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鲁彦研究资料中一些错误的辨析剖析

对王鲁彦研究资料中一些错误的辨析剖析
对王鲁彦研究资料中一些错误的辨析剖析

对王鲁彦研究资料中一些错误的辨析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春英

本文为2010年度宁波大学人文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王鲁彦评传”(项目批准号XHQ1004)的成果

该文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11 期上发表

内容提要: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中坚作家,王鲁彦一走上文坛,就引起茅盾的注意,1928年茅盾就写了论文《王鲁彦论》。1936年《新文学大系》(10卷本)出版,王鲁彦的小说同时被茅盾和鲁迅选中编入《小说一集》和《小说二集》,并在序中给予中肯评价。1980年范伯群、曾华鹏出版10万字专著《王鲁彦论》,同时,出现了很多学术论文。本人因撰写《王鲁彦评传》的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从中发现不少错误,现把它们归纳起来加以辨析。

关键词:王鲁彦研究资料错误辨析

王鲁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派的中坚作家,他只活了短短的44年,但留下了150万字的文学遗产。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之一,王鲁彦一生遵循“为人生”和“改良这人生”的宗旨,进行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他紧紧抓住浙东沿海地区较早受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侵略、民众心理开始被金钱观念所锈蚀而失去应有的淳朴善良本性的特点,用扎实、纯朴的写实手法和生动流畅的语言塑造人物、叙写风俗民情,使他的作品在人生派创作和乡土写作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对于王鲁彦的研究,前期和后期比较热,中间沉寂了几十年。1928年,茅盾率先在《小说月报》第19卷第1期上发表论文《王鲁彦论》,对王鲁彦前期的十几篇小说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尤其对《黄金》、《许是不至于吧》中的乡村小资产阶级形象十分赞赏。1934年苏雪林在《现代》第5期第5卷上发表《王鲁彦与许钦文》一文,通过对两位作家作品的比较,得出了王鲁彦乡土小说的特色是善于描写乡村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心理与生活。1936年,《中国新文学大系》(10卷本)出版,王鲁彦的小说被茅盾和鲁迅分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和《小说二集》中,在小说集序中,茅盾对于王鲁彦乡土小说为人生的创作思想进行精确的评价;鲁迅对于王鲁彦乡土小说的特色和写实的笔致作了确切的定位,并把他归入乡土作家的行列。王鲁彦刚走上创作道路就受到这些大家的赏识,这在当时的文坛是很少见的,由此可以看出王鲁彦作品的独特之处。

1944年8月20日,王鲁彦因病在桂林去世,巴金、王西彦、艾芜、邵荃麟等作家纷纷撰写纪念性的文章,不过这些文章侧重于他的为人,对于其作品评价较少。

新时期开始,沉寂了几十年的王鲁彦再次受到关注。1980年,苏州大学的范伯群、曾华鹏两位教授出版了从50年代就开始撰写的学术专著《王鲁彦论》(10万字),作者用社会

历史批评的方法,用阶级斗争的理论评析了王鲁彦的作品。全书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论述精到。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论述角度比较单一。此后关于王鲁彦研究的论文逐渐增多,很多学者运用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民俗学、叙事学的理论对其作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论文。

但是,在阅读王鲁彦研究资料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不少错误,经过整理归类,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王鲁彦生平方面的错误,二是对于王鲁彦作品理解方面的错误。

一、关于生平方面的错误

1.出生的地点和时间说法不一

(1)“阴历1901年11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大碶头杨家桥

...。①

(2)“一九O一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王鲁彦诞生在浙江镇海大碶头杨家桥

...一个贫寒的店员家庭。”②

(3)“一月八日

...的一个贫寒....(阴历十一月三十日),诞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大碶头杨家桥

的店员家庭。”③

上述三条资料都把王鲁彦的出生地说成是大碶头杨家桥,这是不对的。王鲁彦真正的出生地是镇海县大碶镇王隘村,杨家桥不过是这个村内连接东西两半村庄的一条桥的名称。王鲁彦在这里住到十八岁,在他离开约10年后,一场大火,王家整幢大屋被毁,之后其父母移居村东的前新屋“德馨堂”。

至于王鲁彦的出生日期,第三条资料说成是:一月八日

....(阴历十一月三十日)。

据马蹄疾考证:“查一九O一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即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折核阳历,则是一九O二年一月九日。据此,王鲁彦的生年确系一九O二年。”④所以王鲁彦的出生日期应该是阴历1901年11月30日,阳历1902年1月9日。

2. 上学的时间说法不一

(1)“在鲁彦七岁

..时,父母还是挣扎着送他读书,开始入私塾。”⑤这是王鲁彦夫人覃英的说法。

(2)“一九O七年,五岁

..,进私塾读书。”⑥

(3)“1906年,进私塾读书。”⑦

(4)“我是六岁..

上学的,进的自然是私塾。”⑧这是王鲁彦自己的说法。 因为王鲁彦出生的时间刚好是阴历的年尾和阳历的年头,所以他的年龄一直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问题,有的人按阴历年算,有的人按阳历年算。根据江南民间的习惯,年龄一般是以阴历年算,算虚岁。但宁波人入学的年龄是按足岁算的,即使现在宁波市的孩子上小学也一定得达到6足岁半才能上学。笔者也查阅一些古代私塾的相关资料,都有“古代上私塾多六岁开蒙”的说法。所以,王鲁彦说他是6岁上学的,应该是足岁。不过一般私塾老师没有那么严格,5足岁多一点就算六岁了,据此推算,王鲁彦在1907年就上学了。

所以,第(1)条,覃英说7岁入私塾,按虚岁算是对的。第(2)条,年限是对的,但说王鲁彦是5岁入私塾肯定是错误的。第(3)条,年限不对。

3.去上海做学徒的时间说法不一

(1)“十六岁...

那年,王鲁彦到上海一个同乡开设的经营纸张、印刷事物的商店当学徒。”⑨

(2)“一九一七年.....,十五岁...

,随父到上海,……”⑩ (3)“父亲出生在宁波北仑(原镇海)大碶镇的店员之家,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又在灵山学校读高小,为抗议乡绅开除了新思想的教师,与一些同学毅然退学;十六..、.七岁..到上海谋生,当小伙计,晚上在补习学校学习。”11

(4)“鲁彦到上海学徒的次年.......

(约是1920年),我父亲去北京行医,带我同行。”12 (5)“十八岁...春天,我离开家乡了。”13 “十七岁...

那年的春天,我终于达到了我的志愿。父亲是往江北去的,他送我到上海。”14这是王鲁彦自己说的。

从王鲁彦读书的时间进行推算,王鲁彦是14岁那年春天(1914年)转入杨家桥小学,半年之后毕业。同年下半年进入灵山高等小学读书,在那里读了一年半,即读到1915年底。就在这个时候,学校内部的人事发生变动,董事长把小学部一个族亲提拔上来,取代徐校长的位置。这个人不学无术,王鲁彦他们都不喜欢他,他们私下议论,如果徐校长真的走了,他们也不去上学了。寒假结束之后,消息得到证实,王鲁彦和20多位同学就自动放弃学业、离开了学校。对此王鲁彦在《我们的学校》也有记载:“徐先生是民国四年离校的。”民国四年即1915年。所以王鲁彦离开灵山高小的确切时间是1916年春天,当时他刚满16岁。离开学校之后,有的同学学习经商,有的同学转到其他学校继续学习。王鲁彦因为母亲不让他离开乡下,就呆在家里自学,直到1918年春天,王鲁彦才离开家乡去上海做学徒。此时的王鲁彦刚好跨过16足岁的门槛,向17足岁迈进,而虚岁已经18岁了。所以,他的两种说法都没有错。

以此作为依据,可见第(1)、(2)条资料所说的时间明显不对;第(3)条比较模糊;(4)资料说是1919年,也是不对的。

4.对王鲁彦学习世界语的事实有错误

“俄国盲诗人爱罗先诃办起了世界语讲习班

..................,开发全球文化交流的语言,父亲参加学习,后任助教,从此开始了他翻译、创作的道路。”15

王鲁彦在工读互助团半工半读期间确实参加过世界语的培训班,但那不是爱罗先珂办的,而是北京大学在1917年就开始办起来了,爱罗先珂只是在那里讲过课,王鲁彦担任过爱罗先珂的助教。所以,王莎莉的说法是错误的。

6.王鲁彦的生日有错误

在王鲁彦与覃英合著的《婴儿日记》中,第二个月第十五日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天是

16

阴历十月二十八

.......,是彦的生日。我想使他快乐地度过这一日。”

如前所述,王鲁彦的出生日期是阴历1901年11月30日,阳历1902年1月9日,作为王鲁彦的妻子覃英居然记错了这个日子实在是不可思议。

7.王鲁彦逝世时间有错误

(1)“6月底湘桂局势紧张,当局下令疏散。柳亚子来到平乐,并把《柳》(《柳毅传书》,是端木蕻良为庆祝柳亚子68周岁诞辰而编的京剧剧本。笔者注)剧本交给《八步日报》连载。8.月.26..日.王鲁彦病逝桂林。端木和邵荃麟、曾敏之、司马文森等冒着战火赶回桂林,给王鲁彦办理了后事。”17

(2)“经过这次艰难的跋涉,他的肺病加重了,加上国事日非,忧患交逼,终于不能支持,在1944年8.月.21..日.病逝。”18

(3)“1944年8月21日,作家王鲁彦在病贫中逝世于桂林,终年43岁。……”19

(4)《新华日报》1944年8月24日报道:“(中央社桂林二十二日电)作家王鲁彦昨天

..逝世后,当即入殓,今晨出殡,暂葬桂林星之岩之阳。桂林各界正筹备追悼中。……”

(5)“1938年12月,他来到桂林,……1944年8月22日,因肺结核、喉头结核等病恶化,病逝于桂林。”20

第1条把王鲁彦逝世的时间都说成是1944年8月26日,

第(2)、(3)两条说成是8月21日。

第(4)条的电头是22日,导语中说:“作家王鲁彦昨天

..逝世后,当即入殓……”推算起来应该是21日。

第(5)条说成是8月22日。

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王鲁彦逝世的确切时间应该是1944年8月20日。这里有三条资料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1)“八月,二十日下午一时在桂林病逝。”21

(2)“一九四四年七月回到桂林时,他已奄奄一息,不能起坐了。终于拖到八月二十日,病逝于桂林医院。……”22

(3)“《桂林日报》1944.8.21报道:

1944.8.20追悼作家鲁彦

桂林文协

1944.8.20,鲁彦殁于桂林,当时桂林正处于沦陷前夕和紧急疏散之际,仍聚集了文化界二百多人举行了鲁彦逝世追悼会,由欧阳于倩主持,邵荃麟代表全国文协致悼词。消息与悼词全文发表在当时的《桂林日报》。”23

上面3条资料,第(1)条是王鲁彦研究专家曾华鹏、蒋明玳提供的;第(2)条是王鲁彦生死相依的妻子覃英提供的,第(3)条是桂林文协提供的,这三条资料的可信度都是很高的。

因为曾华鹏、蒋明玳两位专家研究王鲁彦达几十年,对王鲁彦的情况非常精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错的。

而覃英是王鲁彦一直伴随的妻子,王鲁彦病重之后,是她陪王鲁彦到湖南茶陵去养病,战事吃紧之后,也是她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历经千辛万苦陪着王鲁彦从湖南逃回桂林,在王鲁彦弥留之际,还是她日夜陪伴在床侧。这种生死离别的时刻,是不会记错的。

而桂林文协作为一级组织,具体筹备举办了王鲁彦的追悼会,很多作家冒着危险赶回桂林参加追悼会,目睹了现场的情况,这些当事人记忆应该特别深刻。而且新闻第二天就发,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

8.对王鲁彦行踪的错误

“一九三九年,我到重庆复旦大学教书时,鲁彦夫妇正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书..................................。大家

都夹在山坳里,见面机会很少。至于在城里开会时,见过面没有,也记不清了,因为开会时一则人多,二则我常在会未开完时就回沙坪坝了。……”24这是端木蕻良在80年代写的一

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据陈子善、刘增人编的《鲁彦年表》记载,1938年12月王鲁彦从武汉撤到桂林之后,1939年一整年都在桂林忙碌:去胡愈之主编的桂林文化供应社任编辑、去省立桂林中学教书、筹备文协桂林分会、在培训班上课等等。因为这一年事情特别多,所以陈、刘两位记载得特别详细。而且相关的史料和王鲁彦自己的文章都没有任何文字提到曾经去重庆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过书。端木蕻良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时间间隔很久了,记忆上难免有错误。

9.对王鲁彦在桂林一些事实的错误

(1)“为了安排王鲁彦在桂林的生活,大家想出一个办法,即着手编一个文艺杂志,由王鲁彦拿固定的编辑费,大家踊跃写稿。在《力报》编副刊的王西彦

...,帮助他看稿编稿。刊

25

物定名为《文学杂志》

......,每月出版一期。通过这个刊物,团结了更多的作家。”

这段文字有两个错误:

一是这个刊物叫《文艺杂志》而非《文学杂志》。

二是在1941年下半年筹备《文艺杂志》刊物时,王西彦还在福建,不在桂林,也不是《力报》的主编,这有他自己的话为证:“我和鲁彦的交往,说来历史很短暂。一九四一年秋天,那时我在福建战时‘临时省会’永安;正准备摆脱《现代文艺》的编务,离开去湖南;九月初,接到鲁彦从桂林寄来的快信,说他创办了一个《文艺杂志》,要我给他寄稿子。”26蓝海著的《中国抗战文艺史》上的一段话也可以作为佐证:“除以前的杂志仍在桂林出版外,随着一九四二年俱生的文艺杂志有:元月王鲁彦主编的《文艺杂志》月刊创刊,出至第一卷第五期后,由王西彦、端木蕻良接编(出至一九四四年三月休刊,一九四五年五月又在重庆复刊)。”27

从这两条资料可以看出,王西彦接编《文艺杂志》的时间和期数都非常明确。对此,王西彦进一步说明:“这时节,杂志第四期已出版,第五期正在排印,我到桂林后,由我负责编校。”28王西彦自己所说的情况与史料所讲的完全吻合。

(2)“王鲁彦当时患有痔病,需要开刀,但又无钱治疗,痛苦异常。幸经人介绍,到周

29

泽钊医师诊所免费动了手术,得以痊愈

....。”

据覃英和王西彦的回忆文章,王鲁彦的痔疮没有根治过,尤其是感染了结核病菌之后。结核病在当时是一种绝症,根本没有药物能够治疗。所以王鲁彦的痔疮曾动过5、6次手术,直至死的时候,他的肛门还是有裂口。“他去世时开刀后的痔疮还未收口,肺部溃烂一直到喉头,令人目不忍睹。”30作为一直服侍在侧的覃英,她的记述是最有说服力了。

10.对王鲁彦人生经历中某些事实的错误阐述

“许钦文、许杰、王任叔和潘训都是因为家里贫寒去读不要钱的中等师范学校。……说起王鲁彦更惨,他小学毕业

....后就去上海当学徒。”31

王鲁彦因为支持慈善仁义的徐校长,反对有后台的新任校长而与一部分有正义感的同学一起于1916年春天自发退学了,所以,王鲁彦小学并没有毕业,只能算肄业。

11.对王鲁彦就读学校称呼有错误

“镇海县气候温和,堪称鱼米之乡。当地的人出外谋生或经商的不少。因此当鲁彦17

岁时,在灵山小学

....高小还未毕业,父亲就托人把他介绍到上海一家洋行当学徒,从此鲁彦离开了故乡。”32

“父亲出生在宁波北仑(原镇海)大碶镇的店员之家,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又在灵山

..

学校

..读高小,为抗议乡绅开除了新思想的教师,与一些同学毅然退学;十六、七岁到上海谋生,当小伙计,晚上在补习学校学习。”33

笔者曾在2010年上半年去灵山学校现场采访过,在一幢建筑立面,看到一块嵌在墙上的碑石,上面有一段介绍性的文字:这所学校原名灵山书院,由乡贤、镇海县优贡生邬(名字不详)捐田100亩于清嘉庆九年创办(1804),当时在县里颇有名气。学校从建立以后几经改名:1905年,灵山书院改名灵山学堂。1907年,更名灵山高等小学堂,附设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称学校。1913年,灵山学堂更称灵山高等小学校。1925年,更名灵山学校。1941年,镇海县政府接管学校,为县立灵山学校,附设国民学校。1949年5月,镇海解放,镇海县人民政府接管,以后又进行多次改名。一直到2004年10月,学校隆重举行灵山学校复名暨建校200周年校庆,复名为灵山学校。

王鲁彦在这里就读的时间是1914年下半年至1915年底,这个时段该学校叫“灵山高等小学校”,简称“灵山高小”,而不是如覃英所说的叫“灵山小学”,也不是王莎莉所说的“灵山学校”。

以上是我在研读王鲁彦研究资料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并一一加以辨析,但挂一漏万,希望能给其他研究者提供一点帮助。

注释:

①曾华鹏,蒋明玳:《王鲁彦生平和文学活动年表》,《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②刘增人,陈子善:《鲁彦夫人覃英同志访问记》,曾华鹏,蒋明玳编《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8页

③陈子善、刘增人:《鲁彦年表》,覃英编《中国现代作家选集——鲁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页

④马蹄疾:《王鲁彦生年辫讹》,《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5期

⑤覃英:《鲁彦生平和创作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选集——鲁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

⑥刘增人、陈子善编:《鲁彦年表》,覃英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选集——鲁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页

⑦曾华鹏,蒋明玳:《王鲁彦生平和文学活动年表》,《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⑧王鲁彦:《我们的学校》,《王鲁彦文集》(叁)(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⑨刘增人,陈子善:《鲁彦夫人覃英同志访问记》,曾华鹏,蒋明玳编《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页

⑩陈子善,刘增人:《鲁彦年表》,覃英编《中国现代作家选集——鲁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页

11王莎莉:《忆起儿时父亲在世时……》,《王鲁彦文集·附录》(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12顾芝英:《忆鲁彦和爱罗先坷》,《鲁迅研究月刊》1986年第9期。

13王鲁彦:《钓鱼——故乡随笔》,《王鲁彦文集》(叁)(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14王鲁彦:《旅人的心》,《王鲁彦文集》(叁)(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P214页

15王莉莎:《忆起儿时父亲在世时……》,《王鲁彦文集·附录》(伍)长篇小说,人民文学

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16王鲁彦、覃英:《婴儿日记》,《王鲁彦文集》(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

17曹革成:《同挥热泪悼萧红——记柳亚子和端木蕻良的交谊》,《文史春秋》1996年第2期18范泉:《记艾芜——一个苦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的作家》,《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4期19蓝海:《抗战时期中国文艺大事记(1937.7—1945.9)》,《中国抗战文艺史·附录》,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463页

20蔡定国、杨益群、李建平:《巴金、王鲁彦的小说》,《桂林抗战文学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18页

21《王鲁彦生平和文学活动年表》,曾华鹏、蒋明玳主编的《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1984年版,第17页

22刘增人,陈子善:《鲁彦夫人覃英同志访问记》,曾华鹏,蒋明玳编《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6页

23原文发表于《桂林日报》1944.8.21

24端木蕻良:《忆鲁彦》,《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

25范泉:《记艾芜——一个苦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的作家》,《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4期26王西彦:《在魑魅的追逐下——记鲁彦的病和死》,曾华鹏、蒋明玳主编的《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27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53页

28王西彦:《在魑魅的追逐下——记鲁彦的病和死》,曾华鹏、蒋明玳主编的《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页

29范泉:《记艾芜——一个苦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的作家》,《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4期30刘增人,陈子善:《鲁彦夫人覃英同志访问记》,曾华鹏,蒋明玳编《王鲁彦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6页

31钱英才:《论浙东乡土作家的文化意识和特点》,《宁波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32覃英:《鲁彦生平和创作简述》,见覃英编《中国现代作家选集——鲁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

33王莎莉:《忆起儿时父亲在世时……》,《王鲁彦文集·附录》(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日期:2006-04-24 点击: 作者:中调网来源:中调网~我要投稿!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尤其是访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料收集技术的探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料分析比资料收集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优秀的访谈只有通过优秀的分析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转换成对研究者有意义的结论,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但是访谈资料往往因数量庞大、结构零乱而难以处理。因此,研究者需要将浩如烟海的资料“打散”、“重组”和“浓缩”,最终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这些过程可以归结为“组织”和“连结”两部分,前者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后者则是对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释。但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 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与创造力研究”的个案,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对某些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文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第二、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组织”和“连结”的具体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恰当使用回溯重组方法对提高分析的效率与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定性研究访谈组织连结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向:方法的研究让位于方法论的探讨;定量方法的优势地位被定性方法所取代;从社会调查的阶段性过程观念转向研究的社会过程观念。这些转向大大促进了定性方法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关论著不断涌现,或全面介绍定性方法,或专门探讨资料收集技术、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等问题。在资料分析领域,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已经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许多定性分析软件也得以开发,如NUDIST、Ethnograph等。 相比之下,我国定性研究水平较为薄弱。一方面,对定性研究存在某些误解,认为它是可以随意进行的,主观性较强,并非科学实证的方法。因此,在一般介绍社会或市场研究方法的论著中,定性方法往往只是作为定量方法的补充而一笔带过。 另一方面,对定性方法的关注集中在资料收集技术层面。近年来,定性方法尤其是深度访谈、小组座谈日益普及,不少研究机构都已配备先进的小组座谈设施,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在技术操作层面,尤其是资料收集技术,而对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定性研究背后的方法论传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得出研究结论。 事实上,仅有精湛的资料收集技术,而没有对资料的深入挖掘,是不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研究目的的。英国经验主义科学家培根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工作应该像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资料,又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和加工,酿出蜂蜜”。 然而,定性分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不同领域、不同研究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策略。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致力于收集各领域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基本规律。 在国内,规范的定性分析实例尚不多见,对分析技术的研究更为困难。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的专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方法论到具体操作层面对定性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然而,其中的资料分析技术主要侧重于理论建构目的,遵循的是扎根理论思想,且多以教育学等领域的个案为例。与大陆相比,台湾、香港的学者更早接触定性研究,已出版不少译著,以综合介绍型为主,主要应用于护理、教育、社会学等,而对传播学、市场研究等领域定性分析技术的探讨尚属少见。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传播学中的研究实例——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提出笔者对定性分析的管窥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了对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我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传播学、心理学、传播心理学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销售额增速 (%) 东部地区50822.01 4.133203.34 10.1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 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偶然误差 2标定HCI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02 ,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试剂误差) 3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仪器误差) 4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是属

于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操作误差) 5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所用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对标定结果将产生__________ 误差。 答案:负 6用减量法称取试样,使用了一只磨损的砝码,将对测 定结果产生_______ 差。 答案:正 7在定量分析中, ________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 度;_____ 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答案:偶然;系统 8偶然误差服从 ________ 律,因此可采取 _________ 的措施减免偶然误差。 答案:正态分布,平行多次操作 9不加试样,按照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平行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_________ 。通过它主要可以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器皿引入的杂质造成的_______ 。 答案:空白试验。仪器和试剂误差 10系统误差的减免是采用校正仪器以及做 ___________ 试验、试验和空白试验等办法减免的,而偶然误差则是采用增加_________ 的办法,减小偶然误差。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王前聪 学号:201602044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以纳米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纳米材料分析方法表征 1前言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及一系列新异的力、光、声、热、电、磁及催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化工、建材、医药、航空、能源、环境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潜在的高科技应用前景。纳米科技是未来高科技的基础, 而适合纳米科技研究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纳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因此, 纳米材料的分析和表征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分析科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它不仅是研究的对象, 而且又是观察和探索世界特别是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求改进和发展新分析方法、新分析技术和新概念, 提高其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 从中提取更多信息, 提高测试质量、效率和经济性。 纳米材料主要性质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目前表征纳米材料的技术很多,采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信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X射线粉末衍射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束单色X射线碰击到研成细粉的样品上,在理想情况下,样品中晶体按各个可能的取向随机排列。在这样的粉末样品中,各种点阵面也以每个可能的取向存在。因此,对每套点阵面,至少有一些晶体的取向与入射束成Bragg角e,于是对这些晶体和晶面发生衍射。衍射束采用与图象记录仪相连的可移动检测仪Geiger,如计数器(衍射仪)检测,在记录纸上画出一系列峰。峰度位置和强度很容易从谱图上得到,从而使它成为物相分析的极为有用和快速的方法。 3光谱分析方法 3.1激光拉曼光谱分析(LR) 拉曼散射的过程涉及光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当一束频率为n。的单色光照射到样品上时,都会发生散射现象,产生散射光,将产生弹性散射(Ray leighscattering)和非弹性散射(Raman scattering)。散射光的大部分具有与入射光(激发光)相同的频率,即散射光的光子能量与入射光的相同,这就是弹性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当散射光的光子能量发生改变与入射光不同时,其频率高于和低于入射光即非弹性散射,称为拉曼散射。频率低于激发光的拉曼散射叫斯托克斯散射,频率高于激发光的拉曼散射叫反斯托克散射。其中Stokes线(v0一△v)与Anti-stokes线(v0+△v)对称分布在激发线(n0)。由于拉曼位移△、只取决于散射分子的结构而与v0无关,所以拉曼光谱可以作为分子振动能级的指纹光谱。拉曼位移△v(散射光

第5章 质性研究 资料分析的方法

第五章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收集是运用社交技巧,资料整理/分析是孤独的知性探索。 面临的主要困惑:如何从资料中发掘意义?研究者如何可能理解被研究者?被研究者文化主位的意义如何通过研究者文化客位的解释获得意义?主体间性的解释性理解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在创造性与严谨性上维持一个平衡? 呈现质性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本原则、基本过程、基本的理论取向。 第一节质性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初步分析 “整理与分析资料”,指根据研究目的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与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是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不少研究者怀念实地访问/现场调查的时光(田园诗),但在资料组织、整理及分析中,面对庞大的资料茫然失措。提供一些整理/初步分析资料指导方针,保持批判精神(弹性)。 一、质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层级 ●资料分析的层级 -最低层是原始资料,包括录音带、田野笔记、文件等原始资料; -第二层是经过部分处理的资料,比如研究者的笔记与评论; ●-再高一层级的资料为译码或类别,即从原始资料与部分处理过的资料中摘要出有意义部分,同时,在这一层级工作中要呈现分析的备忘录,以解释为什么作此译码的决定。 ●用什么方法来呈现类别或主题:在质性研究中有不同的选择。 -用一些图表、矩阵图与地图来呈现社会网络关系、自然环境、地面区划、译码之间的关系或研究的概念; -用个案研究或以故事描述个案的状况来说明类别或主题。 ●资料处理及分析的技术 以归纳为主的,并且是有系统的。 量化研究在资料收集前简化资料,质性研究在资料收集后简化资料,也使质性研究报告变得易读、生动。 二、质性资料的处理

研究者实地调查后积累了成箱的资料夹、录音带、笔记、电脑磁片,但资料组织与分析需要较实地调查多六倍的时间。许多质性研究者常常会怀疑甚至会迷惑于这个问题,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全部结束所有的工作。 ●资料收集:撰写稿、对话、感觉和想法、事件与个人行为描述、概要讨论、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笔记、译码、分类、计算值,深度访谈的录音及相关的报纸、书籍、学术文章等。 ●好的质性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应在资料收集时就展开下述的工作,包括:所有的田野笔记、访谈笔记、日志与备忘录都应记载日期、时间、地点;同时,除了要将各个主题与资料建档外,也要将每一个受访者的资料都建档或编码。 ●资料处理:很麻烦、复杂的过程,要一次又一次重复阅读所有的笔记与原始资料,直到清楚每段的位置与内容为止,然后对各主题的结构与顺序比较清楚,即开始对资料思考、分类、做联结。 三、整理与初步分析访谈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作为一个整体,与收集资料之间是不可分开的阶段。整理与分析资料的时机应该越早越好,不应拖到积累了很多资料后才进行。 ●作用: (1)强迫研究者逐步缩小研究范围,尽早就研究方向与类型做出决定; (2)帮助研究者提出统揽所有资料内容的观点,发展可供进一步分析问题; (3)使研究从原始资料向理论建构的方向过渡; (4)帮助研究者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了解自己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便下一步有计划地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的方法及特点 ●一次性分析:有经验老手,研究规模较小,收集资料较少,研究目的较单一,研究者可采取一次性分析方法,直接对资料进行“整体观看”,然后凭着记忆写出研究报告。 ●采取“收集在前、分析在后”的顺序:一位新手,以把握实地调查工作的进程。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应该及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费时大:撰写一两个小时的访谈需要花费10小时,且大概有30页或更多页的稿子。 ●专门分析:在强调及时整理与分析资料时,研究者在收集资料后需要一段时间来专门进行分析。这个时间可以是几个星期、几个月,是一个整段、持续、不受到其它事情干扰的时间。(转换一下脑筋;担心已收集的资料不够用)。 ●实地笔记:最大价值在于“原始”,越是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今后使用起来越能突显当时的“真实”情形。 四、资料分析前的初步整理原则 ●做记录的基本规则

国资料分析备间隔增长率问题.doc

2018国考资料分析备考:间隔增长率问题 2018国考资料分析备考:间隔增长率问题。两期间隔增长率问题在历年国考资料分析题中是常考题型,我们如果想在国考考场上快速得这部分分数数,就应该认真分析两期间隔增长率的题型特点,掌握公式事半功倍。 一、两期间隔增长率问题的题型特点和公式 两期间隔增长率的题型特点是:①题中求增长率,②从时间上看是两年前或者隔一个统计周期,比如问2016年比2014年的增长率,或者问2016年6月比2年前同一时期的增长率。新的题型中还有问2016年数值是2014年数值的几倍。 两期间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问增长率类,,其中分别是后两年的增长率。 二、国考两期间隔增长率问题展示 【例1】(2016-国家-120)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与2013年12月底相比,2014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的增长率是( ) A.14.35% B.18.37%

C.26.16% D.10.33% 【分析】本题是间隔增长率问题,根据题意2013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的增长率是14.35%-4.02%=10.33%,那么间隔增长率就是14.35%+10.33%+14.35%10.33%,结合选项选择C。本题只要理解题意就比较容易解题。 【例2】(2017-国家-126)2015年全行业全年生产手表10.7亿只,同比增长3.9%,完成产值约41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提高 1.9个百分点;生产时钟(含钟心)5.2亿只,同比下降3.7%,完成产值162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钟表全行业生产时钟(含钟心)的产值与2013年相比约( ) A.上升了11% B.下降了11% C.上升了8% D.下降了8% 【分析】本题是间隔增长率计算问题。根据题干2014年我国钟表全行业生产时钟(含钟心)的产值的增长率是-(4.7%-1.3%)=-3.4%,那么两期间隔增长率就是-4.7%-3.4%+4.7% 3.4%,非常接近-8.1%,结合选项选择D选项。 前面的例题是求两期间隔增长率的问题,有时考题会把间隔增长率放在综合分析中考察。如下: 【例3】(2017-国家-130)2015年钟表零配件、定时器及其它计时仪器产值96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基本保持上年

质性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第七章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本章内容要点】 ·定量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统计分析 ·资料的理论分析 【本章重点】 ·资料的整理方法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概念 定量资料是研究者从社会研究中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材料。 (二)整理的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完整性 (2)统一性 (3)合格性 2、资料的分类和编码 (1)编码步骤 ·对回答进行分类; ·建立回答类别与变量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2)编码方法 ·预编码 ·后编码 ·边缘编码 【预编码范例】 你打算报考哪一类专业? 口1、文科 口2、外语 口3、理、工、农(含林、牧、渔)、医

口4、音乐、体育、美术口5、军事院校 口6、未决定(不知道)【边缘编码范例】 【登录卡范例】 【数据文件范例】

【编码簿范例(部分)】 【编码簿的主要项目】 1、问题号码 2、变量号码 3、项目名称 4、编码的内容说明 5、序列号 3、资料的登录 (1)个案登录 (2)总体登录 【个案登录卡片实例】

4、资料的汇总 二、定性资料的整理 (一)概念 定性资料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整理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真实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2、资料的分类 (1)有效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3)完备性原则 (4)各类别必须处于同一分类层次 3、资料的汇总和编辑 (1)完整 (2)系统 (3)简明 (4)集中

资料分析中增长率问题

走进申论“材料”大门 公务员申论试卷是由注意事项、材料和作答任务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材料是主要的答案来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想要申论拿高分,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材料。 一、材料类型 申论材料是由6000-8000个文字构成,根据材料的本质属性不同,可以把材料分成理论性材料和实时性材料。这些文字一般分为4-10则材料,看似每个材料都在说不同的内容,实际上申论材料是形散神不散的,也就是每年申论材料的大主题是唯一的。 理论性材料是指材料中所涉及的某一特定主体,对社会发表的态度、观点,由于特定主体不一致,可根据主体的不同权威理论性材料和一般观点性材料。权威理论性材料主要包括副省级以上领导的言论,副省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一般观点性材料是指社会各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包括专家学者的观点、基层政府的观点、舆论媒体的观点和群众网友的观点。在看材料的过程中,和问题相关的权威理论性材料我们直接默认它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直接可以当成答案要点的,一般观点性材料则需要辩证的来看。 实时性材料是指对某个事实问题的描述和介绍。包括事实陈述和个别案例。对于申论材料中个个别案列大家千万不能忽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案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材料范围 在国考申论考试中,材料一般包括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两个部分,其中新闻报道占一多半,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几个方面。从近五年申论材料主题来看,越来越少考单一领域的问题了,虽然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内容一般是在这一主题下多个领域的表现,而且为了体现申论考试的公平性,材料通常专业性比较弱,通俗易懂。比如2013年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涉及到的领域是文化领;2014年社会心态主题,考察社会社会领域;2015年科技发展方向主题,涉及的是文化科技领域,可见2013年到2015年所属领域都是单一领域。而2016和20117年都是多领域,如2016年副省级主题是国民素质提高,涉及到的是社会和思想道德领域;2016年地市级主题是好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治和社会两个领域;2017年主题是生态建设与传统文化,涉及到生态、文化和社会三个领域。从单领域考察到双领域到多领域,可见,考生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关注这几个领域的新闻动态、时事政治,多看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基础好的考生还可以做更广泛的关联,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在申论答题中,有一个不变的宗旨就是“材料为王”,无论答什么题型,要以材料为依据,千万不能脱离材料。 - - 1 - -

第7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答案

思考题 1. 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准砝码、更换砝码。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天平两臂等长)或更换仪器。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相对校正也可)或更换仪器。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答:引起系统误差(试剂误差),采用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答:随机(偶然)误差。 (6) 读取滴定管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答:随机(偶然)误差。采用读数卡和多练习,提高读数的准确度。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答:过失,弃去该数据,重做实验。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入CO2。 答:系统误差(试剂误差)。终点时加热,除去CO2,再滴至稳定的终点(半分钟不褪色)。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要求分析结果达到%的准确度,即指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2)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就说明准确度高。 (3) 由试剂不纯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 偏差越大,说明精密度越高。 (5)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高。 (6)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7)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8) 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 (9)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10)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1) 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12)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13) 有效数字中每一位数字都是准确的。 (14) 有效数字中的末位数字是估计值,不是测定结果。 (15) 有效数字的位数多少,反映了测量值相对误差的大小。 (16)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采用的单位有关。 (17) 对某试样平行测定多次,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18) Q检验法可以检验测试数据的系统误差。 答:(1) 对;(2) 错;(3) 错;(4) 错;(5) 对;(6) 错;(7) 错;(8) 错; (9) 错;(10) 对;(11) 错;(12) 对;(13) 错;(14) 对;(15) 对;(16) 错; (17) 错;(18) 错 3. 单选题 (1)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 ) (A) 准确度不高,精密度一定不会高 (B)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也高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两者没有关系 (2) 从精密度好就可判断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前提

资料分析最全公式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统计术语 ◆现期与基期 资料题目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1】2009年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

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例2】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增长率 增长率指的是现期与基期的差值与基期之间的比较。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特别提示】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9月份的产值和上月相比,有了200万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判别特征】: 增长率:(现在)……比(过去)……增长(下降)……% 式子1:给基期值,现期值,求增长率?增长率=; 式子2:给基期值,增长率,求现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式子3:给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基期值=。 【例1】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A. 提高了151.8% B. 提高了51.8% C. 提高了251.8% D. 提高了105% ◆百分数与百分点 增长率之间的计算只能用百分点,不能用百分数。 【例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幅() A.回落42.3个百分点 B.加快42.3个百分点 C.回落42.3% D.加快42.3%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 本章教学目的: 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及标准偏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明确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两者间的关系。 2、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及减免方法。 4、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准确度和精密度表示方法;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 一、准确度与精密度 1、准确度与误差 例1:测定酒精溶液中乙醇含量为 (1)50.20%; (2)50.20%; (3)50.18%; (4)50.17% 平均值:50.19%,真实值:50.36% 什么是误差: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的表示:绝对误差(E)= 测得值(X)- 真实值(T) 测得值(X) - 真实值(T) 相对误差(RE)= ×100% 真实值(T) 绝对误差: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误差在真实值(结果)中所占百分率。 有关真实值: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将用标准方法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所求出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实值。 准确度:实验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例2:测定值57.30,真实值57.34。 绝对误差(E)= X – T = 57.30 - 57.34 = -0.04 E -0.04 相对误差(RE)= ×100% = ×100% = -0.07% T 57.34 例3:测定值为80.35,真实值85.39。 E = X – T = 80.35 - 85.39 = -0.04 E -0.04 RE = ×100% = ×100% = -0.05% T 80.39 得出结论:绝对误差相同,但相对误差不同。 练习:测定值:80.18%,真实值:80.13%。 计算:绝对误差(E),相对误差(RE) 应用:实际测定时,相对误差使用较多,仪器分析使用绝对误差较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精密度与偏差 例1:甲乙丙 50.20 50.40 50.36 50.20 50.30 50.35 50.18 50.25 50.34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复习材料.doc

一.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1. 什么是红外光谱图 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一谱带。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或透光度为纵坐标,把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也有称红外振-转光谱图 2. 红外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 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3.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4. 红外光谱图的三要素 峰位、峰强和峰形 5. 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方法 1) 固体样品的制备 a. 压片法 b. 糊状法: c. 溶液法 2) 液体样品的制备 a. 液膜法 b. 液体吸收池法 3) 气态样品的制备: 气态样品一般都灌注于气体池内进行测试 4) 特殊样品的制备—薄膜法 a. 熔融法 b. 热压成膜法

c. 溶液制膜法 6. 红外对供试样品的要求 ①试样纯度应大于98%,或者符合商业规格,这样才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光谱或商业光谱进行对照,多组份试样应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互相重叠,难予解析。 ②试样不应含水(结晶水或游离水) 水有红外吸收,与羟基峰干扰,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所用试样应当经过干燥处理。 ③试样浓度和厚度要适当 使最强吸收透光度在5~20%之间 7.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4)分析速度快;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6)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7)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二. 紫外光谱 1. 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是利用某些物质对200-800 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使用的仪器设备简便,价格廉价,且易于操作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2. 什么是吸收曲线?及其吸收曲线的特点? 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反映了物质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篇一: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我们在前面两文中分别谈到收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法,这无形之中好象将资料分成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种,显然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只是按照收集的方法来考虑的),因为“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有“事实资料”(当然不是第一手资料),它们之间有交叉的成分,由此为研究方便起见,可将其分为“事实资料”与“理性资料”;如果从资料的性质来考虑,资料还可以分为定量资料(主要是各种数据)与定性资料(主要是文字材料)。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之后,一般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整理和分析。本文就要谈谈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筛选 有些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当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余。通常,对于“理性资料”要求它有: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资料”要求它有:真实性,典型

性,浓缩性。 二.整理 整理也就是要分门别类,并以某一种或几种方法表示出来,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对于各种数据,首先是分类,通常有两类: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其中后者又有四种水平:类别的,顺序的,等距的,比率的;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其中前者有简单次数分布表、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数次数表等,后者又有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也叫直方图)、圆形图(也称饼形图)之分。 对于定性资料,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对某一课题资料,可以按历史线索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观点分类;可以按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子课题分类,等等。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从方法论角度,一般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且通常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互使用。因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处在统一的连续体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

行测必考题型之六资料分析 增长率问题

行测必考题型之六:资料分析?增长率问题 作者京佳公务员黄方一 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出题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常出常新,经久不衰。为有效备考,京佳公务员教研老师特将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增长率问题 增长率问题在资料分析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的增长率是多少?同比增长率是多少?环比增长率是多少?等等 涉及到的基本知识有: 百分数:提到增长率,就不能不提百分数,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因为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5%,去年的增长速度为9%,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升了10%,去年物价上升了15%,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率: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增长与同比增长:增长:指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同比增长:指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长。 真题一: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和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 25.05% B. 35.25% C. 8.15% D. 14.43% 【解析】D 首先,观察四个选项中的数据差别较大,可以采用估算法。 首先由“2007年认定登记和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可知2006年认

行测资料分析中上升下降问题解答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中上升下降问题解答技巧 在行测资料分析中,相信很多同学都见过这类题目,“与上月相比,2013年7月份美国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那比重相比上升还是下降又该如何比呢?接下来带大家来具体看下这类问题,这种题目属于判断比重变化。 一、解题原理 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0,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呈上升趋势。 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不变。 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0,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呈下降趋势。 二、经典例题 例1.2011 年1-8 月宁波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15.7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5144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6.0亿元,同比增长21.5%。

问题:与上年同期相比,2011年1-8月宁波市5144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的比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答案】下降了。中公解析:题目需要判断2011年1-8月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比重谁大谁小,需找部分和整体的增长率,部分为5144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1.5%;整体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5.4%,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下降。 例2.2013年7月份,美国进出口总额4165.7亿美元,比上月减少0.4%,其中出口总额1911.7亿美元,比上月增长2.2%。 问题:与上月相比,2013年7月份美国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答案】上升了。解析:题目需要判断2013年7月的比重比上个月比重谁大谁小,需找部分和整体的增长率,部分为美国出口总额,增长率为2.2%;整体为美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为-0.4%,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上升。 以上就是判断比重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同学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要多练习多思考,体会做题方法,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掌握这类题目。

资料分析中的各种增长率问题Word版

资料分析中的各种增长率问题 河北华图 韩莎 资料分析题干或问题当中经常会涉及到增长率问题,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不同增长率的相关概念及区别: 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增长量 增长率基期量 增长率也称为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它是其他增长率的计算的依据。以下是资料分析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增长率相关问题。 同比增长率:同比实际是指与上一年年的同一时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基期量) 基期量(即上一年的量现期量- 环比增长率: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基期量量) 基期量(即上一周期的现期量- 例如:2013年7月的产值为10亿元,2013年6月的产值为5亿元,2012年7月的产值为8亿元则2013年的环比增长率为:%1005510=-,同比增长率为 %258810=- 年均增长率:表示一段时间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如果第一年为M,第n+1年为N,若N/M=(1+r)n,则r 为第1-n+1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1-n M N 例如:某地区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0亿元,如果按照往年5%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则预计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 )亿元。 A.119.5 B.127.6 C.132.8 D.142.9 100×(1+5%)5≈100×(1+5×5%)=125所以应该选B 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 如果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 ,则平均增长率:r ≈上述各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 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例如:某国2005、2006、2007、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1.8%、1.5%、4.8%、5.9%。那么该国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涨幅为多少? A.3.48% B.3.58% C.3.83% D.4.47% r=(1.8%+1.5%+4.8%+5.9%)÷4 =3.5% 应该选A 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 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1+r1)*(1+r2)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 r2 例如:2005年某市房价上涨16.8%,2006年房价上涨了6.2%,则2006年的房价比2004年上涨了( )。 A.23% B.24% C.25% D.26% 直接代入公式:16.8%+6.2%+16.8%×6.2%≈24%,应该选B 合成增长率:如果量A与量B构成总量“A+B”,量A增长率为a,量B增长率为b,量“A+B”的增长率为r。合成增长率的满足一个原则:大小居中但不中,偏向基期基数较大的。意思是合成增长率的大小介于a,b之间,如果A>B 则r的大小偏向a,如果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