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全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第6章 全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第6章 全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第6章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一、全空气系统 1.1 分类:

定风量系统(CA V---constant Air V olume ) 按送风量是否恒定 变风量系统(V A V---variable Air V olume )

直流式系统或全新风系统:全新风 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 封闭式系统或再循环式系统:全回风

混合式系统或回风式系统:新风+回风

1.2 送风量和送风参数的确定

全空气系统的送风量即为空调房间的送风量 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模型 送风

M `S h S +Q `C =M `

S ?h R

M S C P t s +Q `C,S =M `

S C P ?t R ) M `S d S +M `

W =M S d R

则送风量:

)

(,s R p c s R s R c t t C s Q d d Mw h h Q s

M -=-=-=

定义房间空气处理过程的热湿比ε:s

R s R w C d d h

h M Q --==

ε 设计过程中,已知R 、ε 求S 和M S 。 方法是由ε和选定的送风温差s R t t ts -=?来确定R (解释ts ?与M s 的关系),

用h-d 图表示夏季和冬季空调过程如何确定送风参数和送风量,

1.3 空调系统新风量的确定

新风:室外新鲜空气(Fresh air ) 新风量多少的利弊分析。

最小新风量的确定:(1)满足人群对空气品质的要求。

(2)新定室内燃烧所耗空气和局部排风量。 (3)保护房间正压。

取MAX ((1)、(2)、(3))=V min ,FA

在全空气系统中,还要使新风比(新风量/送风量)≥10%。 1.4 定风量单风道空调系统

(1) 全新风系统(直流式系统)

夏季过程为例。过程表示方法:

冷却去湿 ε

W

R

全新风系统h-d 图

(2) 再循环系统(封闭式系统) ε

·冷却去湿

ε

R L R

(3) 混合式系统(回风空调系统)

机器露点:空气经冷却设备处理后的状态

风量平衡:(略)

夏季工况h-d图:(即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图,此处略教材P115图6-5)(露点+再热或露点直接送风)

新风

M`H/C H CC H/C SF M`S

过程能量平衡分析:Q O=Q h+Q w+Q c(夏季)

Q H=Q H1+Q H2+Q R+Q W(冬季)

新风负荷

室内冬季负荷

再热量

预热量

过程文字符号表示,h-d图。

再热式系统的冷热抵消现象,多消耗了冷热量。

1.5 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1)室内温湿度调节

以采用表冷器的定风量单风道空调系统为例(具有“机器露点”,又称“露点调节”)调节风量

当室内负荷(余热量、余湿量)变化时,可以通过调节送风量

调节送风参数

来控制室内温湿度;变风量在后续章节讨论。

显冷负荷变化时,定露点调节加热量(ts调节)

而调节送风参数湿负荷变化时,变露点调节(ds调节)

如采用表冷器的再热式空调系统,当室内冷负荷Q。c ,M。w不变时的调节:εε’

设计工况,调节工况

Mw

Qc

=

ε↓

Ms

Mw

d=

?不变,

=

?

p

c

s

Qc

t

,

则定露点,增加再热量。

调节加热量的方法见P122,图6-14。

又如,采用表冷器的再热式空调系统,当室内冷负荷Q。c不变,湿负荷M。w 减小时的调节。

=100%

S

↑=

Mw Qc ε p

s c c Q h ,=?不变 ↓=

?Ms

Mw d ,则机器露点L 变为L ˊ,必要时还需调节加热量(此处为“减小” )。调节机器露点需通过改变表器冷量实现,具体方法见P123图6-17。

(2) 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调节。

室外空气(新风)状态及季节变化,对系统的空气处过程和设备容量需求产

生影响。

介绍单风道露点送风空气处理方案的分区(图6-18)及其调节方案(表6-2) 1. 6定风量双风道空调系统 1. 7变风量空调系统

原理:改变送风量,适应室内负荷变化,维持室内温度(或湿度)。 送风量改变由“变风量末端机组(V A V Tenrmind Unit )或变风量末端”完成。V A V 末端由室温相对湿度控制送风量,以维持室内温度(或湿度)。 以单风道系统送风点不变为例(P130图6-25)。若Q 。c ↘,M 。

w-,则ε↓。 因 )(.

.

s p s c t t C M Q R -=,则Q 。c ↘时,M 。

s ↘,可维持t R -。 如下图,但ρR ↗。表现在M 。

w =M 。

s (d R -d s ),当M 。

s ↘时M 。

w-,故d R ↗。

同理,当M 。

w ↘,Q 。

c-时,改变M 。s (即↘),则可维持d R -变化。若以相对湿度传感器来控制,则可能使ρR 不变,但t R 变化(且d R 亦变化) ε′

VAV末端节流型其中又分压力有关型(室温为控制目标)旁通型压力无关型(风量为控制目标)

使用节流型VAV末端并对系统风机进行变转速(或入口导叶角度)调节,才能实现VAV系统的节能。

系统总送风量(即系统风机)控制策略定静压控制

变静压控制

直接风量控制

系统风量最小值通常为量大值的40~50%。当系统风量变化时,要注意控制新风量,要保证不低于最小新风量。

1.8全空气系统中的空气处理机组(AHU)

卧式空调机组:水平组合组合式空调机组:由各功能段组成立式空调机组:垂直叠置不带压缩机的整体式空调机组

简述各功能段:空气过滤段、表冷器段(冷却盘管)、喷水室、空气加湿段、空气加热段、风机段、混合段、中间段等。

2、空气——水系统

2.1风机盘管系统

以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为代表 W

2.1.1新风系统

(1)新风送风方式

送到F、C吸入端,少用,见右图

与F、C出风并列送出室内,多用

(2)新风处理终状态点

新风处理终状态点含湿量低于dR,承担室内湿负荷。下图a

新风处理终状态焓为室内空气焓,不承担室内冷负荷。下图b

根据ε

和风机盘管平均显热比SHF确定是新风的处理状态点

R

εε

=100%

S

图a 图b 重点介绍教材P140式(6-27)和例6-2、例6-3。

2.2诱导器系统

2.3空气——水辐射板系统

3、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1学时)

重点介绍单风道定风量系统的控制系统(图6-43)

4、空调系统的选择与划分原则

第六章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1-5节

第六章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6-1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的分类 一全空气系统 1.定义:完全由空气来承担房间冷热湿负荷的系统 2工作方式;向房间输送冷热空气,来提供显热,替热冷量和热量 3空气处理:冷却、去湿处理空气集中空调机房内空气处理机来完成。在房间内不再进行补充冷却:但加热可在机房或房间完成 属等中空调 4机房、热源、冷源,机房一般设于空调房间外,如地下室,房顶间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分类和辅助用房;热、冷源可邻近机房或较远。 5.1)按送风系数的数量分类 ①单系数系统——空气处理机只处理出一种送风参数,供一个房间或多个区域应用, 也称为单风道系统,但不是指只有一条送风管。 ②双参数系统——处理出两种不同参数,供多个区域房间应用,有两种形式:双风道 系统——分别送出不同参数的空气,在各房间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室内;多区系统——在机房内根据各区的要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到各个区域或房间采用多区机组。 2)按送风量是否恒定分类 (1)定风量系统——送风量恒定的系统 (2)变风量系统——送风量根据要求而变化的全空气系统。 3)按所使用的来源分类 (1)全新风系统(又称直流系统)——全部采用室外新鲜空气(新风)的系统,新风经处理后送入室内,消除冷热湿负荷直接排走。 (2)再循环式系统(又称封闭式系统)——全部采用再循环空气的系统,即室内空气经处理后,再送向室内。

(3) 回风式系统(又称混合式系统)——一部分新风和室内空气混合介于上述两系统之 间。 4)按房间控制要求分类——用于消除室内显热冷负荷与潜热冷负荷的全空气系统,空气须经冷却和去湿后送入室内。房间采暖可用同一系统增设加热和加湿(或不加处理),也可分设采暖系统。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空气参数控制严格的工艺性空调 (3) 热风采暖系统——用于采暖的全空气系统,空气只经加热和加湿(或不加湿)无冷 却处理,只用语寒冷地区只有采暖要求的大空间建筑物。 二 空气—水系统 1 工作原理:由空气和水共同承担室内冷、热湿负荷的系统。除了向室内送入处理后的空气,还在室内设有以水为介质的未端空气处理设备。全空气系统中为调节房间温度设有末端设备,不算为空气——水系统 2系统形式:(1)空气——水风机盘管系统-在房间内设风机盘管 (2)空气——水诱导系统——在房间内设诱导管(带盘管) (3)空气——水辐射管系统——在房间内设辐射板 §6-2 全空气系统的送风量和送风参数的确定 一.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 设有一空调房间,送入一定量经处理的空气,消除室内负荷后排出,如图6-1,假定送入的空气吸收热量和湿量后,水态变化为室状态,且房间温湿度均匀,排除空气参数为室内空气参数。系统达到平衡后,全热量,显热量和湿量均达平衡即 1 全热平衡及送风量 全热平衡 R S c s s h M Q h M . . . =+ (6-1) 送风量 s R c s h h Q M -= . . (6-2) 2显热平衡及送风量 显热平衡 R p c s c s p s t C M Q t C M . .. . =+ (6-3) 送风量 ) (. .. s R p s c s t t C Q M -= (6-4) 3湿平衡及送风量 湿平衡 : 3. .3 . 10*10 *--=+R s w s s d M M d M (6-5)

不同温度下空气中饱和水分含量及饱和蒸汽压

不同温度下空气中饱和水分含量及饱和蒸汽压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温度℃饱和水分含量 g/m3 饱和蒸汽压 Pa 温度℃ 饱和水分含量 g/m3 饱和蒸汽压 Pa 40 50.91 7368.624 -12 1.81 217.3824 38 46.00 6618.708 -14 1.52 181.2852 36 41.51 5935.392 -16 1.27 150.7824 34 37.40 5314.68 -18 1.06 125.0748 32 33.64 4483.512 -20 0.888 103.3632 30 30.30 4238.42 -22 0.736 85.248 28 27.20 3776.22 -24 0.590 70.0632 26 24.30 3357.972 -26 0.504 57.276 24 21.80 2981.016 -28 0.414 46.7532 22 19.40 2641.356 -30 0.340 38.0952 20 17.30 2336.33 -32 0.277 30.7692 18 15.36 2061.936 -34 0.226 24.9084 16 13.63 1815.516 -36 0.184 20.1132 14 12.05 1597.068 -38 0.149 16.1172 12 10.68 1401.264 -40 0.120 12.9204 10 9.35 1226.77 -42 0.096 10.2564 8 8.28 1072.26 -44 0.077 8.1252 6 7.28 933.732 -46 0.061 6.3936 4 6.39 812.52 -48 0.049 5.0616 2 5.60 704.628 -50 0.038 3.8628 0 4.85 609.923 -52 0.030 3.0636 -2 4.14 516.816 -54 0.024 2.3976 -4 3.52 436.896 -56 0.018 1.8648 -6 3.00 368.298 -58 0.014 1.4652 -8 2.54 309.8232 -60 0.011 1.0656 -10 2.14 259.74 -90 0.0093

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中的空气不仅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而且承担着潜热负荷, 空气—水系统有几种: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焓线,新风只承担室内显热负荷。此时的风机盘管有凝结水容易长霉不利于室内卫生。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新风承担显热负荷和部分潜热负荷。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以下,空气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风机盘馆是干燥的,但此时处理空气的冷源温度较低。 全空气系统一般用于高大空间,如体育馆影剧院大剧院之类的。 空气—水系统一般用于宾馆酒楼写字楼等小空间又需新风的场所。 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是在中央空调的集体处处理 1、全空气式空调系统 空调房间的室内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的空调系统称为全空气式空调系统。它利用空调装置送出风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由于空气的比热小,用于吸收室内余热、余湿的空气需求量大,所以这种系统要求的风道截面积大,占用建筑物面积较多。 2 、全水式空调系统 全部由经过处理的水负担室内热湿负荷的系统称为全水式系统。它是利用空调主机处理后的冷(温)水送往空调房间的风机盘管中对房间的温度、湿度进行处理。由于水的比热及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全水式系统的体积较全空气式系统小,能够节省建筑物空间,但它不能解决房间通风换气的问题。 3、空气—水式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由经过处理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室内热湿负荷的系统称为空气—水式空调系统。典型装置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它既可解决全水式系统无法通风换气的困难,又可克服全空气系统要求风道截面积大占用空间多的缺点。 4、制冷剂式系统 直接以制冷剂作为吸收房间空气热湿负荷的介质,这类系统称为制冷剂系统。它利用直接蒸发的制冷剂吸热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目的。

空气含湿量就是空气中水的含量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工业有害物主要是指工业生产小散发的悬浮微粒、有害蒸气和气体、余热和余湿。 2.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取决于空气中所含粉尘的性质、浓度和粒径。 3.有害物的浓度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害物的含量,它决定了有害物对人体和大气的危害程度,也是制定各类标准的一个重要参数。粉尘的浓度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和颗粒浓度 4.暖通空调引起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有:①通风不良:②空气过滤不佳:③设计不合理:④系统污染严重 5.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6.主观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表达对环境因素的感觉;另一方面是表达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7.按空气流动的动力分类,通风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8.按服务范围分类,通风可分为局部通风与全面通风。 9.防火阀是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上,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关闭 10.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关闭,发生火灾时,通过火警信号自动开启或人工开启进行排烟。 11.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的过程,称为尘化作用。 12.防烟设施的设置取决于该建筑是否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13.火灾过程:初始期、成长期、旺盛期、衰减轻期 14.火灾发生时,燃烧可分为两个阶段:热分解过程和燃烧过程。 15.火灾烟气是指火灾时各种物质在热分解和燃烧的作用下生成的产物与剩余空气的混合物.是悬浮的固态粒子、液态粒子和气体的混合物。 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即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其设置防火排烟设施的重要性。 17.空气调节的指标常用“四度”来衡量,这四度是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和洁净度 18.空气的焓-湿图主要由焓、含湿量、相对湿度、温度4条参数线组成。 19.空调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舒适、健康、环保、节能。 20.空调系统按服务对象或用途分为:舒适性空调系统和工艺性空调系统21.人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和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等因素有关。 22.人的热舒适感除了与空气因素有关外,与非空气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知识点总结(自己整理)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一、填空题。 1.水 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2.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的、会流动的物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4.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5.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6.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2.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我们知道牛奶、水、食用油、醋、果汁等都是液体。 2.对一种液体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尝或闻。 3.混合水和食用油,会看到分层现象,油在上层,水在下层,说明油比水轻。 3. 谁流得更快一些 1.水、食用油和洗洁精这三种液体中,流得最快的是水,流得最慢的是洗洁精。 2.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不同。 3.液体都有一定的黏度。液体流动的快慢跟液体的黏度有关。 4. 比较水的多少 1.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2.量筒是玻璃器材,因此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液体的多少用毫升、升来表示。 5.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的、会流动的气体。 2.空气流动形成风。 3.空气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有了空气,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4.离开空气木柴 不能 燃烧。 6. 空气占据空间吗 1.空气和水、石头等一样,可以 占据 空间 。 2.空气是可以被 压缩 和 扩张 的,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 可以 变化的。 3. 气筒 、 篮球 、 喷雾器 。 4. 在喝盒装饮料时,通过吸管能将 空气 吸进去,冒出来。 5.用同样大的力量压缩空气和水,空气 可以 被压缩,而水被压缩。 7. 空气有重量吗 1.空气是有 重量 的,但是重量 很轻 。可以用 天平 来称量空气的重量。 5.物质都能占据 空间 ,具有一定的 重量 。 二、 图表题。 1.水和食用油 2.固体和液体

第六讲 空全空气系统和空气-水系统

6.第六讲空气调节系统 主要内容:系统的分类;送风量确定;新风量确定;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设备;运行调节;系统控制与选择。本讲的内容教较多,不是很容易掌握,比较散,应采用一条主线将各节内容循序渐进的连贯起来。这条主线就是怎样使空气调节系统达到最佳要求?怎样来达到?有哪些途径?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提出问题:什么是空气调节系统?系统有何种作用?建立空气调节系统的意义和目的?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在每节中一般都设置思考题,本将最后设置三个专题的论文,学生可以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撰写论文。 6.1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空调系统的组成 1、进风部分 2、过滤部分 3、加热和冷却部分 4、加湿和减湿部分 5、送风部分 6、供水部分 7、热回收装置 8、热源部分 9、冷源部分 10、控制、调节装置 ★按送风参数的数量分类:单参数系统→单风道;双参数系统→双风管、多区系统★按送风量是否恒定分类:定风量系统;变风量系统;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集中式;半集中式;分散式; ★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分类:全空气;全水;空气-水;冷剂;冷剂-空气; ★根据空调系统使用的空气来源分类:封闭式;直流式;混合式; ★按房间的控制要求分类:全空气空调系统:热风采暖系统:除尘系统:防火排烟 思考研究题 空调系统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各种类型空调系统的特点与区别? 如果综合楼安装空调系统,可以采用什么类型的空调系统? 6.2 全空气系统的送风量确定 本节主要讨论: * 送入空气的状态及空气量的确定:以计算出的空调冷、热、湿负荷为基础;利用不同的送风和排风状态来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维持空调房间所要求的空气参数。 ☆夏季送风状态及送风量确定 * 空调房间送风过程;热量平衡式;湿量平衡式。 *《规范》规定的送风温差 * 空调房间换气次数 * 风口速度:《规范》6.5.9、6.5.11条连接 * 送风量必须满足下式:. )4( 1000 s R w s R c s d d M h h Q M - = - = ? ? ?

第6章 全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第6章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一、全空气系统 1.1 分类: 定风量系统(CA V---constant Air V olume ) 按送风量是否恒定 变风量系统(V A V---variable Air V olume ) 直流式系统或全新风系统:全新风 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 封闭式系统或再循环式系统:全回风 混合式系统或回风式系统:新风+回风 1.2 送风量和送风参数的确定 全空气系统的送风量即为空调房间的送风量 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模型 送风 M `S h S +Q `C =M ` S ?h R M S C P t s +Q `C,S =M ` S C P ?t R ) M `S d S +M ` W =M S d R 则送风量: ) (,s R p c s R s R c t t C s Q d d Mw h h Q s M -=-=-= 定义房间空气处理过程的热湿比ε:s R s R w C d d h h M Q --== ε 设计过程中,已知R 、ε 求S 和M S 。 方法是由ε和选定的送风温差s R t t ts -=?来确定R (解释ts ?与M s 的关系), 用h-d 图表示夏季和冬季空调过程如何确定送风参数和送风量,

1.3 空调系统新风量的确定 新风:室外新鲜空气(Fresh air ) 新风量多少的利弊分析。 最小新风量的确定:(1)满足人群对空气品质的要求。 (2)新定室内燃烧所耗空气和局部排风量。 (3)保护房间正压。 取MAX ((1)、(2)、(3))=V min ,FA 在全空气系统中,还要使新风比(新风量/送风量)≥10%。 1.4 定风量单风道空调系统 (1) 全新风系统(直流式系统) 夏季过程为例。过程表示方法: 冷却去湿 ε W R 全新风系统h-d 图 (2) 再循环系统(封闭式系统) ε ·冷却去湿 ε R L R 图 (3) 混合式系统(回风空调系统)

全空气系统

第六章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6-1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的分类 一全空气系统 1、定义:完全由空气来承担房间冷热湿负荷的系统 2工作方式;向房间输送冷热空气,来提供显热,替热冷量与热量 3空气处理:冷却、去湿处理空气集中空调机房内空气处理机来完成。在房间内不再进行补充冷却:但加热可在机房或房间完属等中空调 4机房、热源、冷源,机房一般设于空调房间外,如地下室,房顶间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分类与辅助用房;热、冷源可邻近机房或较远。 5、1)按送风系数的数量分类 ①单系数系统——空气处理机只处理出一种送风参数,供一个房间或多个区域应用,也 称为单风道系统,但不就是指只有一条送风管。 ②双参数系统——处理出两种不同参数,供多个区域房间应用,有两种形式:双风道系统 ——分别送出不同参数的空气,在各房间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室内;多区系统——在机房内根据各区的要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到各个区域或房间采用多区机组。 2)按送风量就是否恒定分类 (1)定风量系统——送风量恒定的系统 (2)变风量系统——送风量根据要求而变化的全空气系统。 3)按所使用的来源分类 (1)全新风系统(又称直流系统)——全部采用室外新鲜空气(新风)的系统,新风经处理后送入室内,消除冷热湿负荷直接排走。 (2)再循环式系统(又称封闭式系统)——全部采用再循环空气的系统,即室内空气经处理后,再送向室内。 (3)回风式系统(又称混合式系统)——一部分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介于上述两系统之间。 4)按房间控制要求分类——用于消除室内显热冷负荷与潜热冷负荷的全空气系统,空气须经

冷却与去湿后送入室内。房间采暖可用同一系统增设加热与加湿(或不加处理),也可分设采暖系统。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尤其就是空气参数控制严格的工艺性空调 (3) 热风采暖系统——用于采暖的全空气系统,空气只经加热与加湿(或不加湿)无冷却处 理,只用语寒冷地区只有采暖要求的大空间建筑物。 二 空气—水系统 1 工作原理:由空气与水共同承担室内冷、热湿负荷的系统。除了向室内送入处理后的空气,还在室内设有以水为介质的未端空气处理设备。全空气系统中为调节房间温度设有末端设备,不算为空气——水系统 2系统形式:(1)空气——水 风机盘管系统-在房间内设风机盘管 (2)空气——水诱导系统——在房间内设诱导管(带盘管) (3)空气——水辐射管系统——在房间内设辐射板 §6-2 全空气系统的送风量与送风参数的确定 一.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 设有一空调房间,送入一定量经处理的空气,消除室内负荷后排出,如图6-1,假定送入的空气吸收热量与湿量后,水态变化为室状态,且房间温湿度均匀,排除空气参数为室内空气参数。系统达到平衡后,全热量,显热量与湿量均达平衡即 1 全热平衡及送风量 全热平衡 R S c s s h M Q h M ...=+ (6-1) 送风量 s R c s h h Q M -= .. (6-2) 2显热平衡及送风量 显热平衡 R p c s c s p s t C M Q t C M ....=+ (6-3) 送风量 )(...s R p s c s t t C Q M -= (6-4) 3湿平衡及送风量 湿平衡 : 3..3.10*10 *--=+R s w s s d M M d M (6-5) 送风量: s R w s d d M M -=..1000 (6-6) 式(6-1)至(6-6)各项意义见教材111。式(6-2)(6-4)(6-6)都可用于确定消除室内负荷应送风量。即送风量计算方式。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供热水系统工程设计说明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供热水系统工程设计-----------------------作者:

-----------------------日期: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中央供热水系统工程 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甲方要求: 1.工程概况 贵校柳州南亚、冠亚校区综合楼入住师生约700人,其中南亚校区400人,冠亚校区300人,人均用热水按30kg/天计算,总量为: 21000 kg/天(55℃) 2.甲方要求: A、要求在两栋楼天面安装空气热泵热水机组中央供热水工程,解决师生冲凉 用热水的问题。 B、要求安装电辅助加热装置,以防冬天极端最冷(气温<0℃时)辅助热泵 加热。 C、要求定时供应热水。 D、要求安装回水系统,以方便学生用热水。 E、要求设备自动化,以方便管理。 二、设计依据: 1.B12021.3-2000《空气调节机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等级》 2.GB19577-200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3.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6.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7.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8. 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9.甲方要求 三、设计方案: 我公司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和本公司一贯秉承的“安全、实用、节能、美观”八字设计思想,体现设备实用性、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结合贵校楼面的基本情况,设计空气源热泵中央供热水系统方案,具体如下: (一)、南亚校区 1.在综合楼天面安装“金星牌”KRS-15A空气热泵热水机组壹台,组成一套空气热泵中央供热水系统。系统在标况下每小时产55℃热水1283kg,机组运行9.5小时就能满足该楼师生日用热水的要求。 2.在综合楼天面安装10m3、2m3储热水箱各一个,另在地上安装2m3储热水箱一个(供给负一楼教师及饭堂用热水),水箱内胆采用:δ=1.5mm SUS304/2B食品级不锈钢,水箱外壳采用不锈钢、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整体发泡填充,厚度为50MM。 3.在空气热泵热水机组与储热水箱之间安装一套ISG40-100加热循环系统。当储热水箱中的热水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加热循环泵启动将储热水箱中的水抽至热泵热水机组进行循环加热,直至水温达到设定要求,确保热水的温度恒定。 4.在天面及地上水箱中各安装12KW电辅助加热壹套,以便冬天极端最冷时辅助加热。 5.在供热水主管上安装一套ISG40-100加压回水系统。该系统有两个作用:第一,在设定的供水时间段内,开启向管网内供水,以保证供热水管网压力;第二,该系统受温度控制,当供热水管网中水温达不到冲凉的温度时,将管网中的低温水抽回储热水箱二次加热,这样既可以保证打开花洒就有热水可用,又不浪费水源,节约开支。 6.在补冷水管安装DF32补水电磁阀一台,DN32电子除垢器一套(净化水质)。 该电磁阀受时间和水箱的水位控制,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当储热水箱水位降至设定水

空气中水分计算

空气中水份含量可通过查相关资料来计算 1.在百度文库中查到的不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含水量(单位:g/kg 干空气)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3153724.html,/view/6d6e73707fd5360cba1adbd4.html 在百度文库中查到的空气密度表(单位:kg/ m 3)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3153724.html,/view/777046848762caaedd33d4fe.html 如果按今天下午6点钟重庆市区温度37℃,相对温度50%,从上述两表可查到:37℃饱和湿空气含水量为41.679 g/kg 干空气,,干空气的密度为1.139kg/m 3,,可计算这一时刻重庆市空气中的含水量为: 50%*41.679*1.139=23.736克水/ m 3空气 如果按重庆市全年平均气温为25℃,平均相对湿度为80%,可计算出平均空气中含水量为: 80%*20.356*1.185=19.297克水/ m 3空气 2.也可通过经验公式 Hs=ηPs P Ps -??.42218 其中:Hs-----空气中含水量,kg/ m 3 η-----相对湿度 Ps---某一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Pa P----当地当时大气压力,一般可当做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25Pa 今天下午6点钟重庆市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为: Hs=0.56280 1013256280.42218-??=0.0265 kg/ m 3, 如果按重庆市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可计算出平均空气含水量:

Hs=0.83169 1013253169.42218-??=0.0207 kg/ m 3, 如果考虑温度变化导致空气密度、大气压力变化这与第一种方法计算相当。 如果按焦亚硫酸钠的风机为18000 m 3/h ,按宜化现在焚硫岗位所测定的炉气中水份为0.37~0.42mg/L(按0.4mg/L 计算,相当于0.4克/ m 3),那么每天从空气(水份按0.02 kg/ m 3计算)带入系统的水份为: 18000*24*(0.02-0.0004)=8367公斤/天 如果按夏天34℃,相对湿度为72%,空气中的含水量为: Hs=0.725307 1013255307.42218-??=0.031 kg/ m 3 每天带入系统的水分为:0.030*18000*24=12960公斤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的区别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1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的分类 1.1 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是指空调房间内的负荷全部由经处理过的空气来负担的空调系统。 在全空气空调系统中,空气的冷却、去湿处理完全集中于空调机房内的空气处理机组来完成;空气的加热可在空调机房内完成,也可在各房间内完成。 1.特点 风道与机房占空间大,设备集中易于管理。 2.类型 根据不同特征可进行如下分类: ⑴按送风参数的数量(风道数) ①单参数系统 提供一种送风参数(温、湿度) 的空气,供一个房间或多个区域应用。夏季供冷,冬季供热。也称单风道系统。 特点:对要求不同负荷变化功率不同的多区系统,不易精确调节;设备简单,初投资少。 ②双参数系统 提供两种不同参数(温、湿度)的空气,供多个区或房间应用。 双风管系统:分别送出两种不同参数的空气,在各个房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室内。 多区系统:在机房内根据各区的要求按一定比例将两种不同参数的空气混合后,再由风管送到各个区域或房间。 特点:调节容易,冷热混合损失大,系统复杂,占建筑空间大,初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欧美使用,我国基本没有发展此种系统。 ⑵按送风量是否恒定 ①定风量系统CAV(Constant Air Volumn) 送风量岸最大负荷确定,送风状态按负荷最大房间确定,靠调节再热量控制房间送风参数。 特点:部分负荷时风机与再热能耗大;风量分布控制简单。 ②变风量系统VAV(Variabl Air Volumn) 送风量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的而变化。 特点:节能,经济合理。气流组织、新风量的保证、系统静压控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⑶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 ①全新风系统(又称直流系统) 全部采用室外新鲜空气(新风)的系统。新风经处理后送入室内,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后,再排到室外。 特点:经济性差。可设置热回收设备。适用于不允许采用回风的场合,如放射性试验室、散发大量有害物的车间等。 ②再循环式系统(又称封闭式系统) 全部采用再循环空气的系统。室内空气经处理后,再送回室内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 特点:节能,空气品质差。用于仓库及战备工程。 ③回风式系统(又称混合式系统) 采用一部分新鲜空气和室内空气(回风)混合的全空气系统。新风与回风混合并经处理后,送入室内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 特点:满足卫生要求,经济合理,应用最广。 ⑷按房间控制要求 ①全空气空调系统 用于消除室内显热冷负荷与潜热冷负荷的全空气系统。空气经冷却和去湿处理后送入室内。 ②热风采暖系统 用于采暖的全空气系统。空气只经加热和加湿(也可以不加湿)处理,而无冷却处理。 1.2 空气-水系统 空气-水系统是由空气和水共同来承担室内冷、热负荷的系统,除了向室内送入经处理的空气外,还在室内设有以水做介质的末端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 1.特点 风道、机房占建筑空间小,不需设回风管道; 如采用四管制,可同时供冷、供热; 过度季节不能采用全新风; 检修较麻烦,湿工况要除霉菌; 部分负荷时除湿能力下降。 2.类型 根据房间内末端设备的形式可分为: (1)空气-水风机盘管系统 在房间内设置风机盘管。 特点:可用于建筑周边处理周边负荷,系统分区调节容易;

第6章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第6章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6.1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的分类 6.1.1 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是指空调房间内的负荷全部由经处理过的空气来负担的空调系统。 在全空气空调系统中,空气的冷却、去湿处理完全集中于空调机房内的空气处理机组来完成;空气的加热可在空调机房内完成,也可在各房间内完成。 1.特点 风道与机房占空间大,设备集中易于管理。 2.类型 根据不同特征可进行如下分类: ⑴按送风参数的数量(风道数) ①单参数系统 提供一种送风参数(温、湿度) 的空气,供一个房间或多个区域应用。夏季供冷,冬季供热。也称单风道系统。 特点:对要求不同负荷变化功率不同的多区系统,不易精确调节;设备简单,初投资少。 ②双参数系统 提供两种不同参数(温、湿度)的空气,供多个区或房间应用。 双风管系统:分别送出两种不同参数的空气,在各个房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室内。 多区系统:在机房内根据各区的要求按一定比例将两种不同参数的空气混合后,再由风管送到各个区域或房间。 特点:调节容易,冷热混合损失大,系统复杂,占建筑空间大,初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欧美使用,我国基本没有发展此种系统。 ⑵按送风量是否恒定 ①定风量系统CAV(Constant Air Volumn) 送风量岸最大负荷确定,送风状态按负荷最大房间确定,靠调节再热量控制房间送风参数。 特点:部分负荷时风机与再热能耗大;风量分布控制简单。 ②变风量系统VAV(Variabl Air Volumn) 送风量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的而变化。 特点:节能,经济合理。气流组织、新风量的保证、系统静压控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⑶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 ①全新风系统(又称直流系统) 全部采用室外新鲜空气(新风)的系统。新风经处理后送入室内,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后,再排到室外。 特点:经济性差。可设置热回收设备。适用于不允许采用回风的场合,如放射性试验室、散发大量有害物的车间等。 ②再循环式系统(又称封闭式系统) 全部采用再循环空气的系统。室内空气经处理后,再送回室内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 特点:节能,空气品质差。用于仓库及战备工程。 ③回风式系统(又称混合式系统) 采用一部分新鲜空气和室内空气(回风)混合的全空气系统。新风与回风混合并经处理后,送入室内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 特点:满足卫生要求,经济合理,应用最广。 ⑷按房间控制要求 ①全空气空调系统 用于消除室内显热冷负荷与潜热冷负荷的全空气系统。空气经冷却和去湿处理后送入室内。 ②热风采暖系统 用于采暖的全空气系统。空气只经加热和加湿(也可以不加湿)处理,而无冷却处理。 6.1.2 空气-水系统 空气-水系统是由空气和水共同来承担室内冷、热负荷的系统,除了向室内送入经处理的空气外,还在室内设有以水做介质的末端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 1.特点 风道、机房占建筑空间小,不需设回风管道; 如采用四管制,可同时供冷、供热; 过度季节不能采用全新风; 检修较麻烦,湿工况要除霉菌; 部分负荷时除湿能力下降。 2.类型 根据房间内末端设备的形式可分为: (1)空气-水风机盘管系统 在房间内设置风机盘管。 特点:可用于建筑周边处理周边负荷,系统分区调节容易;

从空气中抽水

从空气中抽水 疯子精灵王2011-11-16 19:26:11 澳大利亚墨尔本年轻的发明家爱德华·林纳克,凭借名为Airdrop的灌水系统,摘得了2011年度的詹姆士戴森设计大奖。这个设计为干旱地区的农业带了了一泓清泉。 澳大利亚墨尔本年轻有为的发明家爱德华·林纳克(Edward Linacre)凭借名为Airdrop的灌水系统摘得了2011年度的詹姆斯·戴森设计奖(James Dyson Award)。在旱灾持续光顾的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许多农民因为农作物旱死而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自杀。林纳克的这个设计则正好能够救急,因为它可以从空气中汲取水分,从而稍稍缓解一下农场主的水源匮乏。 数据显示,就算是在干燥的以色列内盖夫沙漠,每立方米的空气中都含有11.5毫升的水分,所以从空气中获取水分是可行的。同时,农场主们并不需要给Airdrop提供电力,因为它使用太阳能来给涡轮机供电,在停机不用的时候,太阳能转化而成的电能会储存起来。其实可以看出Airdrop并没有用到高深的技术。

Airdrop各部分功能示意图 首先,涡轮机会将空气吸入Airdrop中,在实验测试中,包围在铜管周围泥土的温度为6摄氏度,进入铜管的温暖空气则有27摄氏度,因此空气中的部分水分开始不断凝结沉降。若只是用铜管来冷却空气的话,空气在铜管中的流动形式就是层流,当发生层流时,铜管壁就是唯一的传热发生区域。实验人员经过复杂的物理测试和建模后,在铜管中加入了铜丝绒,从而使空气在铜管中的流动转成了湍流形式,这时传热的面积就扩大到了铜管和铜丝绒,因此沉降的效果也就更好。 冷凝后的水分被储存在地下水箱中,在需要的时候会被水泵抽取,从布置在农作物根部位置的半浸透式软管中渗出,浸湿植物根部的土壤。除此之外,Airdrop还装有可以显示水位、压力、太阳能电池寿命和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的LED显示屏。

从空气中取水

在靠近古罗马时代修建的城市奇切斯特的苏塞克斯郡,露珠挂满了白垩山丘的草地。透过11月早晨缥缈的薄雾,我发现了一个池塘。它神奇般地出现在山顶,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尽管空气很潮湿,这一汪水却完全远离任何泉 水或溪流,而且由于地势过高无法获得周围牧场的水。而这个池塘常年绿波涟漪。它几十年都没有干涸过,即使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时间的干旱,也没有使其干涸。那次干旱让河流断流、泉水枯竭,农田也几乎变为了沙漠。 我看到的是一个露水池塘,它的秘密是获得了来自山里空气中看不见的水分。尽管这些露水池塘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人所遗忘,但它们对这些白垩山丘上遍布的大牧场而言,曾经至关重要。它们是英格兰地貌中一个隐藏的秘密,直到现在,才出于怀旧之情和为野生动物提供水源被重新认识,得以复苏。 几个世纪以来,露水池塘在整个英格兰南部随处可见。18世纪英国著名的南部农村编年史学家吉尔伯特·怀特,描述过位于汉普郡塞尔伯恩镇他家旁边山坡上高高的露水池塘,他写道:“池塘从来不超过3英尺深,直径不超过30英尺,里面的水或许不超过2~3大桶,然而从未听说过它干涸,尽管它要为300~400头羊和至少20头牛提供饮用水。”他说,在夏季山谷中的溪流干涸的时候,山顶上的池塘中却总是有水。 自然学家们往往猜想露水池塘是史前遗迹。这是可以理解的:许多池塘分布在古代遗址附近。在南部的白垩山丘,我在靠近西斯伯里马场和查克顿伯里的铁器时代堡垒处看到了露水池塘,在靠近蓝星马场的凯尔特神庙旁也有池塘。在诗歌《普克山中的小精灵》中,洛德亚德·吉卜林谈到了很早以前,“在原始人于查克顿伯里马场修建露水池塘”。著名的战地摄影家唐·麦卡林也暗示了同样的古代遗迹。随便翻开一本他的摄影作品集,其中都有许多精美的露水池塘照片,这些池塘靠近萨默塞特的格拉斯顿伯里岩山。这里是英格兰第一个基督教堂的所在地,也是著名的亚瑟王宫和亚瑟王的家乡。 但多数露水池塘年代并不久远。它们于18~19世纪修建,用来给在白垩山丘放牧的羊群供水。随着羊群数量的下降以及20世纪自来水的到来,它们大量地被淘汰废弃。池塘挖掘者的最后一位传人是来自奇尔特恩丘陵的史密斯先生,他自称,在20世纪30年代学艺,还在一个写着“父子秘传二百五十多年的工艺”的广告牌上面,留了一个用于免费估价的电话。他的池塘“保证收集和保存上好的净水,不需任何抽水设备”。 “秘传工艺”是什么呢?在白垩山上,水很快会透过多孔的岩石渗到地下,因此首先需要防水衬砌。露水池塘的挖掘者用当地的黏土,通过驱赶一群牛在里面“搅拌”达到防水效果。但这并不能解释池塘从何处得到水。这是一个不易解释的秘密。当然,有一些水来自降雨,但露水池塘的真正秘密是获取空气中的水分,在飘过的云雾中捕捉微小的水滴,促使更多的水蒸汽以露水的形式凝结在地面上。 因此,山顶的位置很关键。随着空气的升高,它会逐渐变冷。冷空气只能保持更少的水分,因此上升的空气能够形成云雾,形成水珠。在夜晚,随着山上的空气越来越冷,更多的水凝结成露珠。当地有一位历史学家名叫马丁·斯诺,多年来一直

空气中的水份值

由于压缩空气中水份很少,根据经验大约每公斤干燥空气中有0.2-1.0g 水蒸气存在,如果使用变色药剂来进行的话,一方面这些药剂对空气中水蒸气的吸收率有限,吸收空气中水分也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达到变色要求需要空气量很大,因此上面得方法可行性较差(个人意见)。 看书上说压缩空气中水分很多依靠露点仪来测量,不知有没有同仁对这方面有所了解? 请懂行的人帮助计算空气含水量 浏览次数:842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4-27 20:29 |提问者:jxgx12345 房间3米宽,4米长,5米高,也就是体积60立方米。湿度80%,请问该房间空气中含的水份有多少千克? 问题补充: 你好,温度30度,二楼。 最佳答案 A:绝对湿度φ:某温度下,样品空气中水蒸气实际含量,叫做绝对湿度。 B:饱和湿度Φ:在某温度下,样品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的最大值(超过这个量,就发生结露现象,在墙壁上就会有水珠出现),叫做饱和湿度。 饱和湿度、绝对湿度的大小和取样多少有关,通常没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引入相对湿度。 C:相对湿度α:某温度下样品的绝对湿度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湿度的比值(和样品多少无关,能够客观衡量湿度的大小),定义为相对湿度。 α = (φ/Φ)×100% 1、α =0,空气完全干燥,不含水。 2、α =100%,饱和状态。 空气中的含水量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能容纳的水蒸气也越多。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随温度不同而变化。一立方米空气可以在10摄氏度下含9.41克水,在30摄氏度下含30.38克水。 你房间的含水量=长×宽×高×30.38克水=3×4×5×30.38=1822.8克 相当于你房间空气中含3.65斤水。?????J??答案不完全对题,没考虑80%?? 计算170000NM3/h,10摄氏度下,湿空气每小时含水量是多少?浏览次数:419次悬赏分:10 |解决时间:2010-9-16 01:20 |提问者:wind81237 问题补充: 工作压力为0.56MPa.饱和气体 最佳答案 湿空气来自大气,假设湿空气饱和a=100%,背景压力Pb=101325Pa,10℃时湿空气内的水蒸气的饱和分压Ps=1227.09Pa,则含湿量为 d=0.622*a*Ps/(Pb-a*Ps) 带入数据就可以计算了,如果楼主的湿空气不是饱和的,只要将a的数值改变一下即可,比如相对湿度30%时a=0.3,60%时a=0.6。。。。。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祝好运。 求不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含水量

空气中水份含量的计算方式

空气中水份含量的计算方式 1.在百度文库中查到的不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含水量(单位:g/kg 干空气)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3153724.html,/view/6d6e73707fd5360cba1adbd4.html 在百度文库中查到的空气密度表(单位:kg/ m 3)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3153724.html,/view/777046848762caaedd33d4fe.html 如果按今天下午6点钟重庆市区温度37℃,相对温度50%,从上述两表可查到:37℃饱和湿空气含水量为41.679 g/kg 干空气,,干空气的密度为1.139kg/m 3,,可计算这一时刻重庆市空气中的含水量为: 50%*41.679*1.139=23.736克水/ m 3空气 如果按重庆市全年平均气温为25℃,平均相对湿度为80%,可计算出平均空气中含水量为: 80%*20.356*1.185=19.297克水/ m 3空气 2.也可通过经验公式 Hs=ηPs P Ps -??.42218 其中:Hs-----空气中含水量,kg/ m 3 η-----相对湿度 Ps---某一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Pa P----当地当时大气压力,一般可当做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25Pa 今天下午6点钟重庆市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为: Hs=0.56280 1013256280.42218-??=0.0265 kg/ m 3, 如果按重庆市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可计算出平均空气含水量:

Hs=0.83169 1013253169.42218-??=0.0207 kg/ m 3, 如果考虑温度变化导致空气密度、大气压力变化这与第一种方法计算相当。 如果按焦亚硫酸钠的风机为18000 m 3/h ,按宜化现在焚硫岗位所测定的炉气中水份为0.37~0.42mg/L(按0.4mg/L 计算,相当于0.4克/ m 3),那么每天从空气(水份按0.02 kg/ m 3计算)带入系统的水份为: 18000*24*(0.02-0.0004)=8367公斤/天 如果按夏天34℃,相对湿度为72%,空气中的含水量为: Hs=0.725307 1013255307.42218-??=0.031 kg/ m 3 每天带入系统的水分为:0.030*18000*24=12960公斤

水饱和空气中溶氧对照表

5.5 校准表 a )在水-饱和空气中的氧气浓度(ppm ) 表2:氧气浓度——表1之4 Barometric Pressure (mbar) 大气压力(毫巴) °C 900 905 910 915 920 925 930 935 940 945 12.99 13.06 13.13 13.21 13.28 13.35 13.43 13.50 13.57 13.64 1 12.63 12.70 12.77 12.84 12.91 12.98 13.05 13.12 13.19 13.26 2 12.28 12.35 12.42 12.49 12.56 12.63 12.70 12.77 12.83 12.90 3 11.96 12.02 12.09 12.16 12.22 12.29 12.36 12.42 12.49 12.56 4 11.64 11.71 11.77 11.84 11.90 11.97 12.03 12.10 12.16 12.23 5 11.34 11.40 11.47 11.53 11.59 11.66 11.72 11.79 11.85 11.91 6 11.05 11.11 11.18 11.24 11.30 11.36 11.42 11.49 11.55 11.61 7 10.78 10.84 10.90 10.96 11.02 11.08 11.14 11.20 11.26 11.32 8 10.51 10.57 10.63 10.69 10.75 10.81 10.87 10.93 10.99 11.05 9 10.26 10.32 10.38 10.43 10.49 10.55 10.61 10.66 10.72 10.78 10 10.02 10.07 10.13 10.19 10.24 10.30 10.36 10.41 10.47 10.53 11 9.79 9.84 9.90 9.95 10.01 10.06 10.12 10.17 10.23 10.28 12 9.56 9.62 9.67 9.72 9.78 9.83 9.89 9.94 9.99 10.05 13 9.35 9.40 9.45 9.51 9.56 9.61 9.66 9.72 9.77 9.82 14 9.14 9.19 9.25 9.30 9.35 9.40 9.45 9.50 9.56 9.61 15 8.94 8.99 9.04 9.10 9.15 9.20 9.25 9.30 9.35 9.40 16 8.75 8.80 8.85 8.90 8.95 9.00 9.05 9.10 9.15 9.20 17 8.57 8.62 8.67 8.72 8.76 8.81 8.86 8.91 8.96 9.01 18 8.39 8.44 8.49 8.54 8.58 8.63 8.68 8.73 8.77 8.82 19 8.22 8.27 8.31 8.36 8.41 8.46 8.50 8.55 8.60 8.64 20 8.06 8.10 8.15 8.19 8.24 8.29 8.33 8.38 8.42 8.47 21 7.90 7.94 7.99 8.03 8.08 8.12 8.17 8.21 8.26 8.30 22 7.74 7.79 7.83 7.88 7.92 7.97 8.01 8.05 8.10 8.14 23 7.60 7.64 7.68 7.73 7.77 7.81 7.86 7.90 7.94 7.99 24 7.45 7.49 7.54 7.58 7.62 7.67 7.71 7.75 7.79 7.84 25 7.31 7.36 7.40 7.44 7.48 7.52 7.57 7.61 7.65 7.69 26 7.18 7.22 7.26 7.30 7.34 7.39 7.43 7.47 7.51 7.55 27 7.05 7.09 7.13 7.17 7.21 7.25 7.29 7.33 7.37 7.42 28 6.92 6.96 7.00 7.04 7.08 7.12 7.16 7.20 7.24 7.28 29 6.80 6.84 6.88 6.92 6.96 7.00 7.04 7.08 7.12 7.15 30 6.68 6.72 6.76 6.80 6.84 6.87 6.91 6.95 6.99 7.03 31 6.56 6.60 6.64 6.68 6.72 6.76 6.79 6.83 6.87 6.91 32 6.45 6.49 6.53 6.56 6.60 6.64 6.68 6.72 6.75 6.79 33 6.34 6.38 6.42 6.45 6.49 6.53 6.56 6.60 6.64 6.68 34 6.23 6.27 6.31 6.34 6.38 6.42 6.45 6.49 6.53 6.56 35 6.13 6.17 6.20 6.24 6.27 6.31 6.35 6.38 6.42 6.46 36 6.03 6.06 6.10 6.13 6.17 6.21 6.24 6.28 6.31 6.35 37 5.93 5.96 6.00 6.03 6.07 6.10 6.14 6.17 6.21 6.25 38 5.83 5.86 5.90 5.93 5.97 6.00 6.04 6.07 6.11 6.14 39 5.73 5.77 5.80 5.84 5.87 5.91 5.94 5.98 6.01 6.04 40 5.64 5.67 5.71 5.74 5.78 5.81 5.85 5.88 5.91 5.95 41 5.55 5.58 5.62 5.65 5.68 5.72 5.75 5.78 5.82 5.85 42 5.46 5.49 5.52 5.56 5.59 5.62 5.66 5.69 5.73 5.76 43 5.37 5.40 5.44 5.47 5.50 5.53 5.57 5.60 5.63 5.67 44 5.28 5.31 5.35 5.38 5.41 5.45 5.48 5.51 5.54 5.58 45 5.20 5.23 5.26 5.29 5.33 5.36 5.39 5.42 5.45 5.49 46 5.11 5.14 5.17 5.21 5.24 5.27 5.30 5.33 5.37 5.40 47 5.03 5.06 5.09 5.12 5.15 5.19 5.22 5.25 5.28 5.31 48 4.94 4.98 5.01 5.04 5.07 5.10 5.13 5.16 5.19 5.23 49 4.86 4.89 4.92 4.96 4.99 5.02 5.05 5.08 5.11 5.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