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技术作业——邓竹君(SQ09058253057)

先进制造技术作业——邓竹君(SQ09058253057)
先进制造技术作业——邓竹君(SQ09058253057)

课程报告

先进制造技术

*************************************

智能制造

*************************************

邓竹君

SQ0905825305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报告

1、研究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品性能的完善化及其结构的复杂化、精密化,以及功能的多样化,促使产品所包含的设计信息量和工艺信息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生产线及生产设备内部的信息量增加,制造过程和管理工作的信息量也必然剧增,因而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热点与前沿转向了提高制造系统对于爆炸性增长的制造信息处理的能力、效率及规模上。目前,先进的制造设备离开了信息的输入就无法运转,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信息来源一旦被切断就会立刻瘫痪。专家认为,制造系统正在由原先的能量驱动型转变为信息驱动型,这就要求制造系统不但要具备柔性,而且还要具有智能,否则是难以处理如此大量、多样化及复杂化(残余和冗余信息)的信息工作量的。

当前和未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瞬息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社会的需求使产品生产正从大批量产品生产转向小批量、客户化单件产品的生产。企业欲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产品的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保(T、Q、C、S、E)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快速响应市场频繁的变化。为此,企业的制造系统应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智能性。

过去由于人们对制造技术的注意力偏重于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导致在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产品设计及生产管理效率提高缓慢。生产过程中人们的体力劳动虽然获得了极大解放,但脑力劳动的自动化程度(即决策自动化程度)却很低,各种问题的最终决策或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人的智慧;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量的增加,这种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为此,要求未来制造系统具有信息加工能力,特别是信息的智能加工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为了追求廉价的劳动力,逐渐将制造业移向了发展中国家,从而引起本国技术力量向其他行业的转移,同时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又严重短缺,其结果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制造业希望减少对人类智慧的依赖,以解决人才供应的矛盾。智能制造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得以发展的。

当今世界各国的制造业活动趋向于全球化,制造、经营活动、开发研究等都在向多国化发展。为了有效地进行国际间信息交换及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共享,各国的企业都希望以统一的方式来交换信息和数据。因此,必须开发出一个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换工具,创建并促进一个全球化的公共标准来实现这一目标。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艺及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就促使我们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模式——智能制造。

- 1 -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孕育而产生的。

智能制造的形成是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必然。工业革命实现了人的体力劳动的解放;信息革命借助机器来实现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机械化和自动化;旨在提高机器的智能化合信息处理自动化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必将彻底解放人的脑力劳动。

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的资源配置已向信息(知识)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在多变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已向多品种、变批量及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IMT)和智能制造系统(IMS),因本文不涉及智能制造技术本身,只侧重于论述制造模式,故重点讨论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制造专家的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并将这些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其贯穿应用于整个制造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如经营决策、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装配、质量保证和市场销售等),以实现整个制造企业经营运作的高度柔性化和集成化,从而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专家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制造业专家的智能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的一种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的先进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系统是指基于IMT,利用计算机综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制造机器、代理(agent)技术、材料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并行工程、生命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在国际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础上,使整个企业制造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分别智能化,并使制造系统形成由网络集成的、高度自动化的一种制造系统。

IMS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IMS理念建立在自组织、分布自治和社会生态学机制上,目的是通过设备柔性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自动地完成设计、加工、控制管理过程,旨在解决适应高度变化的环境制造的有效性。

由于智能制造模式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中的价值地位,而知识经济又是继工业经济后的主体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就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

2、国内外研究的技术现状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IM概念以来,IMS一直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在IM领域中,最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当属日本的IMS国际合作计划,它是迄今为止已启动的制造领域内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

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欧洲自由贸易协定国(韩国正在申请加入)在1991年1月联合开展了由日本首先于1990年4月提出的为期10年的IMS国际合作计划。这是

- 2 -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报告

为了克服FMS(柔性制造系统)、CIMS的局限性,把日本工厂和车间的专业技术与欧盟的精密工程技术、美国的系统技术充分地结合起来,开发出能使人和智能设备都不受生产操作和国界限制、彼此合作的高技术生产系统。该计划鼓励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在现代制造技术领域里进行广泛的研究与合作。该计划的目标是全面展望21世纪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先行开发下一代的制造技术,以解决全球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改善地球环境(包括生产环境),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现代制造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积极推动全球制造信息、制造技术的体系化和标准化,快速响应制造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从1995年开始,IMS计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总投资达40亿美元,至今共批准了12个项目:

(1)面向21世纪的全球制造业的企业集成;

(2)具有分布、自律、敏捷、仿生、分形等特点的下一代制造系统(NGMS);

(3)全能制造系统(HMS);

(4)知识系统化;

(5)变结构物料储运系统;

(6)快速产品开发(RPD);

(7)人机共存系统的组织问题;

(8)创新型和智能型现场工厂建设研究;

(9)数字化模具设计系统;

(10)智能复合产品;

(11)人的感觉因素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12)适用于全球分布式企业设计、规划、运行的建模与仿真环境。

IMS的国际合作研究开发一般分为3个层次:

(1)将各国独自开发的制造技术(主要是产品设计和加工装配技术)体系化及完整化;

(2)将现有技术及未来要开发的技术(主要是物流管理技术和制造信息数据的压缩、传送和存储技术)标准化;

(3)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性能制造系统技术(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技术与机械加工、设计、装备及制造过程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这3个层次的内容在每一层内又分为5个研究内容:

(1)系统构筑技术;

(2)生产、控制和加工技术;

(3)与生产相关的信息、通信技术;

- 3 -

智能制造

(4)新材料应用技术;

(5)制造系统中人的因素。纵览全球,虽然总体而言IM尚处于概念和实验阶段,但各国政府均将其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大力推动实施。

1992年美国执行被总统称之为“关键重大技术”(criticaltechnology)的新技术政策,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IM技术也在其中。美国政府希望借此改造传统工业并启动新产业。

加拿大制定的1994-1998年战略发展规划中,认为未来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驱动全球经济和加拿大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和应用智能系统至关重要,并将具体研究项目定为智能机器人、人机界面、机器人控制、新装置、动态环境下系统集成。

欧盟的信息技术相关研究有ESPRIT项目,该项目大力资助有市场潜力的信息技术。1994年又启动了新的R&D项目,选择了39项核心技术,其中3项(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先进制造技术)突出了智能制造的位置。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也将“智能模拟”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课题,已在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此后,国家科技部正式提出了“工业智能工程”,IM是该项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1993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的研究”获准设立。1994年开始实施。由华中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承担。研究内容为IM基础理论、智能化单元技术(智能设计、智能工艺规划、智能制造、智能数控技术、智能质量保证等)、智能机器(智能机器人、智能加工中心)等。至今,已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日益受到技术、经济和人等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技术角度看,市场预测、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原料订购与处理、制造加工、生产管理、原料产品的储运、产品销售、研究与发展等环节彼此相互影响,构成生产的全过程,各环节的集成自动化水平决定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各环节的集成智能水平影响该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这种“集成”制造智能的技术现在为数还甚少。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劳动力匮乏、昂贵,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的问题,制造企业移至发展中国家,致使生产技术和劳动者因素等方面受到限制,存在产品市场竞争力丧失的危险;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的规范化及自动化程度低下,专业人员与技术力量十分缺乏。

日、美、欧都将智能制造视为21世纪的制造技术和极端科学,并认为是国际制造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且有着巨大的立业,所以他们在该另约的科技协作频繁,参与研究计划的各国制造业力量庞大,主宰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 4 -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报告

智能制造技术着重研究制造过程中的只能决策、基于多施主(multi-agent)的智能协作求解、智能并行设计、物流传输的智能自动化、智能加工系统和智能机器等问题。

智能制造系统主要研究部分代替人的智能活动和技能;使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集成设计制造过程,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制造;通过卫星、Internet和数字电话网络实现全球制造;进行智能化合自律化的智能技工系统以及智能化CNC、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律协作控制等难题。

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是“智能化”和“集成化”。集成是智能的基础,智能促使进一步集成。增强专家系统、模糊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基因算法优化控制及其它优化技术等智能技术自身优势的发挥,实施智能技术的集成,实现智能技术的协作与融合,必将成为今后智能机器提高智能化深度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计算机将人的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进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的最优化、智能化合自动化,达到智能制造的研究目标。

智能制造将是21实际的制造模式,作为其特征的I2(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ce),将是21世纪制造业赖以行进的基本轨道。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智能制造时从现今信息化时代走向未来智能化时代面临的第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3、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为了用技术系统来突破人的自然智力的局限性,达到对人脑的部分代替、延伸和加强的目的,使那些单靠人的天然智能无法进行或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得以完成,从而使人类的智慧能集中到那些更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中去。人是制造智能的重要来源,在制造业走向智能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在整体智能水平上,与人工系统相比,人的智能仍然是遥遥领先的。人工智能模拟的蓝本主要是人类的智能,但人类的智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是无止境的,只有人与机器的有机高度结合,才能实现制造过程的真正智能化。智能制造被称为21世纪的制造技术,目前之所以还不能实现,是由于受到目前科学技术、人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智能,就是在各种环境和目的的条件下正确制定决策和实现目的的能力。在这里,给定的环境和目的是问题的约束条件,制定正确的决策是智能的中心环节,而有效地实现目的,则是智能的评判准则。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讲,智能可以看成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整个智能活动中最复杂、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指处理和再生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处理的过程是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种基本的类型,即:经验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工艺设计过程中,这三种类型的思维都存在,在不同层次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3.1 智能制造主要研究目标

- 5 -

智能制造

(1)整个制造过程的全面智能化,在实际制造系统中,以机器智能取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作为主要目标,强调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大范围的自组织能力。

(2)信息和制造智能的集成与共享,强调智能型的集成自动化。

总之,IM的研究与开发目标是要实现将市场适应性、经济性、人的重要性、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开放性和兼容能力等融合在一起的生产系统。

3.2 智能制造主要研究内容

(1)智能制造理论和系统设计技术

IM概念的正式提出至今时间还不长,其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仍在形成过程中,它的精确内涵和支撑设计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IM的概念体系,IMS的开发环境与设计方法,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各种评价技术等。

(2)智能制造单元技术的集成

在以往的工作中,人们以研究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开发出了许多面向制造过程中特定环节、特定问题的智能单元,形成了一个个“智能化孤岛”。它们是智能制造研究的基础。为使这些“智能化孤岛”面向智能制造,使其成为IM的单元技术,必须研究它们在IMS中的集成,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些智能单元,从而形成智能型的集成自动化。它们包括:

·智能设计应用并行工程和虚拟制造技术,实现产品的并行智能设计;

·智能工艺过程编制在现有的检索式、半创成式CAPP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创成式CAPP系统,使之面向IMS;

·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

·智能监测、诊断及补偿;

·加工过程的智能控制;

·智能质量控制;

·生产与经营的智能决策。

(3)智能机器的设计

智能机器是IMS中模拟人类专家智能活动的工具之一,因此.对智能机器的研究在IMS 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IMS常用的智能机器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加工中心、智能数控机床和自动引导小车(AGV)等。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4.1 在智能设计方面

利用各种计算智能技术进行产品的可靠性分析、优化设计及设计效果的综合评判;利

- 6 -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报告

用图像分析与处理以及智能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工程图由光栅图到矢量图以及由零件的三面投影图到三维立体图的只能转化;对产品进行基于专家系统与计算智能技术结合的智能CAD造型、有限元分析与虚拟制造。

4.2 在加工过程的智能监控方面

①利用各种计算智能技术对加工状态(如刀具磨/破损状态)进行实时识别,并对非正常状态进行自适应控制与决策,实现加工状态智能检测、预测与监控;在优化(或约束)目标下,对切削参数进行自学习、自组织或自适应控制,实现加工过程智能控制与优化;

②利用智能工业机器人实现产品的装配与包装、材料搬运、表面喷涂、焊接、高压水切割等。

4.3 在产品的在线智能测量方面

利用机器模拟人的视觉功能,采用CCD照相机摄取检测图像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对图像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各种目标图像的特征值,并由此实现模式识别、坐标计算、灰度分布图等多种功能,非接触、快速、高精度地测量产品的几何参数如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实现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在线测量、抽样检查、工况辨识和质量控制。

4.4 在机器故障的智能诊断方面

利用AI的不确定推理、非单调推理和非经典推理、专家系统、各种计算智能技术、Petri王、模式识别、信息融合、多Agent系统以及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等对机械设备故障进行智能诊断。

4.5 在制造系统的知识处理与信息处理方面

利用各种计算智能技术进行多传感器的融合与信号处理;利用基于实例的机器学习获取制造系统工艺知识;利用小波分析和计算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压缩、数据挖掘和图像处理;利用AI的大规模知识获取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制造知识获取、知识组织、智能检索和知识应用。

4.6 在制造的智能运筹管理与决策方面

利用专家系统、知识获取、机器学习、各种计算智能技术等在优质、高校、低成本或在恒力切削等优化目标下对切削用量进行优化选择,实现切削参数智能工艺规划与优化、

- 7 -

智能制造

制造资源的智能规划;利用遗传算法对多资源作业车间进行智能动态优化调度;利用知识获取、MAS实现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制造,使制造系统的活动并行进行,解决系统集成问题,实现敏捷制造。

4.7 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

对人工智能的不同研究途径来源于对人类智能的不同认识,并由此产生出两大学派:符号主义(symbolicism)与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

符号主义认为人类认识的基本元素是符号,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符号处理过程。事实上,人类的语言本身就是用符号表示的,人类的很多思维活动如决策、计划、设计、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因此也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符号主义在应用智能技术方面最主要的形式是专家系统。而连接主义则根据对人脑的研究,认为认识的基本元素是神经元本身,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大量神经元的整体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并行的分布式的处理模式。连接主义在应用智能技术方面最主要的形式是人工神经网络(ANN)。

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在智能技术的发展史上曾经历了两次此起彼伏的过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的思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两种研究途径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两个层次,彼此不能相互代替,而应当相互结合。

4.8 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20年,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制造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技改投人相对不足,原有技术基础和研究开发能力薄弱,制造业产品落后,技术水平低,信息含量少,更新换代慢,以及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相对落后,缺乏国际竞争能力。面对这样形势,为了使我国的制造业站在世界先进行列必须采取相适应的措施和策略。

①开拓智能制造研究领域,加强综合、集成。重点开展以机器人、全能体和多智能体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如快速重构制造系统、全能制造系统等)研究,为21世纪我国机械、汽车两大支柱产业的振兴和制造技术创新做出突出的贡献。

②解决智能制造技术和重大问题需要的不再只是个人或一个单位的贡献,而是需要团队的整体性贡献。

③目前国内IMT研究单位较多,并在先进制造理论、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但由于一个单位经费和力量有限,许多成果难于实际应用,没有成气候,建议联合具

- 8 -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报告

有优势和特色的产、学、研单位,共同投资、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进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工程研究。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智能制造示范单元或示范工程。

④ IMT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了提高IMT研究的起点,与国际接轨,在IMT领域做出有影响的重大贡献,建议加强IMT的国际合作研究,密切与国外知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我们研究起点和工作水平。

⑤人才是关键。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制造技术、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人才是关键。要大力培养优秀的人材,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市场导向。要有产业观念、企业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要拓宽学科领域,更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培养一支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的前沿技术人才加速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为市场经济服务。

⑥加强政策与法规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仍应制订科学的制造产业规划和制造技术进步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避免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和重复引进的事情发生,要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市场盲目竞争造成的损失。

⑦提高制造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现代管理核心是信息管理、物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信息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开展IS0900系列管理体系认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智能制造技术是在市场需求及科学技术带动下逐步发展形成的。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驱动下,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已向多品种变批量柔性的方向发展;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的资源配置已向信息(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

制造技术已经不是单纯的制造工艺方法和产品设计,它是一种从产品概念体系到最终产品的集成活动和系统,是一个功能体系和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制造目标的制造系统是个有序组织,制造目标的变动就要对制造系统进行重组织,而重组织又需要信息。因此智能制造系统是与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依赖于“强制”的损耗(磨损、耗散)的开放式自组织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

制造业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是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所决定的,有内在必然性。

现今,国内外的IMT和IMS研究尚处于概念形成与实验探索阶段。近年来,开发了面向制造过程中的特定环节、特定问题的“智能化孤岛”,而对制造环境全机“智能化”的研

- 9 -

智能制造

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IM是一个内容丰富、前景广阔的领域。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化的新世纪时代,大力开展IMT与IMS的开发研究,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必经之路。

5、参考文献

[1] 胡建军,汪叔淳.现代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智能技术研究综述.中国机械工程,2000(7):828-834

[2] 刘建萍,叶邦彦.智能制造的研究动态及其应用综述.上海大学学报,2004(8):129-133

[3] 高建中,王战中.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14):55-58

[4] 王红岩,等.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锻压机械,2001(6):3-4

[5] 贾春玉.21世纪的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现状·趋势·战略,2001(39):18-19

[6] 韩权利,等.未来制造业模式——智能制造.机械工程师,2002,1:26-28

[7] 赵亚波.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1-4

[8] 林捷.《智能制造系统》计划发展前景堪忧.政策与管理,2003(11):14-16

[9] 鞠全勇.略论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5-9

[10]朱剑英.多Agent智能制造系统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1):33-35

[11] 杨叔子.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2(3):15-17

[12] 唐耀红,雷胜凯.现代制造技术综述.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17):16-17

[13] 高国洪,李永波.智能制造系统理论研究.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19-21

[14] 张继红.智能制造系统.机械管理开发,2005(4):18-19

[15] 孟俊焕,等.智能制造系统的现状与展望.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4):114-116

- 10 -

先进制造技术复习题(1)

先进制造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制造系统是由制造所涉及、和组成的 一个有机整体。 2.可靠性设计的常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和等。 3.反求工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和。 4.先进制造技术旨在实现、、、 和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5.高能束加工通常包括,,。 6.超精密加工机床设备应该具有,, 和高自动化的要求。 7.绿色产品是指以和为核心而设计生产的,可以拆卸和分 解的产品,其零部件经过翻新处理后可以重新利用。 8.物流配送流程包括,,,,, 等多个作业环节。 9.原子力显微镜的两种力模式为,。 10.高速机床主轴的轴承有,,,等形式。 11.快速原型制造常用的工艺方法,, ,。 12.在精益生产的大厦体系结构中,其目标支柱是, 和。 13.敏捷制造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以,,的形式,组 织新产品的开发。 14.虚拟制造技术旨在用、、去赢得竞争。

15.并行工程的特征为,,, 。 1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过程主要包 括,,,, 。 17.光敏液相固化法(SLA)通常采用的原材料是。 18.超精密加工软金属时,常用的刀具材料为。 19.FMS的机床配置形式通常有,和。 20.先进制造技术包含、和三个技术群。 21.系统的可靠性预测要根据系统的组成形式分别按, 和可靠度进行计算。 22.根据产品的信息来源,反求工程可分为,和。 23.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除了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外,还应包括 和。 24.微细加工中的三束加工是指,,。25.超精密加工机床设备的关键部件主要有,, 。 26.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 和的现代制造模式。 27.及时制生产追求的目标为零,零,零,零。28.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两种工作模式为,。

文献翻译—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附录 The new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mmary: This paper has presented the problems facing today'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dvanced manufacturing discussed in the forefront of science,and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Keyword: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Frontier science; Applications prospects Modern manufacturing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its GDP accounted for a general national GDP 20%~55%. In the composition of a country's business productivity,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round 60% of the general role.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competition,mainl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final product market shar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ustomer needs and the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this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and that Government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1 .Current manufacturing science to solve problems Manufacturing science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 (1) Manufacturing systems is a complex systems,and manufacturing

船舶制造技术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探索_朱安庆

第7卷第2期2007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Jiang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 l 7N o 1 Jun.2007 文章编号:1673-0453(2007)02-0106-03 船舶制造技术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探索 朱安庆,马晓平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造船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三,我国的船舶工业提出了要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进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的目标。这对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本文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在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应用领域对提高本科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所作的有益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应用;大学生;船舶制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国内外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我国的船舶工业必须在扩大造船总量的基础上,取得从量变到质变跳跃式的技术进步。当前,地方乃至全国的船舶工业正处于由传统的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由落后的设计制造技术向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现代造船理念的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为我国培养船舶工程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以培养造船企业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特色。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中,加强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应用教学环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1],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更为合理均衡地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我国造船行业现代造船模式的需要,进一步缩小产、学、研之间的距离。 一、船舶制造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存在 的问题 (1)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践教学在低水平徘徊。虽然一直强调要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中也有所体现,但比例小,资料陈旧,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的安排落实难,未能融合到教学环节中去,课程设计体系创新不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安排难、效果差,很难达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2]。因此,出现了许多成绩好但工程应用能力低、不会或者懒于动手、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的学生。 (2)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实际脱节。专业教学的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以课程设计为单位,一个教师要指导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效果可想而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与实践工程密切相关的环节由于时间、场地、经费等的限制,只能是走马观花;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分开设课,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持续性、连贯性较差,毕业设计也仅仅是对有限的几门课程的重复训练、反馈,是建立在模拟任务基础上的简单综合[3]。这种模式很难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3)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对本专业的学习要求不甚明确,对学成以后,自己能够达到的专业水准缺乏目标,一直处于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状态中,学习缺乏成就感,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朱安庆(1971-),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科技大学实验师,主要从事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先进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6.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柔性制造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PDM四层体系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CIMS分为五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MRP和MRPⅡ分别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ERP指__________,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 并行工程的主要目标是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的电化学腐蚀将工件加工成形。电解加工的工具(阴极)发生溶解,可长期使用。可在一个工序内完成复杂形状的加工。(×) 3.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或FMC),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4. 特种加工是指直接利用电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热能以及特殊机械能对材料进行加工,它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在加工过程中工具与工件之间没有显著的切削力;加工用的工具材料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能用简单的运动加工出复杂的型面。(√) 5. FMS可使工艺人员避免查阅冗长的资料、数值计算,填写表格等重复的繁重工作,大幅度地提高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 6.制造技术就是指按照人们所需的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客观物资工具,将原材料物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即:使原材料成为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三、名词解释 1.DFC DFC Design For Cost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的DFX(Design For X)技术的一个分支。面向成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DFC将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 2.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3.CE 并行工程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融合公司的一

《先进制造技术》大作业

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污染所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这种环境污染的现实。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国的环保战略开始经历一场新的转折,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这就是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产生烧量化、对环境污物让或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绿色浪潮”的冲击下,绿色产品逐渐兴起,相应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法就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绿色设计与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产周期中,废弃资源和有害排放物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可以说,绿色制造是机制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产品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绿色产品的描述与建模:准确全面地描述绿色产品,建立系统的绿色产品评价模型。 2、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即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危害很小。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选用清洁的原料、清洁的工艺过程,生产出清洁的产品;产品使用时不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报废产品在回收处理过程中很少产生废弃物。 3、最大限度地利用利用材料资源:绿色产品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特别是稀有昂贵材料及有毒、有害材料,并使产品中零件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再利用。 4、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绿色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水消耗的能源最少,能源的节约本身也是很好的环境保护手段 5、产品可拆卸性:在产品报废以后其零部件能够高效地、不加破坏的拆卸,有利于零部件的重新利用和材料的循环再生,达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6、产品的可回收性: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的各零部件回收再用的可能性、回收处理方法、回收费用等问题。内容包括:可回收材料的识别及标志;回收处理工艺方法;可回收性的结构设计;可回收性的经济分析与评价。 通过大力推行绿色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机械加工时的人机友善性,实现整个机械加工过程的优质、高效、低耗及清洁化,使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绿色产品的制造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先进制造技术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后习题 3-2 有哪几类零件成形方法?列举这些成形方法各自工艺内容。 答:依据材料成形学观点,从物质组成方式可把机械零件成形方式分为如下三类型: ① 受迫成形:利用材料的可成形性,在特定的边界和外力约束条件下的成形方法。 ② 去除成形:运用分离的办法,把一部分材料(裕量材料)有序地从基体中分离出去而成形的办法。 ③ 堆积成形:它是运用合并与连接的办法,把材料(气、液、固相)有序地合并堆积起来的成形方法。 3-5 什么是超塑性?目前金属超塑性主要有哪两种工艺手段获得? 答: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组织条件(如晶粒形状及尺寸、相变等)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应变速率等)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超塑性的特点有大延伸率,无缩颈,小应力, 易成形。 金属的超塑性主要有两种类型: 1)细晶超塑性,又称组织超塑性恒温超塑性,其超塑性产生的内在条件是具有均匀、稳定的等轴细晶组织,晶粒尺寸常小于10μm ;外在条件是每种超塑性材料应在特地的温度及速度下变形,一般应变速率在154min 10~10 ---范围内,要比普通金属应变速率至少低一个 数量级。 2)相变超塑性,又称环境超塑性,是指在材料相变点上下进行温度变化循环的同时对式样加载,经多次循环式样得到积累的大变形。 3-6 目前在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形工艺中有哪些先进技术? 答: 目前在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形工艺中的先进技术有: 以组合惰性气体为特征的气辅成型、微发泡成型等; 以组合压缩过程为特征的注射压缩成形、注射压制成形、表面贴合成形等; 以组合模具移动或加热等过程为特征的自切浇口成形、模具滑合成形、热流道模具成形等; 以组合取向或延伸过程为特征的剪切场控制取向成形、磁场成形等。 3-11 在怎样的速度范围下进行加工属于高速加工?分析高速切削加工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答:超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刀具磨具和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高精度、高自动化、高柔性的制造设备,以极大地提高切削速度来达到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它是提高切削和磨削效果以及提高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和降低加工成本的重要手段。其显著标志是使被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在切除过程中的剪切滑移速度达到或超过某一域限值,开始趋向最佳切除条件,使得被加工材料切除所消耗的能量、切削力、工件表面温度、刀具磨具磨损、加工表面质量等明显优于传统切削速度下的指标,而加工效率则大大高于传统切削速度下的加工效率。 高速切削加工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1.高速主轴:高速主轴单元是高速加工机床最关键的部件。2.快速进给系统:实现高速切削加工不仅要求有很高的主轴转速和功率,同时要求机床工作台有很高的进给速度和运动加速度。3.高性能的CNC 控制系统:用于高速加工的CNC 控制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运算精度,以及快速响应的伺服控制,以满足高速及复

先进制造技术作业论文

浅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编辑条目06.26 关键字: 0.前言目前,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世界各国都把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先发展,将其他学科的高技术成果引入机械制造业中。因此机械制造业的内涵与水平已今非昔比,它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现代制造产业。纵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其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 1.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征(1)机械制造科学是由机械、计算机、信息、材料、自动化等学科有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它随不同对象和时间而改变功能结构及信息系统。(2)柔性、集成、并行工作。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和信息密集性,能够制造生产成本与批量无关的产品,能按订单制造,满足产品的个性要求。(3)制造智能化。能够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具有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多年实践经验和知识的能力,并用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智能制造系统能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具有人的智能和技能,强调以人为系统的主导者这一总的概念。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和集成并列,集成是智能的重要支撑,反过来智能又促进集成水平的提高。(4)设计与工艺一体化。传统的制造工程设计和工艺分步实施,造成了工艺从属于设计、工艺与设计脱离等现象,影响了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往往受到工艺条件的制约,受到制造可靠性、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等限制。因此,设计与工艺必须密切结合,要以工艺为突破口,形成设计与工艺的一体化。(5)精密加工技术是关键。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6)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现代制造技术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开始,到产品形成、使用,一直到处理报废的集成活动和系统。在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进行结构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而且特别强调拆卸设计。使产品报废处理时,能够进行材料的再循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7)人、组织、技术三结合。现代制造技术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作用的永恒性,提出了由技术支撑转变为人、组织、技术的集成;强调了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的作用。在制造工业战略决策中,提出了市场驱动、需求牵引的概念,强调用户是核心,用户的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且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2.1 绿色制造(GM)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体现。其目标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装配、运输、销售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努力做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最少化及综合利用。要力求实现切削加工工艺的绿色化。目前这一绿色加工工艺主要集中在不使用切削液上,这主要是因为切削液既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又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而干切削和干磨削一般是大气氛围中(氮气中、冷风中或采用干式静电冷却技术)不使用切削液进行的切削。不过对某些加工方式和工件组合,完全不使用切削液的干切削和干磨削在实际中很难实现,故又出现了使用极微量润滑(MQL)的准干切削。目前,在欧洲的大批量机械加工中,已有10%~15%的加工使用了干切削和准干切削。 2.2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CIM就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集成,实现现代化的生产制造,求得企业的总体效益,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已成为规模生产的主要科技,企业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直至售后服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集成制造主要指:(1)人员集成,管理者、设计者、制造者、保障者(负责质量、销售、采购、服务等的人员)以及用户应集成为一个协调整体。(2)信息集成,产品生命周期中各类信息的获取、表示、处理和操作工具集成为一体,组成统一的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是产品信息模型(PIM:Product Information

先进制造技术名词解释及简答带答案

名词解释: 广义制造: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装配、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管理、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后的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一序列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 狭义制造:是指生产车间内与物流有关的加工和装配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A MT):是指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测试、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制造系统:是指由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自由度的自动控制操作机,是涉及机械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设备; 柔性制造技术: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F MS):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系统组成的,通过改变软件程序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绿色产品(G P):绿色产品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少危害,且对生产者及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性的产品。 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和磨具,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自动化制造设备,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并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制造业:是指将制造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产品的行业。 计算机集成制造(C IM):借助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使企业内的各类功能得到整体优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 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工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是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系统。 广义制造自动化: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等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各个环节综合集成自动化。 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超精密切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加工主要指金刚石刀具超精密车削,主要用于加工铜、铝等非铁金属及其合金,以及光学玻璃、大理石和碳素纤维等非金属材料。 简答题: 1. 简述柔性、FMS 的定义?柔性制造系统( FMS )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功能?简述柔性制造系统( F MS)的工作过程?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FM S:柔性制造系统是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并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品种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__ _ _ __

大学生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心得体会

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心得体会 姓名:XX 班级:201X级材料X班 本次“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涉及的项目内容与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相当丰富,主要学习了等离子切割加工技术、数控车床、电火花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等内容。 通过课程的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学习到,等离子切割加工技术是利用高温等离子电弧的热量使工件切口处的金属局部熔化(和蒸发),并借高速等离子的动量排除熔融金属以形成切口的一种加工方法。等离子切割配合不同的工作气体可以切割各种氧气切割难以切割的金属。其配合不同的工作气体可以切割各种氧气切割难以切割的金属,尤其是对于有色金属(不锈钢、铝、铜、钛、镍)切割效果更佳;其主要优点在于切割厚度不大的金属时,其切割速度快、切割面光洁、热变形小、几乎没有热影响区。但是这种加工技术也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在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毒害气体,需要通风并佩戴多层过滤的防尘口罩;同时在等离子弧切割过程中还需要佩戴毛巾,手套,脚护套等劳护用具,防止四溅的火星对皮肤的灼伤。这种加工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机车、化工机械、工程机械、船舶等多个行业。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等加工。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通过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控制机床加工零件。其与普通机床相比,具有很多优点:1.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2.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3.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时间;4.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等。数控车床(机床)的出现,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所以成为机械加工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电火花加工,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这种加工方式的主要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导论大作业-ok

仅供参考,主观题务必自己理解题意完成,如有雷同,作为不合格处理! 提交作业前,务必删除提示红字! 先进制造技术导论大作业 题目1:在学习、掌握本课程内容和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就先进制造总体技术、某一领域技术或某一具体技术的主要和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和认识。 题目2:在学习、掌握本课程内容和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就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地位与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 1)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2)结构严谨,语句通顺、逻辑性强,言简意赅,符合科技写作规范。 3)字数不低于5000字(不包括平时作业部分)。 大作业结构要求: 第一章平时作业 第二章****技术综述 第三章我接触的(或我理解的)****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展望 第四章课程学习总结 参考文献 1. 2. …… 大作业结构要求: 第一章平时作业 1、客观题 1、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通过 不断吸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技术群称为( B )

a. 高速加工技术 b.先进制造技术 c.特种加工技术 2、ERP的含义是( C ) 制造资源计划 b. 物料需求计划 c. 企业资源计划 3、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绿色制造的的思想( C ) 对生态环境无害 b.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 c.为企业创造利润 4、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强调( C ) a. 企业的经营管理 b. 企业的虚拟制造 c. 企业的功能集成 5、FMS非常适合( C ) 大批大量生产方式 b. 品种单一、中等批量生产方式 c. 多品种、变批量生产方式 6、工业机器人有多种分类方式,下列不属于按驱动方式分类的是( A ) 智能机器人 b. 液压传动机器人 c. 电器传动机器人 7、衡量机器人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 ) a.自由度 b. 工作空间 c. 提取重力 8、下列选项不是可靠性设计的常用指标的是( C ) a.产品的工作能 b.可靠度 c.灵敏度 9、MRP的含义是(A) a.物料需求计划 b.制造资源计划 c.企业资源计划 10、微细加工技术中的刻蚀工艺可分为下列哪两种( B ) a. 离子束刻蚀、激光刻蚀 b. 干法刻蚀、湿法刻蚀 c. 溅射加工、直写加工 2、主观题 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 答:制造业是社会物质文明的保证,是与人类社会一起动态发展的。因此,制造技术必然也将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更新。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而来,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但随着高新技术的渗入和制造环境的变化,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技术群,是一类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为AMT)是指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AMT是制造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优势还有赖于能充分发挥技术威力的组织管理,有赖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和融合。 什么是工业4.0 答:工业4.0是德国人提出的概念,认为制造业未来只能通过智能化的生产创造价值,即制造本身是创造价值的。自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以来,工业4.0迅速成为德国的另一个标签,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 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

秋西交《先进制造技术》在线作业

一、多选题(共23道试题,共46分。)V1.加工中心的刀库基本类型有() A.链式 B.滚珠式 C.盘式 D.转塔式 CD 2.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 A.超精密切削 B.超精密磨削 C.超精密研磨 D.超精密抛光 BCD 3.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有() A.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 B.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 C.开放性 D.快速性 BC 4.产品的几何造型技术主要包括的模型类型有()。 A.线框模型 B.实体模型 C.特征造型 D.表面模型 BCD 5.电子束加工的基本结构有() A.电子枪 B.真空系统 C.电源 D.控制系统 BCD 6.CAD/CAM系统支撑软件包括() A.UG B.PRO/E C.AutoCAD D.SoliDworks E.ANSYS BCD 7.基于硅微细加工技术有() A.体硅微细加工技术 B.表面硅微细加工技术 C.线硅微细加工技术 D.键合技术 BD 8.超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包括()

A.涂层刀具材料 B.金属陶瓷刀具材料 C.陶瓷刀具材料 D.PBN刀具材料 E.CBN刀具材料 BCE 9.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有() A.现代设计技术 B.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C.自动化制造技术 D.系统管理技术 BCD 10.工业机器人吸附式手部分类有() A.夹持式 B.气吸式 C.磁吸式 D.电吸式 C 11.数控加工中心按主轴方向可分为() A.龙门式 B.立式 C.卧式 D.镗铣式 C 12.自动化制造装备包含() A.数控机床 B.数控加工中心 C.普通车床 D.工业机器人 BD 13.通过对目前生产中仍旧常用的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优化处理而形成的制造技术称为基础制造技术。常用的机械制造技术包含有()。 A.铸造 B.锻压 C.热处理 D.表面处理 BCD 14.快速原型技术典型工艺有()。 A.利用激光固化树脂材料的光造型法 B.纸张叠层造型法 C.热可塑造型法 D.电磁造型法 BC 15.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包括()等。

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机械类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

外文原文: The new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bstract : This paper has presented the problems facing today'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dvanced manufacturing discussed in the forefront of science, and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Keyword: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Frontier science; Applications prospects Modern manufacturing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its GDP accounted for a general national GDP 20%~55%. In the composition of a country's business productivit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round 60% of the general role.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competition, mainl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final product market shar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ustomer needs and the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this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that Government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1 .Current manufacturing science to solve problems Manufacturing science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 (1) Manufacturing systems is a complex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to meet both agility, rapid response and rapid reorganization of the capacity to learn from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life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explore new manufacturing system architecture, manufacturing model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effective operational mechanism. Manufacturing systems optim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good performance is manufacturing system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ain objectives. Manufacturing system architecture not only to create new enterprises both ag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to the

先进制造技术习题解答

1. 狭义制造和广义制造有什么区别? 狭义制造:指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又称小制造。即制造是一种将有关资源(包括物料、能源、资金、人力资源、信息等)按照社会需求转变为新的有更高应用价值的资源的行为和过程。——包括加工和装配两大过程。广义上,“制造”的概念在“范围”和“过程”两个方面有所扩展。在范围方面,广义制造涉及的领域并非只局限于机械制造,而是涉及到机械、电子、化工、食品、军工等大量行业。在过程方面,广义制造不仅包括加工工艺过程,而且包括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装配、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检验、销售、服务等---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 2. 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任何产品都有一个从引入到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产品生命周期。一般以产品销量和利润的变化为标志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3. 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科学内涵。 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和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制造企业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总称。具有:①先进性②广泛性③实用性④系统性⑤集成性⑥动态性⑦持续发展性。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怎样理解? 集合多学科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体系——整体化: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先进的管理科学相结合;信息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信息化——数字化:制造业信息化即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典型代表如CIMS、CE、AM、虚拟企业等;向超精微细领域扩展——精密化:微型机械,纳米测量、微米/纳米加工制造;制造过程集成化——集成化CAD/CAE/CAPP/CAM/PDM/ERP集成(淡化了学科界限-技术与管理的集成),快速原形制造技术,使得设计思想能够快速转化为物理原形,甚至能够直接制成零件(淡化了设计与制造的界限-技术集成),机器人加工工作站及FMS的出现,使加工过程、检验过程、物流过程融为了一体(淡化了专业界限-过程集成);制造科学与制造技术、生产管理的融合——集成化:制造科学是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知识的系统描述,包括数字描述、仿真、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运动学、动力学、结构强度、摩擦学等。制造技术包含在制造科学之中,制造科学体现在制造技术里,技术和管理由生产模式结合在一起;需求的多样化、多变性——柔性化;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化、智能化:虚拟制造技术;虚拟企业;“虚拟”技术将会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控制、数字化管理中贯穿始终;制造全球化——全球化、网络化:制造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重组与集成;制造技术信息和知识的协调、合作和共享;全球制造的体系结构、产品及市场的分布及协调等;绿色制造的兴起——绿色化: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绿色制造技术;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再制造技术。 第二章 1.简述现代设计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原则。 1. 以计算机设计为核心:①设计手段的更新——设计手段从手工向自动的转变②产品表示的转变——产品表达从二维向三维的转变③设计方法的发展——设计方法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变④工作方式的变化——化工作方式从串行向并行的转变⑤设计与制造一体——设计制造从独立向一体的转变⑥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从人为向数据的转变⑦组织模式的开放——组织模式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 2. 以设计理论为指导①传统设计主要

先进制造技术大作业

先进制造技术大作业 机械研1101 闫子彬 21104011 2012.1.5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CFRP材料的应用现状: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CFRP)以其比强度高、比刚度大,具有吸音、隔热、防震、透微波、抗腐蚀、抗疲劳性能好和可设计性等诸多优点,近几十年来,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工具、船舶、建筑、机械等众多工程领域得到愈来愈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各类飞机、舰船和运载工具上的使用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长。在航空航天领域中,CFRP 的应用得到了普及式的推广。目前已大量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飞机,甚至于航天运载火箭和卫星等领域。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航空航天结构先进性的标志之一。[1] 图1 CFRP在工业各方面的应用 复合材料构件的二次机械加工是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部门的广泛应用,有关其机械加工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2.CFRP制孔过程中的分层缺陷问题 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工程结构上多以层合板(壳)形式出现,如飞机机身、机翼的蒙皮,火箭圆柱壳体等,其制造过程是将单层板按照一定的纤维方向和铺放次序叠层,通过粘合剂,加热固化处理而成。为了满足装配连接、开窗等需要,复合材料结构部件在固化成型后通常还要进行二次机械加工,其中钻削制孔是二次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几乎可占总加工量的一半以上,如F-35复合材料前机身要钻1500个孔(如图1所示),而一副F-22战斗机机翼要钻14000个孔。但是由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各向异性、沿厚度方向的成层

先进制造技术(英文版第三版)唐一平,第七章翻译

P95 7计算机集成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这个术语用来描述 制造的现代方法。虽然C1M 包括了很多 其他先进制造技术如计算机数值 控制(CNC),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CAD/CAM),机器人,和及时交货(JIT),它不仅仅是一个新的 技术或一个新的概念。计算机集成制造是一个完全 制造新的方法,新的经营方式。 理解CIM,它必须从现代的比较 与传统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包括所有的 活动和流程所需的材料转换成 产品,提供给市场,并在现场支持他们。这些 活动包括以下: (一)确定一种产品的需要。(2)设计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 (3)获得所需生产产品的原材料。 (4)采用合适的方法把原材料转换成 成品。 (5)运输产品到市场。(6)维护产品以确保适当的性能的领域。 这种广泛的,制造现代观点可以与比较 有限的传统观点,几乎完全集中在转换过程。 旧的方法排除临界预转换元件市场 分析研究,开发,设计,以及这种转换后 元素的产品交付和产品维护。I1”换句话说,在 制造业的老方法,只有那些过程发生在 车间是制造。这种传统的方法 分离的整体概念为众多独立的专业要素 没有自动化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 P96 CIM,不仅是各种元素的自动化,但群岛 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自动化。一体化意味着 系统能提供完整的即时共享信息。在 现代制造业,整合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CIM,然后, 是参与原材料的转化所有组件完全融合 成品和产品市场,如 图7.1。 CIM 7.1历史发展 术语计算机集成制造了1974 哈林顿为他写的一本书关于搭售的岛屿的称号 通过使用计算机自动化。它已经采取了许多年 CIM的发展作为一个概念,但集成制造是不是新的。在事实上,整合是制造真正开始。制造业 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1)手工制造。 (2)机械化、专业化。(3)自动化。 (4)整合。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手工制 造是集成 制造。所有的信息都需要设 计,生产,并提供一个 P97 产品很容易获得,因为它存 在于人的头脑的人 执行所有必要的任务。在最 早的集成工具 年制造的工匠谁设计了人类 的头脑, 制作,并交付产品。综合手 册实例 制造业是村里的铁匠为当地 的一种特殊的工具制造 农民。铁匠会在他的头脑中 所有需要的信息 设计,生产,将农民的工具。 在这个例子中,所有的元素 制造集成。 7.1.2机械化、专业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 过程 成为专业化、机械化。而不 是一个人的设计, 生产,并交付产品,工人和/ 或机器进行 专门的任务在每个大区。之 间的沟通 这些独立的实体是通过使用 图纸,规格,工作订单, 过程的计划,和其他各种传 播艾滋病。为确保 成品能符合计划的产品,质 量的概念 介绍了控制。 机械化/专业化阶段积极的 一面是,它 允许零件批量生产互换性, 不同层次的 精度,和均匀性。缺点是集 成LED的缺乏 大量的废物。 7.1.3自动化 自动化的改进的性能和增强 的功能 人和机器的专业化制造的部 件内。对于 例如,CAD设计和起草者的 能力增强。数控 增强的机械师和计算机辅助 规划的能力。但 孤立的个体内进行自动化带 来的改善 组件或岛屿。因此,自动化 并不总是辜负 它的潜力。 了解自动化的局限性方面的 整体 P98 生产力的提高,考虑下面的 类比。假设 汽车的各个子系统(即,发 动机,转向,刹车)是 自动以方便司机。自动加速, 减速, 转向,制动肯定会比人工更 高效 版本。然而,如果考虑这些 不同的自动化会发生什么 子系统不绑在一起的方式, 让他们交流 和大家分享最新的信息准 确,立即和持续。一个 系统可能试图使汽车加速而 另一个系统 试图刹车。同样的限制适用 于自动化 制造环境。这些限制是LED 在现阶段 制造业的发展,整合。 7.1.4集成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制 造了全 CI礼乐。它开始作为一个整 合的概念,CIM,再次 成为一个。然而,有在制造 业的主要差异 一体化的今天,过去的手工 时代。第一,仪器 手工时代的融合是人的心 灵。该仪器 在现代制造业的融合是计算 机。第二,过程中 现代制造环境仍然是专业化 和自动化。 另一种方式来查看CIM的历 史发展研究 如何在一些CIM的单个组件 的开发 多年来。这样的组件设计, 规划,生产有 进化过程和实现的工具和设 备 过程。 设计使用这样的工具,计算 尺手动过程演变, 三角形,铅笔和橡皮,尺度, 到自动化的过程称为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 艺规划已经从人工进化 过程中使用的计划表,图表, 并成为一个自动化流程图表 被称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CAPP)。生产发展 从一个手工的过程,涉及到 手动控制机 自动化的过程称为计算机辅 助制造(CAM)。 P99 这些独立的部件的制造多年 的改进 自动化孤岛。然而,在这些 岛屿的通信 仍然是人工处理。这有限的 改善程度 生产力可以在整个生产过程 实现。 当这些岛屿和其他的自动化 制造部分 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系在一 起,这些限制是可以克服的。 7.2 CIM轮 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协会 (CASA)的社会 制造工程师(中小企业)开 发的CIM轮(同样)的一种 方式 全面而简要说明CIM的概 念。的 卡萨/中小企业开发的CIM轮 包括几个不同的组件: P100 (1)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 (2)营销。 (3)战略规划。 (4)金融。 (5)产品/过程设计和规划。 (6)生产计划与控制。 (7)工厂自动化。 CIM的7.3大好处 完全集成的制造企业实现一 些好处 CIM: (1)产品质量的提高。 (2)减少交货时间。 (3)降低了直接劳动成本。 (4)减少产品开发时间。 (5)减少库存。 (6)全面提高生产力。 (7)设计质量的提高。 7.4 CIM相关标准 不相容性是CIM的充分发展 抑制剂。标准 已经发展到有助于克服自交 不亲和性的问题。四 特别是有一个积极的影响: (1)制造自动化协议 (MAP)。 (2)技术和协议(上)。 (3)初始图形交换规范 (IGES)。 (4)对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STEP)。 7.4.1制造自动化协议 制造自动化协议(MAP)是 一种通信标准 P101 发展以促进自动化制造系统 之间的兼容性 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它允 许不同机器交谈 其他。它最初是由美国通用 汽车公司开发的帮助 他们提高生产力,使他们能 够与国外竞争 汽车制造企业。现在国际地 图的用户群体 已输入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map.121 地图的第一个版本是由先进 的产品在1982发表 制造和工程人员(apmes)。 自那时以来,它已经 不断更新,改进,并修订。 地图是现在正在使用的 公司集成制造系统由不同 供应商。地图是基于开放系 统互连(OSI)七层 模型(表7.1)。该模型采用 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因为它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 的接受度,全球。 对一个成功的关键有一个广 泛的支持和接受基地 提出的标准。 地图的总体目标是在自动化 岛屿的总集成 制造,无论所使用的硬件和 软件的生产商 系统。与地图完全开发到位, 用户将有机会获得 任何计算机制造工厂内任何 其他计算机内 该设施,无论品牌,模型, 或供应商的计算机。 P102 地图在CIM环境制造商提供 了几个好处。 这些措施包括: (1)更好的车间通信。 (2)风险降低在安装过程 中。 (3)低成本。 (4)减少安装时间。 (5)更容易维护和扩展。 更好的车间通信:地图是一 个有利的工具。它允许 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 不需要沟通 定制软件。没有地图,车间 的机器和系统 不能完全集成的没有困难和 昂贵的定制工作, 如果再与地图,整合是可能 的,反过来,导致最佳 机器的使用,和/或生产设计 的变化响应速度更快,并 连续监测产品和工艺参数。 风险降低在安装过程中:总 是有风险 一个新的安装技术。没有地 图,最大的风险是 基本上定制和修改的软件可 能无法正常工作,安装后。 停机时间必须工作的错误是 昂贵的,非生产时间。 地图不存在这样的风险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