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能从小孩身上学到什么

大人能从小孩身上学到什么
大人能从小孩身上学到什么

What can adults learn from kids?

Now, I want to start with a question: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were called childish? For kids like me, being called childish can be a frequent occurrence. Every time we make irrational demands, exhibit irresponsible behavior, or display any other signs of being normal American citizens, we are called childish, which really bothers me. After all, take a look at these events: Imperialism and colonization, world wars, George W. Bush. Ask yourself: Who's responsible? Adults.

Now, what have kids done? Well, Anne Frank touched millions with her powerful account of the Holocaust, Ruby Bridges helped end segre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ost recently, Charlie Simpson helped to raise 120,000 pounds for Haiti on his little bike. So, as you can see evidence d by such examples, age has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with it. The trait s the word childish address es are seen so often in adults that we should abolish this age-discriminatory word when it comes to criticizing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irresponsibility and irrational thinking.

Then again, who's to say that certain types of irrational thinking aren't exactly what the world needs? Maybe you've had grand plans before, but stopped yourself, thinking: That's impossible or that costs too much or that won't benefit me. For better or worse, we kids aren't hamper ed as much when it comes to thinking about reasons why not to do things. Kids can be full of inspiring aspiration s and hopeful thinking, like my wish that no one went hungry or that everything were free kind of utopia. How many of you still dream like that and believe in the possibilities? Sometimes a knowledge of history and the past failures of utopian ideals can be a burden because you know that if everything were free, that the food stocks would become deplete d, and scarce and lead to chaos. On the other hand, we kids still

dream about perfection. And that's a good thing because in order to make anything a reality, you have to dream about it first.

In many ways, our audacity to imagine helps push the boundaries of possibility. For instance, the Museum of Glass in Tacoma, Washington, my home state -- yoohoo Washington -- has a program called Kids Design Glass, and kids draw their own ideas for glass art. Now, the resident artist said they got some of their best ideas through the program because kids don't think about the limitation s of how hard it can be to blow glass into certain shapes. They just think of good ideas. Now, when you think of glass, you might think of colorful Chihuly designs or maybe Italian vases, but kids challenge glass artists to go beyond that into the realm of broken-hearted snakes and bacon boys, who you can see has meat vision.

Now, our inherent wisdom doesn't have to be insiders' knowledge. Kids already do a lot of learning from adults, and we have a lot to share. I think that adults should start learning from kids. Now, I do most of my speaking in front of an education crowd,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 like this analogy. It shouldn't just be a teacher at the head of the classroom telling students do this, do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teach their teachers. Learning between grown-ups and kids should be reciprocal. The reality, unfortunately, is a little different, and it has a lot to do with trust, or a lack of it.

Now, if you don't trust someone, you place restriction s on them, right. If I doubt my older sister's ability to pay back the 10 percent interest I establish ed on her last loan, I'm going to withhold her ability to get more money from me until she pays it back. True story, by the way. Now, adults seem to have a prevalently restrictive attitude towards kids,from every "don't do that," "don't do this" in the school handbook to restrictions on school internet use. As history points out, regime s become oppressive when

they're fearful about keeping control. And, although adults may not be quite at the level of totalitarian regimes, kids have no, or very little, say in making the rules, when really the attitude should be reciprocal, meaning that the adult population should learn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wishes of the younger population.

Now, what's even worse than restriction is that adults often underestimate kids’abilities. We love challenges, but when expectations are low, trust me, we will sink to them. My own parents had anything but low expectations for me and my sister. Okay, so they didn't tell us to become doctors or lawyers or anything like that, but my dad did read to us about Aristotle and pioneer germ fighters when lots of other kids were hearing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Well, we heard that one too, but "Pioneer Germ Fighters" totally rules.

I loved to write from the age of four, and when I was six my mom bought me my own laptop equipped with Microsoft Word. Thank you Bill Gates and thank you Ma. I wrote over 300 short stories on that little laptop, and I wanted to get published. Instead of just scoffing at this heresy that a kid wanted to get published, or saying wait until you're older, my parents were really supportive. Many publishers were not quite so encouraging. One large children's publisher ironically saying that they didn't work with children. Children's publisher not working with children? I don't know, you're kind of alienating a large client there. Now, one publisher, Action Publishing, was willing to take that leap and trust me, and to listen to what I had to say. They published my first book, "Flying Fingers," -- you see it here -- and from there on, it's gone to speaking at hundreds of schools, keynoting to thousands of educators, and finally, today, speaking to you.

I appreciate your attention today, because to show that you truly care, you

listen. But there's a problem with this rosy picture of kids being so much better than adults. Kids grow up and become adults just like you. Or just like

you, really? The goal is not to turn kids into your kind of adult, but rather better adults than you have been, which may be a little challenging considering your guys credential s, but the way progress happens is because new generations and new eras grow and develop and become better than the previou s ones. It's the reason we're not in the Dark Ages anymore. No matter your position of place in life, it is imperative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so that we can grow up to blow you away.

Adults and fellow TEDsters, you need to listen and learn from kids and trust us and expect more from us. You must lend an ear today, because we ar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which means we're going to be taking care of you when you're old and senile. No, just kidding. No, really, we are going to be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ones who will bring this world forward. And, in case you don't think that this really has meaning for you, remember that cloning is possible, and that involves going through childhood again, in which case, you'll want to be heard just like my generation. Now, the world needs opportunities for new leaders and new ideas. Kids need opportunities to lead and succeed. Are you ready to make the match? Because the world's problems shouldn't be the human family's heirloom.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一回别人说你幼稚是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小孩,可能经常会被人说成是幼稚。每一次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或者展现出有别于普通美国公民的惯常行为之时,我们就被说成是幼稚。这让我很不服气。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下这些事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世界大战,小布什。请你们扪心自问下:这些该归咎于谁?是大人。

而小孩呢,做了些什么?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对大屠杀强有力的叙述打动了数百万人的心。鲁比·布里奇斯为美国种族隔离的终结作出了贡献。另外,最近还有一个例子,查理·辛普森(Charlie Simpson)骑自行车为海地募得12万英镑。所以,这些例子证明了年龄与行为完全没有关系。"幼稚"这个词所对应的特点是常常可以从大人身上看到,由此我们在批评不负责和非理性的相关行为时,应停止使用这个年龄歧视的词。

话说回来,谁能说我们这个世界不正是需要某些类型的非理性思维吗?也许你以前有过宏大的计划,但却半途而废,心想:这个不可能,或代价太高或这对我不利。不管是好是坏,我们小孩子在思考不做某事的理由时,不太受这些考量的影响。小孩可能会有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和积极的想法,例如我希望没有人挨饿或者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有点像乌托邦的理念。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并相信其可能性?有时候对历史及对乌托邦的了解,可能是一种负担,因为你知道假如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食物储备会被清空,而

缺失将会导致混乱。另一方面,我们小孩还对完美抱有希望。这是件好事,因为要将任何事情变为现实,你首先得心怀梦想。

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大胆想象拓宽了可能性的疆界。例如,华盛顿州塔可马市的玻璃博物馆,我的家乡华盛顿州——你好!这个博物馆里有一个项目叫“儿童玻璃设计”,小孩们自由创作自己的玻璃作品。后来,驻馆艺术家说他们所有的一些极佳灵感就来自这个项目,因为小孩不去理会吹出不同形状玻璃的难度限制他们只是构思好的点子。当说到玻璃的时候,你们可能想到的是奇胡利(Chihuly)色彩丰富的玻璃设计或意大利花瓶,但小孩子敢于挑战玻璃艺术家,并超越他们进入心碎蛇和火腿男孩的领地——看到了吗,火腿男孩有“肉视力”哦

我们先天的智慧堪比内行人的知识。小孩已经从大人身上学到许多,而我们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和大人共享。我认为大人应该开始向小孩学习。听我演讲的观众大都是教育圈子里的,这其中有老师和学生。我喜欢这个类比。不应该只是老师站在教室讲台上告诉学生做这个做那个。学生亦应教育他们的老师。成人和儿童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不幸的是,于现实里,情况是截然不同的。这跟信任的关系很大,或者说是缺乏信任的结果。

如果你不信任某人,你就给他们设限,对吧。如果我怀疑我姐姐没有能力偿还我给她的上一笔贷款的百分之十的利息时,我将要限制她再向我借钱,直到她还清借款为止。顺便提一下,这是个真实的

例子。大人呢,似乎普遍地对小孩持限制性的态度,从学校手册里的“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 到学校互联网使用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历史告诉我们,当政体害怕统治失控时,它就会变得暴虐。虽然大人可能不会像独裁政权一样心狠手辣,但小孩在制定规则方面是几乎没有话语权的。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两者相互尊重的,也就是说成人群体应该了解并认真对待年幼群体的愿望。

然而比限制更糟糕的是,大人常常低估小孩的能力。我们喜欢挑战,但假如大人对我们期望很低的话,说真的,我们就会不思进取。我自己的父母对我和姐姐抱很高的期望。当然,他们没有让我们立志成为医生或律师诸如此类的,但我爸经常读关于亚里斯多德和先锋细菌斗士的故事给我们听,而其他小孩大多听的是《公车的轮子转呀转》。其实我们也有听这个,但《先锋细菌斗士》实在是比那个强多了。

四岁的时候我就喜欢上写作,六岁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台装有微软Word软件的个人手提电脑。谢谢你比尔·盖茨!也谢谢你,妈咪!我用那个小手提电脑写了300多篇短篇故事,而且我想发表我的作品。一个小孩想发表作品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我父母没有嘲笑我,也没有说等你长大点儿再说,他们非常支持我。但是很多出版社的回应让人失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个很大的儿童出版社说,他们不跟儿童打交道。儿童出版社不跟儿童打交道?怎么说呢,你这是在怠慢一个大客户嘛。有一个出版商,行动出版社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并倾听我想说的话。他们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飞舞的手指》——就是这

个——那以后,我到数百个学校去演讲,给数千个老师作主题演讲,最后,在今天,给你们作演讲。

我感谢你们今天听我演讲,因为你们会倾听我,这证明你们真的在乎。但小孩比大人强得多的这幅乐观图景是存在一个问题的。小孩会长大,并变成像你们一样的大人。跟你们一样,真的吗?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小孩变成你们这样的大人,而是比你们强的大人。考虑到你们都这么了不起,这可能颇具挑战性。但进步是因新的一代人和新的时期而发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并超越之前的年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再处于黑暗时代。不管在生活中你的位置在哪里,你必须给孩子创造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成长并让你扬眉吐气。

大人和TED观众们,你们需要倾听并向小孩学习,信任我们和对我们怀有更高的期望。今天你们需要聆听,因为我们是明天的领导,这意味着当你们年老体衰时,我们会照顾你们。哈,只是开玩笑了。确实,我们将成为推动世界前进的下一代人。而且,假如你认为这对你没有意义的话,不要忘了克隆是可能的,而这意味着童年可以重来,这种情况下,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你也会希望大人倾听你们的心声。世界需要产生新的领导人和新想法的机会。小孩需要机会去领导和取得成功。你准备好去促成这一切了吗?因为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应该是人类家庭的传家宝。

Childish 幼稚的childhood 童年,幼年frequent 频繁的,经常发生的demand 要求exhibit 显示出(exhibition 展览) irresponsible 不负责任的behavior 行为normal 正常的citizen 市民bother 使(某人)烦恼event (尤指)重要的事情adult 成年人adulthood 成年account 描述take account of sth /take sth into account 考虑到,顾及after all 毕竟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与……有关have nothing to do with…与……无关raise 筹集criticize 批评certain(不提及细节时用)某种,某事,某人exactly 确切地grand 重大的when it comes to 当提到……inspiring 鼓舞人心的possibility 可能性possible 可能的impossible 不可能的failure失败(n.)fail (v.) ideal 理想stock库存on the other hand 在另一方面perfection 完美in order to do sth为了reality 现实real 真的really Imagine 想象(v.)imagination (n.) imaginary 虚构的imaginable 想象的到的push 推动program 项目through 通过shape 形状vase 花瓶challenge 挑战(n. v.)beyond 超过wisdom 智慧wise 机智的already 已经education 教育(n.)educator教育家educate (v.)crowd 人群grown-up 成人trust 相信truth 真相lack 缺少doubt 怀疑ability 能力be able (unable) to do sth

interest 利息loan 借贷by the way 顺便提一下attitude 态度history 历史point out 指出fear 害怕(n. v.)fearful popular 流行的population 人口expect (v.) expectation (n.) 期待sink 下沉law 法律lawyer 律师germ 细菌totally 完全地rule 统治(v.) laptop笔记本电脑equip 装配(v.)equipment 设备be equipped with…装备有……publish 出版publisher 出版人、机构instead of 取而代之的是……support (v.) 支持supportive 支持的,给予帮助的encourage 鼓励encouraging 鼓舞人心的be willing to do sth 情愿做leap 跳跃finally 最终appreciate 感激attention 注意,关注rose 玫瑰rosy 美好的consider 考虑到generation 一代progress 进步era 时代position 地位create 创造opportunity 机会blow 吹lead 引领leader 领导kid开玩笑forward 向前cloning 克隆involve 包含

给孩子做好榜样

给孩子做好榜样 振兴路小学一年级九班张钰辰妈妈 我是一年级九班张钰辰的家长,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对于教育孩子也是在摸索中前进。人们都说小孩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大人在上面怎么画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我们家长也要迅速进入状态,仅仅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憾,我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项涵盖各个方面的工程,要求我们家长有各方面的见识和知识。下面是我在平时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及做法 一、阅读习惯。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买合适的书给他读,包括绘本以及杂七杂八的图画书,上小学后,又给他买了新课标推荐的必读书籍,我认为多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这种优势不光体现在语文这门学科,孩子阅读面广了自信心同时也会提高。 二、作业方面。为了让他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我不会盯着他写作业,但是会给他规定时间,这样也可以防止他自己做作业边玩边做。检查作业发现的错题就让他多做些同类型的题,加深印象 三、爱孩子,尊重孩子,不打骂孩子,不使用语言暴力,不拿他跟别人家孩子比较,保持孩子应有的童真,直到现在他还相信圣诞老人在圣诞节会来给他送礼物。我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给他报兴趣班,我会听取他的意见,让他自己安排时间,现在他学着围棋和架子鼓,每个周末都很开心 四、鼓励孩子迎接挑战,他是个腼腆的孩子,特别容易害羞,我不会强求他变得大胆,活跃,但是我会鼓励他尝试参加各项活动,有时为了给他打气,我也会和他一起参加。也许活动有些幼稚,也许我们的表演不专业,但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因为我的目的是给他创造机会锻炼他。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看孩子的成绩,培养出一个懂礼貌,善良,诚实,正义的孩子更重要。让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快乐,优秀的好孩子。

把孩子当大人看待

把孩子当成正常人、成年人来对待 (关于学前教育、教育理念、孩子的管与不管,最有深度、见解的一篇文章) 小黑:父母承担了影响孩子成长的重任。此文章极接地气,很受益的一篇好文,值得认真学习和实践!有自然主义的思想,不过最后关于作业量的问题,没展开来讲,小黑在约下篇。 关于孩子教育,我自认是有发言权的。 我今天要讲的,不是大家所说的什么教育成功,而是讲如何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生活。 什么叫成功?这本来就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 有人说考上好学校就叫教育成功,那书呆子怎么说?不还是害了孩子吗? 有人说兴趣广泛、童年快乐叫成功,那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是不是也算耽误孩子? 好,现在进入正题。 说起孩子教育,家长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孩子学不好、习惯不好,都是学校、老师不好。 学校则埋怨家长本来没做好榜样,你天天打麻将,孩子能好好学功课? 相互指责,解决不了问题,没有结论的争议,只能耽误孩子。 我是家长,我们家还多人当老师,两边的情况,我都了解。我说说,到底是谁的责任。 以我个人理解,学校的教育责任固然很大,但是真正对孩子成长、习惯养成起到重大作用的,还是家长。 家长的习惯,家庭氛围,家庭渊源,这些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无论老师、学校有多大的教育责任,都不应该是家长放任自流的理由,即便你承认有一点点责任,也要把这一点责任承担起来! 看大家讲课前的聊天,其实反映了现在家庭教育的一个典型误区! 这个误区是两个极端。 一方面认为,必须把孩子成绩搞上去,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失败教育。 另一个极端更为普遍,就是童年要快乐,要自然而然,不要多干预。所谓发扬本性,才是最好。 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 前一种,会把孩子引向书呆子的封闭状态。后一种,则很可能让孩子的潜在特长永远埋没! 这两种错误的极端认识,造成了现在两种普遍的不良倾向。 比如,有的家长除了紧盯功课之外,给孩子报了大量学习班,书法、音乐什么的,美其名曰素质教育。结果是孩子很累,而一无所成。 再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基本不管,听之任之,想怎么就这么,真是快乐无比,毫无约束。美其名曰符合天性。 我的认识是,孩子必须管,看你怎么管、管什么。不管,就是放弃责任,家长失职。 好,现在我就说说,应该怎么管,负起家长应有的责任来。 第一要义是,你必须树立一个理念。孩子也是社会中一个人,会有自己的思想,会有自己的生活,会有自己的兴趣。 有了这个理念,你就不会把孩子当成泥人由你捏来捏去。 我所有的方法,都在这个理念之下。现在直接进入方法。 在你孩子很小的时候,刚刚懂事、会交流的时候,你就要把他的当个正常人、成年人来对待。

孩子最怕大人做这八件事

孩子最怕大人做这八件事 一位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父母和家庭有哪些最迫切的要求,做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首要要求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相反却很关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他们在培养子女方面都舍得花钱,花精力,但却很少注意自己家庭气氛的创造。而据专家调查得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最害怕会出现的这八件事就与父母的行为有关。 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

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2、父母发脾气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 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着重为孩子做些什么

作为家长应该着重为孩子做些什么 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 做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应该从自己的心理准备开始,然后随着孩子不断增长的年龄,因人施教,因事调整,因时变化。家长的教育心理是教育方式方法做重要的处事基础,因此,本人着重从心理的角度做些论述: 一、要有与孩子交朋友的心态。 以孩子的心理接近了,你才能了解孩子不同生长时期、不同事态的心理变化,才能与孩子一道共同解决他她们遇到的难题和困难。 曾有这么一幅“描述了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分析”的漫画: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着,父母在旁边捶首顿足。父母说:“我们把心肝都给你了,你还要我们怎么样呢?”。可孩子说:“你们生我的时候怎么不要张使用说明书呢?”是啊。家用电器什么的都有使用说明书,不按说明书操作会出问题的。而我们的孩子没有使用说明书,就要我们去仔细了解他的性格特点了,根据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则也会出问题.单纯地打骂绝对不是好办法,伤了孩子自己也更伤心。孩子进入中年级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有些家长在说的:“我们孩子很强,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不能把社会上的是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要求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给他明确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大人的“口风”必须一致。不要爸爸这么说,妈妈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 二、家长平时的教育应该和注意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1.真正关爱孩子 (1) 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

大人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好

大人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好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 “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 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 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 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 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 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 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 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 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 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 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 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 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 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1.低声: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 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 犯的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 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3.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 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怎样做大人

怎样做大人 大人都希望自己孩子的脑袋里,能开出智慧的花朵:而别人孩子的脑袋里,最好只是一堆杂草。 可能的话,你还想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呢?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冷嘲热讽。 美洲原住民有句谚语:“同时追逐两只野兔,你将一无所有。”而光芒万丈的人生,绝不该只因为一点点错误而终身遗憾。 大人都爱说孩子是他们的一面镜子. 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的反射。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做好榜样可是,我不想变成好模样,也不需要好榜样,我要自己长大,变成自己的样子,我讨厌变成别人的镜子。 大人喜欢嘲笑别人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却又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大人通常搞不懂什么是孩子真正的样子,孩子通常也搞不懂什么是爸妈真正的样子,所以大家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令人头皮发麻的关键球! 如果大人都不相信童话,为什么又要不断地对孩子述说他们不相信的故事呢?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 小孩火大时,大人一定要保持冷静。大人火大时,小孩一定要赶快逃命。 林肯说:“多数人想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真不幸,我属于那群少数人。 大人自以为能分辨梦想与现实,小孩们却都觉得,分辨梦想与现实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事儿。 大人都希望孩子能够承担压力,但孩子们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承担压力…… 大人是由婴儿变成的,所以世界总是动荡不安: 圣诞老人答应我,每年都可以捉弄一个不乖的小孩. 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要求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但大人的希望,却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的失望。 大人都说孩子的天空无限宽广,难道大人和小孩的天空不一样吗? 小孩闭上眼睛,看见花、看见梦、看见希望。大人闭上眼睛,睡着了…… 大人觉得《金刚经》比较厉害二小孩觉得金刚比较酷。 当我为你歌唱时,请别挑剔我五音不全。 当我为你写诗时,请别嫌弃我言语乏味。 当我为你跳舞时,请别嘲笑我四肢僵硬。 请告诉我,只要是我为你做的一切,全都令你感到幸福。

不该为了大人的面子,逼孩子做他不愿的事

不该为了大人的面子,逼孩子做他不愿的事 原标题:不该为了大人的面子,逼孩子做他不愿的事 日期:[2014-01-28]版次:[c07]版名:[新学堂·封面故事]字体:【大中小】 2013,你对孩子做过哪些后悔的事? ■新快报记者宋导 人的一生中,总是免不了这样那样的后悔.若影响的只是自己,后果自负.可偏偏有些后悔,却让我们最爱的人白白受累,比如孩子.最近,有个妈妈朋友突然心血来潮,历数自己在2013年对儿子做过的后悔的事,越想越心惊.“我怎么犯了这么多错,孩子该多伤心啊!”朋友满怀难过,下决心要改过自新,从2014年开始做一个更明理、更宽容、更有爱的好妈妈.这位妈妈的痛悔并非个例,回首2013,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也曾经对孩子做过无数错事,感到无比的愧疚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妈妈,无独有偶,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无一例外被“后悔”缠绕,不知不觉影响着亲子关系. 虚荣心作祟,我伤了孩子的自尊 ●讲述人:东东妈 对于儿子的教育,我向来都很上心.也许期望过高吧,我希望东东各方面都不输给别人,但正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我做了一件极伤儿子自尊的事. 那天是我朋友的孩子过生日,请我们一家去做客.到了朋友家,我发现他们请了好几个小朋友,当时,朋友两口子就拿出一个小麦克风让孩子们唱歌助兴.我原以为东东会积极表现,因为他在家的时候就

喜欢又唱又跳,还是快节奏的那种,但没想到在这种人多的场合,他竟然扭扭捏捏,怎么也不肯表演.眼看着其他小孩甚至有比他小很多的 孩子都大大方方,玩得很欢,一股无名的怒火直往上冲. 我刚开始还能保持微笑,尽量鼓励他,可我好说歹说,他就是油盐不进,当时在众人面前那个尴尬啊,让我觉得很丢脸.好不容易坚持到回家,我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冲他大发脾气,对他说各种伤自尊的话, 还让他足足在墙角罚站了半个小时. ●事后反省 凭什么为了大人的面子,就要逼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呢? 当时我觉得理直气壮,可后来冷静下来,我才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凭什么为了大人的面子,就要逼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呢?他并不是不 会做,也不是做不好,只是不愿意而已.但我完全没有顾及他的想法, 甚至一再伤害他的自信和自尊,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非常后悔.从那 以后,东东的对抗情绪有一段时间很严重,我就跟自己说,凡事要多听听他的想法,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和尊重,而不是当成一件 附属品去指挥和命令.或许是我调整得及时,没多久我们母子关系又 变得很融洽了. 无意中让大儿子觉得妈妈偏心弟弟 ●讲述人:小博妈 以前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时,我对小博总是宠爱有加,很少骂他,我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总是我每天带他睡觉.但自从去年年底他弟弟出 生以后,因为要照顾小儿子,小博无意中就被我忽略了. 前段时间,小博想逗弟弟玩,我觉得他成天在地上蹭得很脏,跟弟弟接触不好,就告诉他别靠近弟弟.结果他不但不听,还硬要凑上来摸弟弟,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我当时很生气,抱着弟弟一边躲,一边狠狠 地喝斥小博:“赶快走开,别过来!” 回想自己当时的口气,说得非常重,还因此第一次打了小博.他后来远远地靠在门边看我,那种眼神不知道是伤心还是害怕,我看在眼里,心里一抽一抽的,特别难过.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好》教案设计

口语交际: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好 马矿新区小学刘琪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交流,能够用一段话阐述自己的意见。 2、借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学生继续沉浸于生活化氛围内。 二、活动准备: 学生需要的头饰或服饰(自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游戏导入 1 对着干 2 交头接耳 3 由总结游戏感受,导入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要说清楚,听要听明白。 二、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做大人好还是做小孩好 出示大人头像和小孩头像,明确大人的范围。 三、指导口语交际 1 询问学生喜欢做大人还是做小孩?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和想法。 2 学生交流,师生交流。 3 分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 四、借助课堂资源,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交际。 1 让学生下坐采访同学或老师。 2汇报交流。 3 教师总结,激发学生快乐成长的情感。 反思: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好 马矿新区小学刘琪 本节课的交际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们引入到口语交际的环节,既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为口语交际做了准备,顺接流畅自然。利用头像为口语交际开场大大的激发了学生进行交际的兴趣。 在交际的过程中真正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交际,感受交际的快乐。 但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 1、课堂上的交际氛围比较活跃、和谐,但学生的交际热情还不是很高涨,欲望不是很强烈,可见,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学习兴趣还没有培养起来,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2、学生交际的面还算广,基本上都有发言,但总的来说,只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想法,还不能用事实根据来加以说明,这证明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还需要锻炼。 3、整堂课下来,老师的话还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起到“引”的作用,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一些信息,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和驾驭,没有达到预设的目的。 总之,每节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锻炼,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找到以后努力的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交际,感受交际的快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交际,感受交际的快乐。

大班辩论《做大人好还是小孩好》

大班辩论活动《做大人好还是做小孩好》 教材分析: 在绘本《对换节》的阅读中,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也想和大人对换的想法,小朋友们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于是引发了本次论题,论题来源于孩子,能够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于是开展了本次辩论活动,希望通过辩论这一具有竞争意识的语言表达环境,在支持与吸引幼儿投入活动的同时,综合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清楚表达自己喜欢做大人或做小孩的理由,对辩论活动感兴趣。 2.初步了解辩论活动中陈述、对比、假设等常用的辩论方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人孩子的图片、白纸、记号笔。 2.经验准备:进行过孩子和成人活动的相关调查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大人”、“大班孩子”的图片,组织幼儿进行简单谈话,引出將题。 师:这里有2张图片,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假如我有一根魔法棒,你更喜欢做大人还是做小孩? 小结:小朋友们的观点不一样,有的喜欢做大人,有的喜欢做小孩,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喜欢的理由。 二、创设辩论环境,引导幼儿了解辩论的基本含义,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一)出示字卡“辩论”,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辩论? 师: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一一辩论。谁知道,什么是辩论?(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辩论就是争论。大家有两种不一样的观点,每个人都来说出自己的理由,最重要的是要说服对方,这样就是辩论。 (二)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分为大人队、孩子队两组,教师根据情况加以调整。 1.进行第一场辩论:轮流发言,述自己最想说的理由。

小结:你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做大人或者做小孩的理由,表现得非常自信,而且说得很清楚。 2.进行第二场辩论:举手发言,说出更多不一样的理由。 (1)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不一样的理由。 师:除了刚才说过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来证明你的观点呢?现在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2)鼓励幼儿举手说出更多的理由,并对幼儿的现场官语及时梳理、反馈,提升官语的质量;提示幼儿道守“举手发言、安静倾听”的辩论规则。 3.现在进入辩论的第二个环节:举手发言。我是主持人,想发言的小朋友们请积极举手,看谁能说出更多的、不一样的理由来。 小结:在举手发言中,小朋友们说出了更多的、不一样的理由,而且用到了一些小方法来和对方辩论,非常棒。 4.进行第三场辩论:自由论,根据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 (1)讨论什么是自由论。 师:自由辩论是怎样的辩论?怎样才能说服对方呢?(幼儿讨论) 小结:自由辩论的时侯要仔细听听对方说的是什么,他的理由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就抓住这个理由说服他,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你的理由很充分、非常有道理,也可以说服对方,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2)幼儿自由论。教师重点鼓励、引导幼儿关注对方的观点并进行反驳,并通过解决自由辩论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建立有序抢答的规则。 三、从阐述观点、遵守规则两方面给予积极评价。 (一)总结辩论的规则 师:你们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活动,表现都很棒。哪里棒?第一,你们都想说,而且都很勇敢地说,就像刚才某小朋友一样,大家都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第二,你们都能遵守辩论规则,知道看着对方,知道轮流、举手发言;自由辩论的时候,一个站起来,其他的小朋友都不讲话,这样辩论活动非常有秩序,每个人说的话都能听清楚。 (二)提升幼儿论中使用的策略方法。

孩子最怕家长做的八件事情

孩子最怕家长做的八件事情 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2、父母发脾气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

大班辩论:当小孩好还当大人好

大班语言活动《当小孩好还是当大人好》(第一课时) 昌化镇中心幼儿园何湘湘【活动目标】 1.能大胆、清楚表达自己喜欢做大人或做小孩的理由。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尝试对别人的理由进行质疑。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难点:能对同伴的观点提出质疑并反驳。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人和小孩图片、黑板、标示、记录纸、记号笔。 经验准备:因为考虑到大班第一学期幼儿目前的能力水平还未达到辩论的要求,所以本活动只作为辩论赛的前期准备阶段,不做任何经验准备前提下开展此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辩题,幼儿发表观点 (一)教师出示小孩、大人图片,引出辩题。 教师用小女孩和爸爸间的对话情境引出辩题“当小孩好还是当大人好?” (二)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观点,并给他们贴上相应的标识。 (辩论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观点。此环节是教师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教师在幼儿表达观点时给他们贴上相应的标识,是为了让幼儿清晰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二、幼儿表述理由,教师及时记录 (一)教师提出问题:认为当小孩好或是当大人好的理由是什么? (二)幼儿说理由教师进行简单的记录。 (辩论包含“论证”和“驳论”两层意思,“论证”就是证明并解释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此环节中,我们就是要充分鼓励幼儿用理由去解释自己的观点。教师用简笔画或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避免孩子间反反复复的重复相同理由,对类似理由进行归类,帮助幼儿进行梳理。) 三、尝试质疑别人的理由 (一)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理由是“当小孩好或是当大人好”的唯一理由吗?你同意吗?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给家长的阅读建议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弹指瞬间,我们度过了两个充实忙碌的学年。经过两个学年的努力,孩子们从幼儿园稚气的宝宝变成了现在有模有样的“小大人”。通过一期的亲密接触,我虽累却感到很温暖,不仅仅是因为这群可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因为您——孩子幕后的支持者,你们的满腔热忱令人敬佩与感动。 拿到考试分数,希望您能像考试和您交流的,目光不停留在分数,多关注孩子的努力、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低年级知识简单,一张简单试卷的分数很难全面反映孩子的学习。慎待分数,多鼓励赏识孩子吧。才两年老师就惊奇地发现,孩子的差异在家长的管多管少、跟多跟少中明显产生! 借着这个家长会,我和孩子们交谈的是一个话题——“投身阅读”。我所讲到的这个“投身”不仅仅简单地指“投资”,不仅仅是给孩子买书,也不是常常念叨“你要读书”,而是要带着孩子来阅读。 曾听到不少家长埋怨:“我家的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自己读,非要我念给他听,或是陪同他一起读,才有用”。“一本书,孩子刚开始读的时候有兴趣,读着读着就不能坚持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事实上,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完全正常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与书是相互吸引的,必须通过媒介,或是老师,或是家长,将书带进孩子的视野。在本期我的有意识的课外阅读引导下,我班不少孩子对书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我们诵读完了小学生要求背诵的二十几首古诗;延伸阅读了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和小猪小猪唏哩呼噜、不一样的卡梅拉等有趣的课外读物并给孩子们讲了不少故事,举行了诵读会,证实了故事对孩子成长的无穷魅力,他们在课外读物中巩固了生字,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真、善、美的珍贵。一个学期下来,听故事、讲故事是我常给孩子的奖励,孩子们在我的讲述中找到了聆听的快乐。 其实,聆听本身就是一种阅读。对于识字量不大的孩子来说要他自己去借助拼音反复阅读,自然很困难,一困难就痛苦,一痛苦就不会愿意看了。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带着孩子一起看,孩子看着书,通过您的讲述,让他先走进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当读到一定程度,孩子已经有了阅读期待之后,您适当放放手是可以的,如果您有时间,我还是建议您一起陪着孩子阅读。因为快乐,才会坚持;因为坚持,才会体验快乐,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请您和我一样无限相信家庭教育的力量,更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 我不知道,在您家,亲子阅读离您有多远?而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班的阅读氛围是日趋浓厚。在学校,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清晨,孩子们借书读书,沉醉于书香之中。家长会后,我希望我班的家庭阅读氛围日趋浓厚,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种常态,我们的家庭阅读活动从今天起航,家长们都一同投入到亲子共读中来了。本期不少孩子识字量大,阅读面广,已能独立阅读,许多孩子每天到校后就是到讲台上挑书看,课间也有很多孩子在阅读,这都与家长们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平时购书,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非常热情。作为老师无限感激!我想,教育是项长期的工作,希望您将阅读坚持到底。坚持阅读或许一年、两年甚至小学阶段都看不到太大的差别,但是坚持越久、时间越长,你会发现对孩子的影响越大! 最后,借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结束“你或许拥有无数财富,或许是一箱箱金银珠宝,一箱箱华丽首饰,但你永远不会有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以此共勉!让我们携手,一起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吧!祝孩子们节日快乐,全家幸福!

大人和小孩_初中作文

大人和小孩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大人和小孩,感谢您的阅读! 朱德庸说过:“小孩的世界是由玩具做天空,糖果做大地,游戏当法则,父母是四季。大人的世界是由地位做天空,金钱做大地,人际关系当法则,电视电脑是四季。” 那么,大人和小孩,到底哪个好呢? 先从小孩谈起吧,等你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就会亲身体会大人有多难。很多刚大学毕业的朋友经常说:真怀念上学的时候,天真无邪,不像现在这么累,压力这么大。学校生活的压力无非就是升学压力、作业压力。而大人呢?工作压力一个就足够严峻了!这关系到这个人吃饭的问题,不好好干,明天可能就失业没饭吃……你现在不知道在上小学还是中学,应该能够从家人、朋友那里知道一些现在社会的情况,房价这么高,一个普通人工作了想买套好房子至少要还款20年以上……这20年里,要结婚,生子,还要面临自己的父母已经老去,需要照顾……大人的压力是彻底的、是赤裸裸的。这种压力足以致人生死。你说“性命攸关”这种压力跟你的“学业压力”哪个更大?哪个更折磨人?当小孩好,是好在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可爱,没有什么烦恼,有人疼有人爱,可以撒娇,可以使小性子……当然做大人也是好的地方,比如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现受太多家人的指挥和约束,但是却要受到其它方面的压力了,比如工作,家庭,感情很多烦恼是小孩时所没有的。从金钱的角度来说当小孩好:因为大人要省钱,大人的钱是工作后辛辛苦苦挣来的,当然要节省着用,而小孩只用花钱,向爸妈要几块钱,就去买东西吃了,当小孩真好! 但若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当大人则好得多:因为小孩要学习,为了自己的将来,我们这些学生们不得不日出晚归,天天背着这沉重的大蜗牛壳,向脑袋中灌输知识,晚上则还要打游击战,个个都变成了熊猫眼,而大人呢?不用学习,只需干好工作。 从正面来看,当大人或小孩都一样:因为小孩要玩,而大人也要休息;虽然大人要工作,但是小孩也要学习。做大人,要操心生活操心家庭操心很有想到的事情。小孩呢?要学这个学那个,有些事情自己说的不算,做不了主,不是那样自由的,要听大人的指示的……

为什么大人能做的小孩却不可以

那天林敏到一个客户家拜访,客户家里有一个4岁和一个2岁多的孩子,两人在阳台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吵了起来,只见那4岁大的男孩粗暴地破口大骂:“0*#你这个混蛋,我不要跟你玩了。”“你才是混蛋,0*#!”2岁多的小女孩子也不甘示弱地回骂。天啊!林敏只觉得头皮发麻,不敢相信这样不堪入耳的“脏话”,居然从这样小的孩子嘴里冒出来,而且骂得还挺顺的,可见平日就常挂在嘴边。心里正感慨着,没想到坐在她面前的客户,也就是孩子的爸爸,回过头便骂:“0*#!客人在这边,你们两个吵什么,还骂那个什么话!”“那你自己还不是在讲,大人可以,为什么小孩子不行?”男孩顶嘴顶得理直气壮,却惹火了老爸。“好哇,敢顶嘴,给我进房间去,小心我揍人。0*#--”爸爸显然是生气了,两个小孩子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开了,才结束了这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场面。唉--原来如此,林敏总算明白那两个孩子为什么“三字经”骂得那么顺,原来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嘛!从那次之后,林敏特别小心自己的言行,因为从这次的经验得知,父母希望孩子有好样,就得自己先做好样才行。是的,孩子的模仿能力的确惊人,大人不可忽视。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会开始模仿了,别人哭他跟着哭,别人笑他跟着笑;再过几个月,他会学人摇摇手说再见,周岁左右学狗儿汪汪叫。这些是比较单纯的模仿,称为“即时模仿”。等到孩子1岁至2岁时,会开始学大人说话的口气,学阿公慢慢的驼着背走路,学妈妈擦口红、戴耳环、夹着皮包上街去的模样。这时候的模仿就比较复杂了,称为“延缓模仿”;也就是说,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吸收了某些行为动作,“内化”到他的心中,然后再表现出来的。孩子每天和照顾他的人在一起,可能是父母、家人或保姆,这些人的行为、动作、情绪、态度、价值观和说话的方式对幼儿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对父子很相像,连走路的样子都一模一样,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认同”。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也最早,孩子会认同父母的行为等,包括性别角色的差别。所以父母亲本身的行为很重要,彼此间相互的态度,对孩子认同男女角色的观念也有影响。人家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和遗传固然有关,和模仿及认同也绝对脱不了关系。所以,父母们对自己的言行千万要留心,别等孩子顶你一句:“你可以骂‘三字经’,为什么我不可以?”那就麻烦了。 《错误的育儿》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辩论赛(三)做大人好还是做小孩好

辩论赛(三)做大人好还是做小孩好?为什么?正方:15人(观点:做小孩好) 反方:18人(观点:做大人好) (正)鲍忠正:我觉得做小孩好,因为小孩子可以不用上班,而且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玩。 (正)冯耀民:我觉得做小孩好,上课很轻松的,大人还要上班工作,有时候还要加班很辛苦的。 (反)高烨:我觉得做大人好,大人可以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 (正)张斯瑜:我觉得做小孩子好,因为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大人还可以教他,让他成为一个乖孩子。 (反)汪楚涵:我觉得做大人好,大人总是知道很多知识,懂得很多事情。 (反)罗杰:还是做大人好,大人可以整天不用写作业和画画。 (正)李兆麟:做小孩好,小孩可以拥有很多玩具很好玩的东西。 (反)张婧婧:我觉得做大人好,大人每天可以做很多的家务,帮助小孩洗衣服,给小孩做饭吃。 (反)黄亦琳:做大人好,大人可以自己做想做的工作,想去哪里都可以。 (正)王惠东:还是做小孩子好,因为大人每天都要上班,要处理很多的事情,每天都是很忙的,而小孩子每天可以学习,可以玩,没有烦恼的。 (正)冯耀民:我喜欢做小孩,小孩只管学习就好了,大人每天要加班,有很多事情总也做不完,不能早睡早起。 (反)肖亦萱:我觉得做大人好,大人可以公司的老板,会干很多事情的。 (反)郑俊和:做大人还可以赚钱的。 (正)杨瑶:我觉得做小孩子好,大人每天在家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做饭、洗衣服、买东西,很辛苦的。

(反)陈树莹:我觉得做大人好,每天都可以照顾宝宝啊。 (正)孙俪倩:我喜欢做小孩子,因为小孩子很可爱,犯了错误不会被骂。 (正)李兆麟:做小孩子好,想要什么东西,可以让爸爸妈妈帮你买,想去哪里可以请爸爸妈妈带你去。 (反)宁镇邦:还是做大人好,可以上网工作啊。 (正)陈星星:我喜欢做小孩子,因为大人每天都要很早起床去上班的。 (正)谭天晴:我也喜欢做小孩子,这样就可以学很多的本领,可以去跳舞。 (正)鲍忠正:其实,做小孩子要比大人好,小孩子每天在幼儿园过的很开心,无忧无虑,而大人如果在公司里面比较忙,做错事情领导会批评,还会“抄 鱿鱼”的。 (反)吴欣城:做大人好,会认得很多字,会打电脑,还会读书。 (反)梁缘:做大人也很好啊,会做很多事情,可以上班工作,就像我妈妈一样,还可以照顾我和妹妹啊。 记录人:孔老师时间:2009年4月2日 教师语言:孩子们的表现,真的让我感到欣慰,这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辩论,可以读出每个孩子都有他喜欢的角色,有些喜欢做小孩,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可以 无忧无虑;有些孩子喜欢大人的角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大人对他们的关 爱,已经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能够感受大人的辛劳。同时作为大人,我们会 为这些言语震惊,因为我们的付出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伟大,那么辛劳 又算得了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双项的,它即有好的一面,必 有不好的一面,我们都应该学会运用正确地态度来对待,持有一颗平常心, 即使是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也将会感受到付出所获得的价值。希望,我们的 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大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大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千引导、万引导,在孩子面前做榜样是最好的引导。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父母好的行为会对孩子起着好的作用,父母的不良行为更容易让孩子学坏,这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在高喊榜样的重要性的同时,却意识不到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榜样。无论是几千年前、现在,还是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就存在于父母的心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整天围绕在父母身边,第一个学习的榜样就是父母。就算是父亲早晨起床后看报纸的样子,在孩子的脑海里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当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述学习的重要性,解释是非曲直的时候,几个孩子能够理解并真正遵守呢?如果孩子能够接受,那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与其苦口婆心地说服孩子,不如父母先给孩子做一个表率,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孩子怎样做才能长大成才,还应该考虑自己如何做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孩子每天面对的是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发育肯定是很糟的。领着孩子走进心理咨询室的父母,各个都一脸的凝重。无不在用表情告诉咨询者:“我的孩子有问题,希望你能帮帮我。” 一位母亲这样倾诉:“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一些作业,我都为他操碎了心。但是现在我们俩就像对头一样。他很厌烦我,听不进去我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么辛苦在外赚钱,而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真是非常难过。更让我焦心的是,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大人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大人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们之间有某种强烈的爱 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笑、一起疯狂的闹,当我们真的能够和孩子交心到这种程度,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不听我们的意见。 2、家长要减少命令 刷牙的姿势是要求、睡觉时是否抱着玩具熊也是要求、吃饭时速度是要求,各种各样的要求很多,每个要求父母都要提高声音或者用威胁的方式让孩子来听,孩子到最后就会不知道父母哪个要求是重点,也就不知道父母哪个要求才是最重要的。减少命令,把我们的威严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要摆出一副苦瓜脸来命令孩子,他们才不爱看呢。 3、注意和孩子的眼神交流 这不仅仅对于给孩子提要求时有效,对于成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这样。我们也在生活中测试自己的孩子发现,当我们和孩子说话时去触碰孩子的眼神,孩子一般都能积极的响应我们的要求,很多孩子都很怕接触父母的眼神,给孩子提要求时确保孩子在认真听的重要前提就是和孩子眼神去交流。礼貌的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用眼神去交流,而不是直接用吵吵嚷嚷去喊出我们的要求,喊要求对家长来说真的太累。 4、用短语,尊重孩子 生活中肯定有很多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时絮絮叨叨,甚至几百年前的事父母都能拿出来再说一遍,这到底是在体现父母的记忆力好呢?还是再给孩子提要求。如果我们要对孩子提要求,尽量用简短的话,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比如:“立刻停止,赶紧给我去把垃圾倒掉”“谢谢,帮妈妈把垃圾扔了”,这两种方法一定第二种更合适。 5、给孩子时间缓冲 没有人喜欢被打搅或者瞬间被要求执行一些新的命令,就像在生活中妈妈在看韩剧时孩子突然要求讲故事、爸爸在玩游戏突然要求去做饭的道理一样,孩子也是这样的,他们不喜欢被打搅还要求瞬间执行新的命令。一定要给孩子一些缓冲的时间,比如我们常用的倒计时5个数、倒计时3个数,把时间拉长到5分钟1分钟,再试试效果。 6、帮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在给孩子提出问题时,孩子没有听,是孩子不愿意听吗?是孩子故意激怒我们吗?或者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只是遇到别的障碍呢?假设我们要求孩子给我们倒垃圾孩子磨磨蹭蹭不愿意去,是不是有可能孩子很怕一个人乘坐电梯呢?我们要求孩子赶紧去睡觉孩子不肯去,是不是孩子有可能很怕黑乎乎的一个人的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