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工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

莆田市工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

---台北莆仙同乡会回乡考察推介材料

莆田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2010年4月2日)

尊敬的各位同乡:

非常荣幸向各位简要介绍家乡—莆田市工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希望能勾起大家对家乡的关注和投资。

莆田市1983年建市,当时全市工业总产值仅3.72亿元,位处福建省第九位,经过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持续投入和政策刺激,截止至2009年,全市1166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59.3亿元,比增20.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20.3亿元,增长18.7%。全市鞋服、林产加工、食品、电子信息、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工艺美术等八个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先后荣获“中国鞋业出口基地”、“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中国银饰之乡”、“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等称号。

一、莆田市现有工业布局情况

1、从工业经济开发区看,全市现有工业园区(开发区)13个,按照构造“区中园”或“园中园”,以聚集特色产业促进和带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发展,使特色工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以及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的要求,莆田市13个各类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布局现状见表1。

2、从临港工业集中区看,在临港工业带上,连接港口、依托城市,重点建设东吴、石门澳、东峤、莆头、枫亭和秀屿等临港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使之成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临港工业集聚区。主要包括:

(1)东吴临港工业集聚区。依托忠门组团、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以东吴围垦为载体,形成东吴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石化、煤电、船舶修造等产业。划分为石化片区、能源工业片区、船舶修造及配件工业片区等产业功能区。

(2)石门澳临港工业集聚区。湄洲湾北岸是莆田市构建新兴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依托秀屿组团、秀屿港区(石门澳作业区、LNG专用码头)和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以石门澳围垦为载体,在秀屿—栖梧—塔林区域形成石门澳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LNG能源、制浆造纸等临港工业。在现有LNG

能源、冶金等产业基础上,将加快石门澳区域开发建设,推进闽台产业对接,重点发展磷化工、机械装备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配套港口物流业,着力于临港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划分为化肥/磷化工业区、装备制造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港口物流区等产业功能区。

(3)东峤临港工业集聚区。依托东峤组团、秀屿港区(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以东峤盐场围垦为载体,形成东峤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木材加工产业链、石化下游产品产业链。划分为木材加工业片区、石化下游产品工业片区等产业功能区。

(4)莆头临港工业集聚区。依托秀屿组团、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以太湖工业园区和莆头围垦为载体,在太湖至石头鼻区域形成莆头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包括纺织机械、木工机械和制鞋机械。划分为纺织机械工业片区、木工机械工业片区和制鞋机械工业片区等产业功能区。

(5)枫亭临港工业集聚区。以仙游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依托枫亭镇、秀屿港区(秀屿作业区)及枫亭港点,在枫亭至灵川区域形成枫亭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服装、鞋革、电子、汽车零部件,以及医药和精细化工等产业,形成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临港型经济开发区。

(6)兴化湾南岸临港工业集群区。位于从江口镇至埭头镇石城之间海湾区域,主要包括涵江区的江口镇和三江口镇,荔城区的黄石镇,北高镇,秀屿区的埭头镇在内的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机械制造、新兴产业、物流等产业。

3、从县区产业布局看,全市按照工业园区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一县(区)一区、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的要求,着力进行产业的主导发展。

秀屿区。充分利用“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的品牌优势和优惠政策,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业;以秀屿临港工业园为载体,发展能源、化工、冶金产业,构建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以上塘珠宝城为平台,发展以银饰为主的工艺美术产业。

涵江区。以莆田高新技术园区和新涵工业集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创意电子产业和精密机械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以新型元器件产业为核心,重点支持片式元器件、敏感元器件、传感器、LCD等新元器件的开发,打造新兴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荔城区。以荔城经济开发区和黄石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鞋服产业;以新城区为依托,积极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等服务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城厢区。以华林园区、太湖园区为载体,发展鞋服、食品等产业;以老城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能力。

仙游县。城区以城郊宝泉工艺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以古典家俱为主的工艺美术产业;枫亭片区以仙游经济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金属制品产业。

湄洲湾北岸管委会。以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发展石化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改性材料、聚氨酯深加工、塑

料制品、合成纤维及深加工、配套原材料、塑料回收再生利用等六个领域,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明显、产业特色突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现代石化下游产业基地。

二、莆田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轻工业

1、制鞋业。制鞋业是莆田工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2009年有各类规模以上企业26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9家、制鞋产业达237.15亿元,拥有协丰、荔丰、华丰、三路等一批可制造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世界名牌企业。莆田制鞋作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工信部支持海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意见。莆田市将加强与国际先进鞋业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对接,培育自主国际性知名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外鞋类消费新市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旅游、休闲运动鞋制造中心之一。

2、食品产业。食品产业是莆田工业经济的第二大产业。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13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达147.26亿元,比增4.8%。产值超亿元企业31家,有9家企业29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27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12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4个获产地保护认证。英博雪津集团是莆田食品产业的核心企业,雪津啤酒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年产量达120万吨以上,已成为国家大型一档啤酒生产企业和福建省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

3、工艺美术业。莆田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莆田雕刻工艺,不仅居福建之首,而且以“雕刻之乡”闻名全国。工艺美术是近三年我市传统产

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每年均以9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市工艺美术企业(包括个人作坊)2000多家,年创产值10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2家,完成产值94.84亿元以上,从业人员约15万人。产品主要为玉雕、青石雕、铜雕、寿山石雕、宗教雕塑、金银珠宝、漆器、编织、人造宝石等11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

4、林产加工业。林产加工成为我市近几年着力培养的一个新兴产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10家,产值约60亿。全国各地经销木材的莆商约有17万人,其中不乏一批千万甚至超亿元资本的莆籍民营企业家队伍,在外创办各类木材加工企业500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等大中城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木材。2006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中国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建设3平方公里的木材加工区和1平方公里的标准化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示范小区,引进企业34家(其中外资企业6家),总投资49.8亿元,其中投产企业26家,林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二)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业是莆田工业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74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达872.44亿元,比增5.1%。新威电子、安特半导体、新盈液晶、德基电子、德信电子、台湾通讯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首批骨干企业,莆田高新技术园区已成为占国际市场份额60%的电子计算器生产基地和占有全国11%的中小型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

(三)纺织工业。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105家,亿元以上企业9家,产值46亿元,才子衬衫、卡朱米羽绒服获得中国名牌,才子、金威、卡朱米、云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是国家级棉休闲面料染整开发基地企业,福建省百家重点企业和最大型印染骨干企业,公司拥有2000多个全棉面料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全棉产品,染整技术居国内前列,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石化产业。2009年,全市有石化企业95家,实现产值73.72亿元,主要产品为轮胎、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涂料和鞋用胶水等终端产品。佳通轮胎、海安橡胶、三棵树涂料为我市石化的核心企业。莆田现有制鞋、轮胎和未来的造纸等产业大量需要塑料、橡胶及烧碱等造纸化学品。按照2007年省政府批准了《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闽政…2007?28号),湄洲湾石化产业基地将形成2400万吨/年炼油加工能力、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

(五)装备制造业。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机械企业119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达94.84亿元,主要产品有无刷电机、制动蹄块、活塞环、刀模钢、发动机盖体、铝型材、数控机床、金属制品以及中大型钢铁铝铸件等,装备制造产业的协作、配套较为充分。莆田轻工业的蓬勃发展,为临港金属压延加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年产100万吨鞍钢冷轧钢板和年产3万吨的取向硅钢即将形成产能,将为汽车、家电生产以及高端电工产品提供广阔的需求市场。

(六)能源产业。它我市新兴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

业。2009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能源企业21家,年产值约为67.11亿元。72万千瓦的湄湾火电厂、LNG燃气电厂一期4*35万千瓦和南日风力发电场的建成投产,以及后续的项目建设将使莆田形成包括煤、气、风在内的多品种电力能源结构。

各位乡亲,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加快港口设施建设,构建陆域交通网络、建设便捷的莆台通道,构建完善的产业合作配套体系,加快推进优势强劲的临港产业建设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