,2019年一季度预期全国增加招聘数量企业占比为36.2%,减少招聘数量的企业占比为17.1%,净增量为19.1%。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对于招聘的部署并未停止,呈现出积极的心态和充分的信心。

2019一季度企业招聘增加比例相比2018年一季度有所下降,比2018年四季度有少许增加,这意味着企业在2019一季度的招人紧迫度有所放缓,

3、消费品招聘需求净增量最高,与该行业人才稳定性差相关

从被调研的五大行业来看,各个行业超过四成的企业在2019年一季度的招聘人数与上季度持平;而所有增加招聘人数的企业比例大大高于减少招聘人数的比例。其中新招聘需求最强劲的消费品行业,43.5%的企业表示2019年一季度会增加招聘需求,表示减少招聘需求的企业占14.7%,净增量高达28.8%。这与该行业四季度人员稳定性差相关,雇主要为新的职缺预备人手。

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预期2019年一季度的招聘净增量分别为18.8%、18.4%;金融行业机械制造业预计2019年一季度有36.1%的企业扩招,23.3%的企业缩减需求,净增量为12.8%,较上季度有较大幅度提升;金融行业招聘净增量为15.5%,相对保守,这与该行业大环境求稳有关。

Part 3 求职者篇:身未动,心已远

一、求职活跃情况:蠢蠢欲动,观望心切

从2018年全年看,求职活跃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季度变化不大。

以2018年一季度的求职活跃情况为参照,各个季度与其相比得出求职活跃情况。2018年三季度的求职活跃情况达到全年峰值,活跃指数为1.11;四季度与二季度活跃情况持平,为1.08。这表明2018年四季度的求职活跃度并未触底,求职者并未因为当下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减少对职业机会的关注。

寒冬之下,求职者虽然身在其职,内心仍然蠢蠢欲动,密切观望招聘市场的动向,以便未来伺机而动。

二、跳槽周期

1、行业越传统,跳槽周期越长

各大行业职场人的跳槽周期不尽相同,越传统的行业跳槽周期越长、人才越稳定,新兴行业从业人员跳槽周期相对较短。

在比较传统的能源化工、机械制造行业,从业者平均跳槽周期为3年以上;而兼具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特征的行业则比较折中,平均跳槽周期在2.59-2.74年之间,如电子通信、房地产、消费品、交通贸易、制药医疗行业;新兴行业和经受变革的行业跳槽周期则较短,如互联网行业,更新迭代迅速;而服务外包和文教传媒行业受到了新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冲击,行业还在重新建构中,人员不稳定;金融行业由于受到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的影响,跳槽周期也比较短促。

2、跳槽周期与年龄段成正比,越老越安分

职场人跳槽周期与其年龄段成正比,即年龄越小,跳槽周期越短,稳定性越差;年龄越大,则跳槽周期越长,愈加稳定。

跳槽最频繁的年龄是20-25岁,平均1.43年跳槽一次;往后则趋于稳健,35-40岁,平均每3.32年跳槽一次;50岁以上的人则平均6.63年跳槽一次。

职场对于不同年龄的要求和期待均不相同,年轻的时候允许试错,年龄越大,试错成本越高,而周遭环境的宽容度越低,越需要在行业内不断深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猎聘职场高级顾问建议职场人,不论处于何种行业和年龄,要尽快确立自己的目标,做好规划,要勇于做职场上的决断,但不要盲目跳槽,力争每次跳槽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潜能加分。

三、人才流动

1、行业:互联网吸才力最强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从2017年三季度到2018年四季度,互联网、房地产、制药医疗、能源化工的人才净流入率为正值,分别为5.97%、4.53%、4.19%、1.49%,位列前四;其他行业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才外流现象。

在所有行业中,互联网行业的引才魅力最大,该时间段内的人才净流入率为5.97%,位居各大行业之首。互联网在很多领域的渗透,使其就业范围更加广阔,就业形式也更加灵活,而互联网常年人才紧缺程度很高,形成了这个行业总体不愁就业的局面。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虽然受到了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但因其刚需型和改善型需求较大,所以仍在众多产业中屹立不倒,其人才净流入率位居第二。制药医疗行业和民众的健康休戚相关,随着人们对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对于自身的健康、延长自己的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因而制药医疗在长时间内仍拥有庞大的市场,这个行业的专业性注定其职业越老越吃香,长期来看还会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才。

2、城市:杭州最能留住人,北京首次出现人才净流出

过去的六个季度,在全国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排名前20的城市中,杭州以10.47%的人才净流入率排名第一,宁波紧随其后,为10.22%。在这20个城市中,以长三角的城市最多,占到六席。长三角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既有上海这样国际大都市的辐射效应,又有该地区的集群效应,因而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

一线城市中,进入前二十的城市只有深圳和上海,人才净流入率为3.79%、1.49%,排名为第十、第十五。广州和北京则未进入前二十,广州人才净流入率为0.04%,北京为-0.16%,首次出现了人才净流出。据新华网2018年11月报道,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为2170.7万人,比2016年减少2.2万人,20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高昂的房价、生活成本高、落户难、异地子女高考问题、环境问题都是不少外地人离开北京的重要原因。

四、寒冬下的求职心态

1、超六成人为当下就业环境焦虑,“让自己更值钱”最让人焦虑

关于寒冬下职场人生存状态的调研显示,62.6%的参与者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感到焦虑,也有25.2%的人对此充满信心。

在焦虑人群所焦虑的事项中,排名最高的三个事项分别为“如何让自己更值钱”“对职业规划很迷茫”“个人生存成本高”,在受访者中的得票率分别为65.8%、50.6%、41.2%。

2、超三成人对职业现状不满,学习与跳槽成对抗不满的主要途径

在寒冬职场人生存状况的调研中,35.1%的参与者表示对职业现状不满,仅有17.7%的人表示满意。在应对这种不满的行动中,学习充电和骑驴找马成为排名最高的两个主要途径,得票率分别为41.0%、39.0%。

在这两方面,男女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女性更愿意选择学习充电提升自己,得票率为46.8%,男性的得票率为38.1%;男性更愿意骑驴找马,在这个选项上的得票率为41.2%,女

性为34.6%。

在解决职业不满这个问题上,女性更乐意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从自我出发解决问题;而男性更倾向于寻找躲避型、直接型的方法,通过改变环境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3、寒冬不影响大部分人结婚生子,约两成人预冻结婚育计划

当问及寒冬是否对结婚生子有影响时,39.7%的参与者表示没有影响,43.3%的人暂时或者永久不考虑这个问题,17.0%的人表示自己钱不够,先保住工作再推迟实施计划。

Part 4 薪酬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一、各大行业薪资

1、期望与实际薪资对比:差幅近三成

在2018年各大行业的实际平均年薪排名中,超过20万的行业有金融、互联网、房地产和电子通信,其中金融行业最高,实际平均年薪为23.20万元。

各大行业求职者的期望平均年薪均高于实际所得,前者比后者高出的幅度区间是23.46%-29.40%。这表明,求职者对自身的估值高出实际情况,24%-30%的薪资涨幅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价位。

2017年各大行业的实际与期望平均年薪与2018年差别较小,大致相当,两者的差幅也同

2018年相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7年全年GDP增长6.9%;2018年GDP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在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中,企业和求职对于薪资的态度都居于合理区间。

2、互联网:狮子大开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外人看来不差钱的互联网行业,从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实际薪资和期待薪资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水涨船高,但后者比前者高出的幅度三年间变化并不大,在25.28%-26.91%之间。

2015年前后,互联网创业风头正劲之时,一些公司动辄开出数倍薪资到处挖人。在互联网创业泡沫碎裂之后,雇佣双方在薪资上都比较实际,高薪挖人、开口要大价钱的现象在行业内已不多见。

猎聘高级职场顾问建议求职者,无论处于何种行业,要根据市场行情、自己所应聘的职位以及自身的能力对薪资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期,做到既不要让自己吃亏,也不要开天价吓倒雇主,除了掌握薪资谈判技巧外,最重要的还是增强自己的硬核本领和不可替代性,才具备职场上的议价能力

二、城市薪资排名:京沪深广薪资最高

在2018年全国平均年薪排名最高的20个城市中,平均年薪超过20万的城市都是一线城市,北京位居第一,为25.31万元。上海、深圳、广州位列第二、第三、第四。杭州位居第五,平均年薪为19.93万,就要突破20万大关。二线城市的平均年薪在16.31-19.93区间。

总体而言,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薪资差别梯度较小,全国重点城市提供给中高端人才的待遇的地域差也呈缩小趋势。

三、不同年龄段期待薪资的对比

1、各年龄段的期望与实际的薪资差距接近

从各个年龄段来来看,2018年职场人的实际和期望的平均年薪都随着年龄段的增大而上升。由此看来,不但出名要趁早,赚钱也要趁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个年龄段的实际和期待平均年薪均不相同,但后者比前者高出的幅度在各个年龄段却表现得很接近:均在25%左右、29%以下。这表明25%-30%的薪资涨幅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具有诱惑力。

2、寒冬下职场人对薪资的期待并未降低

2017年各年龄阶段的实际与期望薪资与2018年大体相似,差距在3个百分点之内,并未因为经济下行而降低自己的薪资期待。

无论从行业的维度还是年龄的维度,职场人对自己的身价很自信。然而,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建议职场人在薪资方面建立合理预期。

赢在中国人才俱乐部运行报告

“赢在中国”人才俱乐部可行性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介绍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第三部分 SWOT分析 第四部分运作方案 第五部分初期运作 第六部分初期运作投资计划和财务分析

第一部分项目介绍 一、俱乐部性质和宗旨 1、名称:“赢在中国”人才俱乐部 2、宗旨:开展多项以“学习”和“交流”为主题的俱乐部活动,以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为其事业发展提供条件。 3、性质:学校下设社团组织。 二、俱乐部创办的背景 1、外部环境 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中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使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危险。这一情况使得大学毕业生产生严重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甚而会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校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未来的就业问题,他们对自己的未业充满了迷茫,他们渴望了解校园外面的世界,于是使大学校园的各种演讲、讲座非常受欢迎,大学生为了为自己未来就业增加法码,于是纷纷参加各种培训,针对大学生的各种培训(尤其是外语培训)非常之多。 而我国的重“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又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使得很多大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谁抓住了大学生市场谁就是未来的赢家。 而我们创办的华夏人才俱乐部正是一个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其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其人际关系网的组织,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提高、事业发展的平台,成功=70%人脉+30%知识。 而目前在还没有这样的组织,乃至国也较少有这样的组织和机构关注大学生市场。 2、部因素 1)、新启点外语培训中心开发大学生市场近五年时间,在大学生中有很强的知名度,而且在各大高校有非常广阔的人脉,这是其它任何一家教育机构没有的优势。我们正可以利用我们在各大高校所拥有的便利条件创办“赢在中国”人才俱乐部。 2)、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讲师团阵容。史常峰CCTV-2赢在中国第三赛季36强,安之超级讲师班大陆演讲冠军。侯希平,全国青年演讲比赛冠军,杰出演讲培训师,辉煌路策划公司董事长;玉军,亚美欧国际英语广场董事长,“六合集团”董事;郭长墉,心理学教授,市慈善总会义工讲师团团长,市南公益教育培训中心总干事,高级心理咨询师;宝玺,亚美欧国际英语广场教育总监,著名人生成功激励大师,他的演讲极具影响力。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一、高校信息

人才调研报告

XXX地区人才调研情况汇报 接市局调研通知,我区通过发放调研问卷、查阅有关资料、电话咨询等形式在全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工作,对搜集的区企业人才现状、人才需求及校地企合作方面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本次调研企业共计38个。从本次的调研样本来看,工程机械行业样本数量相对较多占整体样本比例的34%;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各占比为13%,纺织服装占比5%,煤化工、农副食品、批发及零售、新能源、住宿及餐饮产业企业各占比为3%;其他产业企业占比为21%(图1)。

学历、职称等级分布 本次调查中,调研企业人员总数为37899人,在企业人员学历构成方面,专科(高职)学历的员工有9378人,占总人数的2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有5872人,占比为15%(图2)。已具有职称的员工有2966人,占样本总人数的8%。具有初级职称的企业员工有1728人,占已具有职称员工总数的58%;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企业员工有1238人,占比为42%;(图3)。

数据的呈现与调研企业样本有关,此次调研企业多数为规模以上生产型企业,基层工人众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较低。 XX区调研企业中2015年吸纳驻济高校毕业生共计175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形势“降产能、去库存”的发展趋势,人才供给远远大于人才需求。另外,电话调研了几所驻济高校,2016年的就业率数据未出,2015的就业率均

在90%以上。济宁本地就业率差距较大,XX技师学院因生源基本都在本地,本地就业率在95%左右,XX医学院毕业生源本地就业人数仅在30%左右。 二、人才需求及招聘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未来3年内,仅这部分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787人。人才需求前五位的专业依次为制造类、财经类、生化与药品类、轻纺食品类、电子信息类。(图4) 招聘渠道 87%的受调查企业都选择了在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其次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参加学校招聘会的企业占比为68%、61%相差较小;经人推荐介绍的企业占比为53%。(图5)可见,企业在招聘渠道上的选择都是多样性的,一般都是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招聘渠道。

中国人才市场20年数据报告

中国人才市场20年数据报告

一、中国人才市场概述( 30年大事记) 中国人才市场概述(30 1、1983年1月12日我国第一家政府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沈阳市人才信息交流服务中心”成立,标志 着中国人才市场的诞生。 2、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人才市场的初创期,中小型人才劳动力中介机构(职业中介)是当 时人才市场的主力军,1987年7月,第一家民营人才中介机构在浙江温州成立,同时现场招聘会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形的,这个时候的人才市场企业少,求职者多,市场上完全是人才在求企业。 3、1989年3月,国务院通过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人事部门应建立和健全 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按长远改革方向,毕业生将主要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国家从这时起改革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 4、90年代中后期,职业中介逐渐淡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因其可以使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直接商谈,而 成为新的用人方式,再加上9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现场招聘会也迎来全盛时代。 5、1992年6月,沈阳维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猎头部,揭开中国猎头发展的第一页。 6、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作为调整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力市场行为,调控劳 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法,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7、1994年9月16日,我国建成的第一座区域性人才市场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开业随后中国北方(天津) 和上海人才市场也先后开始运营。三大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开始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1997年智联招聘前身智联猎头在北京成立智联招聘网,尝试通过互联网开展猎头服务,同年,中华 英才网也在北京成立。 9、1999年前程无忧成立,是国内第一个集多种媒介资源优势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智联招聘、 中华英才网并列为中国互联网三大人力资源服务商,占网络招聘71%以上的市场份额。 10、2000年初期,随着互联网招聘的发展,互联网招聘、现场招聘会、猎头服务等多种招聘形式并存, 纸质简历向电子简历时代过渡,这个时候的企业数量相对在增加,而求职者数量相对在减少,不再是求职,而是择业,人才市场进入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阶段。 11、2004年9月29日,前程无忧在美国NASDAK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12、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13、2008年10月8日,美国招聘巨头Monster完成了对中华英才网的全面收购。 14、2009年8月14日新浪微博上线,微博招聘成为热门,很多企业设立官方微博并通过微博发布招聘 信息和网友互动。求职者也纷纷注册个人微博来实时关注企业招聘动态。 15、进入2010年,随着80后、90后步入职场,人才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过去求职者拿介绍费给中 间人介绍工作,而现是企业花钱还招不着人才;企业一方面苦于找不到人,求职者又苦于找不到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16、2010年12月3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领跑者——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 与全球最大的国际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decco成立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FESCO Adecco,这是两大人力资源服务集团合作的首次区域性尝试,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专业外包公司。 17、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统计,2011年中国使用网络招聘的企业有130余万家,约占中国企业总量的 10%,使用网络招聘的求职者有8700万人,占求职者总量的11%左右。这和欧美成熟市场还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网络招聘在中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8、2012年社交媒体招聘爆发式增长,目前已经在部分企业中流行,使用较多的社交媒体招聘工具为 新浪微博、人人网、LinkedIn、天际网、大街网等。 二、中国人才市场职业分类 一、国家的行业分类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麦肯锡研究报告

媒体观点 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 Diana Farr~ll and Andrew J.Grant 为了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中国必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因为有很多低成本的劳动力,中国大陆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产品从纺织品到电脑配件。中国拥有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那么这个因素能否使其在离岸IT和商业程序服务业务发展中变成一个巨人?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01G0的最新研究,这个结果不太乐观。原因是:中国巨大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中的极少数能够在出口部门中工作出色,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服务部门吸收了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确实,这跟一个欣欣向荣的离岸服务部门(offshoreservicessector)还相差很远,我们的研究指出,中国缺乏本土的人才,这对于那些在华的跨国公司和具有全球野心的正在成长的中国公司来说,是一种严肃的暗示。 如果中国要避免将其天赋丧失并维持其经济潜力,那么她必须培养更多能适应世界级公司(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的雇员。提升大学毕业生素质将会使其经济进化:从经济以制造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占主导地位。这也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离岸服务部门所必需的条件。 中国潜在的人才规模十分巨大,但是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比如工程师,中国有160万个年轻的工程师,超过了我们考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数量。确实,在中国大学里,33%的大学生从事工程学学习,相同的比例在德国是20%,印度是490。但是对于一些与工程学相关的岗位来说,中国应聘者却存在障碍,与欧洲与美国的相比,中国学生实践的工作经历较少。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学生的英语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大学毕业生是被广泛地分布的。在2003年,约1500所大学与学院培养出大约170万个大学毕业生,可能少于粥的人出自前十位的大城市的大学(见图1)。中国的人才缺乏流动性,只有约1凸的中国毕业生能够去省会城市工作,而印度的大学毕业生与一些主要的国际性的中心则比较接近,比如德里、海得巴拉等等,而且他们大部分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 除此之外,高效的管理人员也非常短缺。我们估计,考虑到许多中国公司的全球扩展的雄心,在接下来的10到15年里,它们将需要75,000个能够在国际环境中有效工作的领导型人才。而现在只有3,000到5,000人。管理才能可以由以下几处获得:那些训练低水平工人的离岸企业、能培养出相关技能的管理者的工业企业、在发达国家从事工作或研究的人士。来自于这些“出处”的人在中国还非常缺少。尽管跨国公司现在都在为管理人才开设一些最初级的入门课训练,但是这个过程是耗时耗钱的。加之,FDI水平这么高,所以跨国公司总是互相挖人。而且这问题正变得严重,原因就是没有更多的中级管理人才可以从中国公司中雇佣。 对于跨国企业、中国企业、中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在金融、会计、工程以及商业中的重要岗位对“世界级”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是最大的问题。企业需要这些大学毕业生去提高其市场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做好售后服务,以提高当地的金融和会计水平。在长期,中国经济将会需要更多的这类大学毕业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地区现在也需要全球型的领导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为具有高附加值地区,明显的领域包括市场、产品设计等。比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和服装工业,已经将大部分服装生产转向低成本地区,但是工作岗位仍然得以保留,因为这些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了服装设计、同类产品的全球观测网络等等。类似的有美国的汽车工业,从墨西哥进口的成品汽车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之后迅速上升,但是美国对墨西哥出口的汽车配件同期也上升了4倍,这样容许了更多的资本密集的工作岗位以及高薪的岗位仍被保留在了美国国内。 没有一个国家会永远停留在世界的低成本制造业。现在中国经济向制造业的巨大倾斜,导致服务业不发达(见图2)。但在中国,在所有经济中,服务将成为未来工作机会增长的发动机。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离岸服务部门的发展条件,将会帮助中国更上一层楼。这个国家在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整理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业对人才资源和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成为推动中国人才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和发展、助力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力量。 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从形成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总结中,每一组数字、每一条信息、每一种声音、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轨迹,也将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踏入新时期的基石。 1、人才服务机构变化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作为中国第一家人才服务企业,FESCO向外商派出了第一名中方雇员,当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企业仅此一家。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8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北京地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达到360个,人才服务企业性质的机构数量已占总机构数的51%。 2、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1979年,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雏形的FESCO,承担“为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公司寻找中国雇员”的工作,30年后,FESCO的社会职能从“管理”发展为“服务”,已经能够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快捷的全程化一站式服务。截至2008年底,包括FESCO在内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666万家用人单

位提供覆盖人事行政、员工福利、人才招聘、员工关系、岗位外包、财务外包、咨询、培训、商务代理、外籍人员服务、海外劳务等多维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3、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 1979年,FESCO成立之初,公司工作人员不到10位,当时国内没有人力资源专业,所有人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FESCO外派到外资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100人,10年后发展到2000余人;1999年,FESCO成立20年的时候,外派员工上升到2.6万人;30年后的今天,FESCO在全国已经拥有上千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全体员工中,拥有大学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占公司员工比例的80%以上,向8000余家中外企业派出了近40万名中国雇员。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正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步步迈进。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2004年,全国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诞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学生成为业内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推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广揽人才方式的变化 30年前,FESCO成立之初,就打破了当时定向分配的用人传统,开始尝试多种方式网罗人才。但当时的招聘方式十分初级,多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推荐,人才难觅之时,甚至曾经搬了一张桌子,在西城大木仓胡同口,小贩叫卖式地做“喊人”宣传。30年后,FESCO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拥有可以实现直接针对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息速递、个人信息查询、在线招聘、问题答疑、增值服务等功能

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611-61 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案例一投过10次简历9次当场被拒 在下城区天水街道工作的陆洋龙,是浙江工商大学社工系首届本科毕业生。 说到自己的工作时,陆洋龙神采飞扬:“工作还是挺得心应手的。但是当年毕业时,我觉得很迷茫,送出的10份简历,有9份被对方当场拒绝。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个腔调——对这个专业不熟悉!” 分析:社工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杭州虽然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但是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缓慢,能够吸纳专业人员的社会工作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杭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案例二社工专业本科生仅占8.74% 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设有专门的社工专业本科。去年,调查人员对其中的4所高校,自其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开始至今的本科毕业生总数、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总共389名毕业生,当社工的仅占8.74%。其中一所高校,毕业生中从事社工的仅 4.17%,比例最高的一所学校也只有13.79%。 分析:社会工作工资待遇不高留不住人才 目前,杭州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大约每年3XX元,如果除掉“五金”就只有两万多元。如果是一名非杭州籍社工专业大学毕业生,留在杭州,这点工资确实生活困难。 调研发现,杭州的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部门,长期以来采用低成本人力资源政策,导致从业人员工资偏低、待遇较差。而在中国香港或者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专业社工是一项体面而崇高的职业,工资收入跟公务员、医生、律师、教授一样,

人才素质测评报告【最新】

人才素质测评报告 1人才素质测评的基本框架体系 (1)政治鉴别能力。政治鉴别能力是指能迅速而敏捷地洞察问题的本质、辨明利害、把握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分辨是非、分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谬误、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需要高校管理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就难以抵御各种诱惑,以致遗臭万年;对于复杂的事物,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望远镜和显微镜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2)管理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管理干部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首先必须要有行政法常识。必须讲究学习方法,汲取行政法的精髓,深刻理解与准确掌握行政执法应当遵循的六大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与权责统一。如果管理干部能够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上原则,就符合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体现出了基本的依法行政能力。 (3)管理干部公共服务能力。高校需要重视和培育管理干部的现代服务价值理念,把"服务型校园"的精神具体化为管理干部的现代服务价值理念,现代管理干部"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价值标准包括:现代服

务价值观念(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强烈的责任心、高效的行动能力、积极的回应能力、乐善好施的性格等。现代服务价值理念不再只是管理干部的服务态度问题,而是要有完全彻底的服务精神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品质。 (4)管理干部学习能力。在现代领导活动中,管理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知识社会,时不我待"提高学习能力是管理干部自我生存的需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提高学习能力是管理干部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桶水还是一条何"学习能力是领导干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才素质测评是用现代科技及方法,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特别是潜能做出科学、客观估价,进而实现人与事的最佳匹配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这一方法早在一战期间就已采用过,主要是用于选拔优秀士兵。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所用时间之短、测评数量之大以及效果之好,都是出乎意料的。 目前,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在心理测量理论与科研上处于领先地位,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心理测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又最广泛、最普遍地采用了这一手段,从招考国家公务员到企业招聘普通员工,从宇航员到核潜艇将士,几乎所有行业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心理测评。可以说,心理测评已成为各行各业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年发展报告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业对人才资源和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成为推动中国人才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和发展、助力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力量。 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从形成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总结中,每一组数字、每一条信息、每一种声音、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轨迹,也将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踏入新时期的基石。 1、人才服务机构变化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作为中国第一家人才服务企业,FESCO向外商派出了第一名中方雇员,当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企业仅此一家。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8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北京地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达到360个,人才服务企业性质的机构数量已占总机构数的51%。 2、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1979年,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雏形的FESCO,承担“为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公司寻找中国雇员”的工作,30年后,FESCO的社会职能从“管理”发展为“服务”,已经能够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快捷的全程化一站式服务。截至2008年底,包括FESCO在内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666万家用人单位提供覆盖人事行政、员工福利、人才招聘、员工关系、岗位外包、财务外包、咨询、培训、商务代理、外籍人员服务、海外劳务等多维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3、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 1979年,FESCO成立之初,公司工作人员不到10位,当时国内没有人力资源专业,所有人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FESCO外派到外资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100人,

某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某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三峡移民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注意到以万州为库区中心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为加快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移民库区的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区抓住三峡移民契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工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区工业企业与重庆主城区相比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近邻涪陵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万州新型

工业化进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实现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的目标,必须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明确人才工作目标,以构建七个人才工作平台为主要举措,努力建成以优秀经营管理者、技术(学术)领军人、优秀营销人才和技术能人等四支队伍为核心的企业人才大军。[公文写作网新农村十一五3.15报告述职汇报党建党委组织人事宣传和谐信访廉政演讲竞职文化旅游税文章-BA学员,使公司的融资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二是部分企业深入推进以全员劳动合同为基础的改革,构建“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重庆索特集团、重庆万光电源、等公司与员工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立劳动关系:对公司原有的老职工按照国家规定依法管理;对新进员工一般签订1年期的劳动合同(含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公司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和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是否续签劳动合同;通过自愿办理提前离岗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三是在企业内部打破经营管理者的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以“公开竞聘、量化考核”为主体的改革,构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鱼泉榨菜有限责任公司、万州运输总公司等部分企业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各级员工尤其是中层岗位实施了竞聘上岗,有的企业还对生产车间部分管理和生产岗位开展了岗位竞聘,通过竞聘,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让员工认识到岗位来之不易,强化了员工爱岗敬业、主动学习的精神。

中国关键人才能力报告

《Kelly Services 2010年中国关键人才能力报告》 全球前五大之一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美国财富500强)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杂志最新合作发布的《Kelly Services 2010年中国关键人才能力报告》显示: ?2010年,中国人才市场面临大规模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负面影响。?影响范围最广的前三个行业:生命科学与制药、零售、工程。?受影响最重的前三个行业:生命科学与制药、运输、金融业。?关键人才流失最大的前五个部门:销售、生产制造、工程技术、市场、财务。 ?全行业企业关键人才最重要最稀缺的前三项能力:沟通、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创新思维。 ?五大行业关键人才最重要的能力 ?中国区雇员创业意愿全球高,但对其能力信心不足。 ?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原因及影响。 ?企业如何应对关键人才能力短缺。 ?操作方式比较:竞争力的薪酬、内部晋升、培训被列为前三个重要的方式。 ?跨代员工比较:企业更青睐年轻人才。 ?行业比较:吸引人才力度最大的行业为医药行业,其次为金融、IT、制造等行业

- 薪酬:生命科学与制药及IT行业分别排名第一、第二; - 内部晋升:生命科学与制药、IT及制造名列前三; - 培训:金融、生命科学与制药及制造名列前三; - 工作与生活平衡- 金融、生命科学与制药并列第一。 ?企业外部招聘关键人才的途径:猎头排名第一。 ?企业衡量猎头的前两项标准。 该调研针对中国区800家企业高管及人力资源负责人,覆盖生命科学与制药、金融服务、制造、IT与电信、工程等25个行业。本报告深入揭示了经济回暖期,中国区关键人才能力供需状况,在华企业如何积极应对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挑战。 全球前五大之一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美国财富500强)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杂志最新合作发布的《Kelly Services 2010年中国关键人才能力报告》显示: ?2010年,中国人才市场面临着大规模关键人才能力短缺问题。?92%的企业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受到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负面影响。?23%的企业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受到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重大负面影响。

领英:2016中国人才趋势报告

领英:2016中国人才趋势报告 2016中国人才趋势报告 领英携手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全球人力资本报告》中指出:随着科技驱动新商业模式和工业4.0等产业升级拉开序幕,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7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包括一些基础白领和蓝领技工等;另一方面,计算机、数学、建筑等领域能够创造2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因此这中间将会产生500万个工作缺口。 在中国市场去产能的过程中,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分流出来,成为劳动力升级的对象。同时,在高精尖产业领域,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供给跟不上变革步伐的现象会越发突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目标,劳动力市场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机遇:加速人才和知识跨界流动 领英《2016中国人才趋势报告》显示,当前我国职场人呈现“开放”、“跨界”和“目标驱动”三大核心特征。报告数据显示,高达 95% 的中国职场人士会对新的工作机会感兴趣,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0%)。这一结果也反映了“互联网+”在驱动新业态生长和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和知识的跨界、跨区域流动。此外,在中国只有 13% 的职场人士从事本行业超过 20 年,而全球平均水平是17%,北美地区则高达28%。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发展多变,我国人才在单一领域的稳定性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人才的流动速度更快,更渴求新的工作机会。 不仅如此,跨界跳槽浪潮也成为了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的一个突出现象。领英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人才除了来自汽车和汽车零配件行业,还有很多来自互联网、硬件、咨询、电商等行业;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有70%以上来自其他行业,针对互联网、金融等传统行业的人才吸引力指数都大于1。 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一些8090后的“职场新生代”开始将兴趣与职业发展融入到创业梦想中。与传统行业相比,金融、互联网、IT 等新兴行业获得了更多8090后的青睐;同时,餐饮、互联网电商及服装等相对门槛低的行业,也凭借着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年轻职场人创新创业的沃土。

2017中国人才趋势报告

2017 中国人才趋势报告洞察中国人才就业观

平衡直觉与洞察 作为招聘人员,您有着敏锐的直觉。每一天,您都借助直觉,与候选人建立关系,吸引他们来到您的公司。但是,直觉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成为出众的招聘人员,您还需要洞察——从数据中提炼的洞察,可以揭示单凭直觉无法看到的候选人状况。只有基于数据的洞察,才能验证您对候选人的直觉是否正确、沟通策略是否周全。这份2017中国人才趋势报告恰好提供了您所需要的洞察。 在领英本年度的人才调研中,我们向333位中国职场人士(全球共有14,000位职场人士参与)提出了关于求职态度和习惯的问题。我们探求了他们的求职方法、跳槽主因,以及在求职各个阶段的需求。然后,将这些数据与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研究结果结合起来,以求获得更深层面的理解。融合直觉与洞察,助您的招聘策略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关于本报告

1 关系对于中国职场人意义重大主要发现 83%的中国职场人是全职工作者,他们认为公司的集体环境更能使自己发挥所长。同时,57%的职场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归属感来源于拥有志同道合的同事。由此可见,稳定的职场关系对于中国职场人而言意义重大。2 用人经理是赢得候选人芳心的秘密武器 51% 的中国职场人士表示,如果用人经理主 动联系,他们更有可能回复。另外,67% 的候选人认为,用人经理是了解公司文化的 最佳渠道。 3 社交网络是人才吸铁石 中国职场人在求职阶段,渴望得 到更充分而真实的信息,社交媒 体的兴起正好帮助了雇主传递信 息。48%的候选人表示,他们会 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心仪的公司、 留意新职位。因此,利用社交媒 体来传递信息,宣传雇主品牌, 可助力人才吸引。

中国名牌发展报告(doc 12页)

中国名牌发展报告(doc 12页)

制造业名牌,除家电名牌外还包括了电子、服装、食品、日化、交通、医药、建材、烟草等行业的名牌。制造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生产性,因此在争创名牌过程中,技术、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创新与改进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在服务、广告、物流、战略等非生产性领域的领先构成了制造业名牌诞生的必要条件。如服装行业,在名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定位,把改进设计、改善管理和品牌运营作为赢得市场的法宝,并配合以独具特色的广告诉求,使得杉杉、雅戈尔、红豆、报喜鸟、波司登以及新诞生的大量保暖内衣品牌脱颖而出;交通行业的一汽集团更是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品牌运营、售后服务等领域苦下功夫,使其旗下的红旗、捷达、奥迪、威驰、马自达6等多个品牌都有超凡脱俗的表现。此外,制造业领域这些年还诞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驰名品牌,如联想、方正、茅台、五粮液、青啤、燕京、红塔山、中华、东风、三九、华北制药等等。 服务名牌,其主要包括金融、电信、邮政、餐饮、旅游、贸易、商场、教育、交通、民航、医院等领域的知名品牌。服务业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主要通过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并创造价值,这就要求服务业在名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金融行业在名牌战略实施中就离不开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塑造良好外部形象的结合,而在这“两手抓”过程中能做到“两手硬”的企业自然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人寿、平安保险、银河证券等。电信名牌的塑造更是别具特色,它不仅需要服务上的投入,更要有技术上的领先作为必要条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电信企业都在各显神通地巩固自己的服务和技术两个支撑,强化自己的名牌地位。此外,餐饮、旅游、运输等领域也在名牌事业的推进中涌现了中信、光大、中粮、中化、国旅、中青旅、中远、国航、东航等一批知名品牌。 实业名牌,其主要包括房地产、冶金、石油、煤炭、化工、电力、机械等领域的名牌。实业行业多指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以及能源行业等,资金规模和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因而在传统上,实业企业会由于财大气粗而忽略对品牌的管理和运作。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型企业也都一改原貌,将品牌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实业界走入了品牌竞争时代。房地产业是实业名牌的典型代表,万科、中远、华远、首创等房地产名牌依靠企业卓越的质量管理体系、专业的服务水平和先进的品牌运营理念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代表性品牌。此外,实业领域还涌现了一大批以宝钢、首钢和邯钢为代表的冶金名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长城、昆仑、兖矿、华能、鲁能这样的石油、煤炭和电力名牌等等。 农业名牌,其主要包括饲料、种子、农机、农药和化肥等领域的名牌。饲料名牌是中国农业名牌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这不仅是因为其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是其产业整体发展提高的结果,而像希望集团这样的名牌企业在中国的成功也为饲料行业的实力增长奠定了基础。种子名牌中,科技研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