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苯丙酯

羟苯丙酯
羟苯丙酯

羟苯丙酯

Qiang Benbingzhi

Propylparaben

O

H O O

CH 3

C 10H 12O 3 180.20

[94-13-3]

本品为4-羟基苯甲酸丙酯。按干燥品计算,含C 10H 12O 3不得少于99.0%。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甲醇、乙醇或乙醚中易溶,在热水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附录Ⅵ C )为96℃~99℃。

【鉴别】 (1)取本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中约含5μg 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 )测定,在258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 在有关物质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852图)一致。

【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 ,用乙醇10ml 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1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 A 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酸度 取“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项下溶液2mL ,加乙醇2mL 、水5mL ,摇匀,加溴甲酚绿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滴定至显蓝色,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应不得过0.1ml 。

氯化物 取本品2.0g ,加水50ml ,加热至80℃,放冷,滤过;取滤液5.0ml ,依法检查(附录Ⅷ A ),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0ml 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0.035%)。

硫酸盐 取上述滤液25ml ,依法检查(附录Ⅷ B ),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4ml

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0.024%)。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羟苯丙酯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各含约0.01mg的混合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充剂,以1%冰醋酸溶液-甲醇(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取混合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羟苯甲酯峰和羟苯乙酯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对照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25%;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供试品溶液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显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峰面积的0.4倍(0.4%),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峰面积的0.8倍(0.8%)。

干燥失重取本品,用硅胶为干燥剂,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L)。

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测定(附录Ⅷ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的遗留残渣,依法测定(附录Ⅷ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钙1.0g,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灼烧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依法检查(附录ⅧJ 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20ml,70℃水浴1小时,立即置冰浴中放冷,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ⅦA),用硫酸滴定液(0.5mol/L)滴定至第二个终点,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相当于180.2mg的C10H12O3。

【类别】药用辅料,防腐剂。

【贮藏】密闭保存。

苯丙酮尿症的影像学表现(一)

苯丙酮尿症的影像学表现(一)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异常性疾病之一。本症系因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苯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的过程受阻,造成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和骨骼结构损害,并在尿中出现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等物质,故称苯丙酮尿症。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行为异常、排鼠味尿和癫痫发作。本病可以早期诊断,给予有效治疗后,能明显改善预后。笔者重点介绍该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有关的遗传、病理、临床知识。 一、遗传异常及发病机理 苯丙酮尿症为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1〕。 苯丙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食入体内的苯丙氨酸一部分用于蛋白质合成,一部分在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酪氨酸。此外,尚有少量苯丙氨酸经过次要的代谢途径,经苯丙氨酸转氨酶的转氨作用产生苯丙酮酸、苯乙酸等。PKU患儿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使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减低,甚至缺失,苯丙氨酸不能羟化为酪氨酸而蓄积在血液和组织内,引起高苯丙氨酸血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由于苯丙氨酸的主要代谢途径受阻,次要代谢途径便增强,在转氨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等,这些代谢物蓄积在血液和脑脊液及组织中,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产生有鼠尿气味的苯丙酮尿〔2,3〕。 二、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和癫痫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但其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Moller 等〔4〕认为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代谢物:(1)抑制氨基酸向脑组织转移,使脑内蛋白质合成减少,髓鞘形成障碍,还干扰骨基质蛋白质的合成。也抑制脂肪酸去饱和酶而影响脑苷脂代谢。(2)干扰脑的其他代谢途径,使神经介质合成减少,如抑制色氨酸羟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使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多巴胺及黑色素的减少也可能与有关的酶受抑制有关。(3)直接影响维持正常脑功能的微环境系统以及血脑屏障功能等。这些都对脑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 苯丙酮尿症患儿在出生4~9个月间出现智力发育迟缓。96%~99%未经治疗的患儿出现智力低下。约25%患儿在18个月以前就出现癫痫。2/3患儿有轻微神经系统体征,如:多动,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严重者可有脑瘫。部分患儿身高低于同龄儿。总的说来,智力低下比运动障碍严重得多。约90%患儿出生后皮肤和毛发颜色逐渐变浅,虹膜色素减少。80%患儿身体有特殊的发霉样或鼠尿样气味〔5〕。 苯丙酮尿症患儿常见的小头畸形,主要是髓鞘形成缺陷、脑白质体积明显减少所致。同时还可有脑皮质分层不全,灰、白质囊性变和萎缩,黑质和蓝斑色素消失等。本病患者黑色素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异常代谢物阻抑了形成黑色素所需的酶。 根据临床表现,苯丙酮尿症分为3型〔6,7〕:(1)经典型:95%患儿为此型。1岁时出现明显智力低下,并常有癫痫发作,锥体束征阳性,皮肤白皙,毛发浅黄,虹膜色淡,尿有鼠味,身高发育迟缓,孤独内向。(2)重症型:1%~3%患儿于1岁时发生严重的脑损害,智力严重低下近于白痴,并出现脑瘫。(3)一过性型:少部分患儿可表现为一过性高苯丙氨酸血症,不造成明显的神经系统伤害,不需治疗。 三、影像学表现 尽管本症的病因明确,是由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和骨骼结构的损害,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也发现脑白质中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升高〔8〕,但本症脑内和骨质病变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1.颅脑病变:正常脑髓鞘形成有一定规律性,Staudt等〔9〕在1994年报道1组正常脑髓鞘发育不同年龄段的MRI表现。从信号强度、分布范围和正常结构外形等方面观察小脑、桥脑、中脑、内囊后肢和前肢、大脑和胼胝体的髓鞘发育过程。正常脑髓鞘于T1WI呈高信号,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饮食治疗与营养管理共识(完整版)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饮食治疗与营养管理共识(完整版)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一组最常见的氨基酸代谢异常,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或其辅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缺乏,引起血苯丙氨酸浓度升高,导致脑损伤[1,2],其中约90%是由于PAH缺陷所致[3,4]。自20世纪50年代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应用于PAH缺乏症以来,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仍为PAH缺乏症的首选治疗方法[5]。 PAH缺乏症是可防可治的遗传代谢病,需终生坚持低苯丙氨酸饮食,其特殊的营养需求随年龄而变化。为进一步规范PAH缺乏症的饮食治疗与营养管理,有效控制患者血苯丙氨酸浓度,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依据"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4],参考国内外经验、指南和共识[3,5,6,7,8,9],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筛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遗传学组就PAH缺乏症的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与营养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以下共识。 一、饮食治疗前评估

对新生儿筛查或临床高危筛查血苯丙氨酸升高者,血苯丙氨酸持续≥120 μmol/L或血苯丙氨酸持续≥120 μmol/L且苯丙氨酸/酪氨酸≥2.0可确诊为HPA。进一步根据尿蝶呤谱、红细胞二氢蝶呤还原酶活性、BH4负荷试验及PAH基因检测结果,排除BH4缺乏症和继发性HPA,诊断为PAH缺乏症[5]。根据血苯丙氨酸浓度将PAH缺乏症分为:轻度HPA (120~360 μmol/L)、轻度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360~1 200 μmol/L)、经典型PKU(≥1 200 μmol/L)。轻度PKU 和经典型PKU均需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二、饮食治疗与营养管理 低苯丙氨酸饮食是PAH缺乏症治疗和营养管理的核心。通过限制天然蛋白的摄入,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在推荐范围,同时保证营养全面以满足患者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适应证 正常蛋白质摄入情况下,对于12岁及以下血苯丙氨酸≥360 μmol/L,以及12岁以上血苯丙氨酸≥600 μmol/L的PAH缺乏症患者均应饮食治疗[4,5,6,7]

第3篇第19章 苯丙酮尿症

第十九章苯丙酮尿症 分型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m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本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分型】 苯丙氨酸为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之一。从饮食中摄入的苯丙氨酸被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大概有一半被利用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基质,另一半则在肝脏中经苯丙氨酸羟化酶氧化成酪氨酸。后者通过不同酶的作用可产生黑色素、甲状腺素和乙酰乙酸[1]。如果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则苯丙氨酸被代谢为苯丙酮酸。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体内堆积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还抑制酪氨酸代谢过程中的某些酶,如抑制酪氨酸酶而阻止黑色素的产生;抑制色氨酸代谢过程中的羟化酶使5-羟色胺生成减少。 人的PAH基因定位于12q24.1[2]。其突变则引起其表达的PAH酶的活性减低或缺如,导致PKU症的发生。PAH基因不同的突变,使PAH酶活性减低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PKU 临床表现也轻重不一,故可分为轻型、中型与重型,甚至有些人只有高苯丙氨酸血症[3,4]。PAH突变的基因型是高苯丙氨酸血症生化代谢表型的主要决定因素。 PAH的正常活性还有赖于辅因子参与,这些辅因子(或称辅酶)有四氢蝶呤(tetrahydropterin)和NADPH。Kure等[5]报告4例高苯丙氨酸血症病人在给予四氢蝶呤负荷后,血中苯丙氨酸浓度下降,病人有PAH基因突变,而尿中排出的蝶呤和二氢蝶呤(dihydropteridine)还原酶活性正常。这种对补充辅因子治疗有反应的病人可能是PKU新的亚型,同时意味着这4例病人残存的PAH活性比较高,在补充大量辅因子情况下可以将血中增高的苯丙氨酸氧化为酪氨酸。 【病因与发病机制】 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出生以后,每日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

生化名词解释

氨基酸: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必需氨基酸: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的,不需要由饮食供给的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 等电点: 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蛋白质一级结构: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同源蛋白质: 来自不同种类生物、而序列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 构型: 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构象: 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蛋白质三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静电作用力)维持的。 蛋白质四级结构: 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出的三维结构。 α螺旋: 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每个氨基酸残基(第n个)的羰基氧与多肽链C 端方向的第4个残基(第n+4个)的酰胺氮形成氢键。在典型的右手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β-折叠(β-sheet): 是蛋白质中的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或相邻肽链的另一个酰胺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几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链,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走向都是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链反向排列)。 β-转角(β-turn):

违禁药物

违禁药品 国内外体育运动员因服用(包括注射,以下同)违禁药物而遭处罚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哪些药物属于体育比赛中违禁的药物?大约有100多种,可分为以下七类: 1.镇痛剂 有杜冷丁、美散痛、二乙酰吗啡(海洛因)、乙基吗啡(狄奥宁)--等20多种。它们对人的神经中枢有兴奋作用,服用后能使人体产生一种快感和心理兴奋,降低疼痛,出现幻觉,从而抑制伤痛,增强竞技能力。它们多属成瘾性毒品,长期使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引起严重的性格改变,包括使人变得冷漠、神思恍惚,诱发生命危险,滥用麻醉剂者容易卷入暴力行动和犯罪活动。 2.镇静剂 有醋丁酰心安、倍它洛尔、心得安等10多种。它们能阻断交感神经节,会降低人体的血压和心律,提高镇静感,稳定情绪,抑制手的颤抖。使用后可以提高射击、射箭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但滥用此类药物,会引起头晕、失眠、抑郁、幻觉、心跳过缓、低血压,严重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若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则会引发心跳过速、心肌梗死,乃至突然死亡。 麻醉药品(11种)迅速缓解疼痛以及带来的不愉快情绪反应,使心理亢奋、欣快,从而超越生理极限。如:哌替啶、可卡因、吗啡、芬太尼及衍生物、羟考酮等。(增加耐受肌肉痛。伤势恶化,呼吸困难,药物依赖)3.兴奋剂 有40多种。例如苯丙胺、咖啡因、麻黄素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是增强人的精神和体力,消除疲劳,提高速度,提高人体反应的敏感性,改善运动中的竞技状态。如短跑比赛中的起跑和游泳比赛中短跑离项目的起跳入水。但长期使用会有瘾,导致过度兴奋与焦虑,进一步影响人体本身判断力而容易受伤;使心率、血压急速上升有可能造成脱水、脑溢血及心脏病发作,心血管系统紊乱,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可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甚至引起心脏衰竭而造成死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引起的副作用包括焦虑烦躁、神经紧张、易怒和失眠。有些刺激剂还会引起性格改变,使人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行为,或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阅读困难等现象,有时还会引发妄想症和精神病。 4.甾体同化激素 有氯睾酮、双氧睾酮、乙诺酮等20多种。服用这类激素后,可以增加肌肉组织力量,提高竞技能力。有人把它比喻为好象给运动员以另一个强健的体魄。一般在参加短跑、举重、健美等比赛的运动员中发现使用。例如,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中约翰逊就是使用了这种药物创造成了所谓的100米跑世界纪录。运动员若大量使用这类药品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肌肉较快地发展,但同时会破坏肌体,甚至造成膝盖破裂、肌肉体脱离肌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 ②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③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倍。 ④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是。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 【解析】①由于Ⅰ1、Ⅰ2正常,而Ⅱ1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1的基因型是aa,Ⅰ1的基因型是Aa。 ②由图2电泳结果和Ⅱ1的基因型是aa,可推测Ⅱ2、Ⅱ3、Ⅲ1的基因型均为Aa。正常异性的基因型是69/70AA、1/70Aa,与Ⅲ1(Aa)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A_)的概率是(69/70)×1+(1/70)×(3/4)=279/280。其他计算方法:1-(1/70)×(1/4)=279/280。

③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是Aa,其孩子正常的基因型是1/3AA、2/3Aa,与一正常异性(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两个正常男女(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1/70)×(1/70)×(1/4)=1/19600,前者是后者的46.67倍。 ④结合图2可知,Ⅲ1基因型为Aa,又因为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2、Ⅱ 3色觉正常,Ⅲ1患红绿色盲,则Ⅱ2、Ⅱ3基因型分别是X B Y和X B X b,则Ⅲ 1基因型是X b Y。综合, Ⅲ1基因型是AaX b Y,Ⅱ2、Ⅱ3基因型分别是AaX B Y和AaX B X b,再生一正常女孩[(1/3AA、2/3Aa)(1/2X B X B、1/2X B X b)]与一正常男性[(69/70AA、1/70Aa)X B Y]婚配,后代患两种病(aaX b Y)的概率是(2/3)×(1/70)×(1/4)×(1/2)×(1/4)=1/3360。 【答案】①Aa aa ②Aa 279/280 ③46.67 ④AaX b Y 1/3360

生化名词解释

暗反应(dark reactions):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氨基酸(amino acids):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氨基酸臂(amino arm):也称之接纳茎(acceptor stem)。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氨酰-tRNA(aminoacyl-tRNA):在氨基酸臂的3ˊ端的腺苷酸残基共价连接了氨基酸的tRNA分子。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催化特定氨基酸激活并共价结合在相应的tRNA分子3ˊ端的酶。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摆动(wobble):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和与之互补的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之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宽容性,即处于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也称之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ˊ端的U、C和A配对。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NA密码子结合。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伴娘蛋白(chaperone):与一种新合成的多肽链形成复合物并协助它正确折叠成具有生物功能构象的蛋白质。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确折叠中间体的形成和没有组装的蛋白亚基的不正确的聚集,协助多肽链跨膜转运以及大的多亚基蛋白质的组装和解体。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特点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 胞吐(作用)(exocytosis):确定要分泌的物质被包裹在脂囊泡内,该囊泡与质膜融合,然后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过程。 胞吞(作用)(endocytosis):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式(物质在囊泡内)并被带入细胞内的过程。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也称之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所以被动转运不需要能量支持。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酮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智力发育出现障碍。比活(specific activity):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μm)。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ossential fatty acids):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例如亚油酸亚麻酸。编码链(coding strand):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在RNA中是以U取代了DNA中的T)。 变旋(mutarotation):一个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随着它们的α-和β-异构形式的平衡而发生的比旋度变化。 标准还原电位(E°ˊ)(standard reduction potential):25℃和pH7.0条件下一个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 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tandard free-energy change):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个大气压;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1M)下发生的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ˊ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一种其活性受到结合在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的其它分子调节的酶。 别构调节剂(allosteric modulator):也称之别构效应物(allosteric effector)。结合在别构酶的调节部位,调节该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别构调节剂可以是激活剂,也可以是抑制剂。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又称之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别嘌呤醇(allopurinol):是结构上(嘌呤环上第7位是C,第8位是N)类似于次黄嘌呤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抑制作用,常用来治疗痛风。 波尔效应(Bohr effect):CO2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下降的现象。 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的合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一个-C=C-双键的脂肪酸。

管制类化学品名录(三大类)041019113314

管制类化学品名录(三大类)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 第一类 1、1-苯基-2-丙酮 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3、胡椒醛 4、黄樟素 5、黄樟油 6、异黄樟素 7、N-乙酰邻氨基苯酸 8、邻氨基苯甲酸 9、麦角酸* 10、麦角胺* 11、麦角新碱* 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 第二类 1、苯乙酸 2、醋酸酐 3、三氯甲烷 4、乙醚 5、哌啶 第三类 1、甲苯 2、丙酮 3、甲基乙基酮 4、高锰酸钾 5、硫酸 6、盐酸 说明: 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二、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 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一、麻醉药品品种目录 1.醋托啡Acetorphine 2.乙酰阿法甲基芬太尼Acetylalphamethylfentanyl 3.醋美沙朵Acetylmethadol 4.阿芬太尼Alfentanil 5.烯丙罗定Allylprodine 6.阿醋美沙朵Alphacetylmethadol 7.阿法美罗定Alphameprodine 8.阿法美沙朵Alphamethadol 9.阿法甲基芬太尼Alphamethylfentanyl 10.阿法甲基硫代芬太尼Alphamethylthiofentanyl 11.阿法罗定Alphaprodine 12.阿尼利定Anileridine 13.苄替啶Benzethidine 14.苄吗啡Benzylmorphine 15.倍醋美沙朵Betacetylmethadol 16.倍他羟基芬太尼Betahydroxyfentanyl 17.倍他羟基-3-甲基芬太尼Betahydroxy-3-methylfentanyl 18.倍他美罗定Betameprodine 19.倍他美沙朵Betamethadol 20.倍他罗定Betaprodine 21.贝齐米特Bezitramide 22.大麻与大麻树脂Cannabis and Cannabis resin 23.氯尼他秦Clonitazene 24.古柯叶Coca Leaf 25.可卡因*Cocaine 26.可多克辛Codoxime 27.罂粟秆浓缩物*Concentrate of poppy straw 28.地索吗啡Desomorphine 29.右吗拉胺Dextromoramide 30.地恩丙胺Diampromide 31.二乙噻丁Diethylthiambutene 32.地芬诺辛Difenoxin 33.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34.双氢吗啡Dihydromorphine 35.地美沙朵Dimenoxadol 36.地美庚醇Dimepheptanol 37.二甲噻丁Dimethylthiambutene 38.吗苯丁酯Dioxaphetyl butyrate 39.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

苯丙氨酸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苯丙氨酸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物理性质】L-苯丙氨酸通用名为L-Phenylalanine,CAS: 63-91-2 .缩写为L-Phe;化学名称为L-α-氨基-β-苯丙氨酸。L-Phe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固体,味略苦,熔点283℃(分解),比旋光度-35.1°(c=1.94,水中),减压升华,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乙醚。苯丙氨酸的分子式为C9H11NO2,结构简氏为H2N-CH(CH2-C6H5)-COOH分子量为165.19(1983年国际原子量)。 【应用】L—苯丙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广泛用于医药、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和食品等行业。近几年,随着氨基酸类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新型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市场上对L—苯丙氨酸的需求迅速增长。研究表明,以氨基酸为载体把抗癌药物的分子或基因导入癌瘤区,就能达到既抑制癌瘤生长,又能降低原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而这些氨基酸载体中以L—苯丙氨酸为最理想,其效果是其他氨基酸的3——5倍。 L—苯丙氨酸是生产新型保健型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阿斯巴甜是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粮农组织(FAO)专家联席委员会认定的A(1)级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批准使用,具有甜味纯正、高甜度、营养丰富矫味增鲜等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热值不到其二百分之一,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最理想的甜味剂。在体内苯丙氨酸可经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生成酪氨酸。此酶的辅酶四氢生物喋呤,由7,8-二氢喋呤经二氢

叶酸还原酶催化生成。此反应不可逆,故酪氨酸不能转变成苯丙氨酸。在正常情况下,苯丙氨酸主要转变为酪氨酸后继续分解,经转氨基生成苯丙酮酸量很少,但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患者,苯丙氨酸不能羟化生成酪氨酸,苯丙酮酸生成就增多,在血和尿中出现苯丙酮酸,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称为苯丙酮尿症(PKU)。 L—苯丙氨酸还可以降低饥饿感;改善记忆力及提高思维的敏捷度;消除抑郁,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和心里发育有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