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茅盾小说简介

新茅盾小说简介
新茅盾小说简介

林家铺子

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林小姐由于穿的是东洋货,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耻笑,她怒气冲冲的回到家里。但是,母亲也在为家里卖东洋货而发愁。

林小姐为没有可穿衣服而犯难,她的衣服和她的日常用品都是东洋货,虽然她很喜欢这些东西,但是,在这种局势之下,她只得放弃这些喜爱的东西。

父亲很沮丧的回来了,母女俩猜到肯定也是为这件事,林小姐本来打算进一步要求父亲制一件不是东洋货的新衣,但瞧着父亲的脸色不对,便又不敢冒昧。伪善的当权者借此机会搜刮民脂民膏,收受贿赂,威胁这些小资产者。林先生不得已,决定当掉金项圈去贿赂当权者。

第二天,林先生的铺子焕然一新的开张了,他的“额外支出“指望着在这时候能够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要靠这几天的生意。街市上渐渐地热闹起来,快过年了,“人们总要买些年货吧,”他想。铺子前面不时也围满了人,但是,都是些可怜的乡下人,他们连吃饭都解决不了,怎么会有钱来买这些东西呢?到了下午,总算是做了几笔生意,全家人阴郁的心情好多了。晚上,算总账时,形势不是很乐观,还欠着不少的客帐。这时,朱三太来要利息了,林先生不得已,把今天的收入都给了她。而林小姐也赊账买了自己喜爱的布,林先生无可奈何只有苦笑。

又过了两天,“大放盘”的林先生的铺子,生意果然很好,林小姐和母亲喜笑颜开。只是林先生心理矛盾着,他是在亏本卖呢!最使他心神不宁的,是店里的寿生出去收账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林先生正等着寿生收的钱来开销“客账”,上海的客人已经到了。这时,传来日军轰炸上海的消息,顿时,人心惶惶,上海讨债的客人毫无通融地拒绝了林先生的情商,不得已,林先生只好到恒源钱庄去商借,谁知钱庄老板竟跟他要以前欠的六百元钱。

由于开战,商会让大家分摊军饷,林先生为了面子答应了。这时,出去收账的寿生回来了,林先生只得把大部分给了堵门要债的上海客人。党老爷敲诈他,钱庄压逼他,同业又中伤他,而又要吃倒账,凭谁也受不了这样重重的磨难罢?林先生感到这一次他准是毁了!

凄凉的年关终于过去了。由于许多铺子倒闭,林先生的帐没有办法收回来,而欠恒源钱庄的钱必须在正月十五还清,林先生家里就像一个冰窖。市面上一片萧条,连当铺都止当了,随你值多少钱的贵重衣饰,也只能当得两块,叫做“两块钱封门”。店里没有钱进货,只剩下一些日用品,这时,从上海逃来许多难民,这些日用品就成了紧俏货,生意一时好了起来。这惹的要债的蜂拥而至,林先生没有办法,只得向商会会长求救,没料到的是商会会长却提出来要林小姐做卜局长的小老婆,林先生感到了祸不单行。不久,林先生被党部的人带走了。

林先生被扣,令一家人惶惶不安,商会会长用债务和卜局长要挟,寿生想尽办法抵出全部货物,终于赎回了林先生,林大娘决定要林先生和女儿逃走,在走之前,让林小姐和寿生成了亲,自己和寿生留下应付局面。

林家铺子终于倒闭了,大群的债权人在林家铺子里吵闹得异常厉害,恒源钱庄和其他的债权人争执怎样分配底货。铺子里虽然淘空,但连“生财”合计,也足够偿还债

权者七成,然而谁都想给自己争得九成或竟至十成。虽然有警察在,场面仍旧很混乱,有哭有叫的,有喊有闹的,还有的警察乘机占便宜……人们决定去党部告状,结果和警察发生了冲突,人群被冲散了……

《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老通宝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

《秋收》,发表于1933年4月、5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4期、第5期,主要写到“直到旧历五月尽头,老通宝那场病才渐渐好了起来”,到六月底,“春蚕时期的幻想,现在又在老通宝的倔强的头脑里蓬勃发长,正如田里那些秧一样”;他设法赊来豆饼施肥,动员全家没日没夜地车水灌溉。。。又经历了许多紧张和奋斗,到凉爽的秋风吹来时,终于见到稻穗重甸甸下垂,又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可是结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希望的肥皂泡又“整个儿爆破了”!“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的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

《残冬》,发表于1933年2月《东方杂志》第30卷第4号刊物。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在《秋收》中,他组织和率领饥饿的村民们到镇上抢米囤,吃大户;在《残冬》中,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勇敢地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个人整理) 第一小节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1921发起“文学研究会”): 《蚀》三部曲:《幻灭》(1927,慧女士、静女士——章静、抱素、强猛) 《动摇》(1928,方罗兰、胡国光、李克、孙舞阳) 《追求》(1928,张曼青、王仲昭、章秋柳、史循) 《虹》(1929,梅行素、韦玉、柳遇春、惠师长、梁刚夫) 《子夜》(1933,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家赵伯韬、封建地主冯云卿、金融资本家杜竹斋、鹰犬屠维岳、中小资本家朱吟秋、林佩瑶) 《林家铺子》(1932,林先生) 农村三部曲:《春蚕》(1932,老通宝、阿多) 《秋收》(1933) 《残冬》(1933)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1935,论文,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时间的记录》(1945,包括《风景谈》[1941,《文艺阵地》]) 《腐蚀》(1941,赵惠明,以皖南事变为背景,日记体) 《见闻杂记》(1941,散文集,包括《白杨礼赞》[1941,《文艺阵地》]) 《霜叶红于二月花》(1942,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王伯申、封建没落地主赵守义、青年地主钱 良材、张婉卿旧式女性的蜕变) 《清明前后》(1945,剧作,胡永清,赵自芳女性民族资本家) 《锻炼》(1948,严仲平) 《多角关系》(唐子嘉)

《第一阶段的故事》(何耀先) 《当铺前》(王阿大) 《水藻行》(财喜、秀生) 《大鼻子的故事》(小瘪三) 《烟云》 《三人行》 第二小节概述 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这两问是两个考题,答案主要针对第一题) 茅盾在小说领域继承了五四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 义文学模式”。 1、积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与时代典型的创造。不似鲁迅的“历史视角”,而采用“现代视角”,反映重大题材,反映“时代性”与“社会化”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创作充分适应了30年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小说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可能性。 2、气势阔大的创作“史诗传统”,以描写社会的“全般”见长,将笔触深入到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生活领域和社会阶层。以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大 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3、注重社会分析的“理性化”叙事传统。在小说叙事中贯穿清晰的理性思路,通过精细观察,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分析现实,指导创作,客观叙述,并以此取舍情节,创造人物,托出主题,揭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 长史。 “茅盾模式”的创造开创了左翼文学中“社会剖析派”的主流范式,是对五四的“个人化” 和“情绪化”以及“革命浪漫主义”中过分追求直觉与非理性创作倾向的反拨。 论述茅盾的艺术成就。

《短篇小说欣赏》之《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过程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1896-1981)原名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茅盾"是他创作<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医生,10岁是父亲去世,母亲是一位有知识,有远见的妇女,可以说她是茅盾的启蒙老师,191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同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管编译所工作从此步入文坛,192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同时他也参与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工作,并写了一大批文学论文,主张文学应该反映时代和社会,1982年由 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他辟居日本,直到1930年回国与鲁迅并肩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文化部部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 主席,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奖励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创作: (一)小说: 1.长篇小说:<蚀>是矛盾的第一部作品,由三个系列中篇组成,它们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创作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 2.<虹>创作于1929年4月-6月,是一部整体感侵强的显示主义作品. 3.<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发表,它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是他的代表作. (二)短篇小说: <野蔷薇>,<农村三部曲>,<泡沫>,<幻象,感想,回忆>,<烟云集>,<林家铺子>,<委屈> (三)散文: 茅盾的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他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27年,大革命后,创作的一系列散文,包括<严霜下的梦>,<卖豆腐的哨子>,<雾>,<叩门>. 2.30年代,他创作的散文有<故乡杂记>,<乡村杂景>,<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 3.40年代创作的散文有<风景谈>,<白杨礼赞>.

茅盾文学奖介绍及历届获奖作品-推荐下载

茅盾文学奖介绍及历届获奖作品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长 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 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 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指导思想 茅盾文学奖评选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长篇小说作品。 评选范围 1、茅盾文学奖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现每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之作,在得到评委会不少于半数委员的

赞同后,亦可参评。 2、多卷本长篇小说,一般在全书完成后参加评选。 3、鉴于评选工作所受的语言限制和各种具体困难,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均要求以汉文的译本出版后参加评选。 4、同一作者不宜连届获奖。 评选标准 1、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 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 和精神;对于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较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发 展趋势的作品,尤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2、要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 染力的佳作。 评选机构 1、评选工作由“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承担。 2、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聘请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出任,每一届评委会成员的组成应有更新,更新名额不少于评委总数的1/2。评委 名单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名,报告主席团,报请上级主管部 门备案。 3、评奖委员会下设评奖办公室,处理评奖活动中的具体工作。 4、评奖委员会组成后,须认真讨论评选标准,申明评奖纪律,统一思想,以确保评选工作的导向性、权威性与公正性。 评奖程序 1、参评作品征集。参评作品的征集工作由评奖办公室进行。经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后,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作协、各行业文协、全国各有关出版单位和大型文艺杂志社发 出作品征集通知,请他们在规定期限内向评奖办公室报送符合评选要求的参评作品。 2、推荐备选作品。评奖办公室报请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聘请熟悉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组成审读小组,对推荐作品在广泛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出适当数量的作品,作为提供给评委会审读备选的书目。经由三名以上评委联名提议,可在审读小组推荐的书目以外,增添备选书目。 3、投票产生获奖作品。评委会在认真阅读全部备选书目的基础上,经充分的协商与讨论,可选择用记名投票方式或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获奖作品。投票方式由评委会以少数服 从多数的原则择定。投票分两轮:第一轮投票,对候选篇目进行初步筛选;第二轮投票, 决定获奖作品。作品获得不少于评委总数的2/3的票数,方可当选。 4、获奖作品的数量。每一届评委会根据长篇小说创作的实际状况确定该届评选的获奖数量。一般情况下,获奖作品3-5部。为保持此项文学大奖的权威性,应坚持"宁缺毋滥" 的原则。 5、评奖揭晓。评选结果由中国作协统一发布。对获奖作品,颁发奖状(证书)、奖牌 和奖金。对出版获奖作品的出版社、杂志社、责任编辑颁发奖状(证书)。颁奖方式由评委会讨论决定。 评奖纪律 1、为确保评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要坚持评奖标准,逐步向评委名单公开、投票过程公开以及评委评语公开制度过渡。每一位评委或评委会集体要对获

选修《短篇小说欣赏》家庭女教师2070

选修《短篇小说欣赏》家庭女教师测试题 2019.9 1,《春江花月夜》中开篇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评论句中“生”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 2,某学校新建了一栋实验楼,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一位同学为实验楼 命名为“躬行楼”,他的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请你就“躬行楼”这一命名好在哪里写出两点理由。 答:① ② ③ 3,咸爱学校九(1)班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举办了一次“趣味学语文”专题活动。这次活动包含了演讲.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 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成语接龙。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要求开头一字与前一成语最 末一字相同,最后一字与后一成语开头一字相同。 兴师动众城下之盟 ②活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有一句口误,请修改(只改一处),并说明理由。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乃至汶川等地遭受巨大损失。” 改正: ③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稿中的一句话,请将它改为通俗的表达(尽量 口语化)。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答: 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4,请参照示例,以“灯泡”“ 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①灯泡: ②短尺: 5,读下面这幅对联,完成①~②题。 文辞真比丰年玉 气味还同幽壑兰 ①请用正楷字将这幅对联书写一遍。 ②按照传统习惯,对联张贴时,上联应贴在进门的边。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 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 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 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

茅盾先生的作品特点

创作特色 编辑茅盾创作题材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他的散文及报告文学亦然,同样取材于当下发生的事件,如《白杨礼赞》描写的西北地区的白杨树而实际则是赞扬当时抗战的战士们,《访苏实录》则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作者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可以说茅盾的这些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思想史的最佳文学记录。[1]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进。茅盾在都市的背景下运笔自如,展示了对都市题材优秀的驾驭能力。而在都市题材之外,茅盾也深化了鲁迅开创的乡村题材创作,他的《农村三部曲》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农村里的三个小说,其中《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幅浓郁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形象的描画了帝国主义侵略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上产所带来的恐慌。[9] 茅盾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作品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将所有重要人物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网络,以及在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成《子夜》式的也是茅盾式的庞大的“网状结构”。与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茅盾也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但是最具特点的是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而《子夜》中,茅盾又将这种心理描写提升到象征主义的应用上,从第一章吴太爷的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可以散在各处的象征性细节窥见到这个老封建的内心世界,如老太爷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全身发抖的细节。[9] [1] [14] 小说之外,由于时代政治性的缘故,茅盾的散文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叙事方法,善于使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如《白杨礼赞》整个艺术构思中,以无边无垠、雄壮、伟大但又显得单调的西北黄土高原来衬托傲岸挺拔的白杨树,以白杨树的形象实体的描写来透出它的精神,同时又以白杨树的实体与精神来展现抗日军民及其领导者共产党的伟大气概。《风景谈》用虚实结合、避虚就实的手法在浩瀚的西北沙漠背景上推出忍辱负重、坚韧沉毅的骆驼队,并借助叮当的驼铃声作为节奏,以猩红大旗作为标帜,象征性地描绘出民族危难当头的时代环境中党领导的解放区所处的历史地位,所体现的民族的伟大精神。[15]

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目录-全部7届33部获奖作品(免费下载)

(全部7届33部作品)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百花文艺出版社《东方》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年) 《黄河东流去》李准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人民文学出版社《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8年) 《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凌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浙江文艺出版社《第二个太阳》刘白羽人民文学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浴血罗霄》萧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金瓯缺》徐兴业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年) 《战争和人》(一、二、三)王火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门柳》(一、二)刘斯奋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刘玉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0年) 《抉择》张平 《尘埃落定》阿来 《长恨歌》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王旭烽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5年) 《张居正》熊召政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无字》张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雄时代》柳建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东藏记》宗璞

组图: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乌镇颁奖颁奖词摘录 时间:2008-11-11 15:06:00 核心提示:”贾平凹的写作动力,来自对作品的不满意:“正因为不满意,才老想把自己证明一下,可永远证明不了,写着写着就老了。”得奖之后,迟子建最大的感受是想赶快回归平静,“作家需要一种平静的生活和写作状态,我们不是为了一个奖来写作,它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贾平凹

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2020

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测试题 2019.9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3,无私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 ,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4,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5,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两句,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6,某校园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了“走近名著”活动。注册时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你最想以名著《》中的人物 作为自己的用户名。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是 。 示例:《水浒传》武松疾恶如仇,荡尽天下不平事。 (提示:人物写姓名或绰号均可;形象宣传语不受示例形式限制,20字以内。 7,根据情境,按要求表达。 自全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

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坝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 1.体育课上,你如何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参加体育运动? 答: 2.假如有机会代表同学与校长面对面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 答: 8,“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中学生,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三某班将举行一次“心连心,手拉手”主题班会活动…… 1.【爱心奉献】活动中,“爱心捐献”环节由你主持,你将如何向同学们发出呼吁? 答: 2.【真情告白】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假如让你电话连线当事人,你想说些什么? 5月12日,平武县南坝小学班主任黄玉在看到楼房坍塌后,不顾一切地爬上废墟,边流泪边喊着学生和同在楼内上课的七岁女儿的名字。当她用木棍撬着石板扒着废墟救出学生赵雪梅后,再救女儿以来不及了,她连女儿的最后一面也没见上。(摘自《新文化报》2008年5月26日)答: 3.【携手共勉】请你在班会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用一个古今中外成功人

茅盾作品全集

茅盾作品全集茅盾作品全集 茅盾《子夜》 茅盾《蚀》三部曲 茅盾《虹》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茅盾《锻炼》

茅盾《多角关系》茅盾《腐蚀》 茅盾《动摇》 茅盾《追求》 茅盾《幻灭》 茅盾《林家铺子》茅盾/创造 茅盾/报施

茅盾/石碣 茅盾/自杀 茅盾/有志者茅盾/烟云 茅盾/小巫 茅盾/水藻行茅盾/手的故事

茅盾/色盲 茅盾/大鼻子的故事 茅盾/春蚕茅盾/诗与散文 茅盾·腐蚀/第一部分 茅盾·腐蚀/第二部分 茅盾·腐蚀/第三部分 茅盾·腐蚀/第四部分

茅盾《子夜》[5] 茅盾《子夜》[4] 茅盾《子夜》[3] 茅盾《子夜》[2] 茅盾《子夜》[1] 茅盾《林家铺子》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下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上 茅盾介绍 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年5月到延安。1940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6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9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 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11月,发表《春蚕》。 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 1935年,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被收录发表。 1937年,2月,偶遇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参与编辑的《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分别在上海创刊。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沪抵长沙。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编香港《立报·言林》。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被推举为文协为委员长。1940年,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抵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处讲学。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此时,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任《大众生活》编委;开始创作《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离开香港达桂林。在桂林期间,写下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5年,4月开始创作剧本《清明前后》,6月,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赴苏联访问。 1947年,4月,归国到达上海。年末,再赴香港。

After reading The Garden Party 短篇小说欣赏

After reading The Garden Party,I think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people. Laura was a kind and innocent girl.After she heard the death of her neighbors she thought she should stop their party because it was so crucial to her neighbor if they held the garden party,and she wanted to persuade her sister and mother to stop their party.At this time,Laura represented the kindness and conscience of humanity.But she was refused by her sister and mother who represented the indifference of humanity.And she forgot the death of her neighbors after her mother gave a beautiful hat to her and many people said it's suitable for her.At this point,the author wanted to show a kind person would also become a indifference person under the temptation of the "so-called" good things.However,after the party,when she heard the death of her neighbors again,she felt sad.Then her mother asked her to give some foods uneaten to the Mrs.Scott,but when she entered into the Mrs.Scott's house,she knew how rough and poor of Mrs.Scott's house was,and compared their luxurious party,she felt so ashamed and guilty.At this time,her kindness and conscience appeared again. In conclusion,the author exposed the relentless and indifference of the people in The Garden Party. 外国语学院 英语121003班 20124854 杨莉莎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2368816.html,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作者:蒋晓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2期 摘要:茅盾是“划时代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立足于现实,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本文在剖析茅盾其人及其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茅盾小说的三大艺术特征:理性思维模式、时代性和非主流倾向,以期能够为广大文学创作者提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茅盾;小说特色;时代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引言: 除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之外,茅盾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即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在我国文学史上获得的成就,不仅凭借其高超的文学修养,还得益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练中,茅盾更精准地感应时代脉搏气息,把反映时代风云和现实斗争的重大文学题材打造成一部部感人至深、引人思考的艺术作品。 1.茅盾生平及其小说创作 茅盾本名沈德鸿,出生于1896年,浙江人。茅盾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他创作的小说主题深刻、视野开阔,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他创作的《蚀》三部曲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真实地展现出来,也让热血青年的“愤怒之音”响彻文坛。后来的《子夜》、《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的创作日趨成熟,主题更加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本质,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后期的《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小说不再局限于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解释”,开始号召广大民众为了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寻找“怎样方能抗战到底”的出路。一言以蔽之,茅盾的小说兼具真实性和倾向性,有着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把真善美统一的文学主张与唯物主义审美原则很好地结合起来。 2.茅盾小说特色与艺术特征 2.1理性思维模式 茅盾的小说语言简短深刻,无论是选词造句,还是小说结构模式、人物命运安排、人物心理刻画都闪耀着理性的色彩。从选词造句上来讲,茅盾小说中的语言平实、细腻、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褒贬。以《子夜》中评价曾沧海的那段话为例,“自从四十岁上他

少年茅盾的趣事

少年茅盾的趣事 趣味语文 0601 1115 少年茅盾的趣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名作家、政治活动家。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史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此外,他还著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下面主要讲讲茅盾小时候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茅盾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尤其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杂物房里找到一部木板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已经十分破旧,有的章节字迹都已模糊成一片,无法辨识,可是,他一拿到书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未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并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回合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文学水平有所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他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熟读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的茅盾十分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讲求变化和创新。他自己用伞骨自制篆刻用的刻字刀,他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就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蔟”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的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文海拾珠] 1927年8月,沈雁冰遭蒋介石政府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在完成《幻灭》的写作后,署名“矛盾”投寄《小说月报》。取“矛盾”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诸多矛盾。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烦,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头。此后,茅盾便成了沈雁冰的笔名。 [智慧思索] 鲁迅先生有句名诗:俯首甘为孺子牛。郭沫若与茅盾对鲁迅先生的“孺子

茅 盾

茅盾 教学目的 1了解茅盾的整体创作情况 2掌握茅盾小说的社会分析特点 3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系列 教学重点 1社会分析小说的特点与内涵 2《蚀》与《子夜》作品分析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步骤 一、研究领域中的“矛盾” 胡风在《回忆录》中谈到当年在东京读茅盾新赠小说《虹》的感觉时说:“接到书后,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页,还是无法读下去。” 张延年1986年提出了茅盾体现了“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观点蓝棣之、王晓明、丁帆等人要求重评 ↓↓ 高级社会文件功利欲求 二、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模式: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网状结构、客观的叙述、时代的典型,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其特点也可以归纳为:一、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三、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有关。这种又被称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原来的以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以全景式地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这也正是“社会分析派”区别于其他文学流派的特质。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 【社会剖析派】三十年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观察并分析社会现实,题材多取自于农村和城市的阶级斗争,对中国城乡社会进行精微而准确有力的剖析与再现,以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历史命题,达到形象而准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历史真实性。茅盾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茅盾及其作品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社会剖析派”,主要作家还有丁玲、沙汀、艾芜、吴组缃等。 茅盾特别欣赏托尔斯泰的作品 三、作家生平 在了解茅盾的生平时,要特别注意三点: 第一,他虽然也去过日本,但与鲁迅和郭沫若等许多新文学作家不同,在学生时代未曾留过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现代作家,既不属于东洋派,也不属

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5580

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 2019.10 1,班级举行“我愿与交朋友”的读书活动。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沙僧鲁智深星期五阿寥沙保尔·柯察金我愿与__________交朋友,他是《》中的人物形象,我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是:(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上海的有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

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材料二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没有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中。这对汉字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利。为了让汉字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将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拒悉,国家语委将推出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这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求会认会写。 (1)从材料一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 (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修改意见: 这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求会认会写。 修改意见: (3)读拼音写汉字,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3,观察下面两幅图,根据其主要内容,写出你的感受。要求主题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名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 1、姚雪垠:《李自成》文革时期显流文学其他文学创作 2、古华:《芙蓉镇》80年代寻根前小说反思文学 3、魏巍:《东方》十七年文学通讯报告主题 4、莫应丰:《将军吟》 5、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6、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80年代寻根前小说伤痕文学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5年) 1、刘心武:《钟鼓楼》50年代作家寻根前小说伤痕文学现实主义 2、张洁:《沉重的翅膀》寻根前小说改革文学 3、李准:《黄河东流去》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8年) 1、路遥:《平凡的世界》陕军寻根前小说改革文学现实主义 2、凌力:《少年天子》 3、刘白羽:《第二个太阳》50-60年代散文三大家 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5、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 荣誉奖 1、肖克:《浴血罗霄》 2、徐兴业:《金瓯缺》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4年)

1、陈忠实:《白鹿原》陕军 90年代长篇小说家族题材现实主义 2、刘斯奋:《白门柳》 3、刘玉明:《骚动之秋》 4、王火:《战争和人》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 1、阿来:《尘埃落定》90年代长篇小说 2、王安忆:《长恨歌》90年代长篇知青作家现实主义女性书写对生命存在形而上的追问 3、张平:《抉择》 90年代长篇小说社会问题题材 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 1、熊召政:《张居正》 2、张洁:《无字》 3、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4、柳建伟:《英雄时代》90年代长篇小说社会问题题材(突出重围) 5、宗璞:《东藏记》90年代长篇小说知识分子题材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 1.麦加《暗算》 2.贾平凹《秦腔》陕军 90年代长篇知识分子题材(废都)现实主义 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80年代女性书写 4.周大新《湖光山色》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 1. 张炜《你在高原》90年代长篇小说知青作家现实主义

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摘要】茅盾,以其勇于面向世界开放与贴近实际的文化心态,凭借高尚的文人品格与精致入微的笔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本文将结合矛盾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文学创作手法、细腻的心理描写等,深入探析矛盾小说在对中国现代文学文体建构方面的影响。矛盾在“五四”时期就对西方现代文体的理论进行了介绍,从上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茅盾就在文学小说的文体建构上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成为了继鲁迅之后公认的小说文体家,对小说文体的改进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矛盾文体文学贡献 【序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茅盾先生的作品研读,归纳总结出茅盾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独特贡献。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茅盾“社会分析”小说对文体构建的影响、茅盾的心理描写成为文体构建革新的催化剂、茅盾的文体构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等几大方面。通过研究分析求证,阐述出茅盾小说对中国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在文体构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正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曾主编汉口?民国日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为我国

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现代文学批评的创立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与鲁迅、郭沫若一起,开辟了一条中国文化、文学现代化的新路。 茅盾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在勤奋多产的创作历程中,通过在短篇小说领域开创“社会分析”小说创造模式,在长篇小说领域开创“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小说表现形式和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极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的写实性,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水藻行?、?烟云?等,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推动了我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一、文体的概念 要研究茅盾在文学构建方面的独特贡献,首先要了解一下文体的概念。“文体”一词随着时代和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概念和内涵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体”大都指“体裁”和“风格”。在西方,“文体”又译为“风格”,文体研究往往倾斜于对个体语言风格和语言运作方式或编码方式的研究。在中国新文学中,“文体”主要有三义:一为作品样式(或称体裁);二为作品的语言形态;三为作家风格或流派特色。【①】本文倾向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卫平教授对“文体”的涵义界定:文体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是指一定的话语系统所形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独特的个性体验、主体意味、思维方式及其他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