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浅谈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浅谈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浅谈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前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

殊作用,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天性,并且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

为前提,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幸福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

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

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

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戏自己的舞台呢?

一、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肓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

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

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三、具体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

(一)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获得指导信息。《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来自幼儿的多方面信息,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偏差、特别需要、突出表现、精彩瞬间。

在角色游戏中,观察、倾听为教师指导的准备工作提供基础,也是教师的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这两者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对游戏的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可以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使教师能更好地介入幼儿的

游戏。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与幼儿的语言沟通

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教育。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实现心灵交流的教育艺术,是创造彼此新关系的动力。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像开展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兴致、毫不勉强、努力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而不是将教师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现实中,许多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往往喜欢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孩子们确定好游戏主题。教师的硬性规定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拘谨、压抑、不开心,幼儿游戏变成了完成教师的任务,甚至使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师的教育工具。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适当的言语,尽可能地蹲下来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兴趣和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创造条件和建立游戏规则

环境是儿童学习的“第三位老师”,教师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地点

是幼儿做好游戏必备的空间条件。只要充分地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利用现有的设施条件,才能为幼儿提供安全、生、美观、整洁有序、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儿童是在

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游戏中应善于通过观察和聆听,从幼儿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调整和变化环境,

将游戏引向纵深。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美观、整洁有序、富有童趣

的游戏环境。只有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幼儿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则角色游戏的内容充实新颖,否则游戏将变得枯燥无味,也不能持久。教

师为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还要注意不同年龄特色的孩子的生理特点,从安全角度出发,使每个玩具都发挥其作用,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师除了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场地、

时间和玩具外,还要在玩游戏之前讲讲必要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不是束缚幼儿而定,而是在保证卫生与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更自由,更充分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在游戏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礼貌,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四)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的介入

1、教师应知道所制定的目标并把握好目标,最好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我们

在创设学习环境时,一般总会赋予材料某种教育目标,并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一种预设,将孩子的行为控制在某一范围。可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而做出的行为往往不符合教师

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一般会采取两种倾向的介入行为:一是倾向于按教师要求去介入,二是倾向于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

例如:在一次中班科学活动“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探究,

了解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动,活动一开始,我与幼儿玩了“木头人”游戏,目的是通

过“定型”让幼儿体会身体保持不动(僵直)的感觉。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幼儿分享

活动经验,问:“刚才你一动不动时,身体感觉怎么样?”“感觉自己站得直直的”。答案并不是我所预想的连续问了好几个幼儿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提问方式,顺应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接着问:“如果让你一直站着一动不动,你喜欢吗?为什么?”一

会儿幼儿的积极性来了,整个活动也顺应了我设计的目标了,我们的介入不仅仅是为了给幼儿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更主要的是要在我们介入的过程中对幼儿产生意义,

接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使教师了解走进幼儿的世界,尊重幼儿,更有效地对幼儿实施教育活动。

2、教师应将自己的介入意图转化为幼儿需要我们知道孩子是学习的主动体,他

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与现实世界的“交往”

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是他们经历自己的渴望而被满足的感觉,是一种征服感、成就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所以当孩子碰到困难,遇到疑惑时我们

的介入不应该是直接帮孩子去解决问题,直接教会孩子答案。而我们能做的可以是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幼儿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做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尽情

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从而引导幼儿发展个人的长处和特质。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的介入过程是短暂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自己为什么介入,介入到何种程度,选择哪种干预行为事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因此在介入时,我

们首先要判断活动行为的性质,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前面举例中《哪里在动》的活

动片段中,我认真地倾听幼儿的所思所想,理解幼儿回答的意思,欣赏幼儿回答的思路,且对幼儿的回答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并加以引导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而且使整个活动流畅自然了,其实,如果幼儿在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那么我们可倾向于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与预期目标(或成人经验)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时可根据预期目标进行介入,但如果幼儿的行为是想象性地使用材料,我们则可以倾向与了解幼儿想象行为中的立体意愿,这时可根据幼儿的想法进行介入。其次,给自己或幼儿充足的时间。当我们介入幼儿活动时,我们应该一边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并根据幼儿需要调整自己的介入倾向。例如:在玩水游戏中,幼儿自发地组织了纸船竞赛活动。看到纸船被水浸湿后慢慢沉没,他们想了各种办法,但还是制作不出不会沉没的纸船,于是我用蜡笔画过的纸折了一只小船放在水中,并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老师折的纸船不会沉没:由此引发幼儿观察讨论,再操作。幼儿从中了解纸的吸水、防水和沉浮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用心观察幼儿活动,认真聆听幼儿的议论,在幼

儿独立解决问题和教师适度帮助之间找到了介入的切入点,较好地把握了引导的时

机,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得以深化。第三,试探性干预。在介入时我们发现有时我们的“引导”会过度或显得牵强。因此在介入时,我常在心理问自己:现在是该介入的时

机吗?有必要介入吗?用什么方法方式介入呢?经过不断地摸索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有效地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导到问题情境中。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反应采取进一步的介入行为,必要时取消介入行为。幼儿需要成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作为“发展中的人”也有权利得到成人的帮助,从而真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和理解等。教师的适时

有效的介入,体现了教师教育智慧。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在积累了大量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适时介入的机智。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惊慌失措,而是依然能创造出精彩。使我们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兴趣问题上汇合,这样我们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传递就不是由上而下的“倾泻”,而是阳光雨露般地温暖和滋润。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1、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

活动,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教

师不能代替,不能为了某种需要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权威,要求孩子跟老师一样做,

使幼儿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严重压抑了幼儿身心积极地、充分地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

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

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

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幼儿的自由选择,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鼓励的方法有语言的启发暗示,如问“你可以去玩你自己想玩的游戏”,“你还想玩什么游戏,想和谁一起玩”或“你认为玩什么能使你最开心”。教师也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如首肯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选择。重要的还是教师必须向幼儿明确每个幼儿享有合理的、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力,并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幼儿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培养自我,享受个性的自由快乐。

2、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幼儿游戏过程是一个犹如“打乒乓球”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幼儿在游戏中

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

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

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即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目标的主人,主动学习的主人,活动环境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咨询者、指导者。真正的游戏是自由选择的。但是,儿童的游戏总是在一定的场合、时间和一定的人物情景中进行。而如果没有足够的时空条件、适宜的人物情景,幼儿就很少或不能有选择的余地,幼儿的自由选择也就不能实现,游戏的自主性也就无法体现。例如,有些

幼儿喜欢玩诸如开公共汽车等集体游戏或者比赛跳绳等竞争性的游戏,这时,教师可以将召集有类似兴趣的儿童,创设游戏的情景,组织游戏。

3、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

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

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

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4、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

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

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教师是“我”,而不是“他”和“它”,“我”是完整的,有生命的,能够积极主动的理解和表达的。这是走入教育的过程时的现在状态,

而不是一个呆板空白的职业躯壳。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体现的是一种真正平等的精神及对生活世界的真实投入和热爱,这样的游戏对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享受的,又都是发展性的,交往所能达到的完美和谐,使游戏达到极致。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

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5、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幼儿在选择游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

可能的冲突。选择的过程,就是判断的过程,也是决策的过程。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

戏开始的行为,可以发现幼儿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幼儿能很快找到游戏材料、伙伴,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进入游戏,有的幼儿到处转悠未有结果,有的幼儿行动迟缓而无所适从,有的为了玩具材料、分配角色发生争执?这些游戏中的行为表现、需要、困难

和矛盾,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以使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例如,游戏中教师发现一名

新入园的幼儿在阳台上来回走动近6分钟也未选择游戏,即走过去对她说:“和大家一起玩好吗?”幼儿摇摇头回答不想玩。后来,教师又看她手里拿着玩具娃娃在公园

好奇地看公园饲养员喂动物,教师主动接近她:“公园真好玩,你做妈妈带宝宝一起

逛公园好吗?”于是,女孩手抱娃娃开始了游戏。过后教师还专门组织了“我们都是

好朋友”的谈话活动。这里,教师的亲近和建议,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幼儿的陌生感,

为幼儿选择进入游戏克服了障碍。

四、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与联系

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中,应注意这种教育活动形式与其他教育活动如集体教学、

生活活动的联系,使之相互配合补充、联系渗透,而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如此才能

较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例如:,结合美工作业活动,在活动区继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剪贴灯笼、制作染纸做风筝等。特别是对自选游戏语言阅读区、自然科学区等以认知活动为主的区域活动,教师可以考虑与集体正规教学计划联系配合,从而丰富这类区域的活动内容,拓展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注重以积极互动的方式激励幼儿行为

社会交往是一种动态的、具有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特征的活动。它担负着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满足个体间的心理需要的作用。积极地交往——人际互动有益于幼

儿个性的形成,使之更好的适用社会,保持心理健康。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以自己

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幼儿的游戏,影响感染幼儿。在与幼儿相互交往时,多运用中性与积极肯定的态度,尽量减少否定性接触。教师应将对幼儿尊重的观念转换为具体的

行为态度,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和平等民主的精神环境。例如:教

师可运用赞许、鼓励、肯定的方式,表现出对幼儿游戏的兴趣,可以表扬幼儿良好的

行为,或用眼睛、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作出赞许的表示,教师要注意尽量避免和

减少强行控制、禁止、批评等否定性交往。如,一幼儿向教师显示他插的小飞机,教

师摸摸他的头以示鼓励……。教师的积极态度会促使幼儿作出努力,促进积极地行为。(三)注意启发幼儿发现式学习,切忌硬性干预包办和模式化指导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应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应考虑结合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不同年龄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等,采用适宜的指导方式。特别需提出的是,

教师的指导不等于硬性干预包办。笔者曾见到有的教师很主动热情地参与幼儿的游

戏,引导积木区幼儿搭建成型的物体。为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在每个幼儿独自搭建“高楼”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利用积木区剩余空间,搭出马路或立交桥,使用易拉罐、板材等废旧材料,将其装饰美观。应该说,教师参与幼儿活动,并予以指导,对于激

发幼儿搭建兴趣、引导其行为方向即搭出一定物体或成果是有益的。但以后,教师和幼儿均将此作为一种模式或套路,凡搭积木,就是每人先独自搭出高楼,再由教师带领搭出大马路或大桥、立交桥,从小班直至中班,由此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幼儿以为

搭积木就是搭高楼和路、桥,其他丰富多样化的主题都被抑制了,不能在搭建中得到反映,而且幼儿也不去注意观察周围生活,增长经验,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结束语:总的来说,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游戏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让我们用心和智慧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游戏的主人,使角色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

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明恽跃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2]赖德胜:《幼儿园游戏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3]马以念朱家雄:《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第01期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5]濯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6]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