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建设规划

统计学课程建设规划
统计学课程建设规划

统计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辽东学院的《统计学》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全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社会保障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统计预测能力。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提高学生掌握基本统计方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按照应用性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把统计学课程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组织科学、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条件与网络教学环境优良、教学效果显著的品牌课。计划在成为省级精品课后,经过三到五年的再建设,力争把统计学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为地方、为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就要加强现有统计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必备的相关知识,加强数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其次,由于现有6名统计教师年龄偏大,职称偏高,后继乏人,应适时选聘懂专业、数理素质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年轻教师充实到统计教师队伍中来。第三,配合学校的深化改革,应建立起一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机制,使统计教师能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第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高超高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统计教师队伍。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教师进行培养。(1)支持教师取得“双师”执业资格。(2)制订教师“四位一体”(教、学、研、实践)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3)选派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了教学研究能力。(4)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方法研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使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1)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访问。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竞聘高一级教学岗位。另一方面,邀请知名学者到学校讲学,增进青年教师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2)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参加教材编写,承担

科研项目、进行课题研究。(3)实行老带新计划。由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定期指导、教案讨论、课前试讲、跟班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同时做好兼职师资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聘请高校知名教授不定期来校进行教学前沿知识讲座。另一方面要聘请统计实践岗位的专家不定期到校传授实践经验,使理论能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三、教学内容建设

1.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统计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统计学课程内容基本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研究统计学的一般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第二模块:推断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属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运用。第三模块: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统计综合评价,属于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特有问题,侧重于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遵循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精讲多练、综合评价的教学思路,我们界定了统计学课程的核心内容,调整了理论知识和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技能的教学时数和分配比例。

第一章,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统计学、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统计总体、统计样本、单位、标志与指标、统计描述和推断统计;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统计调查的各种组织形式和统计调查体系;频数、累计频数分布,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动手设计某一特定的调查方案,亲自参加调查,搜集资料、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第三章,统计分布的数量特征的度量方法,计算和运用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计算和运用各类变异指标。

第四章,抽样推断,熟悉抽样推断的特点,掌握总体参数的理论和利用实际资料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能够准确估计计算和确定样本量,能进行总体均值(成数)的估计、抽样误差的估计和样本量的确定,对不同抽样设计方式进行比较和计算。让学生利用抽样方法模拟市场调查,从而加深对抽样理论的理解。

第五章,相关关系与回归关系,回归系数的估计,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六章,时间序列的概念和种类,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和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对时间序列进行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的讨论;时间序列的修匀分析,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使学生能对时间序列进行动态分析。

第七章,统计指数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利用实际资料编制各种综合指数,讨论各种综合指数的特点、运用条件和产生数量差异的原因;能利用实际资料编制各种平均指数(特别

是消费者价格指数),讨论各种平均指数的特点、运用条件。建立指数体系进行现象变动的因素分析,进行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测定。

在课程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根据本课程的建设目标的考核标准要求,需进一步做好的几项工作为:

(1)完善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纲要,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

(2)精选统计学教材,重编与统计学教材相配套的实训教材。

(3)进一步完善统计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

(4)建设多功能统计模拟实验室实验室。

(5)搞好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设计。对有关专项实训内容、综合实训内容还需进一步细化。

(6)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团队成员整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水平。

2.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建设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组织采用课堂讲授与专项实训、案例教学、综合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统计基本理论的课内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集中复习,完成课后的理论思考题、案例讨论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制图制表题,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方式。多年的统计学理论部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统计学原理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能够做到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解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教会学生在书本之外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料,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思路,吸取精华,为我所用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训部分的课内教学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统计实训的课内教学采用精讲、示范、多练、答疑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分组制表、制图、社会调查、整理计算分析等方式。

四、教材及教学相关材料建设

优秀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一本(套)书或一本(套)教材的建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从系统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优秀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能力和智慧。但优秀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首要的问题却应该是教材的建设。

在教材建设与使用方面,要选用国家优秀教材、21世纪规划教材,或自编教材,形成有特点的使用效果好的系列化教材。

我们现已经向学校提出了自编教材和申请,如果得以批准,将适时完成新的统计学教材建设工作。文字教材注重内容深度、广度,电子教材在阐释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动态、色彩和互动。

配套习题集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习题类型要多样化,一般应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量要少而精,应力求突出重点,难易适度,知识覆盖面要广。习题练习为学生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加深理解所学内容及培养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设

基本教学内容模块(探索特色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精讲、启发式、小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实行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一启发式。主要应用于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指导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一一精讲多练式。主要应用于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认真备课,浓缩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语言,熟练演示、示范和操作,尽可能增加学生思考、体会、理解、消化和讨论、动手练习实践操作等体现能力培养的时间。

一一研讨式。主要应用于统计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研讨性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团队精神,掌握学习方法,增强知识记忆,提高应用技能。

一一答疑式。主要应用于学生个体或分组团体独立完成的实训内容的教学。教师不仅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辅导答疑,而且对学生的自学成果分人、分组的评阅和集中讲评。在讲评中,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完成或完善自学成果。

在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积极推进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实践环境。此阶段主要以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研讨、统计软件操作、社会调研、作业训练等方式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校企结合来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

六、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建设

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民主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基本做法:从严把关、期初有安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考核。

1。期末考核

目前重要工作是加强试题库建设。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导向,以考察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试题库体系,期中考试注重于阶段教学成果,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式及教学安排,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期末考试

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卷面考试分析学生对统计实务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深化教学改革。

2.平时考核

(1)以学生自行完成各章节知识点为标准进行考核。

(2)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为标准在课堂上讨论进行考核。

3.实践操作考核

(1)单项实训内容考核;

(2)综合实训内容考核。

统计学实验报告汇总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统计学 学院名称商学院 专业名称会计学 学生姓名苑蕊 学生学号0113 指导教师刘后平 实验地点成都理工大学南校区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月

依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变量数列,并用次数分布表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以及向上、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 并绘制直方图、折线图。 学生 实验 心得

2.已知2001-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如表2-16所示。 学生 实验 心得 要求:(1)依据2001-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利用Excel软件绘制线图和条形图。

(2)依据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数据,绘制环形图和圆形图。 学生 实验 心得 3.计算以下数据的指标数据 1100 1200 1200 1400 1500 1500 1700 1700 1700 1800 1800 1900 1900 2100 2100 2200 2200 2200 2300 2300 2300 2300 2400 2400 2500 2500 2500 2500 2600 2600 2600 2700 2700 2800 2800 2800 2900 2900 2900 3100 3100 3100 3100 3200 3200 3300 3300 3400 3400 3400 3500 3500 3500 3600 3600 3600 3800 3800 3800 4200

4.一家食品公司,每天大约生产袋装食品若干,按规定每袋的重量应为100g。为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该企业质检部门采用抽样技术,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食品,以分析每袋重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现从某一天生产的一批食品8000袋中随机抽取了25袋(不重复抽样),测得它们的重量分别为: 学生实验心得 101 103 102 95 100 102 105 已知产品重量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为100g。试估计该批产品平均重量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

《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 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 学分:4学分 主讲教师:……等 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教学目的: 《统计学》是为我校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章导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的概念。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在共生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统计的误用与正确使用。 三、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家 一些主要的统计学家。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统计量。 三、变量 变量。变量的类型。 第2章数据的收集 课时:1周,共3课时

第一节数据来源 一、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二节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结构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的结构。提问项目设计。回答项目的设计。问题顺序的设计。第三节数据质量 一、数据的误差 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二、数据的质量要求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审核 原始数据的审核。二手数据的审核。 二、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的意义。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 三、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的作用。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 第二节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频数与频数分布。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 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累积频数与累积频率。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 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分组 分组方法。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线图。雷达图。 第四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 二、统计表的设计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统计学类 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对于理学学士,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对于经济学学士,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具有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如经济统计方向可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等)。 实践教学: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原专业名:统计学、统计与概率(部分)。 就业数据

统计学专业(专业代码071201)培养方案

统计学专业(专业代码:071201)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在金融、保险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从事风险管理、统计预测与决策、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等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和创新意识。掌握较丰富的金融经济等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系统的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外语水平,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一种统计软件,管理软件或其它专用软件编程,正确利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判断软件计算结果。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统计学研究能力和统计信息处理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主干学科:统计学,数学。 四、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数据库原理、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回归与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应用随机过程、保险学原理。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四年,理学学士。 六、毕业最低学分:160

统计学实验报告1

统计学实验报告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报告

二、打开文件“数据 3.XLS”中“城市住房状况评价”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函数,计算出各频率以及向上累计次数和向下累计次数;2)根据两城市频数分布数据,绘制出两城市满意度评价的环形图三、打开文件“数据 3.XLS”中“期末统计成绩”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 1)要求根据数据绘制出雷达图,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相似情况。 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 1)利用函数frequency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步骤1:打开文件“数据 3. XLS”中“某公司4个月电脑销售情况”工作表 步骤 2.在“频率(%)”的右侧加入一列“分组上限”,因统计分组采用“上限不在内”,故每组数据的上限都比真正的上限值小0.1,例如:“140-150”该组的上限实际值应为“150”,但我们为了计算接下来的频数取“149.9”. 步骤3.选定C20:C29,再选择“插入函数”按钮 3 步骤 4.选择类别“统计”—选择函数“FREQUENCY”

步骤5.在“data_array”对话框中输入“A2:I13”,在“bins_array”对话框中输入“E20:E29 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用于编制分布数列的原始数据,第二个参数指定每一组的上限. 步骤6.选定C20:C30区域,再按“自动求和” 按钮,即可得到频数的合计

步骤7.在D20中输入“=(C20/$C$30)*1OO” 步骤8:再将该公式复制到D21:D29中,并按“自动求和”按钮计算得出所有频率的合计。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101334 课程名称:统计学 标准学时:48 课程类型:理论课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它是国际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包括:统计指标、数字特征、动态分析、指数分析和简单的趋势模型及抽样推断、假设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统计学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概念、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事物内在规律和变动规律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数列分析、统计预测等内容。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总论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统计学实验报告7.统计指数分析.docx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学学号 11学生姓名辅导教师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实验室名称实验时间 1.实验名称 统计指数分析 2.实验目的 掌握各项指数的计算及因素分析法的运用。 在 Excel 中完成各项指数及有关数值的计算,主要用到的是公式和公式复制 3.实验内容 甲乙丙三种商品基期和报告期各项数据如下: 价格(元) P销量 q 商品计量单位 基期 p0报告期 p1基期 q0报告期 q1 甲个302810001200 乙双202120001600 丙公斤232515001500 合计 1)计算三种商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和个体价格指数。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4)分析销售量变动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额。(这一问分析要手写完成) 4.实验原理 在 Excel 中实现综合指数及其相关数值的计算,主要用到的是公式和公式的复制功 能 5.实验过程及步骤 (1)在工作表中输入已知数据的名称和数值(包括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基期价格,报告 期价格,基期销售量和报告期销售量) (2)计算综合指标的各个综合总量在单元格G4中输入公式“ =C4*E4”,在H4中输入“=D4*F4”, 在 I4 中输入“ =C4*F4”, 在 J4 中输入“ =D4*E4”, 公式复制 在 A7 中输入合计,在单元格中输入“=SuM(G4:G6),再将单元格 G7的公式向右复制到 J7 (3)分别计算各个综合指标及其分子分母之差额 在单元格 A10 中输入“销售额总额指数” ,在单元格 F10 中输入公式“ =H7/G7*100” , 在单元格 H10 中输入公式” =H7-G7”

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统计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统计学教学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培养具有较高统计应用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统计学教学面临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经济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近几年,教育界的同仁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经济学教学理念即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这就对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专家学者结合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结合以及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知识与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

系,以求更好的体现经济学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经济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三大统计阶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几大代表理论、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讲授。主要是对统计调查方法、调查手段、数据整理技术、如何进行分组作业等内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过程的前两个步骤,即统计调查与整理。 3、统计分析方法的讲授。重点讲授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解决社会经济具体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大块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计学基本知识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分析方法则是统计学的最核心内容。

统计学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统计学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 DS1421 学院建管年级 2011级专业班财管02班学生姓名熊俸英学号 开课时间 2012 至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建设管理及房地产学院制

《统计学》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陈谦87769277 刘文55845182 周克66628579 程前75507288 徐非64859193 1)选中以上数据后,复制到excel表格中,点击工具栏中”数据”下“自动筛选”,点击统计学成绩栏分数等于“90”; 结果为: 2)继上一小题,点击“经济学成绩”下“前10个”,会出现对话框,把数字“10”改为“3”,点击确定;

结果为: 3)选中数据,前面留出两栏空白,并复制数据表头(选中数据第一排),到空白处第一排,在第二排各科成绩下面输入“>60”,如图:选中数据,点击“数据”—“高级筛选”,点击条件区 域(选中表格前2行),点击确定: 2.B 组题第5题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 A.好;B .较好;C.一般;D.较差;E .差。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B C A C B E C B A B D A D B C C E D E B A D B A C B E C B A B A C C D A B D D A C D C E B B C D C C A A C A C C D C E D A E C C A C D A A E B A D E C A B C E B A D A B C B E D B C A B C D C B A B A D 要求编制品质数列,列出频率、频数,并选用适当的统计图如:圆形图、条形图等形象地显示资料整理的结果。(要求展现整理过程) 留出两栏空白,条件区域时输入筛选条件 为查询结

统计学课程建设规划

统计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辽东学院的《统计学》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全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社会保障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统计预测能力。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提高学生掌握基本统计方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按照应用性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把统计学课程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组织科学、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条件与网络教学环境优良、教学效果显著的品牌课。计划在成为省级精品课后,经过三到五年的再建设,力争把统计学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为地方、为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就要加强现有统计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必备的相关知识,加强数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其次,由于现有6名统计教师年龄偏大,职称偏高,后继乏人,应适时选聘懂专业、数理素质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年轻教师充实到统计教师队伍中来。第三,配合学校的深化改革,应建立起一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机制,使统计教师能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第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高超高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统计教师队伍。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教师进行培养。(1)支持教师取得“双师”执业资格。(2)制订教师“四位一体”(教、学、研、实践)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3)选派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了教学研究能力。(4)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方法研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使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1)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访问。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竞聘高一级教学岗位。另一方面,邀请知名学者到学校讲学,增进青年教师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2)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参加教材编写,承担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学)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内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论文

对统计的认识以及规划 成绩: 内容摘要:在经历了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之后,我收获甚多,并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统计学旨在培养学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虽然课程不如其他课程生动,但我深信,统计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对自己的统计生涯进行合理地规划。 关键词:认识;数据;分析;处理;规划 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小分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在我国还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统计学已经对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引导作用,有了统计,事务才能得到合理规划,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由此可见,统计学在各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并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统计学的研究过程中。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是也一门通用方法论的学科,是一种用于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而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互渗透的,这就为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进一步提供了条件,因此就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归属性:一是统计学的分支,二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隶属于统计学,同时也隶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个发展趋势恰恰说明了统计学的学习必须与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如此,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通过统计学专业的学习,我可以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技术,了解统计学的前沿理论,还可以掌握科学调查、科学研究的思路,也将学到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技术。学习统计学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还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常常需要借助各种统计分析软件来完成。 统计学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通过定量分析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学习统计方法是人类社会提高自身认识能力的必然要求,它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说明了这一点。当今世界,我们每分每秒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离开数据,我们都将寸步难行。因此,学习统计学,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具备基本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是必需的,著名哲学家H.G.Wells曾说:“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由此可见,统计学在未来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各大高校,工商管理、财会、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很热门,而统计专业却在萎缩。这与国外的

《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计划资料讲解

《统计学专业》本科 课程计划

统计学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信息挖掘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思维和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统计建模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是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具体要求如下: 1.拥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拥有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乐于奉献的意识。 2.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以及一些统计软件),具有编写应用程序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 4.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生物医药统计、遗传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6. 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最低修满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修满44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修满101学分(专业教育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38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35学分);生涯规划课程最低修满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统计学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和毕业论文构成,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龚凤乾)1.试针对统计学的三种任务各举一例。答:见授课题板。 2.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答:见授课题板。 3.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4.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 (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 (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 (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5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

次数(频数);(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 i f f / 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A 手机拥有量 B 商品库存额 C 市场占有率 D 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 G 人口出生率 H 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BD ; (3)质量指标有: CFG ;(4)数量指标有: 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 ADE ;(6)连续型变量有: BCFGH 。 8.现在把某地区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个统计总体,设计了“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数”和上述这个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体的

成人学院《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成人学院《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的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成人学院财经类经济与管理(专科)各专业的学生。 2.学时及学分 学时:90课时学分:5学分 3.教师简介 主编、主讲教师: 厦门大学教授陈仁恩 4.开设情况 本课程为成人学院财经类(专科)的必修课程,一学期开设。 5.课程的基本特点 统计学原理是为成人学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应该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掌握企业经营分析、行业发展分析,或者各种经济主题分析提供基本的数量分析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统计学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根据本课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特点,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际数据的分析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使用本课多种媒体教材。在学习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使用好本课的教学材料。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1.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具体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方面:统计方案的设计、资料搜集及整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动态分析等。 本课共设十章,分别为统计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处理实际经济管理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一主线,贯彻“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虑统计工作的具体特点以及当前企业对统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社会需求,尽量提升教学过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为此,在教学时应当力求概念讲解准确、知识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俗易懂。除了系统全面地讲授常用的统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外,还要增加Excel、SPSS等比较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的基本应用,以提高学生运用相应软件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熟悉统计、统计学及基本名词; 2.掌握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及调查方案的设计; 3.掌握统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统计数据描述的各种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4.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5.熟悉统计推断、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统计指数的概念与算法,并会进行因素分析; 7.熟悉相关与回归分析; 8.熟悉统计综合分析; 9.会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计算与绘图分析。 (三)教学层次及适应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三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统计学自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学习本门课程。 (四)学分与学时 建议《统计学》按4学分,每周4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

《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计划

统计学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信息挖掘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思维和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统计建模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是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具体要求如下: 1.拥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拥有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乐于奉献的意识。 2.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以及一些统计软件),具有编写应用程序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 4.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生物医药统计、遗传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6. 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最低修满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修满44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修满101学分(专业教育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38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35学分);生涯规划课程最低修满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统计学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和毕业论文 Undergraduate Academic Program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统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统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Statistics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12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统计学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统计数据,能在经济建设各行业、国家行政各部门以及非营利机构从事统计调查、统计预测、统计分析的应用型高级统计专门人才。 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数理统计”方向、“应用统计”方向。“数理统计”方向侧重培养学生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与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判断和预测的能力。“应用统计”是统计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形成的交叉学科,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在社会、自然、经济、工程等各个领域的分析应用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采取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厚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基本技能、宽阔的国际视野、综合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情操。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是: (一)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对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 3.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4.具有厚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 (二)较强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熟练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 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具有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熟练掌握主要的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有较强的统计计算及分析能力;能够借助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