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第二章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

绪论

&舞蹈:“舞蹈”是由“手舞”和“足蹈”构成的

&自娱舞蹈为自得其乐而跳的舞蹈,如原始舞蹈、早期的民间舞和交谊舞等,属于自娱舞蹈的范畴。

&表演舞蹈分为娱神舞蹈和娱人舞蹈,娱神舞蹈是为取悦神灵而跳的舞蹈,如部分巫舞、祭仪舞等宗教性的舞蹈,娱人舞蹈是为给他人带来愉悦或教益而跳的舞蹈,如在广场、剧场、电影、电视中表演的舞蹈,都属于表演舞蹈的范畴。

&抒情性舞蹈甴在气质、条件、能力和技术上更擅长抒发感情的舞者所表演的舞蹈。

&炫技性舞蹈甴在气质、条件、能力和技术上更擅长炫耀技术的舞者所表演的舞蹈。

舞蹈的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图腾说、巫术说、宗教说、性爱说、合一说。

第一章

原始舞:世界最早的舞蹈形象出现在大约公元前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舞蹈当属原始舞的范畴。

原始舞的艺术特征:生活即舞蹈、目的性明确、大多为群舞、歌舞不分家、功能多样化、初以自娱为主、后被用来娱神、节奏举足轻重、男女界限分明、跳舞多为男子的特权。

民间舞:民间舞是由原始舞发展而来,是人类原始文化的“活化石”。

“原生态民间舞”:是指完全土生土长,不曾受到任何外来经济、文化影响的民间舞。严格意义上的“原生态”及其舞蹈可谓早已荡然无存,仅具有相对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交谊舞:交谊舞起源于欧洲的民间舞,为一种高尚典雅,具有贵族气派的自娱活动和社交形式,发端于12世纪的英皇八世的宫廷舞。

&玛祖卡:是一种波兰的民间舞。、

&爵士舞:爵士舞是包括白人在内的整个社会公认的美国民间舞,是以黑人切分音型为基本特点的。

&萨尔萨:最初是在北美都市的西班牙人居住区里引人注目的,1980到1990年在拉丁美洲的散居者和加勒比海的音乐舞蹈中,成为首屈一指、万众共享的身体语言,并在世界规模上成为一笔不可估量的经济资源。

&摇滚舞:在英文中,“摇滚”实际上是“摇和滚”。

&摇摆舞:摇摆舞几乎与摇滚舞同时出现,其动作的主要特点是双肩摇摆,臀部旋转,男女舞伴之间的动作虽然相同,但身体已互不相接触。

&嬉蹦舞:因其上下颤动的动律而被俗称为“屁颠儿舞”,是街舞的一种。最初指1980年代出现在纽约街头的一种连说带唱。载歌载舞的RAP,则后成为整个街头文化的总称。

第二章

原始宗教舞蹈:这类舞蹈在不同的民族、地域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宗教舞:是人们为乞求神灵保佑而群体共跳的娱神舞蹈。这些舞蹈一定是主题明确、节奏统一、爽心悦目、无比虔诚的。

通过高度统一的节奏张力,在人群中有效传递和扩张的那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控制力可谓无与伦比。在宗教舞中,绝不允许任何个人的"自我表现",用古埃及祭司们的话来说,就是"个人必须消失在群体之中,而群体则必须融入古代的寓意之中"。

佛教舞蹈:据史料记载,最早将具有佛教成分的乐舞传入朝鲜着是百济艺人味摩之,在这种佛教乐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则是蝴蝶舞、钹锣舞和法鼓舞这三大类。韩国佛教僧舞。印度教舞蹈之神湿婆。湿婆主管毁灭,亦有“毁灭之神”的头衔。

肚皮舞:训练科学严谨,必须从小开始,内容包括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腹肌,以及胸、肩、胯各部位独立活动的能力和协调动作的习惯。这种舞蹈在中东以及希腊文化圈的国家广为流行,并先后形成了民间、宫廷和酒吧3种不同的表演风格。

西班牙民间舞:《弗拉门科》

爱尔兰民间舞:《大河之舞》的风靡世界,为各国民间舞蹈家如何将土生土长的民间舞的舞台化、剧场化、现代化、商品化和国际化的加工和包装提供了极其成功的经验。

俄罗斯民间舞:小白桦女子舞蹈团、俄罗斯红旗歌舞团、红军歌舞团、莫伊塞耶夫民间舞团。

古典舞:广义泛指那些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久经考验,并传承至今,具有经典意义的优秀舞蹈。侠义特指“欧洲古典舞”,即通常音译的“芭蕾”,又称“学院派舞蹈”。日本古典舞:日本的古典舞共有舞乐、能乐和歌舞妓三种,而歌舞伎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又称日本舞蹈、古典舞蹈、日舞和邦舞。

印度古典舞:大的流派有七个之多,四小流派。两大特征:一是注重感情的交流,而交流的手段大体上包括四类:躯干与四肢、各种感情与情调间的作用和相互作用、歌唱与说话、服装与装饰。二是大量以某种古代的著名文献为直接或间接的基础。

西班牙古典舞:《弗拉门科》。特色是舞者不仅脚下需要踢踏作舞,铿锵有力,还有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脚下节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西班牙这个伟大民族宁折不弯的“斗牛士”性格。

第三章

&芭蕾: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成型并兴盛于16——19世纪的法兰西,鼎盛于19世纪的俄罗斯和丹麦,并于20世纪初从俄罗斯走向世界各地,陆续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美国、英国共六大流派。

马术芭蕾:是15世纪在佛罗伦萨、托斯卡纳等意大利城邦国家兴起的一种宫廷娱乐活动,是满足人们铺张心理的最佳手段,客观上为日后的艺术芭蕾做好了铺垫。

&席间芭蕾:15世纪意大利和法国的宫廷宴席上,舞者们在等待各道大菜时插空表演的舞蹈。这种节目故而又有“甜食”的美称,并都安排在各道大菜上桌之间,由此产生了“席间芭蕾”的称呼。

&幕间芭蕾: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和法国的宫廷演出中,幕与幕之间常常插空表演的舞蹈。&歌剧芭蕾:是融歌唱、舞蹈和豪华布景为一体,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的表演形式。“歌剧芭蕾”是在“喜剧芭蕾”基础上的一种质的飞跃。

&芭蕾歌剧:“芭蕾歌剧”最初仅指那些在早期的“歌剧芭蕾”中,舞蹈在比重上同歌剧并驾齐驱,甚至远远大于歌剧的作品。

&戏剧芭蕾:特指以舞蹈表现故事或戏剧情节的芭蕾,亦称芭蕾舞剧,通常以一条或几条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有大、中、小型三中规模。

&心理芭蕾:特指芭蕾于20世纪上半叶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新品种。

&交响芭蕾:特指用现成的交响曲或其他音乐为基础而创作的芭蕾,动作的展开需要严格遵

循音乐的旋律、节奏、配器、和声、对位、结构、逻辑、情调与主题,而群舞的设计则需要调用不同性别、年龄、体格与数量的舞者,去对应和表现音乐的不同声部及其音色与结构。在交响芭蕾创作上成就最为显赫者,非美籍俄国编导大师巴兰钦莫属。

芭蕾的审美标准:“三长一小一个高20公分顶重要,开、绷、直、立爹妈给,轻、高、快、稳师傅教。”

第四章

早期芭蕾:约1500-1832,持续时间最长,300多年。

早期芭蕾: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时期,芭蕾从意大利宫廷传播到法国宫廷,从业余性的自娱活动发展到专业性的表演艺术,整整经历了300多年漫长的孕育和成熟期,其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数法国宫廷贵族舞者1672年随着法王路易十四正式告别舞台,而全部由专业演员所取代,芭蕾从此告别了自娱艺术的阶段,并开始向着高、精、尖的技术高度和美学理想飞跃,最终成为远远高于生活原型,超脱世俗常态的表演艺术。

&巴尔塔扎-博若耶:法籍意大利编导家、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1581年编导了史称“世上芭蕾第一部”的《皇后喜剧芭蕾》,而被芭蕾史学家们誉为“法国芭蕾舞剧编导第一人”,并给《吉赛尔》、《天鹅湖》等后世芭蕾舞剧杰作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法王路易十四:11661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芭蕾教育机构—皇家舞蹈学院。在各国广泛使用的手脚的五个位置,以及大量程式化的芭蕾舞姿,都是1700年在这里用法语固定下来的。

让-巴布蒂斯特-吕里:路易十四的老师。法籍意大利芭蕾表演家、编导家、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总监。

&皮埃尔-博尚:贡献是将芭蕾流传至今的五个手脚位置加以规范。

拉芳丹:1681年,她在巴黎歌剧院的大舞台上首次亮相,勇开女性芭蕾表演艺术之先河。《爱神的凯旋》,吕里作曲、博尚编舞。(开创性)

玛丽-卡玛戈:以率先完成“交织击腿跳”、“上下击腿跳”,这两种至今仍为男性专利的腿部击打动作而令世人注目。进入“浪漫时期”

让-乔治-诺维尔:舞蹈史上称“情节芭蕾之父”,被英国戏剧界誉为“舞蹈的莎士比亚”

让-多贝瓦尔:法国的芭蕾表演家、编导家和教育家。1789年首演了其编导生涯中最为成功的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

维斯特里父子:欧洲舞蹈第一人,其子。

&《皇后喜剧芭蕾》:1581年,巴黎卢浮宫波旁宫的巴黎殿,编导:B-德-博若耶。

意义:1.在舞剧的戏剧结构上,它第一次成功地把若干不同的故事情节放到一个完整的戏剧构架之下,2.在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上,他第一次明确地使动作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同步起来,3.在舞蹈的构图上,他第一次充分地体现出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格拉斯“几何能够表现思想”的观念。

玛丽-塔里奥尼:《仙女》浪漫芭蕾的处女作,开创了白裙芭蕾的新时代。

丹麦的浪漫芭蕾:丹麦这个北欧国家生根、开花、结果,甚至在法国芭蕾衰落时,也依然得到了发扬光大,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取之于法国,并具有自身风范的丹麦芭蕾流派。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至今依然是个实力雄厚的一流芭蕾舞团。

浪漫芭蕾: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时期。浪漫芭蕾是法国流派芭蕾的兴盛时期,其总体特征

与整个法国文化一样,可谓高贵典雅、情怀浪漫,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由于脚尖舞的技术、形象,以及一整套相关的审美理想,在“浪漫芭蕾”时期日趋成熟,这个时期在芭蕾发展史上的核心地位也由此确立下来。

白裙芭蕾:“浪漫芭蕾”的别称,主体形象多为身着过膝白色长纱裙的仙女、精灵、幽灵等而得名。白色纱裙的使用有助于体现浪漫芭蕾舞剧中轻盈飘逸的审美理想,而这种芭蕾服装样式的始作俑者便是法国芭蕾改革家M-卡玛戈。

菲利波-塔里奥尼:玛丽-塔里奥尼的父亲。

萨尔瓦多-维加诺:米兰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团的编导大师,“早期芭蕾”向“浪漫芭蕾”过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桥梁)

&《仙女》:法国“浪漫芭蕾”时期舞剧的处女作和早期代表作,也是芭蕾史上开脚尖舞之先河的里程碑之作。编导:F-塔里奥尼。仙女:M-塔里奥尼。

&《吉赛尔》:法国“浪漫芭蕾”时期舞剧的悲剧代表作、巅峰之作和中期代表作,1841年由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首演。&编导:科拉利和佩罗。将浪漫芭蕾那种“仙凡之恋”的题材和轻盈飘逸的动感发挥到了极致。

&《葛蓓莉娅》:法国浪漫芭蕾舞剧的喜剧代表作和后期代表作。历史意义:它在题材上,为正在衰落的欧洲浪漫芭蕾舞剧开辟了一个以木偶形象和动律为主体的崭新天地。

&《拿波里》:又名《渔夫和他的新娘》,是丹麦浪漫芭蕾舞剧的代表作。1842年,丹麦皇家芭蕾舞团首演于哥本哈根皇家歌剧院。&编剧与编导:A-布农维尔。

第五章

古典芭蕾(1877——1898)继彼得大帝之后的历代沙皇,对法兰西“白色”的高雅文化均毫无例外地毕恭毕敬,“西欧化”或“法国化”成为俄国多年的改良国策。法国的浪漫芭蕾在俄国开创了“古典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鼎盛时期。因此,俄国流派的芭蕾可谓名副其实地集意大利和法国这两大流派之大成。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

&双人舞:由法国芭蕾大师马里于斯·佩蒂帕最终定型的两大舞蹈模式之一,按照 A B A的三段式结构来表演。双人舞一直是各大国际芭蕾比赛的基本内容,可全面展示男女演员各自的身体条件、肌肉能力、动作技术、音乐感觉和彼此默契。

&大双人舞:指男女主演在有全体舞者伴舞的宏大场面中,为整部大戏压轴的双人舞,通常由大团圆的结局来收尾。

&性格舞:由法国芭蕾大师马里于斯~佩蒂帕最终定型的两大舞蹈模式之一。

&马里于斯·佩蒂帕:俄国“古典芭蕾之父”,但是他确实法国的编导大师。在职34年,重编了17部法国浪漫芭蕾舞剧,并未35部歌剧编排了插舞,为古典芭蕾舞剧确立了“双人舞”和“性格舞”这两大模式。

&列夫·伊凡诺夫:1834年生于俄国莫斯科,创作了《天鹅湖》、的第二幕和第四幕和《胡桃夹子》这样的常演不衰的经典舞剧。

皮埃里娜·莱尼亚尼:出生于意大利芭蕾名城米兰,主演了《天鹅湖》等多部名剧,为俄罗斯芭蕾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舞姬》: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早期代表作,1877首演。是佩蒂帕创作中期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编舞史上,可谓真正开了芭蕾舞剧交响编舞罚之先河,比《天鹅湖》早了17年。

&《胡桃夹子》:是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1892年上演,编剧佩蒂帕。根据美国《舞蹈杂志》这家世界权威专业刊物的评选,《胡桃夹子》在1990年代十大芭蕾舞剧排行

榜上高居榜首。

第六章

现代芭蕾(1909——1977)20世纪初叶,随俄国芭蕾经纪人谢尔盖·佳吉列夫,以“俄国芭蕾舞团”的名义,向巴黎进军,用大批清新别致、富于创意的新作品,为整部芭蕾史开拓出了一个“现代芭蕾”的崭新纪元。“现代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四个时期,采用了两维造型、内扣腿脚等回归远古壁画的做法。创作思想呈自由开放型,敢于吸收古今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创作手法多样化选择,摈弃任何固有的模式。深受现代舞的影响,主张两者完全地统一,更认为使用别人和自己过去的旧有形式,实际上是对编导家自身创造力的否定。在作品的规模和长度上,追求短小多变,以适应20世纪人类“短平快”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新习惯。

新古典芭蕾:特指俄国芭蕾编导家乔治·巴兰钦1933年根据美国多元文化有机地糅合进俄国古典芭蕾而创作的舞蹈,又称交响芭蕾。

戏剧舞蹈:泛指用象征性、概括性等手段讲故事。有完整的或不完整的情节线索。

谢尔盖·佳吉列夫:俄国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经纪人,古典芭蕾的传播者与现代芭蕾的奠基人。米歇尔·福金:誉为“现代芭蕾之父”。出生于1880的圣彼得堡。编导了《天鹅之死》、《仙女们》、《火鸟》、《彼得鲁什卡》等著名作品。并对现代芭蕾提出了五项编导准则。

五项编导准则:由“现代芭蕾之父”米歇尔·福金提出。1、不应去编排现成或既定舞步的组合,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创造相应的新形式,以此为表现某个特定的时代服务,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2,哑剧手势只有在表现戏剧的情节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毫无意义;3、程式化动作只有在重现某种时代的风格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属于堆砌;4、组舞和群舞应在新型芭蕾中扮演装饰性的角色;5、新型芭蕾提倡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既不做音乐和舞美的奴隶,也不把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强加给音乐和舞美,而是确保彼此都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被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表演家”出生于1890年。其最大的贡献是大胆打破了许多题材上的禁区,并为古典芭蕾的程式化语言补充了大量崭新的动作元素。主演了《仙女们》《火鸟》《彼得鲁什卡》等优秀作品。

布朗尼斯拉瓦·尼金斯卡:尼金斯基的胞妹,是芭蕾史上绝无仅有的女性编导大师。为“构筑20世纪的编导家之一”。

乔治·巴兰钦: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最后一位编导家,是现代芭蕾早期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也是中期阶段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她在芭蕾事业上的稳步发展和持续辉煌应该是他长达50年的“美国时期”。代表作有《小夜曲》《阿波罗》等,逐步完成了“交响芭蕾”的编舞方法。为整部芭蕾历史在20世纪的突飞猛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安娜·巴甫洛娃:“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1881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在福金为她的度身创作中,成功塑造了《天鹅之死》的不朽形象,被誉为“不朽的天鹅”。

恩里科·切凯蒂:素有“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盛誉。

玛丽·兰伯特:英籍波兰芭蕾表演家、教育家、舞校校长和舞团团长,英国芭蕾的先驱之一。阿格丽彼娜·瓦冈诺娃:不仅是俄国芭蕾表演家、教育家、舞校校长和舞团团长,更是俄罗斯古典芭蕾的集大成者和苏联现代芭蕾的奠基人。在集大成的基础上发展处“瓦冈诺娃芭蕾教学体系”,编写出教材《古典芭蕾基础》。为俄罗斯和苏联优秀芭蕾传统的承上启下作出了卓越贡献。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与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亲密合作使他蜚声于世,先后编创了《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阿波罗》等作品的音乐。他与芭蕾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谢尔盖·李法:现代芭蕾中期代表人物,曾为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的明星男主演,后更成为“法国现代芭蕾的首席缔造者”。参演了《阿波罗》《浪子回头》的现代芭蕾的经典剧目,后又开始编导生涯,担任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先后编创了《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裸体国王》等自己主演的剧目,还于1947年创办了巴黎舞蹈学院,并将其升格为舞蹈大学,从而为舞蹈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东尼·图德:心理芭蕾的创始人,其编导并主演的《丁香花园》被誉为“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

彼得·古雪夫:不仅是苏联芭蕾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俄罗斯芭蕾在中国最重要的传播者之一。1957年至1960年间来华,在北京舞蹈学校开设的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上任教,创作了中国题材的民族舞剧《鱼美人》。

玛戈·芳婷: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之一”,1919年出生于英国莱盖特。

加琳娜·乌兰诺娃: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之一”,参与创作并主演了苏联现代芭蕾舞剧《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

阿丽西娅·阿隆索:1921年出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是20世纪为数不多、出类拔萃的浪漫派芭蕾表演艺术家之一,并且为古巴芭蕾的缔造者,是整部芭蕾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罗郎·佩蒂:法国芭蕾表演家和编导家,现代芭蕾晚期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150多部舞蹈,其中的中型芭蕾舞剧《年轻人与死神》和《卡门》则经受了半个世纪的考验,成为现代芭蕾晚期的经典之作。

莫里斯·贝雅:是现代芭蕾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27年出生于法国马赛。

尤里·格里戈洛维奇:是苏联交响化戏剧芭蕾的代表人物,而且成功的融合了“戏剧芭蕾”与“交响芭蕾”的各自优长。

鲁道夫·努里耶夫:奥地利籍苏联芭蕾表演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男演员之一”。《泪泉》:《泪泉》是一部四幕芭蕾舞剧,属于苏联现代芭蕾舞剧的早期代表作,1934年在列宁格勒首演,直译名为《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1961年在中国复排上演时译为《泪泉》。是创作现实主义芭蕾舞剧方面的第一部成功之作。

&《阿波罗》:《阿波罗》是一出两场芭蕾,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编导巴兰钦。由1928年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巴兰钦在这部作品中,大胆地打破了学院派芭蕾的程式化语言,抛弃了各种装饰性的动作,适当吸收了现代舞语汇的特征。《阿波罗》的诞生,标志着“新古典主义芭蕾”诞生,芭蕾从此告别了“戏剧芭蕾”一统天下的僵局,进入了“交响芭蕾”的崭新领域,有此丰富了20世纪的芭蕾面貌。

《丁香花园》:《丁香花园》是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编导安东尼·图德,上演于1936年的伦敦。

&《波莱罗》:是一出独幕的交响芭蕾,属于法国现代芭蕾的晚期代表作,编导莫里斯·贝雅。由于编导家超乎寻常的身体感觉和高度慎密的理性逻辑,故而称为贝雅舞团的看家剧目。&《婚礼》:四场芭蕾舞剧,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编导尼金斯卡。用芭蕾这种抽象的动作艺术再现了俄国传统的婚俗与礼仪。

&《玲珑剔透》:两段式芭蕾,英国现代芭蕾的中期代表作。这部作品的问世使得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逐步进入“世界六大一流古典芭蕾舞团”的行列。

&《斯巴达克》:是一部气势恢宏的芭蕾舞剧,属于苏联现代芭蕾舞舞剧的晚期代表作。编导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由于大型男子群舞的规模之巨,气势之大,为彻底改变芭蕾舞台上积重难返的阴盛阳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奥涅金》:德国现代芭蕾舞剧的晚期代表作,成功之处在于将古典芭蕾的技术与现代舞的观念完美地融成一体,充分体现了“为情造舞”的编舞原则。

&《卡门》:属于法国现代芭蕾的晚期代表作,编导罗朗·佩蒂。

第七章

&当代芭蕾: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五个时期。开始于1970年代的中后期,即捷克芭蕾编导大师J-基里安1977年出任荷兰舞蹈剧院这个当代芭蕾最重要舞团的艺术总监之际。形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终结于基里安1999年退居二线之时,尽管其代表人物至今依然在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作,此时,第二阶段的新生代编导大师已渐成气候,并且成为更具活力的创造者。美学特征:将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流畅与现代舞的观念、时代、个性、原创这八大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

伊日-基里安:捷克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世界级舞团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结构,荷兰舞蹈剧院包括了三个下属舞团,一团是剧院的主体,集中了全体风华正茂的舞蹈表演家,并代表着整个舞蹈剧院的最佳阵容。二团是专门为附属舞校优秀毕业生组建的实习演出团,为他们走向成熟后进入一团提供必要的过渡。三团是专为五位进入不惑之年的舞蹈表演家创立的小型表演团,作品由基里安本人和世界各地富有创意的编导家根据演员的具体状况量身定做,或通过购买演出版权的形式,确保这些舞蹈家能够有扬长避短的作品可跳。

马茨-埃克:瑞典当代芭蕾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重编经典《吉赛尔》《吉赛尔》《春之祭》等。

纳乔-杜阿托:西班牙当代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二阶段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现任西班牙国家舞蹈团艺术总监。

让-克里斯多夫-马约:法国当代芭蕾编导大师。P152。

西尔维-吉扬:法国芭蕾表演家,"天下第一腿"最重要女演员。P153

妮娜-阿娜妮娅什维丽:苏联-俄罗斯芭蕾表演巨星。P154

《跺地起舞》:独幕民俗芭蕾,捷克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代表作,1983年荷兰舞蹈剧院首演于荷兰的斯赫维宁根。编导:J-基里安。P156

&《多少悬在半空中》:独幕芭蕾、美国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代表作。1987年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首演于该剧院。编导:W-福赛斯。主演:S-吉扬。

与古典芭蕾相比较,表现出的四个方面特点:1.受现代舞科学原理的影响,舞者们的动觉中心从发挥移动重心作用的下肢提升到了包容着心脏等内在生命器官的躯干,表现出身心合一的大趋势,从而使腿脚、手臂、头颈通过躯干的连接与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而完全看不到古典芭蕾对身心设置的种种清规戒律。2.一反古典芭蕾轻盈向上的用力方式,而该用了凝重下沉的用力方式去支配舞者,使当代芭蕾不再隶属于轻烟缭绕的冥冥彼岸,而属于朝气蓬勃的芸芸众生,属于意气风发的当代民众。3.在肢体美学的重建中,通过将古典芭蕾程式化词汇向生活、向自然拉近的方式,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古典芭蕾虽优雅却单一的修长之美,与古典芭蕾产生强烈对比,创作出来自古典芭蕾却超越芭蕾的动作词汇,极大地扩大了整个芭蕾艺术的词汇,增强了芭蕾舞者的表现力。4.为了进一步开掘和拓宽芭蕾的动作词汇和表现张力,努力把腿脚当做手臂来随意挥动和自如使用。

&《烟》:以“电视舞蹈”的形式而问世,主演:西尔-维吉扬编导:马茨-埃克。

&《天鹅之歌》:独幕芭蕾舞剧,属于英国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代表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代芭蕾舞剧,1996年蒙特卡洛芭蕾舞团首演,编导:J-C-马约。(经典重编版)

&《红色吉赛尔》:两幕芭蕾舞剧,1997年由圣彼得堡的鲍里斯-艾夫曼芭蕾舞团首演,选用柴可夫斯基、苏钦科和比才的乐曲。编导:鲍里斯-艾夫曼。表现一个芭蕾舞蹈家的真是故事,现实题材的芭蕾舞剧。

P132 P133

《天鹅之死》:女子独舞,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07年首演于圣彼得堡贵族音乐厅的慈善义演。编舞:M-福金表演:A-巴甫洛娃。创作灵感来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时间:4分06秒。表现出“虽死犹生”的凄美主题。

&《火鸟》:1910年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歌剧院。编剧:M-福金。作曲:I-斯特拉文斯基。它的成功首先得归功于佳吉列夫的独具慧眼。

《春之祭》:两幕芭蕾舞剧,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13年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编剧:I-斯特拉文斯基,主演:M-皮尔茨。它的问世预示了一个天翻地覆、多元审美的新世纪。

&《小夜曲》:四乐章的交响芭蕾。1934年美国芭蕾舞学校的学生首演于纽约州怀特普莱恩斯的FM沃尔伯格庄园,编导:G-巴兰钦。童年12月8日,康涅迪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阿弗里纪念剧院首次公演。 1935年3月1日美国芭蕾舞团首演于纽约的阿德菲剧院。

大学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复习知识点汇总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6.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存在形态?意识的本质? (1)客观实在性。 (2)时间和空间 (3)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8.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实践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原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11.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特点?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12.发展与运动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1)区别:性质不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动作,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运动;而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联系:发展一定是运动,而运动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叫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07-08 1 b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__PTSS110054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开卷 姓名:学号:成绩: (试题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的思考题及试题库,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见解)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上的观点。它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体系,没有正确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既会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会阻碍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强加在哲学头上的“科学之科学”的光环,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 3.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两者相互区别。只有通过去粗取精、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4、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因而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从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观点。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是说人们所面对的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既定力量,是前人创造出来而每一代人所直接面对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但是历史又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离开人的活动、人的参与就无历史而言。 5.可变资本,即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经过生产过程后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被转移到生产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邓小平指出,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请分析这段话的精神及其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要点:这段话的精神是表达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成者原理。党的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物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 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 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 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 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我的态度 一句话 就是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我尊崇马克思 也象尊崇孔夫子 亚里斯多德一样 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历史人物 我有时间时也在学点马克思主义和四书五经 我不是盲目的信徒 但是我愿意作个虔诚的学生 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去研究、理解他们的学说和思想 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有这样一种感觉 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搞阶级斗争乱施专政和其它问题 引起许多人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格外重视 但与此同时 一些同志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社会主义等观念 产生厌恶抵制甚至否定 而且追溯到最后 把源头锁定在马克思那里 说他的主义是一派邪说 这显然是一种偏激、缺少理性的态度。一、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 我的政治观点倾向自由主义。我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在尊重人权、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方面与自由主义大致相同 其区别只在于 他认为在存在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 不可能有最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 马克思说“不可能” 并不是“不应该” 只有进入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和“人的澈解放”。马克思的民主观没有抛弃民主的普遍概念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 反对剥削 但主张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在这一点上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毫不迟疑地发扬马克思的民主观。我是这样想的 马、恩预言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空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如果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实现 其政权组织方式必然会参照继承已经发展成熟的、符合民主普遍价值的、资本主义原有的民主体制 而决不会倒退。斯大林、毛泽东的集权专制模式 表现为一党专政、个人崇拜和中央政府高度集权 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五、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实现的条件是在资本主义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其主要内容有 1、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 2、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夺取政权 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 改造社会 努力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理想主义。这是我从关心政治开始 经过学习、思考结合观察社会实际的结果 是一种个人的认识和看法。关键问题是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 能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或者是反而会束缚、滞缓生产力的发展。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产工具、劳

2021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讲讲关于考研复习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给你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英语: 第一年考了62,第二年67。水平不差,但考研英语很难,提高更难,也带运气成份。第二年复习到10月的时候,感觉英语阅读越做越差,我就给自己断言了,再怎么复习,突破不了70分,但当然没有松懈复习。 我就说说我的英语软肋作文吧,作文是我的硬伤,但通过考研提高了很多(阅文无数啊),相信国内学子作文也都不咋的。复习作文,如果要真正提高,大家要坚持每个星期写一篇,然后发去给蛋核英语的老师改,但这个很少人能坚持,大部分人最终还是靠模版。 另外,一定要重视词汇和真题,其他模拟题不需要做的,没什么参考价值,真题研究透彻了,比什么都强。推荐《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一本单词》、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 政治: 我是10月份才开始看政治的,没报辅导班,用的书:李凡的《政治新时器》,也不用死记硬背。选择题还是要多看书,看的细致、理解,做过的题要回顾,不然等于白做。分析题,事实证明,越来越灵活,单纯的死记硬背没有太大的效果,把教材吃透,马原部分要理解下,毛特和近现代其实串联起来是很有规律的,思法不是很难,再一个时政,后期一定搜集相关信息多看,关注李凡老师的公众号。真没必要报班,要是真的害怕,报个李凡老师的冲刺班网课压压惊还可以专业课: 大三下学期我们的课程还是比较多,看了一段时间的专业课之后,我感觉这东西太繁杂,没有比较完整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梳理是很难系统掌握的。当时我们的专业课正在学习新课程,所以我就决定先把开设的课程学好,先是系统地复习专业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知识点,然后就是做习题、做真题、研究真题。这期间我对重要知识点、易错知识点和难点作了比较详细的整理。最后冲刺阶段我基本上是按照考试安排在作适应性训练:上午、下午分别做相应科目的试题,晚上就开始分析、总结,不断地查漏补缺。

马克思大学期末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主观的。错误。单靠大脑人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3.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 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但社会规律一旦形成同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如果社会规律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则说明规律能为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4.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对它否定的理解正确。其一:辩证法认为现存事物既包含肯定因素,也包含否定因素;其二:现存的事物都是要灭亡的,相对于更高的条件而言,现存的事物必然要失掉存在的合理性。5.社会发展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无能为力。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它一旦形成后制约人的活动,这就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但人可认识.利用.驾驭规律为实现主体的目的服务。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直接地改造客观世错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思想不可能直接创造什么东西。7.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8.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误。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于”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错误。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10.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错误。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误。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是时间的新近。12.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之所以是错误,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1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错误。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章1.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错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两种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所有真理都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性,所有真理都是能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所以,真理既符合唯物论也充满着辩证法,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拆开去认识是错误的。2.能动反映论与消极反映论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能动性。正确。能动反映论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用于反映论,不仅承认认识的能动性,而且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3.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是现象的.表面的.直接的认识。它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须经过一番改造制作,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从现象中概括本质的东西来,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当然要得到理性认识必须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材料再丰富,不经过改造制作,仍只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4.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错误。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细胞学说表明,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现象,都是细胞按照一定规律分裂和增殖的结果,从而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都是由少数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而成的。人类也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生物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4.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万能的体系却是却窒息了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他的伟大功绩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他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他不懂人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2013-2014A卷答案

广州大学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考试A卷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答题要点:正确。(2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4分) 2、事物之间的联系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性联想”。 2、答题要点:错误。(2分)这是英国近代哲学家休谟关于因果联系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4分) 3、“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成为新世界观的创始人完全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所致。 争的现实需求,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基础。但是,只有这些客观条件还不够,还只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变成了现实。(4分) 4、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刻,做出决定的那种能力越强,人们的意志就越发自由。其次,运用客观必然性改造世界是自由的标志。只有当人们在实践中运用客观必然性,支配外部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时,才标志着人们是自由的,才实现了自由。(4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你如何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 克思认为哲学不只是解释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哲学改造世界功能的发挥,要靠它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的解放实践。(3分)而理论要指导实践,就必须被无产阶级所掌握,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由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推解放而奋斗。(3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四、简答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 识根源 3. 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 著、最根本的特点。 4.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 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 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 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 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 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7. 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 其次,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 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 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 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012-2013第一学期理论力学试卷B答案

贵州师范大学2012— 2013学年度第 1 学期 《 理论力学 》I 课程期 末 考试试卷 (B/卷;闭卷) 姓名 学号 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1 年级专业 机械类(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以下四个图所示的是一由F 1 、F 2 、F 3 三个力所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力三角形,哪一个 图表示此汇交力系是平衡的。 【 A 】 2. 图示各杆自重不计,以下四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的BD 杆不是二力构件? 【 C 】 3. 图示用羊角锤拔钉子,下面四图所示的作用力中,哪一种是最省力的? 【 D 】 4. 图示为作用在刚体上的四个大小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力(F 1, F 2, F 3, F 4) F 1 = F 2 = F 3 = F 4 = F 所组 成的平面任意力系,其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 B 】 (A) 过O 点的合力; (B) 力偶; (C) 平衡; (D) 过A 点的合力。 5. 刚体作定轴转动时 【 D 】 (A) 其上各点的轨迹必定为一圆; (B) 某瞬时其上任意两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与它们到转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 (C) 某瞬时其上任意两点的加速度方向互相平行; (D) 某瞬时在与转轴垂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加速度方向互相平行。 6. 下图所示机构均由两曲柄O 1A 、O 2B 和连杆AB 组成,且图示瞬时均有O 1A //O 2B 。在下列四图中, 当O 1A 、O 2B 两曲柄转动时,哪一种情况的杆AB 作平移运动 【 D 】 7. 刚体绕定轴转动时,以下四种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C 】 (A) 当转角? >0时,角速度ω 为正; F 1 F 2 F 3 (A) F 1 F 2 F 3 (B) F 1 F 2 F 3 (C) F 1 F 2 F 3 (D) (A) (D (C (B (A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19.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5.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7.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肯定: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31.辩证否定: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33.质变: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08-09 2 b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参考答案 (试题主要来源于试题库和统编教材习题,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见解。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实际教学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就在于他们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的一切旧思想。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创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根据唯物史观,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反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意识都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只是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辩证唯物论得认识论之第一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 A、实践得观点 B、联系得观点 C、发展得观点 D、物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 A、就是理性自主得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就是指道德伦理行为 C、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社会性得物质活动 D、就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得创造性得精神活动 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因素就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得对象就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达成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得就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实践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得关系就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得延长包括在主体得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 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得哲理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10、把人得认识瞧成就是上帝得启示或绝对精神得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得哲理就是( )。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就是判断就是非得标准 C、时间就是检验就是非得标准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标准 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得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 A、感性认识得作用 B、理性认识得作用 C、直接经验得作用 D、间接经验得作用 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得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就是认识论得辩证法。”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与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得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就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实践水平得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得提高 B、实践就是人类认识得基础与来源 C、理论对实践得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得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得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正确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途程中同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个伟大思潮一样发生过这样那样地误解和扭曲。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攻击和诽谤,特别是由于自己内部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错误倾向的干扰,以及我们在运用时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态度和评估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混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需要对它作出科学界定。 ——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出生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德国发达省份莱茵省。青年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经是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上信奉过唯心主义。在1842—1844年期间,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实现了世界观的“两大转变”,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恩格斯在巴黎同马克思相见,他们在交谈中认识完全一致,从此结成深厚友谊,并共同著书立说,创造一个崭新的理论。所以,这个理论代表和反映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他们创造的学说体系。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新理论”,有时也叫“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逝世后,由于他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崇高威信,人们以他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两个人创造的理论只写上一个人的名字,对此恩格斯于1886年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发表了一个声明。他说:这个理论的绝大部分指导思想的最后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以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要了解和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这涉及这个学说属于哪一种类别或性质。所谓性质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正处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有的国家过渡完毕,有的正在过渡。那时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五彩缤纷,但是就大的类别来说无非是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指出:“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那些基本上同我国民粹主义相似的社会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相似的社会主义,指的是以西斯蒙第等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显著区别,就是由于它汲纳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社会科学——德国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