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例题

教育心理学例题
教育心理学例题

教育心理学例题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0年后该书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因》三大卷。此书的出版被认为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 d

A. 奥苏泊尔

B. 华生

C. 杜威

D. 桑代克

1.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致的,大体来说,量化研究和两种范式都有广泛的应用。d

调查研究

B. 行动研究

C. 现场研究

D. 质性研究

1.

2. 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 学习。

答案

c

A

. 动作

技能

B

. 言语

信息

C .

态度 D

. 智慧技能

圆圈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答案

a

A . 言

语信息

B .

智慧技能

C . 动

作技能

D . 态度

1 分

问题 7

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

答案 d

A. 无条件反射

B. 回避条件作用

C. 经典条件反射

D. 高级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8

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问题而产生了对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的恐惧,可以用解释。

答案 c

A. 高级条件作用

B. 无条件反射

C. 经典条件反射

D. 回避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9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答案 c

A. 准备率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强化律

1 分

问题10

斯金纳在其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 c

A. 认知地图

B. 条件反射

C. 强化

D. 观察学习

1 分

问题11

下列描述的行为培养策略实例,符合普雷马克

原则的是。

答案 d

A. 如果你能坚持一个星期准时到校,就奖

励一朵小红花

B. 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优秀,就给你买玩具

C. 如果帮忙做家务,就给零花钱

D. 做完作业后,就可以出去玩游戏

1 分

问题12

下列属于负强化应用例子的是。

答案 a

A. 谁将这一类题做对了,晚上就不用做作

B. 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C. 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 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

1 分

问题13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老师要组织纪律通常会表扬一个同学,其他同学就会以那个同学为榜

样自觉坐好。这里其它同学发生的是一种。

答案 d

A. 负强化

B. 普雷马克原则

C. 正强化

D. 观察学习

1 分

问题14

课前没有认真背课文的孩子要扣除他的小红花,并且找班主任老师。“找班主任老师”这种处理方法是一种。

答案 b

A. 负强化

B. 惩罚1(呈现性惩罚)

C. 正强化

D. 惩罚2(取消性惩罚)

1 分

问题15

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监督,家长

要检查完学生的家庭作业,分析完错题后才能让他上网,聊天。如果检查结果错题过多,就减少他的上网时间,甚至不让孩子上网。“减少他的上网时间,甚至不让孩子上网”这是一种。

答案 d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1(呈现性惩罚)

D. 惩罚2(取消性惩罚)

1 分

问题16

分析做出判断:下列不属于负强化的实例是。

答案 d

A. 体育课上一个同学总是闹,体育老师让

他到外边站着,过一会对他说:“如果

你可以表现好一点,我就不让你罚站

了。”

B. 这一个星期表现好,活动课可以不用在

教室里写作业了

C. 谁能背好语文词语,就不用重复抄写

了。

D. 语文老师上上午最后一节课时强调,谁

的表现不好就要留下来,不能回家吃饭1 分

问题17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答案 b

A. 试误学习

B. 顿悟学习

C. 接受学习

D. 意义学习

1 分

问题18

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呈现的方式,从发展的角度,将人类智慧成长分成了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和符号模式三个不同层次的表征模式阶段

答案 b

A. 奥苏泊尔

B. 布鲁纳

C. 加涅

D. 布卢姆

1 分

问题19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答案 a

A. 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 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 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否直接呈现

D. 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1 分

问题20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这是理论的观点。

答案 c

A. 建构主义

B. 有意义学习

C. 认知结构学习

D. 社会学习

1 分

问题21

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已有知识),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新知识)的学习,是。

答案 b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结合学习

1 分

问题22

下列学习过程不属于上位学习的是。答案 b

A. 学生原有头脑中已经有诸如胡萝卜、豌

豆、甜菜和菠菜这些概念,再学习“蔬

菜”这个概念。

B. 学生过去已经知道“对他人的劳动成果

的爱护是对他人的尊重”。在进一步学

习“不强行过问他人的隐私也是对他人

的尊重”、“尊重还包括尊重他人的感

情、人格等等,以及包括尊重自己等等”

C. 学生已经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

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现在来学习

新命题: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D. 学生在学习了圆、椭圆、双曲线、抛物

线的基础上,再学习新命题:圆、椭圆、

双曲线、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

1 分

问题23

是20世纪60、70年代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第三思潮。这种思潮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能决定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

答案 a

A. 人本主义

B. 建构主义

C. 认知主义

D. 客观主义

1 分

问题24

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答案 c

A. 认知主义学习观

B. 行为主义学习观

C. 人本主义学习观

D. 建构主义学习观

1 分

问题25

下列心理学家中,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 a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1 分

问题26

下列属于罗杰斯的教学观点。

答案 b

A. 教师中心

B. 学生中心

C. 逐渐分化原则

D. 先行组织者策略

1 分

问题27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学习理论的发展流派纷呈。其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被称之为三大学习理论,而近些年来正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实质上只是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a

A. 认知主义

B. 行为主义

C. 折中主义

D. 人本主义

1 分

问题28

建构主义学习者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他们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

答案 d

A. 尝试错误学习

B. 有意义学习

C. 结构化教学

D. 情境化教学

1 分

问题29

下列表述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点的是。

答案 b

A.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

的过程

B. 学习是对知识的由外向内的传递

C. 学习应该和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

合起来,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D. 学习成员之间的协商、互动和合作、分

享对知识获得有重要意义

1 分

问题30

1. 布兰斯福德(Bransford)等提出了,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

或者真实问题基础上。

答案 b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结构化教学

1. 问题1 如果所学新知识和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不能发生实质性联系,学生只是学到了“惰性的知识”,请参照教教材166中经典

事例,想想在你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者你听说的、阅读了解到的学习事例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呢?请试着写出来一个。

2. 问题2 今天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你们(学生)在做些什么?我(李老师)又在做些什么?请试着结合教材185-187页“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在这种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3. 问题3 请结合你自己上课的感受和观察到

的其他同学的行为,至少给李老师一条建设性建议:作为这次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我在引导大家进行建构性地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答: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答: 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 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 答: 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 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 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 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 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

优点和缺点。 答: 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 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答: 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 答: 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答: 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 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 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 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 答: 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 答: 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例题教案资料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0年后该书扩展为《人 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因》三大卷。此书的出版被认为 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d A. 奥苏泊尔 B. 华生 C. 杜威 D. 桑代克 1.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致的,大体来说, 量化研究和两种范式都有广泛的应用。d 调查研究 B. 行动研究 C. 现场研究 D. 质性研究 1.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答案c A.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行为 B. 望梅止渴 C.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D. 婴儿看见医生就开始大哭 2. 3. 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习理论,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 和。 答案a

1.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答案 c A . 动作技能 B . 言语信息 C . 态度 D . 智慧技能 圆圈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答案 a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1 分 问题7 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 答案 d A. 无条件反射 B. 回避条件作用 C. 经典条件反射 A. 动作技能 B. 意志 C. 知识 D. 态度

D. 高级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8 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问题而产生了对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的恐惧,可以用解释。 答案c A. 高级条件作用 B. 无条件反射 C. 经典条件反射 D. 回避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9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答案c A. 准备率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强化律 1 分 问题10 斯金纳在其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c A. 认知地图 B. 条件反射 C. 强化 D. 观察学习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中出版较早的。 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着作不曾做到的。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着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 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B.1929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着作。 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A.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 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 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 D.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 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 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 A.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习题集

八、补充 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系统包括五种要素,三种过程。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差异包括两个: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 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应该是协调学与教的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协调员,类似交响乐团的指挥,在学与教 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中的自然条件(如温度和 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等,后 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曹勇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 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几种基本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3、调查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 5、行动研究方法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过程中,使客体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反射行为(抓握反射,吮吸反射等本能行为)开始出现动作思 维(拿鸡蛋)客体永恒性(用毛巾盖住奶瓶)表像思维 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 4、形式运算阶段(11以后)

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等 汇总 作者:中人教育来源:中人教育网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10-10-23 14:55:55.0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教育心理学 练习题七

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练习题七 一、填空: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2、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 3、小学儿童解决问题过程的三个环节是:. 4、根据教与学的性质,将教学模式分为:. 5、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幼稚、,喜欢、喜欢。 二、单项选择: 1、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的三个定律。 A 工具说 B 联结说 C 认知说 D 人本主义学说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b )。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核心是()。 A 成人的榜样 B 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 C 掌握利他的知识 D 掌握利他的技能 4、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是()。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遗传 D 家庭环境 5、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A 形成问题的表征 B 知识技能的调用 C 解题成果的评价 三、多项选择: 1、学习的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有()。 A 学习的目的性 B 学习兴趣 C 成就愿望 D 成绩反馈 2、要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必须了解儿童的()。 A 自我评价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中心

3、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4、根据学习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 A 情感学习 B 试误学习 C 顿悟学习 D 模仿学习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以()形式编码的。 A 知觉 B 听觉 C 视觉 D 感觉 四、简答: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的分法回答) 2、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3、遗忘的理论有哪些? 4、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5、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五、论述: 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 1.(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 B.程序教学 C.合作学习 D.发现学习 2.( )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A.认知好奇心 B.成就动机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 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 桑代克 B. 冯特 C. 班杜拉 D. 华生 2. 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 19 世纪初 B. 19 世纪中叶 C.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D. 20 世纪中叶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 实验法 B. 问卷调查法 C. 测验法 D. 文件分析法 4. 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 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 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 施测简便 B. 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 .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 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 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 个案研究法

B. 测验法 C. 教育经验总结法 D. 实验法 7.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 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 自我中心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调控 9.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 具体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形式运算阶段 D .感知运动阶段 10.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 内外 B. 内部 C. 外部 D .以上都不对 11.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 认知 B. 情感 C. 社会性 D. 兴趣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2.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 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 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6.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1)初创时期(20C20以前)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 1868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C20~50末) 3)成熟时期(20C60~70末) 布鲁纳罗杰斯奥苏贝尔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C80以后) 布鲁纳 8. 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11. 20C初,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2.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 14.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5.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心理断乳期/危险期);青年初期(学龄晚期)。 16. 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四年级。 17.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青春期。 18. 心理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习题.doc

第一章绪论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常以课堂行为、课堂正式对话或者师生互动的记录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是( A )。 A.描述性研究 B.相关研究 C.实验研究 D.教育经验总结研究 2. 我们可以确定教师说粗话的频率与学生说粗话的频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 是不能因此断言前者是后者的诱因。这种研究方法是( A )。B A.实验研究 B.相关研究 C.观察法 D.问卷法 3. 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 桑代克撰写的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是( A )。B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大纲》三卷本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实验心理学》 5. 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 )。 A.廖世承 B.潘菽 C.韩进之 D.房东岳 6. 教学媒体的作用不能体现的方面是( D )。C A.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容量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决策 D.学生学习方法 7. 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五大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 A )。 A.教学媒体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学习过程 8. 除了自变量的处理之外,其他因素都得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体现实验研究的原则是( B )。A A.控制变量原则 B.真实情境原则 C.因素匹配原则 D.最小误差原则 9. 科学实验方法的大量应用,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结合,衍生出教育心理学的先 驱学科是()。D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心理学 C.实验心理学 D.实验教育学 10.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的作用主要有描述、解释、控制和( B )。

心理学基础题库11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B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B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 )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11*.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C )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1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C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14*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C )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

《教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 2 在该书中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 学。” 3 动过程,这五个要素和三个过程复杂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 4 5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或作用?(论述) 答:1 ①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教师能够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 ②有助于教师理智分析当前的各种教育现象,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使自己能够始终站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前沿。 2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和方法转变为教学程序和教学行为。 3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正确分析和了解学生,还可以从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的理论出发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4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形成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以下四个时期: 1、20世纪20年代以前) 2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末) 20世纪40 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3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 20世纪60 4、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924 目前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在还断吸取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在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着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1、 2、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 3、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划分?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出 生)、 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 、老年 。 4、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本章重点,论述、填空、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