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课程大纲(doc 7页)

《旅游经济学》课程大纲(doc 7页)
《旅游经济学》课程大纲(doc 7页)

《旅游经济学》课程大纲(doc 7页)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经济学》中英文名称:The Economics Of Tourism

课程代码:ZB331551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数:51学时 3学分 (理论讲授45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含酒店管理方向)

制(修)订人:蒙涓制(修)订日期:2011年5月20日审核人:林刚,农朝幸审核日期:年月日审定人: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它从经济的侧面去考察旅游活动。本课程教学以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能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旅游经济效益分析,并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而且能够提出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支配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促进旅游业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旅游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课程通过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这两个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方面的深刻剖析,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经济活动运转过程以及在这一运转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规律,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学的有关内容,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旅游业培养人才。

通过认识旅游目的地类型,了解其形成的条件;熟悉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和旅游目的供给的内容,掌握旅游供给规律、旅游供给价格弹性和弹性系数以及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熟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内容,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所遵循的原则、开发中应维护的环境质量以及旅游地的承载力与测量方法;熟悉旅游设施的类型,掌握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前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和投资建设的可行性评价方法以及风险分析方法。

讲授内容:

1.旅游目的地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2.旅游目的地供给的内容与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3.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与旅游承载力

4.旅游设施建设

重点:旅游目的地供给内容;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难点:旅游承载力。

第4章旅游供求关系与调节(理论讲授5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律与活动特点,了解旅游经济运行中的供求矛盾及其表示,掌握旅游价格调节的机理,对旅游价格和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目标、策略和手段有清楚的认识,理解宏观调控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作用及宏观调控的运用。

讲授内容:

1. 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律、特点、旅游经济活动的实质

2.旅游供求矛盾运动与旅游经济运行、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旅游供求矛盾的动态均衡、旅游经济运行的价格调节、旅游市场竞争

3.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

重点: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与特点;旅游价格调节与制定。

第5章旅游消费结构与优化(理论讲授6学时)

掌握旅游消费的性质、特点与构成,了解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旅游消费决策中的运用,明确旅游消费效果的含义及有关评价原则。

讲授内容:

1.旅游消费的概念、性质与特点、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2.旅游消费的类型、旅游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3.旅游消费效用最大化分析

4.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重点:旅游者效用满足最大化。

第6章旅游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理论讲授6学时)

掌握旅游消费的性质、特点与构成,了解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旅游消费决策中的运用,明确旅游消费效果的含义及有关评价原则。

讲授内容:

1.旅游收入

2.旅游收入分配

3.旅游乘数效应

4.旅游收入漏损

重点:旅游收入、旅游收入漏损

难点:旅游乘数效应

第7章旅游发展的综合效应分析(理论讲授9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旅游综合效益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掌握旅游微观效益的概念及其主要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了解旅游宏观效益的含义以及旅游宏观经济效益、旅游社会效益与旅游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方法,认识提高旅游微观与宏观效益的主要途径。

讲授内容:

1.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2.旅游发展的微观效益分析

3.旅游发展的宏观效益分析

重点: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难点:旅游发展微观效益分析(损益平衡分析法、目标利润分析法、成本结构分析法)

第8章旅游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理论讲授3学时)

通过对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与比较,正确认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战后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观以及在其指导下不同的旅游业发展类型的主要特征,正确认识它们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因素,了解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制定的依据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讲授内容:

1.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类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2.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3.世界旅游经济发展与趋势

4.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重点: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第9章全球视野下的旅游经济发展(理论讲授3学时,实践教学3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旅游活动的全球化进程以及旅游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状况,认识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掌握旅游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旅游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旅游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掌握全球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出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讲授内容:

1.旅游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2.全球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合作问题

3.全球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法规政策问题

4.全球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重点:旅游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

由于在课程安排上将本课程与《微宏观经济学》同时开课,因此,对于之前没有接触和学习经济学原理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困难。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的做到深入浅出。并在原有教材基础之上,透过当前旅游发展状况,增加对目前旅游经济学研究当中所关注的问题、现象等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旅游经济问题的习惯,逐步形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大纲

1.目的要求

通过实践性环节,让学生了解旅游经济实际,建立旅游经济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分析基本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资料搜集、实际调查能力,培养归纳分析与口头表达能力,促进组织协调与团队精神。

2.教学内容

实践1:旅游客源地及旅游需求(1学时)

实践2:旅游供给与承载力(1学时)

实践3:旅游供求关系调节机制(1学时)

实践4:综合运用(3学时)

(三)作业、答疑与质疑

除教材中的思考题外,适当补充有关计算习题。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及期终闭卷考试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基础、旅游学概论。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林南枝.旅游经济学(第三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二)教学参考书

[1]张辉、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田里.旅游经济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郭鲁芳.旅游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