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规律试题

湖北省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规律试题
湖北省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规律试题

湖北省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规律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审核的内容不包括____

A: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B: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C: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理和监督

D: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的要求

2、下列内容不属于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原则的是____

A: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B: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投资效益

C: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D: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作出下列何种行为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____

A:违法征枚财物

B:行政裁决不当

C:制定的法规错误

D:行政机关建房侵占他人用地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____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A:国务院

B: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D: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5、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主要按____车道设计。

A:a.自行车

B:b.摩托车

C:c.小汽车

D:d.大型汽车

6、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必须附具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其中,规划设计条件的具体内容不包括____

A:地块面积

B:地块区位和现状

C:开发期限

D:容积率

7、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专业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是在____

A:1989年12月26日

B:1990年1月1日

C:1990年月1日

D:1991年月1日

8、根据《行政诉讼法》,以下有关申请撤诉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申请撒诉的主体既可以是原告,也可以是第三人

B:撤诉申请必须是自愿的、明确的

C:撤诉申请必须在判决、裁定宣判前提出

D:撤诉必须经人民法院准许

9、下列选项中,关于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规范环境保护行动的筹划,是实现环境目标的手段,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B:城市生态规划将生态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

C:城市生态规划关注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D:三者层次相同。

10、在城市规划中,____是推进城市规划工作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础。

A: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B: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C: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D: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11、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____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A: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必须

B:中等以上城市必须

C:省、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必须

D: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

12、公民的权益因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行政救济的途径使自己的权益得到维护。下列途径中,公民不应该选择的是____

A:行政监督

B:行政复议

C:行政诉讼

D:行政赔偿

13、.____的保证城市安全,实现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A:城市防灾

B:城市形象塑造

C:城市文物古迹保护

D: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权特点的是____

A:强制性

B:优益性

C:参与性

D:自由裁量性

15、城市的规模包括____

A: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和资源规模

C:经济发展规模和资源规模

D:经济发展规模和用地规模

16、下列____不属于历史名镇名村常用的保护方法。

A:编制历史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B:保护城市的传统格局

C:控制人口数量

D: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相结合

17、城市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得小于____m。

A:3.0

B:2.0

C:1.5

D:1.0

18、____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承载性

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地租

D:地价

19、城市化含义不包括以下哪种学科内容____

A:人口学的

B:地理学

C:生态学

D:经济学

20、城市道路可分为____等四类。

A:交通性主干道、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次干道、生活性次干道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高速公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团路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于国有土地,____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A:未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

B: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

C:朱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D:未将规划条件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

22、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的合同是____

A: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

B:代理人超过代理权限所签订的合同

C: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妁合同

D: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

23、运用土地级差的原理,合理确定____是城市规划经济性的体现。

A:土地使用性质

B:选择建设用地地址

C:建筑容积率

D:建筑密度

24、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内容不包括____

A: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评定和年检

B: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

C:规划设计人员的管理

D:规划设计内容的管理

25、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中,技术法规分为____标准。

A:国家和地方

B:国家和省级

C:国家和行业

D:部门和行业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

1、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____

A:西谛的工业城市

B: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C: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

D: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

2、文物收藏单位取得文物的方式不包括____

A:购买

B:依法交换

C:接受捐赠

D:调拨

3、所谓深埋是指____

A:a.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m者

B:b.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5m者

C:c.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2m者

D:d.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2.5m者

4、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应自期间届满之日起____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0日

B:3个月

C:1年

D:2年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的范围包括____

A: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B: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镇规划和乡村规划

D: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6、关于剪力墙结构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a.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B:b.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

C:c.剪力墙结构建筑中墙体多,不容易布置面积小的房间

D:d.可以将剪力墙结构的底部一层或几层取消部分剪力墙,代之以框架,形成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7、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可分为____

A: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扩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B: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

C:生产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

D: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缘地、对外交通绿地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的法律规范依据的是____

A:《城市规划法》

B:《城建监察规定》

C:《行政处罚法》

D:《城市规划条例》

9、下列不属于违法建设的是{)。

A:主管部门束按法律规定批准建设的项目

B:超过规定期限而未拆除的临时建设工程

C: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临时建设工程

D:因建设单位需要而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设计图纸作了局部修改的建设工程

10、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列哪一种有误____

A:按照评价对象的属性

B:按照评价对象的规模

C:按照评价对象的范围

D:按照社会影响评价

11、镇规划的现状调研和分析内容包括____

A:规划基础资料搜集和现状调研的技术要点

B:规划基础资料整理和现状调研的技术要点

C:规划基础资料搜集和技术方案确定

D:规划基础资料搜集整理和技术方案确定

12、关于城市用地布局的竖向规划要求,错误的是____

A:城市中心区用地的自然坡度

13、我国当今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是____

A:a.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B:b. 开发区

C:c. 经济特区

D:d. 出口加工区

14、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和进行水量预测时,一般采用下列____组城市用水分类。

①工业企业用水;②生产用水;③居民生活用水;④生活用水;⑤公共建筑用水;⑥市政用地;⑦消防用水;⑧施工用水;⑨绿化用水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⑨

C:②④⑥⑦

D:①④⑧⑨

15、下列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需要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是____ A: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大修和养护

B:城乡规划区内公路和桥梁I程的大修和养护

C:城市道路需要设置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建设

D:为解决施工期间临时交通而设置的便道和便桥建设

16、一般情况下,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____内不许翻修。

A:1

B:2

C:3

D:5

17、在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中,下列行政行为哪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____

A:制定城市规划考试用书

B: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C:查处违法建设

D: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8、行政法律关系由____三大要素构成。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B: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相对方、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C: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相对方、行政法律联系

D: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行政法律联系

19、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组织编制其他市(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____提出报告。

A: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

20、在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中,下列行政行为哪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____

A:制定城市规划

B: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C:查处违法建设

D: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1、城市的物质构成的两种领域间的关系是____

A:开放空间领域为主导

B:居住空间领域为主导

C:公共领域为主导

D:非公共领域为主导

22、《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中规定,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应由____审批。

A: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B:开发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开发区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

D: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开发区主管部门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根据____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近期规划

D: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对于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____等形式听取意见。

A:座谈会

B:听证会

C:对民众发放问卷

D:咨询专家

25、下列哪些不属于城市与乡村社会的不同点为____

A:城市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

B:城市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C:城市的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D:城市社会群体和聚集方式等方面呈多样性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三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四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本章引言: 本章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掌握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掌握社会形态的划分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弄清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革命和改革、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 (1) 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 第一、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唯心史观看到了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这种特殊性,但是却片面地扩大夸大了这种特殊性.它只是从意识和精神的方面理解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却没有看到社会对自然界的深刻依赖性、社会生活本身的物质性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性。 第二、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史人物的活动,它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惰性"的物质、无知的"群氓"(旧)(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第一,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充分暴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发展的状况。 第二,阶级根源。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文化活动,他们总是夸大精神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鄙视体力劳动,抹煞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竭力鼓吹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剥削制度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辩护和论证。 第三,认识根源。认识根源讲的是人们在认识中犯错误的可能性和原因 3,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以往哲学家仅从人们的思想动机去研究社会历史的局限,努力寻找隐藏在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出发解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否定唯心史观而创立唯物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中考试题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 1.(2017衡阳,6,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 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 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 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收到的浮力较大 2.(2017郴州,18,2分)如图所 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 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 、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5.(2017广东,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 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 系是F 甲=F 丙 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面试模拟情景真题样卷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样卷) 答题须知: 1.本卷共3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组别、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题号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总分 得分 第一题: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尊重家长 D.严谨治学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B)。b5E2RGbCAP A.骨干教师 B.教育家 C.特级教师 D.优秀班主任 3.“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 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这体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哪一原则(D)p1EanqFDPw A.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C.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D.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 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启示教育者应做到( B )DXDiTa9E3d A. 爱岗敬业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教学相长 5.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层次分成(D ) A. 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 C.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其实施的顺序是(D) A.知-情-意-行 B. 情-意-行-知 C. 意-行-知-情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 A.提高学科成绩 B.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湖北省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It’s amusing B.It’s exciting C.It’s disappointing 2.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Studying at a school C.Looking after her au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Ordering drinks C.Preparing for a part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classroom B.In a library C.In a bookstor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 A.Go on the Internet B.Make a phone call C.Take a train trip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n information office B.A police station C.A shoe repair shop 1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 13内能

内能--13年中考试题汇编2017.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山东枣庄,.(,

)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22017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江苏无锡,)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非常小C 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贵州遵义,,.(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

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B.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D.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 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中考复习】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中考英语真题试题(含答案)

荆州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升学)考试 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十大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选择题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框内用2B铅笔将各 题号下相应选项代号的矩形框“□”涂黑;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答题栏内各相应题号后的空白处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答题。 ★ 祝考试顺利★ 听力部分(25分) Ⅰ、对话理解。(共15分,每小题1.5分) 听对话,根据你听到的内容从每小题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选项。每段对话听两遍。 听第1段对话,回答第1小题。 (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 food. B. The weather. C. The time. 听第2段对话,回答第2小题。 ( )2. When is David’s birthday? A. On Tuesday. B. On Wednesday. C. On Thursday. 听第3段对话,回答第3、4两个小题。 ( )3. Where does Jim often go to exercise? A. The school playground. B. The park. C. The sports hall. ( )4. What time does Jim meet his club members every Sunday? A. At 9:30. B. At 8:30. C. At 7:30. 听第4段对话,回答第5至7三个小题。 ( )5. Where did Mark probably work before? A. In a hospital. B. In a language school. C. In a Chinese company. ( )6. Who taught Mark Chinese? A. His mom. B. His cousin. C. His grandma. ( )7. How long will Mark work at his new job? A. For about one year.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论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摘要: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蕴藏着其许多发展规律。马克思基本原理从辩证的角度深刻揭示出一系列社会发展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 马克思基本原理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方面主要论述了以下三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制约着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及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的辩证原理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面矛盾的重要依据。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等其它社会关系都受到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有机结合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也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其本质的内在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基础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作者:李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很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在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正视人口规模及相关联的资源配置问题 如果我们对于人口规模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忽视对人口结构、人口规模的分析,就会导致投入严重的浪费。这个现象在全国相当普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某新区做了一个50平方公里的规划,规划人口是50万人,但是没有考虑到:第一,新区离老城挺远,如果不能先与老城区结合起来的话,就不会形成人口的聚集效应。第二,成本高,怎么和其他的新区、其他城市产生竞争优势?第三,规划没有考虑地理差异、发展约束、生态空间。 试想,不当规划带来大量投资和粗放建设会给一座城市带来多么严重的浪费现象。要解决便民的问题,完善周边生活的各种公共设施、服务设施没错,可以往这里大手笔投资。可是投资严重粗放浪费到了上百亿上千亿,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还给后任带来了严重的管理难题。 因此,编制大规模空间的规划一定要结合这一空间可以容纳的人口,认真分析大规模空间内需要承载的大规模人口从哪里来?人口结构是什么样的?和什么样的产业发生关系?和城市之间是什么关系?过去,我们以为一个很大的规划自然会吸引人来,但是如果在这个规划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尚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一旦转化为投资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多年辛苦积累的财富、积累的投资,政府花费了一定代价拿来的土地,最后或许变成一大笔闲置的资产。 遵循城市交通配置的规律

我们注意到,现在大量的高铁站都修在城外面。为什么要修到城外面呢?因为这些城市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高铁通过的地方,就会带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就提出了诸如“航空港”、“高铁港”、“高铁新城”之类的发展思路。然而这个观念对吗? 研究城市发展历史上因港兴城的案例自然会问:为什么在一些港口会逐渐形成繁华的城市呢?因为港口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而且客货集散速度非常慢,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时间长,一些工业企业便围绕铁路港口建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而大量工人就需要各种生活服务,在港口地区就逐渐生成了大量的产业、商业,人口也不断集聚,进而发展演变成为一片城市,而城市中心和港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然而,现在的交通枢纽和过去的港口大不一样。因为高铁和飞机都是快速交通工具,高铁和航空运输的特点是快速流动、停留时间短。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如今的城市基本上是先有城市后有航空港的,而不是先有航空港后有城市的。以高铁为例,怎么可能在高铁站边形成一个城市呢?这种观点的失误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快速港口的功能,忽视了高铁快速流通的特点。原本坐高铁就是为了快速省时间、为了交通更便利,但很多城市把高铁站都修在城外,从城外高铁站转车进城,增加了半个多小时的换乘时间,就抵消了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化产生的大部分好处。为什么要把高铁站修到城外?因为一些市长想在自己任期把高铁站修成,可是城里拆迁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修在城外,难度相对会降低很多。 为什么国外的大量交通枢纽都修在城里呢?它们基本上遵循一个规则,就是往城市中心人多的地方扎。一是因为拉选票,人多的地方受益人群增加,会支持政府的行为。二是只有在城市最中心的位置才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才能带来土地增值,创造服务业就业机会。我们看到东京站的立体交通枢纽,就建在皇宫附近,新干线、地铁、公共交通分层集中在一个空间内。这种立体交通枢纽最大的特点,是每天百十万

2017年福建省中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试卷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 答题须知: 1.本卷共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学校、姓名、编号; 3.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晰,行列整齐,卷面整洁,请将内容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A.心理健康教育 B.生态教育 C.公民意识教育 D.社会实践活动 2、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探索推行德育导师制。 A.校长、校长 B.教师、教师 C.班主任、班主任 D.学生处主任、学生处主任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A.青少年健康成长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立德树人 D.敢于创新 4、班主任要组织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A.成绩 B.品行 C.道德 D.综合素质 5、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 A.次要工作 B.主要工作 C.本职工作 D.不必要的工作 6、()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A.校长 B.年级组长 C.中小学班主任 D.学生主任 7、()是学校教育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A.学生处主任 B.年级组长 C.班主任 D.心理教师 8、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一半 D.五分之三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德育过程的()。 A.同时性 B.长期性 C.实践性

201718年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声音专题(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 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

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 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也是噪声,故C错误。 D.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2017?枣庄卷】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答案】C 【解析】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 错误;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15年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汽轮机考试题

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15年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汽轮机 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一栋商住楼,地下3层车库,地上30层,6楼以上是住宅,1~5层为商场。该楼的一个消防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按一个出入口计),其加压送风机系统送风量应为__。 A.防烟楼梯间25000~30000m3/h;合用前室15000~20000m3/h B.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m3/h;合用前室12000~16000m3/h C.防烟楼梯间35000~40000m3/h;合用前室28000—32000m3/h D.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采用2个加压送风系统,每个防烟楼梯间为16000~20000m3/h,每个合用前室为12000~16000m3/h 2、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的塔式住宅,当设2根竖管有困难时,可设1根竖管,但必须采用__。 A.单阀双出口消火栓 B.双阀双出口消火栓 C.任意出口消火栓 D.水泵接合器 3、如下图所示,直径为D=2m,长为B=2m的圆柱形闸门挡水,水深2m,圆柱体所受水的压力为()kN。 A.40 B.50 C.60 D.70 4、以下选项不属于常见的病原细菌的是__。 A.大肠杆菌 B.痢疾杆菌 C.霍乱弧菌 D.伤寒杆菌 5、已知通径为50mm的涡轮流量变送器,其涡轮上有六片叶片.流量测量范围为5~70m3/h,校验单上的仪表常数是35次/L则在最大流量时,该仪表内涡轮的转速是__r/s。 A.68.56 B.680.56 C.58.2 D.6805.6 6、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采用室外供应空气时,进风门应符合一定的要求。以下描述错误的是__。 A.设在室外空气洁净区,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0m

人类社会发展现象

人类社会发展现象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往往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而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奥秘。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通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

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离开了阶级斗争,就无法理解阶级社会的发展。“没有对看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未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使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酒社会体制的改革。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技术。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如果说,社会革命是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那么,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离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个复合概念。科学及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法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及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城市发展规律三思

城市发展规律三思 城市发展规律三思时隔37年召开的中*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需要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具有包括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城市定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而连接这个知识链的是包括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信息经济学.资源环境管理学.文化资源管理学等在内庞大的知识群。从学科分类的角度,城市发展规律,可以分为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城市社会发展规律.城市人文发展规律.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城市生态资源平衡规律等。城市发展规律虽说复杂庞大,但构成基本逻辑架构的主要有三个城市的内外部联系,城市变化的内在动力,以及城市效率或者说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基本动因。认识城市规律,搞好城市工作,就要“三思而后行”。 城市的内外部联系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取决于正确的城市定位,但如果不能把握特定城市的外部联系和内在动力,简单地追求时髦流行的城市定位口号就很容易出现失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处于自由流动的状态,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足够大的区域空间或城市体系中的节点,都是空间经济学中所谓的集聚力和扩散力博弈均衡的产物,在进行特定城市

定位时,如果不能把握和发掘本城市特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而仅仅是去复制国内外所谓样本城市的发展蓝图,就会有很大的失败概率。现实中的许多空城鬼城,就该城市自身的规划和建设来说,可能都是非常优秀的,但关键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初没有准确地认识本城市和外部城市及区域间的联系,包括该城市在大区域中的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其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在产业和城市功能中的联系与分工等,从而和周边城市形成了同质化过度竞争格局,造成发展困境。城市变化的内在动力城市的本质是人的集聚,把握了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因也就把握了城市变化的内在动力。人的行为动因各异,但最基本的,构成最大多数人的行为共同项的就是趋利动机,把握这一点对做好城市工作很重要。比如,在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空间功能分布,到底是职能分区好,还是混合分区好,似乎是个无厘头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这个问题的落地常常和城市决策者.管理者或规划者的主观偏好有关,但如果从把握城市发展动力的内在规律方面入手,从把握城市居住者的利益偏好,即降低城市出行者的时间成本出发,就能作出恰当的选择,城市的功能分区实际上是和城市空间的交通成本以及信息交流成本密切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尚欠完备,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以混合分区为好,反之,职能分区比较合适。最近成为城市科学的热点话题的“TOD”,即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理念,其实就是反映了城市人群基于交通运输成本节约的利益驱动导向

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含答案)

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一、单选题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前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 步骤一:从___号烧瓶倒入___号烧瓶......” “显徽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拖住___……” 这说明老师( ) A. 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范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指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一“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目当的是( )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特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4.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表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异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把教育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B.社会资源优先向教育领域倾斜 C.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D.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6.中学生邹某上课时玩手机游戏,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当场删除了邹某的游戏账号和他购买的游戏装备,并告诫邹某不要在上课时玩游戏。课后,王老师将手3.21 阳阳老师携手夏天老师为你准确估分,扫描二维码获取课程链接机返还给了邹某,王老师的做法( ) A.合法,教师有权批评和管教学生 B.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无权没收学生的手机 D.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隐私权 7.某地区教育行砖部门未经公开招标,直接将当地两所较为薄弱的公办学校移交给家民办教育集团承办,并规定对该棱所有学生按市场价格收费。该地区教育行砖部门的做法() A.合法,有利于促进薄弱学校本身的内涵发展 B.合法,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 C.不合法,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D.不合法,不得以任何方式或里有规避公开招标的原则要求 8.某中学规定,凡主动参加所在地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

湖北省2017年考试试题

湖北省2017年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____ 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的方法是____ A.参观法B.演示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 4、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____ A.问题表征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 5、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____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6、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____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 7、下列情境中代表外部动机的情境是____ A.张翔每天早上自己阅读40分钟英语B.课间休息时,王峰回到教室看书C.全校大会上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杨阳每天晚上写日记8、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 9、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____ A.无结构问题B.有结构问题C.界定含糊问题D.情景不清问题 10、”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____的教学技术。____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1、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_ 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政治 12、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____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13、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 14、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理学家是____ A.布鲁纳B.布卢姆C.加涅D.奥苏伯尔 15、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____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答案解析

【导读】四川华图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答案解析,以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更多详询请关注四川华图,我们将及时为你更新推送消息。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课程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